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铁路轨道 / 脱轨 / 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

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

阅读:44发布:2021-12-1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 道岔 ,包括转弯盘和换向器,其中转弯盘负责线路的转弯连接,在转弯盘进行各方向线路连接时,线路与线路就会相交或者相接,而换向器则是安装在相交点或者相接点处,有选择性地连通交接点处的某条线路,断开或者封堵另一条线路。转弯盘和换向器的配合作用,车辆就可以进行各种转弯动作,实现轨道的多方向互通。,下面是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弯盘,包括过渡曲线轨道、至少两条行车轨道、及至少两条曲线连接轨道,所述曲线连接轨道的两端各与一条行车轨道以斜切相接的方式连接,使车辆沿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变换到另一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所述过渡曲线轨道可采用一个封闭环状轨道或者多个并排同心的封闭环状轨道;所述各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与一行车轨道斜切相接、另一端与过渡曲线轨道斜切相接,各行车轨道分别通过曲线连接轨道与过渡曲线轨道连通,使车辆沿曲线连接轨道、过渡曲线轨道、另一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的行车轨道变换到不同方向的行车轨道上;
换向器,安装在两轨道的交接点处且能切换两轨道的连通状态,所述的换向器由移动段单元和至少一个可控制移动段单元动作的触发单元组成,所述触发单元能在车辆经过时被触发,控制移动段单元移动将车辆待驶入的一条轨道连通起来,将另一条轨道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连通的该条轨道外侧;
所述触发单元可为机械式或电子式,机械式的触发单元在车辆经过时,其受部件接受车辆的前进动力并通过传动机构传给移动段单元,引起移动段单元运动并移动到相应位置;电子式触发单元包含触发开关和电动驱动机构,触发开关能感受到车辆经过的信号并能做开合动作,开关的开合控制电机的运动方式,电机驱动机构在驱动与之连接的移动段单元运动,并移到到相应位置;
所述转弯盘内的轨道均包含两个轨线,所述交接点总共有两类,一类为相切相接的接点,另一类为相互交叉的交点;
所述移动段单元设置在接点处时,所述接点处两轨线相接,该两轨线分别为第一轨线和被第一轨线主动相接的第二轨线;
所述第一轨线去接第二轨线时留有间隙,所述移动段单元安装于该间隙内并沿第一轨线延伸斜切相接第二轨线,所述移动段单元的顶面可以行车、且两侧面与两轨线的内侧面相同,移动段单元前端被斜切形成切口,切口可与第二轨线的内侧面贴合,移动段单元的后端与第一轨线端头端面相贴合;
所述移动段单元底面在靠近第一轨线的位置固定设有旋转中心,该移动段单元可绕该旋转中心向远离第二轨线内侧面的方向移动,与第二轨线之间相隔形成一个缺口,此时第一轨线处于断开状态、第二轨线连通;
该移动段单元处于缺口内并斜切连接第二轨线时,其切口与第二轨线内侧面贴合,第一轨线接通、第二轨线封堵在第一轨线外侧;
所述移动段单元设置在交点处时,所述交点处两轨线相交,该两轨线分别为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
所述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在交点处均设有缺口,所述移动段单元可分别配合设于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缺口内,所述移动段单元的顶面可以行车、且两侧面分别和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内侧面相同;
所述移动段单元底面固定设有旋转中心,该移动段单元可绕旋转中心在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缺口之间转动变换,移动段单元位于第三轨线的缺口内时,第三轨线接通、第四轨线断开出现缺口;
该移动段单元位于第四轨线的缺口内时,第三轨线断开出现缺口、第四轨线接通;
其中,内侧面为轨线指向车轴的那一侧面的总称,其能阻挡车轮轮缘外移迫使车辆在轨道上行驶而不脱轨
所述移动段单元连接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置在接点处时,接点处两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轨线相接产生两个移动段单元,分别为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该联动组件包括:铰接连接在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底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拉动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共同运动,配合接通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
所述联动组件设置在交点处时,该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轨线交点处的两个互相啮合齿轮、每个齿轮上都有同轴固定的链轮,除首尾两链轮外的所有相邻位于不同交点处的两链轮之间通过链条顺次连接,所述移动段单元的旋转中心可与轨线交点处的其中一个齿轮同轴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叉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盘包括:
