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积层剥离容器 CN00103766.8 1996-03-06 CN1251933C 2006-04-19 野本次夫; 后藤孝之; 米山正史; 柴野义雄; 秋山善男
发明的积层剥离容器(A)包括带有空气导入孔(10)的合成树脂外层(1)和可剥离地积层于该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2),而且仅该空气导入孔附近的一部分内层预先从外层剥离。该空气导入孔可以通过在该积层剥离容器(A)的颈部(4)从外层的外侧打入一个冲孔器,保留内层而仅切下外层来形成。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内层可保持向内鼓出。该内层最好由具有不大于10000kg/cm2的弯曲模量的合成树脂成形。
42 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关联技术 CN200410090599.9 1996-03-06 CN1618704A 2005-05-25 野本次夫; 后藤孝之; 米山正史; 柴野义雄; 秋山善男
发明的积层剥离容器(A)包括带有空气导入孔(10)的合成树脂外层(1)和可剥离地积层于该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2),而且仅该空气导入孔附近的一部分内层预先从外层剥离。该空气导入孔可以通过在该积层剥离容器(A)的颈部(4)从外层的外侧打入一个冲孔器,保留内层而仅切下外层来形成。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内层可保持向内鼓出。该内层最好由具有不大于10000kg/cm2的弯曲模量的合成树脂成形。
43 层状结构件 CN200310114361.0 1996-08-30 CN1500629A 2004-06-02 F·A·马蒂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承载能的层状结构件,由许多形状确定的内部件和至少一层的外皮层形成,所述许多形状确定的内部件中的每一个本身是不承载的并且至少是可部份渗透流体的,所述垛是至少部份被至少一层的热材性材料片所包封的,热塑性材料片与所述垛的所述组件压在一起并与所述垛的受压形状相一致。所述产品用于结构物,即,建筑构件、广告牌汽车用板、台板、制品板、托板、冲浪板和帆板的各种应用也被公开。
44 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关联技术 CN00103766.8 1996-03-06 CN1277134A 2000-12-20 野本次夫; 后藤孝之; 米山正史; 柴野义雄; 秋山善男
发明的积层剥离容器(A)包括带有空气导入孔(10)的合成树脂外层(1)和可剥离地积层于该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2),而且仅该空气导入孔附近的一部分内层预先从外层剥离。该空气导入孔可以通过在该积层剥离容器(A)的颈部(4)从外层的外侧打入一个冲孔器,保留内层而仅切下外层来形成。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内层可保持向内鼓出。该内层最好由具有不大于10000kg/cm2的弯曲模量的合成树脂成形。
45 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和具有压补偿开口的容器 CN98808728.6 1998-08-05 CN1268920A 2000-10-04 罗兰德·克尼尔
发明的容器(1)包括一个刚性的外部容器(2)和一个与其接近地设置的可稍微变形的内置贮藏器(3),并通过共挤塑-吹塑工艺制成。所述外部容器(2)包括至少一个压平衡开口(7),当例如用将内置贮藏器的内装物排出时,空气借助该开口进入外部容器(2)和内置贮藏器(3)之间。通过用一个旋转的管状刀具(5)或一个空心刀具(11)切除外部容器(2)的一个弧形壁部(6)从而在外壁上形成一个孔洞(7)地形成至少一个压力平衡开口(7)。在切削过程中所述容器保持扁平。内置贮藏器(3)保持完整无损而仅仅是被推向内部。
46 层状结构件 CN96197696.9 1996-08-30 CN1200070A 1998-11-25 F·A·马蒂
