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双离合器

阅读:1009发布:2020-07-10

专利汇可以提供湿式双离合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湿式双 离合器 ,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驱动 泵 ;驱动泵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一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一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压盘;在第一压盘与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压盘移动的第一弹性件;第二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二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压盘;在第二压盘与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压盘移动的第二弹性件。其省去了回位 弹簧 等部件,具有零部件少,成本低,空间紧凑,效率高的特点。,下面是湿式双离合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驱动
所述驱动泵包括能够保持相互独立工作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压盘;
在所述第一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盘移动的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压盘;
在所述第二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盘移动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平行,并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延伸设置;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工作时,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移动;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收缩,同时所述第一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侧移动,并带动第一压盘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侧移动复位至初始状态;
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平行,并朝向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延伸设置;
当所述第二输出端工作时,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移动;
当所述第二输出端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二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收缩,同时所述第二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压盘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移动复位至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都为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外圈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压盘或所述第二压盘相接的压盘接触端,其内圈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或所述第二输出端相接的分离指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输入盘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外圈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一输出轴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内圈;
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和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之间;
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处于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能够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保持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保持不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一对偶片和多片第一摩擦片,其中每相邻的两片所述第一对偶片之间布置有一片所述第一摩擦片,相邻的所述第一对偶片与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
所述第一对偶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第一摩擦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第一压盘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一输出端侧的所述第一对偶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输入盘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外圈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二输出轴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内圈;
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之间;
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处于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能够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保持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相对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保持不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对偶片和多片第二摩擦片,其中每相邻的两片所述第二对偶片之间布置有一片所述第二摩擦片,相邻的所述第二对偶片与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
所述第二对偶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第二摩擦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第二压盘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二输出端侧的所述第二对偶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与所述动力出入盘相接,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与所述动力出入盘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盘包括环形的第一压盘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盘本体部上的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压盘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对偶片相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上位于所述第一压盘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止挡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盘包括环形的第二压盘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盘本体部上的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压盘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对偶片相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上位于所述第二压盘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

说明书全文

湿式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双离合变速箱结合了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的优点,采用两套离合器,通过两套离合器与两个输入轴的相互交替工作,来到达无间隙换挡的效果,具有换挡快,省油,良好的舒适性等优点。双离合器变速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配备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车辆,在显著降低油耗的同时,也给客户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0003] 双离合器主要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形式,其最大的区别是离合器摩擦片的工作环境。干式双离合器采用手动档车辆的干式摩擦片,采用空气冷却,而湿式双离合器和自动变速箱的湿式摩擦片类似,工作环境充满油液,采用油冷却,故湿式双离合器具有传递扭矩更大,摩擦片散热更好等性能,逐渐占据了双离合器的主导地位。