掉头转弯盘: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反时,采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一端斜切相接连接正向行车轨道,另一端斜切相接连接反向行车轨道;
换道转弯盘: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同时,采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一端斜切相接连接一行车轨道,另一端斜切相接连接另一要换道的行车轨道;
分岔转弯盘: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另有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支道,所述支道相接于主道,支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两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两曲线连接轨道的另一端分别与主道上的正反两方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支道上的反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一个曲线连接轨道,曲线连接轨道的另一端与主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主道上的反向行车轨道采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主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
交叉转弯盘: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两组所述主道相互交叉后,在相交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环形的过渡曲线轨道,所述两组主道中行车轨道的端部和过渡曲线轨道之间通过曲线连接轨道斜切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叉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为连杆式触发单元,该连杆滑块式触发单元包括:安装在移动段的前方的前触发单元、安装在移动段的后方的后触发单元;
前触发单元包括:首尾顺次铰接连接的受力接触杆、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二传力杆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铰接连接于所述移动段单元的前端底面,所述轨线内侧面靠近交接点的位置设有垂直于轨线底面的固定转轴和移动转轴,该移动转轴为滑块机构,能在固定于轨线底面的滑槽内或滑杆上沿着轨线方向滑动,所述受力接触杆的前端铰接在固定转轴上,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的铰接点安装在移动转轴上;
所述受力接触杆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推动绕固定转轴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力杆推动移动转轴沿轨线方向移动,由第二传力杆带动移动段单元运动,使其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所述后触发单元包括:摇杆和滑块,所述移动段单元后端内侧面向其内部设有端口开放的长条形滑槽,所述摇杆前端设有一可在所述长条形滑槽内滑动的滑块结构,与移动段单元后端相接触的轨线的内侧面设有可容纳摇杆的长条形开口槽,所述摇杆的后端铰接一固定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的旋转轴,所述摇杆能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槽内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摇杆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旋转,摇杆前端的滑块在移动段单元的长条形滑槽移动并推动移动段单元运动,使其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叉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为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该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包括:推拉块、固定在推拉块上的拉绳,轨线的内侧面设有一靠近交接点的长条形滑槽,所述推拉块可在该长条形滑槽内来回滑动,该长条形滑槽的出口位置及轨道的底面均内设有一滑轮轴,所述拉绳分别绕过所述滑轮轴固定在移动段单元的前端;
