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动物学 / 节肢动物 / 杀节肢动物的噁唑啉和噻啉类化合物

节肢动物的噁唑啉和噻啉类化合物

阅读:336发布:2020-05-22

专利汇可以提供节肢动物的噁唑啉和噻啉类化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式(I)的杀 节肢动物 化合物,其组合物,和化合物的用途:其中A表示直连键或C1-C3直链或支链亚烷基;Z表示O或S;和E,R1、R2、R3、R4、R5和q的定义如 说明书 所述。,下面是节肢动物的噁唑啉和噻啉类化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下列通式化合物 其中
A选自直连键和C1-C3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E选自C1-C4烷基和C1-C4卤代烷基;
Z选自O和S: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C1-C6 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硫基、CN和NO2;
R3选自C3-C7卤代环烷基;被选自氰基和C2-C6烷氧羰基 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卤代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 Si(R6)(R7)R8、CN、C2-C6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基羰基、 C2-C6卤代烷氧羰基和C2-C6烷氧羰基的基团取代的C1-C10烷 基;C2-C6烷基羰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 取代的C2-C10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 取代的C2-C10快基;C2-C6卤代烷基羰基;C2-C6烷氧羰基; C2-C6卤代烷氧羰基;C(O)R9;C(O)OR9;C(O)N(R10)R11; OR12:四氢吡喃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的基团取代的苯 基;和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氧原 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环系 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N、NO2、C1-C16烷基、 C1-C16烷氧基、C1-C16卤代烷基、C1-C16卤代烷氧基、C3-C7 环烷基、C4-C16环烷基烷基、C2-C16链烯基、C2-C16卤代链烯 基、C2-C16炔基、C2-C16卤代炔基、C2-C16烷氧基烷氧基、 Si(R6)(R7)R8、和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 的苯基;
R6、R7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
R9选自均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的苯 基或吡啶基;
R10和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卤代烷 基、及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的苯基;
R12选自四氢吡喃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CN、C2-C6 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氧羰基、C2-C6 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和Si(R8)(R7)R8的基团取代的C1-C10 烷基;C3-C7环烷基;C3-C7卤代环烷基;C3-C7氰基环烷基; C4-C7烷基环烷基;C4-C7环烷基烷基;C4-C7卤代环烷基烷 基;C3-C10卤代炔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CN和C2-C6烷 氧羰基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卤代链烯基;和含有0-4个各自 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氧原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 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环系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 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R13选自C1-C3烷基和C1-C3卤代烷基;
W选自卤素、CN、CHO、NO2、SF5、C1-C3烷基、C1-C3 卤代烷基、C1-C3烷硫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 C2-C4烷基羰基和C2-C4烷氧羰基;
W1选自CN、CHO、NO2、SF5、S(O)nR13、C2-C4烷基羰基 和C2-C4烷氧羰基;
n是0、1或2;和
q是0、1、2或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
A表示直连键;
R1选自F和Cl,位于2-位;
R2选自H、F和Cl,位于6-位;和
R3选自OR12,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 代的C2-C10炔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的基团取代的苯 基;和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氧原 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环系 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
R3表示OR12;和
R12表示C3-C7环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
R3表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代的 C2-C10炔基。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
R3表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的基团取代的苯基。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
R3表示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 氧原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 环系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选自:
4′-((2-(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 ((1,1′-联苯基))-4-甲腈;和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2-基) 苯基]噁唑。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活性化合物。
9.杀节肢动物组合物,它含有杀节肢动物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 所述化合物及其载体。
10.防治节肢动物的方法,它包括使节肢动物或其环境与有杀 节肢动物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接触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可用作杀节肢动物杀螨剂的噁唑啉类化合物和噻唑 啉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杀节肢动物和杀螨的噁唑啉类化合物和噻唑啉 类化合物与EP 345,755和EP 432,661中所述化合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 中苯环的取代未被现有技术公开。

本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这包括其所有的几何异构体和立体异构 体、农业上适用的盐,涉及含有它们的农用组合物,以及涉及在农艺 和非农艺环境下它们作为杀节肢动物剂和杀螨剂的用途。所述化合物 是 其中

A选自直连键和C1-C3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E选自C1-C4烷基和C1-C4卤代烷基;

Z选自O和S;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C1-C6 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硫基、CN和NO2;

R3选自C3-C7卤代环烷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氰基 和C2-C6烷氧羰基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卤代链烯基;被至少 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Si(R6)(R7)R8、CN、C2-C6烷基羰基、 C2-C6卤代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氧羰基和C2-C6烷氧羰基 的基团取代的C1-C10烷基;C2-C6烷基羰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 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 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炔基;C2-C6卤代烷基羰 基;C2-C6烷氧羰基;C2-C6卤代烷氧羰基;C(O)R9;C(O)OR9; C(O)N(R10)R11;OR12;四氢吡喃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 的基团取代的苯基;和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 0-2个氧原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 环系,该环系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N、NO2、C1-C16烷基、 C1-C16烷氧基、C1-C16卤代烷基、C1-C16卤代烷氧基、C3-C7环 烷基、C4-C16环烷基烷基、C2-C16链烯基、C2-C16卤代链烯基、 C2-C16炔基、C2-C16卤代炔基、C2-C16烷氧基烷氧基、 Si(R6)(R7)R8、和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 的苯基;

R6、R7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

R9选自均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的苯 基或吡啶基;

R10和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卤代烷 基、及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取代的苯基;

R12选自四氢吡喃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CN、C2-C6 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基羰基、C2-C6卤代烷氧羰基、C2-C6 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和Si(R6)(R7)R8的基团取代的C1-C10 烷基;C3-C7环烷基;C3-C7卤代环烷基;C3-C7氰基环烷基; C4-C7烷基环烷基;C4-C7环烷基烷基;C4-C7卤代环烷基烷 基;C3-C10卤代炔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CN和C2-C6烷 氧羰基的基团任选取代的C2-C10卤代链烯基;和含有0-4个各自 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氧原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 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环系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 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R13选自C1-C3烷基和C1-C3卤代烷基;

W选自卤素、CN、CHO、NO2、SF5、C1-C3烷基、C1-C3 卤代烷基、C1-C3烷硫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 C2-C4烷基羰基和C2-C4烷氧羰基;

W1选自CN、CHO、NO2、SF5、S(O)nR13、C2-C4烷基羰基 和C2-C4烷氧羰基;

n是0、1或2;和

q是0、1、2或3。

优选的化合物A是下述式I化合物,其中:

A表示直连键;

R1选自F和Cl,位于2-位;

R2选自H、F和Cl,位于6-位;和

R3选自OR12,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代 的C2-C10炔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的基团取代的苯基; 和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个氧原子和 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该环系可被 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优选的化合物B是下述优选的化合物A,其中:

R3表示OR12;和

R12表示C3-C7环烷基。

优选的化合物C是下述优选的化合物A,其中:

R3表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R9的基团任选取代的 C2-C10炔基。

优选的化合物D是下述优选的化合物A,其中

R3表示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1的基团取代的苯基。

优选的化合物E是下述优选的化合物A,其中

R3表示含有0-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0-4个氮原子、0-2 个氧原子和0-2个硫原子的杂原子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 该环系可被至少一个各自独立地选自W的基团任选地取代。

生物活性特别好的是优选化合物D中的化合物F,即

4′-((2-(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 ((1,1′-联苯基))-4-甲腈。

生物活性特别好的是优选化合物E中的化合物G,即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2-基) 苯基]噁唑。

本发明化合物存在一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各种立体异构体包括 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本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应 该知道,一种立体异构体可能比其它异构体的活性更强以及应当知道 如何分离这些立体异构体。因此本发明包含外消旋的和光学活性的化 合物。术语光学活性化合物包括单一立体异构体、某一立体异构体偏 多的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光学活性混合物。

术语“稠合双环系”是指满足休克尔原理的、含有0-4个杂原 子和1或2个芳环的8-到12-元稠合双环系,例如包括萘基、 1,2,3,4-四氢化萘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呋喃基、 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二氧杂环戊烯基、苯并噁唑基、苯 并二氢吡喃基、吲哚基、二氢吲哚基、噻吩并呋喃基和嘌呤基。芳香 环系可通过任何适当的原子或氮原子连接,例如对于萘基,双环芳 香环可为1-萘基或2-萘基,对于苯并呋喃基,双环芳香环可为 2-、3-、4-、5-、6-、或7-苯并呋喃基,并且对于其它 双环系来说,情况也是类似的。

