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达驱动压缩机空调 CN201310452651.X 2013-09-27 CN103711695B 2016-06-08 深作博史; 名嶋一记; 永川圣
发明涉及达驱动压缩机空调。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马达驱动压缩机,其包括壳体组件、压缩机构、电动马达、排出口、出口、排出通道、排出以及阀装置。压缩机构容置在壳体组件中。电动马达驱动压缩机构。排出室形成在壳体组件中。排出口形成在壳体组件中以便使排出室与压缩机构之间连通。出口形成在壳体组件中以便与外部管路连通。排出通道形成在壳体组件中以便使排出室与出口之间连通。排出阀设置在排出室中以便打开和关闭排出口。阀装置(60、70、75)构造成调节排出通道的开度。
62 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器系统 CN201210104581.4 2012-04-10 CN103362807B 2016-06-08 魏会军; 李万涛
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器系统。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低压压缩组件;中压腔;低压腔排气流道;增组件;高压压缩组件;中压气体流道;高压腔排气流道;中压气体流道包括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其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在1.4至4之间。本发明的压缩机,冷媒的脉动和流速脉动都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第一级排气和第二级吸气饱满度,提高补气量,从而提高压缩机效率和能效,降低能耗。
63 电动压缩机 CN201580002044.0 2015-08-27 CN105637219A 2016-06-01 郑玟教; 金泰亨; 朴成俊; 朴熙权; 辛承恒; 李映勋
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包括:主外罩(4),在上述主外罩(4)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使低温的制冷剂流入的吸入腔室;变频器外罩(1),在与上述吸入腔室相邻的上述变频器外罩(1)的内部放置面(1a)以与上述内部放置面(1a)相接触的状态固定至少一个变频器器件(2),上述变频器器件(2)与上述主外罩(4)进行热传导;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盖(6),上述至少一个散热盖(6)与上述变频器器件(2)的另一面相向,上述至少一个散热盖(6)以包围上述变频器器件(2)的状态朝向上述主外罩(4),在上述至少一个散热盖(6)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变频器器件(2)的收容空间(64)。
64 压缩机及其达装置 CN201110420222.5 2011-12-15 CN103114995B 2016-06-01 梁坤亿; 黄淑娥; 刘阳光; 汤岳儒; 陈淇星
一种压缩机及其达装置,马达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组合体、一定子及一转子。其中,本体包含一第一轴承孔及多个第一结合件,而每一第一结合件至第一轴承孔的轴线等距。组合体具有一第二轴承孔。定子包含一通道及多个第二结合件,这些第二结合件分别结合于这些第一结合件,令定子组装于本体且通道与第一轴承孔共轴。转子位于通道内,且两端分别组装于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通过本体同时定位定子与转子,使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可维持一致,进而避免马达装置运转时所产生的高噪音、高振动的问题。
65 涡旋压缩机 CN201310035339.0 2013-01-30 CN103244411B 2016-05-18 武田启; 三宅成志; 近野雅嗣; 太田原优; 松村彰士
发明的涡旋压缩机,能不损害涡旋齿的强度地把背压室的油供给到回转涡旋盘涡旋齿的外线侧压缩室及内线侧压缩室的双方来避免供油不足。固定涡旋盘(5)及回转涡旋盘(6)的涡旋齿形状被构成为非对称齿型。在回转涡旋盘的底板(6a)上形成与回转涡旋盘涡旋齿的外线侧压缩室(2a)连通的流体流出路41a,和与内线侧压缩室(2b)连通的流体流出路(41b),各流体流出路的出口侧开口(41ab、41bb)在回转涡旋盘的涡旋齿齿根开口,入口侧开口(41aa、41ab)形成在与固定涡旋盘的底板5a面进行滑动的上述底板(6a)面上。在上述底板(5a)面上,设有伴随回转涡旋盘的回转运动使上述两个流体流出路的各入口侧开口与背压室(12)间歇地连通的连通区间控制槽(51a、51b),背压室与外线侧压缩室或内线侧压缩室间歇地连通。
66 压缩机和油冷却系统 CN201210351061.3 2010-05-17 CN102996445B 2016-05-18 过炜华; 詹宏宏; 王石; 郭华明; 王桂宾; 张劲
一种外部热交换器用于将热量从压缩机润滑剂传递到膨胀的工作流体,从而冷却所述润滑剂。所述热交换器还可用于利用相同的膨胀的工作流体流二次冷却冷凝的工作流体。平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在主轴承座和涡旋构件之间的中间润滑剂槽。所述曲轴上的配重能够穿过所述中间槽内的润滑剂从而将所述润滑剂飞溅到四周。水平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包括多个用于精确对中和对准所述压缩机的部件的加工表面。
67 涡旋压缩机 CN201280033053.2 2012-02-22 CN103635693B 2016-05-11 金明均; 朴益绪; 崔泰洵
