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整经机 / 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

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

阅读:745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 整经 方法及样品 整经机 ,在导纱器转一转期间,在被依次卷绕在整经滚筒上的多根各条 经纱 每通过所述导纱机构时,该导纱机构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 节距 返回整经 密度 的距离R部分,由此,按被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的 纱线 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的间隔,形成由被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将其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由此,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不产生经纱排列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根数多时也不会在后工序的织制工序中产生经纱的开口不良或引起经纱的断纱织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下面是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是使用样品整经机并通过 多根同时整经来进行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所述样品整经机,具有:整 经滚筒、沿该整经滚筒外周部的长度方向可灵活移动地设置的多个传送带、 设在该整经滚筒侧部的长度方向上且形成规定经纱分绞的多个分经机构、将 经纱卷绕在该整经滚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导纱器、对应于该导纱器而设置且能 灵活装卸地安装了筒管的筒子架、设在该整经滚筒外周前端部且对通过该导 纱器实行经纱的卷绕的位置进行引导的多个导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导纱器转一转期间,在被依次卷绕在整经滚筒上的多根各条经纱每通 过所述导纱机构时,该导纱机构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节距返回整经密度 的距离R部分,由此,按被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的纱线卷绕顺序,从整经方 向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的间隔,形成由被排列的同时整 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将其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圈数)、即卷绕圈数为两 圈以上时,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绕圈数期间层叠经纱,以便从按导纱器的旋 转进行前次旋转而形成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变位量距离P的经纱 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圈数时,导纱机构,在下一 次带的卷绕之前返回前次带的第1圈卷绕开始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在达到 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圈数期间,向整经方向移动在同时整经根数上 乘以整经密度距离R的RN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是(1)整经宽度÷整经总根 数的值,或是(2)在混合了不同号数的经纱时,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距离 R的值,为比卷绕细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或卷绕细直径 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 值(RS),则乘以对应于各个距离R(RL、RS)的值的整经根数的值的合计, 使用作为整经宽度的上述(1)或(2)的任意一个距离R(RL、RS)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量距离P的值,是被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 以上或所述整经密度距离R以上的任意一个值。
6.一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沿该整经 滚筒外周部的长度方向可灵活移动地设置的多个传送带、设在该整经滚筒侧 部的长度方向上且形成规定经纱分绞的多个分经机构、将经纱卷绕在该整经 滚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导纱器、对应于该导纱器而设置且能灵活装卸地安装了 筒管的筒子架、设在该整经滚筒外周前端部且对通过该导纱器实行的经纱的 卷绕位置进行引导的多个导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导纱器转一转期间,在被依次卷绕在整经滚筒上的多根各条经纱每通 过所述导纱机构时,该导纱机构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节距返回整经密度 的距离R部分,由此,按被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的纱线卷绕顺序,从整经方 向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的间隔,形成由被排列的同时整 