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 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 / 信号类型的固定变压器或固定互感器 / .适用于使用频率远超过音频范围的变压器或互感器(共振电路入H03H)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信号传输设备和开关电源 CN201310422131.4 2013-09-16 CN103731038B 2017-10-03 赤羽正志
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设备和开关电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信号传输设备,其在通过变压器电隔离地连接的主电路和从电路之间执行同时双向通信。本发明的信号传输设备包括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侧的主电路、和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侧的从电路。根据控制信号该主电路将第一和第二发射/接收电路中的一个设置为用于发射操作且将另一个设置为用于接收操作,且当检测到控制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时,在预定时间段后发射具有变化的脉冲间隔的脉冲信号。从电路检测通过第三和第四发射/接收电路接收到的信号的脉冲间隔的变化且根据检测结果,将第三和第四发射/接收电路中的一个设置为用于接收操作且将另一个设置为用于发射操作。
62 高频高压变压器 CN201710550568.4 2017-07-07 CN107146677A 2017-09-08 孙建伟; 杜学伟; 郝健; 梁广云
发明提供一种高频高压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上U型磁芯、下U型磁芯、第一气隙垫片、第二气隙垫片、初级线圈和多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PCB(印刷电路板)板;初级线圈卷绕于第一磁芯柱上;多层PCB板的中心位置都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磁芯柱穿过多层PCB板包括的通孔;各层所述PCB板上分别印制有绕于其上设置的通孔的次级绕组;每一层所述PCB板上印制的次级绕组的尾头与相邻下一层所述PCB板上印制的次级绕组的起头电连接,以形成次级线圈;每两层相邻的所述PCB板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本发明能解决绕组之间绝缘一致性不好和绕组层间绝缘不一致的瓶颈;同时发挥出高频高压变压器的性能。
63 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0754287.7 2014-12-10 CN104700983B 2017-08-15 神户勇贵; 平井真哉
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辐射噪声且能够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的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共模扼流线圈(1)具备:芯体,其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且包括区域(α)和区域(γ)的卷芯部(14);绕组(20),其缠绕于卷芯部(14);以及绕组(21),其按照与绕组(20)并行的方式缠绕于卷芯部(14)。区域(α)从绕组(20)与卷芯部(14)接触的端部(A)至位置(B)为止,区域(γ)从绕组(20)与卷芯部(14)接触的端部(D)至位置(C)为止。绕组(20)在区域(α)中相对于相同缠绕圈次的绕组(21)位于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另外,绕组(20)在区域(γ)中相对于相同缠绕圈次的绕组(21)位于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
64 使用自谐振电感器的小型高压RF发生器 CN201380037647.5 2013-05-15 CN104487837B 2017-06-09 A·P·希利
描述了包括驱动串联谐振电路的有源设备的RF发生器。所述串联谐振电路包括自谐振双电感器。所述RF发生器能够被用于驱动容性负载。
65 一种高频变压器 CN201611093521.1 2016-12-01 CN106373735A 2017-02-01 张国珍; 孔倩儒; 张天涵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变压器,包括芯和线圈,线圈直接缠绕在铁芯上,铁芯具有一个导磁铁芯壳,导磁铁芯壳罩于铁芯上,导磁铁芯壳与铁芯上分别设置有凹槽及与该凹槽结合的。本发明的高频变压器将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在铁芯上,借由凸块和凹槽的对接,有效的避免了两个铁芯错位的险,节省了成本。
66 一种高频电子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1610953867.8 2016-11-03 CN106252042A 2016-12-21 梁晓斌; 黄远利; 潘锴
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占用体积小、重量轻且便于生产的高频电子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变压器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下绝缘盖、设有连接导电点的第一绝缘层、线圈组、设有引出电极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上绝缘盖;下绝缘盖上设有引入电极,第一绝缘层上的连接导电点与引入电极连通;线圈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N组单件,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单件包括由下至上层叠的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上印有线圈,第四绝缘层上设有导电点。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上述高频电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整个工艺步骤精简;通过湿法流延制膜工艺,可实现批量生产,产品性能一致性好;摒弃一切人工的绕线设备、组装浸油等设备,成本低。
