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汇流条模和电源单元 CN201280070371.6 2012-02-21 CN104170122B 2017-10-24 小笠原茂之; 太田宙生
[问题]提供能够减少绝缘盖的工具成本的电源装置和汇流条模。[解决问题的方案]两个绝缘盖(11)中的每个绝缘盖都设置成覆盖第一容纳单元(10a)和第二容纳单元(10b)二者,从而使得沿着在板(10)上的电池(5)的堆叠方向(X)对齐的两个绝缘盖(11)能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42 电池管理系统、机动车和蓄电池 CN201380031692.X 2013-06-07 CN104396052B 2017-10-13 H·芬克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单池、例如锂离子蓄电池单池的蓄电池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按照本发明提供用于具有至少一个蓄电池单池(15)的蓄电池模块(5)的蓄电池管理系统(6),其中,该蓄电池管理系统(6)被如此设置,使得其能够响应于触发信号而在蓄电池模块(5)的电极之间提供电流通路(80)。按照本发明的电流通路(80)被如此设置,使得在触发保险装置(400)后通过电流通路(80)的提供来防止或者终止至少一个蓄电池单池(15)的保险装置(400)中的电弧。这提高了对于多种危险的安全性,当在触发保险装置后形成电弧时,该多种危险能够来自具有保险装置的蓄电池单池。
43 用于制造电池的方法和电池模块 CN201480052980.8 2014-08-07 CN105594010B 2017-10-10 J·施密特; E·阿基克高茨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提供电池模块的模块壳体(12)。将型芯布置结构(20)引入模块壳体(12)中,其中,通过型芯布置结构(20)的相应的型芯(22)限定要设置在硬化的灌注材料(26)中的空腔。随后将灌注材料(26)引入(S14)模块壳体(12)中。在使灌注材料(26)硬化后并从模块壳体(12)中移除型芯布置结构(20)之后,将配属于相应的电池单体的电极布置结构布置在形成于硬化的灌注材料(26)中的空腔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模块。
44 用于对混合动车辆的电池再充电的方法 CN201380016437.8 2013-03-19 CN104203616B 2017-10-10 M·德贝尔; J-M·韦斯帕斯恩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变速器上的牵引电池的再充电的方法,该机动车辆具有一台热力发动机和至少一台电动机器,其中该电动机器(7)被用作唯一的达驱动的动力源直到一个速度阈值(V):超过该速度阈值就有可能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将该热力发动机与车辆相联接从而彼此同时以来自该热力发动机和该电动机器的动力运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低于该速度阈值,该电动机器确保仅在驾驶员压下加速踏板扭矩被传送至这些车轮,而该热力发动机被点火从而提供再充电但不对该车辆的牵拉做出贡献,而当驾驶员没有压在加速器踏板上时,这些车轮与该热力发动机并且与该电动机器解除联接,从而能够对该电池进行再充电。
45 车辆行驶控制装置以及车辆行驶装置 CN201710140553.0 2017-03-10 CN107225981A 2017-10-03 镰田诚二
发明提供车辆行驶控制装置以及车辆行驶装置。车辆行驶控制装置是通过控制行驶驱动装置而控制车辆的行驶的车辆行驶控制装置,所述行驶驱动装置以电池组的电来驱动行驶电机,在对所述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控的电池监控装置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在发生该异常时的所述电池组的剩余容量以及在发生异常之后的所述电池组的电池电流,对剩余容量的时序性变化进行运算,并基于通过该运算所得到的剩余容量而控制所述行驶驱动装置。
46 电解电池用分隔件和非水电解液电池 CN201480035754.9 2014-06-19 CN105324869B 2017-10-03 内田优纪; 村田博; 畑山博司; 石川真己
一种非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其是含有多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所述多层多孔膜具备聚烯微多孔膜和多孔层,所述多孔层含有无机填料且设置于前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至少一面上,其中,多层多孔膜为:对于前述多孔层的截面中面积0.01μm2以上的孔,由各孔的长轴以及与前述微多孔膜和前述多孔层的界面平行的轴形成的度θ为60°≤θ≤120°的孔的比例为30%以上。
47 蓄电部件和蓄电组件 CN201480032080.7 2014-05-28 CN105264688B 2017-10-03 久保田修; 佐藤明; 小岛和则; 青木定之
发明的蓄电部件和蓄电组件减少导热片作用于元件叠层体的压缩反作用。蓄电部件隔着具有弹性的导热片与导热板热连接。蓄电部件包括多个方形蓄电元件(101)以相邻的方形蓄电元件(101)的彼此的宽面(109w)相对的方式叠层配置而成的元件叠层体(11)和将元件叠层体(11)向配置在导热板上的导热片按压的按压装置。元件叠层体(11)包括具有至少与规定的方形蓄电元件(101)的一对宽面(109w)中的一个抵接的宽面抵接部(161、171)的保持件(160、170)。方形蓄电元件(101)的底板(109b)的外表面被作为隔着导热片与导热板热连接的导热面,该导热面与宽面抵接部(161、171)的导热板侧端面相比更向导热板一侧突出。
