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高折射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210948688.0 2022-08-08 CN115894315B 2025-05-02 龚雪; 李德林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折射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溶剂法化学反应构建二硫键,引入到单体结构中,使单体结构中同时含有芳香环和二硫键。所述单体具有色散低,粘度低,透光率高,易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可重复性高,更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特点;所述单体制备的组合物通过光固化后具有折射率高,机械强度高,抗弯折与形变性能好,和透光率高的特点,可应用于OLED、AR/MR眼镜、光电器件、镜片涂层、人工晶状体光学透镜、微透镜、纳米压印等。所述单体制备的组合物可采用喷墨打印、旋涂喷涂等方式涂覆到部件表面然后UV固化。本发明所述单体还可以用于制造纳米压印胶。
2 一种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递送载体及应用 CN202510045407.4 2025-01-13 CN119431205B 2025-04-18 戴志飞; 刘仁发
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递送载体及应用。所述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imgabs0#式(Ⅰ)。所述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具有降解性高、安全性高、有利于携载的核酸药物释放等优点,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体内靶向性好、生物安全性高、mRNA表达效率高等优异性能。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递送载体的靶向器官和组织包括肿瘤、心、肝、脾、、肾等。
3 一种还原响应型可光致聚合超分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1246987.5 2024-09-06 CN119118889B 2025-04-11 王军; 王一豪; 郝文嘉; 刘景; 李一凡; 周星松; 高安琪; 刘小梅; 王守信; 孔令栋; 张文佳; 张欣颖; 赵坤玉; 丁圣烨
发明属于肿瘤靶向药物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还原响应型可光致聚合超分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还原响应型可光致聚合超分子单体以胱胺二盐酸盐的二硫键为分子骨架中心,亲性的基元树枝状烷醚取代二硫键的一端,另一端引入疏水性且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基元三苯胺或四苯乙烯。本发明制备的超分子单体在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在还原性化合物作用下可使二硫键发生断裂,实现肿瘤微环境下对负载药物的靶向释放。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实现部分交联而提高聚合物稳定性
4 一种塑解剂DBD的制备方法 CN202411976010.9 2024-12-30 CN119735531A 2025-04-01 李杰; 刘炤; 陈同顺; 周宪臣; 陶红岗; 李振祥
发明提供了一种塑解剂DBD的制备方法,属于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塑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并噻唑与液混合,然后在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含有邻基苯硫酚盐的溶液;将所述含有邻氨基苯硫酚盐的溶液、溶剂化剂混合,然后在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氧化反应,得到含2,2'‑二硫化二苯胺的溶液;将所述含2,2'‑二硫化二苯胺的溶液与苯甲酰氯混合,然后在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酰化反应,得到塑解剂DBD。本发明借助微流场反应器的限域反应特性,其高效传质和高效传热的微反应环境,有助于保证均一的温度和物料浓度环境,使反应更完全,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保证了塑解剂DBD的质量稳定性
5 大蒜素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411625053.2 2024-11-14 CN119613304A 2025-03-14 李剑利; 周子啸; 陈娇; 厍梦尧; 李文奇; 刘萍
发明公开了大蒜素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具体为:利用对溴溴苄、4‑甲基苯甲磺酸钠进行冷凝回流反应,得到白色固体A1;利用对甲基苄硫醇、炔丙基溴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A2;利用化合物A2、AIBN、硫代乙酸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A3;利用化合物A3、KOH以及白色固体A1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A4;利用化合物A4、m‑cpba进行反应,得到(Z/E)‑1‑(4‑溴苯基)‑2‑[3‑[(4‑甲氧基苯基)亚磺酰基]丙‑1‑烯‑1‑基]二硫化物,即为大蒜素衍生物。该大蒜素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所得大蒜素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大蒜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6 一种钴基手性对映体超粒子的制备方法及钴基手性对映体超粒子 CN202311164355.X 2023-09-11 CN119591530A 2025-03-11 冯亮; 张洪禹
