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动物学 / 小菜蛾 / 含有灭蝇胺与有机磷的农药组合物

含有灭蝇胺与有机磷的农药组合物

阅读:1019发布:2021-02-18

专利汇可以提供含有灭蝇胺与有机磷的农药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 农药 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为灭蝇胺和有机磷,其重量比为30~1:1~30,其中有机磷选自甲基嘧啶磷和 马 拉硫磷中的一种。药效试验表明,该组合物具有互补性强、增效作用明显、防治谱扩大、施用量减少、施药适期延长、对作物安全性高、环境污染降低、与环境兼容性强等积极特点。,下面是含有灭蝇胺与有机磷的农药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含A和B两种活性组分,其中活性组分A为灭蝇胺,其中活性组分B为有机磷农药中选自甲基嘧啶磷和拉硫磷中的一种,A与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30~1: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为2~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为5~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乳剂或悬浮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害虫类方面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害虫类为蚜虫、叶蝉、潜叶蝇、粉虱、蓟马、锈螨、小菜蛾、红蜘蛛、介壳虫、黄条跳甲。

说明书全文

含有灭蝇胺与有机磷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活性组分灭蝇胺(Cyromazine)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低毒杀虫剂,有非常强的选择性,主要对双翅目昆虫有活性。其作用机理是使双翅目昆虫幼虫和蛹在形态上发生畸变,成虫羽化不全或受抑制。该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强内吸传导性,持效期较长,但作用速度较慢。灭蝇胺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安全。灭蝇胺适用于多种瓜果蔬菜,主要对“蝇类”害虫具有良好的杀虫作用。目前瓜果蔬菜生产中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瓜果类、茄果类、豆类及多种叶菜类蔬菜的美州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豆杆黑潜蝇、葱斑潜叶蝇、三叶斑潜蝇等多种潜叶蝇,韭菜及葱、蒜的根蛆(韭菜迟眼蕈(xùn)蚊)等。
[0003] 活性组分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是一种对储粮害虫、害螨毒较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渗透力强,用量低,持效期长;也能浸入叶片组织,具有叶面输导作用。对防治甲虫和蛾类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防治储粮害螨药效较高。
[0004] 活性组分拉硫磷(Malathion)是高效、低毒、广谱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熏蒸和渗透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无内吸作用,残效期短。进入虫体后化成马拉氧磷,从而更能发挥毒杀作用,马拉硫磷毒性低,残效期短,但其药效受温度影响较大,高温时效果好。
[0005] 实际的农药经验已经表明,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农业害虫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靶标生物快速选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害虫。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杀虫剂在实际应用中抗性以及土壤残留问题,筛选出含有两种不同杀虫原理的杀虫剂进行复配,以提高杀虫剂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有害虫类中的应用。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灭蝇胺,有效成分B为有机磷。有效成分B为选自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中的一种。
[0010] 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上述杀虫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降低使用成本。含有组分A与组分B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不同,作用机制各异,两者复配能够扩大防治谱,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速度,且组分A与组分B之间无交互抗性。
[0011] 本发明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以只包含A和B,也可以在不影响组合物整体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含其他有效成分。
[0012] 在一种方案中,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30~1:1~30。
[0013]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20~1:1~20。
[0014]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A和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可以任意地在下述配比的范围内进行调整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
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
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也可以在以上任意两个配比所组成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0015]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有效成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0016]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可以为2~95%,优选5~80%。
[0017] 本发明组合物中可以包含载体、助剂和表面活性剂。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剂。
[0018]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肥料
[0019]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或叶面。施用的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有害虫类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可以将植物的生长场所,如稻田,用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浸湿,或者将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施用于土壤中,如以颗粒形式(土壤施用),组合物可以由土壤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内吸作用)。
[0020]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又称有效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或助剂一起混合使用,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各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等。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0021] 可用已知的方法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如可以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制备成所需要的剂型。
[0022] 上述的溶剂可选自芳香,优选含8-12个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蜡,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0023] 上述的固体载体,如用于粉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载体,例如粒状吸附载体或非吸附载体,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作为载体,特别是白石。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磺酸、苯酚磺酸、土金属盐或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0025]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增效效果,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允许施用量减少、更宽的防治谱、见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过仅仅一次或少数几次施用更好的控制虫类害虫、以及加宽了可能的施用间隔时间。
[0026]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应用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虫类害虫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蚜虫、叶蝉、潜叶蝇、粉虱、蓟马、锈螨、小菜蛾、红蜘蛛、介壳虫、黄条跳甲等。
