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201380055518.9 2013-10-04 CN104755808B 2017-12-01 C·迈克斯纳; J·梅尔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尤其是换挡变速器,具有多个前进挡并可能具有倒挡,该变速器至少具有输入轴输出轴并可能具有副轴,在它们之间布置有挡位齿轮组的固定齿轮和能通过同步接合装置切换的浮动齿轮。本发明提出,至少一个所述轴(14;16;46)是两件式的并以彼此不同的、按一轴线偏距(Δv)相对错开的旋转轴线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中,在子轴(14a、14b;16a、16b;46a、46b)之间起作用地设置有齿圈级(20),该齿圈级具有带内齿的齿圈(20a)和与该齿圈啮合的、带外齿的圆柱齿轮(20b),其中,与其它轴(16;14;44)相距的轴线间距(a1)较大的子轴(14b;16b;46b)特别是支承较低前进挡(1、2)和可能的倒挡(R)的挡位齿轮。
2 一种六速变速器的传动机构 CN201710810688.3 2017-09-11 CN107355517A 2017-11-17 邓利刚; 雷兰燕; 黄小风
发明涉及一种六速变速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上输出轴和下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一档主动齿轮、二档主动齿轮、三五档主动齿轮和四六档主动齿轮;所述上输出轴上设置有倒档齿轮、倒档同步器、三档从动齿轮、三四档同步器和四档从动齿轮;所述下输出轴上设置有一档从动齿轮、一二档同步器、二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五六档同步器和六档从动齿轮。该六速变速器的传动机构只用四个档位轴向空间可以实现7个档位布置,占用空间较小,实用性强。所有档位均采用同步器结构,改善了变速器的换档性能。
3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1380074578.5 2013-03-11 CN105074290B 2017-09-22 近藤真实; 菅原昭夫; 篠原俊太郎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替换变速中实施控制性较高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自动变速器(10)的控制装置(90)具备:输入离合器(C1),其与向自动变速器(10)的驱动的输入有关;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B1),其在替换变速中被释放;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B3),其在该替换变速中被卡合,替换变速在通过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滑移单元(126)(S3)而使输入离合器(C1)滑移了的状态下,通过替换控制单元(132)(S4)来实施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B1)与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B3)之间的替换,通过卡合单元(128)(S7)而使输入离合器(C1)卡合的替换变速通过第一变速模式而被执行,所述第一变速模式为,通过输入离合器(C1)的卡合而使与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22)连结的发动机(8)的转速(NE)变化的模式。因此,以往能够通过简化的控制来容易地实施替换变速。
4 离合器变速器和用于借助双离合器变速器起动的方法 CN201510108612.7 2015-03-12 CN104930132B 2017-08-25 乌都·伯恩哈特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第一摩擦式离合器、第二摩擦式离合器、第一子变速器和第二子变速器,第一摩擦式离合器和第一子变速器形成第一功率传递支路,第二摩擦式离合器和第二子变速器形成第二功率传递支路,双离合器变速器还具有:输入轴结构和两个与输入轴结构平行的输出轴,输入轴结构具有对应第一功率传递支路的第一输入轴和对应第二功率传递支路的第二输入轴。在此,至少一个档位级设计为回动档位级,在回动档位级中,以如下方式配置从输入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入轴向输出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出轴的功率通量:功率从其中一个输入轴首先经由另一输出轴并且还经由另一输入轴导引至其中一个输出轴,在另一输出轴上支承有两个联接浮动轮,所述联接浮动轮对应不同的子变速器并且能够借助联接装置相互联接,联接装置构造为飞轮联接装置。
5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传动装置 CN201310259424.5 2013-06-26 CN103507617B 2017-07-07 克劳迪奥·托雷利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传动装置,其包括主传动箱和单个电机,传动装置还包括置于电机与至少一个主轴之间以控制电机与至少一个主轴之间的连接的第一耦接装置、以及置于电机与至少一个副轴之间以控制电机与至少一个副轴之间的连接的第二耦接装置,在第一耦接装置处于接合位置中的情况下,电机能够将转矩传送至上面安装了第一齿轮的主轴,而在第二耦接装置处于接合位置中的情况下,电能够将转矩传送至上面安装了第二齿轮的副轴,其中,混合传动装置还包括副传动箱,副传动箱具有置于电机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档位。
