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预取向丝 / 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

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

阅读:108发布:2021-05-29

专利汇可以提供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为了实现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特别用于连接家具部件或者机器部件,该连接机构包括在构件连接状态下布置在第一构件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在构件连接状态下布置在第二构件上的第二连接件,其中,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的接合面,接合面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该连接机构使两个构件可靠的、可松开的互相连接成为可能,而在装配时不引起损坏两个构件的危险,提出:在构件的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松开地相互连接,并且至少第一连接件包括壳体,并且包括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壳体运动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保持元件在保持 位置 上与第二连接件如此共同作用,即,阻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着连接方向相对运动,并且保持元件在释放位置上允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着连接方向相对运动,其中,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能够通过连接机构之外的作用,从保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置和/或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并且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壳体(188)具有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弯曲的接合面(190),并且包括对置于接合面(190)的基本上平坦的贴靠面(194),贴靠面(194)能贴合到第二连接件(186)上。,下面是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特别用于连接家具部件或者机器部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在所述构件的连接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第一构件(102)上的第一连接件(184)以及在所述构件的连接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第二构件(104)上的第二连接件(186),其中,所述连接件(184、18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的接合面(190),所述接合面(190)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构件(102、104)的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以能松开方式相互连接,并且至少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包括壳体(188),并且包括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84)的所述壳体(188)运动的至少一个保持件(212),所述保持件(212)在保持位置中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阻止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沿着连接方向(196)相对运动,并且所述保持件(212)在释放位置中允许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沿着所述连接方向(196)相对运动, 其中,至少一个保持件(212)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0)之外的作用,从所述保持位置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和/或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保持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壳体(188)具有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弯曲的接合面(190),并且包括对置于所述接合面(190)的基本上平坦的贴靠面(194),所述贴靠面(194)在所述构件的已连接状态下能贴合到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 (102、 104)的已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布置在所述第 一构件(102)的槽(110)内,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86)布置在所 述第二构件(104)的槽(110)内,并且所述弯曲的接合面(190)能在所述槽O10)之一的同样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槽底面(118)上 滑移,所述槽(110)设置在所述构件(102、 104)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个连接件(184、 186)的所述弯曲的接合面(190)基本上呈圆柱体 外壳截段形地构造。
4. 根据权利要求l至3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能枢转地保持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84)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至4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具有第一保持轮廓(226),所述保持轮廓(226) 在所述保持位置中从后面接合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的第二保 持轮廓(24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 轮廓(226)和/或所述第二保持轮廓(240)呈弧形地构造。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 轮廓(226)和所述第二保持轮廓(240)以彼此不同心的方式构造, 从而在所述保持件(212)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保持位置时,所 述两个连接件(184、 186)被彼此相对地牵引。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能够借助于机械操作机构(244)从所述保持位置 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和/或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保持位置,所述 机械操作机构(244)能够从所述连接机构(100)外部与所述保持件(212)接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持件(212)具有机械操作机构(244)的操作区段用的接纳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 持件(212)具有用于多边形扳手(244)、六扳手和/或螺丝刀的接 纳部(220; 256)。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IO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连接件(184)包括壳体(188),所述壳体(188)具有用于使 机械操作机构(244)穿过到达保持件(212)的通孔(222)。
12. 根据权利要求U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88)具有横向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84)的所述弯曲接合面(l卯)延伸的侧壁,并且所述通孔(222)布置在所述侧壁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 (222)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84)的所述弯曲接合面(190)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 少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包括至少两个保持件(212),所述两个保 持件(212)能枢转地保持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84)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保 持件(212)在所述保持位置上从后面接合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86) 上的各一个反向保持件(366)。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保持件(212)的支承区域(332)和第二保持件(212)的支承区 域(332)能够借助于扩张机构(336)彼此相对运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336)包括磁体元件(354),借助于从所述连接机构(100)之外 作用于所述磁体元件(354)的能随时间变化驱动磁场,所述磁体元件 (354)能够被驱动在所述连接机构(100)内部进行运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 构(336)包括至少两个扩张件(338、 346),所述扩张件(338、 346) 彼此接合。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件 (338、 346)借助于两个相互配套的螺纹彼此接合。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所述磁体元件(354)能够驱动所述扩张件(346)中的至少一 个相对于另一所述扩张件(338)进行转动运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元 件(354)具有促动件(358),所述促动件(358)作用于其中一个所 述扩张件(346)上的随动件(352)。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 少一个保持件(212)具有螺纹(248; 282)。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 持件(212)在所述保持位置中与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的 反向保持件(252; 316)接合,其中,所述反向保持件(252; 316) 具有与所述保持件(212)的所述螺纹(248; 282)配套的螺纹(250; 314)。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 构(10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元件(324),所述保持件(212)和所述反向保持件(316)通过所述弹性元件(324)彼此相对预紧。
