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多挡变速器 CN201480040241.7 2014-03-27 CN105378338B 2017-11-24 加藤贵义; 森本隆; 青木敏彦; 加藤博; 糟谷悟; 稻垣知亲; 藤堂穗; 大板慎司; 森濑胜; 宫崎光史; 长谷川善雄
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动的传递效率和驾驶性能都提高并且抑制大型化的多挡变速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20)具有单小齿轮式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包括单小齿轮式的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23、24)的辛普森型的复合行星齿轮系(25)、第一~第四离合器(C1~C4)、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B1、B2),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行星架(21c)与输入轴(20i)连接,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通过第一离合器(C1)与输出轴(20o)选择性地连接。
2 多级自动变速器 CN201480051461.X 2014-03-19 CN105556168B 2017-10-24 J·豪普特; M·布雷默; C·马尔格拉夫; S·贝克; C·西布拉
发明涉及一种以行星结构方式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包括驱动轴(AN)、从动轴(AB)、四个行星轮组(RS1、RS2、RS3、RS4)以及多个切换元件(A至F)。第一联接轴(3)将第一行星轮组(RS1)与第四行星轮组(RS4)持久连接,第二联接轴(5)将第二行星轮组(RS2)与第三行星轮组(RS3)持久连接,第三联接轴(6)将第三行星轮组(RS3)与第一行星轮组(RS1)持久连接。驱动轴(AN)与第四行星轮组(RS4)持久连接,从动轴(AB)与第三行星轮组(RS3)持久连接。第一行星轮组(RS1)与两个切换元件(A、B)直接连接,第二行星轮组(RS2)与四个切换元件(C、D、E、F)直接连接,第三行星轮组(RS3)与两个切换元件(C、D)直接连接,第四行星轮组(RS4)与四个切换元件(A、C、E、F)直接连接。驱动轴(AN)与仅一个切换元件(C)直接连接。从动轴(AB)也与仅一个切换元件(D)直接连接。
3 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 CN201480069590.1 2014-12-24 CN105829775B 2017-07-04 市川真也; 山口雅路; 兵藤芳充; 牧野浩二; 土田建一
具有:第一止回(61),具有与排放口(66)连通的第一输入口(61a)、能够对连通以及切断进行切换的第一可动构件(61p)和进行施以进行切断的第一施力单元(61s);失效保护阀(51),在失效时切换至失效位置;和第二止回阀(62),具有与前进用输出口(51d)连通的第二输入口(62a)和与排放口(66)以及第一输入口(61a)连通的输出口(62b),并且以比规定油压(PD)低的油压使第二输入口(62a)以及输出口(62b)连通。第一可动构件(61p)被施力,使得在失效时切断第一输入口(61a)以及第一排放口(61b)。
4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 CN201610565162.9 2016-07-18 CN106812887A 2017-06-09 权贤植; 黄圣旭; 张祐槙; 赵源珉; 鞠再昌; 池晟旭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可以包括: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扭矩输出轴,其输出经改变的发动机的扭矩;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第一旋转轴,其选择性地可连接至变速器壳体;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第四旋转轴,其直接地与输入轴连接;第五旋转轴,其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可连接;第六旋转轴,其直接地与输出轴连接;第七旋转轴,其与第二旋转轴选择性地可连接,并且选择性地可连接至变速器壳体;以及第八旋转轴,其与输入轴选择性地可连接。
5 多挡变速器 CN201310158975.2 2013-02-01 CN103322141B 2017-04-26 E·W·梅勒; A·W·菲利普斯; J·M·哈特
发明涉及多挡变速器。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其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至少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构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每个行星齿轮组都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扭矩传递装置包括能够以三个的组合的形式促动以实现多个前进挡传动比和一个倒挡传动比的离合器制动器。
6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1410253111.3 2014-06-09 CN104235340B 2017-01-11 橘田祐也; 石川丰
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设置有怠速熄火控制,以简单的结构防止从怠速熄火恢复时的车辆后退。在通过可切换允许旋转的方向的双向离合器的方向切换来切换1速档和后退档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自动变速器具有当规定条件成立时不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传递至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的怠速熄火,在进行了怠速熄火控制时允许输入轴的旋转,并且选择至少包含双向离合器的接合组合,该接合组合在由车辆的车轮使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在车辆朝后退方向移动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将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固定到变速箱。
