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顺/反共轭二烯混合物制备顺式烯丙基酸酯与烯丙醇的方法 CN202310432240.8 2023-04-21 CN117186129A 2023-12-08 葛轶岑; 张艾; 马晓艳
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新型‑胍配合物催化芳基取代Z/E混合共轭二烯与双(频哪醇合)二的1,4‑硼氢化反应,用于汇聚式合成Z式烯丙基硼酸酯与Z式烯丙醇类化合物。芳基取代Z/E混合共轭二烯烃、双(频哪醇合)二硼、噻吩‑2‑甲酸亚铜、N,N'‑双(二哌啶基亚甲基)‑(1S,2S)‑二苯基乙二胺、甲醇、甲醇和甲醇钾在25℃条件下于溶剂1,4‑二六环中进行反应,将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得到Z式烯丙基硼酸酯,并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制备相应的Z式烯丙基醇。本发明所开发的铜‑胍配合物催化体系,有效解决了混合式共轭二烯底物发生传统硼氢化反应存在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问题,并具有反应效率高、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泛等优点。
2 一种手性磷酸催化的芳基烯丙基叔醇动学拆分方法 CN202111305428.3 2021-11-05 CN113979975B 2023-02-28 毛斌; 杜志乾; 孟鑫; 高庆; 俞传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磷酸催化的芳基烯丙基叔醇动学拆分方法,它在溶剂及添加剂的存在下,如式I所示的烯丙基叔醇类化合物在式II所示的手性磷酸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经过动力学拆分生成分别含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式III所示的芳基烯丙基叔醇类化合物和式IV所示的二氢异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本发明利用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以官能团兼容性好、性质稳定的芳基烯丙基叔醇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底物,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制备了多种手性芳基烯丙基叔醇和二氢异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本发明制备方法对映选择性高,底物适用范围广,所得高光学活性的手性芳基烯丙基叔醇及含有四取代手性中心的二氢异苯并呋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光催化制备联苄化合物的方法 CN201911214527.3 2019-12-02 CN110803971B 2022-10-28 于道鸿; 刘运根; 支志明
发明涉及联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为式(A)所示化合物与式(C)所示化合物在有机钨催化剂和的作用下以及光照射下于有机溶剂中发生光催化反应生成式(B)所示的联苄化合物,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收率高,且应用范围广泛。此外,本发明还提供钨络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多取代β苯丙烯醇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201910307046.0 2019-04-16 CN111825535B 2022-09-23 麻生明; 王维一; 陈勤; 钱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取代β苯丙烯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即通过多取代炔丙醇与有机酸,在铑催化剂、盐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反应,一步直接构建多取代β苯丙烯醇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和试剂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官能团兼容性好,反应具有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单一构型)。本发明方法无需使用保护基,可直接得到多取代β苯丙烯醇类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多取代β苯丙烯醇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药物、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5 一种4,4-二苯基-3-丁烯-1-醇的合成方法 CN202111588648.1 2021-12-23 CN114181039A 2022-03-15 郦荣浩; 王治国; 罗春艳; 李文龙
一种4,4‑二苯基‑3‑丁烯‑1‑醇的合成方法,采用N‑(3‑溴苄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三苯基膦进行作用,制得(3‑(1,3‑二异吲哚啉‑2‑基)丙基)三苯基溴化磷,而后在双三甲基基胺基锂参与下,与二苯甲反应,制得4,4‑二苯基‑3‑丁烯‑1‑醇;该方法是首次经(3‑(1,3‑二氧异吲哚啉‑2‑基)丙基)三苯基溴化磷中间体制备4,4‑二苯基‑3‑丁烯‑1‑醇的新制备方法,所用原料、试剂均价廉易得,污染小,安全系数高,反应收率理想,操作上也更具简便性,是一种经多次验证的稳固合成方法。
6 一种金属催化末端烯1,1-芳基化的方法 CN202010433691.X 2020-05-21 CN111471065B 2021-10-22 阴国印; 孙草草; 王旺
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催化末端烯1,1‑芳基化的方法,在金属镍类催化剂NiA、配体和的作用下,将末端烯烃、芳基卤代物ArX和联硼酸频哪醇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并进行反应,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上述结构的1,1‑芳基硼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可高效合成上述结构的1,1‑芳基硼类化合物,具有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且产物中含有硼基团,可应用于将硼进行转化,产生各种的苄醇类化合物。
7 一种1,5-二芳基-4-戊烯-1-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01811430742.2 2018-11-28 CN110015946B 2021-08-10 张胜; 包明; 艾哈迈德·瓦卡; 于晓强; 冯秀娟
