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控制淬火深度的加热方法及无损校验方法 CN202311426319.6 2021-12-10 CN117448533A 2024-01-26 王立军; 钟芳平; 石明全; 熊浩泽; 余成祥
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淬火硬化层深度的加热方法,其包括:S2:计算感应加热设备的输出功率,得到瞬时功率P试(t),以及瞬时功率值的曲线区间W瞬(t);S3: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控制感应加热设备对工件加热时的瞬时功率P瞬(t)在曲线区间W瞬(t)内;从工件整个淬火加热过程中瞬时功率P瞬(t)是否均在曲线区间W瞬(t)内,判断该工件是否合格品;还涉及芯轴淬火无损校验方法,包括于S4前:计算试样件淬火硬化层深度与能量Q试的关系,标定合格试样件的累计能量区间W;于S4中,工件的能量Q总是否落入标定累计能量区间W内,判断工件是否合格。本申请具有便于从整批工件中挑出不合格产品的效果。
2 一种质无缝容器淬火介质浓度确定方法 CN202310755893.X 2023-06-26 CN116837184A 2023-10-03 张永峰; 孙永伟; 武春学; 董延阳
发明提供了一种质无缝容器淬火介质浓度确定方法,包括:S1、加工多个端淬试样;S2、配置多组基淬火剂溶液;S3、对端淬试样进行加热并保温,将端淬试样的试验端面与水基淬火剂溶液接触;S4、在端淬试样加工出检测面,进行硬度测量;S5、绘制出距试验端面的距离与对应位置处的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硬度值拐点对应的硬度检测点距试验端面的距离L;S6、绘制出L与水基淬火剂溶液浓度的关系图;S7、以S6的关系图为基础,对公称壁厚H的压力容器,确定热处理淬火冷却时的水基淬火剂浓度K;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炉试验次数多、对不同公称壁厚无适用性的问题,能够快速有效确定淬火介质浓度,有效提升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3 一种的淬透性检测方法 CN202310307280.X 2023-03-27 CN116397078A 2023-07-07 高航; 郭大勇; 王秉喜; 张博; 潘阳; 马立国
发明提供一种的淬透性检测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试样,所述试样主体为圆柱形,圆柱体的直径为至少40mm,圆柱体的高度至少为直径的2倍;保证淬火池内的冷却水保持一定温度;将试样在充满保护气氛的加热炉中随炉加热至指定温度,加热预设时间后保温一定时间;从加热炉中取出试样放入淬火水池直至样品完全冷却,在此过程中,淬火水池内的冷却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以试样1/2高度处的截面为检测表面,加工一个厚度至少为10mm的片状试样;沿样品中心点到样品表面的任一连线,由表面向心部分别在预设点位处检测样品的洛氏硬度,在硬度测试直径的相对位置由表面向心部测量硬度,用以减小硬度测量结果的误差,绘制硬度‑距表面距离曲线。
4 一种高淬透性20CrNiMoH及提高20CrNiMoH钢淬透性的热处理工艺 CN202310347391.3 2023-04-04 CN116287593A 2023-06-23 陈文杰; 朱心昆; 刘逸枫; 刘洋; 罗军; 赵康
发明是一种高淬透性20CrNiMoH及提高20CrNiMoH钢淬透性的热处理工艺,属于钢的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原始钢材依次通过切割加工,盐浴炉中正火处理,退火处理,端淬且使用食盐淬火处理,能够明显提升钢材的淬透性。一方面利用盐浴炉加热速度快,温度较为均匀,热处理时钢材不与空气接触,不易化脱变形小的特点,提升钢材的淬透性。另一方面使用食盐水淬火,淬透更深,淬透效果更好,且食盐水在冷却钢材时,在形成蒸汽膜的同时会析出盐的晶体,并爆裂破坏蒸汽膜,可以获得比较高而且均匀的硬度,同时由于冷却均匀,变形开裂的倾向较低。
5 一种耐热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的换算方法 CN202110500155.1 2021-05-08 CN113376040A 2021-09-10 张启礼; 金学峰; 高昌平; 候伟峰; 翟孟杰; 张凤林; 林煜彬; 诸美杏; 黄耀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的换算方法,本发明的换算方法采用了两大类热处理方法,即综合整体热处理和顶端淬火热处理,获得了5种常见耐热钢不同的硬度等级,对于单一钢种其硬度测量点可以达到100个。针对不同耐热钢的不同特性,得到了不同硬度范围内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的换算关系,对不同耐热钢的换算关系进行了详细区分,提高了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换算的准确性。
6 一种端淬机喷管口与试样支座间距的检验方法 CN201910063013.6 2019-01-23 CN110643793B 2021-08-13 董凤奎; 麻国晓; 王银国; 廖美华; 何健楠; 梁少甫; 丘先堂; 孙福猛; 何永杰; 叶声凯