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防旋转构件。由于防旋转构件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被形成为没有键的平面形,因此可以容易制造防旋转构件、主框架和绕动涡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可防止由键所引起的局部摩擦和噪声。此外,由于绕动涡盘由防旋转构件的环部稳定地支撑,因此可减少绕动涡盘的倾翻矩的产生。这样可以提高涡旋压缩机稳定性和性能。
68 电动涡旋压缩机 CN201480051287.9 2014-09-16 CN105556125A 2016-05-04 出口裕展
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在采用使销卡合的结构作为摆动涡旋件的自转防止机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销的安装精度并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电动涡旋压缩机(1)中,壳体部件(达收纳壳体部件(6))一体地形成有固定电动马达(4)的马达固定部(6a)和端盖(6b),所述端盖(6b)支承摆动涡旋件(22)的轴向负荷,并且将驱动轴(14)支承为能够旋转,自转防止机构由在摆动涡旋件(22)的基板(22a)与端盖(6b)之间在周向上配设的多个销(51)、和与该销(51)卡合的多个圆筒状凹部(53)构成,将圆筒状凹部(53)形成在摆动涡旋件(22)的基板(22a)上,将销(51)固定在端盖(6b)上。
69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1280027591.0 2012-05-22 CN103582762B 2016-05-04 平山卓也; 森嶋明; 加藤久尊; 富永健; 长畑大志
在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密闭型压缩装置在密闭壳体内收纳有旋转压缩机构部,在密闭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储罐。密闭型压缩装置经由延伸到储罐内并与储罐连接的一根以上的吸入管,将工作流体吸入到旋转压缩机构部。旋转压缩机构部具有形成缸室的一个以上的汽缸。在将密闭型压缩机的储罐的内径截面积设定为Aac(mm2)、将一个缸室的内径截面积设定为Acy(mm2)、将储罐内的到吸入管上端为止的储液容量设定为Vac(cc)、将旋转压缩机构部的总排除容积设定为Vcy(cc)、以及将吸入管的储罐内延伸部的总内径截面积设定为As(mm2)时,满足如下关系:Aac/Acy≤4、Vac/Vcy≥20、As/Acy≥0.12。
70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210331379.5 2012-09-07 CN102996443B 2016-05-04 朴峻弘; 崔长宪; 鲁起燮; 陈弘均
发明提出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安置在吸入空间与排放空间之间的排放盖的密封部形成为与固定涡旋盘沿轴向隔开,因此排放盖仅在单个外周上与固定装置沿轴向接触,从而有助于排放盖的制造和装配。此外,在装配之后,当排放盖因排放到排放空间的制冷剂的排放压而朝向固定涡旋盘加压时,排放盖不会将增压力传递到固定涡旋盘,因此减少固定涡旋盘与绕动涡旋盘之间的摩擦损耗。
71 压缩机 CN201280046453.7 2012-08-29 CN103827498B 2016-04-27 金山武弘; 富冈直人; 渡边雄一郎
轴承(50)的端板部(51)在与辊(27)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50a)具有前侧环状槽(53)。后轴承(60)的端板部(61)在与辊(27)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60a)具有后侧环状槽(63)。后侧环状槽(63)的宽度(W2)大于前侧环状槽(53)的宽度(W1)。
72 涡旋型流体设备 CN201480043057.8 2014-07-10 CN105473862A 2016-04-06 田口正则
提供一种涡旋型流体设备,包括能通过将从动涡盘传递至壳体的振动衰减,来降低释放到涡旋型流体设备外部的噪声的自转阻止机构。涡旋型流体设备(1)包括自转阻止机构(36),该自转阻止机构在不妨碍动涡盘(16)相对于固定在壳体(4)上的定涡盘(14)的公转回旋运动的情况下,阻止动涡盘的自转,自转阻止机构具有:支承孔(42),该支承孔穿设在动涡盘的基板(16a)和壳体的底座部(4a)中的任意一方上;自转阻止销(38),该自转阻止销嵌入支承孔,并且朝基板和底座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侧突出;限制孔(46),该限制孔穿设在基板及底座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上,并且供自转阻止销游隙嵌合;以及缓冲构件(44),该缓冲构件夹设在支承孔和限制孔中的至少支承孔与自转阻止销之间。
73 具有液体传感器压缩机组件 CN201480046756.8 2014-08-28 CN105473856A 2016-04-06 特洛伊·R·布罗斯特伦; 苏尼尔·S·库尔卡尼;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壳体、压缩机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壳体可以限定润滑剂池。压缩机构布置在壳体内并可以可操作成压缩工作流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位置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内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位置。控制模块可以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基于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的数据来确定润滑剂池中的液位是否在预定平之下。
