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板产品以及钢板产品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12158.X 2012-03-08 CN103492606A 2014-01-01 扬科·巴尼克; 马克·布卢梅瑙; 马里亚·科耶尔; 托比亚斯·莱韦; 阿克塞尔·施罗滕
发明涉及一种板产品,该钢板产品用于通过热压成型变形成部件并且该钢板产品具有由钢构成的底层,将抗腐蚀的金属保护层涂覆到该底层上,该金属保护层由Zn或者Zn合金构成。这根据本发明由此来实现,即,将单独的覆盖层涂覆到钢板产品的至少一个暴露的表面上,该覆盖层包含至少一种非贵重金属的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化合物、化物、碳酸盐化合物、氟化物、化物、氢氧化物或者磷酸盐化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能够制造这种钢板产品的方法。
22 调湿片 CN200780042776.8 2007-12-10 CN101535048B 2013-08-07 远藤孝宏; 下山胜; 鹤田祐子; 森宽
发明提供在吸湿放湿性能的可逆性和响应性方面优异的调湿片,其在周围环境的湿度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吸收湿气,反过来在周围环境的湿度低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将吸收的湿气释放。本发明的调湿片(10)具有调湿层(7),所述调湿层(7)是通过热塑性树脂粉体(4)将可逆地对蒸气进行吸收和释放的调湿颗粒(3)相互粘接并成型为片状而形成的。调湿层(7)的空隙为5%以上。由于形成于调湿颗粒(3,3)间的空隙(8)的比例较大,因而可以利用调湿颗粒(3,3)间的空隙(8)作为用于吸湿放湿的保水空间,不仅能够利用调湿颗粒原有的吸湿放湿能,还能利用由调湿颗粒间的空隙产生的吸湿放湿能力,从而能够获得高度可逆的吸湿放湿性能和优异的吸湿放湿响应性。
23 树脂薄膜、氟树脂复合体和多孔氟树脂复合体、它们的制法、以及分离膜元件 CN200780029499.7 2007-08-06 CN101501113B 2013-03-13 林文弘; 古本逸睦; 金泽进一; 池田一秋; 森田彻; 船津始
发明提供:没有微孔和裂缝等缺陷的氟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由氟树脂形成、膜厚度为20μm以下、并且葛尔莱秒数为300秒以上;所述氟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滑箔上涂覆将氟树脂粉末分散于分散介质中而得到的氟树脂分散体,然后将该分散介质干燥并对氟树脂粉末进行烧结;所述的氟树脂分散体;具有多孔基体和所述氟树脂薄膜的氟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将所述氟树脂复合体拉伸而形成的多孔氟树脂复合体;以及,使用所述多孔氟树脂复合体的分离膜元件。
24 新型抗生物基底及其应用 CN200680000664.1 2006-11-16 CN101184512B 2012-09-05 M·奥尔兰德; B·索德瓦尔
一种新型基底使得能够改变有关抗生物性能的表面性能。所述基底具有给电子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上具有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由钯和至少一种选自金、钌、铑、锇、铱和铂的金属构成,其中所述金属颗粒的量为从大约0.001至大约8μg/cm2,建议此基底用于不同的用途,比如改变疏性能、蛋白质吸附性能、细菌粘附性能以及防止细菌传播,以及特别是防止医院感染。
25 用于制造贴面薄片的方法 CN201080032487.1 2010-06-02 CN102458802A 2012-05-16 霍尔格·马罗恩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贴面薄片(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稳定剂与颗粒材料(2)混合;将颗粒材料(2)填充在容纳构件(3)中,该容纳构件形成为成型体(4);使成型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层(9)与载体层(10)连接;取下由表面层(9)和载体层(10)构成的复合结构,由此获得贴面薄片(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本发明方法制成的贴面薄片(1)以及该贴面薄片用于覆盖盖子墙壁、地板、、顶棚和/或桌面上的用途。
26 阻燃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粘合片材、覆盖膜和软质敷层压材料 CN200610079383.1 2006-04-12 CN1865382B 2011-05-04 中西畅; 近藤和纪; 星田繁宏; 天野正
发明提供一种阻燃粘合剂组合物,包括(A)无卤环树脂,(B)热塑性树脂和/或合成橡胶,(C)固化剂,(D)含氮的多磷酸盐化合物,和(E)固化促进剂。还提供一种粘合片材,其具有包含上述组合物的层,和用于覆盖该含有该组合物的层的保护层;一种覆盖膜,其具有电绝缘膜,和在该膜顶上的包括上述组合物的层;一种软质敷层压材料,其具有电绝缘膜,和在该膜顶上的包括上述组合物的层,和铜箔;一种粘结两个基材的方法,其包括将上述粘合片材夹在两个基材之间,并固化该粘合片材的步骤。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制备粘合片材的方法,一种制备覆盖膜的方法和一种制备软质敷铜层压材料的方法。该无卤的粘合剂组合物通过固化生产出一种固化产品,其显示出极好的阻燃性和抗迁移特性。该组合物能够用于生产粘合片材、覆盖膜和软质敷铜层压材料。该粘合片材能够用在粘结两个基材的方法中。
27 粘附性良好的金属-陶瓷复合物以及其制造方法 CN200780046406.1 2007-12-11 CN101557895A 2009-10-14 莱茵哈德·伦克; 塔希罗·莫里茨; 安德烈亚斯·鲍曼
