铸型造型装置以及铸型造型方法

申请号 CN201180016757.4 申请日 2011-02-08 公开(公告)号 CN102834200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9
申请人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口昌秀; 酒井毅; 小仓和宪;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铸型造型方法以及铸型造型装置,能够防止砂附着于砂斗的内壁面,并能够使装置的构造变得简单。铸型造型装置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 型砂 填充于由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砂箱以及衬箱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 压实 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所述砂填充单元具备:砂斗,该砂斗配置于所述砂箱及衬箱的上方,并且将所述型砂贮存于其内部;开闭式的 百叶窗 闸 门 ,该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配设于该砂斗的内部;砂供给口开闭单元,该砂供给口开闭单元使作为开口部的砂供给口进行开闭,该开口部配设于所述砂斗的上部、且用于朝所述砂斗内供给所述型砂;以及空气喷出室,该空气喷出室安装于所述砂斗的内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铸型造型装置,该铸型造型装置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由砂箱、衬箱以及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压实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
所述铸型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砂填充单元具备:
砂斗,该砂斗配置于所述砂箱及衬箱的上方,并在内部贮存所述型砂;
开闭式的百叶窗,该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配设于该砂斗的内部;
砂供给口开闭单元,该砂供给口开闭单元使作为开口部的砂供给口进行开闭,该开口部配设于所述砂斗的上部、且用于朝所述砂斗内供给所述型砂;以及
空气喷出室,该空气喷出室安装于所述砂斗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型造型装置具备:
安装于基台的升降缸;
与该升降缸连结的工作台
模型托架,该模型托架载置有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上下移动的框状架,并且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被搬入搬出;
砂箱搬入搬出机构,该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将所述砂箱相对于该模型托架的上方搬入搬出;
压实单元,该压实单元配设于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的内侧;
在所述砂箱的上方配设成能够升降的所述衬箱;以及
所述砂填充单元,所述砂填充单元将所述型砂填充于造型空间,该造型空间由砂箱、衬箱以及配设于所述基台的外侧且被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所述模型板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铸型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供气与所述砂填充单元连通。
4.一种铸型造型方法,该铸型造型方法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由砂箱、衬箱以及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压实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
所述铸型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具有:
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关闭的工序;
使空气从安装于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斗的内表面的空气喷出室喷出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打开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型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型造型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在载置有所述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移动的框状架的两个所述模型托架中,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上方,并且另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的外侧,进而,在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空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并且在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所述型砂后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在上述状态下,将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空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并且将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入到所述工作台上方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上升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处于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的工序;
使所述砂斗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通过空的砂箱、衬箱以及载置于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模型板形成造型空间的工序;
使所述压实单元的压实部件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一次压实的工序;
将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关闭的工序;
使该模型板上升直至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且使所述压实部件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二次压实的工序;
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
在进行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所述模型板的上升结束以后,使所述压实部件进一步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三次压实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所述模型板下降而进行脱模的工序;
使所述砂斗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分离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下降的工序;
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关闭的工序;
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打开,从而将所述型砂从砂供给口供给至所述砂斗内的工序;
将空的砂箱搬入到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上方的衬箱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之间的位置的工序;
