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翻新 / 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

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

阅读:842发布:2021-10-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包括移栽装置主体、移栽调节装置和红豆杉苗,移栽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活动连接有移栽调节装置,移栽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红豆杉苗,红豆杉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豆杉原土,红豆杉原土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墙面放置盆,墙面放置盆的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含 水 观察层,含水观察层很好的体现了该植株的监测实时性,转动防滑层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防滑性,起苗控制刻度很好的提高了控制的精确性,杉苗保护层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保护性,高效移栽装置很好的该移栽装置的移栽高效性,移栽墙面培养装置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存活率,适用于栽培技术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下面是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包括移栽装置主体(1)、移栽调节装置(2)和红豆杉苗(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顶部活动连接有移栽调节装置(2),所述移栽调节装置(2)的顶部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移栽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红豆杉苗(3),所述红豆杉苗(3)的顶部外壁与红豆杉苗(3)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红豆杉苗(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豆杉原土(4),所述红豆杉原土(4)的顶端外壁与红豆杉苗(3)的底端外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左杆(6),所述起苗掘入左杆(6)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移栽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右杆(7),所述起苗掘入右杆(7)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起苗掘入左杆(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弹开件(8),所述弹开件(8)的内部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弹开件(8)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弹开按钮(9),所述弹开按钮(9)的底端外壁与弹开件(8)的顶端外壁相连,所述起苗掘入左杆(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掘苗扒(10),所述掘苗扒(10)的内侧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底端外壁相连,所述掘苗扒(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起苗嵌入扒(11),所述起苗嵌入扒(11)的底端外壁与掘苗扒(10)的顶端外壁相连,所述起苗嵌入扒(11)的顶部嵌套连接有起苗嵌套扒(12),所述起苗嵌套扒(12)的内侧内壁与起苗嵌入扒(11)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起苗嵌套扒(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掘土筛层(13),所述掘土筛层(13)的外围外壁与起苗嵌套扒(12)的内部内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调节装置(2)的内部顶部嵌入连接有调节转动轴(201),所述调节转动轴(201)的底部外壁与移栽调节装置(2)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调节转动轴(201)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活动轮(202),所述转动活动轮(202)的内侧内壁与调节转动轴(201)的两侧外壁相连,所述调节转动轴(2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齿轮轴(203),所述齿轮轴(203)的顶端外壁与调节转动轴(201)的底端外壁相连,所述齿轮轴(203)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左移活动杆(204),所述左移活动杆(204)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203)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齿轮轴(203)的另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右移活动杆(205),所述右移活动杆(205)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