发明涉及一种端淬机喷管口与试样支座间距的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启动端淬机,打开水开关,使水流从端淬机喷水管口喷出;第二步:将通水标安放在试样支座上,通水标块在喷水管口上方准确对中;第三步:取下通水标块,将止水标块安放在试样支座上,止水标块在喷水管口上方准确对中;第四步:取下止水标块,通过安放通水标块和止水标块后的喷水情况判断喷水管口与试样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操作简便、检查结果直观、性价比高等特点。
7 一种提高20MnCr5+HH末端淬透性硬度的热处理工艺 CN202110105018.8 2021-01-26 CN112941279A 2021-06-11 赵海东; 雷国清; 李长贵; 祁生秀; 祁旭丞; 王得礼; 陆建民; 马玉龙; 马娟; 海秀英
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20MnCr5+HH末端淬透性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机加工热处理毛坯试样;步骤2,等温球化退火处理;步骤3:将等温球化退火处理后的试样机械加工成Φ25mm的末端标准毛坯试样;步骤4:对Φ25mm的末端标准毛坯试样进行端淬处理;步骤5:经端淬处理后的试样磨制检验面,采用全自动端淬硬度试验机测定硬度数据。本发明工艺方法通过等温退火处理,金相组织珠光体球化率90%以上,提高试样组织均匀性,化物细小弥散均匀分布,为端淬试验创造良好的预备组织。同时晶粒度等级从7.5级上升至8.5级,细化毛坯晶粒度。使20MnCr5+HH钢的末端淬透性硬度能进一步提高。
8 淬火过程中固-液接触表征的电化学阻抗实验系统及其方法 CN201910080458.5 2019-01-28 CN109762971B 2020-04-28 范利武; 张嘉懿; 李佳琦; 张宇鸿; 蒋乐怡; 金梦丽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淬火过程中固‑液接触表征的电化学阻抗实验系统及其方法。所述系统由:电动执行器、外装载管、试样、高温管式加热炉、管式炉控制器、辅助电极、淬火池、淬火冷却液、平板加热台、电化学工作站、计算机、高温参比电极组成。本发明通过采用由高温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试样在淬火冷却液中所组成的三电极体系,基于电化学阻抗数据的固‑液接触计算方法,能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推算整个试样表面如汽膜覆盖率等的关键固‑液接触参数,并能够以此评价不同试样的热流密度,判断淬火冷却速率。这对于淬火工况和淬火表面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系统结构布置简单,表征测量操作方便,结果直观明了,对于试样的形状包容性良好。
9 一种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用轨道小车 CN201710106414.6 2017-02-27 CN106893827B 2018-08-07 郑云龙; 曹帅; 涂川; 刘芳芳; 郭庆涛; 兰勇; 王爽; 刘长剑; 任翔; 孙华
发明涉及一种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用轨道小车,包括倾斜轨道、小车、可折叠试样架和小车驱动机构;倾斜轨道设置在淬火槽内,顶部靠近试样输送辊道一侧,试样输送辊道与倾斜轨道之间设托辊,托辊上表面高于试样输送辊道上表面;小车在小车驱动机构驱动下能够沿倾斜轨道运行,可折叠试样架设置在小车上,由托架一、托架二和折叠机构组成,托架一和托架二之间及托架二与小车之间分别通过折叠机构连接,能够实现可折叠试样架沿试样输送方向的展开和折叠,可折叠试样架的试样承载面为平面,且与试样底面之间为四点接触。本发明所述轨道小车承载重量大,能够实现试样平行液面进行浸液淬火实验时底部基本悬空,提高试样淬透性;且操作方便。
10 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轨在线整体喷淬火模拟实验装置 CN201710453301.3 2017-06-15 CN107164617A 2017-09-15 杨建; 宋华; 付丽华; 高明昕; 汪洋; 韩淇; 邵留圆; 藏喜民; 邓鑫
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轨在线整体喷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涉及钢轨在线喷风淬火模拟装置,特别是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钢轨在线整体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淬火过程中控制钢轨变形,并且能模拟百米钢轨生产线上钢轨的实际连续喷风淬火过程的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本发明包括与气源相连的喷风压控制系统和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系统包括具有环形轨道的机架,环形轨道上设置具有行走装置的钢轨固定架,机架上相应于环形轨道的上、下、左、右均排布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喷风压力控制系统相连;所述钢轨固定架上设置有纵向位移传感器横向位移传感器。