7 自动变速器齿轮离合器布置 CN201310502558.5 2013-06-14 CN103527733B 2017-01-04 E·W·梅勒; J·M·哈特; D·A·威尔顿; V·A·尼拉肯坦
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齿轮离合器布置。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四个行星齿轮组、四个联接构件和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的变速器。此外,提供了用于控制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操作的液压流体控制回路。该液压流体控制回路接收来自离轴液压流体的加压液压流体,并且具有设置在变速器壳体、输入构件和其他联接构件中的多个流体通道。
8 具有空档涡轮模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1610291397.3 2016-05-05 CN106122467A 2016-11-16 B.W.怀特马什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档涡轮机涡轮模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在变速器失去电子控制的默认情况期间提供倒车传动比、低传动比和高传动比。液压控制系统还提供接合离合器以锁定变速器输入轴从而产生热量的空档锁定涡轮能。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手动、默认使能阀、默认选择阀和多个离合器调节阀。当手动阀处于停车或空档位置时,可接合空档锁定涡轮能力。
9 多速变速器 CN201410087219.X 2014-03-11 CN104048004B 2016-08-31 E.W.梅勒; J.M.哈特; J.B.博尔格森
发明涉及多速变速器。提供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至少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构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行星齿轮组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离合器制动器,所述离合器和制动器能够以二个的组合致动,以建立多个前进传动比和一个倒档传动比。
10 十速变速器 CN201310756247.1 2013-10-11 CN103727188B 2016-08-31 J·B·博尔格森; J·M·哈特; E·W·梅勒
发明涉及十速变速器。提供一种变速器,其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构件以及多个扭矩传递装置。所述行星齿轮组中的每个均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离合器制动器。
11 自动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CN201410074992.2 2014-03-03 CN104033592B 2016-08-17 石川丰
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能够使切换机构正常动作,并且防止切换机构在切换中途不正常动作或者对切换机构施加较大的负荷的情况。自动变速器具有切换机构和控制部,该切换机构在下述状态之间自如地切换:反转阻止状态,在该状态下,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多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被允许沿车辆前进时的旋转方向的正转而被阻止沿车辆后退时的旋转方向的反转;以及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要素固定于机壳。在档位从后退档切换为前进档,且由发动机制动判定部判定为处于发动机制动状态(步骤4)或者由车速检测部检测出的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规定的速度时(步骤5),控制部阻止将切换机构从固定状态切换到反转阻止状态。
12 自动传动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方法 CN201480041868.4 2014-07-23 CN105705830A 2016-06-22 M·里恩; F·埃特
发明的目标是自动传动系统,其包括:-输入轴(AE);-输出轴(AS);-固定零件(ES),例如外壳;-形成输入齿轮组的Ravigneaux第一齿轮组(T1),-形成输出齿轮组的Ravigneaux第二齿轮组(T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扭矩传动部件(C1、C2、C3、C4、C5、C6、C7),它们可以选择性啮合或被带动,以便在输入轴(AE)与输出轴(AS)之间建立十个前进速度比和一个后退速度比;自动传动系统的特征在于,七个选择性扭矩传动部件(C1、C2、C3、C4、C5、C6、C7)定位和设置为,对于每个速度,使第二输出齿轮组(T2)的两个运动输入功能结构零件(T2C3、T2C4、T2S3、T2S4)中的每一个与输入轴(AE)、固定零件(ES)和输入组(T1)中的一个选择性连接。
13 多挡变速器 CN201480059205.5 2014-11-27 CN105705828A 2016-06-22 村上正典; 中岛卓也; 神内直也
自动变速器(20)的制动器(B2)能够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固定为不能旋转,并具有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和作为制动器毂的鼓构件(360),该鼓构件(360)与第二齿圈(22r)总是连接,并且在摩擦板(601)等和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被中心支撑件(11c)的内筒部(115)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鼓构件(360)和第二齿圈(22r)经由花键连接。