203)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右移活动杆(20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导轮(206),所述活动导轮(206)的底端外壁与右移活动杆(205)的顶端外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豆杉原土(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墙面放置盆(14),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内侧内壁与红豆杉原土(4)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移栽垫土(15),所述移栽垫土(15)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干燥通涡轮(16),所述干燥通风涡轮(16)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注口(17),所述注水口(17)的一侧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松土震动仪(18),所述松土震动仪(18)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松土震动仪(18)的一侧嵌套连接有震动电机(19),所述震动电机(19)的内侧内壁与松土震动仪(18)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震动电机(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震动杆(20),所述震动杆(20)的一端外壁与震动电机(19)的另一端外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苗掘入左杆(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起苗控制刻度(5),所述起苗控制刻度(5)的一侧外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另一侧外壁相连;所述移栽调节装置(2)的外围嵌套连接有转动防滑层(207),所述转动防滑层(207)的内侧内壁与移栽调节装置(2)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含水观察层(16),所述含水观察层(16)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震动杆(2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杉苗保护层(21),所述杉苗保护层(21),所述杉苗保护层(21)的内侧内壁与震动杆(20)的两侧外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放置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底槽(23),所述防滑底槽(23)的顶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底端外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移栽装置是由移栽装置主体(1)一侧的起苗掘入左杆(6),移栽装置主体(1)另一侧的起苗掘入右杆(7),起苗掘入左杆(6)顶部的弹开件(8),弹开件(8)顶端的弹开按钮(9),起苗掘入左杆(6)底端的掘苗扒(10),掘苗扒(10)顶端的起苗嵌入扒(11),起苗嵌入扒(11)顶部的起苗嵌套扒(12)和起苗嵌套扒(12)顶部的掘土筛层(13)共同组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调节装置(2)是由内部顶部的调节转动轴(201),调节转动轴(201)两侧的转动活动轮(202),调节转动轴(201)底端的齿轮轴(203),调节转动轴(201)底端的齿轮轴(203),齿轮轴(203)一侧底部的左移活动杆(204),齿轮轴(203)另一侧底部的右移活动杆(205)和右移活动杆(205)顶端的活动导轮(206)共同组合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墙面培养装置是由红豆杉原土(4)底部的墙面放置盆(14),墙面放置盆(14)内部内侧的移栽垫土(15),墙面放置盆(14)一端的干燥通风涡轮(16),墙面放置盆(14)内部底部的注水口(17),墙面放置盆(14)一端的松土震动仪(18),松土震动仪(18)一侧的震动电机(19)和震动电机(19)一端的震动杆(20)共同组合而成。
10.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设置杉苗保护层21,杉苗保护层21为包覆在松土用的震动杆20上的圆润光滑结构,在接触杉苗时能够很好的减轻对杉苗的损害,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保护性;
然后,通过设置防滑底槽23,防滑底槽23为凹凸不平的耐磨接地材料,能够很好的提高接地性,从而很好的防止了盆栽滑落,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接着,通过设置高效移栽装置,该装置通过起苗掘入左杆6和起苗掘入右杆7嵌入土层中,同时按动弹开按钮9使弹开件8将掘苗扒10弹出,起苗嵌入扒11和起苗嵌套扒12向中间嵌合,使幼苗截断,工作人员再手动将装置整体缓缓从土层中拔出即可将幼苗掘出,同时土层内部的水分和小颗粒杂物通过掘土筛层13筛出,从而很好的该移栽装置的移栽高效性;
紧接着,通过设置移栽调节装置2,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转动轴201,使调节转动轴
