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一般车辆 / 车辆悬架装置的配置 / 以减振器布置、定位或类别为特点的弹性悬架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四轮纵横垂向运动可独立调节的线控高性能模化底盘 CN202210115843.0 2022-02-07 CN114408021A 2022-04-29 杨坤; 高兆桥; 王杰; 聂孟稳; 王戈; 陈立智; 黄壮壮
发明提供一种四轮纵横垂向运动可独立调节的线控高性能模化底盘主要由车轮、集成制动装置的轮毂电机、车架、集成悬架系统的转向执行器、动电池组成;驱动/制动总成为一个模块、悬架和转向总成为一个模块,悬架系统集成到了转向执行装置内部;当整车纵向运动时,整车控制器可根据驾驶员或控制系统对车轮纵向力的需求,控制轮毂电机模块的驱动力/制动力;当驾驶员或控制系统有转向需求时,控制系统控制转向电机旋转,通过行星齿轮,带动转向传动机构外壳转动,进而通过转向连杆和轮毂电机带动车轮转动;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垂向运动,通过轮毂电机,传给与转向支柱固定连接的悬架机构,经转向执行机构外壳,最终传递至车架。
142 基于行星齿轮电动机的电磁减震器 CN201811110753.2 2018-09-21 CN109318672B 2022-04-29 张朝刚; 陈承儒; 娄和标; 王业丰; 张立叶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电动机的电磁减震器,包括车体、车轮齿条、齿轮、电机弹簧液压减震器,所述车体通过弹簧液压减震器与车轮的轮轴连接;所述轮轴还通过连杆与齿轮的轴刚性连接,所述齿轮由电机传动,电机与车体固连或与轮轴固连;所述车体的下部还固连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能够沿齿条上下移动。采用电磁方式,响应速度快,减震效果好;同时基于行星齿轮增强型电动机,相较于传统电动机,产生的电磁扭矩都更大,因此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143 一种自动驾驶测试车的驱动悬挂装置 CN201910996853.8 2019-10-19 CN110778668B 2022-04-26 蔡昂奇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测试车的驱动悬挂装置。它包括支座、电机、摆臂、避震器、驱动轮、主同步带轮、从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支座上并排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摆臂顶端位于第一通槽内且通过第一转轴与支座铰接,电机的轴伸平穿过支座侧壁伸入第二通槽,主同步带轮套设在电机的轴伸上,电机的轴伸与第一转轴同轴,驱动轮通过第二转轴与摆臂底端铰接,从同步带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主同步带轮与从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摆臂中部设有第一通孔,避震器底端伸入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内壁下部固定连接,避震器顶端伸入第一通槽且通过第三转轴与支座铰接。本发明设计成一级同步带传动,传动效率高,且同步带轮不易松动和脱落。
144 轮型载具、其独立驱动组件及其独立驱动套件 CN202011268343.8 2020-11-13 CN114379674A 2022-04-22 潘世力; 高思介; 廖建荣; 董清枝; 吴至颖
发明提供一种轮型载具、其独立驱动组件及其独立驱动套件。轮型载具包括车体、缓冲元件、辅助臂、轮及驱动件。缓冲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车体。辅助臂具有连接端及自由端,连接端连接于车体,自由端相对连接端摆动,自由端固定于第二端。轮具有轮轴,轮轴枢接于自由端。驱动件固定于车体并用以驱动轮
145 车体后部结构 CN201910880801.4 2019-09-18 CN110949514B 2022-04-22 金子贯志; 后东光繁; 平川忠司
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使车体后部结构的后方碰撞时的冲击吸收量增加。车体后部结构(1)具有:左右的侧梁(3)、左右的后侧车架(71)、后副车架(72)以及后减振器支座(112),后侧车架具有:后侧车架前部(71A),其从侧梁的后端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以及后侧车架后部(71C),其从后侧车架前部的后端经由后侧车架屈曲部(71B)向后方延伸,后副车架具有后副车架纵梁(91),后副车架纵梁具有: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的纵梁前部(91A);以及从纵梁前部的后端经由纵梁屈曲部(91B)向后方延伸的纵梁后部(91C),后侧车架屈曲部以及纵梁屈曲部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后减振器支座具有重叠的位置
