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具有容量调节系统的压缩机 CN201210039884.2 2009-05-29 CN102588277B 2014-12-10 罗贝特·C·斯托弗; 马桑·阿凯
一种包括限定出吸入压区的壳体的压缩机,其包括形成吸入腔穴、第一中间压缩腔穴和排放腔穴的第一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包括限定有容量调节通道的第一端板。支承在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上的活塞部分地限定调节控制腔室。控制与所述控制腔室以及第一压力源和第二压力源连通。所述控制阀选择性地提供所述控制腔室与所述第一压力源和所述第二压力源中的一个之间的连通,以使所述活塞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所述活塞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隔断所述容量调节通道与所述吸入压力区的连通并且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提供所述容量调节通道与所述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162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410215127.5 2014-05-21 CN104179680A 2014-12-03 李在祥; 李康旭; 元仁昊
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固定侧排出口以能够和回旋侧排出口在大的范围内重叠的方式,从回旋涡旋盘的几何中心向回旋侧排出口方向偏心地形成,从而能够减小回旋侧排出口和固定侧排出口之间的流路阻,这样最终使在压缩室中压缩的冷媒不被堵在上部框架而迅速地排出,不仅能够维持恰当的排出压力,而且使两侧压缩室的压力均匀,从而减小因过压缩而引起的输入损失。
163 封闭式压缩机 CN201110148030.3 2011-05-25 CN102261334B 2014-10-29 安宰赞; 李根周; 徐弘锡; 韩定旻; 金政勋
本文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压缩机,包括:封闭容器;设置在封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的旋转驱动单元;与旋转驱动单元联结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联结以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固定到压缩机构以支撑旋转轴的第一支承件;以及固定到封闭容器以对旋转轴上的远离第一支承件的端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承件,其中,当第二支承件的内径为D(μm),旋转轴的直径为d(μm),并且在旋转轴沿竖直方向定位在第二支承件的内部的情况下第二支承件与旋转轴之间的正常间隙为C0时,压缩机满足C0<D-d<90μm+d/1000的关系。
164 压缩机 CN201380008492.2 2013-02-08 CN104105878A 2014-10-15 外山俊之; 福永刚
压缩机(10)包括轴内排油路(46)和油(81)。轴内排油路(46)形成在驱动轴(40)的内部,从电动机(30)的上方延伸到下方。油泵(81)连结在驱动轴(40)的下端,将已供到比电动机(30)更靠上方的滑动部的油经由轴内排油路(46)排向机壳(20)底部的贮油部(26)。
165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410073363.8 2014-02-28 CN104033383A 2014-09-10 永野宏树; 森达志; 水藤健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定涡旋和动涡旋。在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形成有压缩室。对置壁位于壳体中并且固定至壳体。在对置壁与动涡旋之间形成有背压区,并且背压区中的背压朝向定涡旋推动动涡旋。在动涡旋和对置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构件。动涡旋包括保持密封构件的保持部。密封构件包括橡胶部和树脂部,该橡胶部在保持部中弹性地变形,该树脂部由比橡胶部硬的材料制成。树脂部朝向对置壁至少部分地突伸至保持部外。树脂部与对置壁接触
166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410046612.4 2014-02-10 CN104005953A 2014-08-27 武田启; 太田原优; 松村彰士; 三宅成志
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不损害卷板的强度而实现向回旋涡盘卷板的外线侧压缩室及内线侧压缩室的供油量的合理化。涡旋式压缩机在固定涡盘及回旋涡盘间形成吸入室及压缩室,在回旋涡盘台板背面具有背压室,且构成为非对称齿形。回旋涡盘卷板外线侧压缩室用的流体流出路与内线侧压缩室用的流体流出路形成于回旋涡盘台板,各流体流出路的出口侧开口向回旋卷板齿底开口。各流体流出路的入口侧开口向与固定涡盘滑动的回旋涡盘台板面开口,在固定涡盘台板面形成有使各流体流出路的入口侧开口与背压室随着回旋运动而间歇地连通的连通区间控制槽。该连通区间控制槽形成为使所述外线侧及内线侧的两压缩室与背压室连通开始及连通结束时的各压缩室内压相同。