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且,在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 圈数)、即卷绕圈数为两圈以上时,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绕圈数期间,从按 导纱器的旋转进行前次旋转而形成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变位量距 离P的经纱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其特征在 于:当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圈数)、即 卷绕圈数时,所述导纱机构,在下一次带的卷绕之前返回前次带的第1圈卷 绕开始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在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圈数期间, 向整经方向移动在同时整经根数上乘以整经密度距离R部分的RN部分,这 样反复进行,一直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总根数。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经纱样品整经方法及其样品整经机,尤其涉及一种将多根经 纱进行同时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能实行该方法的样品整经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利用样品整经机(Sample Warper)的经纱整经方法,也就是 被称为整列卷绕的经纱整经方法为众人所周知。该整列卷绕,若用一根导纱 器对一根经纱整经,则能利用向整经滚筒的滚筒轮辐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而 设置的导纱机构8,一边将来自导纱器的经纱按导纱器的每一转向整经方向 仅移动变位量的距离P,一边进行卷绕,当导纱器的转数达到卷绕圈数的设 定值(例如5圈)时,导纱机构8向起始位置只快速后退距离Q(距离P× 卷绕圈数设定值),与此同时,传送带17向整经方向只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 R的动作直到完成整经总根数,这样反复进行来实行整列卷绕(例如,专利 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另外,即使在用多数根(一般为2~24根)根导纱器对多根经纱同时整 经时,其基本原理也一样,利用导纱机构8,一边将多根同时整经的经纱带 按导纱器每转一转而向整经方向仅移动变位量的距离P一边卷绕成层叠(重 叠)状,当导纱器的转数达到卷绕圈数的设定值时,导纱机构8向该纱带的 开始卷绕〔第1周(第1层)〕起始位置只快速后退距离QN。与此同时,传 送带17向整经方向只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部分 的动作,直到完成整经总根数,这样反复进行来实行多根同时整经的整列卷 绕(参照图12。其他,参照专利文献2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经 纱带是指预先设定的卷绕圈数之间、导纱器每转一转所形成的片状(带状) 的经纱排列(在图例中分别是1A~1H、2A~2H、3A~3H、4A~4H、5A~ 5H、),另外,所谓纱带是指由同时整经根数(例如8根)×卷绕圈数(例 如5圈)构成的经纱构造整体(在图例中是1A~5H)而言。
这时,在进行上述多根同时整经的整列卷绕时,构成各经纱带的经纱, 一边被导纱机构8按整经密度距离R向整经方向送出仅同时整经根数的节距 一边被卷绕,然后,以只改变变位量的距离P(在图例中为经纱粗细d的2 倍)的方式进行向与整经方向相反方向阶跃(step)返回距离Sb(在图例中 是整经密度R的5倍)的动作,这样反复进行来卷绕成各经纱带(参照图 12。其他,参照专利文献2等)。
即,例如,在以同时整经根数为8根并卷绕5圈时,在整经滚筒上,由 导纱机构8从跟前一侧(整经滚筒前端侧)向整经方向(传送带的移动方向、 整经滚筒后端侧),以经纱1A、1B、1C、1D、1E、1F、1G、1H的顺序供 给第1圈的经纱带并按整经密度距离R输送节距并排列,且以只改变变位量 的距离P(在图例中为纱幅d的2倍)的方式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阶跃 返回距离Sb(在图例中是整经密度的5倍),(图13)。
同样,第2圈也以经纱2A、2B、2C、2D、2E、2F、2G、2H的顺序, 向整经方向按距离R输送节距并排列,并以只改变变位量的距离P的方式 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阶跃返回距离Sb(图14),第3圈,以经纱3A、 3B、3C、3D、3E、3F、3G、3H顺序,向整经方向按距离R输送节距并排 列,并以只改变变位量的距离P的方式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阶跃返回距 离Sb(图15),第4圈,以经纱4A、4B、4C、4D、4E、4F、4G、4H的顺 序,向整经方向按距离R输送节距并排列,且以只改变变位量的距离P的 方式向与整经方向相反方向阶跃返回距离Sb(图16)。
当以5A、5B、5C、5D、5E、5F、5G、5H的顺序、向整经方向按距离 R输送节距并排列第5圈经纱时,由于导纱器的转数达到了卷绕圈数设定值, 所以导纱机构8向该层的开始卷绕〔第1圈(第1层)〕的起始位置快速后 退距离QN(在图例中从经纱5H的位置返回到经纱1A的位置)。与此同时, 传送带17向整经方向仅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图 17)。该动作直到完成整经总根数而反复进行,以完成利用多根同时整经的 整列卷绕的卷绕(参照图12。其他,参照专利文献2等)。
这样的卷绕,一看就能看出朝向整经方向顺序井然地排列。另外,即使 从技术常识来看经纱沿整经方向顺序排列,所以当然可认为是正确的经纱排 列顺序。因此,自从能实行整列卷绕的经纱整经方法以来,历经多年,理所 当然地按常识以上述经纱排列顺序进行整列卷绕。但是,近年来从整经速度 或整经效率等观点出发,随着导纱器的根数增加,增多了同时整经根数,随 之,出现了例如在后续工序的织制工序中产生了经纱开口不良、经纱断纱织 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