25.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212)的螺纹轴线(296)在所述构件(102、 104)的连 接状态下基本平行于所述连接方向(196)地取向。
26. 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机构(100)包括磁体元件(298),借助于从所述连接机构(100) 之外作用于所述磁体元件(298)的能随时间变化驱动磁场,所述磁体 元件(298)能够被驱动在所述连接机构(100)内部进行转动运动。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 磁体元件(298)能够驱动至少一个保持件(21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 接件(184)的所述壳体(188)进行转动运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元 件(298)具有促动件(300),所述促动件(300)作用于所述保持件(212)上的随动件(286)。
29. 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件(18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插装突出部(228; 326), 并且相应另一所述连接件(186)包括至少一个接纳槽(232; 328), 所述接纳槽(232; 328)在所述构件(102、 104)的连接状态下接纳 所述插装突出部(228; 326)。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接 纳槽(232; 328)沿所述连接机构(100)的纵向(192)的延展大于 接纳于所述接纳槽(232; 328)内的所述插装突出部(228; 326)的 延展。
31. 根据权利要求l至30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件(184、 18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 所述保持突出部(200)具有弯曲的支承面(204),所述支承面(204) 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保 持突出部(200)非自攻式地构成。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具有基本呈长方形或者基本呈梯形的横截 面。
34.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随着距相应连接件(184、 186)的主体的 距离的增大而变窄。
35.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突出部(200)随着距相应连接件(184、 186)的主体的距离 的缩小而变窄。
36.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具有带至少部分弯曲的外轮廓的横截面。
37.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基本上面齐平地与相应的所述连接件(184、 186)的所述弯曲的接合面(190)邻接。
38.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200)相对于相应的所述连接件(184、 186)的 所述弯曲的接合面(190)错开地布置。
3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8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件(184、 18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用来将相关的所述 连接件(184、 186)固定在槽(110)的槽底(118)上的固定元件(368), 所述槽(110)设置在所述构件(102、 104)之一上。
40. 根据权利要求1至39之一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件(184、 18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用来将相关的所述 连接件(184、 186)固定在所述构件(102、 104)之一上的固定螺钉(368)。
41. 用于产生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的连接的方法, 所述方法特别用于制造家具部件或者机器部件的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以下方法步骤-' -在所述第一构件(102)接触面(106)上以及在所述第二构件 (104)接触面(108)上制造各一个槽(110),其中,所述槽(110) 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弯曲的、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槽底面(118);-将第一连接件(184)装入所述第一构件(102)的所述槽(110), 并将第二连接件(186)装入所述第二构件(104)的所述槽(110),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包括壳体(188),所述壳体(188) 具有弯曲的、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接合面(190)和对置于所述接合 面(190)的基本上平坦的贴靠面(194),所述贴靠面(194)贴合到 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可松开地 连接起来,方法是,至少一个以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84)的壳 体(188)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84)上的保持件(212) 从释放位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84)之外的作用而运动至保持位置, 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保持件(212)允许所述第一连接件(184) 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沿着连接方向(196)相对运动,在所述保 持位置中,所述保持件(212)阻止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沿着所述连接方向(196)相对运动。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接合 面(190)能在所述第一构件(102)的所述槽(110)的同样在纵剖面 内呈圆弧形的槽底面(118)上滑移。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 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呈圆柱体外壳截段形的槽底面(118)的槽(110)。
44.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 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呈圆柱体外壳截段形的接合面(190)的连接件(184、 186)。
45.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从所述释放位置枢转至所述保持位置。
46.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保持位置中,设在至少一个保持件(212)上的第一保持轮廓(226) 从后面接合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的第二保持轮廓(240)。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件 (212)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轮廓 (226)和所述第二保持轮廓(240)以如下方式相互作用,即,所述两个连接件(184、 186)被彼此相对地牵引。
48.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能够借助于机械操作机构(244)从所述保持位置 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机械操作机构(244)能够从所述第一连接 件(184)外部与所述保持件(212)接合。
49.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 能松开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8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86),至 少两个保持件(212)从释放位置枢转至保持位置。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保持件 (212)在所述保持位置中从后面接合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86)上的各一个反向保持件(366)。
51. 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保持件(212)的支承区域(332)和第二保持件(212)的支承区域(332) 借助于扩张机构(336)彼此相对运动。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从所述连 接件(184、 186)之外作用于磁体元件(354)的能随时间变化驱动磁 场,所述磁体元件(354)被驱动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184、 186) 内迸行运动。
53. 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扩张机构(336)包括至少两个扩张件(338、 346),并且借助于磁体 元件(354)驱动所述扩张件(346)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所述扩 张件(338)进行转动运动。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元件 (354)借助于促动件(358)作用于其中一个所述扩张件(346)上的随动件(352)。
55. 根据权利要求41至5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个保持件(212)在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保持位置时拧入反向 保持件(316)的螺纹(314)中,所述反向保持件(316)布置在所述 第二连接件(186)上。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212) 和所述反向保持件(316)通过弹性元件(324)彼此相对预紧。
57. 根据权利要求41至5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 于从所述连接件(184、 186)之外作用于磁体元件(298)的能随时间 变化驱动磁场,所述磁体元件(298)能够被驱动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 件(184、 186)内进行转动运动。