所述推拉块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并通过所述拉绳传递给移动段单元,使移动段单元动作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叉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为电子式触发单元,该电子式触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开关、安装于移动段单元上的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所述电动机能通过减速箱驱动移动段单元动作;
当触发开关被触发时,电动机收到信号带动移动段单元动作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多方向互通连接的轨道交叉道岔,该轨道交叉道岔能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中。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镇建设也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便捷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重,污染了空气;同时,车辆的增加也使得现代城市的交通非常拥挤,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汽车的安全性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其优点是灵活性高,可以随时随地到达目的地,属于点对点的进行流通。
[0003] 而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包括地、轻轨、快轨、有轨电车等。但是轨道交通缺点在于灵活性不够,需要在指定的车站进行乘车,发车时间和需要到达的地点也固定,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出行灵活性的要求。
[0004] 为了能解决城市交通各种问题,同时又兼具灵活性,因此可以将两种交通方式综合起来,形成城市微型轨道交通,道路以轨道的形式全面网络覆盖,轨道材料视要求可选混凝土轨,载荷小的用混凝土,载荷大的重型机械车辆用钢轨,通过改造汽车,使其能在轨道上行驶。这样就能综合汽车和轨道交通的各自优点。但是要实现微型轨道交通这种方式,需要克服各种复杂的转弯问题。
[0005] 轨道交通转弯变向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用到道岔,按照道岔类型现阶段主要有如下几种: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多开道岔,交叉渡线,复式交分道岔以及菱形交叉道岔,这些道岔中没有一个能单独提供多方向轨道间的互通连接,同时改变方向时需要的最小半径常常很大,无法做到像公路那样的网状连接,四通八达。而本专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使多方向上轨道互通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多方向上的轨道互通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即采用转弯盘和换向器来实现,其中转弯盘负责线路的转弯连接,在转弯盘进行各方向线路连接时,线路与线路就会相交或者相接,而换向器则是安装在相交点或者相接点处,并有选择性地连通相交点处的某条线路,断开或者封堵另一条线路。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包括:转弯盘和换向器。转弯盘包括至少一个曲线连接轨道、及至少两条行车轨道,曲线连接轨道的两端各与一条行车轨道以斜切相接的方式连接,使车辆沿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变换到另一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在两轨道斜切相接的过程中会产生交接点,换向器安装在两轨道的交接点处且能切换两轨道的连通状态,换向器能将其中一条轨道连通起来,将另一条轨道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连通的该条轨道外侧,这样另一条轨道就不会干扰到车辆的前行。
[0008] 具体来说,转弯盘采用数个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各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行车轨道为一个转弯点到另一个转弯点之间的一段基本直线行驶的轨道,类似于公路上两十字路口之间的行车的街道,在轨道上面只负责行车,不涉及转弯等问题。轨道是一个包含两个路轨及辅助件的概念,一种特殊的道路; “轨道轨”、“轨”、“轨线”、“路轨”这些名词只强调单个路轨本身,铁路上“铁轨”就是这样的概念。所述的轨道间“斜切相接”为轨道中的两个轨,两两对应斜切相接,内侧轨和外侧轨斜切相接,外侧轨和内侧轨斜切相接,相接后的形状类似于一个“父”字;几何概念中,路轨为一条线,路轨与路轨的斜切相接为一条线倾斜的相接于另一条线上,两线若有一条为曲线,那么相接时接点处两线为近似相切关系,若两线为直线段组成,那么相接时接点处两线度很小。在相接过程中不允许有三条以上轨道的轨线相交于一点,以及不允许曲线连接轨道之间相互交叉。连接完成后能使轨道车辆通过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上的行车轨道连通到另一个方向的行车轨道。
[0009] 当需要连接的方向较多时,可安排数段首位相接的封闭环状曲线轨道线路作为过渡曲线轨道,然后再各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和过渡曲线轨道,车辆就可以从一个方向的行车轨道,驶入到与其斜切相接连接的曲线连接轨道,通过曲线连接轨道到达过渡曲线轨道,在过渡曲线轨道上选择目标方向(目标方向为将要驶入的方向)的行车轨道所对应的曲线连接轨道,从而通过它进入目标方向的行车轨道。借助过渡曲线轨道这种方式,可减少曲线连接轨道的数量,同时使转弯盘结构更加紧凑。
