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内燃机 / 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

内燃机旋转气机构

阅读:356发布:2023-02-23

专利汇可以提供内燃机旋转气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内燃机 旋转气 门 机构,其特征是:采用圆柱形、管状的进(排)气管置于 燃烧室 上部的缸盖上并与燃烧室相通,内置圆柱形、管状的进(排)气门,气门与缸盖上的燃烧室紧密贴合,以达到对 气缸 的密封作用;气门由 曲轴 通过 链轮 带动旋转;气门相应 位置 开孔,在需要气门启时,孔旋转到与燃烧室连通的位置,气缸通过孔与气门内腔间实现进气和排气;在进(排)气管内、转动过程中不与燃烧室 接触 的气门上开另外一些孔,实现使气体可持续、通畅地从进(排)气管流入(流出)气门内腔,实现机构的进排气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进排气通畅,换气效率高, 能量 损失少。,下面是内燃机旋转气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内燃机旋转气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气门机构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 圆筒状进气管(2),该进气管(2)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2)和与空气虑清器(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3); 圆筒状进气门(3),该进气门(3)的中段置于进气管(2)内、开有与进气管(2)相通的孔、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4),在进气管(2)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2)的位置、该进气门(3)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进气管(2)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12)与进气门(3)连接,进气门(3)可相对于进气管(2)旋转; 进气门驱动机构,该进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的第一链轮(14)、安装在进气门(3)一端的第二链轮(16)、以及连接在第一链轮(14)和第二链轮(16)上的第一链条(15)构成; 所述排气门机构包括: 圆筒状排气歧管(6),该排气歧管(6)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5)和与内燃机排气管(28)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6); 圆筒状排气门(7),该排气门(7)的中段置于排气管(6)内、开有与排气管(6)相通的孔、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排气孔(27),在排气歧管(6)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5)的位置、该排气门(7)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排气歧管(6)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21)与排气门(7)连接,排气门(7)可相对于排气歧管(6)旋转; 排气门驱动机构,该排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的第三链轮(18)、安装在排气门(3)一端的第四链轮(20)、以及连接在第三链轮(18)和第四链轮(20)上的第二链条(19)构成。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进气 管(2)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内燃机冷却液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冷却道(17)。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 排气歧管(6)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内燃机冷却液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冷却水 道。
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 第二链轮(16)与第一链轮(14)的齿数比为2: 1。
5、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 链轮(16)与第一链轮(14)的齿数比为2: 1。
6、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链轮(20)与第三链轮(18)的齿数比为2: 1。
7、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链轮(20)与第三链轮(18)的齿数比为2: 1。
8、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链轮(20)与第三链轮(18)的齿数比为2: 1。

说明书全文
内燃机旋转气机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发动机的附件——发动机用的旋转式装置,涉 及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背景技术为增加内燃机进排气截面,提高内燃机的换气效率,降低单个气门质量及气门机构往复运动惯量,内燃机从传统的两气门,逐步过渡到3气门、 4气门、5气门;但限于多气门结构复杂,从性能和成本两方面权衡,现4 气门发动机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现有技术,内燃机(发动机)气门一般均往复式气门,存在进气流量不足、换气不充分等缺陷;根据内燃机各工 况需要,为达到理想的进气流量和流速,现有技术有的采用一套复杂的机 构,以调整进排气相位和进、排气门升程,但增加机构不仅增加成本、而 且增加额外功率消耗,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燃机 旋转气门机构。从而使气门机构的进排气更通畅,提高换气效率,同时取 消气门往复运动机构,避免了由此带来的额外能量损失。