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打开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型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型造型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在载置有所述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移动的框状架的两个所述模型托架中,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上方,并且另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的外侧,进而,在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空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并且在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所述型砂后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在上述状态下,将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空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并且将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入到所述工作台上方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上升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处于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的工序;
使所述砂斗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通过载置于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空的砂箱以及衬箱形成造型空间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进一步上升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一次压实的工序;
将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关闭的工序;
使该模型板上升直至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为止,由此对所述型砂进行二次压实的工序;
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
在进行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所述模型板的上升结束以后,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进一步上升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三次压实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所述模型板下降而进行脱模的工序;
使所述砂斗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分离的工序;
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下降的工序;
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关闭的工序;
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打开,从而将所述型砂从砂供给口供给至所述砂斗内的工序;
将空的砂箱搬入到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上方的衬箱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之间的位置的工序;
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打开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铸型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之后,将与所述砂填充单元连通的供气阀打开,由此使压缩空气在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中贯通流动,从而对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预压缩。

说明书全文

铸型造型装置以及铸型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填充于砂箱内的型砂压实来对铸型进行造型的铸型造型装置以及铸型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铸型造型装置,例如公知有如下铸型造型装置:配设成将砂斗与压实单元连结,相对于砂箱及衬箱(overlay frame)的上方交替地搬入搬出所述砂斗与所述压实单元,其中,所述砂斗的上端开口、且在下部具备开闭式的百叶窗(louver),所述压实单元具有多个触头压脚(segment squeeze foo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85740号公报
[0004] 然而,专利文献1的结构存在砂会附着于所述砂斗的内壁面这样的问题。并且,由于相对于砂箱及衬箱的上方交替地搬入搬出所述砂斗与所述压实单元,因此需要使所述砂斗及所述压实单元行进的机构,从而存在装置的构造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型造型装置以及铸型造型方法,能够防止砂附着于砂斗的内壁面,并能够使装置的构造变得简单。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铸型造型装置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由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砂箱以及衬箱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压实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所述铸型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砂填充单元具备:砂斗,该砂斗配置于所述砂箱及衬箱的上方,并且将所述型砂贮存于其内部;开闭式的百叶窗闸,该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配设于该砂斗的内部;砂供给口开闭单元,该砂供给口开闭单元使作为开口部的砂供给口进行开闭,该开口部配设于所述砂斗的上部、且用于朝所述砂斗内供给所述型砂;以及空气喷出室,该空气喷出室安装于所述砂斗的内表面。
[0007] 并且,本发明的铸型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安装于基台的升降缸;与该升降缸连结的工作台;模型托架,该模型托架载置有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上下移动的框状架,并且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被搬入搬出;砂箱搬入搬出机构,该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在该模型托架的上方搬入搬出所述砂箱;压实单元,该压实单元配设于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的内侧;在所述砂箱的上方配设成能够升降的所述衬箱;以及所述砂填充单元,所述砂填充单元将所述型砂填充于造型空间,该造型空间由配设于所述基台的外侧、且被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所述模型板、砂箱以及衬箱形成。
[0008] 进而,本发明的铸型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使供气与所述砂填充单元连通。
[0009]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铸型造型方法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由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砂箱以及衬箱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压实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所述铸型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具有;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关闭的工序;使空气从安装于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斗的内表面的空气喷出室喷出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打开的工序。
