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61 一种新型回热式低温循环制冷系统 CN201510318736.8 2015-06-11 CN104879946A 2015-09-02 陈伟; 凌祥; 李春晓
发明详细说明了一种新型回热式低温循环制冷系统及装置。本发明将来自于制冷剂(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保持气态)储罐的制冷剂先经压缩机压缩后得到压缩制冷剂,再流经三股流换热器,温度降低后进入透平膨胀机膨胀,温度进一步降低后再流经三股流换热器,最后流回到制冷剂储罐,在制冷剂达到一定温度后可以利用制冷剂的冷量进行工业应用。整个工艺流程设备较少,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制冷剂循环制冷,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在低温制冷领域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和市场应用前景。
262 一种空调用层叠式管片及换热器 CN201510328216.5 2015-06-15 CN104848516A 2015-08-19 梁丽霄; 龙超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用层叠式管片及换热器,包含所述的层叠式管片,还包括设置于层叠式管片顶部的进口组件K1及出口组件K2,进口组件K1和出口组件K2之间设置流道,流道包括设置于层叠式管片上部的上流道连通结构K3及层叠式管片下部的下流道连通结构K4;进口组件K1、层叠式管片、上流道连通结构K3、下流道连通结构K4及出口组件K2形成换热通道。所述层叠式管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管片,所述管片上设置成行排列的第一凸台Q1及第二凸台Q2。本发明改变了传统传热模式,采用主体直接传热模式,大大的增大了其换热器的有效传热面积,提高了其换热性能。其结构紧凑,流道结构多变,工艺简单,装配方便,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263 制冷装置 CN201280061413.X 2012-12-13 CN103988032B 2015-08-19 金泽友佳子; 下田顺一; 牧野达也; 宫谷章平; 高山利彦
提供一种即便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容积比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大时、也能通过制冷剂回收运转将制冷剂较为理想地汇聚于室外单元的装置。本发明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室内单元(40);执行制冷剂回收运转的控制部。室外单元(20)具有容积Va的储罐(22)、压缩机(24)、室外热交换器(28)、膨胀(33)、大径管(30)等,这些构件被制冷剂配管(31)连接在一起。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容积(Vhi)比室外热交换器(28)的容积(Vho)大。以直径比制冷剂配管(31)大的大径管(30)的容积(Vt)满足容积(Vt)>容积(Vhi)-容积(Vho)-容积(Va)的方式设有大径管(30)。
264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01310340612.0 2013-08-06 CN103389005B 2015-08-05 周晶; 刘华钊; 高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结构和转接,分配结构由多个分配细管构成,多个分配细管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分配孔,多个分配细管中的至少两个分配细管相交。转接块具有转接腔,转接块与分配结构相连以便转接腔与分配细管的内腔连通。本发明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使得制冷剂可以以汽液混合充分的雾状流形式喷入到换热管内,从而避免出现汽液分离现象的制冷剂进入到换热管内,实现了制冷剂在换热管内均匀分布的目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265 一种可视化换热器 CN201510228104.2 2015-05-07 CN104807250A 2015-07-29 刘斌; 马晓燕; 王清伟; 董小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换热器,旨在而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安全度高的可视化换热器。每根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连接,进口管与进口端连接法兰固定连接,进口端连接法兰与换热管进口端的第一法兰可拆固定连接,出口管与出口端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出口端连接法兰与换热管出口端的第一法兰可拆固定连接;相邻换热管的进口管与出口管通过弯管连接形成连通的换热通道;第一法兰与进口端连接法兰和出口端连接法兰之间有橡胶密封垫片;每根换热管为化工玻璃管道;换热管、进口端连接法兰、出口端连接法兰和第一法兰均安装于透明的玻璃罩中。本发明的可视化换热器密封性良好;整体用透明的安全玻璃罩住,安全度高。
266 热交换器 CN201210280911.5 2012-08-08 CN102980427B 2015-07-29 布鲁诺·阿戈斯蒂尼; 马蒂·考拉宁
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蒸发器(2),所述蒸发器(2)具有一对基板(4、5),每个基板具有第一表面(6),使得通道(7、8)从所述蒸发器(2)的第一端部处的歧管(9)延伸至所述蒸发器(2)的第二端部处的歧管(10),一些通道(7)嵌入到所述基板(4、5)中,一些通道(8)布置在所述基板(4、5)的外部;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具有通道(17),所述通道(17)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部处的歧管(15)延伸至所述冷凝器(3)的第二端部处的歧管(16);至少一个上升管道(14)和至少一个返回管道(18)。
267 热换器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01510149788.7 2015-03-31 CN104764256A 2015-07-08 杨国忠; 罗彬; 谭志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该热换器包括: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包括本体、入口和多个分流口,所述入口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多个分流口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本体包括多段管体,每相邻两段的所述管体中位于下游的管体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游的管体的流通面积,每段所述管体的高度不大于0.5m,所述管体的数目N为2≤N≤3;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和所述分流管之间通过多个换热管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集流管具有排出冷媒的出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能够在没有分流毛细管的情况下较好地分配两相冷媒。
