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41 一种矿基多波长红外光电响应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710148187.3 2017-03-07 CN106809875A 2017-06-09 黄岭; 杨冰筱; 王修文; 袁泽; 潘岳; 谢小吉; 黄维
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基多波长红外光电响应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包括:首先制备形貌规则、尺寸均一的多波长红外光致发光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分散在半胱酸的溶液中,加入铅的无机盐即可制备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嵌入的前驱体纳米线;在一定温度下,向前驱体纳米线加入氢卤酸和卤素甲胺盐的混合溶液,最终转变成纳米钙钛矿基多波长红外光电响应材料,并测试了此材料的红外光电响应性能。此方法具备设计巧妙,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且易于大批量制备的特点,使本发明在制备新型红外光电检测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42 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CsPbBr3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201710039628.6 2017-01-19 CN106809872A 2017-06-09 杨智; 汪敏强
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CsPbBr3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通入氩气的条件下,将酸铯溶解于油酸中,加热下搅拌直至碳酸铯溶解,得到油酸铯前驱体;通入氩气的条件下,将溴化铅、长链配体和短链配体加入到十八烯中,在100~150℃下反应至溴化铅溶解,然后加热到120~150℃后,将油酸铯前驱体注入,反应5~15s后于100~130℃继续反应1~5min,然后离心即可,本发明能够实现CsPbBr3纳米片在保证几个原子层厚度的同时实现横向尺寸从100nm到1μm的调控。而厚度能够保持在波尔激子直径以下,因此保留了CsPbBr3纳米片的量子尺寸效应。
343 用于氢生产的系统和方法 CN201510439950.9 2011-11-24 CN105110290B 2017-06-09 谢嘉骏; S·皮特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生产氢气、材料和化碳气体的系统以及公开了一种利用该系统生产氢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的反应室,其中,所述CVD室包括限定具有下部和上部的腔的向上延伸壁,其中,上部的体积容量大于下部的体积容量,并且所述壁提供有具有多个延伸至腔体中的突出的内表面,用于降低在那里的腔体的平横截面积。采用本发明的系统,使用相同气体‑流入速度并且具有不同密度的材料可在室内具有不同的循环速度,使得反应的停留时间可优化,以得到较高的收率和产物更好的均匀性。
344 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微波辐射法合成超小磁性纳米簇的方法 CN201710034870.4 2017-01-17 CN106800315A 2017-06-06 高国; 尹婷; 张倩; 黄鹏; 崔大祥
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辅助微波辐射法合成超小磁性纳米簇的方法,其制备过程为:以有机盐、无机亚铁盐、氢化钠为反应原材料;超纯溶剂抗坏血酸为抗氧化剂;胆汁素‑羧酸盐阴离子液体、PEG化咪唑二磷酸盐离子液体为辅助微波辐射的重要结构生长抑制剂及无机纳米颗粒的修饰剂与稳定剂,采用离子液体辅助微波辐射法可控制备超小磁性纳米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磁性纳米簇的形貌均一,直径为2‑5nm,微波辅助合成工艺具有节能高效、工艺简单、合成尺度大等优点,可显著提升纳米材料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催化材料、光电子学等领域。
345 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CN201410159460.9 2014-04-14 CN104973586B 2017-06-06 魏洋; 范守善
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转移至弹性代替基底表面的碳纳米管阵列,该碳纳米管阵列靠近该弹性代替基底的表面为第二表面,远离该弹性代替基底的表面为第一表面,该碳纳米管阵列的形态能够使得一碳纳米管膜可以从该碳纳米管阵列中连续地拉出,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沿多个方向同时拉伸该弹性代替基底,从而在保持该碳纳米管阵列的形状不变的条件下增大该碳纳米管阵列的面积;以及从该弹性代替基底上的碳纳米管阵列拉取该碳纳米管膜。
346 气体分离模和形成气体分离模块的方法 CN201380071956.4 2013-12-20 CN104968420B 2017-06-06 图安·Q·考