[000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在中国申请了湿式双离合器,申请号为201380026650.7。该专利设计了输入端带有弹簧减震器的湿式双离合器,离合器摩擦片是采用两个干式摩擦片对称布置,离合器分为湿区域和干区域,干区域是摩擦片的工作环境,其被外壳密封,外部的为湿区域,通过液体的循环来带走摩擦片产生热量。其工作方式采用干式摩擦,冷却方式介于空气冷却和油侵冷却,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0005] 吉林大学在中国申请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的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68350.0,通过设计凸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无法保证两个离合器可靠互补工作的问题。
[0006] 东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申请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申请号为201110161803.1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输出轴总成和两个气-液转换增压缸。每个离合器从动轴的外端设有与变速器输入轴配合的配合部,气-液转换增压缸的液体介质输出口与液压缸的缸体相连。保证了液压回路的密封效果,简化了离合器结构,降低了加工成本。
[0007] 上述技术中离合器摩擦片被压紧的方式,一般采用活塞直接作用于摩擦片,需要的工作压强比较高,对液压及双离合器变速器内部的密封件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空间紧凑,便于驱动摩擦组件压紧和分离的湿式双离合器。
[0009]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包括能够保持相互独立工作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压盘;在所述第一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盘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摩擦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压盘;在所述第二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盘移动的第二弹性件。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平行,并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延伸设置;当所述第一输出端工作时,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移动;当所述第一输出端停止工作时,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侧移动;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平行,并朝向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延伸设置;当所述第二输出端工作时,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移动;当所述第二输出端停止工作时,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侧移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都为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外圈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压盘或所述第二压盘相接的压盘接触端,其内圈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或所述第二输出端相接的分离指端。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输入盘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外圈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一输出轴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内圈;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一摩擦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和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之间;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处于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能够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保持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保持不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一对偶片和多片第一摩擦片,其中每相邻的两片所述第一对偶片之间布置有一片所述第一摩擦片,相邻的所述第一对偶片与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所述第一对偶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摩擦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压盘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一输出端侧的所述第一对偶片上。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输入盘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外圈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二输出轴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内圈;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二摩擦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之间;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处于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能够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保持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相对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保持不动。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对偶片和多片第二摩擦片,其中每相邻的两片所述第二对偶片之间布置有一片所述第二摩擦片,相邻的所述第二对偶片与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所述第二对偶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摩擦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内圈上,其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压盘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二输出端侧的所述第二对偶片上。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内,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与所述动力出入盘相接,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与所述动力出入盘相接。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盘包括环形的第一压盘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盘本体部上的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压盘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对偶片相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接。
[0018]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圈上位于所述第一压盘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止挡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盘包括环形的第二压盘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盘本体部上的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压盘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对偶片相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接。
[0020]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圈上位于所述第二压盘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
[00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 通过采用第一弹性件作为杠杆驱动第一压盘,第二弹性件作为杠杆驱动第二压盘,容易实现驱动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的压紧和分离。
[0023] 当第一弹性件在第一输出端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压盘移动时,第一压盘会压紧第一摩擦组件,从而使第一离合器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一输出端停止工作时,第一弹性件在自身弹性形变能力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第一压盘复位,并使第一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无需专的回位弹簧。