[0010] 并且,本发明的铸型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载置有所述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移动的框状架的两个所述模型托架中,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上方,并且另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的外侧,进而,在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空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并且在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所述型砂后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在上述状态下,将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空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并且将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入到所述工作台上方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上升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处于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的工序;使所述砂斗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通过载置于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空的砂箱以及衬箱形成造型空间的工序;使所述压实单元的压实部件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一次压实的工序;将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关闭的工序;
使该模型板上升直至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且使所述压实部件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二次压实的工序;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在进行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所述模型板的上升结束以后,使所述压实部件进一步下降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三次压实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所述模型板下降而进行脱模的工序;使所述砂斗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分离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下降的工序;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关闭的工序;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打开,从而将所述型砂从砂供给口供给至所述砂斗内的工序;将空的砂箱搬入到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上方的衬箱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之间的位置的工序;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打开的工序。
[0011] 进而,本发明的铸型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载置有所述模型板、且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移动的框状架的两个所述模型托架中,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上方,并且另一方的所述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的外侧,进而,在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空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并且在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所述型砂后的所述砂箱及衬箱,在上述状态下,将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空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并且将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搬入到所述工作台上方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上升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处于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的工序;使所述砂斗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通过载置于所述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空的砂箱以及衬箱形成造型空间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进一步上升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一次压实的工序;
将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关闭的工序;使该模型板上升直至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框状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模型板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为止,由此对所述型砂进行二次压实的工序;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在进行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所述模型板的上升结束以后,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填充型砂后的砂箱以及衬箱进一步上升而对所述型砂进行三次压实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所述模型板下降而进行脱模的工序;使所述砂斗与被搬出到所述基台的外侧的衬箱分离的工序;使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下降的工序;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关闭的工序;将所述砂填充单元的砂供给口开闭单元打开,从而将所述型砂从砂供给口供给至所述砂斗内的工序;将空的砂箱搬入到配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的上方的衬箱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之间的位置的工序;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所述另一方的模型托架上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砂箱搬入搬出机构打开的工序。
[0012] 进而,本发明的铸型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之后,将与所述砂填充单元连通的供气阀打开,由此使压缩空气在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中贯通流动,从而对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预压缩。
[0013] 由于本发明形成为:在利用砂填充单元将型砂填充于由载置于模型托架的模型板、砂箱以及衬箱形成的造型空间以后,利用压实单元将填充于该造型空间后的型砂压实,由此对铸型进行造型,所述砂填充单元具备:砂斗,该砂斗配置于所述砂箱及衬箱的上方,并且将所述型砂贮存于其内部;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该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配设于该砂斗的内部;砂供给口开闭单元,该砂供给口开闭单元使作为开口部的砂供给口进行开闭,该开口部配设于所述砂斗的上部、且用于朝所述砂斗内供给所述型砂;以及空气喷出室,该空气喷出室安装于所述砂斗的内表面,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砂附着于砂斗的内壁面等各种效果。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是示出在工作台上方的模型托架(pattern carrier)上载置有空的砂箱及衬箱、且在基台的外侧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型砂后的砂箱及衬箱的状态的图。
