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合成气制备类的方法 CN99107557.9 1999-04-23 CN1177780C 2004-12-01 G·克莱里西; V·皮克科洛; P·布劳丁; J-C·维尔埃德
合成气制备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向用于费-托反应的反应器底部加入H2/CO摩尔比范围为1-3的合成气;b)从反应器顶部排放含有悬浮状态的催化剂的液态烃;c)将悬浮液加入到至少一个一级旋液分离器中,以得到部分分离了的、含0.5-15%体积的固体颗粒的产物;d)将部分分离了的产物加入到至少一个二级旋液分离器中,以得到基本上不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物流。
82 制备支化烯的方法、用支化烯烃生产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和表面活性剂 CN02805005.3 2002-02-15 CN1531516A 2004-09-22 P·M·阿约伯; L·A·菲诺尔; B·D·默雷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支化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脂族季原子含量0.5%或更低的异构链烷烃组合物在适当催化剂上进行脱氢反应,所述异构链烷烃组合物包括碳原子数在7-35范围的链烷烃,该链烷烃的至少一部分分子是支化的,平均每个链烷烃分子的支链数为0.7-2.5,支化包括甲基支化且任选包括乙基支化,该链烷烃组合物是通过石蜡的加氢裂化和加氢异构化反应得到的,所述支化烯烃的季碳含量为0.5%或更低;涉及用烯烃制备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或磺酸酯盐的方法,包括将支化烯烃转化为表面活性剂的步骤,并涉及可通过所述方法得到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3 单异羟肟酯酯的络合物和含其的药用组合物 CN98810940.9 1998-09-10 CN1278785A 2001-01-03 Y·谢克特尔; M·弗里德金; I·格尔德瓦泽; E·格尔肖诺夫
式(Ⅰ):R-CO-NHOH.X的单异羟肟酸酯络合物,其中R为选自以下的残基:(i)H2N-CH(COY)-(CH2)n-,其中n为1、2或3,而Y为OH或NH2;(ii)H2N-CH(COOH)-CH2-S-CH2-;和(iii)吡啶基、哌啶基或四氢异喹喔啉基;而X为选自钒基(VO2+)、偏钒酸(VO3-)或钒酸(VO43+)盐的钒化合物,该钒络合物可用于在糖尿病患者中诱导血糖量正常和/或降低血液葡萄糖平。
84 合成气制备类的方法 CN99107557.9 1999-04-23 CN1235142A 1999-11-17 G·克莱里西; V·皮克科洛; P·布劳丁; J-C·维尔埃德
合成气制备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向用于费-托反应的反应器底部加入H2/CO摩尔比范围为1—3的合成气;b)从反应器顶部排放含有悬浮状态的催化剂的液态烃;c)将悬浮液加入到至少一个一级旋液分离器中,以得到部分分离了的、含0.5—15%体积的固体颗粒的产物;d)将部分分离了的产物加入到至少一个二级旋液分离器中,以得以基本上不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物流。
85 采用气相吸附分离异链烷/正-链烷烃的方法 CN97117460.1 1997-07-24 CN1179410A 1998-04-22 S·朱利昂; J·L·安布罗恩诺; A·尚苏尔密; V·韦斯-亨赖尔德
发明所描述的方法使用四个编号为1—4的吸附器,每个吸附器按照一个循环运行。就吸附器2所描述的一个循环而言,其中包括吸附步骤1,吸附步骤2,吸附步骤3,吸附步骤4,第一次降压步骤5,第二次降压步骤6,吹除段7,两个主要吹除步骤8和9,最后的吹除步骤10,第一个增压直至中等压的增压步骤11,以及第二个增压步骤12。进行这种处理的物料尤其可以来自于C5/C6异构化设备。该脱附流出物这时可以循环到步骤6、7、8和9的物流中。
86 酸钠纳米线负载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311060755.6 2023-08-22 CN117019141A 2023-11-10 陆国平; 张雪萍
发明公开了一种酸钠纳米线负载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负载钌催化剂技术领域。该钛酸钠纳米线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纳米二化钛分散于溶剂中,得第一混合物;将步骤一所得第一混合物于一定压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钛酸钠纳米线;将步骤二所得钛酸钠纳米线分散于溶剂中,得第二混合物;将氯化钌溶液加入步骤三所得第二混合物,搅拌,得第三混合物;将氢化钠水溶液加入步骤四所得第三混合物,搅拌,得第四混合物,经后处理,得第一前驱体即钛酸钠纳米线负载钌催化剂。本发明制得的催化剂对聚烯的氢解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可以拓展到商用废弃塑料的氢解,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
87 一种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210466922.6 2022-04-29 CN117000233A 2023-11-07 王远; 于聿律; 蔡一辰; 孙星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催化CO2氢化合成多化合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基本上由负载于载体之上的,表面嵌有钌原子和/或钌团簇的铂纳米粒子组成。所述催化剂中铂/钌原子比例为1:2~100:1,所述表面嵌有钌原子和/或钌团簇的铂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5纳米。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基于Pt纳米粒子辅助Ru纳米粒子中Ru原子分散为单金属原子配合物为重要特征。本发明的新型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在催化CO2氢化合成多碳和多碳醇的反应中表现出突出的C2+选择性。