气体分离模包括至少一个入口端、多个出口端以及多个中空纤维膜。单个的纤维具有加料端和产物端以及保留物内侧和渗透物外侧。模块包括在外壳内的加料管板,加料管板将至少一个入口端与纤维的渗透侧分离。加料管板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管片接头。管片接头将加料管板的多个管片彼此分离。形成方法包括定位与至少一个管板管片接头相关联的中空纤维膜材料以及应用基体。方法包括形成由固化的基体和管片接头制成的加料管板以及形成由纤维材料制成的多个中空纤维膜。管片接头将加料管板的多个管片彼此分离。
347 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CN201410124813.1 2014-03-31 CN104944407B 2017-06-06 魏洋; 魏浩明; 姜开利; 范守善
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提供一代替基底及一生长基底,该生长基底表面具有碳纳米管阵列;将该代替基底设置在该碳纳米管阵列的第二表面,并使该代替基底与该碳纳米管阵列的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液态介质;使位于该代替基底与该碳纳米管阵列的第二表面之间的液态介质变为固态介质;通过移动该代替基底与该生长基底中的至少一方,使该代替基底与该生长基底相远离,从而使该碳纳米管阵列与该生长基底分离,并转移至该代替基底;以及通过升温去除位于该代替基底与该碳纳米管阵列之间的固态介质,去除固态介质后该碳纳米管阵列的形态仍能够使得一碳纳米管结构从该碳纳米管阵列中连续地拉出。
348 一种设备及关联方法 CN201380038087.5 2013-04-15 CN104471754B 2017-06-06 Y·刘; P·希拉拉尔; M·罗瓦拉; P·安德鲁; T·吕海宁
一种电极,该电极(304)包括:导电层(305),其配置成在使用时充当电荷收集器,以通过导电层为所产生和/或存储的电荷提供电路径;阻挡层(321),其配置成覆盖所述导电层(305)的表面的一部分,使得当电极(304)与电解接触时,阻止电解质实质接触并腐蚀被覆盖部分处的导电层(305);以及配置成用于产生和/或存储电荷的活性电极元件(307),该活性电极元件(307)与导电层(305)电接触地布置在非覆盖部分中,以便阻止电解质实质接触并腐蚀非覆盖部分中的导电层(305),并且以便也被暴露于所述电解质以允许产生和/或存储电荷以及向导电层(305)提供所产生/存储的电荷。
349 场发射装置 CN201280070857.X 2012-12-27 CN104137254B 2017-06-06 罗德里克·A·海德; 乔丁·T·卡勒; 内森·P·梅尔沃德; 托尼·S·潘; 洛厄尔·L·小伍德
场发射装置被构造为热机。在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包括:阴极阳极,其中所述阳极和阴极接受第一功率源以产生高于阴极电势的阳极电势;栅极,其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所述栅极接受第二功率源以产生被选择来从所述阴极诱导第一成组的电子的电子发射的栅极电势,该第一成组的电子具有高于第一阈值能量的能量;位于所述栅极与所述阳极之间的抑制器;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包括气体的区域;以及能让所述第一成组的电子的第一部分通过的至少一个路径,其从所述阴极延伸到所述阳极。
350 气体传感器纳米复合物膜 CN201580046987.3 2015-09-02 CN106796195A 2017-05-31 K·卡兰塔尔-扎德; K·比瑞安; N·哈; J·Z·欧
一种用于气体传咸器的气体渗透性的液体不可渗透性膜,其中所述膜由成膜聚合物组成,所述成膜聚合物并入选择用以提高以下一者或多者的一种或多种纳米颗粒:对气体的渗透性,选择性阻碍或排除一些气体的渗透同时促进所选气体穿过所述膜,抑制所述膜上的生物生长。所述膜适用于适于引入到哺乳动物胃部和GI道中的胶囊,其由胶囊形容器组成,所述胶囊形容器由能够与所述GI道生物相容并适于保护在所述容器内含有的电子和传咸器装置的壁材料组成。所述胶囊含有气体组成传咸器、压温度传咸器、微型控制器、电源和无线传输装置。微型处理器被编程以接收来自所述传咸器的数据信号并且将所述信号转换成适用于传输至外部计算装置的气体组成和浓度数据以及温度和压力数据。所述胶囊壁并入气体渗透性纳米复合物膜,所述膜具有嵌入的催化性纳米颗粒和产生纳米空隙的纳米颗粒,其增强了气体传咸器的操作性、选择性和敏感性。所述纳米复合物膜还减少微生物定殖在表面上的险,从而增加胶囊的寿命。
351 一种熔盐化学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方法 CN201680001960.7 2016-01-27 CN106795580A 2017-05-31 王娜; 李湘林; 胡启晨
一种熔盐化学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方法,按照以下工艺步骤进行:(1)熔盐介质真空;(2)废硬质合金在熔盐介质中进行化溶解反应;(3)熔盐反应体系进行脱氧处理;(4)熔盐反应体系进行热还原反应;(5)热还原反应获得的混合物依次经过水洗、过滤及真空干燥进行熔盐介质与硬质合金纳米粉末的分离及收集。所述方法可以连续处理废硬质合金,还原合成再生钨、钴或其硬质合金纳米粉末材料,具有流程短、设备简单能耗低、再生产品优良等特点,且不产生固/气/液有害物质危害环境。
352 一种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611142967.9 2016-12-12 CN106784873A 2017-05-31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一步热法合成了氮化碳/碳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由纳米尺寸的微晶颗粒组成,材料颗粒直径为50~300nm,孔径为2.2~3.4nm,比表面积为160~380m2/g,孔体积为0.55~1.05cm3/g,该复合纳米材料结合了碳纳米材料优异的表面性能以及氮化碳纳米材料良好的光、电性能,所合成的复合材料能够应用于多个方面如: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生物燃料电池、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纯化水。
