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歧管

阅读:46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动机排气歧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 歧管 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 密封性 下降的 发动机 排气歧管 。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上形成有沿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下面是发动机排气歧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其中,
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歧管(1)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
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3.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
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汇合部(2)上设有排气导入管(2a)和从该排气导入管(2a)向上引出的排气导出管(2b),在该排气导出管(2b)的导出端形成有排气出口凸缘(6),在支管(3)的上表面(5)形成有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在支管(3)的下表面未形成肋状的加厚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沿着与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该上表面加厚部(10)作为歧管安装螺栓的螺栓插通孔缘(11)。

说明书全文

发动机排气歧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下降的发动机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作为发动机排气歧管有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排气歧管,即,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在各支管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的排气入口凸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然而,在该现有技术中,在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上形成有沿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其中,在排气汇合部与支管上均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因此产生问题。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7841号公报(参照图l、图2)
[0005] 问题: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容易下降。
[0006] 由于在排气汇合部与支管上均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因此当在发动机运转后使发动机停止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容易下降。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下降的发动机排气歧管。
[0008]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发动机排气歧管进行研究的结果,得到了如下结论。
[0009] 在发动机运转中,通过各支管的高温的排出气体在排气汇合部中汇合并通过排气汇合部,排气汇合部的壁的蓄热量与各支管的壁相比较多,因此发动机停止后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差以及温度差变大,从而排气歧管产生热变形,由此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容易下降。特别是,对于排气温度高的高负荷运转后的情况而言,这种问题尤为明显。
[0010] 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这种结论,实现了本发明。
[0011] 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如下。
[0012] 如图1A~图3B所示,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
1b。
[0013]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如下。
[0014] 如图4A、图4B所示,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0015] 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为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
[0016] 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0017] 效果: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下降。
[0018] 图1A~图3B所示,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因此发动机运转中的支管3、3的壁的蓄热量与排气汇合部2的壁的蓄热量接近,所以发动机停止后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差以及温度差变小,从而抑制排气歧管1的热变形,从而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1的排气入口凸缘4间的密封性下降。
[0019]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中,在排气歧管1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0020]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
[0021] 效果:抑制排气歧管的热变形。
[0022] 如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由于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也起到与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相同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排气歧管1的热变形。另外,排气歧管1同时被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与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加强,因此从这一点上也能够抑制排气歧管1的热变形。
[0023]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为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的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0024]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0025] 效果: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的排气入口凸缘间的密封性下降。
[0026] 如图4A、图4B所示,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因此发动机运转中的支管3、3的壁的蓄热量与排气汇合部2的壁的蓄热量接近,所以发动机停止后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差以及温度差变小,从而抑制排气歧管1的热变形,进而能够抑制缸体盖与排气歧管1的排气入口凸缘4间的密封性下降。
[0027]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中,在排气汇合部2上设有排气导入管2a和从该排气导入管2a向上引出的排气导出管2b,在该排气导出管2b的导出端形成有排气出口凸缘6,在支管3的上表面5形成有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在支管3的下表面未形成肋状的加厚部。
[0028]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
[0029] 效果:抑制排气歧管的热变形。
[0030] 如图1A~图4B所示,在排气汇合部2上设有排气导入管2a和从该排气导入管2a向上引出的排气导出管2b,在该排气导出管2b的导出端形成有排气出口凸缘6,在支管
3的上表面5形成有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在支管3的下表面未形成肋状的加厚部,因此排气汇合部2的上侧与支管3的上侧的蓄热量接近平衡,所以发动机停止后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差以及温度差变小,从而抑制排气歧管1的热变形,
