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495539.3 申请日 2022-05-08 公开(公告)号 CN114990430B 公开(公告)日 2023-06-06
申请人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学诚; 白云; 纪玉忠; 陈玉辉; 吴小林; 卢明霞; 夏冬冬; 陈斌; 曹红福;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免 退火 冷镦 齿轮 用 钢 及其制造方法,钢材的表面脱 碳 层深度≤0.15mm;硬度≤150HBW,组织为均匀分布的 铁 素体与珠光体,其中铁素体占比≥75%,钢材奥氏体晶粒度≥6.0级。钢材的中心疏松≤1.0级,一般疏松≤1.0级,中心偏析≤0.5级。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7~0.25%,Si:≤0.07%,Mn:0.55~0.95%,Cr:1.10~1.45%,S:≤0.020%,P:≤0.010%,Al:0.015~0.055%,Nb:0.015~0.050%,Ti≤0.005%,N:0.011~0.027%,(Al/27+Nb/93‑Ti/48)≥N/1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控制钢材轧后冷却过程降低了钢材的硬度,达到了与钢材退火同样的目的,同时避免了钢材退火后表面 脱碳 层的加深,钢材不再需要表面车皮或扒皮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其特征在于:钢材的表面脱层深度≤0.15mm;硬度≤
150HBW,组织为均匀分布的素体与珠光体,其中铁素体占比≥75%,钢材奥氏体晶粒度≥
6.0级;所述钢材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7~0.25%,Si:≤0.07%,Mn:0.55~
0.95%,Cr:1.10~1.45%,S:≤0.020%,P:≤0.010%,Al:0.015~0.055%,Nb:0.015~0.050%,Ti≤0.005%,N:0.011~0.027%,(Al/27+Nb/93‑Ti/48)≥N/1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晶粒度是指钢材在950℃保温4小时情况下的组织晶粒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材的中心疏松≤1.0级,一般疏松≤
1.0级,中心偏析≤0.5级。
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冶炼:涉及初炼、精炼和真空脱漆,初炼过程进行脱磷和脱Ti;
步骤二、连铸:过程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末端电磁搅拌工艺,浇铸出厚度300‑390mm的正方形铸坯
步骤三、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涂层防止表面化,然后采用高炉气加热,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对连铸坯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50‑1100℃;加热后的钢材经粗轧、中轧、精轧轧制,粗轧温度区间为1010‑1060℃,中轧温度区间为990‑1040℃,精轧温度区间为
960‑1010℃;粗轧过程压缩比≥4.2,中轧过程压缩比≥2.3,精轧过程压缩比≥2.1,钢材精轧结束出减定径机的温度控制在930℃‑980℃,钢材出减定径机后使用水箱穿水冷却至
810‑830℃以降低脱碳层,穿水结束后钢材仍处于奥氏体状态,未发生相变
步骤四、穿水后的钢材使用全密封的缓冷罩缓冷,钢材缓冷过程需密排以保证钢材缓冷过程温降≤9℃/min,钢材缓冷至500℃以下后出保温罩空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初炼过程中向钢水加石灰脱磷,同时钢水底部吹氮促进钢水与石灰充分反应,将钢中的磷含量降低至≤0.010%,脱磷的同时让钢中的大部分残余Ti元素与N元素相结合,形成的非金属夹杂物氮化上浮至钢渣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精炼过程加入沉淀脱氧,钢包采用多气孔底部弥散吹氩,精炼后期在钢水中加入锰铁、铬铁、铌铁合金,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经过精炼调整成分的钢液在60‑
100Pa的较低真空度下保持15分钟以上,真空脱气后的钢液采用底吹氮的方式,依据钢液的铝、铌、钛含量调整钢液的氮含量,使钢液的氮含量满足关系式(Al/27+Nb/93‑Ti/48)≥N/