[0015] 图2是示出通过使转台旋转来将空的砂箱及衬箱搬出到基台的外侧、且将填充型砂后的砂箱及衬箱搬入到工作台上方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16] 图3是示出在工作台侧使砂箱、衬箱以及框状架上升、并在基台的外侧形成造型空间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17] 图4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一次压实、并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关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18] 图5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二次压实、并在基台的外侧将型砂填充到造型空间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19] 图6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三次压实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0] 图7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进行脱模、并在基台的外侧使模型托架、砂箱以及衬箱下降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1] 图8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将砂箱载置于辊上、并在基台的外侧将型砂供给到砂斗内以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2] 图9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模型托架上、并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打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3] 图10是图1的砂填充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0024]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是示出在工作台上方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空的砂箱及衬箱、且在基台的外侧的模型托架上载置有填充型砂后的砂箱及衬箱的状态的图。
[0025] 图12是示出通过使转台旋转来将空的砂箱及衬箱搬出到基台的外侧、且将填充型砂后的砂箱及衬箱搬入到工作台上方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6] 图13是示出在工作台侧使砂箱、衬箱以及框状架上升、并在基台的外侧形成造型空间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7] 图14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一次压实、并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关闭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8] 图15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二次压实、并在基台的外侧将型砂填充到造型空间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29] 图16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型砂进行三次压实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0] 图17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对进行脱模、并在基台的外侧使模型托架、砂箱以及衬箱下降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1] 图18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将砂箱载置于辊上、并在基台的外侧将型砂供给到砂斗内以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2] 图19是示出在工作台侧使衬箱上升、且使多个缸全部在中间位置停止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3] 图20是示出在工作台侧将空的砂箱及衬箱载置于模型托架上以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4] 图2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实单元的放大详细剖视图。
[0035]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实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放大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中,在基台1的中央上部装配有升降缸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缸),工作台3与该升降缸2的前端连结。进而,在所述升降缸2的两外侧配设有引导杆4,该引导杆4在装配于所述基台1上的保持件5内贯通成能够上下滑动。另外,该引导杆4的前端与所述工作台3连结。
[0037] 进而,在所述基台1上的左右两侧(参照图1)立起设置有支柱6,在该支柱6的上端之间架设有上部框架7。进而,转台8的中心部在所述支柱6中的一方(图1中为左侧)的下方被支承为能够在平面内旋转,该转台8的主轴在所述图1中兼用作左侧的支柱6。进而,在该转台8附设有支承部件,模型托架9、9A经由该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而载置于该转台8的两端部。另外,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使该转台8旋转,例如能够举出液压缸等作为致动器。并且,所述转台8在所述工作台3处于下降端的状态下旋转,由此相对于所述工作台
3的上方搬入搬出所述模型托架9、9A。
[0038] 并且,在所述模型托架9、9A上载置有模型板10、10A,在该模型托架9、9A设置有包围该模型板10、10A的外周、且上下移动的框状架11。并且,在所述模型托架9、9A上载置有砂箱W及衬箱17。
[0039] 并且,在所述工作台3装配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框状架升降缸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缸),杆头13与该框状架升降缸12的前端连结。并且,在所述框状架11的下表面吊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吊设杆14。另外,通过所述框状架升降缸
12的伸缩工作并经由所述吊设杆14使所述框状架11上下移动。并且,在所述工作台3装配有夹紧所述模型托架9、9A的未图示的夹紧装置。由此,夹紧在所述工作台3的下降端被解除,若所述工作台3上升,则所述模型托架9、9A在该工作台3被夹紧。
[0040] 并且,在所述支柱6的内侧配设有作为相对于所述模型托架9、9A的上方搬入搬出砂箱W的砂箱搬入搬出机构的能够开闭的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该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构成为包括:上端与框架15a连结成能够转动的臂15b;装配于该臂15b的前端(下端)的辊15c;以及在所述臂15b的垂直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的衬箱载置部件15d。
[0041] 进而,在该衬箱载置部件15d的上部固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定位销16。其中,当所述衬箱17载置于所述衬箱载置部件15d上时,利用该定位销16对所述衬箱载置部件15d和所述衬箱17进行定位。
[0042] 并且,所述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经由吊设部件18而吊设于升降框架19,该升降框架19因未图示的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升降缸而进行升降。
[0043] 并且,在所述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的内侧配设有压实单元20。该压实单元20构成为包括:多个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缸)20a;作为与该缸20a的前端连结的压实部件的压脚20b;以及支承该缸20a的支承体20c。其中,该支承体20c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7的中央下部。