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 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 气门机构组成,其特征是-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圆筒状进气管(2)(即:圆柱形、管状的进气管),该进气管(2)与内 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2)(其形状较好的是进气管与燃烧室相交截面形状的孔)和与空气虑清器(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3);圆筒状进气门(3)(即:圆柱形、管状的进气门),该进气门(3)的中段置于进气管(2)内、开有与进气管(2)相通的孔[使进气门(3)内 腔与进气管(2)内的气体流通处于通畅状态]、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 室(1)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4)[需要进气门(3)处于开启状态时,通 过第二进气孔(24)使进气门(3)内腔与燃烧室(1)连通,以实现进气 门(3)内腔与燃烧室(1)进行气体交换],在进气管(2)与汽缸盖上燃 烧室(1)相通的孔(22)的位置、该进气门(3)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 接触贴合、使汽缸盖(8)上的燃烧室(1)处于密封状态;进气管(2) 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12)与进气门(3)连接,进气门(3)可相对 于进气管(2)旋转;以及进气门驱动机构,该进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的 第一链轮(14)、安装在进气门(3) —端的第二链轮(16)、以及连接在 第一链轮(14)和第二链轮(16)上的第一链条(15)构成;该机构与双 顶置凸轮轴结构曲轴驱动凸轮轴的方式类似,通过曲轴(11)带动第一链 轮(14)、第一链轮(14)带动第一链条(15)、第一链条(15)带动第二 链轮(16)、第二链轮(16)带动进气门(3)旋转;所述排气门机构包括:圆筒状排气歧管(6)(即:圆柱形、管状的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6)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 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5)(其形状较好的是排气歧管与燃烧室 相交截面形状的孔)和与内燃机排气管(28)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6);圆筒状排气门(7)(即:圆柱形、管状的排气门),该排气门(7)的 中段置于排气管(6)内、开有与排气管(6)相通的孔[使排气门(7)内 腔与排气歧管(6)内的气体流通处于通畅状态]、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 烧室(1)连通的第二排气孔(27)[需要排气门(7)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第二排气孔(24)使排气门(7)内腔与燃烧室(1)连通,以实现排 气门(7)内腔与燃烧室(1)进行气体交换],在排气歧管(6)与汽缸盖 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5)的位置、该排气门(7)的外壁可与汽缸盖 (8)接触贴合、使汽缸盖(8)上的燃烧室(1)处于密封状态;排气歧 管(6)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21)与排气门(7)连接,排气门(7) 可相对于排气歧管(6)旋转;以及排气门驱动机构,该排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的 第三链轮(18)、安装在排气门(3) —端的第四链轮(20)、以及连接在 第三链轮(18)和第四链轮(20)上的第二链条(19)构成;该机构与双 顶置凸轮轴结构曲轴驱动凸轮轴的方式类似,通过曲轴(11)带动第三链 轮(18)、第三链轮(18)带动第二链条(19)、第二链条(19)带动第四 链轮(20)、第四链轮(20)带动排气门(7)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进气管(2)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与内燃 机(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冷却道(17),用于降温,使进 气保持合适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排气歧管(6)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与内 燃机(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冷却水道,用于降温。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第二链轮(16)与第一链轮(14)的齿数 比较好的为2: 1。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第四链轮(20)与第三链轮(18)的齿数 比较好的为2: 1。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汽缸盖、燃烧室、空气虑清器、内燃机曲 轴等均与现有技术中内燃机(发动机)的相关结构相同或接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1 )本实用新型将圆筒状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安装到与燃烧室相连的 位置并与燃烧室相通,在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分别安装圆筒状的进排气门;在需要气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气门与燃烧室呈完全密封状态;根据气门的 开启和关闭时间需要,在圆筒状气门与燃烧室相对应的位置挖孔;圆筒状 气门通过轴承由进排气管固定和支撑,并由曲轴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旋 转;在需要气门开启时,圆筒状气门上的孔正好旋转到与燃烧室连通的位 置,以此方式实现内燃机的进气和排气功能;(2) 采用本实用新型,完全使用旋转气门机构实现气门的开启和闭 合;在需要气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气门与燃烧室呈完全密封状态;在需要 气门开启时,圆筒状气门上的孔正好旋转到与燃烧室连通的位置,气缸通 过孔与气门内腔间实现进气和排气。