58.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磁体 元件(298)驱动至少一个保持件(212)相对于反向保持件(316)进 行转动运动。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元件 (298)借助于促动件(300)作用于所述保持件(212)上的随动件(286)。
60. 根据权利要求41至5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一个所述连接件(184)的至少一个插装突出部(228; 326)装入相应 另一所述连接件(186)的至少一个接纳槽(232; 328)。
61. 根据权利要求41至6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槽(11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底切区段(114),所述底切区 段(114)具有弯曲的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底切面(122)。
62. 根据权利要求41至6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 至少一个连接件(184、 186),所述连接件(184、 186)设有至少一 个保持突出部(200),所述保持突出部(200)具有弯曲的在纵剖面 内呈圆弧形的支承面(204)。
63. 根据权利要求41至6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属的所述连接件(184、 186)被装入所述槽(110)内之前,完整地制 造出所述槽(110)中的至少一个。
64. 根据权利要求41至6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 于至少一个固定元件(368)将所述连接件(184、 186)中的至少一个 固定在所述槽(110)之一的槽底上。
65. 根据权利要求41至6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 于至少一个固定螺钉(368j)将所述连接件(184、 186)中的至少一个 固定在所述相应配属的构件(102、 104)上。

说明书全文

第l/40页

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机构,尤其 用于连接家具部件或者机器部件,该连接机构包括在构件的已连接状 态下在第一构件上布置的第一连接件和在构件的已连接状态下在第二 构件上布置的第二连接件,其中,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的接 合面,该接合面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

背景技术

例如,这样的连接机构由AT 373 046或者DE 28 16 134 Al公知。 根据AT 373 046,连接件分别包括一个往另一个连接件去的方向上突 出的钩状的头部件,其中,用于将连接件连接起来的两个头部件在侧 上彼此合。根据DE28 16 134 Al,连接件分别包括在连接件的已连 接状态下从后面接合相应的另外的连接件的钩部件的钩部件,其中, 用于连接的两个连接件平行于互相贴靠的构件的接触面相互滑移。
根据AT373 046或者DE 28 16 134 Al ,连接机构必须要么通过附 加的固定螺钉要么通过粘合材料来防止非有意的松动,或者连接件如 此互相卡住,使得连接件不再能够彼此松动。
DE 196 04 243 C2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构件连接起来的配件,该配 件包括两个半配件(Beschlaghaifte),该两个半配件别固定在待连接 的构件的其中之一上,并且具有彼此可接合的元件,该元件促使产生 构件的连接,其中,每个半配件具有环段形的区段,该区段带有自攻 式(selbstschneidend)的向外突出的棱边,从而每个半配件可以通过将 自身沿着自攻式的棱边嵌入各自配属的构件中来固定在相应的构件 内。两个构件的用该配件产生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很难再次被
松动。此外,在根据DE 196 04 243 C2的配件中存在如下的危险,艮P, 在敲入半配件时,相应构件的侧向壁可能由于通过突起的自攻式棱边 产生的而折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开头所述类型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 使得两个构件可靠的可松开的相互连接成为可能,在组装时不会出现 损坏这两个构件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连接机构来解决 该任务,在构件的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可松开方 式相互连接,并且至少第一连接件包括壳体,以及可相对于该第一连 接件壳体运动的至少一个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在保持位置上与第二连 接件如此共同作用,S卩,阻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着连接方向 相对运动,并且所述保持件在释放位置上允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 件沿着连接方向相对于运动,其中,至少一个保持件能够通过连接机 构之外的作用,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壳体,从保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 置和/或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并且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壳体具 有弯曲接合面以及与所述接合面对置的基本平坦的贴靠面,所述接合 面在纵剖面中呈圆弧形,所述贴靠面可以贴合到第二连接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如下方案,即,两个连接件的连接并 不是通过两个连接件作为整体的相对移动来制造的,而是通过保持件 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壳体从释放位置相对运动至保持位置而产生所述 连接。此外,另选的或者补充的是,连接件之间的连接通过保持件相 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壳体从保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置来松开。
通过如下方式,即: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的接合面,该接合面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此接合面可以在槽的同样在纵剖面内呈 圆弧形的槽底面上滑移,该槽设置在构件之一上,由此在连接件连接 时,有关连接件相对于相应其它连接件的取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以便于补偿在其内设有连接件的槽的位置公差和/或连接件的制造公 差。
在组装两个构件时通过这种附加的运动自由度还可以关于彼此相 对的位置进行校正,这明显降低了对构件内槽位置的精度要求,并且 对使用者而言变得更易于使用。
如果连接件由于保持件运动至保持位置而彼此相对锁止,则通过 沿着横向于、优选垂直于连接件贴靠面取向的连接方向作用于连接件 的拉力产生如此大的摩擦,使得所述的运动自由度被抵消,并且在待 连接构件之间产生完全固定的连接。
将本发明连接机构的连接件装入构件上已经存在的槽,从而不需 要消耗大的力来将连接件推进构件,因而不存在损坏这些构件的危险。
与此相反,在将根据DE 196 04 243 C2的配件的半配件装入构件时 必须首先清空半配件用保持槽,在将半配件敲入构件时该半配件借助 于自攻式的突出棱边进入该保持槽中。为此需要消耗特别大的力。此 外自攻式的、突出的棱边在几何形状方面关于自攻效果必须是最优化, 尤其必须足够薄,以便于能够清除清出的材料。另外在将半配件敲入 构件时材料易于从构件外棱边剥落,尤其是如果半配件在构件边缘上 被敲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例如硬木的硬材料情况下,半配件的楔入 极其困难;在例如普勒克西玻璃(Plexiglas)的其它材料或者在金属材 料情况下完全不可能自攻式地楔入半配件。此外半配件在敲入相应构 件之后在那里固定不动,并且不再能沿着保持槽移动,以校正位置进 而补偿公差。如果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机构的保持件从保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 置,则这些连接件沿垂直于连接件贴靠面(在构件连接状态下连接件 彼此贴合在该贴靠面上)取向的连接方向相互运动分开,连接件不必 事先就沿平行于贴靠面方向彼此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构造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基本平坦的贴靠面 能够贴合在第二连接件的同样基本平坦的贴靠面上。
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基本平坦的贴靠面优选在构件的 连接状态下基本平行于构件的接触面取向,在所述接触面上构件彼此 贴合。
此外在构件的连接状态下弯曲的接合面和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 连接件的基本平坦的贴靠面以基本垂直于连接方向的方式取向。
在构件的己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件可以布置在第一构件的槽内, 并且第二连接件可以布置在第二构件的槽内,并且连接件之一的弯曲 的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接合面可以在槽之一的同样在纵剖面内呈圆 弧形的槽底面上滑移,所述槽设置在构件内。
至少一个连接件的弯曲的接合面尤其可以基本上呈圆柱体外壳截 段形地构成。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件以可枢转方 式保持在第一连接件上。
为了促使两个连接件在保持件的保持位置上的连接而设置为,至 少一个保持件具有第一保持轮廓,在保持位置上,该第一保持轮廓从 后面接合设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保持轮廓。在此第一保持轮廓和/或第二保持轮廓可以呈弧形地构成。
尤其可以设置为,第一保持轮廓和第二保持轮廓以彼此不同心的 方式构造,从而在保持件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时,两个连接件 被彼此相对地牵引。
保持件能够通过连接机构之外的作用从保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 置,或者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的方式和方法迄今为止还未有详 细的说明。
例如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件能够借助于机械操作机构从保 持位置运动至释放位置和/或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所述操作机 构能够从连接机构外部与保持件接合。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保持件具有机械操作机构的操作区段用的接 纳部。
尤其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件具有用于多边形扳手、六扳 手和/或螺丝刀的接纳部。
