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41 生物质生产的方法 CN200980136340.4 2009-08-18 CN102159500A 2011-08-17 萨拉布杰特·S·兰德哈瓦; 苏尔杰特·S·兰德哈瓦; 托德·哈维; 理查德·L·考
发明提供一种由生物质制备的方法。该生物质可以首先与蒸汽反应以生成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氢(H2)和一氧化(CO)的生物合成气。可以调控气化步骤以减少可能离开气化器的生物合成气中甲烷的量。
342 具有整体加压气化的经改进的燃气和蒸汽涡轮工艺 CN200980120636.7 2009-05-15 CN102149795A 2011-08-10 R·阿卜拉哈姆; D·帕沃纳
发明以产生电能为目的,涉及生产、纯化和燃烧合成气的方法。其中,合成气由固态含燃料与含气体产生并且通过炉渣分离和分离纯化。所生产的合成气在经该纯化后到达膨胀涡轮,其中,利用压能来发电。通过纯化和碱分离,保护膨胀涡轮免于腐蚀和机械侵袭。然后经膨胀的合成气在加压下燃烧并且在具有燃气涡轮、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涡轮的组合工艺中,利用燃烧来发电。因此,该过程具有提高的效率。本发明也涉及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方法的装置。
343 气化直接还原法以及其系统 CN200980133992.2 2009-09-25 CN102137915A 2011-07-27 立石雅孝; 元行正浩
发明提供气化直接还原法以及其系统,煤气化及直接还原炼铁系统可以兼得煤基直接还原炼铁工艺中的热回收和煤气化工艺中的设备投资的降低,其特征在于,具备:回收从煤气化炉排出的排气的热的废热锅炉(16)、设于煤基直接还原炼铁工艺的加热还原炉(1)的排气体路径(1a、1b)且将由所述废热锅炉(16)生成且排出的蒸气进行过热的加热器(7)、将由所述加热器(7)得到的过热蒸气作为化剂供向所述煤气化炉(10)供给的过热蒸气管(23)。
344 两阶段携带气化系统和方法 CN200980131465.8 2009-06-23 CN102124083A 2011-07-13 A·C·昌; C·L·威廉姆斯; M·W·汤普森; D·L·布莱顿
发明涉及用于气化如含材料等进料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包括在两个分离的反应区中将干固体部分燃烧和将含碳材料浆料热解,且产生包括合成气的混合产物。本发明应用一个或多个催化或吸附剂床以从合成气中去除焦油。在控制所产生焦油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允许在较高浆料进料速率和较低温度下进行气化,以此增加整个气化的转化效率。
345 一种气流床气化炉及其气化方法 CN200610002162.4 2006-01-19 CN101003754B 2011-07-06 任相坤; 高聚忠; 李红凯; 赵金立; 岳国
一种气流床气化炉,包括以下构件:炉壳(1)、炉胆(2)、激冷环(3)、封槽(13)、导流筒(6)、折流筒(7)、气化原料和气化剂入口(19)、粗气出口(20)以及出渣口(18),其中,所述炉胆、激冷环、水封槽、导流筒、折流筒自上而下地设置于炉壳内部;所述气化原料和气化剂入口设置于气化炉的顶部,且与炉胆连通;所述粗煤气出口设置于水封槽下方的炉壳侧壁上;所述气化炉的下部设有出渣口(18);所述炉壳内壁的上部设有定位支架(12);而炉壳内壁的下部设有折流筒支架(15)。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气化炉的气化方法。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节约建设费用,而且便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346 和二甲醚的共同生产 CN200580010708.4 2005-02-03 CN1938401B 2011-06-22 安德烈·彼得·斯泰恩伯格; 皮埃尔·格雷夫
一种共同生产和二甲醚(DME)的方法,其包括将包含氢和一的气态原料进料到三相低温催化费-托反应段;使氢和一氧化碳在费-托反应段中部分地进行催化反应以形成烃;以及从费-托反应段获得包括未反应的氢和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尾气。至少部分尾气的组成经调整以提供公式(I)的合成气值(SN)为1.8~2.2的DME合成原料,其中,[H2]、[CO]和[CO2]分别表示DME合成原料中的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例。该DME合成原料进料到DME合成段进行转化。
347 通过气化发酵将二封存到醇中的方法 CN200980129163.7 2009-06-19 CN102105569A 2011-06-22 詹姆斯·L·戈迪; 青-焕·辜; 约翰·兰德尔·菲利普斯; 迈克尔·西恩·斯雷普
发明涉及与合成气发酵一起使用的气化的改良。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的气化改良用于从含有至少一种还原气且含有至少一种生物的气态底物生产醇。