6 用于车辆的动传输装置 CN201310235147.4 2013-06-14 CN103511615B 2017-03-01 李承镐; 朴钟述; 赵炯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传输装置,其包括:电辅助驱动单元;包括行星齿轮组的扭矩变换设备,所述行星齿轮组具有连接至所述电辅助驱动单元的第一旋转元件、连接至发动机的第二旋转元件和作为输出元件操作的第三旋转元件;输入设备,其包括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一个离合器连接至所述第三旋转元件并在其上具有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在不发生旋转干涉的条件下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另一离合器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并在其上具有输入齿轮;直接联接设备,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扭矩变换设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中的两个旋转元件以使扭矩变换设备变为直接联接状态;以及速度输出设备。
7 用于动传递系统的控制装置 CN201610633147.3 2016-08-04 CN106438985A 2017-02-22 中村和明
当车辆的状态为发生车辆振动的车辆的预定状态时,在自动变速器(24)中保持建立第一动传递路径(PT1)的同时,通过对用于建立第二动力传递路径(PT2)的第二离合器(C2)进行半接合来产生弱循环转矩以填充自动变速器(24)内部和动力传递路径中的间隙。因此,能够减小车辆振动或由车辆振动产生的噪声。此时,因为响应于行驶状态将第二动力传递路径(PT2)的速度比择一地设定为关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PT1)的速度比的较低车速侧速度比或较高车速侧速度比。因此,根据行驶状态,能够在增大输入轴转速(Nin)的方向上或在减小输入轴转速(Nin)的方向上产生弱循环转矩。因而,在减小车辆振动或噪声时,能够防止或降低驾驶性能的恶化。
8 多级变速器 CN201380020880.2 2013-03-13 CN104246292B 2016-12-14 彼得·齐默; 斯特凡·贝克; 蒂莫·韦伦
说明了一种二级的多级变速器,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1)包括两个径向相互嵌套的传动次级。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内太阳轮(11)、内行星齿轮(12)、在内齿圈(13)、与在内齿圈(13)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的外太阳轮(14)、外行星齿轮齿轮(12)和外行星齿轮(15)支承在该行星架上。在内齿圈(13)或者说外太阳轮(14)与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齿圈(24)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能经由制动器(42)固定。此外,第二行星齿轮组(2)具有彼此啮合的内(22)和外(23)行星齿轮,它们支承在行星架(25)上。(15)和在外齿圈(16)、以及行星架(17),内行星
9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201280072232.7 2012-04-04 CN104220315B 2016-12-14 矶村治郎; 江渊弘章; 柴田宽之
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将发动机(1)和驱动轴连接且能够与发动机连接或切断的第一轴接或切断的第二轴(30);以及将第一轴、第二轴及旋转电机(3)连接的差动机构(10)。在从第一轴和发动机被连接且发动机和驱动轴经由第一轴的变速挡被连接的状态升挡到第二轴的变速挡的情况下,切断经由第二轴向驱动轴的动传递,将第二轴和发动机连接,通过旋转电机的输出控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第二轴,将第一轴和发动机切断,经由第二轴的变速挡将发动机和驱动轴连接。(20);将发动机和驱动轴连接且能够与发动机连
10 用于车辆的混合变速器 CN201510714092.4 2015-10-28 CN106151397A 2016-11-23 朴钟闰; 崔宰荣; 金敬夏; 金基男
一种用于车辆的混合变速器。第一输入轴通过发动机离合器接收来自发动机的动。第二输入轴与第一输入轴同轴并连接到电动机上。轴耦合单元连接或断开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设置为平行于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多个变速单元或者持续接合变速机构,设置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出轴和第二输入轴和第二输出轴上,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变速级,其中,该系列的变速级的变速比随着该系列的变速级的数值的增大而减小。
11 机动车变速器 CN201280038829.X 2012-07-30 CN103732944B 2016-08-31 米夏埃尔·韦克斯