67 阻抗转换电路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CN201380050718.5 2013-09-11 CN104685713B 2016-07-06 石塚健一
第一线圈元件由第一环状导体(LP1)及第二环状导体(LP2)构成。第二线圈元件由第三环状导体(LP3)及第四环状导体(LP4)构成。第一环状导体(LP1)及第二环状导体(LP2)在层方向上夹持于第三环状导体(LP3)与第四环状导体(LP4)之间。作为第一环状导体(LP1)的一部分的导体图案(L1B)以及作为第二环状导体(LP2)的一部分的导体图案(L1C)并联连接。此外,作为第一环状导体(LP1)的剩余部分的导体图案(L1A)以及作为第二环状导体(LP2)的剩余部分的导体图案(L1D)分别与所述并联电路串联连接。
68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201280026788.2 2012-05-17 CN103620957B 2016-01-20 加藤登; 家木勉
发明的天线装置(101)包括天线元件(11)、以及与该天线元件(11)相连接的阻抗转换电路(35)。阻抗转换电路(35)插入在天线元件(11)与供电电路(30)之间。阻抗转换电路(35)包括由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串联电路(26)、以及由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二串联电路(27)。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构成通过第一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构成通过第二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由此,天线装置在宽频带内与供电电路进行阻抗匹配。
69 集成变压器 CN201110412137.4 2011-11-30 CN102760563B 2016-01-20 林志聪; 赵国伟; 林淑慧; 高巍
申请提出一种集成变压器,具有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方的介电层。所述装置包含位于介电层中的变压器布局。所述变压器布局包含具有主要与次要线圈组件的集成变压器。所述第一与第二线圈组件用于造成噪音自身消除效应。
70 具有多个变压比的集成变压器 CN201080053684.1 2010-10-12 CN102714084B 2015-12-02 克里斯托夫·科迪埃; 托马斯·弗朗索瓦; 奥利维尔·泰松
发明提出了一种射频电路,该射频电路包括具有第一初级电路、第二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的变压器,所述次级电路包括集成的第一电感器,该第一电感器位于该电路的表面的正交轴线上,且位于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初级电路和第二初级电路中的集成的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之间。
71 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0754287.7 2014-12-10 CN104700983A 2015-06-10 神户勇贵; 平井真哉
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辐射噪声且能够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的共模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共模扼流线圈(1)具备:芯体,其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且包括区域(α)和区域(γ)的卷芯部(14);绕组(20),其缠绕于卷芯部(14);以及绕组(21),其按照与绕组(20)并行的方式缠绕于卷芯部(14)。区域(α)从绕组(20)与卷芯部(14)接触的端部(A)至位置(B)为止,区域(γ)从绕组(20)与卷芯部(14)接触的端部(D)至位置(C)为止。绕组(20)在区域(α)中相对于相同缠绕圈次的绕组(21)位于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另外,绕组(20)在区域(γ)中相对于相同缠绕圈次的绕组(21)位于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
72 集成电路变压器 CN201210227749.0 2012-07-02 CN102867809B 2015-03-25 洪建州; 张正佶; 李东兴; 黄伟哲
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变压器,集成电路变压器是设置在基板上。上述集成电路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状金属图案,包括内圈部分和外圈部分;第二线圈状金属图案,横向位于内圈部分和外圈部分之间;介电层,设置于第一线圈状金属图案和第二线圈状金属图案上;第一通孔,穿过介电层形成,且电性连接至第一线圈状金属图案和第二线圈状金属图案的其中之一;第一重布线图案,设置于介电层上,电性连接至第一通孔且沿第一通孔延伸,其中第一重布线图案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线圈状金属图案和至少一部分第二线圈状金属图案。本发明所提出的集成电路变压器,能够增强集成电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k)。
73 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 CN201110148749.7 2011-05-27 CN102800645B 2015-01-28 陈冠宇; 方柏翔; 蔡明汎; 李信宏
一种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包括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第三螺旋导线及第四螺旋导线,分别对称设于一基板的四个象限区,该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螺旋导线及第四螺旋导线的第五导线以及连接该第二螺旋导线及第三螺旋的第六导线。由于第一与第二螺旋导线相互对称设置且未彼此交叠,且第三与第四螺旋导线也相互对称设置且未彼此交叠,故可达成几何学上的完全对称形态,因而无需额外形成占据较大面积的导线,进而提升产品利润与良率。