在前面的叙述中,单独使用或在混合词如“烷硫基”或“卤代烷 硫基”中使用术语“烷基”表示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 丙基、异丙基、和不同的丁基、戊基和更高级异构体。

烷氧基表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和不同的丁 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和更高级的异构体。链烯基表示直链或支链链 烯基,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 己烯基和更高级的异构体。炔基表示直链或支链炔基,如乙炔基、 1-丙炔基、3-丙炔基和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和更高级 的异构体。环烷基表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和环庚基。 氰基环烷基表示被氰基取代的上述碳环。烷基环烷基表示被直链或支 链烷基取代的上述碳环。环烷基烷基表示被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 或环己基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烷氧基烷氧基表示在烷氧基取代的 烷氧基。烷基羰基表示接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羰基。烷氧基羰基表示 接有直链或支链烷氧基的羰基。

单独使用或在混合词如“卤代烷基”中使用的术语“卤素”表示 氟,氯,溴或碘。而且当在诸如″卤代烷基″的混合词中使用时,所述 的烷基可被各自独立选择的卤原子部分或完全取代。卤代烷基的实例 包括CH2CH2F、CF2CF3和CH2CHFCl。术语“卤代链烯基”和“卤 代炔基”的定义与术语“卤代烷基”的定义类似。

取代基中碳原子的总数由“Ci-Cj”前缀表示,其中i和j为1-16 的数目。例如C4烷氧基烷氧基表示共含有4个碳原子、由第二个烷 氧基取代的烷氧基的多种异构体,其实例包括OCH2OCH2CH2CH3和 OCH2CH2OCH2CH3。

当有附注指出被取代的化合物的取代基数目超过1时,所述的取 代基(当其超过1时)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上述定义的取代基。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式I化合物可由式II的基醇(或氨基硫醇)和苯甲酸衍生物, 按反应路线1(见反应路线1-8,Q表示由R3、R4和R5如 上所述任意取代的苯环)制备。这一转化通常包括两步,首先使式 II化合物与苯甲酸衍生物缩合得到式III的酰胺,进行这个步骤的常 用的方法是在酸接受体的存在下(常为叔胺如三乙胺),在室温或 低于室温下,使式II化合物与芳酰氯反应。这个反应可在惰性溶剂如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和其它不与酰氯或碱反应的溶剂中进行。 也有其它的方法可得到酰胺,其实例可在下述文献中找到:Larock,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VCH New York, pp 972-981。第二步完成的是环的闭合,这一步骤可用脱剂处理 式III的酰胺化合物中间体完成。一些进行这一转化时可用的试剂体系 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试剂:三苯膦/四氯化碳、偶氮二羧酸二乙基酯/ 三苯膦和亚硫酰氯。进行环闭合反应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包括用回 流的溶于苯或其它惰性溶剂中的亚硫酰氯处理酰胺,直到原料被消耗 完(通常30分钟到3小时)。用溶于醇或含水介质中的无机碱,如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处理上面反应的残留物(通常需要在回流下加 热30分钟到2小时)。进行环闭合得到噁唑啉类化合物的许多方法 由Fump(Chemical Rev.(1971)71,483-505)编集。

反应路线1

或者,式III化合物(其中A是一直连键)可如反应路线2所示由 两步得到。首先,采用式V化合物使式IV化合物氨基烷基化 (amidoalkylated)得到式VI化合物。典型的反应包括在酸如硫酸、 甲磺酸、三氟乙酸、多磷酸和高氯酸中,使式IV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 结合。这个反应可在共溶剂如乙酸中进行。反应温度在-10℃至200℃ 范围内,优选0℃-100℃。或者反应可在惰性溶剂如氯仿、二氯甲 烷、苯、甲苯和乙醚中,在路易斯酸如氯化或三氟化的存在下进 行。反应所用的酸,温度和时间根据基团Q对于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 活性而变化。氨基烷基化反应在文献中有广泛的记载(见Zaugg, Synthesis(1984)85-110)。第二步是将式VI化合物还原为式III化 合物。这一类型的还原反应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见Hudlicky, Reduc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1984)136-163)。典型的还原 剂包括碱金属硼氢化物和乙硼烷。当V是低级烷基时,优选采用硼氢 化锂作为还原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和在65℃进行反应1-6小时。

反应路线2

式V化合物可通过在惰性溶剂如丙、苯和氯仿中使酸衍生 物(式VII)和市场可得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式VIII)回流制备(反应 路线3)。这一方法在本领域是已知的(见Ben-Ishai,Tetrahedron (1975)31,863-866和Tetrahedron(1977)33,881-883)。

反应路线3

如反应路线4所示,式II的氨基醇衍生物可通过用还原剂处理式 IX的氨基酸衍生物制备。在还原步骤中,氨基酯是优选的,但氨基酸 本身也可使用。已知许多试剂可将酸和酯还原成醇(参考Larock,loc. cit.,pp 548-553)。特别有用的是碱金属氢化物和硼烷。例如, 在0-50℃醚溶剂如四氢呋喃、乙醚或二甲氧基乙烷中,用氢化铝 锂处理式IX化合物,得到式II的醇。

反应路线4

如反应路线5所示,式II的氨基醇可通过用硼烷或碱金属氢化物 直接还原式X的肟基酸和酯制备。与氢化铝锂的反应条件如反应路线 4所述。

反应路线5

芳基取代的式IX的氨基酸和酯的制备方法在本领域是已知的。其 可用的合成方法的概要在包含在下文中:Kukolja(J.Med.Chem. (1985)28,1886-1896),Bohme(J.Med.Chem.(1980))23, 405-412)和O′Donnell(Tetrahedron Lett.(1989)30,3909-3912), 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式X的肟基酯是合成式I化合物的特别合适的中间体。它们可在 碱的存在下,使式XI的芳基乙酸酯与亚硝基化剂反应制备,亚硝基化 剂如反应路线6中所示的无机亚硝酸酯和有机亚硝酸酯。典型情况下, 是在醇溶剂如乙醇中,在强碱如乙醇钠的存在下,在溶剂的回流温度 下,用亚硝酸烷基酯如亚硝酸丁基酯处理式VI化合物制备。

反应路线6

X=烷基,H

R=烷基,H

或者如反应路线7所示,式X化合物可通过用羟胺衍生物处理式 XII的芳基乙醛酸(酯)制备。芳基乙醛酸(酯)可通过有机金属化物 与草酸衍生物的反应制备。例如,可在低温下乙醚/四氢呋喃混合物 中,用芳基格氏剂处理草酸二乙酯制备(Rambaud,et al.,Synthesis (1988)564-567)。

反应路线7

X=烷基

合成式XII化合物的另一方法如反应路线8所示,即利用Friedel- Crafts反应。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使草酰氯单酯与富电子的式XIII 化合物反应得到式XII化合物。参见Olah Ed,。“Friedel-Crafts and Related Reactions,”Vol.3,Part1,pp 1-16.在惰性溶剂如 二氯甲烷、硝基苯、二硫化碳或二氯乙烷中,用氯化铝和草酰氯乙酯 或甲酯处理式XIII化合物,可得到式XII化合物。

反应路线8 Q-H 路易斯酸ClCOCO2XXII 其中A是一直连键 X=烷基 Q-H 1)Mg或n-BuLi2)EtO2CCO2EtXII 其中X=乙基

其中R3=OR12的式I化合物可按反应路线9合成,在酸接受体 的存在下,式XIII化合物可被式XIV的取代的烷基卤化物或磺酸酯烷 基化。该反应可在多种惰性极性非质子溶剂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和2-丁酮中进行。合适的酸接受体包括无 机碱和有机碱如碱金属氢化物、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碱和溶剂的优选 的组合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碳酸钾。这一反应在0-150℃进行, 优选在25℃进行。

