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01 一种器用换热器及热水器 CN201610691438.8 2016-08-21 CN106225325A 2016-12-14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器,涉及热水器领域,为解决现有换热器成本高,所占空间大,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所述换热器,包含输入管、输出管、换热器本体。本发明换热器可用于与水箱之间的热交换。
202 一种换热器 CN201610724377.0 2016-08-25 CN106196734A 2016-12-07 郑志华; 刘劲松; 刘梅; 黄光胜; 王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有左集流管、右集流管、换热片、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和换热管,所述的左集流管与右集流管分别安装在换热片的左右两端,在右集流管的中部设置有冷媒进口,在右集流管的下端部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的换热片通过换热管串起,换热管是长腰形的口琴管。本发明一种热泵换热器由于具有换热片,相邻换热片之间通过换热管串起,换热管串起换热片,通过液压的方式将管径略微扩张,和换热片贴合良好;同时换热片是垂直摆放,有利于排
203 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 CN201510056261.X 2015-02-03 CN104654655B 2016-11-23 陶海波; 张奎; 刘建如; 李鹏; 李春阳; 戚斐斐; 姬立胜
发明涉及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箱。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热管,其包括两端均封闭的主管段。在所述主管段一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处分别延伸出一个分叉管段;每个所述分叉管段的工作腔与所述主管段的工作腔相连通。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烧结热管的半导体制冷冰箱。本发明的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中因为烧结热管具有分叉管段,其结构与现有沿唯一路径延伸的传统烧结热管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且本发明中的烧结热管显著提高了其散热或传冷效率,可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等高热流密度的热源进行散热。
204 扁平形传热管、具有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201280077032.0 2012-11-13 CN104797900B 2016-11-09 外囿圭介
发明的扁平形传热管(1)使用于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该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2)并具有折曲部的扁平形传热管;以及与扁平形传热管(1)焊接接合的多个板状翅片,在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与折曲前的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外表面与孔(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t11),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外表面与孔(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t12)大。
205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 CN201510056235.7 2015-02-03 CN104654669B 2016-10-19 陶海波; 张奎; 刘建如; 李鹏; 李春阳; 戚斐斐; 姬立胜
发明涉及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箱。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烧结热管。特别地,每个所述烧结热管包括两端均封闭的主管,在每个所述主管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处分别延伸出一个分叉管;且在每个所述分叉管上盘旋地套设一个螺旋翅片。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中因为具有多个用于散热或传冷的分叉管和其上的螺旋翅片,显著提高了其散热或传冷效率,以使该换热装置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等高热流密度的热源/冷源进行散热/传冷。
206 热机 CN201610070944.5 2016-01-29 CN105987542A 2016-10-05 梁鑫
发明提出一种换热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第一膨胀及第二膨胀阀,其中第一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两个室,两个水室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且,两个水室通过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换热管相连通,壳体上部设有能够供液态制冷剂进入壳体内以冷却换热管的第一接口和能够供气态制冷剂进出壳体的第二接口,壳体下部设有能够供液态制冷剂从壳体内流出的第三接口。本发明换热机组,通过在第一换热器壳体上部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在壳体底部设置第三接口,能够使得制冷剂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见流动而进行制冷,或者使制冷剂在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流动而进行制热,工作效率高,制冷剂用量少,耗电量少。
207 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它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610099863.8 2016-02-23 CN105937816A 2016-09-14 丹田翼; 石桥晃; 中村伸; 上山智嗣; 河岛绫
