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发动机 / 热机 / 内燃机 / 油底壳 / 发动机油底壳

发动机油底壳

阅读:977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动机油底壳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发动机 油底壳 ,包括油底壳大端面、油底壳内腔、后端面和油底壳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内腔设置加强、降低噪声的内腔筋。在油底壳底部设置底部筋。在油底壳后端面设置后端 面筋 。将油底壳后端面设计成半圆形,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近,并且在油底壳后端面上增加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 螺栓 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壳连接。为利于整机的布置,设置油底壳高压油道。由于在油底壳内腔及底部布置曲折形状的加强、降低噪声的筋,可降低油底壳噪声。并且在油底壳后端面上增加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壳连接,减少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护板,减少装配的工序,降低了成本。在油底壳内腔内布置高压油道。该油道可使从机油 泵 泵出的高压油运送到发动机 框架 ,利于整机的布置。,下面是发动机油底壳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大端面、油底壳内腔、后端面和油底 壳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内腔设置加强、降低噪声的内腔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底部设 置底部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后 端面设置后端面筋;油底壳后端面是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近的半圆形, 在油底壳后端面上设置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设 置使机油泵出的高压油运送到发动机框架的油底壳高压油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筋是 走势曲折形状的筋,形成辐射行。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筋是 横竖交错的筋。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的 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是一个成形油盘,保护发动机下部,同时也是发动机的油 库。以往,油底壳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为冲压油底壳,采用薄钢板将油底壳冲出。该油底壳结构简单,在 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变形,导致油底壳与缸体密封不严发生渗油。同时冲压油 底壳属于薄板件,在高频率振动下,噪声很大,机油也容易汽化。在发动机和 变速箱装配时需要增加装配护板。
第二种为采用合金材料铸造的油底壳,该油底壳只有底部布置加工 筋,降低噪声能弱,同时内腔无油道布置,因此在发动机缸体上需要布置两 个油道,增加了缸体铸造和加工的难度,或者需要布置单独的管路将机油出 口的油输送到缸体。同时,不利于整机的布置,也容易造成机油气化和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弥补现有发动机油底壳的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降低噪声、利于整机的布置、结构合理的发动机油底壳。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大端面、油底壳内腔、后端面和油底壳底 部,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内腔设置加强、降低噪声的内腔筋。
为使加强、降低噪声更好,在油底壳底部设置底部筋。
为进一步加强、降低噪声,在油底壳后端面设置后端面筋。将油底壳后端 面设计成半圆形,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近,并且在油底壳后端面上增加两 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壳连接。
为利于整机的布置,在油底壳设置油底壳高压油道。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油底壳为铸造的油底壳,油底壳大端面为平面,直 接用液体密封胶密封。该方式密封简单,不容易产生机油渗漏。在发动机运行 的过程中,油底壳是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之。油底壳内部是一个容积腔, 是产生噪声最大的地方,在油底壳内腔内布置走势曲折形状的筋,能够形成辐 射行,声波可逐渐减弱,可降低油底壳噪声。同时在油底壳的底部布置横竖交 错的筋,在很大程度上对改善发动机运行状况以提高整车的舒适度都有直接的 影响。将油底壳后端面设计成半圆形,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近,并且在油 底壳后端面上增加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 箱壳连接,减少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护板,减少装配的工序,降低成本。在油底 壳后端面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筋减少油底壳的质量同时减少油底壳与离合器结 合面处产生较大的噪声。在油底壳内腔内布置高压油道。该油道可使从机油 泵泵出的高压油运送到发动机框架,而不需要其他外加了金属管路,降低了机 油的汽化,使机油消耗量减少。也不需要在发动机缸体上增加将机油泵泵出的 油运送到缸体的油道,而使缸体上布置两个油道而使缸体铸造和加工的难度增 加,提高发动机的成本。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冲压型油底壳构造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采用铝镁合金铸造的油底壳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油底壳的构造主视图。示出油底壳内腔构造。
图4是本发明油底壳的构造立体图。示出油底壳外部构造。
图中:1、大端面,2、内腔,3、内腔筋,4、底部筋,5、后端面,6、后 端面筋,7、螺栓孔,8、高压油道 9、机油泵出油口 10、框架进油口 11、锥 形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已有的冲压型油底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已有的采用铝镁合金铸造 的油底壳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油底壳为直接用薄钢板冲压出来。从图示可看 出该种结构简单,没有任何的油道和加强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变形而使 缸体和油底壳之间密封不严出现渗油。同时该油底壳属于薄板件,在振动过程 中,产生很大的噪声。图2中的油底壳为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直接铸造出来。 油底壳内腔没有筋和油道,对油底壳减噪效果差。油底壳后端面结构简单,没 有布置筋和装配变速箱用的螺栓孔。
实施例1,在图3、4中,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大端面1为 平面,直接采用液体密封胶与缸体装配。密封效果好,机油不容易渗出。油底 壳内腔2中布置走向曲折的油底壳内腔筋3,这些筋形成辐射行,使得声波互 相的重叠,减弱。使得容积腔在振动中的噪声达到最小。在油底壳底部布置横 竖交错的底部筋4,可加强油底壳的强度和减少噪声。油底壳后端面5设计成 与变速箱壳的前端面轮廓相似的半圆形。在油底壳后端面5上布置与变速箱连 接的螺栓用的螺栓孔7。采用该设计时,油底壳可直接与变速箱连接,而不需 要再另外装发动机——变速箱护板,使的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简便,简化装配 工序。同时在油底壳后端面的两侧布置后端面筋6。因为油底壳后端面靠近离 合器,是产生噪声较大的区域。增加加强筋在增强该区域强度的同时也能很好 的降噪作用。在油底壳3内布置高压油道8,其中一侧连接机油泵出油口9, 一侧连接发动机框架进油口10。油道采用铸造的方式与油底壳铸在一起,加 工通后用两个锥形的螺塞11涂胶密封。该密封方式能有效的避免高压油从油 道中渗出,减少机油损耗。采用该种结构可避免需要另外增加管路连接机油泵 出油口到框架进油口,避免了机油在管路中气化和机油在管路连接处出现机油 的泄漏。该种结构也可以使缸体不用采用双油道结构,可以使缸体铸造和加工 简单,减少发动机成本。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复合油底壳 2020-05-14 234
一种油底壳吊具 2020-05-15 207
异形油底壳 2020-05-13 699
油底壳 2020-05-11 546
内燃机的油底壳 2020-05-15 61
油底壳 2020-05-12 94
一种油底壳 2020-05-13 339
油底壳清洗装置 2020-05-15 681
油底壳 2020-05-12 717
油底壳 2020-05-11 23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