348 过滤器的反洗装置 CN200980128552.8 2009-09-08 CN102099092A 2011-06-15 小山智规; 品田治; 北川雄一郎; 桥本贵雄
发明提供一种过滤器的反洗装置,能够确保由第一反洗及第二反洗阀构成的反洗阀的可靠性。在对应于每个过滤器区设置的反洗用气体的导入管上串联配置有两个以上的控制反洗用气体的第一反洗阀(反洗气体后阀)(7)和比该第一反洗阀(7)以更慢的速度动作的第二反洗阀(反洗气体前阀)(6)。
349 MTO含催化剂微粉反应气优化组合净化分离的方法与装置 CN201010533902.3 2010-11-05 CN102093153A 2011-06-15 杨强; 汪华林; 李志明; 张艳红; 崔馨; 许德建; 吕文杰; 徐效梅
发明涉及MTO含催化剂微粉反应气优化组合净化分离的方法与装置,提供了一种MTO含催化剂微粉反应气优化组合净化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对MTO含催化剂微粉的反应气进行洗涤净化降温,对洗涤后的反应气中夹带的雾沫以及未洗涤下的催化剂微粉进行分离回收;(b)对含催化剂微粉的洗涤液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净化的洗涤液经后续换热、汽提处理后重复使用;以及(c)对含催化剂微粉的洗涤液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含催化剂微粉的洗涤液再经浓缩处理,最终采用离心脱或干燥使催化剂微粉以固态形式回收。还提供了一种MTO含催化剂微粉反应气优化组合净化分离的装置。
350 有机性废弃物的处理设备以及处理方法 CN200680014592.6 2006-03-16 CN101189190B 2011-06-08 野口明照; 土居孝一; 椿井勝裕
有机性废弃物的处理设备,它是具有将有机性废弃物高温高压处理生成浆状物质的高温高压处理装置;对上述浆状物质进行脱处理,回收脱水固形物的脱水处理装置;以及对由上述脱水处理装置分离的分离液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装置的有机性废弃物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将进行高温高压处理之前的上述有机性废弃物粉碎的粉碎装置,上述高温高压处理装置中,设有向该高温高压处理装置内的有机性废弃物中吹入蒸气的蒸气吹入部件,上述高温高压处理装置被形成为被连续供给上述有机性废弃物,并且由上述蒸气吹入部件吹入蒸气,进行加热、加压以及搅拌的同时使之反应的连续式的反应槽,上述水处理装置中,设置有通过分离膜将上述分离液中的残留固形物作为浓缩液分离处理的膜分离处理装置。
351 用于合成气制备的四列催化气化体系 CN200980125048.2 2009-06-26 CN102076828A 2011-05-25 E·T·罗宾逊; F·S·刘; D·多德森
发明公开了将质原料转化为多种气态产物的体系。除了其它单元以外,所述体系还包括用于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使碳质原料气化为至少包括甲烷的多种气态产物的四个单独的气化反应器。所述气化反应器各自可供应有来自单一或单独的催化剂装载和/或原料制备单元操作的原料。类似地,来自各气化反应器的热气流可在换热器、酸性气体去除或甲烷去除单元操作处通过它们的组合来纯化。产物纯化可包括痕量污染物去除单元、去除和回收单元以及酸转变单元。
352 制备含烯产品或汽油产品的方法 CN200980120253.X 2009-04-23 CN102046566A 2011-05-04 R·梵登博格; J·梵韦斯特尼恩; L·A·丘特; F·文特
由固体含原料制备含烯产品或汽油产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下述步骤进行:(a)将含气体和含碳原料进料到向反应器容器内点火的燃烧器中,所述燃烧器优选平放置,(b)在所述燃烧器内使含碳原料部分氧化,获得热的合成气物流和液体炉渣,(c)通过与液体含水冷却介质直接接触,冷却热的合成气,(e)对至少一部分合成气进行气变换反应,获得合成气流出物,(g)使用步骤(e)的合成气流出物进行含氧化合物的合成,获得含甲醇和/或二甲醚的含氧化合物流出物和第一液体富含水的副产品,(h)将含氧化合物流出物转化成含烯烃产品或汽油产品和第二液体富含水的副产品,其中在步骤(c)中使用至少一部分第一和/或第二液体富含水的副产品,形成至少一部分液体含水冷却介质。
353 捕捉冷却系统和方法 CN201010298552.7 2010-09-20 CN102032048A 2011-04-27 J·P·奥本海姆; A·马宗达
发明涉及一种捕捉冷却系统和方法。提供了用于捕捉含碳气体(161,188)以及使用捕捉的含碳气体(161,188)用于冷却目的的系统和方法。例如,一种系统可包括构造成以便收集来自合成气(174)的含碳气体(161,188)的碳捕捉系统(116),以及在冷却剂回路中具有含碳气体(161,188)的冷却系统(163)。
354 一种由催化气化制甲烷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10170389.3 2009-09-14 CN102021037A 2011-04-20 毕继诚; 张荣; 陈意心; 孙志强; 李金来; 甘中学
发明涉及一种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合成气产生段、甲烷化段和合成气甲烷化段的气化炉。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样的气化炉由煤催化气化制甲烷的方法。任选地,所述气化炉还可以在合成气甲烷化段之上具有煤热解段。