基于1995年2月28日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PCT/AU95/00100的WO95/23682A1,涉及一种制造由一层或多层的热塑性板材,例如无定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包覆的内在强度低的材料,例如发泡聚苯乙烯制造结构强度高的物件的方法。本发明是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并提供或是本身可透过流体或是可以被穿孔变成透过流体的内部件。这些内部件为装饰、增加强度和其他各别的性质而提供,并被可加热变形的外层所夹心或包封。该成型层状结构件的方法包括,选择许多本身不是承载的、但至少是流体可部分渗透的形状确定的件(81,82,83),将形状确定的件(81,82,83)的一层放在另一层之上而形成垛(80),加热作为外皮(87)的一层或多层的热塑性材料片,将加热的片(87)相对于垛(80)移动而使片处于叠加在垛(80)上的位置,在垛(80)的相对两端施加流体压差以使垛(80)的形状确定的件(81,82,83)受压并使片(87)与垛(80)的形状相一致,将被夹在垛(80)和片(87)以及在垛(80)内的空气从垛(80)排出,然后冷却热塑性材料片(87)。最后的产品是在全方位上受到拉伸的覆盖片或外皮(87)。用于结构物,即,建筑构件、广告牌汽车用板、台板、制品板、托板、冲浪板和帆板的各种应用也被分开。
47 具有圆筒形筒体的挤出吹塑成形容器及其成形用金属模 CN97190502.9 1997-05-30 CN1193297A 1998-09-16 细越山広; 米山正史; 毒岛真; 德田博昭; 大须贺直仁; 田代晃次
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圆筒形挤出吹塑容器、特别是使用尼龙等粘接性弱的树脂作内袋的圆筒形层压剥离吹塑成形容器的底部封合部的粘接性,防止底部破裂。本发明是一种圆筒形挤出吹塑成形容器或在容器口部开有空气导入孔的圆筒形层压剥离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底部的底壁的底部封合部周围形成厚壁的椭圆形厚壁隆起部,该隆起部由近似于以接合线为长径轴线方向的椭圆面的曲面构成,另外在底部封合部形成拱形的底部肋。
48 用于保持饮料的饮料容器组件 CN201580062379.1 2015-11-19 CN107108194A 2017-08-29 J·N·拉斯穆森; 斯提恩·维斯博格
发明涉及用于保持饮料的饮料容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限定主体部分和圆柱形颈部部分的外容器。圆柱形颈部部分限定与主体部分对置的边缘。饮料容器组件还包括内袋,该内袋位于外容器内并且限定内袋内部的压空间和内袋与外容器之间的饮料空间。饮料填充饮料空间并且内袋最初限定折叠状态。通过使内袋经受压力流体,其能够膨胀到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中压力空间至少部分地取代饮料空间。内袋和颈部部分两者在边缘和主体部分之间的位置处被盖封闭。
49 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容器 CN201380047920.2 2013-09-17 CN104755250B 2017-07-04 细越山广
发明将在利用使用了多层喷嘴注射成型的层叠预成型件形成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容器中,创造出比得上直接吹塑成型的分层瓶的分层功能作为技术问题,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本发明的主要的手段为:在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容器中,设为如下结构:具有形成外壳体的外层和可剥离地层叠在该外层的内侧而形成内容体的内层,内层形成为薄壁从而内容体可进行由内部的减压而导致的萎缩状的减容变形,外层和内层具有在从口筒部的预定高度位置到残留形成在底部的底面壁的中央部的浇口痕的下端面的高度范围内层叠的层叠构造,以在浇口痕的下端面向外部露出的外层与内层的层叠界面作为起点,将外层和内层设为剥离状态,并形成向外层与内层之间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孔。
50 复合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0721532.4 2009-01-08 CN104787488B 2017-06-30 W.J.J.马斯; D.J.范维克; J.C.斯尼德斯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容器(1),包括形状保持外容器(2)和容纳于外容器中的柔性内容器(3),该内容器包括安装在外容器的颈部(5)中的分配开口(4),其中,内容器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通过粘合或焊接连接(8)进一步连接到外容器。所述粘合或焊接连接可采取与纵向轴线(L)横向、平行或非垂直地延伸的粘合带或焊缝的形式,所述纵向轴线(L)从分配开口到容器的相对底部(9)伸延。粘合或焊接连接可适合于在容器内产生的压的影响下以受控方式分离。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制造复合容器的方法,其中,内容器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通过粘合或焊接而连接到外容器。