88 基础油料和含有基础油料的油组合物 CN201980077683.1 2019-09-19 CN113166667B 2023-08-18 O·A·纳姆乔西; K·G·勒韦斯; W·W·韩
本公开内容涉及基础油料,包含一种或多种这样的基础油料的油组合物,和制备这样的基础油料的方法,所述基础油料包含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由线性C14单烯、线性C16单烯烃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二聚和三聚生产的C28‑C32烃级分和任选的C42‑C48烃级分。
89 制造方法 CN202180055461.7 2021-09-15 CN116018332A 2023-04-25 桥本康嗣; 池田雅一; 杉浦行宽; 小林笃司; 梶田琢也
一种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脱氢反应从有机氢化物中取出氢的氢取出工序(S10);以及使用取出的氢与一通过基于FT法(费托合成)的反应制造烃的烃制造工序(S12)。另外,氢取出工序(S10)利用烃制造工序(S12)中产生的反应热。
90 α-烯磺酸盐与烷烃溶剂油的联产工艺方法及系统 CN202211539028.3 2022-12-02 CN115974731A 2023-04-18 袁华; 孙向前; 马力; 温瑞军; 冯光华; 董国如; 杨自玲; 金梦; 邵光涛
发明提供了一种α‑烯磺酸盐与烷烃溶剂油的联产工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采用精馏装置将费托合成产物切割成单组分或混合组分;费托合成产物包括但不限于碳原子数为10~40的烃类混合物,且烃类混合物包括α‑烯烃;单碳组分各自成分均为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有机化合物,混合组分中包括碳原子数为至少两种的烃类有机化合物;S2,在降膜磺化反应装置中,使单碳组分或混合组分与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然后依次经过老化反应、中和反应和解反应,得到混合产物;S3,采用萃取剂对混合产物进行萃取,得到油相萃取产物和水相萃取产物;水相萃取产物包括α‑烯烃磺酸盐;S4,对油相萃取产物进行分离处理,得到烷烃溶剂油。
91 一种在烯聚合物生产中用于排放气回收的系统和方法 CN201611113322.2 2016-12-07 CN106731441B 2023-01-24 包崇龙; 阳永荣; 王靖岱; 廖组维; 黄正梁; 屠高女; 周小波
发明涉及尾气处理领域的一种在烯聚合物生产中用于排放气回收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压缩冷却机构;均与压缩冷却机构第一出口相连的烃膜分离机构与氢膜分离机构;和与氢膜分离机构第一出口相连的深冷机构。所述方法包括压缩冷却步骤、烃膜分离步骤、氢膜分离步骤和深冷步骤。通过压缩冷却机构、烃膜分离机构、氢膜分离机构和深冷机构的协同配合工作,不仅能够高效回收排放气中的烃类物质,有效分离烃类和氮气,提高氮气纯度和回收率,且回收的氮气可以返回树脂脱挥装置;同时成功避免了使用制冷设备,有效减少设备维护成本,保证后续深冷机构稳定运行,且能耗低,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环保无污染。
92 一种光驱动催化二加氢制备高碳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11123432.3 2020-10-20 CN114377677A 2022-04-22 张铁锐; 李振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驱动催化二加氢制备高碳基催化剂,所述铁基催化剂的化学式为Fe/FexOy/MgO‑Al2O3;其中,x=2或3,y=3或4。该催化剂尤其适用于光驱动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备高碳烃反应中,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且对甲烷和C2‑C4烃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铁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93 用于烯/链烷烃分离的输送膜 CN201880036752.X 2018-05-30 CN110719809B 2022-03-04 尼科尔·K·卡恩斯; 刘春庆
发明提供了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促进输送膜,该促进输送膜包括极小孔的纳米多孔聚醚砜(PES)/聚乙烯吡咯烷(PVP)共混支撑膜、支撑膜表层表面的极小纳米孔内部的亲聚合物、在支撑膜表面上涂布的薄型无孔亲水性聚合物层、以及在支撑膜表面上涂布的亲水性聚合物层以及极小纳米孔内部的亲水性聚合物中所引入的金属盐;制备该膜的方法;以及该膜用于烯/链烷烃分离,特别是用于丙烯/丙烷及乙烯/乙烷分离的用途。
94 具有新的CIT-13拓扑结构的晶体锗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80032328.9 2016-06-01 CN107873015B 2021-12-24 乔尔·E·施密特; 马克·E·戴维斯; 本·W·博尔; 姜钟勋
本公开内容涉及新颖的晶体锗酸盐组合物和产生晶体锗硅酸盐组合物的方法。特别地,晶体锗硅酸盐组合物是具有10元环和14元环的超大孔隙的组合物,其被指定为CIT‑13。本公开内容描述了使用被取代的苄基‑咪唑鎓有机结构导向剂(OSDA)制备这些组合物的方法。还公开了使用这些晶体组合物的方法。