14,式中元素符号代表它们在钢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采用两支钢材的间距≤3厘米的密排方式缓冷。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齿轮钢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冷镦齿轮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的机械元件。目前国内的齿轮主要采用热锻成型,采用热锻工艺不仅钢材加热过程能耗高,热锻完成后,齿轮在降温过程中有冷缩现象,影响齿轮的尺寸精度,并且钢材机加工过程中金属的损耗与刀具的损耗均非常大,而冷镦工艺则没有以上热锻工艺的缺陷。因此,热锻工艺制造齿轮的成本明显高于冷镦工艺制造的齿轮。为了达到优异的冷镦用钢使用效果,并且能够省略钢材冷镦前的退火工序,本申请意在开发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0003] 专利公开号CN104759469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免退火中冷镦钢热轧线材的生产方法,其方法步骤为:(1)冶炼然后连铸成钢坯;(2)所述钢坯经缓冷释放应力;(3)将缓冷后的热轧坯加热至1150~1190℃,保温时间110~140min;然后高压水除磷;(4)将除磷后的热轧坯进行粗中轧、预精轧和精轧,其中进精轧温度965~995℃,精轧结束后,卷取温度控制在960~980℃;尺寸精度执行负公差;(5)热轧后的盘条进入冷却线,机和保温罩均关闭,确保盘条在保温罩内的停留时间不小于40分钟;即可得到所述的热轧线材。该工艺减少了拉拔量,防止因拉拔量大造成的硬度上升;既满足了下游用户免退火生产,减低成本的诉求,又避免了退火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的特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钢材的表面脱碳层深度≤0.15mm;硬度≤150HBW,组织为均匀分布的素体与珠光体,其中铁素体占比≥75%。钢材奥氏体晶粒度≥6.0级,奥氏体晶粒度是指钢材在950℃保温4小时情况下的组织晶粒度。钢材的中心疏松≤1.0级,一般疏松≤1.0级,中心偏析≤0.5级,本发明钢种低倍组织优异,钢材的各向异性的差异较小,冷镦过程中金属纤维流向均匀,冷镦后金属内部应力分布均匀并且不易产生微裂纹;钢材拥有稳定的高温晶粒度,可确保钢材冷镦后采用高温渗碳(950℃保温4小时)工艺晶粒任然细小均匀;钢材的表面脱碳层深度较浅,可以确保钢材冷镦后半成品零件的表层脱碳层,其高温渗碳的过程碳含量以较快的速度达到1%;钢材硬度越低,铁素体含量越高,钢材冷镦过程中可以承受更大的锻压比,有利于不同型号零件的冷加工
[0006] 本申请钢材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7~0.25%,Si:≤0.07%,Mn:0.55~0.95%,Cr:1.10~1.45%,S:≤0.020%,P:≤0.010%,Al:0.015~0.055%,Nb:0.015~0.050%,Ti≤0.005%,N:0.011~0.027%,(Al/27+Nb/93‑Ti/48)≥N/1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7] 本发明钢各化学元素对应的主要作用及设计依据是:
[0008] C:碳是对钢的强度贡献最大的元素。碳溶解在钢中形成间隙固溶体,起固溶强化的作用,但是碳含量的增加会使钢的塑性、韧性明显变差,同时增加钢的脱碳倾向,因此冷镦用钢的碳含量不宜太高。本发明中的钢材C含量选择范围为0.17~0.25%。
[0009] Si:元素会导致钢材在加热过程中增加钢的脱碳现象,钢材冷锻过程出现明显的冷作硬化现象,齿轮渗碳过程中出现晶间化现象。因此,应严格控制Si的含量,本发明Si含量的选择范围为Si≤0.07%。
[0010] Mn:锰是提高淬透性最有效的合金元素,它溶入铁素体中有固溶强化作用,同时能够改善钢的热处理性能,细化珠光体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对齿轮钢而言,锰含量只有大于0.55%时,才有可能使淬火时齿轮芯部完全转变为半氏体,但当锰含量超过0.95%时,韧性与塑性会明显下降,因此Mn在冷锻齿轮钢中不宜太高。本发明中的Mn含量选择范围为0.55~0.95%。
[0011] Cr:铬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作为合金元素加入,可降低钢中碳的活度,改善钢的抗氧化作用,增加钢的强度,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Cr与C有较强的亲和力,当含Cr达到1.10%~1.45%时,Cr元素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提高钢中碳扩散的激活能,减少钢的脱碳倾向和晶粒粗化倾向。因此,本发明中的Cr含量选择范围为1.10~1.45%。
[0012] ]S:冷镦用齿轮钢对钢材的切削性能要求较低。因此,本发明S含量的选择范围为S≤0.020%。
[0013] P:磷在冷镦齿轮用钢中属于有害元素,增加了钢的冷脆性,降低钢材的塑性,使冷镦性能变坏。因此,本发明P含量的选择范围为≤0.010%。
[0014] Al:在钢中用作炼钢脱氧元素与细化晶粒的元素。本发明的Al含量选择范围为0.015~0.055%。
[0015] Nb:铌在钢中的作用为细化钢材的奥氏体晶粒,但是铌属于贵金属元素,因此本发明的Nb含量选择范围为0.015~0.050%。
[0016] N:作为固元素与细化奥氏体晶粒的元素加入钢中,在炼钢前期加入氮,促使大部分残余Ti元素与N元素相结合,形成非金属夹杂物氮化钛会上浮至钢渣中被去除。炼钢中后期加入的氮元素先后会与铝元素以及铌元素结合,形成可细化奥氏体晶粒的质点AlN与NbN。因此,钢中的N含量选择范围为N:0.011~0.027%,并且需要满足(Al/27+Nb/93‑Ti/48)≥N/14。