146 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结构 CN202210129203.5 2022-02-11 CN114347741A 2022-04-15 王亚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结构,属于减震器支架技术领域,车辆后桥的表面大多固定安装多个悬挂配件,因此减震器支架板的焊接位置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支架的结构较为简单,无法灵活的在后桥的表面焊接支架板,包括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之间可拆卸有减震器本体,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的一面均设有转动机构,两个转动机构的表面均设有调节机构;通过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的同时通过固定套使连接座转动,连接座通过连接套和升降杆使安装套筒以转动轴的轴心为圆心转动,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安装套筒的转动调节,进而便于后续对减震器本体的安装,以及有效的提高了焊接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的灵活性。
147 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02011075141.1 2020-10-09 CN112208284B 2022-04-12 白文宝; 王鑫
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及车辆。本发明的悬架系统包括车轮机构、支撑件、驱动组件、两个活动件以及两个减震器,支撑件可升降地设置于车轮机构的顶部;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件上;两个活动件滑动连接于支撑件上,驱动组件能驱动两个活动件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两个减震器的一端均与车轮机构铰接,两个减震器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活动件铰接。本发明的悬架系统,当两个活动件相互远离时,两个减震器的受压夹变大,从而悬架系统的刚度变小,减震性能提升;当两个活动件相互靠近时,两个减震器的受压夹角变小,从而悬架系统刚度变大,支撑性能提升,实现了悬架系统的刚度可变,以适应不同的负载变化。
148 一种智能车辆后轴悬架系统及舒适性匹配方法 CN202110399233.3 2021-04-13 CN113183704B 2022-04-08 纪秀业; 侯献晓; 周瑾; 许克峰; 杨建园
申请涉及一种智能车辆后轴悬架系统及舒适性匹配方法,属于无人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包括集成摆臂,该集成摆臂包括一端与车身铰接的右端板,另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的左端板,以及连接在右端板与左端板之间的下摆臂;减振器,该减振器的一端与下摆臂铰接,减振器的另一端与车身铰接,减振器的轴线与车轮的轴线垂直且相对于地平面呈倾斜设置;弹性承压件,该弹性承压件包括变刚度螺旋弹簧橡胶限位,变刚度螺旋弹簧固定连接在下摆臂与车身之间,橡胶限位块位于变刚度螺旋弹簧内且与下摆臂固定连接。本申请的后轴悬架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不占用车厢的过多空间,有益于电池的最大化布置,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149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2011271956.7 2020-11-13 CN112277555B 2022-04-08 杨小见; 吕成毅; 安东孟; 余亮; 张忠雷; 孙磊; 孙玉刚; 陈转清
申请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后悬架系统包括:车架,包括一个横梁和两个纵梁;两个纵梁间隔设置,横梁在两个纵梁之间,并与两个纵梁均可拆卸地固接;横梁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槽;对称分布的两个板簧组件,板簧组件包括板簧和下支架,板簧与下支架固连,并与下支架上下间隔分布,且板簧连于对应的纵梁的外壁上;车桥,其横设在车架的下方,并与两个板簧组件相连,车桥卡持在板簧和下支架之间;对称分布的两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底端与下支架直接相连;减振器顶端伸入安装槽中,并与横梁相连。本申请后悬架布局合理,结构简单、轻量、紧凑以及稳定性高。
150 一种矿车悬架平衡结构 CN202111340410.7 2021-11-12 CN114274722A 2022-04-05 熊新; 李楚晴; 范刘策; 郑竹安; 李成冬
发明公开了一种矿车悬架平衡结构,包括设置在非独立式悬架的副车架上的减震器,减震器设有两个且位于副车架的两端,每个减震器的油缸的活塞杆的杆内设有空腔,两个减震器的活塞杆的杆内空腔通过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上设有用于减少一侧减震器活塞杆的杆内空腔油液流入另一侧减震器活塞杆的杆内空腔的阻尼结构。本发明将两个减震器的活塞杆杆内腔体相连,但矿车由于崎岖路面受到冲击时可以将部分油液通过连接管传输到另一侧未受到路面冲击的减震器中,能够互相补偿,缓冲路面冲击,避免了非独立式悬架由于一侧路面冲击而引起的左右两轮相互影响较大的问题。
151 一种智能车及其轮边驱动装置 CN202111620333.0 2021-12-28 CN114261273A 2022-04-01 刘玮; 俞跃; 于水胜; 王啸威