51 超功能性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76975.X 2016-09-30 CN106476387A 2017-03-08 佐藤力; 文斌森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功能性多层共挤膜,所述超功能性多层共挤膜至少为三层,包括阻隔层、粘合层和热封层,阻隔层的原料为三元环已基己酸开环重合PA树脂,粘合层的原料为α,β-不饱和酸或改性聚烯树脂,热封层为聚乙烯树脂层或聚丙烯树脂层。本发明的超功能性多层共挤膜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穿刺性、耐冲击性、气体阻隔性、拉伸强度和耐热性能,其可直接表印制袋抽真空,也可复合使用,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洗液、充气包装等领域;本发明采用吹膜方式生产未拉伸的多层共挤薄膜,一次成型,降低了成本;使用时不需要与双轴拉伸的尼龙用胶复合就可直接制袋使用,节能环保无VOC排放。
52 流体贮器 CN201180011844.0 2011-03-03 CN102770298B 2016-11-02 A.J.贝克; A.W.多布迈尔; A.伊勒; P.格劳尔; M.B.奥布里奇; B.维伯
流体贮器可包括限定流体贮器的周边的外壁以及内壁。内壁可在某些位置连接到外壁且在其它位置与外壁间隔开以提供在外壁和内壁之间的间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壁可以是完整或连续的,并且液体燃料可包含在内壁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液体燃料可接纳在内壁和外壁之间。
53 柔性多层板的制造方法 CN201210233211.0 2004-12-20 CN102785447B 2016-01-13 菊池刚; 辻宏之
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止折皱和起伏等外观不良并且可提高尺寸稳定性的耐热性柔性多层板的制造方法。在柔性多层板的制造方法中,该柔性多层板通过在耐热性粘接薄膜(A)的至少一面粘合金属箔(B)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层压工序、缓冷工序、及分离工序;该热层压工序在大于等于一对的金属辊间隔着保护膜热层压该耐热性粘接薄膜(A)与金属箔(B);该缓冷工序对由该耐热性粘接薄膜(A)、该金属箔(B)、及该保护膜构成的多层体进行缓冷;该分离工序分离保护膜。缓冷工序最好通过设置被设定为比金属辊的表面温度低的温度的加热机构特别是缓冷辊进行。缓冷辊的表面温度最好设定得比金属辊的表面温度低50℃~250℃。
54 包括内袋的容器 CN201180031351.3 2011-06-07 CN103003162B 2015-11-25 R·克内尔
以共挤出吹塑法制造的容器(1),所述容器包括基本上刚性的外容器(7)和可容易地变形的内袋(6),其中,在吹模的底部挤出多余材料时内袋(6)通过底部焊缝封闭并且该底部焊缝夹紧到外容器(7)的一同样封闭的底部焊缝中,其中,在底部焊缝的两侧都构成至少一个压平衡开口并且所有压力平衡开口在外容器(7)的下述部位上构成,所述部位相对一通过容器的底部焊缝和纵向中轴线延伸的平面(8)与外容器(7)以及内袋(6)的圆周壁的各交线(10)沿圆周方向错开,从而在排出容器内含物时内袋(6)只从两侧收缩;其特征在于,内袋(6)的壁厚在各各交线(10)的区域内比在处于各交线之间的各圆周区域内大。
55 能连接气体的容器的制造方法 CN201010171689.6 2010-04-28 CN101875423B 2014-04-02 奥尔索拉·帕特里尼
一种主体,包括刚性主体(5),刚性主体(5)具有限定了通向主体空腔的孔径的颈部(6);以及位于主体(5)内部的袋(9),袋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其自身也具有颈部(2),凸缘(3)从颈部(2)径向延伸,凸缘(3)位于主体(5)的颈部(6)的自由边上,并限定用于通向袋(9)的空腔以及用于密封地容纳密封(P)的主体的孔,密封泵可手动操作以从袋中挤出流体物质(F)并通过其分配部件(S)将其供应至外部,通过热吹塑直接放置在主体内部的预制件形成袋,所述袋具有基本均匀的厚度,并且其整个外表面与主体相分离。