发明属于医药化工中间体及相关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1,5‑二芳基‑4‑戊烯‑1‑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肉桂基醇衍生物为原料,在盐、盐及酸作为共催化剂和配体、添加剂的作用下与苯乙烯类化合物和发生三组份反应,于有机溶剂中在80℃~120℃条件下,反应23小时,即到1,5‑二芳基‑4‑戊烯‑1‑醇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起始原料廉价易得、反应体系耐水、无副产物生成,铜盐、银盐与酸均为催化量,有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并且收率高;合成的1,5‑二芳基‑4‑戊烯‑1‑醇化合物进一步官能化得到各类化合物,应用于天然产物、功能材料及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研究。
8 一种羟基化合物及其氘代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01911119154.1 2019-11-15 CN112811981A 2021-05-18 鲍红丽; 朱能波; 万文明
申请公开了一种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包括含有双键的化合物II与或氘水的反应体系,制备得到所述化合物I。该方法是在金属镁和烷基卤化物的存在下,由包括含有碳氧双键的化合物II与水或氘水反应制备得到。该方法首次以金属镁为还原剂,烷基卤化物为引发剂,实现了羰基化合物极性翻转,进一步被还原制备得到含羟基化合物及其含氘代化合物的核心骨架化合物I。
9 一种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11030136.9 2020-09-25 CN112110800A 2020-12-22 杨超; 刘淘陶; 沈正加; 苟宝权
一种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合成需要高温、金属催化、强或低温等条件导致的耗能高、成本高且污染环境的问题。一种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方法:一、将芳基乙炔类化合物、铵盐、碱、有机溶剂依次加入三颈烧瓶中,室温、空气气氛和搅拌条件下电解;二、萃取、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产物;三、将粗产物通过胶柱色谱法纯化,得到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本发明可获得一种3‑芳基‑2‑丙炔‑1‑醇类衍生物。
10 γ-烯基及其合成方法 CN202010079545.1 2020-02-04 CN111517934A 2020-08-11 邢栋; 谢丽玉; 杨海见; 段燕红
发明公开了一种γ‑烯基及其制备方法,以环戊酮等简单环状酮或非环状甲基酮、1‑苯基‑1‑丙炔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催化剂、添加剂和配体存在的条件下,以高收率、高区域选择性和高对映选择性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具有原子经济性、高区域选择性、高对映选择性等优势,可实现价廉基础有机化学品到高附加值γ‑烯基酮的高效转化。本发明合成的γ‑烯基酮是一种潜在的合成中间体,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和药物中间体合成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11 一种室温空气氛围下将羰基还原为醇的方法 CN201811027108.4 2018-09-04 CN109020779B 2020-06-12 刘建辉; 王星旸; 郁亚强
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室温空气氛围下将羰基还原为醇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在反应瓶中加入甲醇、催化剂及羰基化合物,将烷缓慢加入反应瓶中,磁搅拌,室温空气氛围下反应10分钟~8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含有苄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次,采用萃取剂二氯甲烷萃取含有苄基化合物的混合物,合并有机相,并用洗涤剂去离子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除溶剂后得到粗产品苄基醇化合物。最后,将粗产品苄基醇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纯品苄基醇化合物。本发明采用的还原剂毒性低清洁环保,且能够避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能够获得很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产率。
12 具有催化性能的嘧啶-吡唑金属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185528.3 2019-03-12 CN109912661B 2020-06-02 罗世翊; 吴晨溥; 邵文尧; 巫明茹; 卢英华
具有催化性能的嘧啶‑吡唑金属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具有催化性能的嘧啶‑吡唑金属钌配合物的分子式为RuC14H10Br2Cl2N8,属于单斜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90°,β=90°,γ=90°。制备方法:嘧啶‑吡唑配体的合成;制备嘧啶‑吡唑金属钌配合物。具有催化性能的嘧啶‑吡唑金属钌配合物作为有机反应中的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催化末端炔与芳香类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
13 光催化制备联苄化合物的方法 CN201911214527.3 2019-12-02 CN110803971A 2020-02-18 于道鸿; 刘运根; 支志明
