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羧酸酯;碳酸酯或卤甲酸酯 / ·含有酯化的羟基连接除六元芳环外的环碳原子的醇的酯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基于利用盐的离子交换法的环保、高效酯化反应的酯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化合物 CN202080033956.5 2020-11-24 CN114728880A 2022-07-08 金甲庸; 李圣言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利用盐的离子交换法的环保、高效的酯化反应的酯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酯化合物。现有的酯化反应中,由于会发生解反应(基于水的逆反应)而导致收率不理想、或由于作为避免水解的方法持续供给盐酸气体或使用有害物质亚硫酰氯,导致酯化反应在环保方面或费用方面存在局限性。对此,本发明中利用盐的离子交换法来提供持续的盐酸气体的同时,硫酸镁起到脱水剂的作用,由此能去除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从而可减少水解的逆反应的发生,并提高目标酯化合物的转化率。并且,反应物质低廉,其产物具有较低的有害性,且易于操作,故可实现更加高效的反应。
2 一种新的光催化不对称化制备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CN201910586735.X 2019-07-01 CN110372507B 2022-04-15 孟庆伟; 唐晓飞; 冯世豪; 赵静喃; 武玉峰; 宋博
一种新的光催化不对称化制备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金鸡纳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在无外加光敏剂或引入光敏基团的条件下,实现催化剂同时具有手性催化中心和光敏中心的双功能化,从而实现在可见光条件下,以氧气为氧化剂,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光催化氧化制备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化合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结构稳定,反应高效,催化剂同时具有手性催化中心和光敏中心的双功能化特性,可以获得最高大于95%的收率和90%的对映选择性,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3 一种新的利用微反应器实现可见光催化不对称化的方法 CN201910586305.8 2019-07-01 CN110372506B 2022-04-15 孟庆伟; 唐晓飞; 冯世豪; 赵静喃; 武玉峰; 宋博; 恽磊
发明属于流动化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微反应器实现可见光催化不对称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反应器实现在可见光条件下,利用金鸡纳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在无外加光敏剂或引入光敏基团的条件下,以氧气为氧化剂,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光催化氧化连续制备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温度为‑15~30℃,反应停留时间为5~200min,即可实现100%的底物转化率,大于70%的对映选择性。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连续,催化剂同时具有手性催化中心和光敏中心的双功能化特性,无放大效应和易于工业化的优点。
4 用于制备螺环内酯的丙烯酸烯丙酯类化合物、螺环内酯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1423111.2 2019-12-31 CN113121347A 2021-07-16 孙鑫; 吴滨; 周敏; 黄俊; 喻淼; 赵红鸽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螺环内酯的丙烯酸烯丙酯类化合物、螺环内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用于制备螺环内酯的丙烯酸烯丙酯类化合物,所述丙烯酸烯丙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烯丙酯中的碳双键位于环内,且该碳碳双键与酯相隔一个碳原子,丙烯酸中的碳碳双键与酯基的羰基相邻,这种结构使得该化合物在光催化作用下即可活化,进而转变为螺环内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螺环内酯的制备方法,丙烯酸烯丙酯类化合物经光催化反应得到螺环内酯。该方法不需要引入任何催化剂和添加剂,属于绿色、原子经济性高、低毒、廉价、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方法,对于发展绿色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5 一种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 CN201810307255.0 2018-04-08 CN108503652B 2020-08-28 李鹏飞; 佟广虎
一种巴豆烷二萜Prostratin的化学全合成制备方法,通过易制备的5‑(羟甲基)‑2‑环戊烯‑1‑醇为原料,经过光照化去芳化反应,分子内诱导加成反应,烯复分解反应等关键反应,最后经过官能团转化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合成的产物与天然产物的波谱数据一致。
6 一种肌醇脂肪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910998340.0 2019-10-21 CN110683948B 2020-07-28 徐大勇; 李谦; 王铎学
发明公开了一种肌醇脂肪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塑料加工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不能满足工程塑料注塑加工性能、以及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肌醇脂肪酸酯如式I所示,其中R选自氢或硬脂酸的残基。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将肌醇与硬脂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本发明的肌醇脂肪酸酯在制备塑料加工助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肌醇脂肪酸酯具有优异的内外润滑性,可以显著改善工程塑料的注塑加工性能。