74 压缩机 CN201280043364.7 2012-11-08 CN103782033B 2016-03-30 中本达也; 作田淳; 二上义幸; 河野博之; 今井悠介; 森本敬; 飨场靖; 桥本雄史; 福田昭德; 平塚武志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设置有从由压缩机构部(1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分离油的油分离机构部(40),排出管4从密闭容器(1)的中心轴(49)偏心配置,且在相对于密闭容器(1)的中心轴(49)与油分离机构部(40)点对称的区域配置有排出管(4)。由此能够到达位于最远离油分离机构部的区域的排出管,与一个容器内壁面长时间且大面积接触,能够实现电动机部(20)的高效率化、体积效率的提高和低油循环。
75 带有直接起动无刷永磁电动机的数字压缩机 CN201010537890.1 2010-09-30 CN102444580B 2016-03-23 V·法戈; 曹平山; 李欣; 刘强
带有直接起动无刷永磁电动机的数字压缩机包括一壳体,设在该壳体内的一压缩机构和一驱动结构。该压缩机构包括可在装卸状态之间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涡旋构件。该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涡旋构件传动啮合用来使一个涡旋构件相对于另一个涡旋构件在大体为环形的路径内按轨道运行方式运动而不旋转,并且包括一直接起动的无刷永磁电动机。该直接起动的三十永磁电动机包括多个安装在电动机转子心体上并在一般情况下沿其轴向延伸的永磁体。该数字压缩机组件提供改进的总体系统性能从而满足高效标准。
76 具备电路部件耐震固定结构的电路组件以及车辆用电动压缩机 CN201480042415.3 2014-09-25 CN105409339A 2016-03-16 药师寺俊辅; 山下拓马; 鹰繁贵之
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电路部件固定结构的电路组件以及车辆用电动压缩机,所述电路部件固定结构可以防止振动对固定部和连接端子造成破损。电路组件具备基板、连接到基板的电路部件、和同时收容基板和电路部件的电路盒。电路部件具有:在电路盒内与基板相对向地配置的部件主体、直接固定在基板上的连接端子、以及在部件主体的周围固定于电路盒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与基板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对于电路部件重心,第一固定部位于基板侧;相对于重心,第二固定部位于远离基板的一侧。
77 电动压缩机 CN201310221536.1 2013-06-05 CN103486000B 2016-03-16 江波慎吾; 山口毅; 福谷义一; 藤井明夫; 浜中武
一种电动压缩机,包括压缩单元、电动达、壳体、马达驱动回路、配线以及树脂密封构件,所述壳体包括容置室和接线端口,所述马达驱动回路包括布置于所述容置室中的基板,所述配线电气连接至所述基板并穿过所述接线端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树脂密封构件装配至所述接线端口。所述配线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并布置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电线部分和护罩,所述护罩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覆盖所述电线部分。所述密封构件覆盖所述护罩及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接合部。
78 涡旋压缩装置 CN201180069472.7 2011-12-20 CN103459849B 2016-03-16 饭塚敏; 昆努; 杉本和禧; 长濑好彦
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磁性体制平衡能应对更大的排除容积的涡旋压缩装置。在机壳(3)的内部收容有压缩制冷剂的涡旋压缩机构(11)、及通过驱动轴(15)与涡旋压缩机构(11)连结并驱动该涡旋压缩机构(11)的驱动达(13),涡旋压缩机构(11)通过主框架(21)支承在机壳(3)上,驱动马达(13)的转子(39)与驱动轴(15)连结,该驱动轴(15)通过承重板(8)支承在机壳(3)上,在驱动轴(15)的比定子(37)更靠上的轴上安装有磁性体制的上平衡块(63),在转子(39)的下端安装非磁性体制的下平衡块(77),在转子(39)的上端与上平衡块(63)之间的间隙中安装非磁性体制的辅助平衡块(64)。
79 涡旋压缩机 CN201180069507.7 2011-12-27 CN103443464B 2016-03-16 昆努; 饭塚敏; 林哲广; 杉本和禧; 清川保则
一种涡旋压缩机,具有能够防止O型环的热损伤的同时,设置作业效率高的过滤器配置结构。在该涡旋压缩机上接合固定有吸入管(50),所述吸入管(50)贯穿收纳有定涡旋盘(22)和动涡旋盘(24)的制压缩机壳体(10)并吸入来自外部配管(P)的制冷剂气体,该吸入管的下端部经由O型环(60)嵌合于设置在所述定涡旋盘上的吸入口部(22K),吸入管的所述吸入口部侧为钢铁制的铁管体(54),在该铁管体的上端侧接合有制的铜管体(52),该吸入管的铜管体使用焊料Y3接合于所述压缩壳体,过滤器(F)安装于所述吸入管中。
80 压缩机 CN201510166475.2 2015-04-09 CN105370576A 2016-03-02 李康旭; 金哲欢; 李丙哲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流路分离部,所述流路分离部设置在电动部与压缩部之间,用于分离制冷剂流路和油流路,所述流路分离部具有第一分隔壁部和第二分隔壁部,所述第一分隔壁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压缩部的排出孔之间,所述第二分隔壁部配置在所述排出孔与平衡之间。由此,通过在压缩部与电动部之间分离冷剂流路和油流路,使油顺畅地回收到储油空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