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端子输送装置、端子压接机及其执行器、压接线制造方法 CN201410341972.7 2014-07-17 CN104577626A 2015-04-29 席时鹰
发明提供端子输送装置、端子压接机及其执行器、压接线制造方法,其既能够应对较长的压接冲程(40mm等)也能够应对较短的压接冲程(30mm等),且能够使装置尺寸小型化。执行器AP具备用于输送将用于要被压接在电线端部的许多个端子(101)(图1)排列起来而成的端子带(100)的端子输送机构TF。该机构包括进给凸轮(12)(图4、5),其安装于由端子压接机驱动的杆(13)。另外包括:凸轮滚子(1),其用于与该进给凸轮(12)的凸轮面(12a)抵接;及进给传动杠(2),其与该凸轮滚子的沿上述凸轮面的移动相对应地以直线运动的方式进退移动。用于输送端子带的输送爪(11)借助由上述进给传动杠驱动的进给臂(7)、爪支架(10)进行摆动。
62 端接装置、压接工具、工具组合和用于将导线端接至通信模的方法 CN201310492238.6 2013-10-18 CN104577624A 2015-04-29 程俊; 张渊哲; 朱信东; 钱冬冬; 陈雷
一种端接装置、压接工具、工具组合以及用于将导线端接至通信模的方法,用于将电缆的多个导线与通信模块中的多个连接端子进行端接,通信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立壁,每个立壁上设有分别供连接端子插入的至少一个容纳槽,每个连接端子与一根导线电连接。端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端接部,通信模块的立壁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端接部中,每个端接部分开地保持电缆的多个导线;和切线装置,在容纳槽的外部安装在端接部中,用于切断多个导线与通信模块的多个连接端子进行端接后向外伸出容纳槽的导线。利用本发明的工具组合能够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将导线安装在通信模块上,不需要去除导线的保护层,在端接导线的同时刺破导线的保护层,并将导线电连接至通信模块上。
63 一种端子压接及检验方法 CN201510018497.4 2015-01-14 CN104538816A 2015-04-22 任卫峰; 周建军; 夏含芳; 张君君
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压接及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端子与导体丝进行压接,导体铜丝位于截面为筒形的端子中心,压接保证端子两侧的卷边背靠背向外侧弯曲,导体铜丝与端子内壁紧密接触构成一体;选取多组压接后的端子与导体铜丝的结合体进行切割,在压接的正中部位处进行垂直切割,获得圆滑光洁的端子与导体铜丝的压接横截面;表面腐蚀性清洗,测量压缩比,压缩比在80±10%内,端子受压机械强度适中,导体铜丝变形量适中,导体铜丝与端子接触充分,导电性强;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压接及端子检测步骤,保证压缩比在80±10%范围内,可以保证端子搜到的机械强度适中,铜丝变形量适中,导体与端子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最高的电气性能。
64 端子压接方法及获得的组件 CN200880129325.2 2008-03-20 CN102037622B 2015-04-08 艾拉斯·乔斯菲迪斯; 安德里亚·鲍尔; 埃尔·穆斯塔法·辛町; 弗拉维奥·凡蒂尼
一种将电端子压接到电线上的方法包括:提供由电线和电端子形成的组件;通过将压接部(30)的初始部分折叠在电线的剥开部分(12)上而施加初始压接步骤;通过将压接部的后继部分压缩在电线的剥开部分上而施加后继压接步骤。
65 端子压接质量检测装置、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CN201310441449.7 2013-09-25 CN104457652A 2015-03-25 高伟; 方祥建; 唐峰; 夏振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检测装置,通过测量芯线压接高度、绝缘层压接高度、绝缘层与芯线压接部距离并与相应的预设阈值相对比,判断端子压接是否到位。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检测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端子压接系统,上述端子压接系统使用上述端子压接质量检测装置进行端子压接,相对于使用人工检测的方式,上述端子压接检测精度更高,能够更好的保证生产的产品的稳定性,并且劳动强度减小、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
66 端子折弯方法及其装置 CN201310314502.7 2013-07-24 CN104348063A 2015-02-11 黄秋逢; 赵延峻; 黄士轩; 陈莹书
发明为一种端子折弯方法及装置,弯折台上设有转动杆与转动杆上下方抵持装置,折弯前呈九十度弯折的端子前方平面靠抵于转动杆上料位置的抵触面后,驱动折刀气缸前进,使上下折刀于第一弯折部处将端子二面夹住,转动杆逆时针转动至第一临时度时,让下折刀退开,续转动端子至第一最终角度后,转动杆逆时针方向转回至九十度,上折刀退回,续将弯折台推进至端子第二弯折部后,使上折刀进刀压制端子,转动杆往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二临时角度,上折刀退回,下折刀进刀顶压端子,转动杆继续往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二最终角度,完成折弯动作,此种折弯方法及其装置可将九十度的端子半成品一次折弯成S形成品,以达到简化制程、节省成本、结构稳定的功效。