[0010] 当行车轨道互通的方向较少时,采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两不同的行车轨道,无需过渡曲线轨道。以下具体给出几种转弯盘结构。
[0011] 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反时,类似于公路上需要掉头行驶情况:采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一端斜切相接连接正向行车轨道,另一端斜切相接连接反向行车轨道。优选的:当两行车轨道间距较大时,曲线连接轨道的曲线为一圆弧形;当两行车轨道间距较小时,曲线连接轨道的曲线为三段相切连接的圆弧构成的曲线,类似于两脚为圆弧的“Ω”字形状。此称为掉头转弯盘。
[0012] 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同时,类似于公路上需要超车换道的情况:采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一端斜切相接连接一行车轨道,另一端斜切相接连接另一要换道的行车轨道。优选的:曲线连接轨道的曲线为两段相切连接的圆弧构成的曲线,类似于斜躺着弯角较小的“S”形。此称为换道转弯盘。
[0013] 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另有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支道,相接于主道,类似于公路上的分岔路口情况:支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两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两曲线连接轨道的另一端分别与主道上的两方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支道上的反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一个曲线连接轨道,曲线连接轨道的另一端与主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斜切相接,主道上的反向行车轨道采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主道上的正向行车轨道,即主道上添加一个掉头转弯盘,这样,主道上的反向行车轨道就可以通过掉头转弯盘行驶到正向行车轨道,并通过曲线连接轨道行驶到支道反向行车轨道。从而实现主道反向行车轨道和支道反向行车轨道之间的连通。这样主道、支道就完成了轨道间的互通,此称为分岔转弯盘。
[0014] 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与另一个同样组成的主道相交时,类似于公路的交叉路口:两主道的行车轨道相交叉后,形成一个类似于“#”字状的轨道线,中心为一个“口”字形。采用四个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口”字形四角点外测两相邻的行车轨道。再用四个曲线连接轨道连接“口”字形四角点内测两相邻的行车轨道,或者将“口”字形两端的两主道的正反行车轨道,用四个掉头转弯盘连接起来。从而能实现两主道各个方向的相互转弯通行。
[0015] 当需要连通的方向较多时,类似于上述的两主道交叉情况,就需要用到过渡曲线轨道,从而使转弯盘结构更加紧凑。
[0016] 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与另一个同样组成的主道相交时,类似于公路的交叉路口:两主道的行车轨道相交叉后,形成一个类似于“#”字状的轨道线,中心为一个“口”字形,将中心截去,安装一个环形的过渡曲线轨道,然后采用8个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分别与中心外侧的8个行车轨道段端头斜切相接相连,另一端全部斜切相接相连在过渡曲线轨道上。从而完成了轨道间的互通,从一个行车轨道通过曲线连接轨道再通过过渡曲线轨道过渡到与目标行车轨道相连的曲线连接轨道上,然后到达目标行车轨道上。相当于完成公路交叉路口的左转右转和掉头等转弯动作。此称为交叉转弯盘。当需要连接的主道数量过多,车辆流量过大,为避免造成堵塞,过渡曲线轨道也可采用多个并排同心的封闭环状轨道以增大转弯时过渡曲线轨道的通车量。
[0017] 当需要连通的情况更复杂式,比如多排车道的掉头、换道情况,多排车道的分岔、交叉情况,多排车道有很多对正反方向轨道,还有轨道车站、轨道车库等等复杂情况。这时就需要灵活采用上面介绍的四种最简转弯盘进行组合连接,完成各方向的互通连接。同时灵活采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两行车轨道,以达到想要的转弯效果。
[0018] 较优的,上述的曲线连接轨道的曲线可采用圆弧线或者多段圆弧线相切连接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曲线连接轨道与所述行车轨道、过渡曲线轨道采用相切相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斜切中以相切为优。