353 一种多孔金属复合材料 CN201510826979.2 2015-11-24 CN106784852A 2017-05-31 易秋珍; 余兴华; 钟建夫; 朱济群
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金属复合材料,在呈三维网状的多孔金属材料上覆载复合了纳米管材料,碳纳米管管径为10~50nm,壁厚5~10nm,长度1~6μm。本发明的多孔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在多孔金属材料上覆载了具有较强机械性能的碳纳米管,增强了其内部孔连接结构的致密性和强度,由此不仅增强了材料的抗拉强度,更有效增强了材料的延伸性能,同时提升了多孔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将其用于制作电池的骨架材料时,可由此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体积密度
354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沥青基炭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1611066782.4 2016-11-29 CN106784830A 2017-05-31 邱介山; 肖南; 郝明远; 王玉伟
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沥青基炭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氯化钠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无水乙醇中,蒸干溶剂制得氯化钠模板,(2)将中温沥青溶于氮甲基吡咯烷中并加入氯化钠模板,加热蒸干氮甲基吡咯烷酮,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炭化,(3)将炭化后样品冷却至室温取出,采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纳米片,(4)将纳米片在气和氩气混合气氛下进行炭化,冷却至室温取出,制得沥青基炭纳米片。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制备过程不需要酸洗去除模板,氯化钠模板和氮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可以循环使用,生产成本较低。另外,沥青基炭纳米片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储钠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355 型纳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CN201611255355.0 2016-12-30 CN106784791A 2017-05-31 肖启振; 曹珍; 李朝晖; 雷钢铁
发明提供一种动型纳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属于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按一定摩尔比,混合电解制备的纳米二化锰和锂盐,于350~450℃下保温8h,冷却、研磨后,再于750~850℃下保温14h,制得尖晶石型纳米锰酸锂,粒子尺寸为50~150nm。相较于其它锰酸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产品为尺寸均匀的尖晶石型纳米锰酸锂。该方法生产过程简单,后处理简便,不产生废气,生产中的粉末可回收利用,对环境友好。制得的尖晶石型纳米锰酸锂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可用作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且能够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明显降低企业成本。
356 一种/活性炭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211941.3 2017-04-01 CN106784759A 2017-05-31 赵朔; 姚丛; 羡小超; 朱伟; 郭群; 吴朝锦; 冉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硅球分散于盐酸溶液中,得到浓度为3~11g/L的悬浊液;2)在步骤1)中的悬浊液中加入分散剂,得到混合物A;3)在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A中加入苯胺单体,得到混合物B;4)在搅拌状态下,将过硫酸铵滴加到混合物B中,聚合反应8h~24h后,得到硅/聚苯胺复合物;5)将步骤4)中得到的硅/聚苯胺复合物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化;6)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管式炉升温至活化温度,然后通入活化气体,活化0.5h~3h后,将管式炉内的气体转换为惰性气体;待管式炉温度降到室温后,得到硅/活性炭复合物。
