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针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复合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510320043.6 |
2025-03-18 |
CN119842947A |
2025-04-18 |
原霖; 贾骁晔; 张淼洁; 陈亚娜; 吕俊霞; 马岩; 闫品男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复合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标准物质包含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具体包括细菌、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病毒各1种以上,且复合标准物质中每种微生物所属的病原分类科、属、种均不相同;复合标准物质中任意一种病毒的核酸浓度均大于或等于非病毒微生物中任意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浓度。本发明的复合标准物质中的微生物覆盖了细菌、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病毒5个界类,能满足动物临床病原微生物多样性的定量/定性分析或宏基因组测序需求;而且本发明的复合标准物质,有利于确保在一次检测内,病毒和非病毒微生物均能被检出,降低在样品总核酸浓度过低时出现假阴性现象的可能性。 |
2 |
一种新型启动子及其用途 |
CN202480001376.6 |
2024-05-17 |
CN119768521A |
2025-04-04 |
金圭悧; 严嘉乙; 金纹廷; 裵智妍; 沈知炫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启动子及利用该启动子制备目标产物的方法,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核苷酸具有启动子活性,将其引入微生物中,从而可以增加与其可操作地连接的基因的表达和活性,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效地生产受该多核苷酸和基因影响的目标产物。 |
3 |
一种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靶基因、引物及方法 |
CN202510193764.5 |
2025-02-21 |
CN119662873A |
2025-03-21 |
唐标; 关椿久; 常江; 宋宇; 时燕; 乐敏; 滕霖; 陈怡飞; 赵国屏 |
本发明涉及弗格森埃希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靶基因、引物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靶基因,所述鉴定弗格森埃希菌的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通过对622株埃希菌属细菌的全基因组比对,发现弗格森埃希菌存在一个保守基因cheV,对应已知弗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 ATCC 35469全基因组中的cheV,该基因不存在于其他埃希菌属细菌中,因此将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作为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靶基因。 |
4 |
一种耐酸纤维素降解菌群的定向驯化方法及其在磷石膏堆肥中的应用 |
CN202411695635.8 |
2024-11-25 |
CN119614474A |
2025-03-14 |
万凯; 曹本三郎; 汪国靖; 李中军; 肖春桥; 池汝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纤维素降解菌群的定向驯化方法及其在磷石膏堆肥中的应用,定向驯化方法包括菌源采集、微生物富集、酸性筛选和定向驯化,酸性筛选培养基为1g/L KH2PO4,0.3g/L MgSO4·7H2O,0.1g/L CaCl2,0.01g/L FeCl3,NaNO32.5g/L,NaCl 0.1g/L,废弃生物质20‑40g/L,pH为3‑6;驯化培养基为酸性筛选培养基和磷石膏8‑24g/L。本发明驯化得到了耐酸纤维素降解菌群,可以在pH为3‑6、以磷石膏为原料的堆肥体系中进行废弃生物质的降解,具有酸性耐受性好、适应性强、竞争性低的优点,提高了堆肥效率。 |
5 |
一种急性胰腺炎感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或预测生物标志物 |
CN202411276416.6 |
2024-09-12 |
CN119335169A |
2025-01-21 |
彭奕冰; 董丹凤; 毛恩强; 王道盛; 孙思磊; 赵千里; 赵冰 |
本发明涉及一种急性胰腺炎感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或预测生物标志物,本发明评估了血浆KA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IPN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KA预测验证集患者发生IPN的AUC达到了0.805,超出了APACHE II和IL‑10的AUC。这些结果表明血浆KA可以作为高效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IPN的发生。 |
6 |
一种诊断VEO-IBD和IL10RA突变肠炎的生物标志物 |
CN202410954685.7 |
2024-07-17 |
CN118910292A |
2024-11-08 |
王歆琼; 许旭; 高深甚; 许春娣; 高元棋; 肖园; 余熠; 黄杰斌; 苏雯; 李娜; 陈东波; 江伟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断VEO‑IBD和IL10RA突变肠炎的生物标志物。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目前IBD的诊断多依赖于血液检测、内镜等有创及侵入性检查,筛查检测门槛高、有一定风险及医从性差等问题,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缺陷。 |
7 |
分析微生物组成物的方法 |
CN202380023935.9 |
2023-02-28 |
CN118891381A |
2024-11-01 |
罗永强; 崔旭; 曹立峰 |
本文提供了分析样品的微生物组成物的方法,所述样品包含微生物组成物的核酸分子,所述方法包括:a)将样品分成足够数量的分区,以使至少一部分分区包含微生物组成物的不超过一个的核酸分子;b)将样品的分区与多个容错配探针接触,所述容错配探针能够在适当条件下与所述核酸分子或其部分结合;c)确定每个分区中由所述多个容错配探针中的每一个产生的信号;和d)基于所述信号来确立样品中的微生物组成物。本文还公开了确定健康状态的方法以及用于本文所述方法的试剂盒。 |
8 |
一种弗格森埃希菌和大肠杆菌核酸同步检测的引物探针组合及其试剂盒 |
CN202410941034.4 |
2024-07-15 |
CN118813834A |
2024-10-22 |