【专利文献1】专利第2854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410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3484401号公报
关于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本发明者们经过了反复专心的研究,发现原 因是整经滚筒上的经纱排列顺序和分经梳杆上的排列顺序为按同时整经根 数反转了180°的经纱排列顺序。即,以往在经纱的整经时,由设在整经滚 筒侧部的分经杆形成各种经纱分绞(始端及终端的断绞、一根交叉的经纱分 绞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用分经杆按给纱依次的顺序而进行经纱 分绞,例如,如图18所示,若第1圈以经纱A→B→C→D→E→F→G→H 的顺序向整经滚筒上供纱,则为了以该顺序逐次进行经纱分绞而在分经杆上 朝向整经方向,以H→G→F→E→D→C→B→A的顺序将经纱1A排列在里 侧而将经纱1H排列在跟前侧,其结果是,整经滚筒上的经纱排列顺序(A →B→C→D→E→F→G→H)和分经杆上的经纱排列顺序(H→G→F→E→D →C→B→A),按同时整经根数被反转180°排列(参照图18)。
如以往那样,在导纱器的根数(即同时整经根数)为1~2根左右时, 例如,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即使实际产生了这样的经纱排列顺序的反 转现象,也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近年来,从整经速度或整经效率等的观点 出发,为了将导纱器的根数(同时整经根数)增加到8~24根,在整经滚筒 上和分经杆上总是按其8~24根产生经纱排列的反转现象,由于产生了该反 转现象,则在后工序的织制工序中或产生经纱的开口不良,或引起经纱的断 纱织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经 杆上不产生经纱排列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根数多时,在后工序的织 制工序中不产生经纱的开口不良,不引起经纱的断纱织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 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是使 用样品整经机并通过多根同时整经来进行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所述样 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沿该整经滚筒外周部的长度方向可灵活移动地 设置的多个传送带、设在该整经滚筒侧部的长度方向上且形成规定经纱分绞 的多个分经机构、将经纱卷绕在该整经滚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导纱器、对应于 该导纱器而设置且能灵活装卸地安装了筒管的筒子架、设在该整经滚筒外周 前端部且对通过该导纱器实行经纱的卷绕的位置进行引导的多个导纱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导纱器转一转期间,在被依次卷绕在整经滚筒上的多根各条 经纱每通过所述导纱机构时,该导纱机构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节距返回 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由此,按被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的纱线卷绕顺序, 从整经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的间隔,形成由被排列 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将其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
优选在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圈数)、即卷绕圈数为 两圈以上时,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绕圈数期间层叠经纱,以便从按导纱器的 旋转进行前次旋转而形成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变位量距离P的经 纱带。
优选在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圈数时,导纱机构,在下一次 带的卷绕之前返回前次带的第1圈卷绕开始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在达到预 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圈数期间,向整经方向移动在同时整经根数上乘 以整经密度距离R的RN部分。
优选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是(1)整经宽度÷整经总根数的值,或 是(2)在混合了不同号数的经纱时,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为 比卷绕细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或卷绕细直径纱线时的距 离R的值,为比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值(RS),则 乘以对应于各个距离R(RL、RS)的值的整经根数的值的合计,使用作为整 经宽度的上述(1)或(2)的任意一个距离R(RL、RS)的值。
优选所述变位量距离P的值,是被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以上或所述 整经密度距离R以上的任意一个值。
