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空中轨道列车和空系统 CN201710482554.3 2017-06-22 CN107380175A 2017-11-24 武子琛; 岳渠德; 武长虹; 郑辉; 何晓燕; 郑强; 冯昭君; 张美艳; 沈子钿; 杨志刚; 杨家惠
发明属于轨道列车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空中轨道列车将电池设置于轨道横梁内不利于行车安全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列车,该空中轨道列车包括车体、动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该空中轨道列车还包括安装构件,安装构件能够以约束的方式使动力电池安装于车体上,安装构件还能够以解除约束的方式使动力电池从车体上移除;电源连接件,电源连接件能够将动力电池接入用电装置,并在动力电池从车体上移除时能够断开动力电池与用电装置的物理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列车上设置能够实现动力电池移除的安装构件,使得动力电池在出现故障(例如电池着火、爆燃等)时,可以使动力电池与车体彼此脱离,从而不会对车体造成危险,保障行车安全。
22 用于制造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车辆的电池组模电化学电池的条带以及用于制造这种模块的方法 CN201480038862.1 2014-06-26 CN105431961B 2017-11-24 G·埃利奥特; V·弗亚尔
发明主要涉及用于制造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车辆的电池组模电化学电池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柔性电化学电池的堆叠,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条带(2),在该至少一个支撑条带(2)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化学电池(7、8)。根据本发明,该支撑条带(2)可以被切割,使得设置在表面上的电化学电池(7、8)的数量适于提供所需电池组功率,并且该条带可以被折叠以允许电化学电池(7、8)并排设置并彼此叠置。
23 电解液及具备该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1480008985.0 2014-02-18 CN104995785B 2017-11-24 水野弘行; 平田和久; 川濑健夫; 冈田出穗; 胜山裕大; 富永美和子; 冈岛正幸
发明提供一种电解质盐浓度高的电解液及使用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该电解液难以产生循环特性的降低并可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性能。本发明的电解液含有电解质盐和溶剂,所述电解质盐浓度超过1.1mol/L,所述电解质盐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并且,所述溶剂含有环状酸酯。(XSO2)(FSO2)NLi(1)(通式(1)中,X表示氟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6的氟烷基)。
24 一种电池启动电流测试的充电器系统 CN201410664710.4 2014-11-19 CN104333092B 2017-11-24 刘瑜; 龚士权; 张健行
发明提供了电池启动电流测试的充电器系统,包括:等效电池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池内阻R0和电动势E,该等效电池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DC输出信号和第二DC输出信号,在第一DC输出信号和第二DC输出信号之间设置有第一负载电路、第二负载电路,每个负载电路均连接到所述等效电池电路,并分别受第一、第二驱动信号的控制;中间电阻R28,设置在所述信号驱动电路和等效电池电路之间;其中,第一DC输出信号和第一信号接在电池的正极,第二DC输出信号和第二信号接在电池的负极。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测得电池内阻,并通过电池内阻可对应查出电池的CCA值。
25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充电及放电方法 CN201610311601.3 2016-05-12 CN107369859A 2017-11-21 游子坤
发明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电池管理系统检测N个电池组中每一个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值;步骤102、电池管理系统判断N个电池组请求充电的电流值的总和是否大于一预设总充电电流值;若是,则进入以下步骤103;若否,则进入以下步骤104;步骤103、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以预设总充电电流为各电池组进行充电;步骤104、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以N个电池组请求充电的电流值的总和为各电池组进行充电;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检测每一组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当检测到其中一组的电压值最高的单体电池的电压等于上限电压时,电池管理系统切断N个电池组的继电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放电方法。
26 空中轨道列车和空系统 CN201710482553.9 2017-06-22 CN107364451A 2017-11-21 武子琛; 岳渠德; 武长虹; 郑辉; 何晓燕; 郑强; 冯昭君; 张美艳; 沈子钿; 杨志刚; 杨家惠
发明属于轨道列车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空中轨道列车将电池设置于轨道横梁内不利于行车安全且不便于更换和维修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列车和空系统,该空中轨道列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用电装置,该空中轨道列车还包括设置于车体的底部的动电池,动力电池与用电装置电连接以对用电装置供电。通过将动力电池设置在车体的底部,在动力电池发生故障脱落时可以从车体的底部直接向下掉落,使动力电池在脱落时不会砸到车体上,不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并且将电池安装于车体底部,可以便于拆卸、更换和维修。
27 利用压缩电池单元固定件的圆形电池单元固定方法 CN201510080768.9 2015-02-13 CN104851997B 2017-11-21 吉多·霍夫尔; 皮特·菲特迈尔
