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

阅读:802发布:2020-05-23

专利汇可以提供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型双缸 发动机 进气管,包括三通胶套和两个L形的进气管体,所述三通胶套由相互连通的三个通道构成,所述进气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进气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三通胶套连通,在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进气管体外壁上设置有 凸 块 ,所述凸块上纵向开有 喷油器 支架 固定孔和喷油器安装孔,所述进气管体上设置有 传感器 安装口,所述喷油器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口分别与所述进气管体内的通道相通,所述两个进气管体的安装座平面相互呈V形。该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整体式进气管安装 化油器 的结构,采用分体式进气管安装喷油器,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同时满足了喷油器喷射 角 度要求,使整车排放及驾驶性得到优化。,下面是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胶套(1)和两个L形的进气管体(2),所述三通胶套(1)由相互连通的三个通道构成,所述进气管体(2)的一端与所述的三通胶套(1)连通,所述进气管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座(3),在靠近所述安装座(3)的进气管体(2)外壁上设置有(4),所述凸块(4)上纵向开有喷油器支架固定孔(5)和喷油器安装孔(6),所述进气管体(2)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口(7),所述喷油器安装孔(6)和传感器安装口(7)分别与所述进气管体(2)内的通道相通,所述两个进气管体(2)的安装座(3)在所述三通胶套(1)的径向截面上相互呈V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体(2)与三通胶套(1)连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定位槽(8),所述三通胶套(1)在所述定位槽(8)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环向定位凸台(9),所述环向定位凸台(9)与环形定位槽(8)为过盈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体(2)上的安装座(3)为菱形,在菱形的两长端上各开有一个圆孔(10)。