7 制备类胡萝卜素单酯的方法 CN201780056849.2 2017-09-15 CN109715598A 2019-05-03 B·舍费尔; W·西格尔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式(I)的类胡萝卜素单酯,包括式(I)的立体异构体的方法,其中R1是例如氢、C1-C20-烷基、C2-C20-烯基、C4-C20-二烯基、C6-C20-三烯基或C8-C20-四烯基,R2是例如氢或-NRaRb,其中Ra是例如氢、C1-C4-烷基、-C(O)-C1-C3-烷基、-Boc或-Cbz,Rb是例如氢或C1-C4-烷基,R3是例如氢,且X1、X2互相独立地为CH2或C=O,其包括使其中X1如对式(I)所定义,R4是苯基、叔丁基或甲苯基,且Y-是合适的抗衡阴离子的式(II)的鏻盐或其立体异构体与式(III)的12'-阿朴胡萝卜素酯或其立体异构体在或潜碱存在下反应,其中X2、R1、R2和R3如对式(I)所定义。
8 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技术生产乙二醇多功能薄荷酯的方法 CN201811450165.3 2018-11-30 CN109384668A 2019-02-26 蒲鉴; 张振基; 庞春艳; 蒲霏嫣
发明涉及纺织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技术生产乙二醇多功能薄荷酯的方法,将薄荷叶放入蒸馏器内,然后把110℃的蒸汽注入,蒸汽从上往下进入薄荷叶用于吸收薄荷精油,含有薄荷精油的蒸汽通过冷却系统后,冷却形成混合液体;混合液体经过真空蒸馏进行精馏,得到精制薄荷油;将淀粉、Si粉、Al2O3粉混合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稀硫酸作为催化剂,再加入上述精制薄荷油、棕榈油和乙二醇,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加入到质量浓度为18%的NaOH溶液中搅拌中和,反应40min,最后用蒸馏洗至中性即可,本发明使用微波加热,占地面积小,避免了环境高温,劳动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9 一种(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制备方法 CN201811545854.2 2018-12-18 CN109369383A 2019-02-22 郑京涛; 李晶; 鞠昌迅; 郭华; 黎源; 陆国太; 姜庆梅; 李付国; 程英; 丰茂英; 孙烨; 刘照; 刘岩
发明涉及一种(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甲基)丙烯酸、环己烯、环己醇、对苯二酚和/或其衍生物按照一定配比加入装有分子筛负载磷钨钼锆杂多酸催化剂的分段式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该方法实现(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规模化连续生产,整套工艺步骤简单,连续化操作,建设成本低,无污染,符合原子化经济,同时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较高。
10 一锅法制备丙烯酸直链烷基环己酯的方法 CN201811201006.X 2018-10-16 CN109232243A 2019-01-18 傅志伟; 贺宝元; 潘新刚; 余文卿; 谷春燕
申请涉及一锅法制备丙烯酸直链烷基环己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惰性气氛下,且在存在阻聚剂的情况下,使基于直链烷基环己的格氏试剂与丙烯酸酐在第一有机溶剂中于室温下反应预定时间,得到含丙烯酸直链烷基环己酯的反应产物。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丙烯酸酐作为酯化试剂可以显著降低所得产物中的杂质含量,且可以合成多种丙烯酸直链烷基环己酯,如丙烯酸甲基环己酯和丙烯酸乙基环己酯。此外,本申请的一锅法工艺简洁省时,所用丙烯酸酐不会带来安全隐患,易于放大。
11 一种Isoforrensin A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711481992.4 2017-12-29 CN108129319A 2018-06-08 张春泽; 张伟华; 刘艳迪; 付文政
一种Isoforrensin A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Isoforrensin A衍生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式(I)所述Isoforrensin 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Isoforretin A,DMAP溶于二氯甲烷,加入三乙胺,保温0℃~5℃下滴加3-氯丙酰氯,滴毕后将反应液升温至20℃~25℃并搅拌反应;2)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水层三次,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稀盐酸洗涤三次,饱和食盐水洗涤三层。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后得粗品。粗品经快速胶柱色谱纯化得纯品目标产物式(I)化合物。
12 一种甾体炔酸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用途 CN201711125024.X 2017-11-14 CN107814717A 2018-03-20 桂敬汉; 田伟生; 吴晶晶; 邓嘉晨; 田海龙; 包嘉靖; 汪昀
发明公开了一种甾体炔酸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合成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在光照和气的作用下,将化合物2与光敏剂进行如下所示的反应得到化合物1即可。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为呋喃光氧化开环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甾体降解的方法,较为方便地生成炔基和羧基双官能团的产物,可以用于合成相关结构的甾体化合物。
13 一种金刚烷二酯的制备方法 CN201310385512.X 2013-08-29 CN104418731A 2015-03-18 傅志伟
