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41 一种立式顶出进水口直联的换热器 CN201510814914.6 2015-11-23 CN105352226A 2016-02-24 邱熙
发明涉及一种立式顶出进水口直联的换热器。本发明由换热器罐、水泵引水管、螺旋换热管、折流套管、导流套管、工质引入总管、工质导出总管、填料函组成,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立式顶出水与泵进水口直联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具备:(1)、螺旋换热管并联套装,工质流速快、无功损耗低、温度效率高;(2)、不同旋向螺旋换热管与不同引流孔折流套管组成的流道,水流经过反复多次螺旋上升与螺旋下降,水道流程长,水流能产生多维方向运动、湍流程度大,传热效率高;(3)、水泵引水管能伸入换热器,循环水已通过充分导流、能消除湍流扰动,提高水泵运行效率;(4)、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金属消耗低;(5)、结构坚固,可靠性高,易于制造与维护的特点。
242 一种满液机组 CN201510921502.2 2015-12-14 CN105352223A 2016-02-24 宋明刚; 马训刚; 乔方刚; 肖枫
发明公开了一种满液机组,包括机组,所述风机组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风机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固定连接,且低压循环桶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屏蔽电泵与风机进液管固定连接,所述风机进液管远离屏蔽电泵的一端与风机组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低压循环泵通过固定连接在其顶部的压缩机吸气管与压缩机并联机组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机并联机组通过设置在其右侧出液管与油分离器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风机组、压缩机并联机组和经济器组,提高了满液热泵机组制冷制热的效率,通过在低压循环桶的顶部设置压缩机吸气管,减少了液击的产生,设置屏蔽电泵配合低压循环桶,使满液热泵机组可进行远距离送冷送热。
243 式空气调节机 CN201510436555.5 2015-07-23 CN105299798A 2016-02-03 木村惠一; 森田满津雄
发明提供了式空气调节机,其具备:具有内部流通制冷剂且沿着空气入口面的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传热管,并且用于将被供给的空气变成冷或温风后向被空调空间供给的一个供气侧热交换器;至少具有压缩制冷剂后向传热管供给的多个压缩机和与各压缩机连接的热源侧热交换器,并且共用一个供气侧热交换器的多个第一热泵以及第二热泵;和进行压缩机的运行和运行停止之间的切换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空调负荷的大小以切换两个压缩机的起动和停止的形式控制压缩机。 本发明在空调负荷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压缩机的无用的能源消耗,且可以改善制冷制热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244 室外换热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1280034280.7 2012-07-11 CN103649667B 2016-02-03 松元昂; 小森晃
配置在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的扁平管(5)之间的波纹翅片(6)包含多个板部(6A)及多个折回部(6B)。在各板部(6A)处沿着第一方向实质连续地形成有通过切开而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的多个天窗(7)。另外,各板部(6A)具有从折回部(6B)与扁平管(5)接合的接合区域(8)在第一方向上向上侧伸出的延长部(60)。天窗(7)中最靠上风侧的最前列天窗(7a)全部配置在延长部(60)内。各板部(6A)在比最前列天窗(7a)靠上风侧的位置具有前端平面部(61)。前端平面部(61)的面积超过延长部(60)的面积的一半。
245 空调装置 CN201380077344.6 2013-06-13 CN105283718A 2016-01-27 外囿圭介; 青山丰; 田中航祐; 松田拓也
空调装置具备:具有并列配置的扁平形状的多根传热管(20)且至少被用作制冷循环的冷凝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生成以规定速分布经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空气流的室外送风机(50),热源侧热交换器(3)进行在传热管(20)流通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热源侧热交换器(3)具有由一根或者多根传热管(20)分别构成的多个制冷剂路径,多个制冷剂路径包括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并作为二相制冷剂流出的多个二相化路径、使从多个二相化路径流出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并作为过冷却液体制冷剂流出的多个液相化路径,多个液相化路径配置在相比多个二相化路径空气风速更小的区域。