[0027]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由于本组合物的两个单剂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可延缓两个单剂单独使用所产生的抗性问题;2、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作物安全、防效好。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杀虫剂组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以及互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0030]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0031] (一)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0032] 将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与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0033] 1、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甲基嘧啶磷制备可湿性粉剂
[0034] 实施例1:27.5%灭蝇胺·甲基嘧啶磷可湿性粉剂
[0035] 灭蝇胺2.5%,甲基嘧啶磷25%,尿素8%,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6%,皂粉4%,白炭黑补足至100%。
[0036] 实施例2:84%灭蝇胺·甲基嘧啶磷可湿性粉剂
[0037] 灭蝇胺80%,甲基嘧啶磷4%,膨润土4%,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4%,白炭黑补足至100%。
[0038] 2、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马拉硫磷制备可湿性粉剂
[0039] 实施例3:27.5%灭蝇胺·马拉硫磷可湿性粉剂
[0040] 灭蝇胺2.5%,马拉硫磷25%,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0041] 实施例4:84%灭蝇胺·马拉硫磷可湿性粉剂
[0042] 灭蝇胺80%,马拉硫磷4%,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
[0043] (二)乳油的加工及实施例
[0044] 将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与各种助剂及溶剂等按比例充分混合,即可制得乳油。
[0045] 1、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甲基嘧啶磷制备乳油
[0046] 实施例5:12%灭蝇胺·甲基嘧啶磷乳油
[0047] 灭蝇胺2%,甲基嘧啶磷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山梨醇酯8%,甲苯补足至100%。
[0048] 实施例6:21%灭蝇胺·甲基嘧啶磷乳油
[0049] 灭蝇胺1%,甲基嘧啶磷20%,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12%,甲基纤维素12%,二甲苯补足至100%。
[0050] 实施例7:40.3%灭蝇胺·甲基嘧啶磷乳油
[0051] 灭蝇胺39%,甲基嘧啶磷1.3%,吐温-80 10%,氧化乙烯缩合物6%,二甲苯补足至100%。
[0052] 2、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马拉硫磷制备乳油
[0053] 实施例8:12%灭蝇胺·马拉硫磷乳油
[0054] 灭蝇胺2%,马拉硫磷10%,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
[0055] 实施例9:21%灭蝇胺·马拉硫磷乳油
[0056] 灭蝇胺1%,马拉硫磷20%,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制备。
[0057] 实施例10:40.3%灭蝇胺·马拉硫磷乳油
[0058] 灭蝇胺39%,马拉硫磷1.3%,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制备。
[0059] (三)水乳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0060] 将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抗冻剂、水等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水乳剂。
[0061] 1、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甲基嘧啶磷制备水乳剂
[0062] 实施例11:18%灭蝇胺·甲基嘧啶磷水乳剂
[0063] 灭蝇胺15%,甲基嘧啶磷3%,甲苯10%,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8%,聚乙烯醇5%,丙二醇10%,水补足至100%。
[0064] 实施例12:31%灭蝇胺·甲基嘧啶磷水乳剂
[0065] 灭蝇胺1%,甲基嘧啶磷30%,二甲苯12%,木质素磺酸盐8%,硅酸2%,丙三醇14%,山梨醇酯8%,水补足至100%。
[0066] 2、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马拉硫磷制备水乳剂
[0067] 实施例13:18%灭蝇胺·马拉硫磷水乳剂
[0068] 灭蝇胺15%,马拉硫磷3%,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11的方法制备。
[0069] 实施例14:31%灭蝇胺·马拉硫磷水乳剂
[0070] 灭蝇胺1%,马拉硫磷30%,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12的方法制备。
[0071] (四)悬浮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0072] 将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与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成品。
[0073] 1、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甲基嘧啶磷制备悬浮剂
[0074] 实施例15:44%灭蝇胺·甲基嘧啶磷悬浮剂
[0075] 灭蝇胺40%,甲基嘧啶磷4%,烷基硫酸盐8%,黄原胶3%,尿素6%,乙二醇12%,硅油0.1%,水补足至100%。
[0076] 实施例16:10%灭蝇胺·甲基嘧啶磷悬浮剂
[0077] 灭蝇胺5%,甲基嘧啶磷5%,十二烷基硫酸钠6%,硅酸镁铝1%,硫酸铵4%,丙三醇10%,硅油0.02%,水补足至100%。
[0078] 2、有效成分灭蝇胺与有效成分马拉硫磷制备悬浮剂
[0079] 实施例17:44%灭蝇胺·马拉硫磷悬浮剂
[0080] 灭蝇胺40%,马拉硫磷4%,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15的方法制备。
[0081] 实施例18:10%灭蝇胺·马拉硫磷悬浮剂
[0082] 灭蝇胺5%,马拉硫磷5%,其余组分按照实施例16的方法制备。
[0083] 二、药效验证试验
[0084] (一)生物测定实施例
[0085] 以灭蝇胺作为标准药剂,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008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87]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88]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89] 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090] 1、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苹果树红蜘蛛的毒力测定试验
[0091] 表1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不同配比复配对苹果树红蜘蛛的毒力测定分析
[0092]
[0093] 结果(表1)表明,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在配比30~1:1~30之间,共毒系数均在126.19以上,说明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苹果树红蜘蛛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0094] 2、灭蝇胺与马拉硫磷复配对柑橘介壳虫的毒力测定试验
[0095] 表2灭蝇胺与马拉硫磷不同配比复配对柑橘介壳虫的毒力测定分析
[0096]
[0097] 结果(表2)表明,灭蝇胺与马拉硫磷在配比30~1:1~30之间,共毒系数均在169.02以上,说明灭蝇胺与马拉硫磷复配对柑橘介壳虫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0098] (二)田间药效试验
[0099] 利用本发明制得的实施例来验证田间防治效果。药效试验每个处理重复4次,于虫害发生高峰期均匀施药。每个处理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点标定1m2,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7天记载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即防治效果。同时调查供试作物有无药害症状。确定药剂的安全性。
[0100]
[0101] 预期防效(%)=X+Y-XY/100(其中,X,Y为单剂防效)
[0102] 1、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马铃薯蚜虫的田间防效试验
[0103] 表3.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马铃薯蚜虫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04]
[0105]
[0106] 测定结果(表3)表明,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防治马铃薯蚜虫的防效明显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马铃薯蚜虫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在本发明组合物制剂的用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害现象,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马铃薯是安全的。
[0107] 2、灭蝇胺与马拉硫磷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的田间防效试验
[0108] 表4.灭蝇胺与甲基嘧啶磷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效试验结果
[0109]
[0110]
[0111]
[0112] 测定结果(表4)表明,灭蝇胺与马拉硫磷复配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的防效明显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在本发明组合物制剂的用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害现象,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十字花科蔬菜是安全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