48 用于电池组、尤其电动车电池组的电池组电池 CN201510425560.6 2015-07-19 CN105185926B 2017-10-03 海因里希·凯斯皮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尤其电动车电池组的电池组电池,所述电池组电池具有在一侧敞开的壳体盒(4)和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敞开的壳体盒侧面的壳体盖(5)以及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盒(4)中的电极片堆叠(3),所述电极片堆叠具有连接极(12,13),所述连接极紧抓穿过由所述壳体盖(5)提供的开口(26)。为了提供这样的电池组电池,所述电池组电池由设计决定地提供壳体盖与连接极之间的改善的密封作用,借助本发明提出一开始所述类型的电池组电池,所述电池组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极承载罩,所述罩在极侧提供密封元件并且在壳体盖侧与所述壳体盖焊接
49 温度调节构造 CN201280077360.0 2012-11-30 CN104813505B 2017-10-03 渡边广隆; 林强; 片山顺多
在由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的壳体主体与盖构成的蓄电元件中,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隔着发电元件与盖对向的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高效地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本发明的蓄电元件的冷却构造,蓄电元件具有:壳体主体,其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并具备供发电元件插入的开口部;和盖,其封塞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与蓄电元件接触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从相对于隔着发电元件与盖相对的壳体主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能够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高效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
50 锂二次电池电解质和包含所述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CN201380019538.0 2013-04-19 CN104247136B 2017-10-03 全钟昊; 金庾锡; 梁斗景; 金瑟琪
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电解质和包含所述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电解质包含非溶剂和锂盐。基于所述非水溶剂的总重量,所述电解质包含1~60重量%的环状酸酯和40~99重量%的链状溶剂。
51 相变电池 CN201310438765.9 2013-09-24 CN104466303B 2017-09-29 杨从明
发明提供一种相变电池组,包括由电池单元堆叠组成的电池模堆和容纳电池模堆的电池组外壳,所述电池组外壳与电池模堆结合相对外界密封,所述电池组外壳内设置氢氟醚,所述电池组外壳的内压处于‑0.09Mpa至‑0.01Mpa之间。
52 改进的铅酸电池结构 CN201380023455.9 2013-03-08 CN104321910B 2017-09-26 S·克里斯蒂; Y·S·王; G·泰特曼; J·巴拉哈姆森
电池包括本发明纤维电极结构,改进了DCA和/或CCA,和/或可以在充电‑放电周期的次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保持DCA,因此可以特别适用于混合动汽车
53 薄型电池及薄型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58456.2 2012-11-06 CN104094444B 2017-09-22 雨谷龙一; 落合健一
具有:电池主体(11),其在外部构件(111)的内部封入有发电要素(112);板状部件,其在层叠有其他电池主体(11)时配置在电池主体(11)彼此的外周部(113)之间;以及弹性体,其与电池主体(11)及板状部件接合而将电池主体(11)和板状部件连结,并且覆盖板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板状部件具有露出部,该露出部从对板状部件的弹性体进行覆盖的电池主体(11)的厚度方向端面的一部分露出。
54 电池 CN201310119717.3 2013-04-08 CN103378375B 2017-09-22 任荣彬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模,每个电池模块包括沿一定方向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至少一个第一熔断器,位于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的电池模块之间;电池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熔断器;至少一个感测单元,连接到电池控制单元,电池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熔断器传递从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单元接收的信号,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熔断器包括位于将电池模块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的区域处的电切断单元以及围绕电力切断单元的壳体。
55 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1710547502.X 2017-07-06 CN107181021A 2017-09-19 谢路遥