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车及其轮边驱动装置,涉及智能车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车轮。本发明提供有减震机构、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减震机构,将智能车的驱动系统设计成采用轮边电机装置作为驱动系统的四驱四转智能车,且该轮边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该设计缩短了整个轮边驱动装置的轴距,在保证动性、经济性和平顺性的前提下降低了轮边驱动装置的质量和整体尺寸,同时在车身的前后两端增加缓冲机构,实现缓冲保护的效果,同时可以将一些智能车的设备和装置放置在载板上,通过升降机构进行高度的控制和调节。
152 用于车辆的支柱轴承组合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11086786.X 2021-09-16 CN114261248A 2022-04-01 宋旻秀; 金秉奂; 洪兑昊
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轴承组合件可以包括:绝缘子,其联接到车身;第一壳体,其设置为面对绝缘子;第二壳体,其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壳体;摩擦减小单元,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配置为减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摩擦;和联接单元,其设置在绝缘子和第一壳体中,被热量熔化,且配置为将绝缘子和第一壳体彼此联接。
153 一种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02111403132.5 2021-11-24 CN114211924A 2022-03-22 李辰; 李洪彪; 张斌; 吴学雷; 李陆浩; 于斌
申请公开了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联结节;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节和转向驱动部,转向节与所述联结节相连,转向节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向驱动部与联结节相连;悬架装置,第一纵臂、第二纵臂,第一纵臂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车架相连;第二纵臂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车架相连。本申请将转向驱动部与联结节相连,转向节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悬架装置的第一纵臂和第二纵臂分别相连,将转向装置和悬架装置集成在一个系统并完成解耦,避免车轮产生的跳动引起车轮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发生转向,造成车辆行驶方向的误差;同时转向装置的设计具备高精度、快响应的特性,且整个悬架系统结构紧凑。
154 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悬挂的轮式底盘 CN202111283647.6 2021-11-01 CN114211923A 2022-03-22 陈为林; 陈洵敬; 张云志; 卢清华; 林伟豪; 涂伟发; 洪应宜; 黄信登; 张紫辉
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悬挂的轮式底盘,包括底盘主体框架、左右联动齿轮箱机构、带驱动电机的轮子和前后联动机构;两个前后联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盘主体框架的两侧,每个前后联动机构设置有平行四杆结构,并分别通过平行四杆结构与轮子连接,实现每个前后联动机构的轮子联动;左右联动齿轮箱机构设置在底盘主体框架上并分别与两个前后联动机构连接;一侧前后联动机构动作时,通过左右联动齿轮箱机构带动另一侧的前后联动机构动作,实现分别与两侧前后联动机构连接的轮子同步联动。本发明轮式底盘可使底盘在起伏落差较大的路况时仍能保持全部轮子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强底盘的稳定性,提高机器人的轮式底盘对多路况的适应能
155 一种分离式悬架机构及轮腿车辆 CN202110490695.6 2021-05-06 CN113071578B 2022-03-22 刘辉; 任晓磊; 韩立金; 敖彪; 刘宝帅
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悬架机构及轮腿车辆,分离式悬架机构包括驱动器、摆臂、减震器和可分离连接件;驱动器安装在轮腿车辆车体上,摆臂的第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摆臂的第二端与减震器的第一端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可分离连接件连接;当轮腿车辆处于轮式状态时,驱动器驱动摆臂摆动,带动可分离连接件与轮腿车辆的小腿固定,实现轮腿车辆和分离式悬架机构结合,当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时,减震器缓冲快速行进过程中路面产生的激励,并减少由此产生的振动,提高轮式状态下轮腿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机动性、通过性与平稳性,避免摔车现象发生。当轮腿车辆处于腿式状态时,驱动器驱动摆臂摆动,带动可分离连接件与小腿分离。
