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商用车 / 卡车 / 平板车 / 驾驶室 / 驾驶室后围板

驾驶室围板

阅读:83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驾驶室围板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 驾驶室 后 围板 3,其包括底部部分4、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驾驶室后围板3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竖直设置,并作为驾驶室2后部的隔板。底部部分4被弯曲,以使其中央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着车辆的后侧突出。第一加强筋5通过弯曲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底部部分4的各个外侧中的第一区域来形成,从而向车辆的后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加强筋6通过弯曲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底部部分4的中央部分的第二区域来形成,从而向车辆的前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面是驾驶室围板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驾驶室围板,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竖直设置,并作为驾驶室后部的隔板,该驾驶室后围板包括:
底部部分,具有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区域和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二区域,其被弯曲以使所述第二区域向着车辆的后侧突出;
第一筋,通过弯曲所述第一区域来形成,每个第一筋因而向车辆的后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第二筋,通过弯曲所述第二区域来形成,每个第二筋因而向车辆的前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和
加强元件,连接到所述驾驶室后围板的前侧表面,该加强元件设置在后窗开口的下面,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加强元件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筋的凹进部分,所述第二筋的收在所述加强元件的相应的所述凹进部分中的上部比其下侧部分低,所述第一筋从所述底部部分突出出来的高度等于第二筋的下部的突出高度。

说明书全文

驾驶室围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驾驶室后围板(cab back panel),其用作车辆驾驶室后部的隔板。