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动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有蓄电池本体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的内表面敷设导热板;在导热铜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内壳体的外壁上均匀敷设S形绕制的导热铜管,导热铜管外的空间填充有导热填料;导热铜管内充满了冷却液,导热铜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低温冷却液循环的进口和出水口;中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和低温冷却液循环泵;本发明由内而外通过导热铜板、内壳体、导热铜管、导热填料、外壳体以及散热鳍片层层散热,且在温度高时可以通过外界的低温冷却液循环泵进行辅助散热,达到替代不了的散热效果,且温度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的配合控制,更加节能环保。
56 具有圆状部的电池单体 CN201480006565.9 2014-04-08 CN105122494B 2017-09-19 权盛振; 金永焄; 尹成汉; 金东明; 金基雄
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具有嵌入在由包括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的电池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带有阳极阴极和介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分隔薄膜的结构,该电池单体特征在于以下特征,其中一体式的电池外壳被弯曲以形成上壳和下壳,在上壳和/或下壳中形成其中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并且圆状部在容纳部的一个或者多个侧表面角部处形成,通过上壳和下壳的热熔接形成的密封部位于在电池外壳的侧部当中的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所处的上侧、与上侧相邻的第一横向侧和面对上侧的下侧上,并且与上侧相邻的第二横向侧由电池外壳的弯曲结构形成。
57 蓄电模 CN201510204801.4 2015-04-27 CN105098111B 2017-09-19 关日出海; 游作升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各电池良好地整齐排列,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且轻量化的蓄电模。蓄电模块(10)具备层叠有多个蓄电池(12)的蓄电池组(12M),并且端板(18a、18b)由一对连结带(20a、20b)连结。按压蓄电池组(12M)的按压装置(38a)设有:将各蓄电池(12)向同一方向按压的多个销(40a);以及对应于由各销(40a)按压的按压部位而在连结带(20a)上贯通形成的多个孔部(42a)。
58 具有提高的寿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 CN201480001627.7 2014-06-18 CN104396080B 2017-09-19 安庆昊; 李哲行; 李正勋; 梁斗景; 林永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的寿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置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质,其中所述负极包含锂化物(LTO)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且所述电解质包含锂盐;非溶剂;以及(a)能防止高温储存期间的气体产生的磷酸盐化合物,(b)能通过形成低电阻SEI层而降低放电电阻的磺酸酯化合物,或者所述化合物(a)和所述化合物(b)的混合物。
59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710280184.5 2017-04-26 CN107146860A 2017-09-08 盛军; 赵亮; 娄忠良; 陈宇; 俞会根; 李玉军; 杨重科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电芯和电加热装置,电极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正极和负极,电芯设置在壳体内,以及电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电加热装置用于对电芯进行加热,电加热装置的电阻值随温度呈正相关地变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电加热装置,同时将电加热装置构造为电阻值随温度呈正相关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加热装置直接电芯进行直接加热,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电加热装置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正相关变化的特性,在电芯温度过高时,增大电阻值从而降低加热功率,实现温度自限的功能,进而提高在加热过程中的使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能。
60 固定型铅电池的性能改善方法 CN201480010322.2 2014-03-12 CN105144462B 2017-09-05 伊藤贵一
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保持对铅电池的通电状态不变的状态下,检查各个铅蓄电池的劣化状态而实施最适当的处置,从而提高各个铅蓄电池的性能,同时整体取得平衡。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型铅蓄电池的性能改善方法,该固定型铅蓄电池包括有成组电池,该成组电池是利用导电板将多个铅蓄电池的端子之间连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该固定型铅蓄电池的性能改善方法包括有:进行铅蓄电池的检查作业用的确认的工序;在铅蓄电池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测定各个铅蓄电池的内部电传导率的工序;对应于各个铅蓄电池的状态而添加电解液和净化的工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