156 汽车后减震器传组件 CN201911262503.5 2019-12-10 CN111055926B 2022-03-18 刘善英; 卿雕; 陈祖兴; 罗克体; 赵汉兴; 廖硕丰
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减震器传组件,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它包括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D柱总成、后轮罩和设置在后轮罩内的后减震器安装板,C柱加强板与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形成第一传力腔,第一传力腔延伸至后轮罩外板的拱罩部;D柱总成内具有第二传力腔,第二传力腔与第一传力腔连通;在后侧围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后侧围加强梁,后侧围加强梁的一端与D柱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后轮罩外板的拱罩部连接;后侧围加强梁与后侧围内板、D柱总成和后轮罩外板围合形成第三传力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汽车后侧围结构不能有效分解和吸收来自后减震器的传力的问题。
157 独立悬架系统 CN202110197643.X 2021-02-22 CN114179583A 2022-03-15 文河景; 田甲培
一种独立悬架系统,包括:车轮转向节,与车轮接合并且配置为响应于转向输入而旋转;电机组件,设置在车轮转向节的一端并且配置为使车轮转向节旋转;上臂,与电机组件接合;下臂,具有与车身接合的第一端和与车轮转向节接合的第二端;连接臂,配置为与上臂接合;旋转销,设置在上臂和连接臂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以使得上臂和连接臂能够一体旋转;以及减震器,设置在连接臂和下臂之间,并且与连接臂接合,以垂直于连接臂。
158 后部车体构造 CN201910857898.7 2019-09-09 CN110901772B 2022-03-01 山田健; 益田晃义; 松冈秀典
提供一种后部车体构造,通过将输入到减震器支承部的载荷有效地传递到车体后部,提高乘客对于车体举动的一体感。后部车体构造(V)具备:左右一对框部件(6),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减震器支承部(65);后轮罩(7);后部地板(4);后横梁上侧件(15),将左右一对框部件(6——在减震器支承部(65)的前方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前侧侧部加强件(13),沿着后轮罩(7)的车厢内侧设置,在减震器支承部(65)的前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还具有加强部件(20),其具备对减震器支承部(65)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主体部(21)和将后横梁上侧件(15)及前侧侧部加强件(13)连接的加强部件连接部(22)。
159 车轮悬挂组件、车轮装置和车辆 CN202111566693.7 2021-12-20 CN114056022A 2022-02-18 张福清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轮悬挂组件、车轮装置和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和驾驶测试领域。车轮悬挂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被配置为与车架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被配置为与车轮组件转动连接;以及连杆,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铰接,其中,车轮悬挂组件被配置为:在第一安装架与车架固定连接且第二安装架与车轮组件转动连接的情况下,响应于车架受到的向下的作用,第一安装架相对于第二安装架向下移动,并带动车架相对于车轮组件向下移动,直至车架与地面接触
160 一种车轮组件及电动汽车底盘 CN202111305521.4 2021-11-05 CN113997741A 2022-02-01 张伟; 李娜
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轮组件及电动汽车底盘,车轮组件包括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两侧的侧安装座、位于两个所述侧安装座之间的车轮装置,所述车轮装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转动连接有减震连接,每个所述减震连接块两侧均铰接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上端可移动连接在所述侧安装座上,所述侧安装座上设置有减震弹簧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的车轮组件安装在电动汽车底盘上,每个车轮组件均能独立转向,转向灵活,自由度高,且底盘地,形式平稳,均衡性好,能够作为扫地车、物流车、码头用车、外卖车等进行使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