11 一种具有细晶粒窄淬透性带宽的高温渗齿轮 CN201710170241.4 2017-03-21 CN106967925A 2017-07-21 胡芳忠; 汪开忠; 孙维; 龚志翔; 于文坛; 许兴; 吴林
一种具有细晶粒窄淬透性带宽的高温渗齿轮,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9~0.21%,Si:0.20~0.30%,Mn:0.70~0.80%,P≤0.010,S:≤0.005%,Cr:1.10~1.20%,Mo:0.35‑0.38%,Al:0.025~0.055%,Ca 0.0015~0.0025%,N:0.0080~0.0200%,[O]≤0.0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热经过980‑1000℃高温渗碳后晶粒尺寸扔然保持在15‑20μm范围内,晶粒度控制在7‑8级。此外,发明钢经过淬透性模型计算获得控制窄淬透性带宽的精准成分范围。
12 一种底部喷液破淬火汽膜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1710110172.8 2017-02-27 CN106929643A 2017-07-07 郑云龙; 王长顺; 陈克东; 刘芳芳; 曹帅; 王爽; 鞠德强; 赵丽; 赵玉芝; 郑健
发明涉及一种底部喷液破淬火汽膜实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淬火槽、传输装置、上料装置、对中装置、载料移动装置和底部喷液装置;传输装置、上料装置和对中装置集成后通过销轴铰接在淬火槽一侧,并可折叠到淬火槽内;载料移动装置设置在淬火槽内,能够承载板试样在淬火槽内升降移动;底部喷液装置由高压喷液水排和水排升降装置组成。本发明采用的实验装置结构精巧、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可调范围较大、适用性强,通过一套设备能够获取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钢板淬火后组织情况,实验数据可靠,对于深入研究钢材的相变规律和内在机理,以及对工业化批量生产时制定有效的淬火工艺参数、大幅提升淬火钢板产品质量及性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3 一种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用轨道小车 CN201710106414.6 2017-02-27 CN106893827A 2017-06-27 郑云龙; 曹帅; 涂川; 刘芳芳; 郭庆涛; 兰勇; 王爽; 刘长剑; 任翔; 孙华
发明涉及一种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用轨道小车,包括倾斜轨道、小车、可折叠试样架和小车驱动机构;倾斜轨道设置在淬火槽内,顶部靠近试样输送辊道一侧,试样输送辊道与倾斜轨道之间设托辊,托辊上表面高于试样输送辊道上表面;小车在小车驱动机构驱动下能够沿倾斜轨道运行,可折叠试样架设置在小车上,由托架一、托架二和折叠机构组成,托架一和托架二之间及托架二与小车之间分别通过折叠机构连接,能够实现可折叠试样架沿试样输送方向的展开和折叠,可折叠试样架的试样承载面为平面,且与试样底面之间为四点接触。本发明所述轨道小车承载重量大,能够实现试样平行液面进行浸液淬火实验时底部基本悬空,提高试样淬透性;且操作方便。
14 一种自动出样加热炉 CN201610842988.5 2016-09-23 CN106435109A 2017-02-22 傅强; 段云彪; 胡劲; 吴兴蛟; 姜晰
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出样加热炉,属于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包括炉体、炉转动机构、炉、炉前盖、炉后盖;炉前盖和炉后盖分别安装在炉体的两端,炉前盖上设有前端面板,炉后盖上设有后端面板;热电偶导管、保护气体导管、电源接线端子安装于后端面板上,炉门安装在前端面板上;当炉体沿炉转轴向下转动90°时,炉门在炉门弹簧作用下开启,炉胆内加热试样在重作用下落出,完成样品的自动出样过程。本发明所述自动出样加热炉可应用于淬火、正火等热处理过程中,可避免人工取样品的操作过程,减少试样在空气中滞留时间,提高测试精度
15 轧辊喷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和组织在线模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1310409406.0 2013-09-10 CN103484646B 2015-07-15 苏军新; 李莎; 崔聪聪; 吴春京; 王师; 周虎
发明公开了一种轧辊喷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和组织在线模拟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在线模拟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子系统、测温装置和喷雾冷却装置,测温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计算机控制子系统的输入端,计算机控制子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喷雾冷却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线模拟前处理、在线模拟计算以及在线模拟后处理三个步骤。本发明能够根据喷雾淬火热处理过程中轧辊表面的实际温度,作为计算机温度场模拟的边界条件,模拟计算轧辊内部任意位置的温度和组织,根据计算得到的组织转变量实时修正喷雾淬火热处理工艺曲线,进一步对轧辊在喷雾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组织变化进行控制。