201沿转动活动轮202转动驱动齿轮轴203,齿轮轴203分别使两侧的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沿活动导轮206活动,通过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活动带动起苗掘入杆进行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最后,通过设置移栽墙面培养装置,移栽后放置入墙面放置盆14内,通过移栽垫土15进行垫护,移栽后通过注水口17浇水,第一次浇水或者底盆吸水一定要浇透,吸透,视泥土干透情况浇水,不要每天浇水,特别是翻新,没有成活之前,只要泥巴没有干透,尽量不要浇水且夏天浇水多,太阳大,泥巴容易板结,所以通过设置的松土震动仪18,通过震动电机19带动震动杆20进行松土(浅土),同时在需要时还可通过干燥通风涡轮16进行干燥通风,极大的体现了该培养装置的养护全面性,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存活率。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
[0003] 现有的移栽装置在对幼苗从原土层掘出时操作复杂,耗时耗,掘出不够高效,且现有的移栽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大小的红豆杉进行调节,不具备很好的调节能力,可调节性不足,同时由于移栽后的幼苗十分脆弱,现有的移栽装置对幼苗的养护效果不足,导致养护存活率较低。
[0004]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够高效、可调节性不足和养护存活率较低。
[0006]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技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包括移栽装置主体、移栽调节装置和红豆杉苗,所述移栽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活动连接有移栽调节装置,所述移栽调节装置的顶部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移栽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红豆杉苗,所述红豆杉苗的顶部外壁与红豆杉苗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红豆杉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豆杉原土,所述红豆杉原土的顶端外壁与红豆杉苗的底端外壁相连;
[0008] 所述移栽装置主体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左杆,所述起苗掘入左杆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移栽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右杆,所述起苗掘入右杆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起苗掘入左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弹开件,所述弹开件的内部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弹开件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弹开按钮,所述弹开按钮的底端外壁与弹开件的顶端外壁相连,所述起苗掘入左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掘苗扒,所述掘苗扒的内侧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的底端外壁相连,所述掘苗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起苗嵌入扒,所述起苗嵌入扒的底端外壁与掘苗扒的顶端外壁相连,所述起苗嵌入扒的顶部嵌套连接有起苗嵌套扒,所述起苗嵌套扒的内侧内壁与起苗嵌入扒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起苗嵌套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掘土筛层,所述掘土筛层的外围外壁与起苗嵌套扒的内部内壁相连;
[0009] 所述移栽调节装置的内部顶部嵌入连接有调节转动轴,所述调节转动轴的底部外壁与移栽调节装置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调节转动轴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活动轮,所述转动活动轮的内侧内壁与调节转动轴的两侧外壁相连,所述调节转动轴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顶端外壁与调节转动轴的底端外壁相连,所述齿轮轴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左移活动杆,所述左移活动杆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齿轮轴的另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右移活动杆,所述右移活动杆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右移活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导轮,所述活动导轮的底端外壁与右移活动杆的顶端外壁相连;
[0010] 所述红豆杉原土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墙面放置盆,所述墙面放置盆的内侧内壁与红豆杉原土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移栽垫土,所述移栽垫土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干燥通涡轮,所述干燥通风涡轮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注口,所述注水口的一侧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内部内壁相连,所述墙面放置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松土震动仪,所述松土震动仪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所述松土震动仪的一侧嵌套连接有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内侧内壁与松土震动仪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震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震动杆,所述震动杆的一端外壁与震动电机的另一端外壁相连。