[0044] 并且,在处于所述基台1的外侧的所述模型托架9A的下方配设有模型托架升降单元21。此处,对该模型托架升降单元21进行详述。在架台21a的中央上部安装有模型托架升降缸21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缸),驱动辊输送机21c与该模型托架升降缸21b的前端连结。进而,在所述模型托架升降缸21b的两外侧配设有引导杆21d,该引导杆21d在安装于所述架台21a上的保持件21e内贯通成能够上下滑动。其中,该引导杆21d的前端与所述驱动辊输送机21c连结。并且,在所述驱动辊输送机21c安装有夹紧所述模型托架9、9A的未图示的夹紧装置。由此,夹紧在所述驱动辊输送机21c的下降端被解除,若所述驱动辊输送机21c上升,则所述模型托架9、9A被该驱动辊输送机21c夹紧。
[0045] 另外,当将所述模型托架9、9A更换为其它模型托架时,利用安装于后述的砂斗22a的未图示的夹紧单元来夹紧处于所述基台1外侧的所述砂箱W以及衬箱17。进而,使所述模型托架升降缸21b工作,从而仅使所述模型托架9、9A处于规定高度。进而,将基于夹紧所述模型托架9、9A的所述未图示的夹紧装置的夹紧解除。进而,使所述驱动辊输送机
21c工作,由此搬出该驱动辊输送机21c上的模型托架9、9A,并搬入其它模型托架。
[0046] 并且,在处于所述基台1外侧的所述砂箱W以及衬箱17的上方配设有砂填充单元22,该砂填充单元22固定于支承框架23。此处,对该砂填充单元22进行详述。如图10所示,在将型砂S贮存于内部的砂斗22a的下方内部配设有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该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配置有多个门板24b的结构,该门板24b的一端固定于转动轴24a。并且,在处于所述砂斗22a的外面的所述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与所述砂斗22a的下表面之间的位置安装有未图示的分型剂喷洒单元。
[0047] 并且,在所述砂斗22a的上部配设有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此处,对该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进行详述。在与所述砂斗22a连通的外壳25a的顶部设置有砂供给口25b,该砂供给口25b形成为用于向所述砂斗22a内供给所述型砂S的开口部,在所述外壳25a的内部配设有通过水平地移动而使该砂供给口25b开闭的门部件25c。进而,在所述外壳25a的一端侧面安装有使该门部件25c水平地移动的开闭缸25d,所述门部件25c与该开闭缸25d的前端连结。
[0048] 并且,在所述砂斗22a的内表面遍及整周地安装有空气喷出室26,该空气喷出室26由中空室26a、以及配设于该中空室26a的前端的多孔质体26b构成。其中,未图示的切换阀与所述中空室26a连通,若打开该切换阀,则压缩空气会通过所述中空室26a而从所述多孔质体26b喷出。并且,所述多孔质体26b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烧结而制作成。
[0049] 并且,供气阀28经由配管27而与所述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的外壳25a连通,该供气阀28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连通。其中,标号29表示安装于所述外壳25a的顶部的砂投入槽。
[0050] 对以该方式构成的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する。图1示出了如下状态:在两个模型托架9、9A中,一方的模型托架9(以下,称作下砂箱用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3上方,且另一方的模型托架9A(以下,称作上砂箱用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1的外侧,在所述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上还载置有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7,并且在所述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上载置有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其中,作为本发明中的型砂S,例如能够举出生砂、陶瓷制的人工砂等。
[0051] 使转台8在该状态下旋转,由此将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7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并且将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搬入到工作台3上方,从而形成为图2的状态。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经由工作台3而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上升。进而,使框状架升降缸1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处于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mm)。
[0052]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使模型托架升降缸21b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7上升。由此,使砂斗22a的下表面与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的衬箱17的上表面抵接,由载置于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的模型板10、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7形成造型空间,从而形成为图3的状态。然后,利用所述未图示的分型剂喷洒单元朝该造型空间喷洒分型剂。另外,在上部框架7的下表面安装有阻止衬箱17的上升的未图示的止挡部件,在图3的状态下,基台1侧的衬箱17的上表面与该止挡部件的下表面抵接。
[0053] 接下来,使多个缸20a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所述压脚20b下降而对型砂S进行一次压实。进而,利用未图示的开闭单元(例如缸)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关闭,从而形成为图4的状态。
[0054] 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该模型板10A上升直至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为止,并且,使压脚20b进一步下降而对型砂S进行二次压实。此时,保持砂箱W以及衬箱17被框状架11与所述未图示的止挡部件夹持的状态。即,框状架11、砂箱W以及衬箱17在垂直方向上不移动。
[0055]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砂填充单元22将型砂S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对该点进行详述。首先,使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的开闭缸25d进行伸长动作,由此利用门部件25c将砂供给口25b关闭。进而,若打开所述未图示的切换阀,则压缩空气通过中空室26a而被从多孔质体26b喷出。进而,利用未图示的门开闭缸使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多个转动轴24a进行正向转动,使多个门板24b从水平状态变更为垂直状态(打开百叶窗闸门
24)。于是,砂斗22a内的型砂S被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从而形成为图5的状态。另外,在向所述造型空间填充型砂S的期间,从多孔质体26b持续喷出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通过设置于模型板10的未图示的通孔、或设置于衬箱17的侧面的未图示的通风孔而被排出。
[0056] 接下来,在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模型板10A的上升结束以后,使压脚20b进一步下降而对型砂S进行三次压实,从而形成为图6的状态。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打开供气阀28,由此通过使压缩空气在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S中贯通流动而对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S进行预压缩(所谓的基于流动气体加压的型砂S的预压缩)。进而,将与外壳25a连通的未图示的排气阀打开,对残留于砂斗22a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排气。