357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用沥青树脂基无定形包覆颗粒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710069506.1 2017-02-08 CN106784736A 2017-05-31 邱介山; 肖南; 王玉伟; 郝明远
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用沥青树脂无定形碳包覆颗粒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无水乙醇中,抽滤后干燥滤饼制得氯化钠模板,将煤沥青树脂、二氯化锡、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氯化钠模板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氮甲基吡咯烷中,搅拌加热蒸干溶剂,再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碳化处理,冷却至室温取出,采用去离子水洗涤氯化钠模板并进行干燥,得到目标材料并具体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使用的碳源和造孔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二是,氯化钠模板和氮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可以循环使用,生产成本低;三是,制备的目标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储钠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358 一种高导电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611258079.3 2016-12-30 CN106784718A 2017-05-31 王海燕
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电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热共沉淀法制备普鲁士蓝颗粒,利用表面活性剂将制备出的普鲁士蓝颗粒纳米化团聚,从而使得普鲁士蓝纳米球具有更加优越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冷淬、冻干再还原的工艺,将普鲁士蓝纳米球被石墨包裹,进一步增加了普鲁士蓝纳米球的导电性能高,并且能够提高普鲁士蓝在多次充放电后仍保持较好的性能。由该材料制备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正极容量,且不易衰减,使用寿命长。并且,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十分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359 一种制备蜂窝上附着二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CN201611221274.9 2016-12-26 CN106784699A 2017-05-31 孙晓红; 李鑫; 胡旭东; 郑春明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蜂窝上附着二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的方法;磁子搅拌下配制SnCl4·5H2O溶液;取蜂窝碳加入SnCl4·5H2O溶液,并进行超声处理;将得到的前驱体混合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热反应釜内衬中加热反应;然后洗涤,干燥处理,在氩气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蜂窝碳上附着二氧化锡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该材料由SnO2纳米粒子和蜂窝碳组成,其中SnO2纳米粒子生长在蜂窝碳的孔径内,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并承载了SnO2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有效地改善了SnO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60 一种化锑复合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611110077.X 2016-12-06 CN106784663A 2017-05-31 费杰; 崔亚丽; 陈俊生; 雒玉欣; 韩瑞雪; 黄剑锋; 李嘉胤
一种化锑复合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分析纯的SbCl3完全溶解在乙醇中,然后加入少量NaOH溶液,搅拌得到溶胶,记为溶液A;取碳布浸泡于溶液A,然后取出烘干;将烘干后的碳布再次浸泡入溶液A,并调PH至8~9;将前驱液和碳布转入反应釜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出碳布,用和乙醇清洗并超声后烘干,得Sb2O3‑C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Sb2O3‑CC,操作简单易控制,制备周期短,产物分散性好,对环境友好;所得产物化学组成均一,结晶性好,形貌均一,有效地结合了碳布与氧化锑的优点,即同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又保持较好的循环特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