发明涉及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具备:长方形的板状翅片(2),其具有间隔地层叠;以及扁平管(3),其相对于层叠的板状翅片(2)成直地插入于该板状翅片,且沿板状翅片(2)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层,在板状翅片(2)、且在相邻的扁平管(3)之间的区域具备导热促进部(6),棱线沿该板状翅片(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突起部(4)与凹陷部(5)交替地排列而形成该导热促进部(6),在导热促进部(6)、且在突起部(4)的下侧形成有将板状翅片(2)的表里连通的切口(7)。
208 一种换热器及包含换热器的空调 CN201410419569.1 2014-08-22 CN104251576B 2016-08-24 尚彬; 曾友坚; 王敏燕
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及包含换热器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包括位于换热器的第一侧的第一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和位于换热器的第一侧相对侧的第二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包括位于换热器的第一侧的第一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和位于换热器的第一侧相对侧的第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和各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支管的管口均设有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各支管的管口。采用本发明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安装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出管方向,不需要掰管,也不需要在整机背部预留走管空间,安装方便。
209 离心式压缩机组件和方法 CN201410045232.9 2009-02-20 CN103758789B 2016-08-24 P·F·哈力; R·T·詹姆士
一种用于压缩制冷剂的离心式压缩机组件(24),该离心式压缩机组件包括一体式入口流动调节组件(54),该入口流动调节组件包括流动调节前端(84)、多个入口流动叶片(100)和流动调节本体(92),该流动调节本体将入口引导叶片定位成调节进入叶轮机(56、58)的制冷剂的流动以用最少的引导叶片转动实现大致恒定度的目标涡旋分布。
210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 CN201480071284.1 2014-12-22 CN105874297A 2016-08-17 井上智嗣; 藤野宏和; 神藤正憲; 森本康介
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空调装置,即便在循环量变化的条件下使用,也能抑制制冷剂偏流。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折返集管集合管(23)的第一内部空间(23a)的不同高度处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121b)。在第一内部空间(23a)中采用循环结构,其包含第一分隔板(51)、第一流入口(41x)、第一上连通路(51x)及第一下连通路(51y),该第一流入口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流出空间(51a)内上升。由第一整流板(41)、第一分隔板(51)、第一遮挡板(61)分隔为第一流出空间(51a)、第一循环空间(51b)、第一流入用空间(61b)、第一上升用空间(61a)。与第一流入用空间(61b)连接的扁平管(121b)的制冷剂通路和将第一流入用空间(61b)与第一上升用空间(61a)连接的下方连通口(61x)被配置成彼此不重叠。
211 一种针肋壁面微通道换热器 CN201610245384.2 2016-04-19 CN105865089A 2016-08-17 徐进良; 余雄江; 金武
发明公开了属于微尺度相变传热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针肋壁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键合在一起的第一基片和第二硅基片,第二硅基片上加工有热交换器入口和热交换器出口,表面加工有针肋壁面微通道,且针肋壁面微通道位于热交换器入口和热交换器出口之间;针肋壁面微通道由11条梯级针肋壁隔开成12个光通道,梯级针肋壁由大量单个针肋柱组成,包括针肋密集区和针肋疏松区,针肋疏松区位于针肋密集区的两侧。该热交换器克服了传统微通道相变传热时不稳定流动的问题,两相换热时具有超稳定运行壁温,且集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于一身,在产品商业化中具有天然优势。
212 换热工质流向与流路数目同步变化的空调换热器 CN201610231113.1 2016-04-14 CN105865008A 2016-08-17 丁国良; 吴志刚; 任滔; 吴国明; 王利
一种空调技术领域的换热工质流向与流路数目同步变化的型空调换热器,包括:带2n个流路的换热器、背侧第一及第二支管、迎风侧第一及第二支管、背风侧总管和迎风侧总管,其中:背风侧总管分别与背风侧第一、第二支管相连,迎风侧总管分别与迎风侧第一、第二支管相连,背风侧和迎风侧的支管对应设置并分别与换热器内n个流路的背风侧和迎风侧端口相连;所述的背风侧第二支管和迎风侧第一支管设有单向,背风侧第二支管的单向阀入口端与迎风侧第一支管的单向阀出口端管路相连构成制冷支管;所述的制冷支管设有电子阀。本发明中换热器流路数目随制冷和制热工况的切换而改变,同时换热工质流向也随着工况的切换而改变,从而使得空调性能最优。
213 并流式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201280042990.4 2012-07-18 CN103782123B 2016-08-17 上野円; 三代一寿
发明提供了一种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其提高了散热片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当将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可以减少由结霜导致的不良影响。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1)包括:两根垂直总管(2,3);将所述总管连接在一起的多根平扁平管(4);以及安装在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6)。所述散热片的迎端(6U)是朝向迎风侧伸出所述扁平管的迎风端(4U)之外的伸出部(6a)。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在与所述扁平管的迎风端对齐的部分处及其附近是空白部,以及在除了所述空白部之外的部分上形成在与通过所述散热片的表面的气流交叉的方向上的多条狭缝(10)。所述各狭缝具有面向所述气流的前缘部(10a)。