268 一种换热器 CN201510108286.X 2015-03-12 CN104764254A 2015-07-08 郎铁军; 王孟伟; 邹坤坤; 刘安全
发明的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一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由隔离结构分为并行的两条管路,分别为第一制冷剂通过的第一管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过的第二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换热管外侧的箱体,所述箱体上安装有机,所述风机吸风工作,其出风方向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管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直接利用热管原理实现换热器与自然冷风的换热,从而实现自然冷风对第一制冷剂所对应的冷却设备的降温。如此设计代替现有技术外置干冷器的设计方案,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并且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热传递效率增加,有效地降低系统能耗。
269 一种提高低温制冷的氟空调一体系统 CN201510167976.2 2015-04-10 CN104764235A 2015-07-08 肖来军; 桂省锋; 廖福兴
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低温制冷的氟空调一体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蒸发器,还包括氟泵、中间换热器及用于控制冷凝剂走向的阀组,所述氟泵设于所述膨胀阀输入端与所述储液器输出端之间,所述中间换热器设于所述膨胀阀输入端与所述氟泵输出端之间,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中间换热器。从蒸发器出来的高温制冷剂和进入蒸发器前的低温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提高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温度,避免蒸发器结霜。
270 热交换器 CN201410818191.2 2014-12-24 CN104729154A 2015-06-24 李柱亨; 裵成元
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制冷剂管和与多个制冷剂管相接触的多个翅片,多个翅片的每一个翅片包括:多个翅片部,彼此隔开设置;翅片部连接部,与制冷剂管相接触,用于连接多个翅片部;凸出部,从多个翅片部的每一个翅片部凸出形成,并与接触于翅片部连接部的制冷剂管相接触。因此,无需为了将翅片和制冷剂管紧贴结合而另外进行扩管工序,从而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271 冷凝器 CN201380047886.9 2013-09-02 CN104641199A 2015-05-20 赫伯特·霍夫曼; 马丁·卡斯帕; 托马斯·马杰
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1、60、70)。所述冷凝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以及具有用于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26、31、42、52、67)。其中设有多个板片元件,所述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地在所述板片元件之间形成彼此相邻的通道。这些通道的第一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并且这些通道的第二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二流动通道(26、31、42、52、67)。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具有用于使蒸汽形式的制冷剂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3、80)以及具有用于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过冷的第二区域(4、81、62)。所述冷凝器还具有用于储存制冷剂的收集器(2)。从所述第一区域(3、80)进入所述第二区域(4、81、62)的制冷剂转移穿过所述收集器(2)。该冷凝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2)通过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区域(3、80)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构成所述收集器(2)的流体入口(12),其中,第二连接元件作为所述收集器(2)的流体出口(6)与所述第二区域(4、81、62)处于流体连通。
272 一种排气再热的新型空调 CN201310540945.8 2013-11-06 CN104634006A 2015-05-20 于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空调系统,特别是一种针对除湿后空调温度下降的情况下的空调系统。其技术方案是:本排气再热空调是使一部分排气进入蒸发器后面的再热盘管,放热后再与另外一部分排气混合后排至室外冷凝器。虽然增加了一个盘管,但管路布置、控制逻辑都很简单。而且再热盘管既可用于除湿时的温度补偿,也可用于部分负荷下的制冷量削减(即卸载),使压缩机连续运行,以达到精确控制温度的目的。本发明的特点是提出了一种除湿后空调温度下降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除湿后空调温度下降的缺陷
273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空调 CN201310567456.1 2013-11-14 CN104634001A 2015-05-20 程博; 李金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空调器,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具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相连。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且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空调器在制热过程中出现结霜的现象,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改善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274 冷冷热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10055938.8 2015-02-03 CN104633988A 2015-05-20 林海东; 魏峰; 吴呈松; 张龙爱; 王传华; 孙思; 郑伟平; 张恩泉