说明书全文

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用在摩托车V型双缸发动机上的进气管。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汽油在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前,需要采用化油器或电喷器将其喷散成雾状和蒸发,并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使混台气在气缸中及时而完全地燃烧。传统化油器的构造简单、耐用、成本低廉,不过其供油精准度已经无法对抗现今严苛的环保法规;电喷射器采用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各种信号参数,计算并控制发动机各气缸所需要的喷油量和喷油时刻,将汽油在一定压下通过喷油器喷入到进气管中雾化,并与进入的空气气流混合,进入燃烧室燃烧,从而确保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它使汽油燃烧得更充分,更彻底,一般可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约5%,节省燃油5%~20%。此外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和加速性能也都得到改善,特别是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抑制。 [0003] V型双缸发动机,与发动机左缸和右缸相连的进气管通常采用整体式结构,进气管通过两个相互成V型的安装座安装在发动机的左缸和右缸上,以适应发动机的V型结构;同时在整体式进气管上安装化油器进行燃油量控制。这种整体式的进气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式进气管在V型双缸发动机上安装时,无法进行调节,对进气管安装座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增加了进气管的制造成本。2)整体式进气管结构限制,无法安装喷油器以保障较好的喷射度,只能安装化油器,造成汽油雾化不佳,燃烧不充分且油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安装方便的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同时满足了喷油器喷射角度要求,使整车排放及驾驶性得到优化。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包括三通胶套和两个L形的进气管体,所述三通胶套由相互连通的三个通道构成,所述进气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的三通胶套连通,所述进气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座,在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进气管体外壁上设置有,所述凸块上纵向开有喷油器支架固定孔和喷油器安装孔,所述进气管体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口,所述喷油器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口分别与所述进气管体内的通道相通,所述两个进气管体的安装座在所述三通胶套的径向截面上相互呈V形。
[0006]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采用分体式结构,两个L形的进气管体通过三通胶套与节气体连接。空气经摩托车空滤器过滤后,进入与空滤器相连的节气门体,节气门体与本实用新型中的三通胶套连接。过滤后的气体进入三通胶套,三通胶套内有三个相互连通的通道,与节气门体连接的通道为气体入口,与两个L形进气管体连接的通道为两个气体出口。进入三通胶套的气体被分割成两路分别进入两个进气管体内,进气管体通过各自的安装座安装在V型双缸发动机上,两个进气管体的安装座在三通胶套的径向截面上相互呈V形,与双缸发动机的V型相适应,保证进气管内的气体顺利进入V型双缸发动机的两个缸体内。通过在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进气管体外壁上设置有凸块,在凸块上纵向开有喷油器支架固定孔和喷油器安装孔,使喷油器能稳固地安装在进气管体上。在进气管体上还设置传感器安装口用来安装进气压力、温度等各种传感器。喷油器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口分别与进气管体内的通道相通,才能保证将汽油喷入到进气管中及喷油器的喷油量和喷油时刻,确保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0007] 所述进气管体与三通胶套连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定位槽,所述三通胶套在所述定位槽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环向定位凸台,所述环向定位凸台与环形定位槽为过盈配合。三通胶套为塑料件,进气管体为刚性件,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进气管体上的环向定位槽和对应设置配合连接,再通过设置在三通胶套外的环形抱箍在三通胶套上的环向定位凸台的将三通胶套和进气管体紧箍起来,其连接更紧密。
[0008] 为进一步优化安装座的结构形式,所述进气管体上的安装座为菱形,在菱形的两长端上各开有一个圆孔。通过菱形安装座上的两个圆孔与V型双缸发动机的两个缸体连接,菱形安装座的两个圆孔之间即是进气管体内通道端口。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 1)由于两个进气管体采用分体式设计,在与V型双缸发动机安装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调节以保证进气管与发动机的最佳装配位置,安装方便。
[0011] 2)分体式的进气管结构,使进气管的加工制造简单,对两个进气管体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降低,使进气管的制造成本减少。
[0012] 3)进气管上有足够的空间,可根据需要安装喷油器,选择最佳的喷射角度,保证了汽油的雾化效果,使汽油燃烧更充分,油耗量少。
[0013] 4)通过三通胶套的减震,与进气管连接的节气门体在行驶中的震动得到改善。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虚线所示为三通胶套)。
[0015]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喷油器、喷油器支架安装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如图1、2所示的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由三通胶套1和两个进气管体2组成。两个进气管体2的结构形式相同,均为L形。三通胶套1由相互连通的三个通道构成,三通胶套1一端为进气孔,另一端并列的两个出气孔分别与两个进气管体2的进气端相通。进气管体2的一端与三通胶套1连通,进气管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座3,通过安装座3连接在V型双缸发动机上的两个缸体上。安装座3上设置有凸块4,凸块4位于进气管体2的一侧,凸块4上开有喷油器支架固定孔5和喷油器安装孔6。
[0019] 如图3所示,喷油器11 在进气管上安装时,与进气管体2有一个安装夹角,在喷油器11旁边安装一个喷油器支架12以保证喷油器11的安装稳固,喷油器支架12再通过螺母13安装在喷油器支架固定孔5上。喷油器安装孔6与进气管体2内的通道相通,喷油器11的喷油口伸入到喷油器安装孔6内,保证喷油器11将汽油喷射到进气管内与进气管内的空气混合。进气管体2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口7,传感器安装口7与进气管体2内的通道相通,进气压力、温度等各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口7内,喷油器11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参数确定喷油量和喷油时刻等。
[0020] 如图1所示,两个进气管体2的安装座3在三通胶套的径向截面上相互呈V形,与双缸发动机的V型结构相适应,便于安装,保证进气管内的气体顺利进入V型双缸发动机的两个缸体内。
[0021] 如图2所示,进气管体2与三通胶套1连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定位槽8,三通胶套1在定位槽8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环向定位凸台9。三通胶套1为塑料件,进气管体1为刚性件,环向定位凸台9卡入环向环形定位槽8,环向定位凸台9与环形定位槽8为过盈配合,再通过一个环形抱箍将三通胶套1和进气管体2紧箍起来,使连接更紧密。
[0022] 如图2所示,进气管体1上的安装座3为菱形,在菱形的两长端上各开有一个圆孔10。可通过菱形安装座3上的两个圆孔10与V型双缸发动机的两个缸体连接,菱形安装座
3的两个圆孔10之间即是进气管体内通道端口。安装座3的结构形式不局限于菱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