气门开启时,气门不对气体流动产生 阻碍,换气更通畅;通过改变进气截面和气门开启闭合时间,可很方便地 控制进气的流速和流量,达到与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升程等先进气门 机构相类似的效果,控制机构简单直接;气门机构的运动全部为旋转运动, 无噪声;(3) 没有了传统气门在气道中间的阻碍,进排气更通畅,换气效率 提高,同时取消气门往复运动机构,避免了由此带来的额外能量损失;(4) 结构简单,生产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进气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排气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缸盖上的燃烧室、2—进气管、3—进气门、4—喷油嘴、 5—火花塞、6—排气歧管、7—排气门、8—汽缸盖、9一活塞、IO—连杆、 ll一曲轴、12—轴承或轴承座、13—空气虑清器、14一第一链轮、15—第 一链条、16—第二链轮、17—水道、18—第三链轮、19一第二链条、20— 第四链轮、21—轴承、22—孔、23—第一进气孔、24—第二进气孔、25— 孔、26—第一排气孔、27—第二排气孔、28—内燃机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h参见各附图。一种内燃机(四冲程发动机)旋转气门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气门 机构组成;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圆筒状进气管2 (即:圆柱形、管状的进气管),该进气管2与内燃机 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 连通的孔22 (其形状较好的是进气管与燃烧室相交截面形状的孔)和与空 气虑清器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3;圆筒状进气门3 (即:圆柱形、管状的进气门),该进气门3的中段置于进气管2内、开有与进气管2相通的孔(使进气门3内腔与进气管2内 的气体流通处于通畅状态)、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进 气孔24 (需要进气门3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第二进气孔24使进气门3 内腔与燃烧室1连通,以实现进气门3内腔与燃烧室1进行气体交换), 在进气管2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2的位置、该进气门3的外壁 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使汽缸盖8上的燃烧室1处于密封状态;进气管 2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12与进气门3连接,进气门3可相对于进气管 2旋转;以及进气门驱动机构,该进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安 装在曲轴轴颈上)的第一链轮14、安装在进气门3 —端的第二链轮16、 以及连接在第一链轮14和第二链轮16上的第一链条15构成;该机构与 双顶置凸轮轴结构曲轴驱动凸轮轴的方式类似,通过曲轴11带动第一链 轮14、第一链轮14带动第一链条15、第一链条15带动第二链轮16、第 二链轮16带动进气门3旋转;所述排气门机构包括:圆筒状排气歧管6 (即:圆柱形、管状的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6与 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 烧室1连通的孔25(其形状较好的是排气歧管与燃烧室相交截面形状的孔) 和与排气管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6;圆筒状排气门7 (即:圆柱形、管状的排气门),该排气门7的中段置于排气歧管6内、开有与排气歧管6相通的孔(使排气门7内腔与排气歧 管6内的气体流通处于通畅状态)、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 第二排气孔27 (需要排气门7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第二排气孔24使排 气门7内腔与燃烧室1连通,以实现排气门7内腔与燃烧室1进行气体交 换),在排气歧管6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5的位置、该排气门7 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使汽缸盖8上的燃烧室1处于密封状态; 排气歧管6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21与排气门7连接,排气门7可相 对于排气歧管6旋转;以及排气门驱动机构,该排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安 装在曲轴轴颈上)的第三链轮18、安装在排气门3 —端的第四链轮20、 以及连接在第三链轮18和第四链轮20上的第二链条19构成;该机构与 双顶置凸轮轴结构曲轴驱动凸轮轴的方式类似,通过曲轴11带动第三链 轮18、第三链轮18带动第二链条19、第二链条19带动第四链轮20、第 四链轮20带动排气门7旋转;所述进气管2的外侧设置(铸造)有与内燃机(发动机)冷却液循环 管道相连通的冷却水道17,用于降温,使进气保持合适温度;所述第二链轮16与第一链轮14的齿数比为2: 1;所述第四链轮20与第三链轮18的齿数比为2: 1。所述汽缸盖、燃烧室、空气虑清器、内燃机曲轴均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工作时:内燃机曲轴11轴颈带动第一链轮14、第一链轮14带动第一链条15、第一链条15带动第二链轮16、第二链轮16带动进气门3旋转,并使气门 转曲轴转角相对应(气门转角为曲轴转角的一半);内燃机曲轴11轴颈带动第三链轮18、第三链轮18带动第二链条19、 第二链条19带动第四链轮20、第四链轮20带动排气门7旋转,并使气门 转角与曲轴转角相对应(气门转角为曲轴转角的一半);空气从空气虑清器13及进气道经第一进气孔23进入进气管2,通过 进气门3上的孔进入进气门3内腔;在排气冲程快结束时,进气门3上相 应的第二进气孔24旋转到与燃烧室1连通的位置,使进气门3内腔与燃 烧室l连逋;进气冲程活塞9下行,在活塞9的气作用下,空气(或空 气燃油混合气)进入汽缸,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进气功能;做功冲程结束前,排气门7上相应的第二排气孔27旋转到与燃烧室1 连通的位置,使排气门7内腔与燃烧室1连通;在汽缸内本身较大压和 活塞9上行的共同作用下,废气从燃烧室1进入排气门7内腔,再从排气 门7内腔进入排气歧管6,实现发动机的排气功能。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 所述良好效果。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