背景技术

[0002] JP-A-11-34931公开了隔振结构(vibration isolation structure),其具有多个形成在平板形状的驾驶室后围板上,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设置的加强筋(reinforcing beads)。在该结构中,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同时朝向车辆的前侧突出。根据该隔振结构,在抑制驾驶室后围板自身厚度的增加的同时,其面内刚度也可增大。因此,驾驶室后围板可以在低频范围内具有较低平的振动,并可以在不引起成本或者重量增加的情况下减少异常噪声的产生。
[0003] 专利文献1:JP-A-11-34931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加强筋是增大驾驶室后围板面内刚度的唯一装置。因此,通过减小板材的厚度来减小驾驶室后围板的重量存在一定的限制。
[0006] 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况下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驾驶室后围板,其能确保足够的面内刚度来减少异常噪声的产生,并通过进一步减小板厚度来减小驾驶室后围板重量。
[0007]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08] 根据本发明的驾驶室后围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来竖直布置,并作为驾驶室后部的隔板。该驾驶室后围板包括:底部部分,具有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区域和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二区域,其被弯曲以使所述第二区域向着车辆的后侧突出;第一筋,通过弯曲所述第一区域来形成,每个第一筋因而向车辆的后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筋,通过弯曲所述第二区域来形成,每个第二筋因而向车辆的前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和加强元件,连接到所述驾驶室后围板的前侧表面,该加强元件设置在后窗开口的下面,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加强元件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筋的凹进部分,所述第二筋的收在所述加强元件的相应的所述凹进部分中的上部比其下侧部分低,所述第一筋从所述底部部分突出出来的高度等于第二筋的下部的突出高度。
[0009] 在上述结构造中,驾驶室后围板的底部部分具有向一侧突出的形状。因此,与底部部分以平面面板形状形成的情况相比,上述结构中的驾驶室后围板的面内刚度较高。即,除了第一和第二加强筋,底部部分的弯曲形状有助于驾驶室后围板的面内刚度的增大。由此,在确保了足够面内刚度以减少异常噪声的产生的同时,驾驶室后围板的重量可以通过减小板厚度来减小。
[0010] 此外,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底部部分的两个外侧的第一区域中,第一加强筋突出的方向与底部部分凸出的方向相同。在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底部部分的中央部分的第二区域中,第二加强筋突出的方向与底部部分突出方向相反。由此,与第一和第二加强筋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由驾驶室后围板占据的区域较小。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车辆空间。
[0011] 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在确保了足够面内刚度以减少异常噪声的产生的同时,驾驶室后围板的重量可以通过减少小板厚度来减小。此外,可以使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由驾驶室后围板占据的区域较小。附图说明
[0013]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从车辆的后侧观测的驾驶室后围板的后视图。
[0014] 附图2是沿着附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15] 附图3是附图1的分解透视图。
[0016] 附图4是装备有附图1的驾驶室后围板的卡车的透视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
[0018] 1、车辆(卡车)
[0019] 2、驾驶室
[0020] 3、驾驶室后围板
[0021] 4、底部部分
[0022] 5、第一加强筋
[0023] 6、第二加强筋
[0024] 7、后窗面板
[0025] 8、后窗开口
[0026] 9、加强元件
[0027] 10、连接部分
[0028] 11、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0030] 附图1是从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后侧观测的驾驶室后围板的后视图。附图2是沿着附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分解透视图。附图4是装备具有附图1的驾驶室后围板的卡车的透视图。附图中的“FR”是指车辆的前侧,“UP”是指车辆的上侧。
[0031] 如附图4所示,车辆1包括驾驶室2和车厢11,车厢11设置在驾驶室2的后部。驾驶室后围板3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并完全竖直的直立设置,并作为驾驶室2的后部的隔板。
注意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车辆1显示为卡车,但是本发明的驾驶室后围板3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其他类型的车辆上。
[0032] 如附图1至4所示,驾驶室后围板3是冲压成形的金属板,并包括底部部分4、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
[0033] 底部部分4是驾驶室后围板3的一部分而不是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的一部分。底部部分4的整体的中央部分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弯曲,向车辆的后侧突出。这样的弯曲形状增大了驾驶室后围板3的面内刚度。
[0034] 后窗面板7安装在后窗开口8上,后窗开口8形成在底部部分4的上中部。底部部分4包括在底部部分4的外围整体成形的连接部分10。上部边缘的连接部分10连接到形成驾驶室2的顶部的外部表面的顶部面板(未显示)上。侧面边缘的连接部分10各自连接到形成驾驶室2的外侧表面的外部面板(未显示)上。下部边缘的连接部分10连接到车辆的框架结构元件的交叉元件(未显示)上。
[0035] 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底部部分4的两个外侧的第一区域中,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个)第一加强筋5基本相互平行地排列。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后窗开口8的外侧上。每个第一加强筋5都是通过将底部部分4的一部分弯曲为基本上梯形形状,来向车辆后侧突出并沿着上下方向从底部部分4的上部边缘附近到其下部边缘附近延伸。
[0036] 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底部部件4的中央部分的第二区域中,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五个)第二加强筋6基本彼此平行地排列。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低于后窗开口8设置。每个第二加强筋6都是通过将底部部分4的一部分弯曲为基本上梯形形状,来向车辆前侧突出并沿着上下方向从后窗开口8的下部边缘附近到底部部分4的下部边缘附近延伸。
[0037] 这些多个第一和第二加强筋5和6几乎等距离地地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第一和第二加强筋5和6增大了驾驶室后围板3的面内刚度。
[0038] 加强元件9连接到驾驶室后围板3的前侧表面。加强元件9设置在后窗开口8的下面,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此外,在加强元件9与驾驶室后围板3接触的部分中,形成了凹进部分9a。凹进部分9a各自容纳朝着车辆的前侧突出的第二加强筋6。
[0039] 每个第二加强筋6设置为以这样的方式从底部部分4突出,即第二加强筋6的收在加强元件9的相应凹进部分9a中的上部,要比其下侧部分略低一些。每个第一加强筋5从底部部分4突出出来的高度基本等于每个第二加强筋6的下部的突出高度。
[0040] 在该实施方案中,驾驶室后围板3的底部部分4具有朝向一个方向(具体的,朝向车辆的后侧)突出的形状。由此,驾驶室后围板3的面内刚度要高于底部4形成平板形状的情况。这就是说,除了第一和第二加强筋5和6,底部部分4的弯曲形状有助于增大驾驶室后围板3的面内刚度。由此,在确保了足够面内刚度以减少异常噪声的产生的同时,驾驶室后围板3的重量可以通过减小板材的厚度来减小。
[0041] 此外,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底部部分4的两个外侧的第一区域中,第一加强筋5的突出方向和底部部分4的突出方向相同(即朝向车辆的后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底部部分4的中央部分的第二区域中,第二加强筋6的突出方向和底部部分4的突出方向相反(即朝向车辆的前侧)。由此,与第一和第二加强筋5和6朝向相同方向突出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驾驶室后围板3占据的区域较小。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车辆空间。
[0042] 当底部部分4进行弯曲,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其中央部分朝向车辆的前侧突出的时候,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中的第一区域中,第一加强筋5朝向车辆的前侧突出,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的第二区域中,第二加强筋6朝向车辆的后侧突出。
[0043] 顺便提及,每个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制为如上所述的基本梯形形状,而是可以具有各种截面形状,比如基本为弧形和基本为矩形。
[0044]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在驾驶室后围板3中形成后窗开口8,但是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其中没有形成后窗开口8的驾驶室后围板。
[0045] 工业应用领域
[0046] 本发明的驾驶室后围板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