邓慧雅; 曾斤日; 罗景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弗格森埃希菌和大肠杆菌核酸同步检测的引物探针组合及其试剂盒,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弗格森埃希菌和大肠杆菌同步检测的引物探针组合,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2所示,检测弗格森埃希菌的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检测大肠杆菌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和8所示,检测大肠杆菌的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本申请公开的引物探针组及其试剂盒,基于数字PCR平台使用,实现同步检测弗格森埃希菌和大肠杆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提高鉴别弗格森埃希菌和大肠杆菌的速度和简单性。 |
9 |
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性或抑制性的嵌合杀昆虫蛋白质 |
CN202011069672.X |
2015-10-15 |
CN112142858B |
2024-08-27 |
J·A·鲍姆; T·A·塞鲁蒂; C·L·达特; L·H·恩格里斯; 付晓然; V·M·古佐夫; A·R·豪; J·P·摩根斯特恩; J·K·罗伯茨; S·A·萨尔瓦多; 王金玲; S·弗拉辛斯基 |
公开了编码新型嵌合杀昆虫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嵌合杀昆虫蛋白质表现出鳞翅目抑制活性。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了含有编码一种或多种所述嵌合杀昆虫蛋白质的重组核酸分子的组合物以及经过转化的植物、植物部分和种子。 |
10 |
用于药敏试验的菌液制备方法 |
CN202410557155.9 |
2024-05-07 |
CN118441014A |
2024-08-06 |
唐明忠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药敏试验的菌液制备方法,上述方法包括:挑取制备上述菌液的样本的菌落;将上述菌落制备为第一菌液,对上述第一菌液的细菌个数进行计数,得到上述第一菌液的第一细菌个数;根据上述第一细菌个数推断得到上述第一菌液的第一浓度,根据上述第一浓度稀释上述第一菌液,得到第二菌液,上述第二菌液的第二浓度为105至106个/毫升(cfu/mL);上述第二菌液为上述用于药敏试验的菌液。将计数法巧妙的运用到制备用于药敏试验的菌液中,大大缩短了制备菌液的时间,本发明方案中采用的样本的浓度几乎低于0.5MCF(1.5*108cfu/mL)的菌液量100倍,即在低浓度下就能开启药敏实验的菌液制备,实现了应用创新。 |
11 |
弗格森埃希菌及其产品在炎症疾病中的用途 |
CN202410593693.3 |
2024-05-14 |
CN118161534A |
2024-06-11 |
李幼瑾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弗格森埃希菌及其产品在炎症疾病中的用途。所述的弗格森埃希菌的保藏编号为ATCC 35469,该菌能显著抑制由卵清蛋白或屋尘螨变应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害作用。为过敏性鼻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能用于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儿童,避免抗过敏鼻炎药物的副作用。本发明提供了弗格森埃希菌的新应用,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
12 |
可精度控制细菌纤维素膜厚度的生产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249238.4 |
2021-10-26 |
CN113897404B |
2024-05-24 |
张学宏; 蔡玉文; 苏红霞; 刘景君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精度控制细菌纤维素膜厚度的生产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静置发酵生产的细菌纤维素膜膜表面不平整,不光滑,密度不均匀,控制厚度难度高切割出膜厚不一致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精度控制细菌纤维素膜厚度的生产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种子液培养条过程的优化,先将种子液在普通发酵罐内进行培养,再将处于生长对数期的种子转移至特定的发酵托盘中,容易得到密度更加均匀、致密、厚度更大的细菌纤维素膜。 |
13 |
一种甘氨酸/脯氨酸甜菜碱ABC转运蛋白变体及其在生产核苷中的应用 |
CN202211146455.5 |
2022-09-20 |
CN117736282A |
2024-03-22 |
张孟娟; 吴涛; 王靖蓉; 薛婷莉; 刘灿彬; 栾明月; 姚嘉琪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氨酸/脯氨酸甜菜碱ABC转运蛋白变体及其在生产核苷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甘氨酸/脯氨酸甜菜碱ABC转运蛋白变体与芽孢杆菌野生型甘氨酸/脯氨酸甜菜碱ABC转运蛋白相比,含有第51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丙氨酸的突变。该变体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核苷生产能力,有效促进菌株的核苷产量的提升,该变体可用于核苷生产菌株的构建以及核苷发酵生产,提高核苷的生产效率,为核苷生产菌株的选育提供了有效的基因资源和菌株资源。 |
14 |
一种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311643343.5 |
2023-12-04 |
CN117363332A |
2024-01-09 |
高超; 崔伟; 张歆园; 耿天承; 王艳荣; 郭子棋; 刘臻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将微生物菌种活化获得菌种种子液进行发酵,分离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物和浓缩菌液,浓缩菌液经包埋获得微生物菌微球,与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物、营养液混合加入温敏水凝胶中,混合均匀,制得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本发明制备的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能够有效改善油藏性质的储层改造手段,施工简便、作用时间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在高温高盐油藏中极端条件下也能有好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可以与其他化学或物理储层改造技术一同应用于难以开发的非常规油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5 |
一种产琥珀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CN202211268844.5 |
2022-10-17 |
CN115851511B |
2023-10-03 |