[0057] 接下来,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模型板10A下降而进行脱模。此时,维持砂箱W及衬箱17被框状架11与所述未图示的止挡部件夹持的状态。即,框状架11、砂箱W以及衬箱17在垂直方向上不移动。因此,该模型板10A仅下降规定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mm),由此进行该脱模。
[0058]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使模型托架升降缸21b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砂箱W以及衬箱17下降。由此,使该衬箱17的上表面与砂斗22a的下表面分离,从而形成为图7的状态。
[0059] 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砂箱W以及衬箱17下降。于是,砂箱W被载置于辊15c上,衬箱17被载置于衬箱载置部件15d上,并且被定位销16定位。此时,随着衬箱17的下降,所述未图示的止挡部件的下表面与衬箱17上表面分离。
[0060] 接下来,使多个缸20a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所述压脚20b上升。进而,在工作台3的下降端使框状架升降缸12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框状架11下降。
[0061]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未图示的门开闭缸使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多个转动轴24a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多个门板24b从垂直状态变更为水平状态(关闭百叶窗闸门24)。进而,使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的开闭缸25d进行收缩动作,由此将砂供给口25b打开。进而,利用未图示的型砂供给单元(例如,带式供给器)并经由砂供给口25b而将型砂S供给至砂斗22a内,从而形成为图8的状态。
[0062] 接下来,利用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将造型后的砂箱W搬出,并且将空的砂箱W搬入到衬箱17与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之间的位置。进而,利用所述未图示的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升降缸使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下降,从而将空的砂箱W及衬箱17载置于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上。然后,利用所述未图示的开闭单元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打开,从而形成为图9的状态。接下来,利用所述未图示的砂箱搬入搬出机构升降缸使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上升,从而形成为图1的状态。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0063]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砂斗22a中,在通过将砂供给口25b关闭而将砂斗22a密闭的状态下,压缩空气被从安装于砂斗22a的内表面的空气喷出室26喷出。因此,能够防止砂附着于砂斗22a的内壁面。并且,由于在砂斗22a的上端并未敞开、而是将砂斗22a密闭的状态下从空气喷出室26喷出压缩空气,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空气的消耗量。并且,若打开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则型砂S被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此时,还具有通过从空气喷出室26喷出的压缩空气而对该型砂S进行预备性的压缩这样的效果。
[0064]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砂填充单元22配设于基台1的外侧,并且压实手段20配设于基台1侧(详细地说,是砂箱搬入搬出机构的内侧),因此无需使砂填充单元22以及压实手段20行进。因此,还无需使该砂填充单元22以及压实手段20行进的机构,由此能够使装置的构造变得简单。
[0065]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模型托架升降单元21使模型托架(图1中为9A)、砂箱W以及衬箱17进行升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使该模型托架、砂箱W以及衬箱17进行升降,而是使砂填充单元22进行升降。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砂填充单元22下降,会使砂斗22a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的衬箱17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形成所述造型空间。另外,为了使砂填充单元22进行升降,例如,只要使升降缸与砂填充单元22连结即可。
[0066] 并且,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多个压脚20b作为压实部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平板状的一压实板作为压实部件。此外,在该情况下,使该压实板进行升降的缸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67]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孔质体26b示出了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烧结制作而成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该多孔质体26b也可以是在板状材料上贯穿设置多个孔(例如,φ1mm~φ2mm的圆孔)的结构。
[0068]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能够开闭的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进行升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该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也可以不进行升降而是固定于上部框架7。然而,若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地形成为使该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升降的结构,则能够在将空的砂箱W搬入到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的辊15c上以后,立刻使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5下降而将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7载置于模型托架9、9A上。由此,能够缩短铸型造型装置的周期时间,从而是优选的。
[0069]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砂填充单元22将型砂S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之后,通过打开与砂填充单元22连通的供气阀28而进行基于所述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但是基于该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并非必需的,也可以省略。然而,若进行基于该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则会将模型板10、10A附近的型砂S的填充密度提高,从而是优选的。
[0070] 接下来,将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下,称作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首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上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作为砂箱搬入搬出机构的能够开闭的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的臂101a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衬箱升降缸101b,衬箱载置部件101c与该衬箱升降缸101b的前端连结。进而,在该衬箱载置部件101c的上部固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定位销101d。其中,当衬箱102载置于所述衬箱载置部件101c上时,所述衬箱载置部件101c和所述衬箱102被该定位销101d定位。并且,所述臂101,上端与上部框架7的下端连结成能够转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所述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不进行升降。