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两个子变速器的机动车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可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3)连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4)的流中。在此,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1),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2)。此外,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件(4)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6)形成,并且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6)地设置有副轴(7),其中,从驱动件(3)传递到从动件(4)的转动运动可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可分别通过借助副轴(7)、至少两个正齿轮级(10至15)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S1、S2、S4至S7)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负载换挡地呈现。为了在尽可能少的正齿轮级(10至15)和换挡装置(S1至S7)的情况下得到尽可能多数量的可表现出的挡位,第二子变速器的变速器空心轴(2)通过第一正齿轮级(10)与副轴(7)的实心轴(8)连接,此外,空心轴(9)与该实心轴同轴地布置。此外,空心轴(9)可通过第一换挡装置(S1)与实心轴(8)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可通过第二正齿轮级(11),通过操纵第二换挡装置(S2)与第一子变速器的变速器中心轴(1)联接,此外,该变速器中心轴可以借助第三换挡装置(S3)与输出轴(6)直接连接。此外在一方面输出轴(6)与另一方面实心轴(8)或空心轴(9)之间设置有其它正齿轮级(12至15)。
12 自动化手动变速器 CN201380020534.4 2013-04-16 CN105683624A 2016-06-15 金世喆
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手动变速器,上述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具备:第1变速齿轮部(10),与变矩器的涡轮相连接,上述变矩器的涡轮与发动机相连接,并通过发动机驱动;第2变速齿轮部(20),具备补助输入齿轮部(30),且与变矩器的叶轮相连接;补助输入齿轮部(30)。第1变速齿轮部(10)将通过变矩器传递的发动机的动基于一定的齿轮速度比增加或减少发动机(1)的旋转速度并传递到驱动轮胎(50)。第2变速齿轮部(20)与发动机(1)直接连接,通过各变速齿轮,将发动机的动力基于一定的齿轮速度比增加或减少发动机(1)的旋转速度传递到驱动轮胎(41)。补助输入齿轮部(30)用离合器(32)控制连接于输出轴(40)的补助齿轮(31)和第一输入轴(11),齿轮变速时,在第一变速齿轮部(10)或第2变速齿轮部(20)进行变速工作期间,通过补助齿轮(31)及离合器(32)将发动机(1)的旋转力传递到驱动轮胎(50)。
13 车辆的手动变速器 CN201110210176.6 2011-07-15 CN102486217B 2016-02-03 吴浣守; 黄载雄; 朴幸瑀
一种车辆的手动变速器,其中输入轴上的第一输入齿轮输出轴上的第一档位齿轮啮合倒档输出轴上的倒档齿轮与第一档位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通过第一同步器机构与所述输入轴选择性地连接;其通过使第一输入齿轮在除了第一前进档位和倒档的所有档位下保持在自由齿轮状态,防止了第一档位齿轮和倒档齿轮的不必要的空转,因此使转动惯量最小且消除改善了振颤。
14 润滑油供给装置 CN201280046809.7 2012-12-20 CN103827559B 2016-01-20 九坪博之; 小嶋一辉; 清水哲也; 土田建一; 石川和典; 石川智己
在作为滑的LUBE继动阀80的排放口82d,形成有朝向输出口82c逐渐变窄的锥部83b。由此,在阀柱84的台肩84a的边缘勾挂在附着在排放口82d的周缘上的异物上而使阀柱84卡死时,能够使异物移动到锥部83b的顶端。其结果,能够使卡死时的排放口82d的开口间隙仅为锥部83b的顶端部分,从而能够在通常润滑模式时充分确保从输出口82c输出的润滑油的流量。
15 变速装置 CN201280013017.X 2012-04-04 CN103429930B 2016-01-20 深谷刚; 佐藤好保; 铃木智英
在通过制动器将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固定在箱体上时,能够良好地抑制向该箱体传递的振动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在变速装置(30)中,作为制动器(B2)的紧固对象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齿圈(32r)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行星架(31c),经由连接构件(60)相连接,并且第一行星架(31c)与构成制动器(B2)的第二制动器毂(53)相连接,其中,上述连接构件(60)具有:外周部(60a),其嵌合在第二齿圈(32r)的内周部上;内周部(60b),其嵌合在第一行星架(31c)上。