355 结合加压容器使用的密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0880123565.1 2008-10-27 CN102016363A 2011-04-13 S·C·拉塞尔; N·S·格雷厄姆; K·E·比奇; J·M·斯托里
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密封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环联接在容器内,将第二环联接在容器内,以及将第一密封层联接在第一环与第二环之间使得第一密封层至少接触第一环。
356 获自生物质的合成气的生产和调节 CN200980115339.3 2009-04-27 CN102015973A 2011-04-13 E·乔内特; B·瓦尔塞奇; G·德罗莱特; M·加格农; B·阮
生产和处理合成气的方法,其中在含流化床气化炉中在不超过750℃的温度气化富生物质的材料以生产粗合成气产物。然后粗合成气被猝灭,洗涤,和然后经受至少一个吸附步骤而得到净化合成气。净化合成气然后可以被催化重整而得到具有期望H2∶CO比的和/或可用于合成期望化学品的合成气。
357 物质多燃烧器卧式分离设备 CN201010262870.8 2010-08-19 CN101985562A 2011-03-16 朱书成; 王希彬; 黄祥云; 曹国超; 刘伟; 李明德; 李晓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质多燃烧器卧式分离设备,它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密封回转窑体,所述回转窑体内设置密排的多个燃烧器,所述密排燃烧器一侧对应设置的多个燃气进气管和多个空气进气管,所述密排的多个燃烧器的另一侧设置对应的密排散热管,所述密排燃烧器、密排燃气进气管、密排空气进气管与回转窑体内壁之间形成煤物质推进分离通道,所述回转窑体上设置煤分离出的燃气、焦油气收集管,所述密排散热管与焰气汇集管连通,所述焰气汇集管伸出回转窑外。本发明可将粉煤快速高效地分解分离,充分节约和利用了能源,大大地提高了煤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平,将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8 物质单燃烧器分解设备 CN201010262573.3 2010-08-19 CN101985557A 2011-03-16 朱书成; 王希彬; 黄祥云; 曹国超; 刘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质单燃烧器分解设备,它通过将煤矿企业挑选煤后留下的煤粉作为原料,从入料口进入专用的分离设备;所述煤粉进入专用设备后,大量吸收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并持续分离出相对纯净的燃气、煤焦油和热值较高的煤。分离出的相对纯净的燃气、焦油气进入收集设备除尘、分离、加压液化、贮存;把从出料口流出的热值较高的煤收集贮存,从而使煤物质快速高效地分解分离,充分节约和利用了能源,大大地提高了煤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平,将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9 从气流中除去一的酸性变换方法 CN200980112498.8 2009-03-31 CN101983228A 2011-03-02 P·K·拉曼; F·S·劳; E·T·罗宾逊
提供了将含组合物催化转化为包含甲烷的气流的方法,其中使用酸性变换反应以除去气化过程所产生的化碳气流。酸性变换反应的加入提供了从所述气流中消除一氧化碳的有效并且成本合算的方式。另外,所述酸性变换反应还产生了额外的氢气,因此提高了气化过程所产生的氢气的量。
360 具有残留物排出装置的气化设备 CN200980107561.9 2009-02-13 CN101959997A 2011-01-26 E·库斯克; C·汉罗特
用于将残留物从反应器中排出的装置,所述反应器用于在温度高于燃料的灰熔点并且压为0.3MPa至8MPa的情况下将液体的或者精细粉碎固体燃料进行气流床气化,其中,气化反应器和浴槽设置在压力容器中;所述水浴槽设置在所述气化反应器的下方;所述气化反应器以如下方式构造,即:所产生的合成气在反应器的上面的区域中排出,在反应室的壁上凝聚液态的残留物,所述液态的残留物能够自由流下,而残留物的表面不发生凝固,在所述反应室的下侧上具有带滴落棱的开口,液态流下的残留物在所述滴落棱处能够滴落;其中,在所述开口的下方连接有残留物排出竖管,所述残留物排出竖管一直伸入到所述水浴槽中,所述残留物排出竖管的壁的上部部分由冷却介质穿流过并且在竖管内侧上完全涂覆有耐热的隔热物质,所述残留物排出竖管的壁的一直伸入到所述水浴槽中的下部部分在内侧上覆有水膜并且气密地与所述上部部分连接,残留物排出竖管的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以如下方式彼此连接,即:下部的壁的水膜不与由冷却介质穿流过的壁或者所述隔热物质相接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