167 涡旋压缩机 CN201180052256.1 2011-11-08 CN103189651B 2014-07-30 山本昌辉; 西出洋平; 塚义友
涡旋压缩机(10)包括使可与喷气口(32)连通的高压空间部(54)和可与中间气口(33)连通的背压空间部(56)连通的流体通路(4)。在流体通路(4)中设置有封闭环(1)。当背压空间部(56)的压比高压空间部(54)的压力小时,该封闭环(1)将流体通路(4)关闭,而当背压空间部(56)的压力比高压空间部(54)的压力大时,该封闭环(1)则使流体通路(4)开放。
168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310727235.6 2013-12-25 CN103899537A 2014-07-02 永野宏树; 森达志; 水藤健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中具有排放压区、压缩压力区以及吸入压力区;定涡旋件,其用以形成作为排放压力区的排放腔;动涡旋件,其与定涡旋件配合以形成作为压缩压力区的压缩腔。排放压力区包括油分离腔,该油分离腔通过具有限流器的供油通路连接至压缩压力区和吸入压力区中的至少一者。限流器由定涡旋件中形成的供油孔与插入供油孔中的插入构件之间的间隙提供。间隙为设置在供油孔的内周表面与插入构件的外周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螺旋槽的形式。
169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280048794.8 2012-08-10 CN103890403A 2014-06-25 堀部直树; 八田政治; 野村论; 泽本章; 正村贤生; 秋月政宪; 壶井阳一郎; 青木真纪; 平冈明男
[问题]将机动车上安装的涡旋式压缩机中使用的滚珠轴承替换为滑动轴承。提供具有至少与滚珠轴承相当的性能的滑动轴承。[解决手段]所述滑动轴承通过在里衬金属上焙烧滑动层而产生,所述滑动层包含5重量%~60重量%的石墨,以及余量的聚酰亚胺树脂和/或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所述石墨具有5μm~50μm的平均直径,0.6以上的石墨化度。所述石墨的形状具有:(a)对颗粒定义的平均形状系数(YAVE)为1~4,在计算YAVE时不考虑为平均直径的0.5倍以下的细颗粒,以个数计70%以上的颗粒具有1~1.5的形状系数(Y);或(b)具有0.5以上颗粒比的石墨颗粒占总数的50%以上。
170 气缸旋转式压缩机 CN201280047495.2 2012-10-19 CN103857913A 2014-06-11 苗村尚史; 岩崎俊明; 国分忍; 新井聪经; 白畑智博
发明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100)具有:相邻的多个压缩室(21a、21b);隔板(35),被分割成2张分割板(42),将各个分割板(42)的配合面(43)彼此相互压接固定,并分隔相邻的压缩室,其中,至少1张分割板(42)的配合面(43)在压缩机构部(3)的曲轴(6)的轴向上具有形成油孔(51)的切口(48),油孔(51)与沿曲轴(6)的轴向贯穿压缩机构(3)的缸体(33a、33b)的油路(52a)连通。
171 感应电动机及密闭型压缩机 CN200880130451.X 2008-08-05 CN102099987B 2014-06-11 吉野勇人; 矢部浩二; 马场和彦; 及川智明; 堤贵弘; 藤末义和
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不使热压配合的嵌合强度恶化并且使起动转矩提高的、高效率的感应电动机,还得到抑制了冷冻机油的溢油量的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本发明的感应电动机具有:定子,其具有插入沿定子心的内周缘形成的多个定子槽中的绕组;转子,隔开空隙地配置在定子的内侧。转子具有:沿转子铁心的外周缘形成且填充了导电性材料的双笼型的多个转子槽;设置在旋转轴嵌合的转子铁心的旋转轴孔的周围且在旋转轴孔开口的三处以上的孔部。以在至少一侧的端环接近风孔部的方式,配置使被填充在双笼型的转子槽中的导电性材料的两端短路的端环的内径部。
172 压缩机 CN201280046093.0 2012-08-29 CN103827497A 2014-05-28 金山武弘; 富冈直人; 渡边雄一郎
轴(12)的后轴(12b)的直径(R2)小于轴(12)的前轴(12a)的直径(R1)。后侧弹性部(64)的刚性小于前侧弹性部(54)的刚性。在压缩机运转时,后轴(12b)的挠曲大于前轴(12a)的挠曲,但能够使后侧弹性部(64)的弹性变形大于前侧弹性部(54)的弹性变形,因而能够降低后轴(12b)与后侧弹性部(64)的面压,从而能够防止后轴(12b)与后轴承(60)的发热胶着。
173 涡旋压缩机 CN201280045747.8 2012-09-27 CN103827496A 2014-05-28 上川隆司
发明抑制旋转时曲轴由于与动涡旋盘的离心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从而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耐力下降。涡旋压缩机(1)包括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两个平衡重(81、82)旋转时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该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抑制曲轴(40)的由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平衡重(81、82)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