214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CN201280043003.2 2012-09-25 CN103765151B 2016-08-17 浜口理; 上野円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1),安装有:平行间隔配置的两根总管(2,3);在所述总管之间配置的多根扁平管(4),其内部设置的制冷剂通路(5)与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设置在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6);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最外面散热片的外侧的侧板(7T,7B)。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所述侧板中形成排用的通孔(11)和切口(12)。在其上部至少一个凸部紧挨或接触所述侧板的排水引路(20)设置在所述侧板和其上设有所述热交换器的基座(10)之间。
215 热交换器空调 CN201380029882.8 2013-06-18 CN104350341B 2016-07-20 山本宪昭
发明热交换器是一种具有多列管排的热交换器(10),其包括:第一热交换部(30),其构成为在冷凝运转时,使制冷剂的流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向,在蒸发运转时,使制冷剂的流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同;和第二热交换部(31),其构成为在冷凝运转时和蒸发运转时,均使制冷剂的流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向,其中,第一热交换部配置在比第二热交换部更靠蒸发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的上游的位置
216 室内新和排油烟系统 CN201610235378.9 2016-04-18 CN105716151A 2016-06-29 荣国华
发明包括空气净化器、送机、排风机、抽油烟机、换热器、空调器、送风管、排风管,它可以消除PM2.5,向室内送清洁的新风,也可以利用换热器回收室内废气和厨房高温油烟的热能,净化油烟废气,实现节能减排,具有消除雾霾、送新风、热回收、排废气、排油烟、净化空气、采暖空调多种功能。
217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换热模、换热装置和热源单元 CN201410158321.4 2014-04-18 CN103925742B 2016-06-29 穆斯塔发·K·亚尼克; 徐阳; 杨静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冷机组或商用屋顶机上的换热装置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主体部;具有梯形截面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和主体部相互连接并大体垂直;两根集流管,所述两根集流管设置在换热器的两个相对侧上;多根换热管,每一所述换热管从所述两根集流管中的一根集流管延伸通过主体部和折弯部至另一根集流管,其中,所述折弯部的上顶边与所述换热器的主体部的上顶边处于大致同一高度水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冷水机组或商用屋顶机上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模、换热装置和热源单元。
218 换热器和使用该换热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380080466.0 2013-10-25 CN105659039A 2016-06-08 东井上真哉; 石桥晃; 冈崎多佳志; 伊东大辅; 松井繁佳; 宇贺神裕树
发明的目的是得到削减滞留在传热管内的制冷剂的量并且降低整个换热器的传热管的压损失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将设置在热交换流体的上游侧的第一换热器(101)和设置在热交换流体的下游侧的第二换热器(102)以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热介质以与热交换流体形成平行流的方式从第一换热器(101)向第二换热器(102)流动,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热介质以与热交换流体形成对流的方式从第二换热器(102)向第一换热器(101)流动,第一换热器(101)具有的第一传热管的流路容积的总和小于第二换热器(102)具有的第二传热管的流路容积的总和。
219 一种车载空调发热元器件的散热冷却方法和散热冷却装置 CN201610144983.5 2016-03-14 CN105627640A 2016-06-01 罗岳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发热元器件的散热冷却方法和散热冷却装置。散热冷却装置包括密闭的箱体和布置在箱体中的换热器,车载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发热元器件,发热元器件布置在箱体中,换热器串联在车载空调的制冷管路中,利用车载空调的冷媒对箱体中的发热元器件冷却降温。本发明采用密闭的箱体,通过串联在车载空调的制冷管路中的换热器对箱体中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可以改善车载空调发热元器件工作环境,提高发热元器件的工作寿命。
220 一种二直膨空调装置 CN201610044143.1 2016-01-25 CN105605821A 2016-05-25 黄保民; 朱建章; 邹志胜; 孙兆军; 陈后军; 孔华彪; 郭海超; 邵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直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制冷剂管道;该空调装置还包括转向;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转向阀、第一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连接成闭式循环环路;制冷剂管道内充装二氧化碳制冷剂。第二换热装置包括依次成组连接的进口、第二翅片换热器、第二风机和出风口。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直膨空调装置,冬季供热时,第二翅片换热器和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直接进行热交换,不需要先制出热,再通过热水与空气换热,从而减少了换热环节,简化了供热系统,且送风温度也较低,从而可以大幅提高二氧化碳空调装置的供热效率,非常适合于大空间采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