为了实现机械操作机构作用于保持件可以设置为,第一连接件包 括具有通孔的壳体,所述通孔用于使机械操作机构穿过到达保持件。
尤其可以设置为,壳体具有横向于第一连接件的弯曲接合面延伸 的侧壁,并且通孔布置在所述侧壁内。
为此另选的还可以设置为,所述通孔布置在第一连接件的弯曲接 合面上。
在本发明一个特殊构造方式中设置为,至少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保持件,所述两个保持件可枢转地保持在第一连接件上。
为了保证两个连接件在保持件的保持位置中进行连接,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保持件在所述保持位置中从后面接合布置在第二连接件上的各一个反向保持件。
尤其是为了能够使得保持件从释放位置枢转至保持位置,可以设置为,第一保持件的支承区域和第二保持件的支承区域能够借助于扩张机构彼此相对运动。
这种扩张机构可以包括磁体元件,借助于从连接机构之外作用于磁体元件的能随时间变化驱动磁场,所述磁体元件能够被驱动在连接机构内部进行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构造方式中设置为,扩张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扩张件,所述两个扩张件彼此接合。
特别是所述扩张件借助于两个相互配套的螺纹彼此接合。
特别有利的是,扩张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借助于磁体元件的驱动相对于另一扩张件进行转动运动。
在此磁体元件尤其可以具有促动件,所述促动件作用于其中一个扩张件上的随动件。
在本发明一个特殊构造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件具有螺纹。
在此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件在保持位置中与布置在第二连接件上的反向保持件接合,其中,所述反向保持件具有与保持件的螺纹配套的螺纹。
为了更容易地将保持件与反向保持件接合,可以设置为,连接机构包括特别是弹簧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保持件和反向保持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彼此相对预紧。
此外保持件螺纹轴线在构架连接状态下基本平行于连接方向地取向。
在本发明一个特殊构造方式中可以设置为,连接机构包括磁体元件,借助于从连接机构之外作用于磁体元件的能随时间变化驱动磁场,所述磁体元件能够被驱动而在连接机构内部进行转动运动。
特别是借助于这种磁体元件能够驱动至少一个保持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壳体进行转动运动。
在此,磁体元件可以具有促动件,所述促动件作用于保持件上的随动件。
为了能够借助于连接件之伺的连接同时克服剪切力,这是有优点的,即,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插装突出部,并且相应另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接纳槽,所述接纳槽在构件的连接状态下接纳插装突出部。由此可以取消在大多数其它连接机构中所需要的额外的
(Diibel)。
如果至少一个接纳槽沿连接机构纵向的延展大于在其内接纳的插装突出部的延展,则显示这样的优点,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沿纵向彼此相对移动,从而以这种方式实现补偿两个构件之间连接的公差。为了实现将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别有效地固定在配属的构件 内,可以设置为.*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该 保持突出部具有弯曲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在纵剖面内呈圆弧形。
利用该弯曲的支承面,保持突出部可以在配属的构件内支承在槽 的底切区段的同样弯曲的底切面上,其中,该底切面在纵剖面内同样 呈圆弧形,并且具有与保持突出部的弯曲的支承面一样的曲率半径。 通过保持突出部与底切区段之间的接合,产生构件与连接件之间形状 配合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机构的保持突出部优选非自攻式地形成。
而为此,保持突出部可设置为:在槽的纵向上推入到相关构件内 的、带底切区段的槽内,该槽在将连接件装入到构件中之前已被制造。 在此情况下,可以用很小的力消耗在槽的底切区段内将保持突出部在 切线方向上移动,从而连接件在该方向上还具有运动自由度,并且因 此在构件连接的情况下关于相对位置的校正仍是可行的。
保持突出部在其端部区域尤其可以具有钝的端部和/或倒圆的导
入斜面(Einlaufschrage)。
非自攻式的保持突出部可以具有任意大的横截面积,用来提高保 持突出部的机械稳定性
特别地,保持突出部的横截面积可以至少是lmm2。 保持突出部可以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或者基本上梯形的横截面。
对此,另选地或者补充地可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随着距 相应的连接件的主体的距离的增大而变窄。另一方面,可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随着距相应的连接件 的主体的距离的縮小而变窄。
对此另选地或者补充地可以想到的是,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具有 带至少部分弯曲的外轮廓的横截面。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构造方式中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基本 上面齐平地邻接相应的连接件的弯曲的接合面。在该种情况下,保持 突出部也布置在所配属的连接件的面对槽底的最外面的边缘上。
对此,另选地或者补充地还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相 对于相应的连接件的弯曲的接合面错开地布置。特别是保持突出部的 曲率半径可以小于相应连接件的弯曲的接合面的曲率半径。
此外,可以设置为:在同一的连接件上布置多个保持突出部,这 些保持突出部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的多个保持 突出部尤其可以布置在相应的连接件的同一侧上。
对于借助于单个或多个保持突出部将连接件进行固定来说,另选 地或者补充地也可以设置为: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固定 元件,用于将相关的连接件固定在槽的槽底上,该槽设置在构件之一 内。
此外,可以设置为: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螺钉, 用于将相关的连接件固定在构件之一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方法, 特别是用于制造家具部件或机器部件连接的方法。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目卩,完成这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两个构 件互相的可靠的、可松开的连接成为可能,而不引起损坏构件之一的 危险。
该任务通过下述方法得以解决,该方法包括下述方法步骤:
-在第一构件接触面上以及第二构件接触面上制造各一个槽,其
中,槽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弯曲的槽底面,该槽底面在纵剖面内呈圆弧
形;
-将第一连接件装入第一构件的槽中,并将第二连接件装入第二 构件的槽中,其中,至少第一连接件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弯曲的在 纵剖面内呈圆弧形的接合面和对置于该接合面的基本上平坦的贴靠 面,该贴靠面贴靠到第二连接件上;
-通过如下的方法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松开地连接起 来,即,至少一个在第一连接件上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壳体可运动地 布置的保持元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外部的作用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 置,在该释放位置内,保持元件允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件沿着连接方 向的相对运动,在该保持位置内,保持元件阻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 接件沿着连接方向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别的构造方式是权利要求42至65的主题, 其优点在前面已经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机构的特别构造方式相关联地 进行了说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是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和图示表达的主题。
附图中:
图l示出在未连接状态下两个待相互连接的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其中,各个构件分别具有带居中基底区段的槽以及两个突出于基底区段的圆弧形底切区段;
图2示出对应于图1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中以虚线绘出额外的不 可见的棱边;
图3示出在进入孔区域内的根据图1和图2的第一构件的示意性横 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图1和图2的第一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出用于连接根据图1至图4的两个构件的连接机构的示意性
透视图,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具有保持件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具有保持件
的接纳部的第二连接件;
图6示出对应于图5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6中以虚线绘出额外的不
可见的棱边;
图7示出由根据图5和图6的连接机构相互连接的构件的示意性透
视图;
图8示出在未连接状态下两个待相互连接的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其中,连接件之一分别装入各个构件的槽内;
图9示出对应于图8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9中以虚线绘出额外的不
可见的棱边;
图10示出具有升降装置的铣槽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铣槽 装置的可转动铣盘被收回铣槽装置壳体内;
图11示出铣槽装置的对应于图10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可转动 铣盘部分地从铣槽装置壳体移出;
图12至图15示出构件的一系列示意性横截面图,借助于根据图IO 和图ll的铣槽装置铣制出一个基底和两个突出于基底的底切区段的 槽;
图16示出铣槽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铣槽装置具有T形槽铣刀 以及用于在预铣制引导槽内引导铣槽装置的引导装置;