另外,本发明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沿 该整经滚筒外周部的长度方向可灵活移动地设置的多个传送带、设在该整经 滚筒侧部的长度方向上且形成规定经纱分绞的多个分经机构、将经纱卷绕在 该整经滚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导纱器、对应于该导纱器而设置且能灵活装卸地 安装了筒管的筒子架、设在该整经滚筒外周前端部且对通过该导纱器实行的 经纱的卷绕位置进行引导的多个导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导纱器转一转期 间,在被依次卷绕在整经滚筒上的多根各条经纱每通过所述导纱机构时,该 导纱机构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节距返回整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由此, 按被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的纱线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整 经密度的距离R部分的间隔,形成由被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 并且,在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圈数)、即卷绕圈数为两 圈以上时,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绕圈数期间,从按导纱器的旋转进行前次旋 转而形成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变位量距离P的经纱带。
优选当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整经长度=整经滚筒周长×卷绕圈 数)、即卷绕圈数时,所述导纱机构,在下一次带的卷绕之前返回前次带的 第1圈卷绕开始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在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度、即卷绕 圈数期间,向整经方向移动在同时整经根数上乘以整经密度距离R部分的 RN部分,这样反复进行,一直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总根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不产生经纱排列的反 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根数多时也不会在后工序的织制工序中产生经纱的 开口不良或引起经纱的断纱织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 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并且可收到很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经纱卷绕状态及概念地表示整经原理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1圈(第1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2圈(第2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3圈(第3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4圈(第4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5圈(第5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利用本发明方法的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经纱排列顺序 的概念图
图8是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实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9是分经机构实例的侧面说明图。
图10是导纱机构实例的侧面说明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利用传统方法的经纱卷绕状态及概念地表示整经原理的说明 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卷绕了第1圈(第1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2中的卷绕了第2圈(第2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卷绕了第3圈(第3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2中的卷绕了第4圈(第4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2中的卷绕了第5圈(第5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在利用传统方法的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表示经纱排列顺序的 概念图。