174 氦用密闭型涡旋式压缩机 CN201310515747.6 2013-10-28 CN103790826A 2014-05-14 椎林正夫; 伊豆永康; 足立隆雅
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了氦用涡旋式压缩机的大幅性能提高和可靠性提高的密闭型涡旋式压缩机。吸入室和油注入用口经由由回旋涡盘外侧曲线与固定涡盘内侧曲线形成的回旋外侧的吸入工作室而在其一恒定的回旋度范围内连通,另一方面,以使所述吸入室和由回旋涡盘内侧曲线与固定涡盘外侧曲线形成的回旋内侧的吸入工作室处于不与该油注入用口连通的位置的方式,将该油注入用口的开口部设于固定涡盘部的齿槽底面。
175 压缩机 CN201380002935.7 2013-05-29 CN103782040A 2014-05-07 吉田裕文; 尾形雄司; 盐谷优; 船越大辅; 中井启晶; 苅野健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中,驱动轴(3)由上轴承(7)和下轴承(9)支承,在下轴承(9)设置有排出端口(22),在下压缩室(11b)压缩后的工作流体从排出端口(22)排出到的下排出空间(15b)由下轴承(9)和下盖(16b)形成,油保持部(24)取入在下部具有贮油部(19)的密封容器(1)中所贮存的油的一部分,并使得取入的油的流动比贮油部(19)的油的流动更受到抑制,该油保持部(24)与下排出空间(15b)相邻配置,下轴承(9)的中心部的凸起(9a)的下端面位于与下阀盖(16b)的最下面相同高度或其下侧,由此在将用于压缩机构部内的润滑或密封的油吸上来的驱动轴(3)的下端部不滞留气体,兼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176 回转式压缩机 CN201380002951.6 2013-07-02 CN103782038A 2014-05-07 引地巧; 椎健太郎; 和田贤宣; 庄山直芳
回转式压缩机(100A)具备密闭容器(1)、压缩机构(48)、下端面板(34)及连通孔(50)。在密闭容器(1)的底部形成有油积存部(12)。下端面板(34)在铅垂方向上将油积存部(12)划分为多个部分(12a)及(12b)。油积存部(12)的多个部分通过连通孔(50)而相互连通。连通孔(50)从基准平面(H1)观察位于与压缩机构(48)的喷出口(8b)相同的一侧。
177 旋转压缩机 CN201380002908.X 2013-05-31 CN103782037A 2014-05-07 船越大辅; 吉田裕文; 尾形雄司; 盐谷优; 中井启晶; 苅野健
在组装旋转压缩机时,将偏心部配置于与叶片位置成规定曲轴度的位置,在使活塞与偏心部的最偏心的位置抵接,使上轴承的内周面与曲轴的主轴部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设形成于活塞的外周面与气缸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δ时,将间隙δ的最小值δmin设定在旋转式压缩机运转中与曲轴的最大负载方向大致相反侧的曲轴角度。
178 涡旋 CN201280039305.2 2012-08-09 CN103732922A 2014-04-16 I.D.斯通斯; M.G.霍克利费; A.E.K.霍尔布鲁克
发明涉及涡旋(10),其包括两个涡旋件(20、22),两个涡旋件(20、22)能够协作以用于通过涡旋件的相对绕动运动将流体从入口泵送到出口。各个涡旋件(20、22)包括涡旋件基底(30、36),涡旋壁(28、34)从该涡旋件底板大体轴向地朝相对涡旋件的基底延伸。具有泵送通道(32)的第一位置处的入口(40)和泵送通道的第二位置处的出口(42)的气体导管(38)允许将泵送通道的第一位置处的过度压缩排出到泵送通道的第二位置。位于气体导管(38)中的单向(44)在粗加工期间涡旋件入口处于或接近于大气压时,仅仅在泵送通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产生了预定压差时允许气体从导管入口(40)穿过导管行进到导管出口(42)。
179 封闭式压缩机 CN200980105660.3 2009-02-25 CN102132041B 2014-04-09 高仁锡
披露了一种封闭式压缩机。多个缸设置在上侧和下侧,还形成有通路以便使缸的入口彼此相通,并且连接至系统的吸入管联结到一个缸的入口。这样与多个吸入管连接至多个缸的常规情况相比更加减少了部件和工艺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能够防止由于吸入管的共振而引起的封闭式压缩机的振动的增加。此外,能够通过优化吸入管及其吸入路径的规格,使封闭式压缩机具有增强的性能。
180 包括内置固定装置的模化电动压缩机 CN201280035878.8 2012-04-16 CN103703248A 2014-04-02 I.吉塔里; A.贝勒特; H.德古奇; H.奥卡库拉
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7),包括:压缩机构(3);驱动压缩机构(3)的电达(2),所述电马达具有旋转轴线(X);电马达(2)供电逆变器(1),所述逆变器(1)安装在逆变器壳体(10)中。压缩机构(3)安装在压缩壳体(30)中,而电马达(2)安装在壳体(20)中,该壳体沿旋转轴线(X)纵向地延伸且具有第一端(20P),该第一端通过在马达壳体(20)内延伸的多个紧固装置(5)连接至逆变器壳体(10)。压缩机的特征在于,马达壳体(20)包括第二端(20S),该第二端相对于电马达(2)与第一端(20P)相对,且通过不同于上述紧固装置(5)的多个固定装置(6)连接至压缩壳体(3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