图17、图19和图21示出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在所述构件中,借 助于根据图16的铣槽装置铣制具有一个基底区段和两个突出于基底区 段的圆弧形底切区段的槽;的槽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3示出第一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一连接件装入所述构件的
槽内;
图24示出具有已装入的连接件的两个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这些 连接件彼此相靠近地运动;
图25示出以其接触面彼此贴合的构件和多边形扳手的示意性侧视 图,所述多边形扳手通过进入孔与第一连接件的保持件接合;
图26示出两个构件和多边形扳手的示意性侧视图,保持件借助于 多边形扳手从释放位置运动至保持位置;
图27示出第一连接件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8沿图27内的线28-28示出根据图27的连接件的壳体的示意性 截面图;
图29至图31示出根据图27的连接件的壳体的对应于图28的示意性 横截面图,其中,壳体保持突出部分别具有不同外形;
图32示出连接件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 第一连接件的保持部件被构造为螺纹件,所述螺纹件能够嵌入设在第 二连接件上的反向保持件;
图33示出对应于图3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33中以虚线绘出额外 的不可见的棱边;
图34示出两个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这两个构件根据连接件第二 实施方式相互连接;
图35示出连接件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 在第一连接件内设有磁体元件以驱动保持件转动;
图36示出对应于图35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36中以虚线绘出额外 的不可见的棱边;
图37示出两个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这两个构件根据连接件第三 实施方式相互连接;
图38示出根据图35至图37的连接件第三实施方式的磁体元件和保 持件以及驱动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驱动设备用于驱动磁体元件 转动;图39示出沿图38箭头39的观察方向从下方观察的图38所示的磁体 元件和驱动设备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40示出连接件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 在第一连接件内设有两个可枢转的保持件以及用于将保持件端部区域 彼此扩张分开的扩张机构;
图41示出构件未连接状态下的连接件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
图;
图42示出对应于图41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待相互连接的构件 彼此贴合,并且保持件处于其释放位置;
图43示出连接件第四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42的示意性侧视图,其 中,保持件处于保持位置;
图44示出连接件、扩张机构的磁体元件、用于转动磁体元件的驱 动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5示出沿图44箭头45的观察方向的、图44所示的磁体元件和驱 动设备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46示出两个待互相连接的构件在未连接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 图,其中,各个构件分别具有带圆柱扇段形的基底区段(不带底切区 段)的槽;
图47示出对应于图46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47中以虚线绘出额外 的不可见的棱边;
图48示出连接机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实施方 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可枢转的保持元件,并且两个连接件包括固定 螺钉;
图49示出相应于图48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图中补充地以虚线绘 出不可见的棱边;
图50示出两个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构件通过连接机构的第 五实施方式相互连接;
图51示出图46中两个待互相连接的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带有置 入到构件的槽中的连接件;
图52示出相应于图51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图中补充地以虚线绘出不可见的棱边;
图53示出连接机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在该实施方 式中,两个可转动的保持元件和用来扩开保持元件的端部区域的扩张 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内,并且两个连接件包括固定螺钉;
图54示出连接机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相应于图53的示意性侧视 图,其中,两个构件互相贴合,并且保持元件位于其释放位置内;以 及
图55示出相应于图54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保持元件位于保持 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有附图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等效的元件。
下面,将基本呈板形的第一构件102和同样基本呈板形的第二构 件104连接作为示例(参见图1至图4),用以说明整体以IOO表示的 连接机构的图1至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
这两个构件102和104例如由木材或者胶合板制成,也可以由任 意其它材料,例如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例如普勒克西玻璃)制 成。此外可以设置为,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由彼此不同的材 料制成。
在两个构件102和104的图7所示的连接状态中,形成第一构件 102窄侧的接触面106贴合在第二构件104的形成板形第二构件104主 面的接触面108上。
分别在相关构件102或者104内形成的一个槽110相应地开到各 个接触面106、 108上,槽IIO包括呈圆柱段形或者圆柱扇段形的基底 区段112以及从基底区段112向外沿厚度方向116延伸的两个底切区 段114。深度T (参见图4),从而弯曲的 槽底面118以一锐角与相应的接触面106、 108相交。槽IIO的基底区段U2沿厚度方向116具有例如大约8 mm的宽度B。槽110的每个底切区段U4在其远离相应接触面106或者108的 一侧上由与槽底面118面齐平的底面120限定,所述底面120呈圆柱 体外壳截段形地构成,并且底面120的曲率半径等于基底区段112的 槽底面】18的曲率半径。朝向接触面106或者108的方向,每个底切区段114由同样是圆 柱体外壳截段形的底切面122限定,底切面122以与底面120同心的 方式构造并具有更小的曲率半径。在侧向上,每个底切区段114通过垂直于相应接触面106、 108延 伸的侧向边界面124限定。对于每个底切区段114而言,宽度b(也就是在厚度方向116上的 延伸)例如大约为lmm。对于每个底切区段114而言,高度h (也就是底面120与底切面 122之间的间距)例如大约为2mm。每个槽110的基底区段112由基本垂直于每个接触面106或者108 延伸的侧向边界壁126限定,所述边界壁彼此以槽宽B间隔。例如从图3可以看出,垂直于侧向边界壁126延伸且基本呈圆柱 形的进入孔128通入第一构件102的槽110,进入孔128的另一端部通至板形第一构件102的主面129上,并且允许从第一构件102的外部 空间迸入槽110的基底区段112。为了在构件102和104上构造前述槽110,例如可以应用图10和 图II示意性示出的铣槽装置130。铣槽装置130包括电绝缘壳体132,电绝缘壳体132具有基本平坦 的下接合面134以及与下接合面134垂直地取向且基本平坦的前接合 面136。前接合面136具有通槽138,铣盘140的一部分能够从通槽138 中穿出,铣盘140以可围绕竖直旋转轴线142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壳体 132的内部空间内,并且借助于电驱动达144能够驱动铣盘140围绕 旋转轴线142进行转动运动。铣盘140在其周边具有沿径向突出的铣齿146以及沿轴向突出的 环槽齿148,铣齿146用于铣制槽IIO基底区段112,环槽齿148用于 铣制底切区段114。驱动马达144以及保持在其上的铣盘140能够借助于升降装置150 沿铣盘140的轴向151自动上升或者下降。升降装置150以及驱动马 达144安装在铣槽装置130的驱动单元152中,铣槽装置130能够借 助于布置在其上的手柄154相对于壳体132沿着移动方向156移动, 移动方向156沿径向向着铣盘140的旋转轴线142且垂直于前止挡面 136分布。用于铣盘140的轴向运动的升降装置150可以被实施为具有传动 装置的普通电动马达或者步进马达。借助于连接至铣槽装置130主驱动轴上的电源或者发电机可以提供升降运动所需的能量。发电机尤其可以被实施为可电控的涡流联轴器(Wirbelstromkupplung),其中,可任意调节的扭矩能够传递至升降机 构,所述升降机构例如借助于链动机或者可调节旋转斜盘(Taumelscheibe)的帮助以机械地无需应用附加马达的方式将该扭矩 转换为铣盘140的升降运动。在沿着轴向151操作升降装置150时,铣盘140以一升降距离被 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距离是可借助于选择开关或者CNC (计算机 数控)控制装置手动调节的。前述铣槽装置130的运行方式如下:铣槽装置130以前接合面136贴合在上面应该构造槽110的构件 (例如第一构件102)的接触面106上。随后铣盘140进行转动,并且借助于手柄154从壳体132出发朝 向待加工的构件102移动,从而铣盘140随着槽深度的增加从构件102 铣制出圆柱扇段形的基底区段112 (参见图12)。如果达到期望的槽深度T,则借助于升降装置150触发铣盘140 的升降过程,接着铣盘140以底切区段114的期望宽度b沿着轴向151 向上运动并且在此借助于环槽齿148铣制槽IIO的上底切区段114(参 见图13)。随后铣盘140沿反方向向下返回初始位置,并且还以底切区段114 的期望宽度b继续向下运动,其中,铣盘140的环槽齿148从现在开 始铣制下底切区段U4 (参见图14)。如果下底切区段114也被铣制,则铣盘140沿轴向151向上返回 运动至其初始位置,并且通过收回手柄154,铣盘140沿着移动方向 156从完成的槽UO运动出来(参见图15)。例如借助于铣槽装置130上的手操作的开关可以触发升降过程。另选的还可以设置为,铣槽装置130包括深度计,在达到期望的 槽深度T时(也就是说,如果铣盘140己从壳体132运动出来预定距 离),深度计就自动触发升降装置150的升降过程。一旦升降过程被触发,则升降过程在其它时间的进程(也就是说, 铣盘140以距离b向上运动、铣盘140接着以距离2b向下运动以及铣 盘140随后以距离b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借助于铣槽装置130 (未示 出的)控制装置通过升降装置的相应控制自动进行。以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方法在唯一工序中制造具有底切区段114 的槽110。相对于图10和图ll所示的铣槽装置130另选地,为了在构件102 和104上制造槽IIO也可以应用图16所示的铣槽装置158。这种铣槽装置158包括位于绝缘壳体160内的电驱动单元,以及 在壳体160上保持的机头162,机头162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166转动 的T形槽铣刀164。T形槽铣刀164包括杆部件168以及头部170,杆部件168的直径 相当于待铣制槽IIO的基底区段112的直径B,头部170的直径相当于 基底区段112和底切区段114的宽度之和B+2b。铣槽装置158还包括引导装置172以在预铣制的引导槽174内引导铣槽装置158 (参见图17和图18)。