[0024] 同理,当第二弹性件在第二输出端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压盘移动时,第二压盘会压紧第二摩擦组件,从而使第二离合器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二输出端停止工作时,第二弹性件在自身弹性形变能力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第二压盘复位,并使第二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无需专门的回位弹簧。
[0025]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省去了回位弹簧等部件,具有零部件少,成本低,空间紧凑,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的整体剖视图;
[0029] 图4为第一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第二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膜片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第一摩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第二摩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为第一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0为第二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记对照表:
[0037] 1-第一离合器;       11-第一摩擦组件;     111-第一对偶片;
[0038] 112-第一摩擦片;     12-第一压盘;         121-第一压盘本体部;
[0039] 122-第一凸起部;     13-第一弹性件;       14-第一离合器外圈;
[0040] 141-第一止挡部;     15-第一离合器内圈;   2-第二离合器;
[0041] 21-第二摩擦组件;    211-第二对偶片;      212-第二摩擦片;
[0042] 22-第二压盘;        221-第二压盘本体部;  222-第二凸起部;
[0043] 23-第二弹性件;      24-第二离合器外圈;   241-第二止挡部;
[0044] 25-第二离合器内圈;  3-驱动泵;            31-第一输出端;
[0045] 32-第二输出端;   4-动力输入盘;    5-第一输出轴;
[0046] 6-第二输出轴;    7-膜片弹簧;      71-分离指端;
[0047] 72-压盘接触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49]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1、第二离合器2和驱动泵3。驱动泵3包括能够保持相互独立工作的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
[0050] 其中,第一离合器1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一离合器1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摩擦组件11和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组件1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压盘12。在第一压盘12与第一输出端31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压盘12移动的第一弹性件13。
[0051] 第二离合器2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二离合器2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摩擦组件21和用于驱动第二摩擦组件2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压盘22。在第二压盘22与第二输出端32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压盘22移动的第二弹性件23。
[0052] 也即是,该湿式双离合器主要由第一离合器1、第二离合器2和驱动泵3组成。通过动力输入盘输入转动,第一离合器1控制第一输出轴5(奇数档输出轴)转动,第二离合器2控制第二输出轴6(偶数档输出轴)转动。第一输出轴5和第二输出轴6分别用于将动力传输至变速箱。
[0053] 驱动泵3包括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其中,该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能够保持相互独立工作,即当第一输出端31工作或运行时,第二输出端32可以保持处于非工作或运行状态,当第二输出端32工作或运行时,第一输出端31可以保持处于非工作或运行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分别控制第一离合器1和第二离合器2独立运转。
[0054] 具体地,驱动泵3具有两个独立的油缸,分别对应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由于驱动泵3中的两个油缸油路是独立分开的,液压油通过两个独立的油缸油路进入分别进入两个油缸内的油泵槽,故二者可以独立驱动。
[0055] 第一离合器1具有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该处所指的工作状态为第一离合器1能够驱动第一输出轴5转动时的状态,该处所指的非工作状态为第一离合器1不能驱动第一输出轴5转动时的状态。
[0056] 第一离合器1包括第一摩擦组件11,其用于驱动第一离合器1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57] 第一摩擦组件11具有受到外力压缩而被压紧的压紧状态和没有受到外力或受到的外力不够大而不能使其处于压紧状态的非压紧状态。
[0058] 当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1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1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控制第一离合器1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59] 第一离合器1还包括第一压盘12,其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组件1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
[0060] 当对第一压盘12施加外力时,第一压盘12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一摩擦组件11压紧,使其处于压紧状态。当释放第一压盘12上的外力时,第一压盘12能够复位,使第一摩擦组件11回复至非压紧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控制第一摩擦组件1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
[0061] 为了实现第一压盘12控制第一摩擦组件1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压盘12与第一输出端3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3,第一弹性件13用于驱动第一压盘12移动。
[0062] 当第一输出端31工作或运转时,其向第一弹性件13施加驱动力,第一弹性件13向第一压盘12施加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方向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压盘12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并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施加压力,使得第一摩擦组件11被压紧,从而处于压紧状态,进而使得第一离合器1处于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控制第一输出轴5转动。
[0063] 当第一输出端31停止工作或运转时,第一弹性件13上的驱动力消失,第一弹性件13靠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力复位,并带动第一压盘12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从而释放施加在第一摩擦组件11上的压力,使得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非压紧状态,进而使得第一离合器1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第一输出轴5不能转动。
[0064] 第二离合器2包括第二摩擦组件21,其用于驱动第二离合器2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65] 第二摩擦组件21具有受到外力压缩而被压紧的压紧状态和没有受到外力或受到的外力不够大而不能使其处于压紧状态的非压紧状态。
[0066] 当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2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2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控制第二离合器2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67] 第二离合器2还包括第二压盘22,其用于驱动第二摩擦组件2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
[0068] 当对第二压盘22施加外力时,第二压盘22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二摩擦组件21压紧,使其处于压紧状态。当释放第二压盘22上的外力时,第二压盘22能够复位,使第二摩擦组件21回复至非压紧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控制第二摩擦组件2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
