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圆环病毒 / 一种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

一种低的保育猪养殖方法

阅读:326发布:2021-02-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低的保育猪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低 碳 的保育猪养殖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将保育猪放在 发酵 床上饲养,在 基础 日粮中添加 植酸酶 和糖萜素,并进行合理免疫;其中,基础日粮、植酸酶和糖萜素的 质量 比为100:0.01~0.012:0.025~0.042。本发明采用发酵床管理技术,添加植酸酶与糖萜素的饲喂技术,可显著提高保育猪的日增重,提高 饲料 利用率和成活率,降低猪粪尿直接排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低碳养猪的目的。,下面是一种低的保育猪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低的保育猪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为:将保育猪放在发酵床上饲养,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糖萜素,并进行合理免疫;其中,所述基础日粮、植酸酶和糖萜素的质量比为100:0.01~0.012:0.025~0.0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床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发酵床菌种的制备:
(1.1)无菌烧开后加入红糖,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5%的红糖水;
(1.2)将100重量份的菌种原液与500重量份的米糠混合均匀后,加入210~240重量份的步骤1.1配制的红糖水,拌匀,密封,发酵3~7天左右,得到发酵床菌种;
(2)发酵床的制备:
(2.1)发酵床的主料由木屑、稻壳、红土壤和食盐混合而成;其中,木屑和稻壳的重量比为40~50:50~60,木屑、红土壤和食盐的重量比为50:2:0.15;
(2.2)发酵床的辅料由8~11重量份的米糠或麸皮和1重量份步骤1制备得到的发酵床菌种均匀混合而成;
(2.3)将步骤2.2得到的辅料与步骤2.1得到的的主料等体积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垫料,在搅拌过程中用1公斤发酵床菌种兑水500~1000公斤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洒,使垫料的水分保持在39%~42%;
(2.4)将步骤2.3得到的垫料在圈舍内堆制发酵,发酵时间为夏秋季5~7天,冬春季10~15天;
(2.5)将步骤2.4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使得发酵床的厚度为60~80cm;将稻壳和木屑按任意比混合后覆盖在发酵床上面并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日粮按《NY/T 
65-2004猪饲养标准》配制,具体为由玉米65%、豆粕17%、膨化大豆粉6%、鱼粉2%、预混料
4%、大豆油脂肪粉2%和发酵豆粕4%组成;原料符合标准要求,无发霉变质,混合均匀度CV≤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理免疫具体为:
30日龄圆环病毒灭活苗1ml,35日龄肌注猪瘟1头份,40日龄肌注伪狂犬活苗2头份,55日龄肌注五号苗2ml,70日龄肌注猪瘟2头份,80日龄肌注伪狂犬活苗2头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低的保育猪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猪方法,尤其是一种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养猪业存在疫病危害严重、排泄物污染等制约瓶颈,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保育猪也叫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后的25日龄至80日龄,保育猪具有生长发育快、断奶应激、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要求猪舍温度适宜,精心喂养,降低断奶应激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成活率,保育猪的成活及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养殖效益。目前,大多数规模猪场保育猪饲养在带漏缝地板的泥地面上,存在如下缺陷
[0003] 1、由于水泥地面凉,不利于刚刚断奶的保育猪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需要采暖保温,消耗能源,增加养殖成本。
[0004] 2、在饲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猪粪尿,增加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造成饲养环境污染,在这种污染环境中生长,保育猪容易患病,增加药物使用及残留,加大养猪成本。
[0005] 3、为了清除猪粪尿,需要用大量水冲洗栏舍,形成粪尿处理量的增加,并造成对周围环境及水域的污染。
[0006] 糖萜素是从山茶籽饼粕中提取的三萜皂类、糖类等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的一种棕黄色、无灰、微细状结晶物质,它属于天然健康的营养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生殖、免疫及具有抗病毒等功效。
[0007] 植酸酶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酶制剂,可以分解动物饲料中的天然有机磷。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由于饲料中天然磷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除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
[0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碳的保育猪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为:将保育猪放在发酵床上饲养,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糖萜素,并进行合理免疫;其中,所述基础日粮、植酸酶和糖萜素的质量比为100:0.01~0.012:0.025~0.042。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床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1] (1)发酵床菌种的制备:
[0012] (1.1)无菌水烧开后加入红糖,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5%的红糖水;
[0013] (1.2)将100重量份的菌种原液与500重量份的米糠混合均匀后,加入210~240重量份的步骤1.1配制的红糖水,拌匀,密封,发酵3~7天左右,得到发酵床菌种;
[0014] (2)发酵床的制备:
[0015] (2.1)发酵床的主料由木屑、稻壳、红土壤和食盐混合而成;其中,木屑和稻壳的重量比为40~50:50~60,木屑、红土壤和食盐的重量比为50:2:0.15;