反应路线9

R3为酯、酰胺或酮官能基的式I化合物可如反应路线10所示, 利用钯催化含磺酸酯或卤化物的式I化合物的羰基化反应合成。为了 合成酰胺和酯,需在一氧化碳气氛中在钯催化剂和膦配体存在下,在 偶极非质子溶剂如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中,用式XVI醇或式XVII 胺处理式XV化合物。该反应在25-120℃优选65-70℃进行 2-5小时。优选的催化体系是乙酸钯和二苯膦基丙烷。这一转化反 应的参考文献见Tetrahedron Lett.(1992)33,1959-1962。如果上述 过程是在式XVIII有机化合物而非醇或胺的存在下进行,则产物是 酮(R3=C2-C6烷基羰基或C(O)R9)。在酮合成中有机锡化合 物的应用可参考Synthesis(1992)803-815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d.Engl.(1986)25,508-524。有机硼化合物也可用于制备酮; 参考Ishiyama et al.Tetrahedron Lett.(1993)34,7595-7598, 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反应路线10

如反应路线11所示,有机金属偶合反应可用于引入其它的R3 取代基。在钯、或镍催化下,有机金属试剂可与式XV化合物偶合。 有机金属试剂XIX可选自许多金属,包括锡、锌、镁和硼。在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B.M.Trost Ed.,Pergamon, (1991)Vol.3,435-520中,Tamao总结了这样的偶合反应的许多 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在钯和镍催化的偶合反应中杂环化合物特殊的反 应和条件可参考Kallinin,Synthesis(1992)413-432.有许多方法可 合成式XIX化合物(其中Met是锌),这些方法的条件和步骤可参考 Knochel,Chemical Reviews(1993)93,(2117-2188).式XIX化合物 (其中Met是Sn)的合成可参考Synthesis(1992)803-815和 Angewandte Chemie.,Int.Ed.Eng.(1986)25,508-524。式XIX 化合物(其中Met是B(OH)2)的合成可参考Ali et.al.,Tetrahedron, (1992)37,8117-8126,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其中R3是稠合 双环系的这些化合物的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在双环系中含杂原子的化 合物的合成方法可参考Katritsky和Rees Eds.,“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Vol.2-6 Pergamon,New York,(1984)和Coffey Ed.,“Rodd′S Chemistry of the carbon Compounds″Vol.IV a-l, Elsever,Amsterdam,(1973-1980)。其它双环系的情况可参见欧洲 专利公开EP-A-350,846;Berlin et.al.,J.Med.Chem.,(1985)28, 116-124;Dawson et.al.,J.Med.Chem.,(1984)27,1516-1531和 Olah,loc.cit.,Vol.2,785-952。萘的化学和合成可参见Coffey, loc.cit.,Vol.IIIq,99-284。

反应路线11 Met=Zn,Mg,金属催化剂=Ni,Pd or CuLi,Sn,B,

其中R3是被R9任选取代的链烯基或炔基的化合物的制备如反 应路线12所示。在钯催化剂的存在下,式XV化合物可与烯(XX) 和炔(XXI)反应。反应的顺序如Heck反应,并且在下文中有详细的 描述:Heck″Palladium Reagent in Organic Synthesis″;Academic, London,1985。其它的对于该反应的改进在下文中概括:Larock和Baker, Tetrahedron Lett.(1988)29,905-908和Cabri et.al.,J.Org.Chem. (1992)57,3558-3563。典型情况是在二甲基甲酰胺或其它非质子溶 剂中,在60-120℃,使式XV化合物和乙酸钯(1-5摩尔%) 和三苯膦(2-10摩尔%)与烯(XX)(1-3相当量)一起加热。 碱如三乙胺、乙酸钠、碳酸钠或碳酸钾的存在是必须的。当采用炔 (XXI)时,催化量的CuI(1-5摩尔%)的存在可加速反应。在这 种情况下,采用有机碱(即三乙胺)作为溶剂进行反应通常是优选的。 在这些条件下与炔(XXI)的反应通常不需要另外加热。

反应路线12 (其中R3=被R9任意取代的链烯基) (其中R3=被R9任意取代的炔基)

应该知道,前面所述的制备式I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对于中间体中 的某些官能基来说并非都是相容的。在这些情况下,在合成中加入保 护/脱保护步骤可以帮助得到所需的产物。对于化学合成领域的熟练 技术人员来说,保护基的使用和选择是很容易的。

实施例1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环戊氧基苯 基)噁唑

步骤A:[(2,6-二氟苯甲酰基)氨基]羟基乙酸甲酯

搅拌乙醛酸一水合物(37.2g)的甲醇(125ml)溶液并在72小 时后蒸除溶剂。将残留物溶于苯(150ml)中并与2,6-二氟苯甲酰胺 (44g)一起加热。16小时后用苯(100ml)稀释冷却的反应混合 物并过滤。空气干燥后得到64g粗产物,它可不需纯化进行下一步 反应:1H NMR(CDCl3,200MHz),δ9.7(1H),7.5(1H),7.2(2H),6.9(1H), 3.7(3H).

步骤B:[(4-环戊氧基)-α-(2,6-二氟苯甲酰基)氨基] 苯甲醇

将环戊氧基苯(4g)溶于三氟乙酸(30ml)中,用步骤A所得 的化合物(6.4g)处理并在室温搅拌18小时。蒸除溶剂并使残留物在 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分配。分离有机相并干燥。使残 留物通过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3∶1- 2∶1),得到油状物(2.9g)。将得到的油状物溶于四氢呋喃(20ml) 并用硼氢化锂(4.2ml 1N四氢呋喃溶液)处理。在回流下加热混合 物4小时,通过缓慢加入1N盐酸使冷却的化合物分解直到氢气释放 停止。然后用水稀释反应混合物并用二氯甲烷提取。使残留物通过硅 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2∶1)。首先洗 脱的是邻-环戊氧基产物,其次洗脱的是4-环戊氧基产物(1.5g): 1H NMR(CDCl3,200MHz),δ7.3-6.9(ArH),6.7(NH),5.3(1H),4.8(1H),3.9(2H), 2.2-1.7(8H).

步骤C:4-[4-(环戊氧基)苯基]-2-(2,6-二氟苯基) -4,5-二氢噁唑

将步骤B所得的化合物溶于甲苯(20ml)中,用亚硫酰氯(1.8ml) 处理并在回流下加热1小时,蒸除溶剂并将残留物溶于甲醇(25ml) 中。加入氢氧化钠(2ml 50%水溶液)并使混合物回流1小时,蒸 除溶剂并使残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分配。分离有机层、干燥和蒸 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5∶1作为洗脱 剂洗脱,得到标题化合物(1.0g),为油状物: 1H NMR(CDCl3,200MHz),δ7.3-6.9(ArH),5.4(1H),4.8(2H),4.3(1H),1.9-1.6 (8H).

实施例2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碘苯基)噁唑

使实施例1步骤A所得化合物(31.0g,0.13mol)和碘代苯 (40.2g,0.19mol)悬浮于硫酸(100ml)中,并在23℃搅拌3天, 将混合物倾入上并用二氯甲烷(200ml)提取。用硫酸镁干燥二氯 甲烷层并减压蒸发。加入甲醇(200ml)和亚硫酰氯(6ml)并在回 流下加热混合物30分钟。减压除去甲醇并将残留物溶于四氢呋喃 (200ml)中,缓慢加入硼氢化锂(55ml,2N四氢呋喃溶液, 0.11mol),添加完后,使混合物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混合物,通 过加入盐酸水溶液(200ml,1N)使反应中止。用二氯甲烷(200ml) 提取混合物,用硫酸镁干燥并减压蒸发。然后,用甲苯(100ml)和 亚硫酰氯(23ml,0.3mol)处理所得残留物。在回流下加热混合物 45分钟,然后减压蒸发。将残留物溶于甲醇(200ml)中,并用氢 氧化钠水溶液(30ml,50%溶液)处理。在回流下加热混合物30分钟, 然后减压蒸发。使残留物在水(100ml)和二氯甲烷(200ml)之间分 配。用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溶液并减压蒸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色 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10∶1)作为洗脱制洗脱,得到标题 化合物(23.1g),为白色固体:m.p.:105-106℃: 1H NMR(CDCl3,200MHz)δ7.7(m,2H),7.5(m,1H),7.1(m,1H),7.0(m,2H),5.4 (m,1H),4.8(m,1H),4.3(m,1H)

实施例3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2-萘基) 苯基]噁唑

使实施例2所得化合物(0.63g,0.17mmol)和2-萘基硼酸 (Tetrahedron,(1992),8073,0.5g,0.29mmol)悬浮于二甲氧基乙 烷(10ml)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20ml)的混合物中,并用二(三 苯膦)氯化钯(0.05g,0.07mmol)处理。在回流下加热混合物2小时。 冷却后,加入水(50ml)和二氯甲烷(50ml),分离出二氯甲烷并用 硫酸镁干燥。蒸发溶剂后得到的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 乙酸乙酯(8∶1-6∶1)作为洗脱剂洗脱,得到标题化合物(0.42g), 为白色固体:m.p.:166℃。1H NMR(CDCl3,200MHZ)δ8.1-7.0 (m,14H),5.5(m,1H),4.9(m,1H),4.3(m,1H).