246 可调节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01410229143.X 2014-05-26 CN104048548B 2016-01-27 王雷雷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器芯体;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第一分配管,第一进口管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分配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分配孔,第一分配管插入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第一进口管位于至少一个集流管外面且与第一分配管相连通,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分配管相对于至少一个集流管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分配管沿轴向可平移,由此调整制冷剂的分配,以满足不同的分配需求。
247 层叠型联管箱、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1380076563.2 2013-05-15 CN105229405A 2016-01-06 东井上真哉; 冈崎多佳志; 石桥晃; 伊东大辅; 松田拓也; 松井繁佳; 望月厚志
发明的层叠型联管箱(2)具备形成有多个第1出口流路(11A)的第1板状体(11)、以及层叠于第1板状体(11),形成有使从第1入口流路(12a)流入的制冷剂分配地流出到多个第1出口流路(11A)的分配流路(12A)的第2板状体(12),分配流路(12A)包括分支流路(12b),该分支流路(12b)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开口部、将开口部与位于开口部的上侧的端部连通的第1流路、和将开口部与位于开口部的下侧的端部连通的第2流路,分支流路(12b)与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流路阻互相相等、且第1流路和第2流路以开口部为中心点对称的状态相比,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流动阻力之差小。
248 制冷剂蒸发 CN201480029078.4 2014-05-16 CN105229394A 2016-01-06 石坂直久; 西野达彦; 茶谷章太
第1蒸发部(20)和第2蒸发部(10)经由具有第1连通部(31a、32b、33a)和第2连通部(31b、32a、33b)的制冷剂替换部(30)而连结。在第1蒸发部(20)的罐部(22)设置有分隔成第1罐内空间(221)和第2罐内空间(222)的第1分隔部件(24),在第1分隔部件(24)设置有使第1罐内空间(221)与第2罐内空间(222)连通的第1连通孔(241)。在第2蒸发部(10)的罐部(12)设置有分隔成第3罐内空间(121)和第4罐内空间(122)的第2分隔部件(14),在第2分隔部件(14)设置有使第3罐内空间(121)与第4罐内空间(122)连通的第2连通孔(141)。
249 热交换器 CN201480027158.6 2014-05-20 CN105209846A 2015-12-30 神藤正宪; 织谷好男; 上总拓也; 滨馆润一; 大谷康崇
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第一总集合管(60)内形成有三个连通室(62a-62c)和一个混合室(63)。在两主横隔板(80a、80b)之间设置有一块副横隔板(85a)。混合室(63)形成在第一主横隔板(80a)和副横隔板(85a)之间。供向起蒸发器之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混合室(63),之后被分配给三个连通室(62a-62c)。其结果是,从混合室(63)分配给连通室(62a-62c)的制冷剂的湿度被均匀化。
250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201480024272.3 2014-05-13 CN105164491A 2015-12-16 松田拓也; 石桥晃; 冈崎多佳志; 松井繁佳; 东井上真哉; 伊东大辅; 望月厚志
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型集管(2)具备:第一板状体(11),其形成有多个第一出口流路(11A);以及第二板状体(12),其安装于第一板状体(11),在该第二板状体(12)形成有将从第一入口流路(12a)流入的制冷剂朝多个第一出口流路(11A)分配并使其流出的分配流路(12A),分配流路(12A)包括分支流路(12b),所述分支流路(12b)具有:开口部;第一直线部,其与重方向平行,且该第一直线部的下端经由第一连接部而与开口部连通;以及第二直线部,其与重力方向平行,且该第二直线部的上端经由第二连接部而与开口部连通,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不与重力方向平行,在分支流路(12b)中,制冷剂从开口部经由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而流入至第一直线部的下端以及第二直线部的上端,并从第一直线部的上端以及第二直线部的下端流出。