所述引导装置174包括四分之一圆盘形的前引导件174,该前引导 件174在铣槽装置158的运动方向上在铣制过程中布置在T形槽铣刀 164的前面,并且前引导件174的厚度基本等于预铣制的引导槽174的 宽度B'。
此外所述引导装置172还包括基本四分之一圆盘形的后引导件 178,该后引导件178在铣槽装置158的运动方向上在铣制过程中布置 在T形槽铣刀164的后面,并且后引导件178的厚度基本相应于待铣 制的槽110的基底区段112的宽度B。
后引导件178还设有两个导向齿180,导向齿180直接布置在T 形槽铣刀164头部170的后面,并且沿后引导件178的厚度方向分别 以待铣制槽IIO底切区段114的期望宽度b向上或者向下延伸。
以如下方式借助于前述铣槽装置158在例如第一构件102的接触 面106内制造槽110:
首先借助于其自身为已知的且在此未进一步描述的铣槽装置生产 圆柱扇段形的引导槽174,引导槽174的槽深度T相应于待制造的槽 110的槽深度,并且引导槽174的宽度B'小于待制造的槽110的基底区 段112的宽度B (参见图17和图18)。
特别是引导槽174的宽度B'例如可以是大约4 mm。
随后引导槽174借助于铣槽装置158扩展成具有底切区段114的 期望的槽IIO。
由此引导装置172的前引导件176沉入引导槽174直至引导件176的壳面182 (其呈圆柱体外壳截段形)以面接触的方式贴合在引导槽 174的槽底面上,并且T形槽铣刀164仍然位于接触面106的前面,引 导件176的壳面182的曲率半径等于引导槽174的曲率半径。
随后铣槽装置158如此枢转,即,前引导件的壳面182沿着引导 槽174的弧形弯曲槽底面滑动,并且由此T形槽铣刀164沉入第一构 件102, T形槽铣刀164不仅铣制槽IIO的扩展的基底区段112也铣制 槽110的底切区段114 (图19和图20)。
在此布置在后引导件178的导向齿180进入在槽110的由T形槽 铣刀164制造的底切区段114内,并由此附加引导铣槽装置158。
铣槽装置158沿着引导槽174进一步枢转,直至T形槽铣刀164 在引导槽174的反向于出发点的另一端部上离开构件102并且导向齿 180也不再与制成的槽110的底切区段114相互作用为止。 '
现在可以从构件102收回铣槽装置158,并且制成了具有底切区段 U4的槽U0。(参见图21和图22)。
在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上制造槽110之后,还在第一构 件102上制造将主面129和槽110基底区段112连接起来的进入孔128。
如图5至图7所示,相互连接两个构件102和104的连接机构100 包括用于插入第一构件102的槽内的第一连接件1S4和用于插入第二 构件104的槽110内的第二连接件186。
第一连接件184包括具有弧形弯曲接合面190的基本呈圆柱扇段 形的壳体188、与弯曲接合面190对置的平坦的贴靠面194以及两个侧 向的侧面198,弯曲接合面190在沿连接件184的纵向192的纵剖面中 观察呈圆弧形,侧面198基本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分布。弧形弯曲的保持突出部200相应沿垂直于纵向192和连接方向196 的厚度方向202突出于侧面198的下边缘。
每个保持突出部200在朝向贴靠面194的方向上被弧形弯曲的支 承面204限定,支承面204在沿纵向192的纵剖面中观察呈圆弧形。
在远离贴靠面194的一侧,每个保持突出部200被同样是弧形弯 曲接合面限定,所述接合面在沿纵向192的纵剖面中观察呈圆弧形并 且面齐平地连接在壳体188的接合面190上。
每个保持突出部200的支承面204和接合面206均通过基本平行 于纵向192且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分布的侧面208相互连接。
每个保持突出部200的外形基本相应于槽110的相应配属的底切 区段114的外形,并且保持突出部200的曲面相应于配属的底切区段 114的曲面,从而第一连接件184能够以其保持突出部200引导进入槽 U0的底切区段114,并且可以在其内以滑动方式移动。
第一连接件184还包括被壳体188环绕的接纳室210以接纳保持 件212,保持件212能够经由通入幵口 214从接纳室210伸出,在通入 开口 214处,接纳室210通至第一连接件184的贴靠面194。
接纳室210可 以在其远离贴靠面194的一侧一直延伸至弯曲的接 合面190。
保持件212包括板形主体216,主体216在一端设有环形凸起218, 凸起218环绕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接纳开口 220,接纳开口 220与壳体 188的其中一个侧面198内的基本环形的通孔222对齐。环形凸起218支承在布置在接纳室210内的支座上,从而保持件 212能够以围绕接纳开口 220的中轴线224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壳体188 上。
保持件212远离环形凸起218的自由端部设有弧形突出部226,突 出部226沿朝向主体216两侧的厚度方向202突出于主体216。
第一连接件184在接纳室210的靠近开口 214的两侧还分别具有 基本呈长方体形榫230形的插装突出部228,榫230从贴靠面194出发 沿着连接方向196延伸,并且榫230在其远离贴靠面194的端部縮小, 以便于更易于引导进入第二连接件186的与榫230配套的相应接纳槽 232。
在此第一连接件184的插装突出部228在厚度方向202上非常准 确地嵌入第二连接件186的接纳槽232,从而插装突出部228能够在厚 度方向202上承受构件102与104之间连接的剪切力,并且可以取消 例如在大多数其它连接机构中所需的额外的榫。
与此相反,在纵向192上,接纳槽232比插装突出部228具有更 大的延展,从而允许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沿纵向192彼 此相对移动,以便于以这种方式能够补偿构件102与104之间的连接 的公差。
第二连接件186同样包括具有弧形弯曲接合面190的基本呈圆柱 扇段形的壳体234、与弯曲接合面190对置的平坦的贴靠面194、侧面 198以及沿厚度方向202突出于侧面198的保持突出部200,接合面190 在沿连接件186纵向192的纵剖面中观察呈圆弧形,保持突出部200 具有朝向贴靠面194取向的弯曲的支承面204、与接合面190齐平的弯 曲的接合面206以及侧面208。例如根据图6可以明显看出,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除了具 有用于第一连接件184的插装突出部228的接纳槽232,还具有居中布 置在接纳槽233之间的插入室236,插入室236通到贴靠面194中的通 入开口 238上,并且能够在对置的一侧延伸直至进入接合面l卯。
具有弧形弯曲反向保持面242的圆柱扇段形的反向保持突出部 240分别从通入开口 238的两侧沿厚度方向202突入插入室236的内部, 从而在两个反向保持突出部24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略微大 于第一连接件184保持件212的主体216的厚度。
为了借助于由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构成的连接机构 100以如下方式在第一构件102与第二构件104之间建立可松开的连 接:
首先如图23所示,将第一连接件184如此推入第一构件102的槽 110,g卩,第一 连接件184的保持突出部200嵌入槽110的底切区段114, 并且壳体188侧面198内的通孔222与第一构件102内的进入孔128 对齐(参见图24)。
同样将第二连接件186如此推入第二构件104上的槽110,即,第 二连接件186的保持突出部200嵌入槽110的底切区段114,并且第二 连接件186的壳体234基本完全在槽110内被接纳(参见图24)。
第一连接件184的保持件212首先完全枢转进入第一连接件184 的接纳室210 (参见图24)。
在保持件212的这种释放位置中,两个构件102和104彼此相对 运动直至它们的接触面106和108以及连接件184和186的贴靠面194 以面接触的方式彼此贴合,并且第一连接件184的插装突出部228嵌 入第二连接件186的接纳槽232 (参见图25)。现在,拐弯的多边形扳手244的操作端部通过第一构件102内的进入孔128以及第一连接件184壳体188内的通孔222进入保持件212的接纳开口 220,并且与保持件212接合(参见图25)。
随后保持件212借助于多边形扳手244从第一连接件184的接纳室210枢转出来,从而保持件212的弧形突出部226通过通入开口 238到达第二连接件186的插入室236内,并且在此从后面接合反向保持突出部240。
在此作为一方的保持件212的弧形突出部226的曲面与反向保持突出部240的反向保持面242的曲面如此相互配合,即,在保持件212枢转进入插入室236时,两个连接件184和186沿着连接方向196被越来越紧地彼此牵引,并且在反向保持面242与保持件212的弧形突出部226之间获得尽可能大的接触面。'
由此避免了在反向保持突出部240与保持件212的弧形突出部226之间的接触面上出现压力峰值,并且尽可能均匀地利用制造保持件212和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的材料的材料强度。
因此保持件212以及连接件184或者186的壳体188和234尤其
能够由注塑塑料制成。
在沿着连接方向196向连接件184与186之间的连接加负荷情况下,保持件212基本仅遭受拉力和压力,当然也承受可以忽略的小弯曲力矩。
第一连接件184的接纳室210、第二连接件186的插入室236以及连接件184和186的外轮廓如此成形,即,它们能够被制造为一个整体。保持件212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84的接合面190上的接纳室210的通入开口推入接纳室210,从而第一连接件184的壳体188不一定非要是可分的。
因而可以取消第一连接件184的壳体188的半壳结构方式,这提高了第一连接件184的强度。
因为连接件184和186的弯曲接合面190的曲率半径与槽110槽底面118的曲率半径相同,(接合面190能够以面接触的方式贴合在槽底面118上并且在其上滑离)并且因为连接件184和186的圆弧形保持突出部200能够以较小的力消耗在槽110的相应配属的底切区段114内沿切向移动并且因而连接件184和186在制造连接时还具有一运动自由度,所以在连接构件102和104时还可以关于连接件184和186的相对位置进行校正。 '
这明显降低了对构件102和104上的槽110位置精度的要求,并且对使用者而言变得更易于使用。
如果保持件212从图25所示的释放位置进入图26所示的保持位置,则通过沿连接方向196作用于连接件184和186的拉力,在在作为一方的保持突出部200的支承面204与作为另一方的槽110底切区段114的因此建立接触的底切面122之间产生如此大的附着摩擦力,即,前述的余下运动自由度被取消并且在构件102与104之间建立完全固定的连接。
因此,通过将保持突出部200支承在构件102和104内的槽110的底切区段114的底切面122上,使得连接件184和186分别可靠地固定在所属的构件102和104内。在图7和图26所示的保持位置中,保持件212与反向保持突出部240共同作用阻止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沿着连接方向196相对运动。
为了再次彼此拆开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仅需要再次使得多边形扳手244穿过第一构件102内的进入孔128与保持件212的接纳开口 220接合,并且保持件212通过沿反方向的枢转从保持位置运动至图25所示的释放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中,保持件212的弧形突出部226不再从后面接合第二连接件186的反向保持突出部240,从而连接件184和186能够容易地沿着连接方向196彼此分离运动。
例如从图27至图31可以看出,,保持突出部200的外形不一定始终恰好是长方体形(如图28所示)。