郑华宝; 姚臻豪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琥珀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从餐厨垃圾有机肥堆放地的土壤中分离出具有耐噬菌体特性的埃希氏菌HB1,该菌株可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对埃希氏菌HB1进行基因改造,得到埃希氏菌HB333,该用于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96h内产生85.4g/L的琥珀酸,葡萄糖转化率可达90%,显著提高了琥珀酸的生产效率,同时该菌株发酵过程中无需添加酵母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基因改造,降低了琥珀酸发酵生产中乳酸、乙酸、甲酸、乙醇等副产物含量,减轻了下游琥珀酸产品纯化压力,而且埃希氏菌HB333具有抗噬菌体特性,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16 |
一种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及其应用 |
CN202310098528.6 |
2023-02-10 |
CN116516030A |
2023-08-01 |
范泸韵; 蔡军; 张慧敏; 高倩南; 谭江山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及其应用。所述标记物至少包含未分类埃希氏菌(unclassified Escherichia)、小韦荣球菌(Veilonela parvula)、副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产甲酸多尔氏菌(Dorea formicigenerans)、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毛螺菌科细菌7158FAA(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7158FAA)、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克雷伯杆菌(Klebsiela pneumoniae)、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毛螺菌科细菌5163FAA(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5163FAA)、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
17 |
一种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试剂盒及诊断系统 |
CN202211174761.X |
2022-09-26 |
CN115354074B |
2023-04-25 |
袁慧娟; 张云; 吕英华; 杨雪丽; 刘亚雷; 李莉 |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型糖尿病(T2D)患者冠心病(CAD)诊断试剂盒及诊断系统。本发明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探讨与T2D患者相比,T2D+CAD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特异性改变。并构建以16个肠道微生物为基础的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力达0.921。随后该模型诊断效力在1个相同入选标准招募的外部队列和1个既往文献的队列的得以验证,AUC分别为0.932和0.912。本发明首次构建了以肠道微生物为基础的T2D+CAD非侵入性诊断模型,具有高准确率。 |
18 |
一种高通量高精度检出多种病原菌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 |
CN202210832657.9 |
2022-07-15 |
CN115992267A |
2023-04-21 |
杨启文; 喻玮; 贾沛瑶; 朱盈; 苗卉; 李杜衡; 王磊; 李立锋 |
本发明“一种高通量高精度检出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引物组合”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所述一种高通量高精度检出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物池1、引物池2、引物池3;所述引物池1由引物对1、引物对2、引物对3、引物对4、引物组5组成;所述引物池2由引物对6、引物对7、引物对8、引物对9组成;所述引物池3由引物对10、引物组11、引物对12、引物对13、引物对14、引物对15、引物对16组成。基于本发明的引物组合构建的引物池可同时检测高达20种以上的微生物,且对无论人源样本还是微生物样本或质粒样本都能达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
19 |
一种产琥珀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CN202211268844.5 |
2022-10-17 |
CN115851511A |
2023-03-28 |
郑华宝; 姚臻豪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琥珀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从餐厨垃圾有机肥堆放地的土壤中分离出具有耐噬菌体特性的埃希氏菌HB1,该菌株可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对埃希氏菌HB1进行基因改造,得到埃希氏菌HB333,该用于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96h内产生85.4g/L的琥珀酸,葡萄糖转化率可达90%,显著提高了琥珀酸的生产效率,同时该菌株发酵过程中无需添加酵母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基因改造,降低了琥珀酸发酵生产中乳酸、乙酸、甲酸、乙醇等副产物含量,减轻了下游琥珀酸产品纯化压力,而且埃希氏菌HB333具有抗噬菌体特性,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20 |
MurJ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
CN202110786103.5 |
2021-07-12 |
CN115611968A |
2023-01-17 |
程江红; 牛松峰; 贾贝贝; 李岩 |
本发明提供一种MurJ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突变体包含如下①~③突变中的至少一种:①MurJ蛋白第373位氨基酸由P到S的突变;②MurJ蛋白第422位氨基酸由A到T的突变;③MurJ蛋白第882位氨基酸由T到I的突变。本发明提供的包含P373S、A422T、T882I突变位点的MurJ蛋白变体,能够提高氨基酸的产量和转化率,同时还能够保证菌株的生长性能。利用表达上述MurJ蛋白变体的重组微生物进行氨基酸发酵生产,氨基酸发酵生产性能得以显著提升,特别是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氨基酸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有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