申请公开了一种钴基手性对映体超粒子的制备方法及钴基手性对映体超粒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性条件下,将含有钴源溶液、酸溶液的混合物,搅拌反应,得到所述钴基手性对映体超粒子;所述氨基酸溶液中的氨基酸为L‑胱氨酸和/或D‑胱氨酸。本发明所合成的钴基超结构米粒子在可见光区以及近红外光区均具有良好的手性光学活性,对于制备手性对映体结构材料和探究手性配体诱导手性结构产生的组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 一种基于镧系金属中心的自响应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1671000.4 2024-11-21 CN119569627A 2025-03-07 马丽; 陈填烽; 谢鹏; 董金融; 蔡菲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镧系金属中心的自响应纳米药物,将L‑SeCys2或L‑Cystine与稀盐酸合镧系盐水溶液、DSPE‑PEG‑Biotin水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提纯干燥制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纳米药物溶酶体逃逸不理想、抗癌活性不佳的问题。
8 一种在温和的生物兼容条件下进行二硫键可逆交换的方法 CN202411633568.7 2024-11-15 CN119504528A 2025-02-25 张振国; 罗德平; 李博涵; 高娜
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自由基介导的可逆二硫键交换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羟基(对甲苯磺酰基)碘苯(HTIB)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在生物兼容性条件下实现二硫键的可控交换。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尤其适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基酸、肽、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及药物分子的化学修饰。与传统过渡金属催化的二硫键交换方法不同,本发明在温和、生物兼容性的条件下高效地实现二硫键可逆交换反应,适用于蛋白质工程、药物开发及动态共价化学等领域,为生物分子的合成和修饰提供了新途径。
9 一种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递送载体及应用 CN202510045407.4 2025-01-13 CN119431205A 2025-02-14 戴志飞; 刘仁发
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递送载体及应用。所述甘油三酯衍生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imgabs0#式(Ⅰ)。所述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具有降解性高、安全性高、有利于携载的核酸药物释放等优点,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体内靶向性好、生物安全性高、mRNA表达效率高等优异性能。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递送载体的靶向器官和组织包括肿瘤、心、肝、脾、、肾等。
10 一种二苯二硫醚的制备方法 CN202411586548.9 2024-11-08 CN119390628A 2025-02-07 汪友谊; 高铁军; 张绍伟
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二苯二硫醚的制备方法,包括A、在干燥且充满惰性气体的氛围下,将卤代苯与镁粉混合,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冷却至0‑15℃;B、将二氯化二硫溶于溶剂,然后滴入步骤A所得的格氏试剂中,在0‑15℃搅拌反应,使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对有机相进行萃取、干燥和浓缩,即得二苯二硫醚。该方法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且绿色环保,收率和纯度高。
11 二硫转移试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CN202310021730.9 2023-01-06 CN116102391B 2025-01-28 王兮; 任小瑞; 谢德逊; 高倩文; 黄露; 彭志鸿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转移试剂及其合成与应用,所述试剂具有如下分子通式:#imgabs0#其中R1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取代苯基、1‑基、2‑萘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苄基;R2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取代苯基、苄基、取代苄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R3独立地选自苯基、取代苯基、1‑萘基、2‑萘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取代的C1~C20的烷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二硫转移试剂,通过其能较为简单的合成非对称二硫化合物。
12 一种合成D-青霉胺的工艺方法 CN202410889777.1 2024-07-03 CN118851961B 2025-01-24 于双; 杨明中; 胡宇佳; 崔成才
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D‑青霉胺的工艺方法,以青霉素G盐为原料,与单取代肼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缩合开环,反应结束后,加入醋酸溶液酸化,再加入正庚烷析晶得到D‑青霉胺。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避免了高温加热反应条件,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和反应收率,实现“一锅法”得到质量稳定的高纯度产品,适合工业化生产。
13 在氢化钠存在下从甲醇中的胱酸和乙酰氯制备N,N’-二乙酰基-L-胱氨酸二钠盐的方法 CN202180031644.5 2021-04-14 CN115461326B 2025-01-14 J·G·罗萨; B·哈里奇安