图中:2-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6、6a~6h-导纱器,8-导纱机构, 12-前端纱引导杆,13-导纱端部,14-整经滚筒,15-基座,16-滚筒轮 辐,17-传送带,18、18a~18g-分经杆,19-中空部,20-钩部件,21- 心轴,30-筒子架,32-筒子,100-安装部件,102-导纱器基部,104- 导纱杆,105-转动轴,106-滚子,108-底座板,110-侧板,112-滑动 底板,116-滑动组件,118-导纱轨道,120-齿条,124-小齿轮,130- 弹簧,M-达,Y、A~G、1A~1H、2A~2H、3A~3H、4A~4H、5A~ 5H-经纱,Yd-整列卷绕的经纱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图例所示的实例,只要不脱离本 发明的技术思想,也可以进行各种的变形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经纱卷绕状态及概念地表示整经原理的说明图。图 2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1圈(第1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 1中的卷绕了第2圈(第2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 了第3圈(第3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4圈(第 4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图1中的卷绕了第5圈(第5层)的状 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利用本发明方法的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经纱排 列顺序的概念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一实例的立体说明图。图 9是表示分经机构的一实例的侧面说明图。图10是表示导纱机构的一实例 的侧面说明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剖面图。图中,符号2是本发明的样品 整经机,符号8是导纱机构,符号Y是经纱,符号Yd是整列卷绕的经纱层。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同时整经根数8根时(导纱器的根数为8根时) 为例进行说明,但对于2~24根的情况也同样。
首先,使用以各区段同时整经根数为8进行重复、以经纱A、B、C、D、 E、F、G、H的顺序并以卷绕在整经滚筒14上的方式将经纱挂在各导纱器 6a~6h上的整经长度(卷绕圈数)为5圈的实例,参照图1~图6,说明构 成各经纱带的经纱排列顺序及各经纱带的层叠状态。
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利用导纱机构8从整经方向(整经滚筒 14的后端侧)向相反方向(传送带17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整经滚筒14 的前端侧),即,向整经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经纱1A、1B、1C、1D、1E、 1F、1G、1H的顺序按距离R返回节距并排列第1圈(第1层),并形成第1 圈(第1层)的经纱带(图2)。这时,导纱机构8从图2的实线表示的位 置移动到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图2)。随后,为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距 离P的层叠状态,向整经方向阶跃送出在返回节距的移动量(若同时整经根 数为8根则为7R)上加上了变位量距离P的距离Sa(图2),导纱机构8从 图2的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图3的实线表示的位置。
在此,在本发明方法中,整经密度的距离R值,是(1)整经宽度÷整 经总根数的值,或(2)在混合了不同号数的经纱时,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 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细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卷绕细直径 纱线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粗直径纱线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值 (RS),则乘以对应于各个距离R(RL、RS)的值的整经根数的值的合计, 是作为整经宽度的上述(1)或(2)的任意一个距离R的值。另外,变位量 的距离P的值,为被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以上或整经密度之距离R以 上的任意一个值。并且,阶跃送出的距离Sa的值,为在导纱机构8的返回 节距的移动量(即同时整经根数一1)上加上变位量距离P的值。
同样,按经纱2A、2B、2C、2D、2E、2F、2G、2H的顺序,按距离R 向与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节距并排列第2圈(第2层),并从上述第1 圈(第1层)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变位量距离P的第2圈(第2层) 的经纱带(图3)。这时,导纱机构8从图3的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以虚 线表示的位置(图3)。随后,为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距离P的层叠状 态,并向整经方向只阶跃送出在返回节距的移动量上加上变位量距离P的距 离Sa(图3),导纱机构8从图3的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图4的实线表示 的位置。
按经纱3A、3B、3C、3D、3E、3F、3G、3H的顺序,按距离R向与整 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节距并排列第3圈(第3层),并从上述第2圈(第 2层)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距离P的第3圈(第3层)的 经纱带(图4)。这时,导纱机构8从图4的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以虚线 表示的位置(图4)。随后,为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距离P的层叠状态, 并向整经方向只阶跃送出在返回节距的移动量上加上变位量距离P的距离 Sa(图4),导纱机构8从图4的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图5的实线表示的 位置。