251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201380076097.8 2013-05-15 CN105164489A 2015-12-16 冈崎多佳志; 石桥晃; 松田拓也; 东井上真哉; 伊东大辅; 望月厚志
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型集管(2)具备:第一板状体(11),其形成有多个第一出口流路(11A)、以及多个第一入口流路(11B);以及第二板状体(12),其层叠于第一板状体(11),并形成有将从第二入口流路流入的制冷剂向多个第一出口流路(11A)分配并使其流出的分配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使从多个第一入口流路(11B)流入的制冷剂汇合并使其流出至第二出口流路的汇合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板状体(11)或者第二板状体(12)具有至少一个板状部件,该至少一个板状部件形成有供流入至第一入口流路(11B)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以及供流入至第二入口流路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在板状部件的、供流入至第一入口流路(11B)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与供流入至第二入口流路的制冷剂通过的流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贯通部或者凹部。
252 用于冷却剂的冷凝器组件 CN201480015182.8 2014-03-12 CN105143806A 2015-12-09 乌韦·福斯特; 大卫·纪尧姆; 安德烈亚斯·凯姆勒; 马蒂亚斯·正; 克里斯托弗·沃尔特; 奥托卡尔·孔贝格尔
在一种冷凝器组件(1)中,所述冷凝器组件具有多个等距地在插入波形肋片(5)的条件下设置的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在两侧通到转向区域中,具有自由的、用于换热的长度(Lh),并且结合波形肋片(5)形成具有对应于换热管(4)的自由的长度(Lh)的宽度和高度(Lv)的端面(S),使得端面(S)通过宽度和高度的乘积得出,其中换热管(4)成组地并联连接并且各个组串联连接,其中各个组的换热管(4)相邻地设置并且每个组由至少两个换热管(4)构成,第一组的换热管(4)的百分比计的份额(P)由26.162ln(S/dm2)-40.746≤P≤25.49ln(S/dm2)-27.842得出,其中端面(S)具有宽度与高度的在0.5至1.0的范围中的比值,端面(S)在10dm2至30dm2的范围中并且端面(S)的面积的说明以dm2为单位。
253 包括蒸发器的制冷器具 CN201480020471.7 2014-04-03 CN105102906A 2015-11-25 B·施勒格尔; A·福格尔; R·梅纳; D·米齐科; H·莫赫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蒸发制冷剂的蒸发器(103)的制冷器具,该蒸发器包括用于输入制冷剂的进口管(105),在该进口管中形成有具有第一流动截面的管区域(107)和具有第二流动截面的收缩区域(109),第二流动截面小于第一流动截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该类型蒸发器的方法。
254 一种下部分液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方法 CN201510468459.9 2015-07-31 CN105066277A 2015-11-18 刘金平; 张发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下部分液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方法,包括上端进气管、下端液管、蛇形排式换热管,该蛇形排式换热管包括多个上折弯段、垂直段和下折弯段,各下折弯段的端部均通过连通管与下端液管连通;所述上折弯段仅起始端与上端进气管连通;所述垂直段与平面垂直。在冷凝过程中,冷凝液流到下端液管中,使得冷凝器中的液相积存量减少,减少了制冷剂的充灌量,冷凝液流到下端液管的同时也减薄了蛇形排式换热管中液膜的厚度,使得换热热阻减小,增大换热系数,总传热系数增大,提高整体效率。
255 HVAC系统中的流体管理 CN201380064122.0 2013-10-16 CN104981665A 2015-10-14 李·L·西比克; 本杰明·E·丁格尔; 哈里·肯尼思·林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HVAC系统的蒸发器的溢流槽的实施方案。所述溢流槽可用于接收引导出蒸发器的制冷剂。溢流槽可具有出口,以将溢流槽中的制冷剂引导出溢流槽并流回至HVAC系统的压缩机。溢流槽可配备制冷剂液位传感器,该制冷剂液位传感器用于测量溢流槽中的制冷剂液位。溢流槽中的测量的制冷剂液位可用于控制和/或维持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位,和/或可用于控制流入HVAC系统的压缩机的回流制冷剂,以便管理至压缩机的回油。
