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料种类 / 汽油 / 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

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

阅读:321发布:2023-01-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汽油 发动机 节油装置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 汽油发动机 节油装置系统,其特征主要包括油箱、压 力 传感器 、输气管、 真空 泵 、气路电磁 阀 、发动机、电脑板、油路 电磁阀 、储气罐,气罐电磁阀,油箱的左上方设有输气管和 压力传感器 ,输气管从油箱接出来接入 真空泵 ,输气管从真空泵接出来接入储气罐,储气罐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储气罐出口处设有气罐电磁阀,输气管和气罐电磁阀相连,气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气管相连接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油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油管相连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其克服了 现有技术 之不足,提供一种油气两用的系统,对 汽车 油箱中油气的充分利用的系统。(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加油口、压传感器、输气管、真空、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气路电磁、发动机、电脑板、油路电磁阀、输油管、抽油泵、滤网、储气罐、气罐电磁阀,所述油箱上方设有加油口,油箱的左上方设有输气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输气管和油箱相通,所述输气管从油箱接出来接入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包括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所述输气管从真空泵接出来接入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储气罐出口处设有气罐电磁阀,所述输气管和气罐电磁阀相连,所述气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气管相连接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所述油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油管相连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所述输油管中间设有抽油泵,所述输油管从油箱的底部穿入,所述滤网设置在输油管的入口处并位于油箱内部的底部,所述电脑板分别和压力传感器、真空泵、气路电磁阀、油路电磁阀、抽油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包括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其中第一真空泵为主泵,第二真空泵为备用泵,当主泵出现故障时通过电脑板自动切换到备用泵工作。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人们正在开始以车辆作为代步的工具,而车辆的动来自引擎,而引擎作动的能源来自燃油。然而在使用之中,根据专家的验证,燃油能够真正转化为动力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余的百分之七十的燃油则因为不完全燃烧或其它因素而消耗掉,其中汽油汽车的油箱中产生的油气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技术只是把油箱中的油气达到一定压力后减压排出到空气中,如何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将油箱中的油气充分利用,实为一待解决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油气两用的系统,对汽车油箱中油气的充分利用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包括油箱、加油口、压力传感器、输气管、真空、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气路电磁、发动机、电脑板、油路电磁阀、输油管、抽油泵、滤网、储气罐、气罐电磁阀,所述油箱上方设有加油口,油箱的左上方设有输气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输气管和油箱相通,所述输气管从油箱接出来接入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包括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所述输气管从真空泵接出来接入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储气罐出口处设有气罐电磁阀,所述输气管和气罐电磁阀相连,所述气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气管相连接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所述油路电磁阀一端和输油管相连另一端和发动机相连,所述输油管中间设有抽油泵,所述输油管从油箱的底部穿入,所述滤网设置在输油管的入口处并位于油箱内部的底部,所述电脑板分别和压力传感器、真空泵、气路电磁阀、油路电磁阀、抽油泵相连。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化和/或改进:


优选的,所述真空泵包括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其中第一真空泵为主泵,第二真空泵为备用泵,当主泵出现故障时通过电脑板自动切换到备用泵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工作时,油箱内下半部分为汽油,油箱内上部分为油气,电脑板控制并打开真空泵,真空泵将油箱内上部的油气通过输气管抽入到储气罐内,当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3~5kgf/cm2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给电脑板,电脑板控制并打开气罐电磁阀和气路电磁阀,油气从储气罐通过输气管后在通过气路电磁阀进入发动机被燃烧从而给汽车汽车提供动力,当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气罐内的压力高于5kgf/cm2时电脑板控制并关闭真空泵,当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气罐内的压力低于3kgf/cm2时电脑板控制并关闭气罐电磁阀和气路电磁阀,同时电脑板控制并打开抽油泵和油路电磁阀,油箱内的汽油在抽油泵的作用下通过输油管经油路电磁阀进入发动机被燃烧从而给汽车汽车提供动力,反之当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气罐内的压力达到3~5kgf/cm2时,系统将通过电脑板在切换为气路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如此循环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两用的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对汽车油箱中油气的充分利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油箱;2、加油口;3、压力传感器;4、输气管;5、真空泵;51、第一真空泵;52、第二真空泵;6、气路电磁阀;7、发动机;8、电脑板;9、油路电磁阀;10、输油管;11、抽油泵;12、滤网;13、储气罐;14、气罐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行描进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包括油箱1、加油口2、压力传感器3、输气管4、真空泵5、第一真空泵51、第二真空泵52、气路电磁阀6、发动机7、电脑板8、油路电磁阀9、输油管10、抽油泵11、滤网12、储气罐13、气罐电磁阀14,所述油箱1上方设有加油口2,油箱1的左上方设有输气管4和压力传感器3,所述输气管4和油箱1相通,所述输气管4从油箱1接出来接入真空泵5,所述真空泵5包括第一真空泵51和第二真空泵52,所述输气管4从真空泵5接出来接入储气罐13,所述储气罐13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3,所述储气罐13出口处设有气罐电磁阀14,所述输气管4和气罐电磁阀14相连,所述气路电磁阀6一端和输气管4相连接另一端和发动机7相连,所述油路电磁阀9一端和输油管10相连另一端和发动机7相连,所述输油管10中间设有抽油泵11,所述输油管10从油箱1的底部穿入,所述滤网12设置在输油管10的入口处并位于油箱1内部的底部,所述电脑板8分别和压力传感器3、真空泵5、气路电磁阀6、油路电磁阀9、抽油泵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工作时,油箱1内下半部分为汽油,油箱1内上部分为油气,电脑板8控制并打开真空泵5,真空泵5将油箱1内上部的油气通过输气管4抽入到储气罐13内,当储气罐13上的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储气罐13内的压力达到3~5kgf/cm2时,压力传感器3将信号传给电脑板8,电脑板8控制并打开气罐电磁阀14和气路电磁阀6,油气从储气罐13通过输气管4后在通过气路电磁阀6进入发动机7被燃烧从而给汽车汽车提供动力,当储气罐13上的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储气罐13内的压力高于5kgf/cm2时电脑板8控制并关闭真空泵5,当储气罐13上的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储气罐13内的压力低于3kgf/cm2时电脑板8控制并关闭气罐电磁阀14和气路电磁阀6,同时电脑板8控制并打开抽油泵11和油路电磁阀9,油箱1内的汽油在抽油泵11的作用下通过输油管10经油路电磁阀9进入发动机7被燃烧从而给汽车汽车提供动力,反之当储气罐13上的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储气罐13内的压力达到3~5kgf/cm2时,系统将通过电脑板8在切换为气路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如此循环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两用的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对汽车油箱中油气的充分利用的问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泵5包括第一真空泵51和第二真空泵52,其中第一真空泵51为主泵,第二真空泵52为备用泵,当主泵出现故障时通过电脑板8自动切换到备用泵工作。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