16 一种双通道换挡传动分离式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10652788.9 2015-10-10 CN105240467A 2016-01-13 张慷
发明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换挡传动分离式变速箱。其设置有双通道的传动变速机构,并通过其与输入轴输出轴间的行星轮机构实现了传动、换挡通道的分离。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换挡无需离合器、同步器,换挡过程中具有动平稳、连贯的特点,传动变速机构在双通道上设置电机的做法也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17 一种六速前进档手动变速器的内换档机构 CN201510721458.0 2015-10-30 CN105221742A 2016-01-06 张兴江; 秦川; 彭晓丽; 仇勇; 冯龙波; 邬学冬
发明公开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六速前进档手动变速器的内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档换档叉(35)、五六档换档叉(36)和五六档换档杆防转销(39);所述一二档球总成(10)的一二档锁紧弹簧座(10-3)与一二档拨叉(4)固定连接;所述倒档换档叉(35)的下部与倒档换档杆(1)固定连接并位于一二档拨叉(4)和一二档锁紧钢球总成(10)之间;所述五六档换档叉(36)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五六档换档杆(2)的左端;所述三四档锁紧钢球总成(8)的三四档锁紧弹簧座(8-3)与三四档拨叉(5)固定连接。
18 液压以及具有该液压泵的动传递装置 CN201480010852.7 2014-03-17 CN105190105A 2015-12-23 池宣和; 关祐一; 高桥佑介
链条驱动机构(70)的从动链轮(72)固定在转轴(63)上,且位于前罩(65)和变矩器壳体(222)之间,转轴(63)由前泵罩(65)的第1支承孔(65o)和后泵罩(66)的第2支承孔(66o)支承。而且,由形成在变矩器壳体(222)上的箱体侧突出部(221t)对所述从动链轮(72)的向靠近所述变矩器壳体(222)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由形成在第2支承孔(66o)的底面上的罩体侧突出部(66t)对所述从动链轮(72)的向远离所述变矩器壳体(222)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19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1380074578.5 2013-03-11 CN105074290A 2015-11-18 近藤真实; 菅原昭夫; 篠原俊太郎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替换变速中实施控制性较高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自动变速器(10)的控制装置(90)具备:输入离合器(C1),其与向自动变速器(10)的驱动的输入有关;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B1),其在替换变速中被释放;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B3),其在该替换变速中被卡合,替换变速在通过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滑移单元(126)(S3)而使输入离合器(C1)滑移了的状态下,通过替换控制单元(132)(S4)来实施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B1)与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B3)之间的替换,通过卡合单元(128)(S7)而使输入离合器(C1)卡合的替换变速通过第一变速模式而被执行,所述第一变速模式为,通过输入离合器(C1)的卡合而使与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22)连结的发动机(8)的转速(NE)变化的模式。因此,以往能够通过简化的控制来容易地实施替换变速。
20 离合器变速器和用于借助双离合器变速器起动的方法 CN201510108612.7 2015-03-12 CN104930132A 2015-09-23 乌都·伯恩哈特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第一摩擦式离合器、第二摩擦式离合器、第一子变速器和第二子变速器,第一摩擦式离合器和第一子变速器形成第一功率传递支路,第二摩擦式离合器和第二子变速器形成第二功率传递支路,双离合器变速器还具有:输入轴结构和两个与输入轴结构平行的输出轴,输入轴结构具有对应第一功率传递支路的第一输入轴和对应第二功率传递支路的第二输入轴。在此,至少一个档位级设计为回动档位级,在回动档位级中,以如下方式配置从输入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入轴向输出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出轴的功率通量:功率从其中一个输入轴首先经由另一输出轴并且还经由另一输入轴导引至其中一个输出轴,在另一输出轴上支承有两个联接浮动轮,所述联接浮动轮对应不同的子变速器并且能够借助联接装置相互联接,联接装置构造为飞轮联接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