实施例4

[4-[2-(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 -(4-氟苯基)甲酮(methanone)

使实施例2化合物(0.5g,1.3mmol)和4-氟苯基硼酸(0.27g, 2mmol)和碳酸钾(过细筛,0.5g,0.4mmol)悬浮于茴香醚(15ml) 中,并向混合物中鼓入一氧化碳5分钟。向混合物中加入二(三苯膦) 氯化钯(0.03g,0.50mmol),将混合物抽空并通过气袋使一氧化碳 释放入反应混合物中。重复抽空和释放一氧化碳的步骤并在一氧化碳 气氛中在80℃加热反应混合物3小时。真空除去茴香醚并使残留物 在乙醚(50ml)和水(50ml)之间分配。用硫酸镁干燥醚溶液并 减压蒸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5∶1) 作为洗脱剂洗脱,得到标题化合物(0.34g),为固体:m.p.105- 106℃。 1H NMR(CDCl3,400MHz)δ7.9-7.0(m,1H),5.6(m,1H),4.9(m,1H),4.3(m,1H).

实施例5

2-(2,6-二氟苯基)-4-[4-[2-(4-氟苯基)乙 烯基]苯基]-4,5-二氢噁唑

在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于100-120℃加热实施例2化合物 (0.7g,1.8mmol),4-氟苯乙烯(1g,2.6mmol),乙酸钯(0.03g, 0.013mmol)和三邻甲苯基膦(0.03g,0.01mmol),3小时后,加入 乙酸钯(0.03g,0.013mmol)并继续加热2小时。用乙醚(50ml)和 水(100ml)提取冷却的反应混合物。用硫酸镁干燥乙醚溶液并减压 蒸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6∶1)作为 洗脱剂洗脱,分离得到固体产物(0.28g):m.p.154-156℃1H NMR (CDCl3,200MHz)δ7.5-7.0(m,13H),5.5(m,1H),4.8(m,1H),4.3(m,1H)

实施例6

4-[(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苯酚

将实施例1步骤A所得化合物(51g,0.2mol)和苯酚(32g, 0.3mol)溶于三氟乙酸(85ml)中,搅拌2天后减压蒸发。将残留物 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 蒸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2∶1)作为 洗脱剂洗脱,从柱上得到的残留物(30g)溶于四氢呋喃(100ml)中, 用硼氢化锂(60ml,2N四氢呋喃溶液)处理并加热回流3小时。用 盐酸水溶液(1N,300ml)处理反应混合物并用二氯甲烷(200ml) 提取,干燥并蒸发。用甲苯(150ml)和亚硫酰氯(30ml,0.4mol) 处理残留物。加热回流混合物1小时后减压蒸发。将残留物溶于甲醇 (200ml)中,用氢氧化钠(20ml,50%)处理,并加热回流1小时。 用盐酸水溶液中和混合物并用二氯甲烷(200ml)提取。干燥二氯甲 烷层,蒸发并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3∶1 -2∶1)作为洗脱剂洗脱,洗脱得到的第二主要馏份为标题化合物 (7.7g),是白色固体:m.p.145-147℃, 1H NMR(CDCl3,200MHz)δ9.3(br s,OH),7.7-6.8(m,7H),5.4(m,1H),4.8(m,1H). 4.3(m,1H).

实施例7

2-(2,6-二氟苯基)-4,5-二氢-4-[4-(2-萘基 甲氧基)-苯基]-噁唑

在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使实施例6化合物(0.36g,1.3mmol) 和2-溴甲基萘(0.4g,1.7mmol)与碳酸钾(0.6g,4mmol)一起在 23℃搅拌18小时。将混合物倾入水(50ml)中,并用乙醚(50ml) 提取。用水(50ml)洗涤乙醚层两次,用硫酸镁干燥并减压蒸发。使 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6∶1)作为洗脱剂洗 脱,得到标题化合物固体(0.27g):m.p.148-150℃,1H NMR (CDCl3,200MHz)δ7.8-7.0(m,14H),5.4(m,1H),5.2(m,2H),4.8(m,1H),4.3(m,1H).

实施例8

4-[2-(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 N-(4-氟苯基)苯甲酰胺

将实施例2化合物(1.0g,3mmol)和4-氟苯胺(0.33g,3mmol) 溶于二甲亚砜(20ml)中并用三乙胺(1ml)和二(二苯膦基)丙烷 (1.0g,2mmol)处理。向混合物中通入一氧化碳5分钟并加入乙酸 钯(0.05g,2mmol)。将混合物抽空并通过气袋使一氧化碳释放入反 应混合物中。重复抽空和释放一氧化碳的步骤并在一氧化碳气氛中在 70℃加热反应混合物6小时。加入化合物4-氟苯胺(0.33g,3mmol) 并继续加热1小时。将混合物放置过夜后将其加到水(100ml)中。 滤出得到的固体,将其溶于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用硫酸 镁干燥。减压蒸发后,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 酯(3∶1-1∶2)作为洗脱剂洗脱,得到浅棕色的标题化合物固体 (0.45g):m.p.210-212℃, -1H NMR(DMSO-D6,200MHz)δ10.4(b s,NH),8.0-7.2(m,11H),5.6(m,1H),4.8 (m,1H),4.3(m,1H).

实施例9

2-(2,6-二氟苯基)-4-[4-[(4-氯苯基)乙炔基 ]苯基]-4,5-二氢噁唑 步骤A:2-(2,6-二氟苯基)-4-乙炔基苯基]-4,5-二 氢-噁唑

将实施例2化合物(25g,64mmol),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 (16ml,110mmol),二(三苯膦)二氯化钯(0.5g,0.7mmol)和 碘化亚铜(I)(0.22g,1.1mmol)在三乙胺(200ml)中混合,在 30分钟内将反应混合物缓慢温热到65℃,再缓慢冷至室温。2小时 后蒸发反应混合物使其在二氯甲烷(200ml)和水(400ml)之间分配。 用水(200ml)洗涤二氯甲烷层并用硫酸镁干燥。蒸除溶剂后将残留 物溶于甲醇(200ml)中并用氢氧化钠(10ml 50%水溶液)处理。在 室温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蒸除甲醇并使残留物在水(500ml)和 二氯甲烷(300ml)之间分配。用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层并蒸发。使 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5∶1-3∶1)作为洗 脱剂洗脱,得到所需的油状产物(7.2g),1H NMR(CDCl3, 300MHz)δ7.5-7.0(m,7H),5.45(m,1H),4.8(m,1H),4.3(m,1H),3.1(m,1H). 步骤B:2-(2,6-二氟苯基)-4-[4-[(4-氯苯基)乙 炔基]苯基]-4,5-二氢噁唑

使步骤A化合物(0.7g,2.5mmol),4-氯-碘代苯(0.7g, 3mmol),二(三苯膦)二氯化钯(0.04g,0.06mmol)和碘化亚铜 (I)(0.04g,0.12mmol)在三乙胺(6ml)中混合。在23℃搅拌 反应物18小时并蒸除溶剂。使残留物在水(100ml)和二氯甲烷 (100ml)之间分配,用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层并蒸发。使残留物通 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5∶1-3∶1)作为洗脱剂洗脱, 得到标题化合物(0.56g),为黄色固体:m.p.155-156℃, 1H NMR(CDCl3,300MHz)δ7.6-7.0(m,11H),5.5(m,1H),4.8(m,1H),4.3(m,1H).