相反还可以设置为,'如图29所示,保持突出部200具有梯形外形,这种梯形外形随着距各个壳体188或者234的侧面198的距离的增大而变窄。
为此另选的还可以设置为,如图30所示,保持突出部200的外形随着距对应所属的各个侧面198的间距的縮小而变窄。
此外可以设置为,如图31所示,保持突出部200的外形具有例如半圆形外轮廓这样的至少部分弯曲的外轮廓。
连接机构100的图32至图3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持件21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构造为具有外螺纹248的螺纹件246,外螺纹248与第二连接件186的反向保持件252的内螺纹250接合以连接两个构件102、 104。
例如从图33可以明显看出,第一连接件184的螺纹件246除了包
38括外螺纹248之外还包括圆柱形头部254,头部254具有用于(未示出的)操作元件操作区段的居中的接纳部256,所述操作元件例如是多边形扳手或者螺丝刀,其中,接纳部256具有与操作区段的横截面配套的多边形横截面。
在头部254与螺纹件246的外螺纹248之间布置有圆柱形杆部件258,杆部件258的直径小于头部254的直径。
头部254和杆部件258布置在第一连接件184的壳体188的分级接纳室260内,分级接纳室260具有直径较大的下室区段262以及直径较小的上室区段264,其中,这两个室区段262、 264在凸肩266上相互连成一体,螺纹件246的头部254支承在凸肩266上。
上室区段264沿着连接方向196向上延伸,并且通入第一连接件184的贴靠面194。
因而充当保持件212的螺纹件246以可围绕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取向的转动轴线268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84上。
第二连接件186的反向保持件252具有长方体形外轮廓,并且能够在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内的同样长方体形的接纳室270内沿着纵向192移动并且以抗扭转方式保持。
进入通道272贯穿接纳室270,进入通道272沿着连接方向196从第二连接件186的贴靠面194开始延伸穿过接纳室270直至第二连接件186的弯曲接合面190,并且进入通道272具有细长形的特别是椭圆形的横截面。
为了连接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将连接机构1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安装到第一构件102以及第二构件104的各自槽110内。
那么具有第二连接件186的第二构件104如此插装在具有第一连接件184的第一构件102上,即,螺纹件246的外螺纹248延伸穿过第二连接件186的进入通道272进入接纳室270内,并且与反向保持件252的内螺纹250接合。
随后螺纹件246借助于(未示出的)操作元件(例如螺丝刀)围绕转动轴线268转动,所述操作元件穿过第一构件102内的进入孔嵌入螺纹件246的头部254上的接纳部256中,从而螺纹件246的外螺纹248拧入反向保持件252的内螺纹250,并且由此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84反向牵引第二连接件186,直至达到图34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两个连接件184、 186以其贴靠面194以面接触的方式彼此贴合,并且外螺纹248延伸超出接纳室270直至进入通道272的位于接纳室270与第二连接件186的接合面l卯之间的区段内。
因此操作元件能够嵌入螺纹件246的头部254上的接纳部25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102内的进入孔与螺纹件246的转动轴线268同轴地取向,并因而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取向。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此相互拆分两个构件102和104, g卩,借助于(未示出的)操作元件通过沿反方向转动螺纹件246从反向保持件252的内螺纹250旋出外螺纹248,直至螺纹件246不再与反向保持件252保持接合,因而第二连接件186可以从第一连接件184取下。
由于反向保持件252在纵向192上的可移动性以及由于进入通道272的长形横截面,在建立第一构件102与第二构件104之间的连接时,在螺纹件246与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之间的一定的相对运动是可行的,从而因此能够补偿构件102、 104内的槽110的位置公差。连接机构100的图32至图3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连接件 184上不具有插装突出部,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连接件184和 186上具有保持突出部200。
另外,连接机构100的图32至图3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在结构和 功能方面与图1至图31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一致,就此方面,参引前述 说明。
连接机构100的图35至3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 式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184的壳体188具有设置两个插装突出部 228之间的山峰形的凸起274,凸起274在构件102、 104的连接状态 下嵌入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上的与凸起274配套构造的凹部276 (参见图37)。
在此在凸起274与凹部276之间在纵向192上存在间隙,从而能 够补偿槽110与构件102、 104之间的位置公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84的保持件212被实施为螺纹件 278,螺纹件278包括具有内螺纹282的空心圆柱形套筒区段280和轴 区段284以及随动件286,轴区段284从套筒区段280开始沿着连接方 向196向下延伸,轴区段284的直径小于套筒区段280的直径,随动 件286从套筒区段280周边开始沿轴向向下伸出(特别是参见图38)。
例如从图36可以明显看出,螺纹件278布置在第一连接件184的 壳体188的分级接纳室288内,分级接纳室288包括具有较大直径的 下室区段290以及具有较小直径的上室区段292,下室区段290和上室 区段292在凸肩294上相互过渡成一体。
螺纹件278以可围绕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取向的转动轴线296转 动的方式布置在接纳室288内。为了能够驱动螺纹件278围绕转动轴线296进行转动运动,在接 纳室288的下室区段290内还设有与螺纹件278同轴的空心圆柱形磁 体元件298,磁体元件298被部分地推压到螺纹件278的轴区段284上, 并且在磁体元件298面对套筒部件280的端侧上设有沿轴向突出的促 动件300 (特别是参见图38)。
磁体元件298由以基本垂直于其纵轴线进而垂直于转动轴线296 方式被磁化的永磁体材料(所谓的径向磁化)所组成。
径向磁化的磁体元件298以可围绕转动轴线268转动的方式支撑 在螺纹件278轴区段284上,该径向磁化磁体元件298可以借助于从 连接机构100之外作用于磁体元件298的能随时间变化外驱动磁场的 驱动围绕转动轴线296进行振荡转动运动,所述振荡转动通过磁体元 件298的促动件300对螺纹件278的随动件286的作用产生螺纹件278 围绕转动轴线296的定向转动运动。
为此应用图38和图39示意性示出的驱动设备302,驱动设备302 包括例如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304、具有驱动轴308的布置在壳体 304内的电动马达306以及以抗转动方式与驱动轴308连接的驱动磁体 310。
驱动磁体310被构造为以基本垂直于驱动轴308的纵向312的方 式被磁化的圆柱形高性能永磁体(所谓的径向磁化)。
现在以如下方式产生螺纹件278转动运动:
驱动设备30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84被带至下述位置,在该位置 中,驱动设备302的驱动轴308的纵向312和螺纹件278的转动轴线 296相互平行取向,并且驱动磁体310与磁体元件298之间的间距尽可
42能保持最小,以便获得磁体相互间尽可能强的交互作用。图38和图39 示意性示出在该位置中驱动设备302和磁体元件298的位置。
如在图39的示意性视图中看到的,现在如果驱动设备302的电动 马达306如此运行,g卩,驱动轴308进而驱动磁体310 (沿图38通过 箭头39指示的观察方向观察)例如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在此基于 驱动磁体310的径向磁化,驱动磁体310的北极(N)和南极(S)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而,驱动磁体310的转动运动产生旋转的、进而能随时间变化 的驱动磁场。
为了使这种驱动磁场能够进入第一连接件184的内部空间,并且 能够与磁体元件298交互作用,第一连接件184的壳体188由例如塑 料材料的非磁性材料制成。
因为磁体元件298和驱动磁体310的不同极相互吸引并且这两个 元件的同极相互排斥,所以接纳室288内的磁体元件298基于与驱动 磁体310的交互作用以反向的转动方向,也就是(沿图38的箭头39 的观察方向观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通过这种转动,磁体元件298的促动件300与螺纹件278的随动 件286接触,从而螺纹件278由磁体元件298驱动以与磁体元件298 相同的转动方向围绕转动轴线296进行转动运动。
磁体元件298和被其带动的螺纹件278跟随着驱动磁体310的转 动运动,直至作用于螺纹件278的阻力(该阻力例如是这样产生的: 螺纹件278的内螺纹282被拧紧到从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86上的反向 保持件316的配套外螺纹314上)变得如此之大,gp,由通过驱动磁 体310产生的旋转磁场传递的扭矩不足以继续转动螺纹件278。当达到该阻滞点时,螺纹件278和磁体元件298就这样停留在所抵达的位置 处,此时驱动磁体310继续转动。
如果驱动磁体310继续转动了大约180°,从而此时驱动磁体310 和磁体元件298的同性极相互直接面对,那么处于折合过程中的磁体 元件298再次处于运动中,具体来说,沿着与驱动磁体310转动方向 同向的转动方向运动,直至驱动磁体310和磁体元件298以不同极再 次面对为止。
如果达到这种状态,那么磁体元件298的转动方向再次调转,并 且磁体元件298再次与驱动磁体310反向转动,如在出现螺纹件278 阻滞前的阶段中那样。
现在,磁体元件298被驱动磁体310的旋转磁场加速转动了大约 半圈,直至促动件300重新止挡在螺纹件278的随动件286上,并且 磁体元件298的脉冲突然传递至随动件286进而传递至螺纹件278。通 过传递这种大的脉冲,螺纹件278能够从其阻滞位置释放并且继续转 过某一角度到达下述位置,在该位置中再次出现螺纹件278的阻滞。 在这种新的阻滞位置上,磁体元件298再次停住不能够继续跟随驱动 磁体310运动,直至磁体元件298和驱动磁体310的同性极再次直接 面对,并且磁体元件298重新进行的折合过程允许再次接受脉冲。
按照这种周期性重复的方式使得螺纹件278继续从阻滞位置转动 至阻滞位置。促动件300对随动件286的反复的冲撞和促动产生了一 种锤击效果,所述锤击效果强烈地加速了螺纹件278抵抗阻力围绕转 动轴线296的转动运动。
驱动螺纹件278借助于外驱动磁体310进行转动运动的其它细节 参引DE 198 07 663 A1,与此有关的内容参引该文本,并将其内容并入 成为本说明的组成部分。通过螺纹件278这样产生的转动运动,螺纹件278的内螺纹282 能够与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86上的反向保持件316的外螺纹314拧紧 或者(在驱动磁体310的转动方向调转时)松开与外螺纹314的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反向保持件316包括四边形头部318,四边形头 部318以一定间隙在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之内的长方体形接纳 室320内引导,并且因而防止围绕连接方向196的扭转。