56 用于使纤维变形的方法 CN201280020436.6 2012-04-25 CN103491913A 2014-01-01 J·M·奥尔; K·W·莱克; J·J·科若; J·B·斯特鲁布; T·I·穆拉尼; K·J·斯通
发明公开了用于在材料纤维网中形成离散的变形部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涉及将纤维网喂送到设备中,所述设备具有形成于相互啮合辊之间的辊隙。该设备可为套叠的或其它排列的多个辊的形式,其中纤维网在整个工艺中被保持基本上与辊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并且辊中的至少两个与其它辊一起限定其上的两个或更多个辊隙。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可用于使纤维网的某一不同侧暴露以用于后续的变形步骤。在这些或其它实施例中,辊可用于以如下方式在辊之间传送纤维网,所述方式可使辊和/或纤维网偏置,使得后续的变形部在某个与现有变形部不同的横向位置处形成。
57 包括内袋的容器 CN201180031351.3 2011-06-07 CN103003162A 2013-03-27 R·克内尔
以共挤出吹塑法制造的容器(1),所述容器包括基本上刚性的外容器(7)和可容易地变形的内袋(6),其中,在吹模的底部挤出多余材料时内袋(6)通过底部焊缝封闭并且该底部焊缝夹紧到外容器(7)的一同样封闭的底部焊缝中,其中,在底部焊缝的两侧都构成至少一个压平衡开口并且所有压力平衡开口在外容器(7)的下述部位上构成,所述部位相对一通过容器的底部焊缝和纵向中轴线延伸的平面(8)与外容器(7)以及内袋(6)的圆周壁的各交线(10)沿圆周方向错开,从而在排出容器内含物时内袋(6)只从两侧收缩;其特征在于,内袋(6)的壁厚在各各交线(10)的区域内比在处于各交线之间的各圆周区域内大。
58 用于制作不透气的容器的方法 CN201110064431.0 2011-03-17 CN102218811A 2011-10-19 O·帕特里尼
一种用于制造可与不透气相联的容器的方法,能够变形的袋通过吹塑模制塑料材料的预制件而形成于容器的内部。在吹塑过程中或稍微在吹塑之前在容器内部产生真空
59 复合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0101891.7 2009-01-08 CN102007050A 2011-04-06 W·J·J·马斯; D·J·范维克; J·C·斯尼德斯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容器(1),包括形状保持外容器(2)和容纳于外容器中的柔性内容器(3),该内容器包括安装在外容器的颈部(5)中的分配开口(4),其中,内容器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通过粘合或焊接连接(8)进一步连接到外容器。所述粘合或焊接连接可采取与纵向轴线(L)横向、平行或非垂直地延伸的粘合带或焊缝的形式,所述纵向轴线(L)从分配开口到容器的相对底部(9)伸延。粘合或焊接连接可适合于在容器内产生的压的影响下以受控方式分离。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制造复合容器的方法,其中,内容器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通过粘合或焊接而连接到外容器。
60 能连接气体的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10171689.6 2010-04-28 CN101875423A 2010-11-03 奥尔索拉·帕特里尼
一种主体,包括刚性主体(5),刚性主体(5)具有限定了通向主体空腔的孔径的颈部(6);以及位于主体(5)内部的袋(9),袋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其自身也具有颈部(2),凸缘(3)从颈部(2)径向延伸,凸缘(3)位于主体(5)的颈部(6)的自由边上,并限定用于通向袋(9)的空腔以及用于密封地容纳密封(P)的主体的孔,密封泵可手动操作以从袋中挤出流体物质(F)并通过其分配部件(S)将其供应至外部,通过热吹塑直接放置在主体内部的预制件形成袋,所述袋具有基本均匀的厚度,并且其整个外表面与主体相分离。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