[0019] 在各行车轨道、过渡曲线轨道被曲线连接轨道相互连通的过程中,会产生相交点和相接点,轨道车辆运行至此交点或接点处会被交、接点阻挡而无法继续前行。因为轨道车辆的车轮轮缘或者导向轮在轨道路轨上行驶至交接点处,另一条轨道路轨就会阻碍车轮轮缘或导向轮,而使车辆无法前行。换向器就是安装在轨道轨线的交接点处,负责当两轨道轨线相交或者相接时,能将其中一条轨道轨的内侧面连接起来而将另一条轨道轨线在交接点处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被连接轨的外侧,以便轨道车辆的车轮轮缘或者导向轮在交接点处顺利通过。换向器由两部分组成,包含触发单元和移动段单元。所述触发单元能在轨道车辆车轮经过时被触发,在被触发的同时能通过其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移动段单元,使移动段单元旋转、平动等移动动作,来使相交接(相交或相接)的两轨中的一条轨内侧面被连接,另一条轨则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其外测。其中,内侧面为轨道轨指向车轴的那一侧面的总称,其能阻挡车轮轮缘外移迫使车辆在轨道上行驶而不脱轨
[0020] 当移动段单元设置在接点处时,接点处两轨线相接,该两轨线分别为第一轨线和被第一轨线主动相接的第二轨线,第一轨线端头去接第二轨线时,应留有间隙。移动段单元安装于该间隙内并沿第一轨线延伸、斜切相接第二轨线。移动段单元的顶面可以行车、两侧面与两轨线的内侧面相同,移动段单元前端被斜切形成切口,切口可与第二轨线的内侧面贴合,移动段单元的后端与第一轨线端头端面相贴合,移动段单元底面在靠近第一轨线的位置固定设有旋转中心,移动段单元可绕此旋转中心向远离第二轨线内侧面的方向转动,与第二轨线相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缺口。
[0021] 当移动段单元绕该旋转中心向远离第二轨线内侧面的方向移动,与第二轨线之间相隔形成一个缺口,此时第一轨线处于断开状态、第二轨线连通,车辆轮缘可以从移动段单元与第二轨之间的间隙内通过,此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一位置;当移动段单元移动并靠近第二轨线内侧面,移动段单元前端与第二轨线内侧面贴合,移动段单元已和第一轨线端头相贴合连接,相当于第一轨线的延长段,从而将第一轨线接通、将第二轨线封堵在第一轨线外侧,在接点处车辆可顺利通过第一轨,此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二位置。
[0022] 当移动段单元设置在交点处时,交点处两轨线相交,该两轨线分别为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在交点处均被切断形成缺口,移动段单元可分别配合设于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缺口内,移动段单元的顶面可以行车、且两侧面分别和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内侧面相同。移动段单元的前端、后端均可与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两端断面贴合以衔接轨线。
[0023] 移动段单元底面固定设有旋转中心,该移动段单元可绕旋转中心在第三轨线和第四轨线的缺口之间转动变换,移动段单元位于第三轨线的缺口内时,第三轨线接通、第四轨线断开出现缺口,方便车辆轮缘从缺口通过,此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一位置;该移动段单元位于第四轨线的缺口内时,第三轨线断开出现缺口、第四轨线接通,方便车辆轮缘从缺口通过,此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二位置。
[0024] 触发单元能在车辆经过时被触发,并驱动移动段单元移动到相应的位置,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触发单元可为机械式也可以为电子式,机械式的触发单元在车辆经过时,其受部件接受车辆的前进动力并通过传动机构传给移动段单元,引起移动段单元运动,并移动到相应位置。电子式触发单元包含触发开关和电动驱动机构,触发开关能感受到车辆经过的信号,并能做开合动作,开关的开合控制电机的运动方式,是左转还是右转。电机驱动机构再驱动与之连接的移动段单元运动,并移动到相应位置。
[0025] 机械式触发单元有两种实施例,第一种是连杆式触发单元,该连杆滑块式触发单元包括:安装在移动段单元的前方的前触发单元、安装在移动段单元的后方的后触发单元。
[0026] 前触发单元包括:首尾顺次铰接连接的受力接触杆、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第二传力杆的前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铰接连接于移动段单元的前端底面,轨线内侧面靠近交接点的位置设有垂直于轨线底面的固定转轴和移动转轴,该移动转轴为滑块机构,能在固定于轨线底面的滑槽内或滑杆上沿着轨线方向滑动,受力接触杆的前端铰接在固定转轴上,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的铰接点安装在移动转轴上,上述结构为曲柄滑块结构和连杆结构的组合。受力接触杆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推动绕固定转轴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力杆推动移动转轴沿轨线方向移动,由第二传力杆带动移动段单元运动,使其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0027] 后触发单元包括:摇杆和滑块,移动段单元后端内侧面向其内部设有端口开放的长条形滑槽,摇杆前端设有一可在所述长条形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机构,与移动段单元后端相接触的轨线的内侧面设有可容纳摇杆的长条形开口槽,摇杆的后端铰接一固定在长条形开口槽的旋转轴,摇杆能在所述长条形开口槽内绕旋转轴转动。摇杆可为直线形,弧形或者两段连杆铰接而成。