反向保持件316的外螺纹314从四边形头部318的底侧出发延伸 穿过平行于连接方向196分布的进入通道322进入第二连接件186的 凹部276,从而所述外螺纹314面对第一连接件184上的螺纹件278的 内螺纹282 (参见图35和36)。
从图37可以看出,在接纳室320内还设有压力螺旋弹簧324,压 力螺旋弹簧324沿着连接方向196朝向第一连接件184预紧反向保持 件316。
以如下方式借助于连接机构100的第三实施方式制造第一构件 102与第二构件104之间的连接:
在将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安装到第一构件102以及 第二构件104的相应槽110内之后,具有第二连接件186的第二构件 104如此抵抗具有第一连接件184的第一构件102运动,即,螺纹件 278的内螺纹282与反向保持件316的外螺纹314接合。
在此插装突出部228也沉入第二连接件186的与插装突出部228 配套的接纳槽232,并且第一连接件184的山峰形的凸起274沉入第二 连接件186的与凸起274配套的凹部276。随后螺纹件278借助于驱动设备302以前述方式围绕转动轴线296 进行这种转动,具有内螺纹282的螺纹件278的套筒区段280与具有 外螺纹314的反向保持件316相互拧接,从而第二连接件186相对于 第一连接件184被牵引,并建立构件102与104之间的连接。
为了松开构件102与104之间的连接而以下述方式松开螺纹件278 与反向保持件316之间的拧接,其中,以驱动磁体310反向转动的方 式应用驱动设备302。
另外,连接机构100的图35至3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 能方面与图1至图31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一致,就此方面,参引前述说 明。
连接机构100的图40至图4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31所 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接件184上设置唯一的、居中的插 装突出部326代替两个插装突出部228,插装突出部326在构件102、 104连接状态下嵌入第二连接件186上的与插装突出部326配套的接纳 槽328。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84包括不唯一的保持件212, 而是包括铰接杆(Klapphebel) 330形式的、可枢转地保持在第一连接 件184的壳体188上的两个保持件212,其中,分别将一个铰接杆330 布置在居中的插装突出部326的两侧。
可围绕支承突出部335上的枢转轴线333枢转支撑的铰接杆330 的内端部区域332嵌入壳体188内的接纳室334,并且这些内端部区域 332通过扩张机构336彼此保持间隔。
扩张机构336包括具有四边形头部340的第一扩张件338,第一扩 张件338具有四边形头部340、沿纵向192延伸的杆区段342以及带有外螺纹的连接至杆区段342上的螺纹区段344。
扩张机构336还包括第二扩张件346,第二扩张件346具有圆柱形 头部区段348以及空心圆柱形套筒区段350,套筒区段350从头部区段 348开始沿纵向192与第一扩张件338杆区段342同轴地延伸并且设有 内螺纹。
在此第二扩张件346的套筒区段350的内螺纹与第一扩张件338 的螺纹区段344的外螺纹接合。
套筒区段350在其面对第一扩张件338四边形头部340的端部还 设有沿径向突起的随动件352。
在第一扩张件336的四边形头部340与第二扩张件346的套筒区 段350之间,具有径向磁化的空心圆柱形磁体元件354以可围绕两个 扩张件338和346共同纵轴线356转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扩张件338 的杆区段342上。
磁体元件354在其面对第二扩张件346的套筒区段350的端侧设 有沿轴向凸出的促动件358,促动件358能够作用于套筒区段350上的 随动件352。
在第一扩张件338的四边形头部340与磁体元件354面对四边形 头部340的端侧之间布置有压力螺旋弹簧360,压力螺旋弹簧360将磁 体元件354向着第二扩张件346的套筒区段350预紧。
例如从图44和图45可以看出,扩张机构336的第二扩张件346 同连接机构100前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螺纹件278 —样能够借助于具有 旋转驱动磁体310的驱动设备302的驱动而围绕纵轴线356相对于第 一扩张件338进行转动运动,所述驱动磁体310与磁体元件354交互
47作用,第一扩张件338通过其四边形头部340保持在恒定的转动位置 上。
如图44和45所示,驱动设备302在连接机构IOO之外如此取向, 艮P,驱动轴308的纵向312基本平行于扩张件338、 346的纵轴线356 取向,并且驱动磁体310与磁体元件354之间的间距保持得尽可能小。
在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234内设有两个插入室362,如果连接件 184和186以其贴靠面194相互贴合,则铰链杆330的外端部区域364 能够沉入这两个插入室362。
此外在壳体234上还设有凹处357以接纳从壳体188突起的支承 突出部335。
插入室362在其'面对第一连接件184的边缘上部分地被相应的反 向保持突出部366限定,如果有关的铰链杆330围绕其枢转轴线333 从图42所示释放位置枢转进入图43所示保持位置,则相应配属的铰 链杆330能够从后面接合反向保持突出部366。
这种枢转可以借助于前述扩张机构336实现。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84以及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188 和234优选构造为两部分,其中,这两个部分沿着相应壳体的纵向中 面彼此贴合。
以如下方式借助于连接机构100的第四实施方式制造第一构件 102与第二构件104之间的连接:
将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安装到第一构件102和第二 构件104上的相应槽110内。随后具有第二连接件186的第二构件104如此插装到具有第一连 接件184的第一构件102上,即,处于释放位置的铰链杆330以其外 端部区域364沉入第二连接件186的插入室362,并且第一连接件184 的居中的插装突出部326沉入第二连接件186的接纳槽328。
随后借助于驱动设备302驱动第二扩张件346围绕纵轴线356进 行这种转动运动,即第二扩张件346的头部区段348远离第一扩张件 338的四边形头部340,并且因而扩张机构336的总长度增加,因此铰 链杆330的内端部区域332彼此运动分开,铰链杆330围绕其枢转轴 线333枢转,并且由此运动至图43所示的保持位置,在保持位置上, 铰链杆330外端部区域364从后面接合第二连接件186的相应配属的 反向保持突出部366,并贴合在反向保持突出部366上,从而第二连接 件186锁止在第一连接件1S4上,并且连接件184、 186不再能够沿着 连接方向196彼此运动分开。
为了松开构件102、 104的连接,第二扩张件346借助于驱动设备 302沿反向的转动方向围绕纵轴线356相对于第一扩张件338转动,从 而第二扩张件346的头部区段348向第一扩张件338的四边形头部340 运动并且扩张机构336的总长度縮短。
于是铰链杆330的内端部区域332不再贴合在第一扩张件338的 四边形头部340上以及第二扩张件346的头部区段348上,从而扩张 机构336不再阻挡铰链杆330从图43所示保持位置枢转运动至图42 所示的释放位置。
因此在释放铰链杆330之后,第二连接件186可以沿着连接方向 196从第一连接件184取下。
另外,连接机构100的在图40至45中所示第四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在图1至图31中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一致,就此方面,参引前述 说明。
连接机构100的在图46至52中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与在图1至图31中 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接件184的或者第二连接件 186的壳体188、 234上未设置保持突出部200。
同时与此相应地,在第一构件102内和在第二构件104内的槽110仅 具有在中心的基底区段112,但不具有从该处伸出的底切区段(见图46 和47)。
但是,为了实现连接件184、 186在相应的配属的槽110内的可靠的 保持,两个连接件184、 186分别设有两个固定螺钉368,所述固定螺钉 分别包括螺钉头部370和大约在接合面190的径向上从螺钉头部370伸 出的带外螺'纹的螺钉杆部372。
此处,每个螺钉头部370被接纳到螺钉头部接纳部374内,该螺钉 头部接纳部374从相应的壳体的贴靠面194朝着接合面190延伸。
每个螺钉头部接纳部374的底部通过进入通道376与接合面190相 连,相应配属的螺钉头部370支承在该底部上。
每个固定螺钉368的螺钉杆部372延伸穿过相应配属的进入通道 376,其中,进入通道376具有相对于螺钉杆部372在纵向192上增大的 横截面,从而螺钉杆部372相对于接合面W0的取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可以补偿在构件102或104上的槽110的位置公差。
为了借助于连接机构100的第五实施方式制造第一构件102和第二 构件104的连接,首先借助于传统的铣槽装置在构件102和104内制造槽 110,该槽110既不需要升降装置也不需要T形槽铣刀。此外,在第一构件102内制造进入孔128。
随后,第一连接件184被置入到第一构件102的槽110中,并且通过 将固定螺钉368旋入到槽底内,第一连接件184被固定在第一构件102 上。
同样,第二连接件186被置入到第二构件104的槽110中,并且在那 里借助于固定螺钉368固定。
在这样将连接件184、 186固定到相应配属的构件102或104上之后, 连接件184和186互相以同样的方式可松开地连接,这就如上述关于连 接机构1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所详细描述的那样。
此>卜,在图46至52中所示的连接机构100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结构和 功能方面与在图1至3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一致,上述的描述涉及 到该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53至55中所示的连接机构100的第六实施方式同样以如下方 式区别于在图40至45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即,在第一连接件184或 者第二连接件186的壳体188或234上分别设置两个固定螺钉368代替保 持突出部200,用来将连接件184、 186固定在第一构件102或第二构件 104的相应配属的槽110内。
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102和第二构件104的槽110只具有 中心的基底区段112,但不具有从此处伸出的底切区段。
关于固定螺钉368的构造以及在第一连接件184和第二连接件186 的壳体188、 234上固定螺钉368的布置参阅在图46至52中所示的连接机 构100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
51此外,在图53至55中所示的连接机构100的第六实施方式在结构和 功能方面与在图40至45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相一致,就此而言参照 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