[0069] 为了实现第二压盘22控制第二摩擦组件21在压紧状态与非压紧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压盘22与第二输出端3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3,第二弹性件23用于驱动第二压盘22移动。
[0070] 当第二输出端32工作或运转时,其向第二弹性件23施加驱动力,第二弹性件23向第二压盘22施加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方向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二压盘22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并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施加压力,使得第二摩擦组件21被压紧,从而处于压紧状态,进而使得第二离合器2处于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控制第二输出轴6转动。
[0071] 当第二输出端32停止工作或运转时,第二弹性件23上的驱动力消失,第二弹性件23靠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力复位,并带动第二压盘22朝向远离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从而释放施加在第二摩擦组件21上的压力,使得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非压紧状态,进而使得第二离合器2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第二输出轴6不能转动。
[0072]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通过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分别控制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的移动,其省去了回位弹簧等部件,具有零部件少,成本低,空间紧凑,效率高的特点。
[0073] 优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输出端31与第一摩擦组件11平行,并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延伸设置。
[0074] 当第一输出端31工作时,其能够推动第一弹性件13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当第一输出端31停止工作时,其能够带动第一弹性件13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
[0075] 第二输出端32与第二摩擦组件21平行,并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延伸设置。
[0076] 当第二输出端32工作时,其能够推动第二弹性件23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当第二输出端32停止工作时,其能够带动第二弹性件23朝向远离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
[0077] 也即是,该第一输出端31与第一摩擦组件11平行设置,并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延伸。当第一输出端31工作或运转时,其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伸出并产生位移,从而推动第一弹性件13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并带动第一压盘12朝向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
[0078] 当第一输出端31停止工作时,其会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11侧收缩,从而带动第一弹性件13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并带动第一压盘12朝向远离第一摩擦组件11侧移动,并复位至初始状态。在该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3也靠自身弹性形变能力复位,释放压力。
[0079] 该第二输出端32与第二摩擦组件21平行,并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延伸。当第二输出端32工作或运转时,其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伸出并产生位移,从而推动第二弹性件23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并带动第二压盘22朝向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
[0080] 当第二输出端32停止工作时,其会朝向远离第二摩擦组件21侧收缩,从而带动第二弹性件23朝向远离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并带动第二压盘22朝向远离第二摩擦组件21侧移动,并复位至初始状态。在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3也靠自身弹性形变能力复位,释放压力。
[0081] 第一弹性件13和第二弹性件23起到杠杆作用,将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上作用力放大,作用到第一压盘12和第二压盘2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摩擦组件11和第二摩擦组件21压紧。
[0082] 如此设置,便于控制第一弹性件13和第二弹性件23的移动及复位。
[0083] 较佳地,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件13和第二弹性件23都为膜片弹簧7,膜片弹簧7的外圈上具有与第一压盘12或第二压盘22相接的压盘接触端72,其内圈上具有与第一输出端31或第二输出端32相接的分离指端71。膜片弹簧7的分离指端71与第一输出端31或第二输出端32相接,其压盘接触端72与第一压盘12或第二压盘22相接,起到杠杆作用,将分离指端
71的作用力放大,作用到第一压盘12和第二压盘2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摩擦组件11和第二摩擦组件21压紧。膜片弹簧7的弹性好,便于复位,也便于取材。
[0084] 较佳地,如图1-4所示,第一离合器1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输入盘4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外圈14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一输出轴5相接的第一离合器内圈15。
[0085] 第一离合器内圈15位于第一离合器外圈14内,第一摩擦组件11位于第一离合器内圈14和第一离合器外圈15之间。
[0086] 在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内圈15能够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保持同步转动;在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内圈15相对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保持不动。
[0087] 也即是,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与动力出入盘4相接,两者保持同步转动,用于动力输入。
[0088] 当在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内圈15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保持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输出轴5转动,实现一种动力输出方式。
[0089] 当在第一摩擦组件1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一离合器内圈15相对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保持不动,此时第一输出轴5停止转动,不能实现动力输出。
[0090] 较佳地,如图4和7所示,第一摩擦组件11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一对偶片111和多片第一摩擦片112,其中每相邻的两片第一对偶片111之间布置有一片第一摩擦片112,相邻的第一对偶片111与第一摩擦片112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
[0091] 第一对偶片1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上,其另一端为朝向第一离合器内圈15延伸的自由端。
[0092] 第一摩擦片1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离合器内圈15上,其另一端为朝向第一离合器外圈14延伸的自由端。
[0093] 第一压盘12连接在靠近第一输出端31侧的第一对偶片111上。
[0094] 由于第一对偶片1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上,所以其始终保持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同步转动。
[0095] 在第一对偶片111与第一摩擦片1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在第一压盘12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施加压力时可消除,称之为可消除的间隙。
[0096] 当第一输出端3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压盘12未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施加压力,由于第一对偶片111与第一摩擦片112之间具有间隙,此时第一摩擦片112不能随着第一对偶片11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一摩擦片112连接的第一离合器内圈15保持不动,此时第一输出轴5停止转动,不能实现动力输出。