[0011] 优选的,所述起苗掘入左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起苗控制刻度,所述起苗控制刻度的一侧外壁与起苗掘入左杆的另一侧外壁相连。
[0012] 优选的,所述移栽调节装置的外围嵌套连接有转动防滑层,所述转动防滑层的内侧内壁与移栽调节装置的外围外壁相连。
[0013] 优选的,所述墙面放置盆的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含水观察层,所述含水观察层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内部内壁相连。
[0014] 优选的,所述震动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杉苗保护层,所述杉苗保护层,所述杉苗保护层的内侧内壁与震动杆的两侧外壁相连。
[0015] 优选的,所述墙面放置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底槽,所述防滑底槽的顶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的底端外壁相连。
[0016] 优选的,所述高效移栽装置是由移栽装置主体一侧的起苗掘入左杆,移栽装置主体另一侧的起苗掘入右杆,起苗掘入左杆顶部的弹开件,弹开件顶端的弹开按钮,起苗掘入左杆底端的掘苗扒,掘苗扒顶端的起苗嵌入扒,起苗嵌入扒顶部的起苗嵌套扒和起苗嵌套扒顶部的掘土筛层共同组合而成。
[0017] 优选的,所述移栽调节装置是由内部顶部的调节转动轴,调节转动轴两侧的转动活动轮,调节转动轴底端的齿轮轴,调节转动轴底端的齿轮轴,齿轮轴一侧底部的左移活动杆,齿轮轴另一侧底部的右移活动杆和右移活动杆顶端的活动导轮共同组合而成。
[0018] 优选的,所述移栽墙面培养装置是由红豆杉原土底部的墙面放置盆,墙面放置盆内部内侧的移栽垫土,墙面放置盆一端的干燥通风涡轮,墙面放置盆内部底部的注水口,墙面放置盆一端的松土震动仪,松土震动仪一侧的震动电机和震动电机一端的震动杆共同组合而成。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通过该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技术,通过设置高效移栽装置,该装置通过起苗掘入左杆和起苗掘入右杆嵌入土层中,使幼苗截断,工作人员再手动将装置整体缓缓从土层中拔出即可将幼苗掘出,同时土层内部的水分和小颗粒杂物通过掘土筛层筛出,从而很好的该移栽装置的移栽高效性;
[0021] 2.通过该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技术,通过设置移栽调节装置,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转动轴,使调节转动轴沿转动活动轮转动驱动齿轮轴,齿轮轴分别使两侧的左移活动杆和右移活动杆沿活动导轮活动,通过左移活动杆和右移活动杆活动带动起苗掘入杆进行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0022] 3.通过该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技术,通过设置的松土震动仪,通过震动电机带动震动杆进行松土(浅土),同时在需要时还可通过干燥通风涡轮进行干燥通风,极大的体现了该培养装置的养护全面性,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存活率。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掘苗扒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墙面放置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中:1、移栽装置主体,2、移栽调节装置,201、调节转动轴,202、转动活动轮,203、齿轮轴,204、左移活动杆,205、右移活动杆,206、活动导轮,207、转动防滑层,3、红豆杉苗,4、红豆杉原土,5、起苗控制刻度,6、起苗掘入左杆,7、起苗掘入右杆,8、弹开件,9、弹开按钮,10、掘苗扒,11、起苗嵌入扒,12、起苗嵌套扒,13、掘土筛层,14、墙面放置盆,15、移栽垫土,16、干燥通风涡轮,17、注水口,18、松土震动仪,19、震动电机,20、震动杆,21、杉苗保护层,22、含水观察层,23、防滑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系统,包括移栽装置主体1、移栽调节装置2和红豆杉苗3,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顶部活动连接有移栽调节装置2,移栽调节装置2的顶部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移栽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红豆杉苗3,红豆杉苗3的顶部外壁与红豆杉苗3的内侧内壁相连,红豆杉苗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豆杉原土4,红豆杉原土4的顶端外壁与红豆杉苗3的底端外壁相连;