发明涉及联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为式(A)所示化合物与式(C)所示化合物在有机钨催化剂和的作用下以及光照射下于有机溶剂中发生光催化反应生成式(B)所示的联苄化合物,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收率高,且应用范围广泛。此外,本发明还提供钨络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4 一种含开链手性中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1154534.9 2019-11-21 CN110746272A 2020-02-04 余达刚; 陈小旺; 李静; 蓝宇; 朱磊; 贵永远; 敬科; 蒋元旭; 伯知豫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开链手性中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二化碳参与1,1-二取代1,3二烯的催化不对称官能化来实现开链手性季碳中心的高效高选择性构建。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条件温和、得到的产物易于衍生转化。为手性药物创制提供可供选择的新途径,也为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15 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一价配合物在催化氢转移反应制备醇中的应用 CN201710087625.X 2017-02-17 CN106902880B 2019-10-29 李红喜; 张梦娟; 郎建平
发明公开了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一价配合物在催化氢转移反应制备醇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反应物醛或酮、、催化剂按照摩尔比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异丙醇,于80~120℃搅拌反应20‑30小时,得到醇类化合物。本发明使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配体一价铜配合物作为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这既避免了使用有毒的含膦配体,又不使用贵金属,极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整个过程绿色、高效且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醇的好方法。
16 一种合成不饱和伯醇的方法 CN201810017911.3 2018-01-09 CN110015947A 2019-07-16 李峰; 王荣周
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不饱和伯醇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不饱和、过渡金属催化剂铱络合物和异丙醇;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反应数小时后,冷却到室温,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用不饱和醛做原料,使用异丙醇作氢源和溶剂,在过渡金属铱催化剂的参与下,通过氢转移,生成不饱和伯醇。反应展现出三个显著的优点:1)反应温度低;2)使用廉价、安全、无毒的异丙醇;3)催化剂用量低,反应原子经济性高;4)选择性好。所以,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7 卡宾钴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氢化化合物中的应用 CN201910172511.4 2019-03-07 CN109939737A 2019-06-28 刘强; 钟睿
发明涉及卡宾钴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氢化化合物中的应用。所述卡宾钴催化剂是基于氮杂环卡宾配体的催化体系,或者氮杂环卡宾-钴络合物,在催化氢化醛和酮类化合物反应的应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具有很好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18 一种高效地制备炔醇的方法 CN201711168832.4 2017-11-21 CN108863717A 2018-11-23 宫宁瑞
一种高效地制备炔醇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化工中间体与化学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炔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无的醇类溶剂中,加入金属,做成醇‑碱金属溶液;步骤2:在醇‑碱金属溶液中加入化合物I,搅拌均匀,冷却至0℃以下;步骤3:常压下计量通入乙炔,即得炔醇;步骤4:反应好的炔醇溶液,用氯化铵与相同的醇混悬体系中和;步骤5:中和后的混悬体系,经过过滤。滤液回收醇类后,减压蒸馏得到炔醇产品。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高压,液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克服固体氢加料困难,在常压条件下,高转化率地将类化合物转化为炔醇。该方法具有转化率高,工艺简单,产品纯度好的优点。
19 一种手性1,3‑丁二烯‑2‑仲醇的制备方法 CN201510143604.6 2015-03-30 CN104788274B 2017-09-29 黄毅勇; 杨星; 杨帅; 曹天鹏; 开铖
发明涉及手性1,3‑丁二烯‑2‑仲醇的制备方法,其通过手性磷酸催化高联烯基酸酯与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制备得到手性1,3‑丁二烯‑2‑仲醇类化合物,其反应通式如下:式中:R为芳基或烷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制备所得的手性1,3‑丁二烯‑2‑仲醇类化合物,为以后手性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奠定基础
20 Δ3-2-羟基补骨脂酚及类似物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CN201310330679.6 2013-07-31 CN104341276B 2016-09-07 雷新胜; 林国强; 许千千; 赵群
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提供了一中合成Δ3‑2‑羟基补骨脂酚的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Δ3‑2‑羟基补骨脂酚及类似物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本发明中通过不对称合成的路线合成通式(Ⅰ)的Δ3‑2‑羟基补骨脂酚及类似物化合物,本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Δ3‑2‑羟基补骨脂酚含量极微,提取率非常低,以及在提取分离过程中易被化变质扥问题,能提供足够的样品供有关药学研究,为进一步的有关抗菌,抗感染,抗氧化,抗色素沉积,减少骨质流失,免疫抑制,肝损伤以及镇静催眠等药物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其中:R1选自4‑羟基,3‑羟基,2‑羟基,氢,4‑甲基,4‑甲氧基,4‑三氟甲基,3,4‑[d][1,3]dioxole,3,4‑苯基;R2选自甲基,乙基,丁基;R3选自乙烯基,乙基,环丙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