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冷热空调系统,包括串联设置在循环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为壳管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水回路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还引接有适用于对第二换热器进行喷淋的水管;第一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或者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从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引接水管对第二换热器进行喷淋,提高了机组的制冷/制热能和能效,同时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275 管板合并机构、制冷机组和空调 CN201510028908.8 2015-01-20 CN104613679A 2015-05-13 金成召; 周宇; 王娟; 周堂; 刘贤权; 潘翠; 万亮
发明公开一种管板合并机构、制冷机组和空调器。该管板合并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蒸发器(1)和冷凝器(2),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整体式定位管板(3),整体式定位管板(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定位孔(4)和第二安装定位孔(5),蒸发器(1)定位安装在第一安装定位孔(4)上,冷凝器(2)定位安装在第二安装定位孔(5)上。根据本发明的管板合并机构,能够保证蒸发器和冷凝器安装时的相对位置,保证整机装配的一致性。
276 换热器及空调 CN201410831429.5 2014-12-25 CN104567111A 2015-04-29 罗宝军; 郑波; 梁祥飞
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该换热器包括:抗腐蚀壳体,抗腐蚀壳体围设形成安装腔;换热管或微通管组,换热管或微通管组设置在安装腔内,换热管或微通管组均包括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均伸出于安装腔。本发明换热器及空调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抗腐蚀性,并能够保证整个空调系统的外观的完美性,且便于减小整个空调系统的安装空间。
277 采用反向双旋翼并结合板翅式逆流细通道或微通道的制冷制热方法及装置 CN201410830485.7 2014-12-26 CN104534740A 2015-04-22 刘小江; 陈友明; 肖文瑜; 刘陵江; 刘军安; 陈新友
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旋翼扇并结合微通道或细通道作为冷凝器蒸发器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的方法及其装置,主要采用组合式创新方式,并运用双转子电机把反向双旋翼结合起来,可提供高效的大风量的、低噪音的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元件,采用高效的板翅式逆流细通道或微通道换热器与之室外空气换热器相匹配,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叠加的节能效应,风量增大而风扇电机能耗并未增大,反而噪音降低,使其换热系数大幅提高而不增加换热面积,冬季运行可减少化霜次数及化霜时间,并把所需化霜的环境温度降低一些。
278 板式换热器装置 CN201080070070.4 2010-11-12 CN103201583B 2015-04-08 伊东大辅; 林毅浩; 内野进一
发明的目的是不减少传热面积地防止板式换热器内的流体的停滞的发生。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将在四设置有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的流出流入口(9、10等)的多个矩形的板层叠,在相邻的板之间交替地形成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和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其中,在第一流路中形成有如下的旁通流路(22):其从作为流入口的周边的区域的流入口周边部沿着第二流体的流出口(12)形成到第二流出口(12)侧的板的长边周边部,使从流入口(9)流入了的第一流体的一部分从长边周边部向热交换流路(17)流入。
279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01310391034.3 2013-08-30 CN104422200A 2015-03-18 不公告发明人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第一集流管中设置分隔部件能够使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实现制冷剂在扁管中的更加均匀分配,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280 换热器及包含该换热器的空调 CN201410597596.8 2014-10-29 CN104390393A 2015-03-04 刘宝宝;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李松; 游俊雄; 熊华祥; 廖岸辉; 徐远炬; 谭宋平; 吴秀滢; 梁勇超; 陈鹏宇
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及包含该换热器的空调器。该换热器包括:连接管接头(1),连接至换热器的换热管(2),并设置在换热器的顶部或底部的中间位置;辅助连接管(3),连接至连接管接头(1),包括从连接管接头(1)延伸至换热器的一侧边缘的第一段(4)、与第一段(4)连接并沿换热器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段(5),以及与第一段(4)平行并沿远离换热管(2)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段(6)。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配置选择走管方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