实施例10

2-(2,6-二氟苯基)-4-[(4-苯基)乙炔基苯基]- 4,5-二氢-噁唑

使实施例2化合物(0.7g,1.8mmol),苯乙炔(1ml,9mmol), 二(三苯膦)二氯化钯(0.05g,0.07mmol)和碘化亚铜(I)(0.02g, 0.06mmol)在三乙胺(6ml)中混合。在23℃搅拌反应物19小时 并蒸除溶剂。使残留物在水(100ml)和二氯甲烷(100ml)之间分配, 用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层并蒸发。使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 烷/乙酸乙酯(9∶1)作为洗脱剂洗脱,得到油状标题化合物 (0.55g): 1H NMR(CDCl3,300Mhz)δ7.6-7.0(m,12H),5.5(m,1H),4.8(m,1H),4.3(m,1H).

实施例11

4′-[2-(2,6-二氟苯基)-4,5-二氢-4-噁唑基] [1,1′-联苯基]-4-甲腈

将实施例2化合物(6.5g,17mmol)和二(三苯膦)二氯化钯 (0.15g,0.45mmol)溶于四氢呋喃(60ml)中,在2分钟内加入 化合物4-氰基苯基溴化锌(Rieke金属化物,Lincoln,Nebraska 0.28M四氢呋喃溶液,72ml)并在25℃搅拌混合物18小时。用 水(200ml)稀释反应混合物并用乙醚(100ml)提取。用二氯甲烷 (100ml)提取水层,用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并蒸发。使残留物 通过硅胶色谱纯化,以己烷/乙酸乙酯5∶1作为洗脱剂洗脱,分离 得到标题化合物(4.5g),为黄色固体:m.p.136-138℃, 1H NMR(CDCl3,300MHz)δ7.8-7.0(11H),5.6(1H),4.9(1H),4.3(1H).

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制备下述表1、2、3、4和5中的化合物。 表1第一行的化合物表示为1-1-1和1-1-2(分别表示表, 行和栏)。这些表中的其它所有化合物都可按类似的方式表示。表1、 2、3、4和5中所用的缩写:Me=甲基,Et=乙基,Pr=正丙基, i-Pr=异丙基,和Ph=苯基。

表1,2,3,4和5的基本结构

表1 R1=2′-F,R2=6′-F,R4=H,R5=H,R3=   第一栏     第二栏 2,2-二氯环丙基 2-氯-2-丙烯基 CH2SiMe3 CH2CH2CH2CN CH2CH2CH2C(O)OEt OCH2SiMe3 CH2C(O)CH3 OCH2CN O(CH2)3CN O(CH2)6CN OCH2C(O)OEt OCH2C(O)O-i-Pr OCH2CH2C(O)OEt O(CH2)3C(O)OEt O(CH2)5C(O)OEt OCH2C(O)OCH2CF3 C(O)OEt C(O)O-i-Pr C(O)NMe2 C(O)NH-i-Pr C(O)NH(CH2)4CH3 C(O)Et C(O)Ph 2-四氢吡喃基 环丁氧基 环己氧基 OCH2-环丙基 OCH2C(Cl)=CH2 CCH2CH=C(Cl)2 2,2,3,3-四氟环丁基 2,2-二氯乙烯基 CH2CH2CN CH2CH2C(O)OMe (CH2)6C(O)OMe O(CH2)3SiMe3 CH2C(O)CF3 OCH2CH2CN O(CH2)4CN OCH2C(O)OMe OCH2C(O)OPr OCH2CH2C(O)OMe O(CH2)3C(O)OMe O(CH2)4C(O)OMe O(CH2)5C(O)OMe C(O)OMe C(O)O-n-Pr C(O)OPh C(O)NHPh C(O)N(Me)Ph C(O)Me C(O)(CH2)3CH3 C(O)-4-Cl-Ph 环丙氧基 环戊氧基 环庚氧基 OCH2-环戊基 OCH2C≡C-Br OCH2C(Br)=C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表2 R1=2′-Cl,R2=6′-F,R4=H,R5=H,R3=   第一栏     第二栏 2,2-二氯环丙基 2-氯-2-丙烯基 CH2SiMe3 CH2CH2CH2CN CH2CH2CH2C(O)OEt OCH2SiMe3 CH2C(O)CH3 OCH2CN O(CH2)3CN O(CH2)6CN OCH2C(O)OEt OCH2C(O)O-i-Pr OCH2CH2C(O)OEt O(CH2)3C(O)OEt O(CH2)5C(O)OEt OCH2C(O)OCH2CF3 C(O)OEt C(O)O-i-Pr C(O)NMe2 C(O)NH-i-Pr C(O)NH(CH2)4CH3 C(O)Et C(O)Ph 2-四氢吡喃基 环丁氧基 环己氧基 OCH2-环丙基 CCH2C(Cl)=CH2 OCH2CH=C(Cl)2  2,2,3,3-四氟环丁基  2,2-二氯乙烯基  CH2CH2CN  CH2CH2C(O)OMe  (CH2)6C(O)OMe  O(CH2)3SiMe3  CH2C(O)CF3  OCH2CH2CN  O(CH2)4CN  OCH2C(O)OMe  OCH2C(O)OPr  OCH2CH2C(O)OMe  O(CH2)3C(O)OMe  O(CH2)4C(O)OMe  O(CH2)5C(O)OMe  C(O)OMe  C(O)O-n-Pr  C(O)OPh  C(O)NHPh  C(O)N(Me)Ph  C(O)Me  C(O)(CH2)3CH3  C(O)-4-Cl-Ph  环丙氧基  环戊氧基  环庚氧基  OCH2-环戊基  OCH2C≡C-Br  OCH2C(Br)=CH2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表3 R1=2’-F,R2=6’-F,R4=R5=H,R3=     第一栏     第二栏     第三栏  2-CN-Ph  3-CN-Ph  4-CN-Ph  4-NO2-Ph  4-SF5-Ph  4-SMe-Ph  4-SEt-Ph  4-SCF3-Ph  4-CO2Me-Ph  4-CO2Et-Ph  4-C(O)CH3-Ph  4-CHO-Ph  1-萘基  6-Cl-2-萘基  6-(1,2,3,4-四氢化萘)基  5-(1,2,3,4-四氢化萘)基  2-喹啉基  3-喹啉基  1-异喹啉基  3-异喹啉基  2-喹喔啉基  6-喹喔啉基  2-苯并呋喃基  3-苯并呋喃基  5-苯并呋喃基  6-苯并呋喃基  C≡C(2,4-di-Cl-Ph) 2-苯并噻吩基 3-苯并噻吩基 5-苯并噻吩基 5-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基 2-苯并噁唑基 5-苯并噁唑基 6-苯并二氢吡喃基 1-Me-3-二氢吲哚基 6-苯并二噁烷基 4-(2,3-二氢化茚)基 5-(2,3-二氢化茚)基 C≡C-Ph C≡C(4-F-Ph) C≡C(3-F-Ph) C≡C(2-F-Ph) C≡C(4-Cl-Ph) C≡C(4-CF3-Ph) C(O)(4-F-Ph) C(O)(3-F-Ph) C(O)(2-F-Ph) CH=CH(4-F-Ph) CH=CH(3-F-Ph) CH=CH(2-F-Ph) CH=CH(4-Cl-Ph) CH=CH-Ph CH=CH(4-CF3-Ph) CH=CH(2-Cl-Ph) C≡C(2-CF3-Ph) C≡C(3-CF3-Ph) C≡C(2-CH3-Ph) C≡C(3-CH3-Ph) C≡C(4-CH3-Ph) C≡C(2-OMe-Ph) C≡C(3-OMe-Ph) C≡C(4-OMe-Ph) C≡C(4-SMe-Ph) C≡C(4-CN-Ph) C≡C(3-CN-Ph) C≡C(4-C(O)CH3-Ph) C≡C(4-SF5-Ph) C≡C(3-Br-Ph) C≡C(4-Br-Ph) C≡C(2,4-di-F-Ph) C≡C(3,5-di-F-Ph) C≡C(3,4-di-F-Ph) C≡C(3,5-di-Cl-Ph) C≡C(3,4-di-Cl-Ph) C≡C(3-OCF2H-Ph) C≡C(4-OCF2H-Ph) C≡C(4-OCF3-Ph) C≡C(4-OCH2CF3-Ph) C≡C(2-CN-Ph) C≡C(2-F,4-Cl-Ph) C≡C(4-NO2-Ph)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表4 R1=2’-Cl,R2=6’-F,R4=R5=H,R3=     第一栏     第二栏     第三栏 2-CN-Ph 3-CN-Ph 4-CN-Ph 4-NO2-Ph 4-SF5-Ph 4-SMe-Ph 4-SEt-Ph 4-SCF3-Ph 4-CO2Me-Ph 4-CO2Et-Ph 4-C(O)CH3-Ph 4-CHO-Ph 1-萘基 6-Cl-2-萘基 6-(1,2,3,4-四氢化萘)基 5-(1,2,3,4-四氢化萘)基 2-喹啉基 3-喹啉基 1-异喹啉基 3-异喹啉基 2-喹喔啉基 6-喹喔啉基 2-苯并呋喃基 3-苯并呋喃基 5-苯并呋喃基 6-苯并呋喃基 C≡C(2,4-di-Cl-Ph) 2-苯并噻吩基 3-苯并噻吩基 5-苯并噻吩基 5-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基 2-苯并噁唑基 5-苯并噁唑基 6-苯并二氢吡喃基 1-Me-3-二氢吲哚基 6-苯并二噁烷基 4-(2,3-二氢化茚)基 5-(2,3-二氢化茚)基 C≡C-Ph C≡C(4-F-Ph) C≡C(3-F-Ph) C≡C(2-F-Ph) C≡C(4-Cl-Ph) C≡C(4-CF3-Ph) C(O)(4-F-Ph) C(O)(3-F-Ph) C(O)(2-F-Ph) CH=CH(4-F-Ph) CH=CH(3-F-Ph) CH=CH(2-F-Ph) CH=CH(4-Cl-Ph) CH=CH-Ph CH=CH(4-CF3-Ph) CH=CH(2-Cl-Ph) C≡C(2-CF3-Ph) C≡C(3-CF3-Ph) C≡C(2-CH3-Ph) C≡C(3-CH3-Ph) C≡C(4-CH3-Ph) C≡C(2-OMe-Ph) C≡C(3-OMe-Ph) C≡C(4-OMe-Ph) C≡C(4-SMe-Ph) C≡C(4-CN-Ph) C≡C(3-CN-Ph) C≡C(4-C(O)CH3-Ph) C≡C(4-SF5-Ph) C≡C(3-Br-Ph) C≡C(4-Br-Ph) C≡C(2,4-di-F-Ph) C≡C(3,5-di-F-Ph) C≡C(3,4-di-F-Ph) C≡C(3,5-di-Cl-Ph) C≡C(3,4-di-Cl-Ph) C≡C(3-OCF2H-Ph) C≡C(4-OCF2H-Ph) C≡C(4-OCF3-Ph) C≡C(4-OCH2CF3-Ph) C≡C(2-CN-Ph) C≡C(2-F,4-Cl-Ph) C≡C(4-NO2-Ph)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表5                                                  R1=2′-F,R4=H,R5=H   第一栏     第二栏 R2= R3= R2= R3=  H  H  H  H  H  H  H  H  H C≡C(4-F-Ph) C≡C(4-Cl-Ph) C≡C(2,4-di-Cl-Ph) C≡C(Ph) 4-CN-Ph 4-SCF3-Ph CH=CH(4-F-Ph) CH=CH(4-Cl-Ph) CH=CH(4-CF3-Ph)  6′-Cl  6′-Cl  6′-Cl  6′-Cl  6′-Cl  6′-Cl  6′-Cl  6′-Cl  6′-Cl C≡C(4-F-Ph) C≡C(4-Cl-Ph) C≡C(2,4-di-Cl-Ph) C≡C(Ph) 4-CN-Ph 4-SCF3-Ph CH=CH(4-F-Ph) CH=CH(4-Cl-Ph) CH=CH(4-CF3-Ph)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R1=2′-F,R2=6′-F,R4=3-Cl   第一栏   第二栏   R5=   R3=   R5=   R3=   H   H   H   H   H   H   H   H   H   C≡C(4-F-Ph)   C≡C(4-Cl-Ph)   C≡C(2,4-di-Cl-Ph)   4-CN-Ph   4-SCF3-Ph   C≡C(2,4-di-F-Ph)   C≡C(2-F,4-Cl-Ph)   4-SMe-Ph   2-萘基   5-Cl   5-Cl   5-Cl   5-Cl   5-Cl   5-Cl   5-Cl   5-Cl   5-Cl   C≡C(4-F-Ph)   C≡C(4-Cl-Ph)   C≡C(2,4-di-Cl-Ph)   4-CN-Ph   4-SCF3-Ph   C≡C(2,4-di-F-Ph)   C≡C(2-F,4-Cl-Ph)   4-SMe-Ph   2-萘基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R1=2′-Cl,R2=H,R4=H,R5=H,R3=     第一栏 C≡C(4-F-Ph)        CH=CH(4-F-Ph) 131 132