[0097] 当第一输出端31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压盘12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施加压力,第一对偶片111与第一摩擦片112之间的间隙消除,此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第一摩擦片112能够随着第一对偶片11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一摩擦片112连接的第一离合器内圈15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保持同步转动,此时第一输出轴5转动,实现动力输出。
[0098] 此时动力输入路径为:动力输入盘4、第一离合器外圈14、第一对偶片111、第一摩擦片112、第一离合器内圈15和第一输出轴5。
[0099] 较佳地,如图1-3和图5所示,第二离合器2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输入盘4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外圈24和用于与外部的第二输出轴6相接的第二离合器内圈25。
[0100] 第二离合器内圈25位于第二离合器外圈24内,第二摩擦组件21位于第二离合器内圈24和第二离合器外圈25之间。
[0101] 在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内圈25能够与第二离合器外圈24保持同步转动;在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内圈25相对于第二离合器外圈24保持不动。
[0102] 也即是,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与动力出入盘4相接,两者保持同步转动,用于动力输入。
[0103] 当在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内圈25与第二离合器外圈24保持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输出轴6转动,实现一种动力输出方式。
[0104] 当在第二摩擦组件21处于非压紧状态时,第二离合器内圈25相对于第二离合器外圈24保持不动,此时第二输出轴6停止转动,不能实现动力输出。
[0105] 较佳地,如图5和8所示,第二摩擦组件21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对偶片211和多片第二摩擦片212,其中每相邻的两片第二对偶片211之间布置有一片第二摩擦片212,相邻的第二对偶片211与第二摩擦片212之间具有可消除的间隙。
[0106] 第二对偶片21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上,其另一端为朝向第二离合器内圈25延伸的自由端。
[0107] 第二摩擦片2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离合器内圈25上,其另一端为朝向第二离合器外圈24延伸的自由端。
[0108] 第二压盘22连接在靠近第二输出端32侧的第二对偶片211上。
[0109] 由于第二对偶片21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上,所以其始终保持与第二离合器外圈24同步转动。
[0110] 在第二对偶片211与第二摩擦片2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在第二压盘22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施加压力时可消除,称之为可消除的间隙。
[0111] 当第二输出端3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压盘22未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施加压力,由于第二对偶片211与第二摩擦片212之间具有间隙,此时第二摩擦片212不能随着第二对偶片21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二摩擦片212连接的第二离合器内圈25保持不动,此时第二输出轴6停止转动,不能实现动力输出。
[0112] 当第二输出端3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压盘22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施加压力,第二对偶片211与第二摩擦片212之间的间隙消除,此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摩擦片212能够随着第二对偶片21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二摩擦片212连接的第二离合器内圈25与第二离合器外圈24保持同步转动,此时第二输出轴6转动,实现动力输出。
[0113] 此时动力输入路径为:动力输入盘4、第二离合器外圈24、第二对偶片211、第二摩擦片212、第二离合器内圈25和第二输出轴6。
[0114] 较佳地,如图4-5所示,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一体成型,第二离合器外圈24位于第一离合器外圈14内,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与动力出入盘4相接,第二离合器外圈24通过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与动力出入盘4相接。
[0115] 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与第一离合器外圈14是一体式的铸结构件,具有很好的支撑强度,并节省了安装空间。并且仅通过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与动力输入盘4相接,即可实现第二离合器外圈24、第一离合器外圈14都保持与动力输入盘4同步转动,实现动力输入,便于组装。
[0116] 较佳地,如图4和图9所示,第一压盘12包括环形的第一压盘本体部121和设置在第一压盘本体部121上的多个第一凸起部122,第一压盘本体部121与第一对偶片111相接,第一凸起部122与第一弹性件13相接。便于第一弹性件13与第一压盘12接触,向其施加压力或带动其移动。多个第一凸起部122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压盘本体部121上,便于与膜片弹簧7相接。第一压盘本体部121作用在第一对偶片111上,两者接触面积大,便于向第一摩擦组件11施压。
[0117]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第一离合器外圈14上位于第一压盘12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一止挡部141,第一弹性件13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3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止挡部141连接,第一凸起部122位于第一输出端31和第一止挡部14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13像杠杆一样连接在第一止挡部141与第一输出端31之间,第一凸起部122连接在第一弹性件13上,并位于第一输出端31和第一止挡部141之间。
[0118] 当第一输出端31工作时,第一弹性件13与第一输出端31相接的一端朝向第一压盘12侧移动,其上端被第一止挡部141止挡住,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13变形,产生形变力,利于后续复位。
[0119] 较佳地,如图5和图10所示,第二压盘22包括环形的第二压盘本体部221和设置在第二压盘本体部221上的多个第二凸起部222,第二压盘本体部221与第二对偶片121相接,第二凸起部222与第二弹性件23相接。便于第二弹性件23与第二压盘22接触,向其施加压力或带动其移动。多个第二凸起部222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压盘本体部221上,便于与膜片弹簧7相接。第二压盘本体部221作用在第二对偶片121上,两者接触面积大,便于向第二摩擦组件21施压。
[0120]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第二离合器外圈24上位于第二压盘22的外侧还延伸有第二止挡部241,第二弹性件23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32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止挡部241连接,第二凸起部222位于第二输出端32和第二止挡部241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23像杠杆一样连接在第二止挡部241与第二输出端32之间,第二凸起部222连接在第二弹性件23上,并位于第二输出端32和第二止挡部241之间。
[0121] 当第二输出端32工作时,第二弹性件23与第二输出端32相接的一端朝向第二压盘22侧移动,其上端被第二止挡部241止挡住,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23变形,产生形变力,利于后续复位。
[0122] 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通过在驱动泵内建立油压,驱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产生轴向力和位移,通过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或膜片弹簧作为杠杆,实现较大的压紧力,来使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传递扭矩。由于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或膜片弹簧作为杠杆的存在使用,使得第一输出端或/和第二输出端上输出的力可以比较小,从而使得驱动泵只需要提供较小的油压即可以使第一摩擦组件或/和第二摩擦组件传递较大的扭矩,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电机和油泵的成本。
[0123]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0124]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离合器组件 2020-05-11 703
摩擦离合器组件 2020-05-13 68
离合器组件 2020-05-11 388
离合器组件 2020-05-11 478
摇杆离合器组件 2020-05-12 328
离合器组件 2020-05-11 27
离合器组件 2020-05-11 895
离合器组件 2020-05-12 983
离合器组件 2020-05-12 767
离合器盖组件 2020-05-13 74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