[0032] 移栽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左杆6,起苗掘入左杆6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移栽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贯穿连接有起苗掘入右杆7,起苗掘入右杆7的外围外壁与移栽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壁相连,起苗掘入左杆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弹开件8,弹开件8的内部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顶部外壁相连,弹开件8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弹开按钮9,弹开按钮9的底端外壁与弹开件8的顶端外壁相连,起苗掘入左杆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掘苗扒10,掘苗扒10的内侧内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底端外壁相连,掘苗扒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起苗嵌入扒11,起苗嵌入扒11的底端外壁与掘苗扒10的顶端外壁相连,起苗嵌入扒11的顶部嵌套连接有起苗嵌套扒12,起苗嵌套扒12的内侧内壁与起苗嵌入扒11的顶部外壁相连,起苗嵌套扒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掘土筛层13,掘土筛层13的外围外壁与起苗嵌套扒12的内部内壁相连;
[0033] 移栽调节装置2的内部顶部嵌入连接有调节转动轴201,调节转动轴201的底部外壁与移栽调节装置2的内部内壁相连,调节转动轴201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活动轮202,转动活动轮202的内侧内壁与调节转动轴201的两侧外壁相连,调节转动轴2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齿轮轴203,齿轮轴203的顶端外壁与调节转动轴201的底端外壁相连,齿轮轴203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左移活动杆204,左移活动杆204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203的另一端外壁相连,齿轮轴203的另一侧底部活动连接有右移活动杆205,右移活动杆205的一端外壁与齿轮轴203的另一端外壁相连,右移活动杆20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导轮206,活动导轮206的底端外壁与右移活动杆205的顶端外壁相连;
[0034] 红豆杉原土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墙面放置盆14,墙面放置盆14的内侧内壁与红豆杉原土4的外围外壁相连,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移栽垫土15,移栽垫土15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侧内壁相连,墙面放置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干燥通风涡轮16,干燥通风涡轮16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注水口17,注水口17的一侧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墙面放置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松土震动仪18,松土震动仪18的一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另一端外壁相连,松土震动仪18的一侧嵌套连接有震动电机19,震动电机19的内侧内壁与松土震动仪18的外围外壁相连,震动电机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震动杆20,震动杆20的一端外壁与震动电机19的另一端外壁相连。
[0035] 优选的,起苗掘入左杆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起苗控制刻度5,起苗控制刻度5的一侧外壁与起苗掘入左杆6的另一侧外壁相连,现有的技术需要手动控制嵌入土层的深浅,工作人员凭主观感觉无法很好的对嵌入深浅进行精确的控制,精确性不足,通过设置起苗控制刻度5,起苗控制刻度5为等距刻度,工作人员可将起苗控制刻度5进行等距放置,很好的提高了控制的精确性。
[0036] 优选的,移栽调节装置2的外围嵌套连接有转动防滑层207,转动防滑层207的内侧内壁与移栽调节装置2的外围外壁相连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进行起苗操作,进行转动操作时,工作人员手上沾有水分容易导致滑脱状况,通过设置转动防滑层207,通过设置转动防滑层207,转动防滑层207为强摩擦性能的防滑材料,从而很好的防止了滑脱状况的发生,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防滑性。
[0037] 优选的,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含水观察层16,含水观察层16的外围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内部内壁相连,移栽后的盆栽无法直接的对土层内部的含水量进行观察,不利于对移栽后的植株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设置含水观察层16,含水观察层16为嵌入盆栽内部的可视观察结构,能够很好的方便工作人员对盆栽内部的含水量进行实时观察,很好的体现了该植株的监测实时性。
[0038] 优选的,震动杆2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杉苗保护层21,杉苗保护层21,杉苗保护层21的内侧内壁与震动杆20的两侧外壁相连,现有的移栽后盆栽需要定期进行松土,在移栽初期,盆栽内的杉苗较为脆弱,容易在松土时受到损伤,通过设置杉苗保护层21,杉苗保护层21为包覆在松土用的震动杆20上的圆润光滑结构,在接触杉苗时能够很好的减轻对杉苗的损害,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保护性。