制剂/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一种或多种如上定义的式I化合物的农用组合 物。本发明化合物在配方中通常是与含液体或固体稀释剂的合适的农 用载体一起使用的。常用的配方包括粉尘剂、粒剂、毒饵、丸剂、溶 液剂、悬浮液剂、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干燥可流动物等,它们 与活性成分的物理性质,施用方式和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湿度和温 度是一致的。可喷洒配方可被分散在合适的介质中,并以每公顷约一 百到几百升的喷洒体积施用。高浓度组合物主要用作下一步配方的中 间体。典型的配方含有有效量的活性成份,在下述范围之内的可添加 至100%的稀释剂和表面活性剂

                                           重量百分比

                               活性成份  稀释剂  表面活性剂 可湿性粉剂                           5-90     0-74     1-10 油悬浮液剂、乳剂、溶液剂(包          5-50     40-95    0-15 括乳油) 粉尘剂                               1-25     70-99    0-5 粒剂、毒饵和丸剂                     0.01-99  5-99.99  0-15 高浓度组合物                         90-99    0-10     0-2

典型的固体稀释剂如下文所述:Wakins,et al.,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2nd Ed.,Dorland Books,Caldwell,New Jersey。典型的液体稀释剂和溶剂如下文所 述:Marsden,Solvents Guide,2nd Ed.,Interscience,New York, 1950。McCutcheon′s Detergents and Emulsifiers Annual.Allured Publ.Corp.,Ridgewood,New Jersey,以及Sisely and Wood, 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Chemical Publ.Co., Inc.,New York,在上述文献中列出了表面活性剂并说明了其应用, 所有的配方中都可含少量的添加剂以减少泡沫、结腐蚀微生物 生长等。

通过各成份的简单的混合可得到溶液剂。细微颗粒的固体组合物 是通过混合得到的,并且通常是在锤磨机或液能磨上研磨得到的。水 分散性颗粒可通过细微粉末组合物的附聚作用制备;例如可参见 Cross等,Pesticide Formulations,Washington,D.C.,1988, pp251-259。悬浮液剂可通过湿磨机制备;例如可参见U.S.3,060,084。 粒剂和丸剂可通过将活性物质喷洒在备好的颗粒载体上制备或通过附 聚技术制备。可参见Browning,“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Deceber 4,1967,pp 147-148,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4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63, p 8-57以及下文,和WO 91/13546。

有关配方领域的更多的资料,可参考U.S.3,235,361,第6列 16行至第7列到19行以及实施例10-41;U.S.3,309,192,第5列 43行至第7列62行以及实施例8、12、15、39、41、52、53、58、 132、138-140、162-164、166、167和169-182;U.S.2,891,855 第3列66行至第5列17行和实施例1-4;Klingman,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John Wiley and.Sons,Inc,New York,1961,pp81 -96;和Hance等,Weed Control Handbook,8th E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89。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有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有的配方 都是根据常规方法得到的。化合物编号是指表A和B中化合物编号。