[0031]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中,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沿着与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该上表面加厚部10作为歧管安装螺栓的螺栓插通孔缘11。
[0032]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
[0033] 效果:上表面加厚部不会阻碍歧管安装螺栓的安装。
[0034] 如图1A~图4B所示,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沿着与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而且将该上表面加厚部10作为歧管安装螺栓的螺栓插通孔缘11,因此上表面加厚部10不会阻碍歧管安装螺栓的安装。附图说明
[0035] 图1A~图1E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图1B的C-C剖视图,图1D是图1B的D-D剖视图,图1E是图1B的E方向图。
[0036] 图2A、图2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
[0037] 图3A、图3B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视图。
[0038] 图4A、图4B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歧管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侧视图。
[0039]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0] 1 排气歧管
[0041] 1a 靠缸体盖侧面
[0042] 1b 缸体盖相反侧面
[0043] 2 排气汇合部
[0044] 2a 排气导入管
[0045] 2b 排气导出管
[0046] 3 支管
[0047] 4 排气入口凸缘
[0048] 5 上表面
[0049] 6 排气出口凸缘
[0050] 7 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
[0051] 8 靠缸体盖侧加厚部
[0052] 9 下壁
[0053] 10 上表面加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图1A~图4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图,图1A~图1E是第一实施方式,图2A、图2B是第二实施方式,图3A、图3B是第三实施方式,图4A、图4B是第四实施方式。
[0055] 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带有增压器的立式直列四气筒柴油机的排气歧管进行说明。
[0056]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7] 如图1A、图1B所示,排气歧管1具有配置在排气歧管1中央处的排气汇合部2、配置在该排气汇合部2的两端侧的多个支管3、3,在各支管3上设有用于安装在缸体盖上的排气入口凸缘4。
[0058] 在排气汇合部2设有排气导入管2a与从该排气导入管2a引出的排气导出管2b,该排气导出管2b的导出端形成有排气出口凸缘6。在排气出口凸缘6安装有增压器。如图1B所示,从排气导入管2a向上引出排气导出管2b,位于排气导出管2b下方的排气导入管
2a的下壁9向上凹陷。支管3是用于使各缸体排出的气体通过的管,排气汇合部2是用于使从多个支管3、3排出的气体汇合的部分。
[0059] 俯视时,排气歧管1由排气汇合部2、两端的一对支管3、3形成为弓形管,在该弓形管的缸体盖侧形成有靠近中央处的一对支管3、3。靠近中央处的一对支管3、3的相邻的排气入口凸缘4、4由架桥部12相互连接。
[0060] 如图1A所示,在排气歧管1的与缸体盖相向的排气1的靠缸体盖侧面1a及其相反侧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中,在缸体盖相反侧面1b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7,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缸体盖相反侧面1b。
[0061] 如图lA、图1B所示,在排气汇合部2上设有排气导入管2a与从该排气导入管2a向上引出的排气导出管2b,在该排气导出管2b的导出端形成有排气出口凸缘6,在支管3的上表面5形成有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在支管3的下表面未形成肋状的加厚部。
[0062] 如图1A、图1B、图1C、图1E所示,肋状的上表面加厚部10沿着与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将该上表面加厚部10作为歧管安装螺栓的螺栓插通孔缘11。
[0063] 作为螺栓插通孔缘11的仅为两端侧的支管3、3的上表面加厚部10、10,中央处的一对支管3、3的上表面加厚部10、10不作为螺栓插通孔缘11。
[0064] 图2A、图2B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和图3A、图3B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结构。
[0065] 即,如图2A或图3A所示,在排气歧管1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0066] 就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言,由于具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和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因此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垂直宽度7a设置得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小,从而减小其体积。
[0067] 就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言,虽然具有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和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但是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和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平方向的突出尺寸小,因此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的垂直宽度7a设置得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大,从而确保其体积。
[0068]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相邻的排气入口凸缘4、4由架桥部12相互连接。
[0069]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在图2A、图2B、图3A、图3B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l相同的附图标记。
[0070] 图4A、图4B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缸体盖相反侧加厚部7,仅设置了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
[0071] 即,如图4A所示,在与缸体盖相向的排气歧管1的靠缸体盖侧面1a上形成有沿排气歧管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其中,在两端的支管3、3上形成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8,在排气汇合部2上形成有没有靠缸体盖侧加厚部8的靠缸体盖侧面1a。
[0072]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一样,所有相邻的排气入口凸缘4、4由架桥部12相互连接。
[0073]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图4A、图4B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l相同的附图标记。
[0074]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带有增压器的柴油机的排气歧管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同样适用于自然吸气柴油机的排气歧管、带增压器的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自然吸气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排气歧管。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多功能排气歧管 2020-05-12 609
排气歧管 2020-05-11 906
车辆的排气歧管 2020-05-12 130
排气歧管衬垫 2020-05-12 612
排气歧管组件 2020-05-12 897
排气歧管 2020-05-11 842
排气歧管 2020-05-11 587
排气歧管 2020-05-11 287
排气歧管衬垫 2020-05-13 790
排气歧管 2020-05-12 9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