14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 CN201510731745.X 2015-11-02 CN105697687A 2016-06-22 赵源珉; 鞠再昌; 卢明勋; 池晟旭; 徐罡寿; 黄圣旭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所述行星齿轮系可以包括: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扭矩输出轴,其输出改变了的扭矩;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第一旋转轴,其选择性地连接至变速器壳体;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其选择性地连接至变速器壳体;第四旋转轴,其直接连接至输入轴;第五旋转轴;第六旋转轴;第七旋转轴,其选择性地连接至输入轴,并且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五旋转轴或选择性地连接至第六旋转轴;以及第八旋转轴,其直接地连接至输出轴。
15 多挡变速器 CN201480058501.3 2014-11-25 CN105683621A 2016-06-15 加藤贵义; 森本隆; 加藤博; 藤堂穗; 糟谷悟
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在第四太阳轮(24s)被固定为不能旋转时,以第三太阳轮(23s)的旋转速度高于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方式对从输入轴(20i)传递至第三行星架(23c)的动进行增速并传递至第三太阳轮(23s)以及第三齿圈(23r),与以比第三齿圈(23r)更高的速度旋转的第三太阳轮(23s)对应的离合器(C2),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和比第一行星齿轮(21)更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的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
16 多挡变速器 CN201480059202.1 2014-11-25 CN105683606A 2016-06-15 中岛卓也; 加藤博; 神内直也; 池田翔太
自动变速器(20)的制动器(B2)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形成在中心支撑件(11c)上;第一活塞(641),具有配置在第一凹部(111)内并划分形成第一接合油室(651)的第一受压部(641a)以及对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进行按压的板按压部(641b);第二活塞(642),具有配置在第二凹部(112)内并划分形成第二接合油室(652)的第二受压部(642a)以及伴随向第二接合油室(652)供给油压而按压第一活塞(641)的活塞按压部(642b);复位弹簧(SP6),对第一活塞(641)施以使第一活塞(641)从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离开。
17 多挡位自动变速器 CN201510573971.X 2015-09-10 CN105673785A 2016-06-15 池晟旭; 鞠再昌; 赵源珉; 卢明勋; 徐罡寿; 黄圣旭
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其可以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其连接到变速器输入轴;第二行星齿轮组,其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其连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和变速器输出轴之间接合;以及六个摩擦元件,其配置为选择性地接合和脱开在第一至第四行星齿轮组之间的接合,以便在变速器输入轴和变速器输出轴之间产生各个传动比,从而实现多个挡位,其中,六个摩擦元件中的至少三个在每个挡位选择性地进行接合和操作。通过配置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摩擦元件来有效地实现10个或更多前进挡位和1个倒车挡位,以便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18 用于车辆的多挡位变速器 CN201510454877.2 2015-07-29 CN105626794A 2016-06-01 赵源珉; 鞠再昌; 卢明勋; 池晟旭; 徐罡寿; 黄圣旭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多挡位变速器,其可以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第三行星齿轮装置和第四行星齿轮装置,各行星齿轮装置设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以传递旋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装置的每个具有三个旋转元件;以及至少六个换挡元件,其连接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装置的旋转元件。
19 一种并联混合动变速箱 CN201511001281.3 2015-12-28 CN105485264A 2016-04-13 胡纪滨; 李学良; 彭增雄; 苑士华; 李雪原; 魏超; 荆崇波
发明提供一种并联混合动变速箱,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后输入到发动机输入轴电机的动力输入到电机输入轴;其中变速箱由多自由定轴齿轮机构组成,可耦合发动机与电机的动力,并可实现10个匹配发动机的挡位和4个匹配电机的挡位,提高了动力性能和换挡舒适性,实现了并联形式的混合动力技术。
20 自动变速器 CN201310053503.0 2013-02-19 CN103307230B 2016-02-17 饭塚晃平; 杉野聪一
发明提供自动变速器,抑制了自动变速器的摩擦损失。自动变速器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制动器。第二和第三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一~第四这四个旋转要素。第三要素与第二旋转要素联结,第六要素与第三旋转要素联结,第一要素与输入轴联结,第四要素与输出部件联结。第一离合器自如地联结第一要素和第五要素,第二离合器自如地联结第二要素和第一旋转要素,第三离合器自如地联结第二要素和第五要素。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分别将第一联结体、第四旋转要素、第五要素、第一旋转要素自如地固定于变速器壳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