实施例A

可湿性粉剂

化合物1                                         65.0%

十二烷基苯酚聚乙二醇醚                          2.0%

木质磺酸钠                                      4.0%

硅铝酸钠                                        6.0%

蒙脱石(经煅烧)                                  23.0%

实施例B

粒剂

化合物1                                         10.0%

绿坡缕石颗粒(低挥发性物质,0.71/

0.30mm;U.S.S.No.25-30筛)                       90.0%

实施例C

挤压的丸剂

化合物1                                         25.0%

无水硫酸钠                                      10.0%

木质磺酸粗品                                  5.0%

烷基萘磺酸钠                                    1.0%

钙/镁膨润土                                     59.0%

实施例D

乳油

化合物1                                         20.0%

油溶性磺酸盐和聚乙二醇醚的混合物                10.0%

异佛尔酮                                        70.0%

本发明化合物对于食叶、食果实、食茎或根、食种子的,水生和 土生的节肢动物表现出广谱的抑制活性(术语“节肢动物”包括昆虫、 螨和线虫),这些节肢动物是农作物、果树、温室作物、装饰作物、 苗圃作物的生长和贮存的害虫,是贮存的食物和纤维产品、饲料、家 居生活、以及公众和动物健康的害虫。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该知道, 对所有害虫的所有生长阶段,所有的化合物并非都是等效的,但所有 本发明化合物对下述害虫均表现出活性,包括:鳞翅目昆虫的卵,幼 虫和成虫;鞘翅目昆虫的卵、食叶、食果实、食根、食种子和幼虫和 成虫;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的卵、未成年虫和成虫;Acari目昆虫的 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缨翅目、直翅目和革翅目昆虫的卵、未成年 虫和成虫;双翅目昆虫的卵、未成年虫和成虫;以及线虫纲动物的卵、 幼虫和成虫。本发明化合物对下述害虫也是有效的:属于膜翅目、等 翅目、蚤目、_蠊目、缨尾目和啮虫目的害虫;属于蜘蛛纲动物和扁 形动物的害虫。本发明化合物特别具有抑制黄瓜十一星叶甲食根亚 种(Diabrotica undecimpunctaca howardi),紫莞叶蝉(Mascrosteles fascifrons),墨西哥铃象(Anthonomus grandis),棉红蜘蛛 (Tetranychus urticae),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豆蚜(Aphis fabae),桃蚜(Myzus persica),棉蚜(Aphis gossypii),俄罗斯麦蚜(Diuraphis noxia),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稻根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luema oryzae),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大青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稻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七 星稻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野螟(Cnaphalocrosis medinalis),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美洲稻尾蝽 (Oebalus pugnax),褐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大 针缘蝽(Cletus puntiger)和稻绿蝽(Nezara viridula)的活性。 本发明化合物对螨具有活性,对于下述组别的螨表现出杀卵、杀幼虫 和化学灭菌剂活性:叶螨科包括棉红螨、朱砂叶螨、麦克旦尼氏红叶 螨、太平洋红叶螨、土格斯坦红叶螨、Byrobia rubrioculus、苹果 红蜘蛛、桔全爪螨、鹅枥东方螨、始叶螨属、hicoriae、六点东方 叶螨、尤东方叶螨、Eotetranychus banksi和草地小爪螨;细须 螨科包括桔短须螨、紫红短须螨、加州短须螨和卵形短须螨;瘿螨科 包括桔芸锈螨,桔芽瘿螨、桃色刺瘿螨、梨叶绣螨和Eriophyes mangiferae。对有关害虫的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WO 90/10623和WO 92 /00673。

本发明化合物也可与一种或多种其它杀虫剂、杀真菌剂、杀线虫 剂、杀细菌剂、杀螨剂、生长调节剂、化学灭菌剂、半化学品 (semiochemicals)、拒斥剂、引诱剂、pheromones、进食刺激剂或 其它活性化合物混合,以得到具有更广谱农业保护的多成份杀虫剂。 可与本发明化合物一起在制剂中使用的其它农业保护剂的实例为:杀 虫剂如齐墩螨素、久效磷、carbofuran、杀虫畏、马拉松、一六○五、 灭虫多、杀虫脒、二嗪农、deltamethrin、甲氨叉威、杀灭菊酯、高 氰戊菊酯、氯菊酯、溴丙磷、乙丙硫磷、triflumuron、氯脲杀、蒙 五一五、噻嗪酮、硫双灭多威、高灭磷、谷硫磷、毒死蜱、乐果、 fipronil、flufenprox、地虫磷、丙胺磷、杀扑磷、甲胺磷、亚胺硫 磷、磷胺、伏杀磷、抗蚜威、三九一一、特丁磷、敌百虫、甲氧滴滴 涕、氟氯菊酯、biphenate、氟氯氰菊酯、七氟菊酯、分扑菊酯、氟 胺氰菊酯、四溴菊酯、咪蚜胺、蜗敌和鱼藤酮;杀真菌剂如多菌灵、 秋兰姆、多果定、代森锰、地茂散、杀菌灵、cymoxanil、苯锈啶、 丁苯吗啉、triadimeton、克菌丹、甲基托布津、涕必灵、phosethyl -Al、百菌清、氯硝胺、氯丙灵、敌菌丹、异丙定、噁霜灵、烯菌酮、 春雷霉素、腈菌唑、戊唑醇、噁醚唑、烯唑醇、fluquinconazole、 ipconazole、metconazole、戊菌唑、丙环唑、uniconzole、粉唑醇、 丙氯灵、啶斑肟、异嘧菌醇、唑菌醇、苄氯三唑醇、亚铜、呋氨丙灵、 灭菌丹、氟硅唑、灭瘟素、哒菌清、克瘟散、富士一号、iprobentos、 灭锈胺、甲胂铵、戊菌隆、噻菌灵、咯喹酮、三唑环、有效霉素和 氟酰胺、杀线虫剂如砜灭威、克线磷、伐线丹;杀细菌剂如土霉素、 链霉素和碱式硫酸酮;杀螨剂如乐杀螨、灭螨猛、乙酯杀螨醇、开乐 散、除螨灵、三环锡、噻螨酮、杀螨脒、克螨特、tebufenpyrad和杀 螨锡;以及生物活性剂如致昆虫疾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在某些情况下,本发明化合物与具有类似防治谱但具有不同作用 方式的杀节肢动物剂的混合,对于耐药性控制是特别有益的。

节肢动物害虫得到防治,以及对农艺作物、园艺作物和特定作物 的保护,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保护,是通过将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本 发明化合物施用到害虫环境中而获得的,而这一环境包括农艺和/或 非农艺的侵染部位,或将其施用到欲保护的区域中,或直接施用到欲 防治的害虫上。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涉及防治叶生和土生节肢动物和线 虫害虫的方法,以及涉及对农艺和/或非农艺作物的保护,它包括将 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式I化合物,或含有至少一种上述化合物的组合 物施用到包括农艺和/或非农艺侵染部位的虫害环境中,或施用到欲 保护区域,或直接施用到欲防治的害虫上。优选的施用方法是喷洒。 或者,可将这些化合物的颗粒制剂施用到植物叶子上或土壤中。其它 的施用方法包括直接喷洒和向环境喷洒、气雾喷洒、种子涂布、微胶 囊化、系统吸收、毒饵、eartags、巨丸剂、润湿剂、熏蒸剂、气雾 剂、粉剂和许多其它形式。可将化合物加到节肢动物所食的饵中或加 到诸如捕捉网的装置中。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纯态施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含有一种 或多种化合物以及合适的载体、稀释剂和表面活性剂,还可能含有取 决于最终应用的食物的组合物的形式施用的。优选的施用方法包括喷 洒化合物的水分散液和精制油溶液。通常,与可喷洒油、可喷洒油浓 缩物、铺展粘着剂(spreader sticker)、辅助剂和协同剂以及其它 溶剂如胡椒基丁醇金属的结合使用可提高化合物的效率。

有效防治所需的施用率取决于这样的因素,例如欲控制的节肢动 物的种类、害虫的生命周期、状态、大小、地点、节气、寄生的作物 或动物、进食方式、交配方式、环境湿度、温度等。在正常情况下, 以每公顷约0.01-2kg活性成份的施用率就足以防治农艺生态系中的 害虫,但少至0.001kg/公顷也可能足够了或者可能需要多至8kg/ 公顷。对于向非农艺环境的施用而言,有效施用率的范围在约1.0- 50mg/平方米内,但少至0.1mg/平方米也许就足够了或者可能需要 多至150mg/平方米。