一种制备N,N’‑二乙酰基‑L‑胱酸二钠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将羟基烷(0.5‑100L,优选0.5‑10L,更优选1‑3L,最优选1L/摩尔胱氨酸)与钠(4.0摩尔当量/摩尔胱氨酸)混合,在5‑10℃的温度下形成冷溶液;(ii)向所述冷溶液中添加胱氨酸(1摩尔当量),并搅拌足够长的时间,以形成碱性胱氨酸溶液;(iii)任选地将所述胱氨酸溶液冷却至5℃;(iv)分批地添加乙酰氯(2摩尔当量/摩尔胱氨酸),同时保持温度在3‑50℃,优选在5‑35℃,更优选低于10℃,最优选为5℃,从而得到白色悬浮体;(v)搅拌所述白色悬浮体,并使所述悬浮体升温至15℃‑50℃的室温,优选在20‑35℃,更优选20℃,从而得到溶解于溶液中的N,N’‑二乙酰基‑L‑胱氨酸二钠盐产物,和在所述悬浮体中的氯化钠副产物沉淀固体。本说明书公开了小型试验室规模上的示例性方法(500mg胱氨酸离析物,688mg的产物,90%的收率)(说明书第13页,实施例1)。
14 一种可降解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2N12B及其应用与制备方法 CN202311102220.0 2023-08-30 CN119192043A 2024-12-27 曹小文; 陈浩
一种可降解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2N12B及其应用与制备方法,化合物制备的纳米颗粒pKa为6.50,在生理环境下呈中性,具有良好的体内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在微酸环境下质子化,有利于低pH环境的靶向累积和细胞内的溶酶体逃逸,酯键和二硫键响应细胞质内微环境断裂,且二硫键的裂解加速酯键断裂,从而提高化合物的细胞质清除速率,降低慢性毒性,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作为核酸药物递送的新方法,促进核酸药物的发展。
15 一种合成D-青霉胺的工艺方法 CN202410889777.1 2024-07-03 CN118851961A 2024-10-29 于双; 杨明中; 胡宇佳; 崔成才
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D‑青霉胺的工艺方法,以青霉素G盐为原料,与单取代肼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缩合开环,反应结束后,加入醋酸溶液酸化,再加入正庚烷析晶得到D‑青霉胺。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避免了高温加热反应条件,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和反应收率,实现“一锅法”得到质量稳定的高纯度产品,适合工业化生产。
16 含有可生物降解的二硫键的可电离脂质和包含其的脂质纳米颗粒 CN202380017588.9 2023-01-16 CN118647369A 2024-09-13 金庆镇; 梁周成; 崔康铉; 金旭镒; 李主永; 李赫镇; 金珉廷; 郑叡熙; 李艺智
本公开涉及含有可生物降解的二硫键的新型可电离脂质。根据本公开,含有二硫键的可电离脂质在制备成脂质纳米颗粒时稳定地递送阴离子药物,并显示出极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递送核酸方面,因此可以有效地用于相关技术领域,例如脂质纳米颗粒介导的基因治疗
17 硫化烯的制造方法 CN202380019219.3 2023-02-15 CN118632832A 2024-09-10 松枝宏尚; 坂田浩; 大槻周次郎; 山本英治; 德永信; 村山美乃; 高城悠太; 河合靖贵; 高仓庆; 木村萌水
硫化烯的制造方法如下:使R1R2C=CHR3…(1)(式(1)中,R1、R2分别为烷基,R3为氢原子或烷基,R1、R2和R3的原子数的总计为2~20。)所示的烯烃化合物(a)与硫在氢的存在下反应,得到二烷基多硫化物(A)。
18 从羊毛中提取胱酸的提取工艺 CN202310895345.7 2023-07-20 CN117164490B 2024-08-30 陈云; 何云飞
发明公开了从羊毛中提取胱酸的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料毛预处理;步骤二:脱色和解;步骤三:粗脱;步骤四:精脱;步骤五:干燥。料毛预处理工艺中,将切断的山羊毛料毛加入清洗池中,每吨水中加入40g浓度4mol/L的草酸溶液,充分搅拌后,通过草酸溶解浸泡2小时,有效溶解切断的山羊毛料毛表面杂质和细菌,并且能够对难以去掉的山羊毛表面化或者病变的成分去除;并加入砂洗机中处理,能够对山羊毛料毛表面氧化结缔杂质去除,使得山羊毛料毛被处理的更加光洁,降低后续的脱色处理难度;通过脱色和水解一体机构,能够将脱色和水解工艺在其内部分布处理,无需转移至不同区域进行。
19 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含该萘化合物的组合物 CN202380017105.5 2023-01-13 CN118541350A 2024-08-23 熊野岳; 小川彩; 盐入僚祐; 柏原隆志; 青木和德
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化合物、该萘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含有该萘化合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用于涂布材料、油墨、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气体阻隔膜、彩色滤光片、光学薄膜、光学镜片及触控面板。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式(I)表示的萘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含有该萘化合物的组合物(在式(I)中,R1(i)相同或不同且各自为式(1)表示的基团,(ii)相同且各自为式(2)表示的基团,或(iii)相同且各自为式(3)表示的基团)(式中的Y1相同且各自为单键或C1‑C10亚烷基):
20 一种制备胱酸二钠盐的方法 CN202211659072.8 2022-12-22 CN115850134B 2024-06-04 蔡立明; 陈晓双; 宁健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胱酸二钠盐的方法,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将胱氨酸粗品在盐酸溶液中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向脱色液中缓慢添加液调pH3.0,搅拌缓慢结晶,烘干后得到胱氨酸成品;将胱氨酸成品与氢化钠加入纯化中,待溶解后,用胱氨酸调pH11.0‑11.5,然后真空抽滤,收集滤液;醇析结晶:将滤液滴入无水乙醇中,搅拌结晶,滴加结束后离心获得湿结晶,湿结晶干燥即得到胱氨酸二钠盐。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胱氨酸二钠盐质量符合药用级别标准,质量更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