发明涉及材料科学的领域并且涉及一种粘附性良好的金属-陶瓷复合物,所述复合物例如可以用于成型工具或切割工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粘附性良好的金属-陶瓷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在陶瓷与金属之间具有牢固且持久的连接。该任务通过如下的粘附性良好的金属-陶瓷复合物来解决,所述复合物由金属组成部分和陶瓷组成部分组成,并且所述金属组成部分和陶瓷组成部分材料配合地或者材料和配合地彼此连接,其中,、铍、、铬、镍、锰、铪、、锆、和/或它们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连接面的区域内,并且其中,所述组成部分作为胚体被加工成复合物并且被共同地烧结。该任务还通过如下的方法来解决,其中,至少各一种金属组成部分和陶瓷组成部分连接为总胚体并且共同经受至少用来对陶瓷组成部分进行烧结的热处理
28 树脂薄膜、氟树脂复合体和多孔氟树脂复合体、它们的制法、以及分离膜元件 CN200780029499.7 2007-08-06 CN101501113A 2009-08-05 林文弘; 古本逸睦; 金泽进一; 池田一秋; 森田彻; 船津始
发明提供:没有微孔和裂缝等缺陷的氟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由氟树脂形成、膜厚度为20μm以下、并且葛尔莱秒数为300秒以上;所述氟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滑箔上涂覆将氟树脂粉末分散于分散介质中而得到的氟树脂分散体,然后将该分散介质干燥并对氟树脂粉末进行烧结;所述的氟树脂分散体;具有多孔基体和所述氟树脂薄膜的氟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将所述氟树脂复合体拉伸而形成的多孔氟树脂复合体;以及,使用所述多孔氟树脂复合体的分离膜元件。
29 形成有散热层的电池外壳和使用它的锂聚合物电池 CN200510109156.4 2005-10-18 CN100479229C 2009-04-15 吴正元; 孙荣培
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其表面上具有散热层的电池外壳和使用该电池外壳的锂聚合物电池。该散热层可改善电池的散热性和机械强度,也能改善PTC器件的响应性。该电池外壳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金属层,在金属层的第一表面上的散热层,和在金属层的第二表面上的流延聚丙烯(CPP)层。该锂聚合物电池具有电连接于保护电路的PTC器件。该PTC器件直接接触该电池外壳的散热层,从而改善该PTC器件的响应性。
30 处理层压品的方法和由该方法得到的层压品 CN200680044578.0 2006-11-28 CN101326057A 2008-12-17 J-F·茹伊拉
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处理包括基体薄片(8)和至少一种塑料涂层(12)的层压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i)形成层压品;和ii)给塑料涂层(12)提供粗糙表面,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层压品。
31 形成电化学转换器的独立薄铬构件的方法 CN03824136.6 2003-08-13 CN1688438A 2005-10-26 M·S·苏; D·蔡; A·拉米雷斯
一种制造可用于电化学转换器中的高密度薄构件的方法包括对材料进行流延成型以形成带材,随后是对所述带材进行热压以使材料进一步致密化。在热压之前可将多条带材层压在一起以提供较厚的结构或者复合结构。被用以生产构件的材料可包括SiC、高铬合金、铬合金(Cr-5wt%Fe-1wt%Y2O3)和铬镁合金(Cr-5wt%Ni-1wt%MgO)。该制造方法生产出包括应用在电化学转换器中的具有小于约0.03英寸的厚度的高密度构件。
32 热交换器用的合金制钎焊片散热片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80012458.6 2016-03-10 CN107406920A 2017-11-28 中川涉; 田中哲; 寺山和子
发明提供一种钎焊加热后的强度高、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压曲性、钎焊性和自身耐蚀性的热交换器用的合金制钎焊片散热片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片散热片材料是在芯材的两面包层有焊料的散热片材料,芯材和焊料具有规定的铝合金组成,在钎焊加热前,散热片材料具有6~16%的单面平均包层率、40~120μm的厚度和48~54%IACS的导电率,芯材的金属组织具有当量圆直径为0.05~0.50μm的Mn系化合物以0.05~0.35μm的平均颗粒间距离存在的分布,在钎焊加热后,散热片材料具有40~44%IACS的导电率,芯材的金属组织具有当量圆直径为0.50μm以下的Mn系化合物以0.45μm以下的平均颗粒间距离存在的分布。
33 介电材料、由其形成子组件的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子组件 CN201410256145.8 2010-06-11 CN104053302B 2017-08-29 桑卡尔·K·保罗; 斯科特·D·肯尼迪; 迪尔克·M·巴尔斯
一种电路子组件,包括由介电组合物形成的介电层,在以该组合物的总体积计的情况下,该介电组合物包括:约15至约65体积百分比的介电填料;以及约35至约85体积百分比的热固性组合物,该热固性组合物包括:聚芳醚,以及羧基官能化的聚丁二烯或聚异戊二烯聚合物