当车辆经过与移动段单元相接触的路轨时,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摇杆旋转,推动摇杆前端固定的滑块,因摇杆前端滑块在移动段单元滑槽内,可对移动段单元施加推力,迫使移动段单元移动,同时滑块也在滑槽内发生了相对移动。移动段单元的移动动作完成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0028] 第二种是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该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包括:推拉块、固定在推拉块上的拉绳,轨线的内侧面设有一靠近交接点的长条形滑槽,推拉块可在该长条形滑槽内来回滑动,该长条形滑槽的出口位置及轨道的底面均内设有滑轮轴,拉绳分别绕过滑轮轴固定在移动段单元的前端。滑轮轴的作用为改变拉绳的作用力方向,使拉绳更省力的拉动移动段单元做移动动作。滑块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并通过拉绳传递给移动段单元,使移动段单元动作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移动段单元前后位置处的触发单元都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0029] 其中,上述的受力接触杆、摇杆、推拉块能被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和车轮轮缘触碰到,并能在车辆前进时被推动,捕获车辆的动能,再通过连杆滑块、拉绳等传动机构传递给移动段单元,促使移动段单元动作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此种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电能,而是利用受力接触部件接受车辆上的部分动能,这是机械式触发单元的主要精髓。
[0030] 电子式触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开关、安装于移动段单元上的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电动机能通过减速箱驱动移动段单元动作。当触发开关被触发时,电动机收到信号带动移动段单元动作接通车辆待驶入的轨道。
[0031] 其中,触发开关可为接近开关或触碰开关,当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者车轮轮缘靠近触发单元的触发开关时,移动段单元上的电动机接收到信号后,就会转动起来,随之会驱动移动段单元发生移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前、后触发单元结构相同。此种结构简单但需要额外的电能。
[0032] 为了减少触发单元的使用数量,移动段单元可连接有联动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任何一个移动段单元上的运动,都能带动所有与联动组件相连的其他移动段单元运动,这样就可避免每个移动段单元都要安装触发单元对其进行控制。接点处的移动段单元和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结构有所区别,所以联动组件结构也有所不同。
[0033] 当联动组件设置在接点处,接点处两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设有两条轨线,第一轨道内侧轨与第二轨道外侧轨相接,第二轨道内侧轨与第一轨道外侧轨相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轨线相接形成一个“父”字形,产生两个接点和一个交点,两个接点处需要两个移动段单元,分别为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该联动组件包括:铰接连接在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底面的连接杆,第一移动段单元和第二移动段单元的底面设有用于连接杆铰接的固定轴。
[0034] 当第一移动段单元被触发单元驱动,移动到第一位置处时,因连接杆的拉动,使第二移动段单元移动到第二位置处,这样就连通了某一方向轨道,反之亦然。有了连接杆的联动作用,就避免了采用多个触发单元分别对每个移动段单元进行触发驱动。从而节省了流程也节省了触发单元的使用量。
[0035] 当联动组件设置在交点处,该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轨道轨线交点处的两个互相啮合齿轮、每个齿轮上都有同轴固定的链轮,除首尾两链轮外的所有相邻位于不同交点处的两链轮之间通过链条顺次连接,移动段单元的旋转中心可与轨线交点处的其中一个齿轮同轴固定。
[0036] 这样当某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旋转后,带动与之同轴固定相连的齿轮,与之啮合的齿轮也会相反方向转动;在齿轮的带动下,和齿轮同轴连接的链轮也会转动,通过链条会继续带动相邻交点处的相邻位置链轮,然后相邻交点处的齿轮并且与该齿轮啮合的齿轮也会被一起带动,依次类推,一个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的转动就会带动所有与之同轴固定连接的齿轮转动,而在交点处应将合适转向的齿轮与移动段单元旋转中心同轴固定连接。就可以实现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的联动动作。这对于交点数量较多较密集,而连通轨道时,各移动段动作模式又很有规律,要么都左转要么都右转。可以大大减少触发单元数量。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上述的转弯盘和换向器配合作用,就可以实现各种转弯动作,如左转,右转,掉头等等。而换向器用于处理交接点处轨道车辆的通行问题。这种独特的结构与配合,可以让我们制作出适合城市交通的各种交叉路口转弯换向的轨道路口。而转弯盘也可以将公路交通,市内交通的路口功能实现,如实现换道功能的换道转弯盘,掉头功能的掉头转弯盘,处理交叉路口转向问题的交叉转弯盘等等。还可以通过多种转弯盘的组合设计公交车停车场,小区私家车停车场,道路旁休息车道。这样轨道交通就和公路交通一样方便,而且还兼具轨道交通自己特有的优势,环保、高效。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动化平,使无人全自动驾驶成为可能。附图说明