[0039] 优选的,墙面放置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底槽23,防滑底槽23的顶端外壁与墙面放置盆14的底端外壁相连,由于移栽的墙面较为光滑,当盆栽遭遇意外磕碰时容易发生跌落造成危险,通过设置防滑底槽23,防滑底槽23为凹凸不平的耐磨接地材料,能够很好的提高接地性,从而很好的防止了盆栽滑落,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0040] 优选的,高效移栽装置是由移栽装置主体1一侧的起苗掘入左杆6,移栽装置主体1另一侧的起苗掘入右杆7,起苗掘入左杆6顶部的弹开件8,弹开件8顶端的弹开按钮9,起苗掘入左杆6底端的掘苗扒10,掘苗扒10顶端的起苗嵌入扒11,起苗嵌入扒11顶部的起苗嵌套扒12和起苗嵌套扒12顶部的掘土筛层13共同组合而成,现有的移栽装置在对幼苗从原土层掘出时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掘出不够高效,通过设置高效移栽装置,该装置通过起苗掘入左杆6和起苗掘入右杆7嵌入土层中,同时按动弹开按钮9使弹开件8将掘苗扒10弹出,起苗嵌入扒11和起苗嵌套扒12向中间嵌合,使幼苗截断,工作人员再手动将装置整体缓缓从土层中拔出即可将幼苗掘出,同时土层内部的水分和小颗粒杂物通过掘土筛层13筛出,从而很好的该移栽装置的移栽高效性。
[0041] 优选的,移栽调节装置2是由内部顶部的调节转动轴201,调节转动轴201两侧的转动活动轮202,调节转动轴201底端的齿轮轴203,调节转动轴201底端的齿轮轴203,齿轮轴203一侧底部的左移活动杆204,齿轮轴203另一侧底部的右移活动杆205和右移活动杆205顶端的活动导轮206共同组合而成,由于不同的红豆杉植株不同生长阶段的大小不同,现有的移栽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大小的红豆杉进行调节,可调节性不足,通过设置移栽调节装置2,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转动轴201,使调节转动轴201沿转动活动轮202转动驱动齿轮轴203,齿轮轴203分别使两侧的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沿活动导轮206活动,通过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活动带动起苗掘入杆进行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0042] 优选的,所述移栽墙面培养装置是由红豆杉原土4底部的墙面放置盆14,墙面放置盆14内部内侧的移栽垫土15,墙面放置盆14一端的干燥通风涡轮16,墙面放置盆14内部底部的注水口17,墙面放置盆14一端的松土震动仪18,松土震动仪18一侧的震动电机19和震动电机19一端的震动杆20共同组合而成,由于移栽后的幼苗十分脆弱,现有的移栽装置对幼苗的养护效果不足,导致养护存活率较低,通过设置移栽墙面培养装置,移栽后放置入墙面放置盆14内,通过移栽垫土15进行垫护,移栽后通过注水口17浇水,第一次浇水或者底盆吸水一定要浇透,吸透,视泥土干透情况浇水,不要每天浇水,特别是翻新,没有成活之前,只要泥巴没有干透,尽量不要浇水且夏天浇水多,太阳大,泥巴容易板结,所以通过设置的松土震动仪18,通过震动电机19带动震动杆20进行松土(浅土),同时在需要时还可通过干燥通风涡轮16进行干燥通风,极大的体现了该培养装置的养护全面性,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存活率。
[0043]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杉苗保护层21,杉苗保护层21为包覆在松土用的震动杆20上的圆润光滑结构,在接触杉苗时能够很好的减轻对杉苗的损害,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保护性;
[0044] 然后,通过设置防滑底槽23,防滑底槽23为凹凸不平的耐磨接地材料,能够很好的提高接地性,从而很好的防止了盆栽滑落,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0045] 接着,通过设置高效移栽装置,该装置通过起苗掘入左杆6和起苗掘入右杆7嵌入土层中,同时按动弹开按钮9使弹开件8将掘苗扒10弹出,起苗嵌入扒11和起苗嵌套扒12向中间嵌合,使幼苗截断,工作人员再手动将装置整体缓缓从土层中拔出即可将幼苗掘出,同时土层内部的水分和小颗粒杂物通过掘土筛层13筛出,从而很好的该移栽装置的移栽高效性;
[0046] 紧接着,通过设置移栽调节装置2,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转动轴201,使调节转动轴201沿转动活动轮202转动驱动齿轮轴203,齿轮轴203分别使两侧的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沿活动导轮206活动,通过左移活动杆204和右移活动杆205活动带动起苗掘入杆进行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0047] 最后,通过设置移栽墙面培养装置,移栽后放置入墙面放置盆14内,通过移栽垫土15进行垫护,移栽后通过注水口17浇水,第一次浇水或者底盆吸水一定要浇透,吸透,视泥土干透情况浇水,不要每天浇水,特别是翻新,没有成活之前,只要泥巴没有干透,尽量不要浇水且夏天浇水多,太阳大,泥巴容易板结,所以通过设置的松土震动仪18,通过震动电机
19带动震动杆20进行松土(浅土),同时在需要时还可通过干燥通风涡轮16进行干燥通风,极大的体现了该培养装置的养护全面性,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存活率,这就是该种地面红豆杉移栽墙面的栽培技术的工作原理。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管翻新施工方法 2020-05-15 425
翻新牙膏桶 2020-05-12 631
已设管翻新方法 2020-05-15 130
翻新轮胎的方法 2020-05-13 799
轮胎翻新方法 2020-05-13 153
翻新轮胎 2020-05-11 607
底片翻新器 2020-05-12 966
翻新轮胎 2020-05-12 235
翻新轮胎 2020-05-11 359
翻新轮胎 2020-05-12 79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