67 具有端子的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23384.2 2013-05-02 CN104285340A 2015-01-14 加藤元; 远峰和洋; 宫岛贵晃
一种具有端子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绞合线的一个端部从同轴电缆露出,该同轴电缆具有:内导体;内绝缘体,该内绝缘体缠绕内导体的周围;多个绞合线,该多个绞合线螺旋状缠绕在内绝缘体的外周上;和外绝缘体,该外绝缘体缠绕绞合线的周围,放射状展开绞合线的一个端部,将绞合线的一个端部嵌合在具有筒状的内筒端子与环状套圈之间,并且对该套圈进行填缝以将绞合线的一个端部连接到环状套圈。
68 高速连接器插入件和线缆 CN201110189137.2 2011-06-30 CN102332663B 2015-01-07 敏·楚尔·基姆; 保罗·元; 乔什·庞; 约瑟夫·唐
发明涉及高速连接器插入件和线缆。高速连接器插入件和线缆具有提高的导热性、高强度,并且可以以可靠的方式制造。一个示例可以提供连接器插入件,其具有使热量可以从线缆插入件中的电路排出的多个路径。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在电路和连接器插入件的屏蔽件之间形成热路径,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电路排出热量。另一路径可以包括集成电路板的侧面上的直接焊接到屏蔽件的一个或多个焊盘。围绕线缆的编织物可以焊接或其他方式热链接到屏蔽件。另一示例可以提供具有编织物的线路,所述编织物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纤维,例如芳纶纤维。另一示例通过使用线梳和焊料条可以提供提高的可制造性。
69 在非导电结构中的连接方法、等电位分路连接器和等电位结合电流回路网 CN201380008242.9 2013-01-17 CN104247186A 2014-12-24 吉恩-卢克·比耶斯; 弗兰克·阿尔贝罗; 塞缪尔·安德拉德; 大卫·鲍托
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例如飞机机身的非导电结构的电流回路网的部分之间在电阻率方面制造电充足等电位连接件。根据本发明所采纳的方法在于将等电位结合功能传递到具有大横截面的电缆上,所述结合经由直接接触电连接到技术上尽可能多的设备件上。根据一个实施例,具有复合蒙皮的飞机机身(100)的电连接件的装配包括用于将具有大横截面和作为等电位结合件的铝合金电缆(1)电互连到用于主电流回路网的支架(113,141)上和经由连接件(202)电互连到用于电气装置的支架(111)上的在线分流连接件(2)。各在线分流连接件(2)包括用于直接地电接触电缆(1)的中心套(2m)、用于通过压接装配到电缆(1)的端部部分,以及用于连接到设备支架(111)的连接设备。各套(2m)的端部具有容纳在其中的密封件。各互连件具有两个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围绕借助于窗口剥离而形成的中心接触区。
70 端子、电线连接结构体及端子的制造方法 CN201480000688.1 2014-01-08 CN104126251A 2014-10-29 松尾亮佑; 橘昭赖; 水户濑贤悟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筒状压接部与电线的粘合性,并能长期保持可靠性的端子。端子(40)包括:与外部端子(2)电连接的连接器部(10);通过过渡部(20)被设置于该连接器部,并与电线(3)压接的筒状压接部(30)。在上述筒状压接部(30)中,沿与该筒状压接部(30)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形成带状焊接部(51),该筒状压接部(30)的圆周方向与形成该筒状压接部(30)的基材的RD方向大致相同。而且,以面心立方晶格的(100)面朝向RD方向的Cube方位{001}<100>、RDW方位{120}<001>、Goss方位{110}<001>取向的晶粒的面积率R1、R2、R3的和为15%以上。
71 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 CN201380008570.9 2013-10-23 CN104115334A 2014-10-22 川村幸大; 外池翔; 高村聪; 表谷刚; 北川公一; 荒卷英司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一种端子连接方法,在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将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202)剥掉而露出芯线(201),将该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利用该压接部(30)将包覆电线(200)和凹型压接端子(10)压接连接在一起,该端子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在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形成有记号(50),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0)的位置后,将该电线前端部(200a)和压接部(30)压接连接在一起。
72 线连接方法及线连接装置 CN201410153882.5 2014-04-16 CN104112913A 2014-10-22 宫里真司; 清水绫子
发明涉及线连接方法及线连接装置。在将电线的由多个芯线构成的导体连接到端子时,使在导体的端部附近的周部处的相互邻接的芯线附着性地相互接触,并且通过使用压缩振动头的加压声波震荡将导体的端部接合到端子。在使邻接的芯线相互接触时,可选择地,可以将金属套筒以环状方式嵌合在端部附近,或可以对导体的周部进行焊接