[0017] Ti:属于本发明钢种的有害元素,降低钢中有害元素Ti含量有利于提升冷镦齿轮的疲劳寿命。因此,本发明Ti含量的选择范围为Ti≤0.005%。
[0018]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的制造方法,包括[0019] 步骤一、钢水冶炼:涉及初炼、精炼和真空脱漆,初炼过程进行脱磷和脱Ti;
[0020] 步骤二、连铸:过程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末端电磁搅拌工艺,浇铸出厚度300‑390mm的正方形铸坯
[0021] 步骤三、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涂层防止表面氧化,然后采用高炉气加热,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对连铸坯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50‑1100℃;加热后的钢材经粗轧、中轧、精轧轧制,粗轧温度区间为1010‑1060℃,中轧温度区间为990‑1040℃,精轧温度区间为960‑1010℃;粗轧过程压缩比≥4.2,中轧过程压缩比≥2.3,精轧过程压缩比≥2.1,钢材精轧结束出减定径机的温度控制在930℃‑980℃,钢材出减定径机后使用水箱穿水冷却至810‑830℃以降低脱碳层,穿水结束后钢材仍处于奥氏体状态,未发生相变
[0022] 步骤四、穿水后的钢材使用全密封的缓冷罩缓冷,钢材缓冷过程需密排以保证钢材缓冷过程温降≤9℃/min,钢材缓冷至500℃以下后出保温罩空冷。
[0023] 作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之一,步骤一、初炼过程中向钢水加石灰脱磷,同时钢水底部吹氮促进钢水与石灰充分反应,将钢中的磷含量降低至≤0.010%,脱磷的同时让钢中的大部分残余Ti元素与N元素相结合,形成的非金属夹杂物氮化钛上浮至钢渣中。
[0024] 作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之一,步骤一、精炼过程加入铝沉淀脱氧,钢包采用多气孔底部弥散吹氩,精炼后期在钢水中加入锰铁、铬铁、铌铁合金,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
[0025] 作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之一,步骤一、经过精炼调整成分的钢液在60‑100Pa的较低真空度下保持15分钟以上,真空脱气后的钢液采用底吹氮的方式,依据钢液的铝、铌、钛含量调整钢液的氮含量,使钢液的氮含量满足关系式(Al/27+Nb/93‑Ti/48)≥N/14,式中元素符号代表它们在钢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0026] 作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之一,步骤四,采用两支钢材的间距≤3厘米的密排方式缓冷。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8] (1)本发明针对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成分上采用低碳、低硅、低磷设计,转炉过程采用底吹氮的方式去除钢中的钛元素,并且在钢中添加适量的铝、铌以及氮元素,它们的含量关系满足(Al/27+Nb/93‑Ti/48)≥N/14,以保证钢材高温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
[0029] 因钢中的Nb元素与Al元素均会与N元素结合形成NbN质点与AlN质点,这两种质点均可以有效的钉扎晶界,细化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但钢中的Ti元素与N元素的结合力远超Al元素与N元素的结合力,本发明钢中一部分N元素不可避免的会与钢中的Ti元素相结合有棱有的非金属夹杂物TiN,这种非金属夹杂物无法细化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为确保钢中有足够的NbN与AlN质点细化晶粒度,钢中必须添加足量的Nb元素与Al元素,因此(Al/27+Nb/93‑Ti/48)≥N/14。若(Al/27+Nb/93‑Ti/48)<N/14,钢中没能形成足量的NbN与AlN质点细化晶粒,钢材高温(950℃保温4小时)奥氏体晶粒度达不到6.0级。
[0030] 通过限定钢中Al、Nb、N、Ti的含量,并且本发明钢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满足关系式(Al/27+Nb/93‑Ti/48)≥N/14,最终本发明钢材高温(950℃保温4小时)奥氏体晶粒度达≥6.0级,从而保证钢材在高温渗碳过程中晶粒被大量的NbN与AlN质点牢牢的钉扎,晶粒不再长大,高温渗碳结束后钢材的晶粒细小均匀。