34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管件 CN201710408945.0 2017-06-02 CN107084283A 2017-08-22 陈素萍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管件。其由纤维结构层1、聚苯乙烯微球层2和不锈钢层3组成,碳钢纤维结构层1的外侧设有聚苯乙烯微球层2,聚苯乙烯微球层2的外侧设有不锈钢层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管件的抗震和抗变形,提高管件的抗低温能力,增加了管件的使用寿命。
35 作为声学设备中的屏障的嵌入式电介质和制造方法 CN201180074631.2 2011-11-04 CN103999484B 2017-06-30 J·B·斯切赫; P·范凯塞尔
麦克基体包括多个金属层和多个内芯板层。所述多个内芯板层中的每一个布置在所述多个金属层中选择的一些金属层之间。电介质薄膜布置在所述多个金属层中选择的其他一些金属层之间。端口贯穿金属层和内芯板层,但是不贯穿电介质薄膜。所述电介质薄膜具有压紧部分和未压紧部分。所述未压紧部分延伸跨过所述端口,并且所述压紧部分与所述多个金属层中选择的其他一些金属层接触。薄膜的所述压紧部分有效地用作无源电子元件,并且所述未压紧部分有效地用作防止至少某些外部碎屑来回穿过所述端口的屏障。
36 一种金属装饰板及生产方法 CN201710098061.X 2017-02-22 CN106894595A 2017-06-27 葛爱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装饰板及生产方法,包括面板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是由金属板的边沿向同一侧弯折而成,相邻侧壁间构造有一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为侧壁折痕延长线与金属板边沿所围成部分经剪切后向金属装饰板内侧弯折而成。通过金属板预处理、弯折侧壁、处理弯折结构、平整边沿以及后期处理得到金属装饰板成品。采用该方法生产的金属装饰板有着更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37 一种纳米组合材料 CN201510900341.9 2015-12-06 CN106827714A 2017-06-13 康双双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组合材料”(1),是在介质管道、连接管件、容器内壁和外壁上使用的,利用磁性材料(3)自身磁和红外材料(4)自身吸收与释放的能量特性,对原子数量极大的纳米材料(2)进行激发,使其呈现出围观超有序效应,因此,使得纳米的材料效应和磁性的材料效应或红外的材料效应能够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超叠加效应,与介质发生极佳的相互作用,对介质有极佳做功效果,其效果是磁化效果数十倍至数百倍,节能率和减率,可达10%左右。
38 一种含有二颗粒的过滤膜 CN201610518265.X 2016-06-28 CN106178976A 2016-12-07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涉及一种含有二颗粒的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超亲超疏油型复合陶瓷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中间设置为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碳化硅颗粒压制而成,所述支撑体上下对称依次设置有不锈膜、填孔剂、纤维混合料、粘结剂混合料和超亲水超疏油不锈钢膜;所述不锈钢膜表面喷涂有成膜剂;所述成膜剂为超亲水超疏油膜,所述成膜剂由纳米硅溶胶、羟基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PVA溶液以及交联剂戊二构成,所述纳米硅溶胶含有二氧化钛颗粒。
39 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 CN201510959767.1 2015-12-21 CN105644084A 2016-06-08 周祥元
发明公开一种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所述的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包括最上层的防辐射层、中间层的屏蔽剂和最下层的氯纶组合而成,所述屏蔽剂为勃姆石与沸石粉的混合物,所述的防辐射层占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总体分量的13%-14%,所述的屏蔽剂占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总体分量的10%-16%,所述的氯纶占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总体分量的73%-74%,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型防辐射复合无纺布,具有质地轻薄、柔韧性好、手感佳的优点。
40 一种防透湿的复合隔热卷材 CN201510814283.8 2015-11-21 CN105235316A 2016-01-13 沈凯; 谢路达; 喻海勋
一种防透湿的复合隔热卷材,包括透湿防水内层及整体层压在透湿防水内层上的隔热外层,所述隔热外层包含热塑性树脂基板,层压于热塑性树脂基板上且具有一定厚度光泽表层的金属气相沉积层,层压于金属气相沉积层上的光屏蔽颗粒层,所述隔热外层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孔隙,所述透湿防水内层包括无纺物内表面及覆盖于无纺物内表面上的多孔透湿防水膜,热塑性树脂基板与多孔透湿防水膜热压复合,由于采用光屏蔽颗粒层覆盖金属气相沉积层,保证光反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对金属气相沉积层加工精度的极高要求,节约了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