[0071] 并且,在所述衬箱102的两端上方配设有多个向下缸103,该向下缸103装配于所述上部框架7。进而,头部件104与该向下缸103的前端连结。
[0072] 并且,在所述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的内侧配设有压实手段105。该压实手段105构成为包括:双杆形的多个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缸)105a;与该缸105a的前端连结的作为压实部件的压脚105b;以及支承该缸105a的支承体105c。其中,该支承体105c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7。并且如图21所示,对于所述双杆形的多个缸105a,上部液压室105d彼此分别经由上部连通路105e而连通,下部液压室105f彼此分别经由下部连通路105g而连通。
[0073] 并且,在所述压实单元105的上方配设有对所述多个缸105a的活塞杆105h的高度位置进行决定的杆高度定位单元106。该杆高度定位单元106构成为包括:装配于所述上部框架7的上端的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以及与该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的前端连结的平板状的定位部件106b。其中,该定位部件106b与所述活塞杆105h并未连结。
[0074] 并且,在所述衬箱102的两端附设有能够与所述向下缸103的前端的头部件104抵接的抵接部件102a。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砂斗22a内表面的空气喷出室26仅安装到所述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上方,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空气喷出室26安装到所述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下方。
[0075] 以上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上的不同点。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单元,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将其说明省略。
[0076] 对以该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示出了如下状态:在两个模型托架9、9A中,一方的模型托架9(以下,称作下砂箱用模型托架)配置于工作台3上方,并且另一方的模型托架9A(以下,称作上砂箱用模型托架)配置于基台1的外侧,进而在所述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上载置有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并且在所述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上载置有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
[0077] 另外,在图11中,压实单元105的多个缸105a全部都在整个行程的一半的位置亦即中间位置停止。对该点进行详述,首先预先利用杆高度定位单元106的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使定位部件106b下降到下降端。然后,使多个缸105a上升直至活塞杆105h的上表面与定位部件106b的下表面抵接为止。这样,使多个缸105a全部在中间位置停止。
[0078] 在该状态下使转台8旋转,由此将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并且将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搬入到工作台3上方,从而形成为图12的状态。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经由工作台3而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上升。
[0079] 进而,使框状架升降缸1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处于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mm)。进而,使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定位部件106b上升,从而使活塞杆105h的上表面与定位部件106b的下表面分离。
[0080]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通过使模型托架升降缸21b进行伸长动作而使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上升。由此,使砂斗22a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的衬箱102的上表面抵接,由载置于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的模型板10、空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形成造型空间,从而形成为图13的状态。然后,利用未图示的分型剂喷洒单元对该造型空间喷洒分型剂。另外,在图13的状态下,基台1侧的衬箱102两端的抵接部件102a的上表面与向下缸103前端的头部件104的下表面抵接。
[0081] 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经由工作台3而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进一步上升,从而对型砂S进行一次压实。然后,利用未图示的开闭单元(例如缸)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关闭,从而形成为图14的状态。
[0082] 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该模型板10A上升直至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处于相同高度为止,由此对型砂S进行二次压实。此时,保持砂箱W以及衬箱102被框状架11与头部件104夹持的状态。
[0083]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砂填充单元22将型砂S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对该点进行详述。首先,使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的开闭缸25d进行伸长动作,由此利用门部件25c将砂供给口25b关闭。进而,若打开所述未图示的切换阀,则压缩空气通过中空室26a而被从多孔质体26b喷出。进而,利用未图示的门开闭缸使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多个转动轴24a进行正向转动,使多个门板24b从水平状态变更为垂直状态(打开百叶窗闸门24)。于是,砂斗22a内的型砂S被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从而形成为图15的状态。另外,在向所述造型空间填充型砂S的期间,从多孔质体26b持续喷出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通过设置于模型板10的未图示的通风孔、或设置于衬箱102的侧面的未图示的通风孔而被排出。
[0084] 接下来,在所述二次压实过程中的模型板10A的上升结束以后,使升降缸2进一步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经由工作台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02进一步上升而对型砂S进行三次压实,从而形成为图16的状态。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打开供气阀28,由此通过使压缩空气在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S中贯通流动而对所述造型空间内的型砂S进行预压缩(所谓的基于流动气体加压的型砂S的预压缩)。然后,将与外壳25a连通的未图示的排气阀打开,对残留于砂斗22a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排气。
[0085] 接下来,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模型板10A下降而进行脱模。此时,维持砂箱W及衬箱102被框状架11与头部件104夹持的状态,该框状架11、砂箱W以及衬箱102在垂直方向上不移动。因此,该模型板10A仅下降规定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mm),由此进行该脱模。