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烷二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于反应瓶中的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阻聚剂、金刚烷单酯;步骤二、于上述反应瓶中滴加酰氯化合物溶液,进行酯化反应;步骤三、通过萃取、过滤、结晶获得高纯度的二酯产物;其中,酰氯化合物为丙烯酰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金刚烷单酯、酰氯及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1~2.1:1.6~2.7。该发明提供的合成金刚烷二酯的方法得到的金刚烷二酯产率高、纯度高、选择性好,无副产物。
14 二萜化合物及含有它的用于治疗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201280064213.X 2012-09-28 CN104011009A 2014-08-27 吴世湸; 金载和; 裴艺花; 李炯圭; 姜虎范; 金斗英; 安璄燮; 池多情
发明涉及从油桐得到的二萜化合物,以及包含该二萜化合物的用于治疗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改善病毒感染疾病的健康功能食品和用于增强干扰素-γ产生的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的方法,包括对有病毒感染疾病发生或者有其险的患者施与治疗有效剂量的该组合物。
15 一种辛伐他汀铵盐的合成方法及所用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0810037174.X 2008-05-09 CN101575286B 2013-06-19 卞红平; 周后元; 应瑞芬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如式V所示的辛伐他汀铵盐的合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惰性气体保护下,在溶性有机溶剂中,在的作用下,将如式IV所示的中间体进行水解反应,再用酸进行酸化,然后与气或氨水经铵化反应,即可制得如式V所示的辛伐他汀铵盐。本发明还公开了如式IV所示的新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惰性气体保护下,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如式I所示的4-乙酰基辛伐他汀与甲醇或乙醇进行醇解反应。其中,R为甲基或乙基。本发明制备辛伐他汀中间体以及辛伐他汀铵盐的方法均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产率较高。
16 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010596137.X 2010-12-20 CN102060696B 2013-06-12 李蓉涛; 吴兆圆; 李海舟; 李洪梅; 李晓蕾
发明提供一种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还提供从美丽醉木(Pierisformosa)中提取分离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的方法,所得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9,10-seco-10-oxo-3β,5β-dihydroxy-6β,14β,15α,16α-tetraacetoxy-7β-propionyloxy-grayan-9(11)-ene和9,10-seco-10-oxo-3α,5β-dihydroxy-6β,14β,15α,16α-tetraacetoxy-7β-pro-pionyloxygrayan-9(11)-ene,化合物1命名为裂环马醉木毒素A,化合物2命名为裂环马醉木毒素B,均为首次发现的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另外,化合物2具有显著的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P<0.001)。化合物1和2具有以下结构式:
17 对叶大戟果实中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1310046376.1 2013-02-05 CN103086882A 2013-05-08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陆东礼
发明涉及一种对叶大戟果实中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化合物以对叶大戟的果实为原料,用溶剂室温提取;回收溶剂后,通过溶剂萃取法、胶柱层析法、反相柱层析法或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的四种或五种方式进行分离,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分析,合并洗脱液,干燥后即可得到6个新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6个新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的药物中的用途。
18 广藿香醇增味剂 CN200880116419.6 2008-10-29 CN101861296B 2013-05-01 R·莫雷蒂; O·埃特尔
发明涉及8a-烷基-全氢-酚衍生物作为加香成分赋予木质-土质类型气味香调的用途。
19 巴豆枝叶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201010533709.X 2010-11-08 CN102050731B 2013-04-10 马英
发明公开了从巴豆枝叶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包括:12-0-Tigloylphorbol-13-(2-methylbutyrate)和12-O-Acetylphorbol-13-(2-methylbutyrate)。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二萜类化合物的用途为制备杀烟草花叶病毒和植物病原菌的生物农药。经试验证明,从巴豆枝叶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12-0-Tigloylphorbol-13-(2-methylbutyrate)和12-O-Acetylphorbol-13-(2-methylbutyrate)均能显著的抑制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和增殖,能显著的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植物病原菌。
20 作为加香成分的烷衍生物 CN200880109853.1 2008-09-23 CN101815696A 2010-08-25 R·莫雷蒂; O·埃特尔
发明涉及新的一类化合物,即,带有6,7,8a-三甲基取代基的α-或萘烷醇,以及它们在香料中赋予柑橘属(例如葡萄柚)类型气味香调的用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