发明涉及利用压缩电池单元固定件的圆形电池单元固定方法。一种电池单元组和一种用于固定电池单元(1)以制造电池单元组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电池单元(1)、特别是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单元插入第一电池单元支架(10)的开口(11)中,插入第二电池单元支架(20)的开口(21)中,并且将电池单元(1)定位在电池单元固定件(30)的开口(31)中,从而电池单元固定件(30)位于两个电池单元支架(10、20)之间;利用两个电池单元支架(10、20)压缩电池单元固定件(30)。
28 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其的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1480037909.2 2014-09-26 CN105359310B 2017-11-17 池田泰大; 佐野笃史; 苏武正树; 野岛昭信
发明提供即使在高速率下也具有充分高的放电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其的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所涉及的负极活性物质是包含化硅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表层部是密度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芯部低的层。利用这样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能够在高速率下得到充分高的放电容量。
29 电极体及具有该电极体的蓄电元件 CN201310288161.0 2013-07-10 CN103545480B 2017-11-17 十河保宏; 松尾和明; 户塚和秀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高精度地提高合剂层和集电体的粘接性的电极体及具有该电极体的蓄电元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述电极体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在一面侧形成有包含活性物质的合剂层且被卷绕的片状的集电体,在所述集电体的卷绕轴的至少一方端部侧形成有未形成所述合剂层的非合剂层部,所述合剂层的所述非合剂层部侧的端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比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多0.3%~1.0%。
30 球形颗粒、其制备和用途 CN201480038867.4 2014-04-28 CN105377764B 2017-11-14 S·施勒德勒; M·舒尔茨-多布里克
发明涉及球形颗粒,其包含:选自镍、钴、锰、、铬和的至少3种不同过渡金属的至少一种混合过渡金属氢化物或混合过渡金属酸盐,Ba、Al、Zr或Ti的至少一种氟化物、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其中过渡金属氢氧化物(A)或过渡金属碳酸盐(A)中的过渡金属主要为+2氧化态,其中氟化物(B)或氧化物(B)或氢氧化物(B)以畴的形式至少75%的程度存在于球形颗粒的外壳中且至少90%的程度由过渡金属氢氧化物(A)或过渡金属碳酸盐(A)包围。
31 电解质二次电池 CN201380011569.1 2013-01-29 CN104205465B 2017-11-10 寺户美由纪
发明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具备单电池层(19)的发电元件(21),所述单电池层(19)包含:在正极集电体(12)的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15)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11)的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13)的负极、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且内置非水电解质的隔板(1)。与负极活性物质层(13)相接的一侧的隔板(1)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zjis(2))相对于与隔板(1)相接的一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3)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zjis(1))的比值RA(=Rzjis(2)/Rzjis(1))为0.15~0.85。可得到较高的动摩擦系数,在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时的层叠工序中,可有效地抑制层叠偏离的发生。
32 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201710475669.X 2017-06-21 CN107317006A 2017-11-03 沈成绪; 傅儒生; 夏永高; 刘兆平
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氧化硅在800~1200℃下进行热处理10min~20h;B)将步骤A)得到的氧化硅进行降温,所述降温的范围为0~400℃;或将步骤A)得到的氧化硅先降温至室温,再升温至800~1000℃;C)通入碳源气体,在步骤B)得到的氧化硅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氧化硅基碳复合负极材料。该方法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催化生成一维碳材料,而是通过对氧化硅进行热处理后,使其表面产生有催化作用的活性位点,催化碳源气体自然生长成无定型碳和一维碳材料,包覆在氧化硅表面形成氧化硅基碳复合负极材料。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复合负极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较高。
33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电池负极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1710426567.9 2017-06-07 CN107316977A 2017-11-03 李杨; 冯树南; 从长杰; 王驰伟
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锂离子动电池负极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陶瓷涂层、负极浆料、导电涂层、负极集流体、导电涂层、负极浆料以及陶瓷涂层;本发明所述的负极,降低了电池的直流内阻,可提升电池的2C倍率性能,还能显著改善电池的安全性,有力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广泛地在生产中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34 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极胶及阻燃导电极耳胶组件 CN201710619078.5 2017-07-26 CN107316972A 2017-11-03 苏长敏