下列试验证实了本发明化合物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活性。“防治活 性”表示使进食明显减少从而对节肢动物生长发育抑制(包括引起死 亡)。但是,化合物的防治害虫的保护作用并不限于这些种类。化合 物的描述参见简表A和B。

简表A 化合物 R1  R2  R3                   物理性质(m.p.in℃)   1    F    F    CO2Et                油状物(a)   2    F    F    环戊氧基              油状物(b)   3    F    F    四氢吡喃基            油状物(c)   4    F    F    O(CH2)3CO2Et        油状物(d)   5    F    F    OCH(CH3)CO2Et       油状物(e)   6    F    F    OCH2(2-萘基)         148-150   7    F    F    OCH2SiMe3           油状物(f)   8    F    F    O-(2-苯并噁唑基)      油状物(g)   9    F    F    O-CH2环己基          油状物(h)   10   F    F    O-(CH2)4CN          82-84   11   F    F    OCH2C(Cl)=CH2      油状物(i)   12   F    F    CH=CHPh              109-110   13   F    F    OCH2CH=CCl2        94-95   14   F    F    2-萘基                166   15   F    F    4-CN-Ph               135-136   16   F    F    C(O)NH-(4-F-Ph)       210-212   17   F    F    1-萘基                油状物(j)   18   F    F    C(O)-4-F-Ph           105-106   19   F    F    C(O)-3-CF3-Ph        油状物(k)   20   F    F    C(O)Ph                油状物(l)   21   F    F    C(O)-4-OMe-Ph         油状物(m)   22   F    F    C≡C-Ph               油状物(n)   23   F    F    CH=CH(4-F-Ph)        154-156   24   F    F    CH=CH(2-Cl-Ph)       油状物(o)   25   F    F    4-SMe-Ph              162-163   26   F    F    O-(6-Cl-2-喹喔啉基)   96-97   27   F    F    O-(6-Cl-2-苯并噻唑基) 80-82   28   F    F    4-CO2Et-Ph           73-76   29   F    F    4-CO2Me-Ph           124-125   30   F    F    CH=CH(4-Cl-Ph)       136-138   31   F    F    C≡C(2-F,4-Cl-Ph)    蜡状物(p)   32   F    F    CH=CH(3-Cl-Ph)       油状物(q)   33   F    F    C≡C(4-F-Ph)          107.5-108.5   34   F    F    4-CHO-Ph              148-149   35   F    F    C≡C(4-Cl-Ph)         155-156   36   F    F    C≡C(4-Br-Ph)         166-168   37   F    F    C≡C(4-OMe-Ph)        108-110 38    F    F    C≡C(2,4-di-Cl-Ph)       90-91 39    F    F    C≡C(3-CF3-Ph)        油状物(r) 40    F    F    C≡C(3-Cl-Ph)          油状物(s)

                 简表B 化合物    R1   R2   R3            物理性质   (m.p.in℃) 41        F     F     2-(4-CN-Ph)    油状物(t) 1H NMR数据,CDCl3,200MHz a)  8.0-7.0(ArH),5.5(1H),4.9(1H),4.4(2H),4.3(1H),1.4(3H). b)  7.3-6.9(ArH),5.4(1H),4.8(2H),4.3(1H),1.9-1.6(8H). c)  7.4-7.0(m,7H),5.4(m,2H),4.8(m,1H),4.2(m,1H),3.9(m,1H),3.6(m1H).

1.9-1.3(m,6H). d)  7.4-6.8(m,7H),5.4(m,1H),4.8(m,1H),4.2(m,1H),4.1(m,2H),4.0(m,2H),2.6

(m,2H),2.1(m,2H),1.2(t,3H). e)  7.2-6.8(m,7H),5.4(m,1H),4.8(m,2H),4.2(m,3H),1.6(d,3H),1.2(t,3H). f)  7.6-6.9(m,7H),5.4(m,1H),4.8(m,1H),4.25(m,1H),3.5(m,2H),0.1(s,9H). g)  7.6-7.0(m,11H),5.5(m,1H),4.8(m,1H),4.3(m,1H). h)  7.4-6.8(m,11H),5.4(m,1H),4.8(m,1H),4.8(m,1H),3.7(m,2H),2.1-1.8(m,11H). i)  7.4-6.9(m,7H),5.6-5.4(m,3H),4.8(m,1H),4.6(s,2H),4.3(m,1H). j)  7.9(m,3H),7.6(m,9H),7.0(m,2H),5.6(m,1H),4.9(m,1H),4.4(m,1H). k)  8.1-7.0(m,11H),5.6(m,1H),4.9(m,1H),4.3(m,1H). l)  7.8-7.0(m,12H),5.6(m,1H),4.9(m,1H),4.3(m,1H). m)  7.8-7.0(m,11H),5.6(m,1H),4.9(m,1H),4.3(m,1H),3.9(s,3H). n)  7.6-6.9(m,12H),5.5(m,1H),4.8(m,1H),4.3(m,1H). o)  7.7-6.9(m,13H),5.5(m,1H),4.8(m,1H),4.3(m,1H). p)  7.6-7.0(m,10H),5.5(1H),4.8(1H),4.3(1H). q)  7.6-7.0(m,1H),5.5(1H),4.8(1H),4.3(1H). r)  7.8-7.0(m,11H),5.5(1H),4.8(1H),4.3(1H). s)  7.5-7.2(m,9H),7.0(2H),5.5(1H),4.8(1H),4.3(1H). t)  7.8-7.0(m,11H),5.4(1H),4.4(1H),4.2(1H).

试验A

草地夜蛾

备好试验单位,各试验单位均为由H.I,S(耐高冲击苯乙烯) 组成的16孔盘。将湿滤纸和约8cm2利马豆叶放入其中12个孔中。 将0.5cm的麦芽精食物放入余下的4个孔中。将15至20个草地夜 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第三一龄幼虫置于8盎司(230ml) 塑料杯中。将试验化合物在75/25丙酮/蒸馏水溶剂中的各溶液喷洒 到盘和杯中。喷洒是通过将盘和杯在传送带上,紧邻一平面扇形液压 喷嘴,进行传送而完成的,喷嘴喷洒的压在30p.s.i.(207KPa) 时为0.5磅活性成份/英亩(约0.55kg/ha)。将昆虫从8盎司杯中 移至H.I.S.盘的各孔中(每孔一只昆虫)。将盘覆盖并置于27℃和 50%相对湿度保持48小时,之后对有利马豆叶的12个孔开始记 数,7天后记录余下四孔的延迟毒性读数。对试验化合物来说,下述 化合物的防治效率水平为80%或更高:6、7、8、9、12*、 14和15。 *-在250ppm测试。

试验B

烟芽夜蛾

对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重复试验A测定抗第三一 龄幼虫效率的步骤,除了以3个8盎司(230ml)含麦芽精食物的塑 料杯代替3 H.I.S.盘,且每个杯中先用5只第三一龄幼虫侵染。对试 验化合物来说,下述化合物引起的死亡率为80%或更高:25。

试验C

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幼虫

将试验化合物溶于最小量丙酮中,然后加入含润湿剂的水直到化 合物的浓度达到50ppm,这样制得试验化合物溶液。采用旋转喷射 器向用棉红蜘蛛卵侵染的二周龄的红菜豆(red kidney bean)上喷 洒试验溶液到其流淌,将植物置于25℃和50%相对湿度的温室中, 在受试化合物中,喷洒七天后下述化合物引起的死亡率为80%或更 高:1、2、3、4、5、6、7、9、10、11、12、13、14、15、17、18、 25、26、27、29、30、31、33、35、36、37、38、39、40和41。

试验D

草地夜蛾的完整植物试验

将试验化合物溶于最小量丙酮中,然后加入含润湿剂的水直到化 合物的浓度达到30ppm,这样制得试验化合物的溶液。然后,采用 旋转台和雾化喷射器向大豆上喷洒试验化合物到流淌。干燥试验的植 物,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被暴露于切开的,处 理过的叶上。将试验单位置于27℃和50%相对湿度下,并在侵染 120小时后评估幼虫的死亡率。在受试化合物中,下述化合物引起的 死亡率为80%或更高:6、12、14、15、22、23、24、25、26、29、 30、31、32、33、35、36、37、38、39和4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