[0016] (2.2)发酵床的辅料由8~11重量份的米糠或麸皮和1重量份步骤1制备得到的发酵床菌种均匀混合而成;
[0017] (2.3)将步骤2.2得到的辅料与步骤2.1得到的的主料等体积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垫料,在搅拌过程中用1公斤发酵床菌种兑水500~1000公斤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洒,使垫料的水分保持在39%~42%;
[0018] (2.4)将步骤2.3得到的垫料在圈舍内堆制发酵,发酵时间为夏秋季5~7天,冬春季10~15天;
[0019] (2.5)将步骤2.4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使得发酵床的厚度为60~80cm;将稻壳和木屑按任意比混合后覆盖在发酵床上面并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日粮按《NY/T 65-2004猪饲养标准》配制,具体为由玉米65%、豆粕17%、膨化大豆粉6%、鱼粉2%、预混料4%、大豆油脂肪粉2%和发酵豆粕4%组成;原料符合标准要求,无发霉变质,混合均匀度CV≤10。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合理免疫具体为:30日龄圆环病毒灭活苗1ml,35日龄肌注猪瘟1头份,40日龄肌注伪狂犬活苗2头份,55日龄肌注五号苗2ml,70日龄肌注猪瘟2头份,80日龄肌注伪狂犬活苗2头份。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1、实现了猪粪尿零排放:保育猪饲养在自制的发酵床上,粪尿都排泄在发酵床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圈舍免冲洗,无粪尿排出,实现了猪粪尿零排放。使用2年后的发酵床垫料可以制作有机肥还田,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0024] 2、促进了保育猪生长发育:一方面发酵床为保育猪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育猪体格小,排出的粪尿量较大猪少,这些猪粪尿容易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减少了猪舍臭气和蚊蝇,抑制了病源的发生,另一方面,饲料中添加的糖萜素和植酸酶改善了保育猪的健康状况,增强了机体免疫,保育猪抗断奶应激、抗病等能力提高,生长发育快,提高了保育猪成活率。
[0025] 3、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保育猪以这种饲养方式,肠道有益微生物增加,加速了猪肠道对各种饲料营养的吸收,料比下降,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0026] 4、降低了养猪成本:与水泥地养殖比较,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后,可实现节约用水,节约冬季取暖能源消耗,节约饲料,节约人工,节约防疫成本,降低了养猪成本,增加养猪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 发酵床菌种原液是一种活力强、发酵分解快、脱臭效果好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剂,用于猪圈舍脱臭发酵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发酵床菌种原液主要有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丝状真菌、放线菌等及其代谢产物如消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等组成。
[0029] 1、发酵床菌种的制备:
[0030] (1.1)无菌水烧开后加入红糖,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5%的红糖水;
[0031] (1.2)将25kg的菌种原液与125kg的米糠混合均匀后,加入53kg的步骤1.1配制的红糖水,拌匀,密封,发酵3~7天左右,得到发酵床菌种;
[0032] (2)发酵床的制备:
[0033] (2.1)发酵床的主料由木屑、稻壳、红土壤和食盐混合而成;其中,木屑1000kg,稻壳1000kg,红土壤40kg,食盐3kg;
[0034] (2.2)发酵床的辅料由1800kg的米糠或麸皮和200kg步骤1制备得到的发酵床菌种均匀混合而成;
[0035] (2.3)将步骤2.2得到的辅料与步骤2.1得到的的主料等体积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垫料,在搅拌过程中用1公斤发酵床菌种兑水500~1000公斤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洒,使垫料的水分保持在40%左右;(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40%左右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即散,手上有水的感觉,指缝无水渗出)[0036] (2.4)将步骤2.3得到的垫料在圈舍内堆叠,用麻袋或稻草盖上,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夏秋季5~7天,冬春季10~15天;
[0037] (2.5)将步骤2.4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使得发酵床的厚度为60~80cm;将稻壳和木屑按任意比混合后覆盖在发酵床上面并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0038] 注意事项:
[0039] (1)垫料制作的原则:各种材料尽量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40%左右。
[0040] (2)制作面积比较大的垫料,尽量选择大空场地搅拌垫料,可以使用铲车,搅拌机、挖掘机等机械。
[0041] (3)搅拌制作好的垫料一定要打堆发酵,垫料床的厚度是决定温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发酵床垫料厚度为60~80cm,单个垫料区占地面积不少于40平方。如果垫料太薄,占地面积太小则发酵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发酵垫料温度难以达到适宜的温度,从而使发酵微生物增殖受限,导致不发酵。上面覆盖草苫子、编织袋等保温、透气性的物质。
[0042] (4)发酵期间,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并作好记录。从第二天开始在不同度的三个点,约20cm深处测量温度,温度可上升到40℃~50℃(注:第二天看垫料的初始温度是否上升到40℃~50℃,否则要查找原因,即查一查垫料有否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分是否过高或不足造成的)。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到60℃~70℃左右为止,则发酵成功(有发酵的香味蒸汽散出)。如发酵一周后,如果温度还有上升、有臭味时,这是因为水分过多,故再次调整水分,加入一部份菌种发酵直至成功。
[0043] 2、按季度测定猪舍发酵床温度
[0044] 测定发酵床猪舍内温湿度,即在每天8:00am、12:00am、6:00pm分别读猪舍内温度和湿度并记录,计算所获得数据的平均值。发酵床温度测定:早中晚测定3次,方法:温度计插入发酵床30~50cm,记录温度,计算3次温度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夏季发酵床温度高,饲养管理尤其重要。
[0045] 表1不同季节猪舍发酵床温度变异
[0046]  舍温℃ 湿度% 床内温度℃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