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极胶及阻燃导电极耳胶组件,它涉及一种导电极耳胶及导电极耳胶组件。软包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芯易受腐蚀,严重影响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产品中导电极耳胶包括基体层和至少一个导电胶层,基体层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电胶层,基体层包括导电布、至少一个PP层和/或至少一个PE层,导电布、至少一个PP层和/或至少一个PE层之间依次平并列设置,导电布、至少一个PP层和/或至少一个PE层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导电胶层相粘接;阻燃导电极耳胶组件包括导电极耳胶和正极耳本体,导电极耳胶包括基体层和至少一个导电胶层,正极耳本体上设有基体层,基体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胶层。本发明用于锂离子电池。
35 电极组件制造方法 CN201480039482.X 2014-09-15 CN105378999B 2017-11-03 潘镇浩; 朴志元; 高明勋; 罗胜昊; 梁永住
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料箱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造基础单元(操作S10),在基础单元中,电极和分隔物被交替地堆叠;在用于容纳基础单元的对准料箱中装载并且对准所述基础单元(操作S20);检查在操作S20中对准的所述基础单元的尺寸(操作S30);以及将操作S30中被认为具有正常尺寸的基础单元转移到堆叠料箱,以对准并且堆叠所述基础单元,由此形成电极组件(操作S40)。
36 蓄电元件 CN201310424665.0 2013-09-17 CN103715383B 2017-11-03 宫崎明彦; 森澄男
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暂时性劣化的蓄电元件。蓄电元件具备:正极,该正极包括正极基材以及形成于正极基材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混合剂层;负极,该负极包括负极基材以及形成于负极基材且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混合剂;以及配置在正极以及负极之间的隔板,隔板的直径5mm的圆内的局部透气度的标准偏差乘以3倍以后的值是20秒/100cc以上、350秒/100cc以下。
37 过渡金属复合氢化粒子及其制造方法、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201480020849.3 2014-05-12 CN105122517B 2017-10-31 镰田康孝; 相田平; 户屋广将
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非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的情况下,能同时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特性、输出特性以及循环特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对至少包含含有过渡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和铵离子供体的核生成用水溶液的pH值进行控制使其成为12.0~14.0,从而进行核生成后(核生成工序),对含有该核的粒子生长用水溶液的pH值进行控制使其低于该核生成工序的pH值并且成为10.5~12.0,从而使该核生长(粒子生长工序)。此时,将核生成工序以及粒子生长工序的初期设为非化性环境,并且在粒子生长工序中,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控制,将该非氧化性环境切换为氧化性环境后,再次切换为非氧化性环境。将通过该结晶反应得到的复合氢氧化物粒子作为前驱体,得到正极活性物质。
38 蓄电装置 CN201480021192.2 2014-04-15 CN105122535B 2017-10-27 南形厚志; 奥田元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部具有倒角部的电极组装体中,也能够防止损伤绝缘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备多个正极电极、多个负极电极、以及多个隔板;外壳,其具有内底面并且收纳上述电极组装体;绝缘层,其配置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与上述外壳之间;以及保持带,其一体保持上述正极电极、上述负极电极、以及上述隔板。上述电极组装体具有支承于上述外壳的上述内底面的底面、与该底面连接的上述层叠方向的两个端面、与上述底面连接并且与上述端面交叉的两个侧面、以及由上述底面和上述侧面形成的两个角部。各角部具备倒角部、和该倒角部与上述底面之间的边界部。上述保持带在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比上述侧面靠上述电极组装体的内侧,从上述底面覆盖上述边界部。
39 活性材料、活性材料的制造方法、电极及二次电池 CN201380050827.7 2013-10-04 CN104685676B 2017-10-27 两角武; 北田敬太郎; 永田佳秀; 宗冈高敏; 松原健二; 大谷内裕子; 金泽爱子; 长冈信之; 吉川正弘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包括活性材料的负极、以及非电解液。所述活性材料包括中心部分以及设置在一部分或所有中心部分上的覆盖部分。所述中心部分包括或这两者作为组成元素。所述覆盖部分包括多个纤维材料。一部分或所有纤维状碳材料在沿中心部分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紧密附接在中心部分上。
40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被动安全机构 CN201610229040.2 2016-04-13 CN107293686A 2017-10-24 黄志新; 韩冰; 刘扬; 王志伟; 杨勉; 王钰凇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被动安全机构,在两个电池单元之间串联一个防止热失控的保险丝以构成一电池单体组合,所述电池单体组合的额定电压与所述电池单元的额定电压相等;其中,每个电池单元由N个电池串联组成或由N个电池并联组成、或由N个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再由两个电池组并联组成。本发明使用BMS在动电池的生产、运行时刻,实时监测电池单体间的排是否松动,从而消除由于铜排松动而导致的动力电池故障问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