16 一种淬透性预报及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 CN201010287677.X 2010-09-19 CN102033978B 2012-07-25 刘锟; 刘浏; 何平; 崔京玉; 周德光; 金永春
一种淬透性预报及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主要针对有淬透性要求且以Jominy值评价末端淬火硬度的钢种,包括齿轮钢、调质钢、弹簧钢和轴承钢。本发明将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增量算法结合,以化学成分对参考炉次的成分增量作为输入,以Jominy末端淬火硬度对参考炉次的端淬值增量作为输出,建立基于增量神经网络的淬透性预报模型;根据增量神经网络模型的端淬预测值与端淬目标值的差值,由成分规则库给出各元素成分调整量,并按合金加料模型计算的合金加入量进行加料,实现精炼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在线微调和窄淬透性带控制。应用本发明,可生产出淬透性带宽为4HRC的端淬钢。
17 一种淬透性预报及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 CN201010287677.X 2010-09-19 CN102033978A 2011-04-27 刘锟; 刘浏; 何平; 崔京玉; 周德光; 金永春
一种淬透性预报及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主要针对有淬透性要求且以Jominy值评价末端淬火硬度的钢种,包括齿轮钢、调质钢、弹簧钢和轴承钢。本发明将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增量算法结合,以化学成分对参考炉次的成分增量作为输入,以Jominy末端淬火硬度对参考炉次的端淬值增量作为输出,建立基于增量神经网络的淬透性预报模型;根据增量神经网络模型的端淬预测值与端淬目标值的差值,由成分规则库给出各元素成分调整量,并按合金加料模型计算的合金加入量进行加料,实现精炼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在线微调和窄淬透性带控制。应用本发明,可生产出淬透性带宽为4HRC的端淬钢。
18 一种适用于合金超厚板淬透性检测用的淬火设备 CN200710303660.7 2007-12-20 CN101407853A 2009-04-15 朱宝宏; 张永安; 熊柏青; 刘红伟; 王锋
一种适用于合金超厚板淬透性检测用的淬火设备,包括: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环,该夹持环具有可调节的夹持开口;保温室,位于夹持环之下,其具有上、下通口,其中部为用以装入工件的空心结构,其上通口与夹持环的夹持开口相对;箱体支撑于保温室,箱体顶部开口,该开口与保温室的下通口相对,该开口并设有可开闭的流快速通断挡板,在该箱体的下部设有淬火水流喷嘴,该淬火水流喷嘴与箱体顶部开口相对;机械,该机械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淬火水流喷嘴相连接。该设备构造简单,易于操作,检测误差小。
19 一种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 CN90103405.3 1990-07-03 CN1047697A 1990-12-12 常曙光
一种生产窄淬透性带的方法,属于高质量钢生产领域,涉及一种端淬硬度要求很严的钢的生产方法。本发明在钢的冶炼、浇铸过程中不进行成份微调。它采用精度高、适用性广泛的通用计算式预报钢的端淬硬度值,确定或矫正母钢号的化学成分规范;完成母钢号的冶炼和浇铸,端淬硬度预报,子钢号判定三大步骤来可控地实现窄淬透性带钢的生产。应用本发明,能生产出淬透性带宽在8HRC以内的端淬钢。
20 一种末端淬火试验中试样支架的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10219990.2 2022-03-08 CN114606371B 2024-05-10 王雪原; 程少鹏
发明提供了一种末端淬火试验中试样支架的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独立地固定连接1个固定件和插入件;所述支撑件、固定件和插入件的形状均为圆柱体;所述固定件的中心线和插入件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发明提供的调整装置,通过将其下端的插入件插入喷口中,上端的固定件固定试样支架,保证试样支架的轴线与喷水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克服了使用钢板尺调整试样支座与喷水口之间的相对位置时,人为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调整时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