[0031] (2)在制造方法上,采用转炉初炼、精炼炉精炼、真空炉脱气,真空脱气后的钢液依据钢水的铌、铝、氮、钛含量,采用底吹氮的方式调整钢液的氮含量,以保证(Al/27+Nb/93‑Ti/48)≥N/14。连铸过程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与末端电磁搅拌工艺,浇铸出厚度300‑390mm的正方形铸坯,采用大型连铸方坯作为初轧坯,轧钢过程控制轧制压缩比,使热轧材拥有均匀致密的低倍组织;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一层防氧化涂层,采用低温加热轧制与轧后穿水的方式,降低钢材表面的脱碳层深度;轧后穿水的钢材采用全密封保温罩缓冷的方式降低钢材温降速度,以确保钢材拥有较低的硬度与较高的铁素体含量。
[0032] (3)按照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热轧钢材,产品具备优异的低倍组织,钢材的中心疏松≤1.0级,一般疏松≤1.0级;中心偏析≤0.5级;钢材高温奥氏体晶粒细小,950℃保温4小时后奥氏体晶粒度≥6.0级;钢材表面的脱碳层深度浅,脱碳层深度≤0.15mm;钢材的硬度较低,其硬度≤150HBW,并且组织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与珠光体,其中铁素体占比≥75%。可用于免退火冷镦制造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1与实施例2:
[0035] 两实施例所涉及的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转炉初炼→精炼炉精炼→RH炉真空脱气→连铸方坯(320mm*320mm)浇铸→加热炉加热→粗轧→中轧→精轧→入保温罩缓冷→空冷。分别制造两个批次直径φ34mm、φ31mm的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
[0036] 上述实施例1的加热炉加热、粗轧、中轧、精轧、热轧材缓冷的具体工艺为: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一层防氧化涂层,然后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加热温度为1089℃;粗轧过程压缩比为4.7,中轧过程压缩比为2.6,精轧过程压缩比为2.3,钢材出减定径机的温度控制为945℃,钢材出减定径机后使用水箱穿水至819℃,穿水后的钢材使用全密封的缓冷罩缓冷,每支钢材的间距均≤2.5厘米,钢材缓冷过程温降速度为7℃/min,钢材缓冷至479℃后出保温罩空冷。
[0037] 上述实施例2的加热炉加热、粗轧、中轧、精轧、热轧材缓冷的具体工艺为: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一层防氧化涂层,然后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加热温度为1082℃;粗轧过程压缩比为4.5,中轧过程压缩比为2.8,精轧过程压缩比为2.7,钢材出减定径机的温度控制为939℃,钢材出减定径机后使用水箱穿水至815℃,穿水后的钢材使用全密封的缓冷罩缓冷,每支钢材的间距均≤3厘米,钢材缓冷过程温降速度为8℃/min,钢材缓冷至493℃后出保温罩空冷。
[0038] 实施例1和2制得的热轧圆钢化学成分见表1与表2。
[0039] 表1(wt%)
[0040]
[0041]
[0042] 表2
[0043]  (Al/27+Nb/93‑Ti/48) N/14
实施例1 0.00108 0.00098
实施例2 0.00121 0.00109
[0044] 实施例1和2制得的热轧圆钢低倍组织评级见表3。
[0045] 表3
[0046]  钢材直径 一般疏松 中心疏松 中心偏析
实施例1 φ34mm 0.5级 0.5级 0级
实施例2 φ31mm 0.5级 0.5级 0级
[0047] 实施例1和2制得的热轧圆钢表面脱碳层深度与高温奥氏体晶粒(钢材加热至950℃保温4小时后水淬)等级见表4。
[0048] 表4
[0049]  钢材直径 圆钢表面脱碳层深度 高温奥氏体晶粒度
实施例1 φ34mm 0.12mm 7.5级
实施例2 φ31mm 0.10mm 8.0级
[0050] 实施例1和2制得的热轧圆钢硬度与显微组织含量见表5。
[0051] 表5
[0052]  钢材直径 布氏硬度 组织含量
实施例1 φ34mm 143HBW 铁素体85%+珠光体15%
实施例2 φ31mm 145HBW 铁素体80%+珠光体20%
[0053] 本发明成分上采用低碳、低硅、低磷设计,转炉过程采用底吹氮的方式去除钢中的钛元素,并且在钢中添加适量的铝、铌以及氮元素,它们的含量关系满足(Al/27+Nb/93‑Ti/48)≥N/14,以保证钢材经高温加热后仍然具有细小的奥氏体晶粒(7级以上);连铸过程浇铸出大型连铸方坯,轧钢过程控制轧制压缩比,使热轧材拥有均匀致密的低倍组织;连铸坯加热之前表面先涂上一层防氧化涂层,采用低温加热轧制与轧后穿水的方式,降低钢材表面的脱碳层深度;轧后穿水的钢材采用全密封保温罩缓冷的方式降低钢材温降速度,以确保钢材拥有较低的硬度与较高的铁素体含量。通过合理的炼钢与轧钢工艺制造了一种免退火冷镦齿轮用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0054] 结合两个实施例的检测性能,一般冷镦钢材要求退火后钢材的硬度≤150HBW,退火后的钢材经表面车皮或扒皮后脱碳层较浅。本发明通过控制钢材轧后冷却过程降低了钢材的硬度,达到了与钢材退火同样的目的,同时避免了钢材退火后表面脱碳层的加深,钢材不再需要表面车皮或扒皮处理。
[0055]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