74 射频发送器和功率合成器 CN201410222708.1 2014-05-23 CN104218901A 2014-12-17 蔡明达
发明提供一种功率合成器,其包含: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初级绕组;以及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次级绕组;其中,所述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初级绕组大致上覆盖有所述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次级绕组。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功率合成器的射频发送器,该功率合成器包含: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初级绕组;以及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次级绕组;其中,所述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初级绕组大致上覆盖有所述第一平面8字形形状的次级绕组。这样一种8字形结构可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提供对称耦合,从而提供降低各自绕组之间互耦的机会。
75 射频发送器以及无线通信单元 CN201410218466.9 2014-05-22 CN104218900A 2014-12-17 蔡明达
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发送器,其包含具有多个成对的输出端子的多个功率放大级,其中一对输出端子被耦接到各自的放大器级;功率合成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对输入端子,多个第二输入端子,使得第一对输入端子的每个输入耦接到相同的第二输入端子;以及功率传输电路,可操作地耦接第二输入端子。其中,第一对接合线可操作地经由功率合成装置的多个第一对输入端子的不同对的多个端子,耦合一对放大级输出端子与不同的第二输入端子;以及第二对接合线覆盖第一对接合线并且可操作地经由功率合成装置的多个第一对输入端子的不同对的多个端子,耦接另一对放大级输出端子与不同的第二输入端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单元。本发明可降低接合线间的磁耦合。
76 一种具有贯穿孔电感的高频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10127991.5 2013-04-12 CN103377818A 2013-10-30 柳镇忠; 郑彦君
发明揭露一高频元件,其具有一在基板中的贯穿孔电感。贯穿孔电感具有一一体成型本体(integral body)。贯穿孔电感的电感值大于平电感的电感值。贯穿孔电感包含至少两种材料,其中该至少两种材料其中一个为一导电材料。本发明也揭露了一个制造此高频元件结构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主要包含基板中的贯穿孔钻孔和贯穿孔填孔、基板上的黄光工艺。
77 改善的参量信号处理和发射器系统及相关方法 CN201180039349.0 2011-06-14 CN103168480A 2013-06-19 E·G·诺里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参量信号信号处理系统(10),其包含可操作用于压缩音频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的音频压缩器(14a,14b),以及可操作用于均衡音频信号的均衡网络(16a,16b)。低通滤波器(18a,18b)可操作用于去除音频信号的高部分,并且高通滤波器(20a,20b)可操作用于去除音频信号的低部分。振荡器电路(22a,22b)可操作用于生成载波信号,并且调制电路(23)可操作用于将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组合,从而产生至少一个经调制载波信号。
78 微型变压器、多层印刷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CN200580041951.2 2005-12-07 CN101151688B 2013-01-16 R·W·威特克; J·D·格拉; 奇普里安·马克西
发明揭示微型电路和电感器组件,其中多层印刷电路形成在支撑面板的各侧面上,所述支撑面板通常为印刷电路板或硬软合板。多个敷的通孔导体提供所述多层电路与围绕磁性部件的多个绕组之间的电连接。较小的通孔开口容纳多个所述镀敷的通孔导体,因为由例如具有高介电强度的聚对二甲苯真空沉积的有机层的非常薄的层使所述镀敷的通孔导体彼此绝缘。通过首先将粘附性促进剂施加到所述有机层的表面,接着进行所述有机层的真空沉积,将此经镀敷的粘附到所述有机层。
79 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 CN201110148749.7 2011-05-27 CN102800645A 2012-11-28 陈冠宇; 方柏翔; 蔡明汎; 李信宏
一种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包括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第三螺旋导线及第四螺旋导线,分别对称设于一基板的四个象限区,该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螺旋导线及第四螺旋导线的第五导线以及连接该第二螺旋导线及第三螺旋的第六导线。由于第一与第二螺旋导线相互对称设置且未彼此交叠,且第三与第四螺旋导线也相互对称设置且未彼此交叠,故可达成几何学上的完全对称形态,因而无需额外形成占据较大面积的导线,进而提升产品利润与良率。
80 高耦合度变压器电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1180006418.8 2011-01-19 CN102714351A 2012-10-03 加藤登; 石塚健一
高耦合度变压器(35)连接于例如天线元件(11)与供电电路(30)之间。高耦合度变压器(35)具备连接在供电电路(30)的第1电感元件(L1)、及耦合在第1电感元件(L1)的第2电感元件(L2),且第1电感元件(L1)的第1端连接在供电电路(30),第2端连接在天线元件(11),第2电感元件(L2)的第1端连接在天线元件(11),第2端接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