256 热交换器空调器及金属箔的加工方法 CN201510254162.2 2015-05-18 CN104964487A 2015-10-07 关伟盛
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和一种空调器以及一种金属箔的加工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片金属箔和与之配合的冷媒管,其中,所述金属箔的表面雕刻有多个沟槽以及多个条状突起,多个所述沟槽与多个所述条状突起使所述金属箔具有亲特性。所述空调器具有以上热交换器。所述金属箔的加工方法为:先用激光器在所述金属箔的表面多次雕刻沟槽,直至所述沟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值;再用所述激光器对所述沟槽进行多次加深雕刻,直至所述沟槽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深度。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金属箔的亲水表面不但换热率高,而且耐久性好,其工艺简单,而且尺寸精度高。
257 一种复合型蒸发冷却式机组 CN201510403021.2 2015-07-10 CN104964475A 2015-10-07 陈军; 王双; 黄作忠; 李鹏; 梁伟镖; 秦静; 梁其锦
发明涉及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蒸发冷却式热泵机组,其结构包括压缩机、四通、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蒸发冷却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及多个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和机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夏季制冷时,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与蒸发冷却式换热器共同作用,共用风机组件,其排气温度与排气压都低于单独采用空气侧翅片换热器作用时的排气温度与排气压力,从而大大降低制冷能耗,提高了制冷能效。
258 一种可折叠式换热器 CN201510398755.6 2015-07-09 CN104949404A 2015-09-30 唐利; 肖海波; 甘代辉; 高永胜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换热器,包括用于输送制冷剂的可变径伸缩式毛细管和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由多个互相铰接的换热器组构成,所述可变径伸缩式毛细管具有数量与所述换热器组块相等的分路,每一换热器组块的输入口接入一段所述分路;还包括有分别设置在各换热器组块中的温度传感器
259 热交换器空调 CN201280005231.0 2012-01-23 CN103314267B 2015-09-30 大谷康崇; 织谷好男; 上总拓也; 神藤正宪; 滨馆润一; 吉冈俊
热交换器(30)的翅片(36)上,设置有多个中间板部(70)、多个管插入部(46)、下侧板部(75)以及多个上风侧板部(77)。该多个中间板部(70)上下排列,将相邻的所述扁平管(33)之间的空间划分成通风路(40),该多个管插入部(46)形成在上下相邻的中间板部(70)之间,该管插入部(46)的上风侧敞开供扁平管(33)插入,该下风侧板部(75)接着上下排列的多个中间板部(70)的下风侧端部上下延伸,该多个上风侧板部(77)分别从各个中间板部(70)的上风侧端部开始比扁平管(33)更为朝上风侧突出。在上风侧板部(77)上,形成有朝通风路(40)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上风侧传热部(81、91、92、95)。
260 使用两相制冷剂操作的冷却系统 CN201310058710.5 2013-02-25 CN103292544B 2015-09-30 马库斯·皮斯克
提供使用两相制冷剂操作的冷却系统。尤其适用于飞机上的冷却系统包括允许两相制冷剂循环的冷却回路(12)。蒸发器(14a、14b)布置在冷却回路(12)中且具有制冷剂入口(16a、16b)和制冷剂出口(18a、18b)。冷凝器(22a、22b)布置在冷却回路(12)中且具有制冷剂入口(24a、24b)和制冷剂出口(26a、26b)。检测装置(42)输出表示冷却回路(12)的将蒸发器(14a、14b)的制冷剂出口(18a、18b)连接到冷凝器(22a、22b)的冷凝器入口(24a、24b)的部分(12a)中的制冷剂的聚集态的信号。控制装置(46)根据检测装置(42)输出的信号,控制冷却回路(12)的部分(12a)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或压,使得冷却回路(12)的部分(12a)中的制冷剂保持在其气体聚集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