95 一种含有异构烷的塑料脱模剂的制备方法 CN202110960681.6 2021-08-20 CN113667527A 2021-11-19 黄利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异构烷的塑料脱模剂的制备方法,涉及塑料脱模剂生产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塑料脱模剂具有易留下模垢和痕迹、对模具有腐蚀作用、环保效果不好等缺点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制气纯化,经费托合成与分子筛分离取得高纯度异构烷烃,从煤炭中转化出洁净燃料和高附加值的异构烷烃,通过加入异构烷烃,使制取的塑料脱模剂对环境无污染,更加符合环保要求,而且与模具的相容性好,不易分层,不易产生摸垢,施用一次可重复脱模使用多次,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本发明制备的塑料脱模剂脱模后,得到的塑料产品表面光滑,边缘工整,无毛刺无裂纹,脱模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脱模性。
96 催化剂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催化剂结构体的的制造方法 CN201980077929.5 2019-12-03 CN113164937A 2021-07-23 中井祐贺子; 马场祐一郎; 关根可织; 西井麻衣; 福嶋将行; 加藤祯宏; 增田隆夫; 中坂佑太; 吉川琢也
发明提供催化剂结构体,对于所述催化剂结构体而言,不仅防止功能性物质的微粒彼此的凝聚,而且能抑制催化活性的下降,实现长寿命化。催化剂结构体(1)具备由沸石型化合物构成的多孔质结构的载体(10)、和存在于前述载体(10)内的至少1种功能性物质(20),前述功能性物质(20)含有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为选自由钴、镍及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金属元素,前述载体(10)具有相互连通的通道(11),包含前述第一元素的功能性物质(20)存在于前述载体(10)的至少前述通道(11)。
97 低温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剂诱导甲烷/天然气直接制低类的装置及方法 CN201910955563.9 2019-10-09 CN112619565A 2021-04-09 包信和; 方光宗; 潘秀莲; 于洪飞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剂直接诱导甲烷转化制类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将甲烷进料至所述装置,以获得乙烷、乙烯、乙炔及C3‑C8烃类、氢气等系列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甲烷的高效原子利用,通过条件的调控,甲烷转化率5%~30%,碳二烃选择性10%‑80%,在碳二烃中,工业上更容易深度加工的乙烷占比5%‑80%;碳三至碳五烃类选择性20%~60%,碳六~碳八烃类选择性0~50%,所有有效产物选择性总和率大于90%,同时富产大量氢气。产物均为氢气、乙烯、乙烷及汽油、芳烃等重要化工原料,本发明的实施对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98 一种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催化剂和应用 CN201910961651.X 2019-10-11 CN111715252A 2020-09-29 王远; 于聿律; 黄进
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催化剂和应用。本发明首次实现在温和条件下(25-130℃)催化酸盐和/或CO2与H2反应合成多碳或多碳醇。碳酸盐中的碳酸根在温和条件下经催化加氢和催化偶联反应生成多碳烃和/或多碳醇,将该反应与催化剂表面Fe等物种的碳酸化反应偶合便可以实现由CO2至多碳烃或多碳醇的转化,这是一种全新的低能耗的从碳酸盐和/或CO2到多碳化合物的转化途径。
99 MTBE和烷基化物的共生产 CN201880087203.5 2018-12-20 CN111630025A 2020-09-04 查尔斯·P·利布基; 克里斯托弗·D·迪吉利奥
发明公开了用于共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烷基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包含C4的烃进料流传递至脱氢单元以生成包含C4烯烃的脱氢流出物。将该脱氢流出物传递至MTBE单元以提供包含C4烯烃和MTBE的混合料流。分离该混合料流以提供MTBE产物料流和包含烯烃的分馏器塔顶料流。将该分馏器塔顶料流传递至烷基化单元以生产包含烷基化物的烷基化产物料流。
100 一种天然气乙烷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2010391896.6 2020-05-11 CN111592441A 2020-08-28 任晓峰; 杨充; 常志波; 左晨; 刘子兵; 张鑫; 邱鹏; 李卫; 刘元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乙烷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多列天然气乙烷回收装置,每列天然气乙烷回收装置均包括脱甲烷塔、膨胀机膨胀端、膨胀机增压端、离心压缩机、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和膨胀机控制器,膨胀机膨胀端输入端连接有膨胀端进气管线,膨胀端进气管线上还连接有流量检测器和第一压检测器,膨胀机膨胀端输出口通过膨胀端输出管线连接至脱甲烷塔输入口,膨胀端输出管线上还连接有第三压力检测器,采用该膨胀机-JT控制方法,实现了多列天然气乙烷回收装置平稳运行,避免了装置压力的频繁波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