[0086]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使模型托架升降缸21b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下砂箱用模型托架9、砂箱W以及衬箱102下降。由此,使该衬箱102的上表面与砂斗22a的下表面分离,从而形成为图17的状态。
[0087] 接下来,使升降缸2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砂箱W以及衬箱102下降。于是,砂箱W被载置于辊101e上。此时,随着衬箱102的下降,向下缸103也进行伸长动作。进而在工作台3的下降端使框状架升降缸12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框状架11下降。
[0088] 并且,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未图示的门开闭缸使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4的多个转动轴24a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多个门板24b从垂直状态变更为水平状态(关闭百叶窗闸门24)。进而,使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的开闭缸25d进行收缩动作,由此将砂供给口25b打开。然后,利用未图示的型砂供给单元(例如,带式供给器)并经由砂供给口25b而将型砂S供给至砂斗22a内,从而形成为图18的状态。
[0089] 接下来,使衬箱升降缸101b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经由衬箱载置部件101c以及定位销101d而使衬箱102上升。此时,随着衬箱102的上升,向下缸103也进行收缩动作。
[0090] 接下来,使多个缸105a全部都进行动作以使活塞杆105h下降,使压脚105b全部下降到下降端。然后,使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进行伸长动作,由此使定位部件106b下降到下降端。然后,使多个缸105a全部都进行动作以使活塞杆105h上升,由此使全部活塞杆105h的上表面与定位部件106b的下表面抵接。以该方式使多个缸105a全部都在整个行程的一半的位置亦即中间位置停止,从而形成为图19的状态。
[0091] 接下来,利用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将造型后的砂箱W搬出,并且将空的砂箱W搬入到衬箱102与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之间的位置。然后,使升降缸2进行伸长动作,由此将空的砂箱W载置于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上,从辊101e上略微支起该砂箱W。然后,使衬箱升降缸101b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衬箱102下降而将其载置于空的砂箱W上,从而形成为图20的状态。此时,随着衬箱102的下降,向下缸103也进行伸长动作。并且,将基于定位销101d对衬箱载置部件101c和衬箱102的定位解除。
[0092] 接下来,利用未图示的开闭单元将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打开。然后,使升降缸2进行收缩动作,由此使空的砂箱W及衬箱102下降,从而形成为图11的状态。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0093]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进行上述的一次压实、二次压实以及三次压实时,压实单元105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22所示,将压脚105b迅速地向上方顶起的缸105a的上部液压室105d的油流入到其附近的缸105a的上部液压室105d,该附近的缸105a的压脚105b被下压。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而能够以均匀的压将铸型的背面压实。
[0094]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当进行三次压实时、或在三次压实之后,将油供给至所有缸105a的上部液压室105d,利用该所有缸105a的压脚105b将铸型的背面压实。
[0095] 并且,虽然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杆高度定位单元106利用定位部件升降缸106a使平板状的定位部件106b升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利用致动器(例如,横行缸)使平板状的定位部件进行水平移动。在该情况下,例如预先在该定位部件贯穿设置其它活塞杆105h能够通过的通孔。然后,使该定位部件与横行缸的前端连结,使该定位部件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于是,在横行缸的伸长端,其它活塞杆105h的中心与所述通孔的中心一致,该活塞杆105h能够自如地通过所述通孔内。并且,在横行缸的收缩端,其它活塞杆105h的平面脱离所述通孔。由此,在使活塞杆105h全部下降并使横行缸处于收缩端以后,若使活塞杆105h全部上升,则所有活塞杆105h的上表面会与该定位部件的下表面(不具有所述通孔的位置)抵接。若如此,则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多个缸105a全部都在整个行程的一半的位置亦即中间位置停止。
[0096]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基台1的外侧利用模型托架升降单元21使模型托架(图11中为9A)、砂箱W以及衬箱17进行升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使该模型托架、砂箱W以及衬箱102进行升降,而是使砂填充单元22进行升降。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砂填充单元22下降,会使砂斗22a的下表面与被搬出到基台1的外侧的衬箱17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形成所述造型空间。另外,为了使砂填充单元22进行升降,例如,只要使升降缸与砂填充单元22连结即可。
[0097]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孔质体26b示出了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烧结制作而成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该多孔质体26b也可以是在板状材料上贯穿设置多个孔(例如,φ1mm~φ2mm的圆孔)的结构。
[0098]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不进行升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该砂箱搬入搬出输送机101升降。
[0099] 进而,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砂填充单元22将型砂S填充于所述造型空间的工序之后,通过打开与砂填充单元22连通的供气阀28而进行基于所述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但是基于该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并非必需的,也可以省略。然而,若进行基于该流动气体加压对型砂S的预压缩,则会将模型板10、10A附近的型砂S的填充密度提高,从而是优选的。
[0100]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基台1侧进行一次压实的工序的前道工序中,在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102上升以后,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处于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处于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以后,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102上升。并且,还可以同时进行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填充型砂S后的砂箱W以及衬箱17、102上升的工序、以及使上砂箱用模型托架9A的框状架11的上表面处于从模型板10A的分型面突出的状态的工序。
[0101] 标号说明
[0102] 1…基台;2…升降缸;3…工作台;9、9A…模型托架;10、10A…模型板;11…框状架;15、101…砂箱搬入搬出机构;17、102…衬箱;20、105…压实单元;20b、105b…压实部件;22…砂填充单元;22a…砂斗;24…开闭式的百叶窗闸门;25…砂供给口开闭单元;25b…砂供给口;26…空气喷出室;28…供气阀;S…型砂;W…砂箱。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