73 端子扁平电路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06088.1 2013-01-17 CN104067447A 2014-09-24 伊藤直树
扁平导体的一部分从覆盖扁平导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绝缘层露出。一种端子,包括:底板,扁平导体的露出部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压接爪,该压接爪在底板的两个侧缘处竖起,使得扁平导体的露出部布置于该压接爪之间。折叠扁平导体的露出部,以限定面向底板的底层和与底板对置的顶层。顶层构造成当压接爪压接在顶层上时塑性变形,从而填充顶层与压接爪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使得底层与底板表面接触
74 扁平电路体与端子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201380005886.2 2013-01-17 CN104054216A 2014-09-17 伊藤直树
扁平电路体的扁平导体的一部分从覆盖导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绝缘层露出。端子包括:底板,扁平导体的露出部设置在该底板上;和压接爪,该压接爪在底板的两侧缘处上升,使得扁平导体的露出部布置在其间。垫片部件设置在扁平导体的露出部上,并且构造成当将压接爪压接到垫片部件上时塑性变形以与压接爪的内表面接触,从而在扁平导体的露出部与底板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端子压接到扁平导体。
75 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201280055553.6 2012-11-09 CN103959559A 2014-07-30 佐藤慶
在连接到芯线(12)覆盖有外覆层(13)的电线(11)的连接器端子(10)的连接结构中,连接器端子(10)具有:筒部(21),该筒部(21)用于压接电线(11)的端部;以及电连接部(31),该电连接部(31)电连接到配合端子。在电线的端部的附近,切断并且分离电线(11)的外覆层(13),并且使该外覆层(13)移位,以露出芯线(12)。朝着电线(11)的端部移位的外覆层的分离部(13a)、芯线(12)的露出部以及电线(11)的覆盖有外覆层(13)的部分压接到连接器端子(10)的筒部(21)。
76 屏蔽线的编织屏蔽层与加蔽线之间的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结构 CN201280053855.X 2012-08-29 CN103918129A 2014-07-09 花崎恒
发明提供一种屏蔽线的编织屏蔽层与加蔽线之间的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结构,使得能够不使用熟练的诸如焊接的操作而且不增大非屏蔽区域而容易并且可靠地连接,当将编织屏蔽层拉出并且将接地端子直接压接在编织屏蔽层上时,存在非屏蔽区域增大的问题。一种屏蔽线的编织屏蔽层与加蔽线之间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依序地包括如下步骤:屏蔽端子插入步骤;屏蔽层折叠和重叠步骤;加蔽线重叠步骤;屏蔽环插入步骤以及压接步骤。
77 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带端子的电线及端子压接装置 CN201280050885.5 2012-02-07 CN103891063A 2014-06-25 川村正幸; 今井正弘; 上田直之; 柴田知宏
发明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小在将端子压接于电线端部的露出芯线部时在端子上形成的突出部分的突出宽度。为了实现该目的,将端子的压接部压接于电线端部的露出芯线部而成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a)在压接部内配置露出芯线部;b)在芯线用下模具的下模面与芯线用上模具的上模面之间夹持压接部的一部分而将压接部的一部分压接于露出芯线部;以及c)从上侧按压压接部中的从上模面伸出的端部部分。
78 压接端子 CN201280049283.8 2012-10-01 CN103874773A 2014-06-18 H.施密特; C.格雷戈尔; G.范德伯格特; U.布卢梅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压接连接的方法和一种电导体和压接至导体的压接元件之间的压接连接,其中导电微粒布置在导体和压接元件之间。
79 逐步压接方法 CN200910133147.7 2009-04-08 CN101554720B 2014-05-21 R·L·索克尔
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逐步压接方法。该方法包括组装压缩连接器以进行压接,该压缩连接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压缩连接器压接至第一压接深度;将压缩连接器的第一部分压接至第二压接深度;以及将压缩连接器的第二部分压接至第二压接深度。
80 端子 CN201310674989.X 2010-07-30 CN103762480A 2014-04-30 森川大史
发明提供一种端子链,能够仅通过由模具挤压成形即使端子与信号导体连接。连续地设置在沿载体(1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端部处的具有矩形片(12)的载体(11)被布置在用于挤压成形所述矩形片(12)的模具(40和50)中。在导线(W)的一端处暴露的信号导体W1被安置在矩形片(12)上。矩形片(12)被模具(40、50)挤压成形,以包围信号导体W1。因而,形成与信号导体W1连接的端子(20),并且断开载体(11)与端子(20)的连接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