按经纱4A、4B、4C、4D、4E、4F、4G、4H的顺序,按距离R向与整 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节距并排列第4圈(第4层),并从上述第3圈(第 3层)的经纱带形成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第4圈(第4层) 的经纱带(图5)。这时,导纱机构8从图5的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以虚 线表示的位置(图5)。随后,为向整经方向改变了变位量距离P的层叠状 态,向整经方向只阶跃送出在返回节距的移动量上加上变位量距离P的距离 Sa(图5),导纱机构8从图5的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图6的实线表示的 位置。
当按经纱5A、5B、5C、5D、5E、5F、5G、5H的顺序、按距离R向与 整经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节距并排列第5圈(第5层)时(图6),由于导 纱器的转数达到了圈数设定值,所以导纱机构8快速返回到该纱带开始卷绕 〔第1圈(第1层)〕的起始位置(图2的以实线表示的导纱机构8位置)。 本发明方法中所谓的快速返回,是指使导纱机构8返回该纱带开始卷绕〔第 1圈(第1层)〕的起始位置(在图例中为经纱1A)的动作(换言之是导纱 机构8动作的复位),且只快速返回了距离QM。在图例中,从该纱带卷绕终 点的经纱5H的位置返回到开始卷绕的1A位置。传送带17在导纱器6a~6h 的转数达到圈数设定值期间(图例中为转5转期间),向整经方向仅移动了 整经密度的距离R×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在图例中是与经纱带宽度B相 同的距离)(图6)。这样,完成了利用本发明方法的卷绕状态(参照图1)。
在本发明方法中,虽然整列卷绕本身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方法一样,但构 成各纱带的经纱卷绕状态如上述所述,是不同,明显地缩短了快速返回所需 要的距离,也减少了伴随快速返回的动作不良,从提高整经速度的观点出发 也是有利的。
根据本方法,由于在整经滚筒上的经纱排列顺序与分经杆上的经纱排列 顺序相同,所以不产生在经纱分绞部分的经纱排列的反转现象。例如,即使 以经纱1A→1B→1C→1D→1E→1F→1G→1H的顺序对第1圈供纱时,利用 本发明的方法也能如上所述地在整经筒上向整经方向以经纱1H→1G→1F→ 1E→1D→1C→1B→1A的顺序将经纱1A排列在里侧而将经纱1H排列在跟 前侧,所以与分经杆上的经纱排列顺序,即所谓经纱1H→1G→1F→1E→1D →1C→1B→1A的排列顺序一致(参照图7)。因此,在后续工序的织制工序 中不会引起经纱的开口不良。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是能实施上 述本发明方法的样品整经机,基本构造与传统的样品整经机相同。因此,省 略其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具有:略呈筒形的整经滚筒14 (例如整经滚筒外周长7m)、能灵活移动地沿该整经滚筒14外圆周部长度 方向移动而设置的多个传送带17、设在该整经滚筒14侧部的长度方向且用 于形成规定经纱分绞的作为多个分经机构的分经杆18a~18g、将经纱卷绕在 该整经滚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导纱器6a~6h、对应于该导纱器6a~6h而设置 且能灵活装卸地安装了筒管32的筒子架30、设在该整经滚筒14外周前端 部且对导纱器6a~6h的经纱卷绕位置进行引导的多个导纱机构8(参照图 8)。在图例中作为筒子架30出示的是旋转式的筒子架,但当然也可以用固 定式的筒子架。
作为分经机构的分经杆18a~18g,可以利用众所周知的机构,图9是 分经杆18前端部分截面的说明图。分经杆18具有空心的管状部件,其前端 部,下面侧为锥面,整体呈前端细的锥状。在该分经杆18的中空部19的前 端,安装了通过心轴21能向前端方向灵活进退的、前端为钩状的钩部件20。 利用该钩部件20向前后移动,将卷绕在整经滚筒14上的经纱有选择地引导 于分经杆18的上下并进行分经。即,当该钩部件20后退时,经纱不挂在该 钩部件20上,原样地被引导到分经杆18的下侧。另一方面,当该钩部件 20前进时,经纱被挂在该钩部件20上,而原封不动地被引导到分经杆18 的上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例如,在一根交叉分经时,当以经纱A→B →C→D→E→F→G→H的顺序供纱时,经纱A、C、E、G被导向上侧,经 纱B、D、F、H被导向下侧(参照图9)。
可以利用众所周知的机构作为导纱机构8,图10是表示导纱机构8基 本构造的侧面说明图,图11是图10的正面局部剖面图。导纱机构8被设置 为能沿整经滚筒14外周前端部(导纱器6侧的端部)的滚筒轮辐16的长度 方向灵活地滑动,是适当地引导由导纱器6进行的经纱卷绕位置的机构。导 纱机构8,具有被固定在安装部件100上的L字形导纱器基部102,在导纱 器基部102上,通过转动轴105设有导纱杆104。在导纱杆104的下端部, 安装了用于能圆滑动作的滚子106。导纱杆104被安装为能由弹簧130使滚 子106与传送带17压靠。从导纱器6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被 导出的经纱,滑落导纱杆104的倾斜部并被卷绕在传送带17上(图10及图 11)。
在滚筒轮辐16的下方,安装了滑动底板112,在滑动底板112的下面 侧,安装了导纱轨道118。安装部件100,具有在底座板108两端直立设置 了侧板110的沟槽状的形状。在安装部件100的底座板108的上面侧,设有 滑动组件116,能在导纱轨道118上灵活滑动。在安装部件100的底座板108 的下面侧,安装了齿条120,通过由马达M驱动的小齿轮124的正反转而往 复运动(图10及图11)。
利用具有这样构造的本发明样品整经机2,可以很好地实施上述本发明 方法,能提供一种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经杆上不产生经纱排列的反转现象,即 使在同时整经根数多时在后工序的织制工序中也不产生经纱的开口不良,不 引起经纱的断经织入及经纱断线等问题的能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 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