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喷进气歧管

阅读:331发布:2020-05-2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喷进气歧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喷进气 歧管 ,包括有本体、 喷油器 、进油帽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相通的进气孔、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喷油器的底部设置在本体的进油孔中,所述进油帽设置在喷油器的顶部 位置 且进油帽的连接 耳 位置通过连接结构与本体连接配合;所述电喷 进气歧管 还包括有开口挡圈,所述开口挡圈分别与喷油器和进油帽卡接固定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单颗独立结构的进油帽 支撑 柱,同时配置有开口挡圈和防转动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可以保证进油帽的安装牢固可靠,保证喷油器的喷油曲线不发生变化,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制造组装方便容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废品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一种电喷进气歧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包括有本体、喷油器、进油帽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相通的进气孔、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喷油器的底部设置在本体的进油孔中,所述进油帽设置在喷油器的顶部位置且进油帽的连接位置通过连接结构与本体连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喷进气歧管还包括有开口挡圈,所述开口挡圈分别与喷油器和进油帽卡接固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挡圈的底板部分设置有一与喷油器卡接配合的开口卡环,底板部分的边沿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与进油帽卡接配合的卡勾和卡口,及所述进油帽设置有与开口挡圈的卡勾卡接配合的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独立的中空的进油帽支撑柱、位于本体顶部供进油帽支撑柱插入的螺孔、及与螺孔螺接配合的螺接件,其中,该螺接件依次穿过进油帽连接耳和进油帽支撑柱后与本体上的螺孔螺接配合,将进油帽与本体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帽支撑柱的底部形成方便插入本体螺孔的阶梯圆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帽支撑柱的顶部和进油帽连接耳的内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转动结构,该防转动结构采用适配的方柱和方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气孔的中轴线和进油孔的中轴线形成锐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气口端和出油口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每一连接法兰盘设置有至少二个连接用通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喷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属于摩托车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喷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0002] 电喷进气歧管,是摩托车电喷系统中将空气和燃油初步混合的装置,是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电喷进气歧管亦称为发动机进气管,与发动机缸体相连,用于联接发动机进气道。
[0003] 随着国Ⅳ标准的推行,国内大部分摩托车已经开始开发电喷摩托车。传统的摩托车电喷系统的本体与进油帽的固定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在本体上形成一体结构的连接柱,然后在连接柱中加工形成螺纹孔,利用螺钉和连接柱螺纹孔的螺接配合将进油帽与本体连接;另一种是在进油帽与本体之前增加进油帽支撑柱的连接结构,然后通过螺接件依次穿过进油帽连接和进油帽支撑柱与本体上的螺孔螺接配合,将进油帽与本体紧固连接。
[0004] 上述电喷进气歧管的进油帽固定结构实际上存在着下述缺陷:一是由于连接柱的过长导致强度不够而容易在加工、装配、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破碎等情况,造成使用者诸多不便,也导致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时常收到顾客投诉;二是如果进油帽是单颗螺接件联接进油帽支撑柱的固定的情况下,由于没有配置限位结构,导致进油帽容易与进油帽支撑柱滑动,即进油帽以进油帽支撑柱为中心转动,从而造成进油帽歪斜,导致喷油器喷射曲线发生变化,影响整车的各项性能。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喷进气歧管,该电喷进气歧管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单颗螺接件固定,节约材料及加工工时,制造组装方便容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废品率;而且配置有限位结构,结构耐用可靠,性能好。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电喷进气歧管,包括有本体、喷油器、进油帽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相通的进气孔、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喷油器的底部设置在本体的进油孔中,所述进油帽设置在喷油器的顶部位置且进油帽的连接耳位置通过连接结构与本体连接配合;所述电喷进气歧管还包括有开口挡圈,所述开口挡圈分别与喷油器和进油帽卡接固定配合。
[0008] 进一步,所述开口挡圈的底板部分设置有一与喷油器卡接配合的开口卡环,底板部分的边沿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与进油帽卡接配合的卡勾和卡口,及所述进油帽设置有与开口挡圈的卡勾卡接配合的卡
[0009]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独立的中空的进油帽支撑柱、位于本体顶部供进油帽支撑柱插入的螺孔、及与螺孔螺接配合的螺接件,其中,该螺接件依次穿过进油帽连接耳和进油帽支撑柱后与本体上的螺孔螺接配合,将进油帽与本体紧固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进油帽支撑柱的底部形成方便插入本体螺孔的阶梯圆台结构。
[0011] 进一步,所述进油帽支撑柱的顶部和进油帽连接耳的内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转动结构,该防转动结构采用适配的方柱和方孔。
[0012]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进气孔的中轴线和进油孔的中轴线形成锐夹角。
[0013]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进气口端和出油口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每一连接法兰盘设置有至少二个连接用通孔。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颗独立结构的进油帽支撑柱,同时配置有开口挡圈和防转动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可以保证进油帽的安装牢固可靠,保证喷油器的喷油曲线不发生变化,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制造组装方便容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废品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16]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2中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21] 图5是图2中进油帽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图2中开口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喷进气歧管,包括有本体1、喷油器2、进油帽3、连接结构4和开口挡圈5。
[0024] 上述本体1设置有相通的进气孔11、进油孔12和出油孔13,本体1的进气孔11的中轴线和进油孔12的中轴线形成锐角夹角,且本体1的进气口端和出油口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盘14、15,每一连接法兰盘14、15设置有至少二个连接用通孔141、151。
[0025] 上述喷油器2的底部设置在本体1的进油孔12中,上述进油帽3设置在喷油器2的顶部位置且进油帽3的连接耳31位置通过连接结构4与本体1连接配合。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有独立的中空的进油帽支撑柱41、位于本体顶部供进油帽支撑柱插入的螺孔42、及与螺孔螺接配合的螺接件43,其中:该螺接件43依次穿过进油帽连接耳31和进油帽支撑柱41后与本体上的螺孔42螺接配合,将进油帽3与本体1紧固连接;该进油帽支撑柱41的底部形成方便插入本体螺孔的阶梯圆台结构411,进油帽支撑柱41的顶部和进油帽连接耳31的内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转动结构,该防转动结构采用适配的方柱412和方孔311。
[0026] 上述开口挡圈5分别与喷油器和进油帽卡接固定配合,开口挡圈5的底板部分设置有一与喷油器卡接配合的开口卡环51,底板部分的边沿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与进油帽卡接配合的卡勾52、53和卡口54,及所述进油帽3设置有与开口挡圈的卡勾卡接配合的卡块32。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大气中的空气经过空滤器后通过节流体的精准控制进入到进气歧管本体的进气孔,和进油孔中的喷油器喷出的油雾混合在一起,再通过出油口进入发动机内,提供给发动机燃烧,给整车提供动
[002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气道简单,模具制造便捷,不易残留毛刺,加工工序少,装配简单,并且节省材料,成本低,效益好;本实用新型采用单颗螺接件固定,节约材料及加工工时,制造组装方便容易,而且配置有开口挡圈和防转动结构,结构实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废品率。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