[0038]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39] 图1:掉头转弯盘第一示意图;
[0040] 图2:掉头转弯盘第二示意图;
[0041] 图3:四车道掉头转弯盘第一示意图;
[0042] 图4:四车道掉头转弯盘第二示意图;
[0043] 图5:四车道掉头转弯盘第三示意图;
[0044] 图6:六车道掉头转弯盘第一示意图;
[0045] 图7:六车道掉头转弯盘第二示意图;
[0046] 图8:四车道换道转弯盘示意图;
[0047] 图9:分岔转弯盘示意图;
[0048] 图10:四二车道分岔转弯盘示意图;
[0049] 图11:四车道分岔转弯盘示意图;
[0050] 图12:二车道交叉转弯盘第一示意图;
[0051] 图13:二车道交叉转弯盘第二示意图;
[0052] 图14:交叉转弯盘示意图;
[0053] 图15:四车道交叉转弯盘第一示意图;
[0054] 图16:四车道交叉转弯盘第二示意图;
[0055] 图17:四车道交叉转弯盘第三示意图;
[0056] 图18:四车道应急车道转弯盘示意图;
[0057] 图19:四车道转向公车停车车站转弯盘示意图;
[0058] 图20:二车道转向私家车停车场转弯盘示意图;
[0059] 图21:接点处连杆滑块式触发换向器顶面视图;
[0060] 图22:接点处连杆滑块式触发换向器底面视图;
[0061] 图23:接点处滑块拉绳式触发换向器底面视图;
[0062] 图24: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滑块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5:接点处电子控制式换向器底面视图;
[0064] 图26:接点处连杆滑块式换向器局部放大顶面视图;
[0065] 图27:交点处换向器顶面视图;
[0066] 图28: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的联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本发明提出的轨道交叉道岔,包括:转弯盘,包括至少一个曲线连接轨道、及至少两条轨道,曲线连接轨道的两端各与一条轨道以斜切相接的方式连接,使车辆沿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轨道方向变换到另一个轨道方向。换向器,安装在两轨道的交接点处且能切换两轨道的连通状态,所述换向器能将其中一条轨道连通起来,将另一条轨道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死在连通的该条轨道外侧。
[0068] 当需要连接的轨道方向较多时,转弯盘包括:过渡曲线轨道、至少两条行车轨道、及至少两条曲线连接轨道,过渡曲线轨道可采用一个封闭环状轨道或者多个并排同心的封闭环状轨道。各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与一行车轨道斜切相接、另一端与过渡曲线轨道斜切相接,各行车轨道分别通过曲线连接轨道与过渡曲线轨道连通,使车辆沿曲线连接轨道、过渡曲线轨道线、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的行车轨道变换到不同方向的行车轨道上。
[0069] 对比于公路交通的各种情况,对转弯盘的实施例提出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0070] 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反且需要换方时,类似于公路上需要掉头行驶的情况。实现方法为将正反向轨道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起来就可以。此为掉头转弯盘。以下实施例需要由多组掉头转弯盘组合连接或者还需要结合其他形式转弯盘完成复杂的转弯工作。都是采用曲线连接轨道去连接行车轨道达到多方向互通的目的。
[0071] 如图1所示,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353和反向方向354,正反方向的间距较大,当需要从方向353连通到35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5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50和行车轨道35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曲线连接轨道351的曲线为一段圆弧线。此为掉头转弯盘一实施例。
[0072] 如图2所示,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265和反向方向260,正反方向的间距较小,当需要从方向265连通到26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6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63和行车轨道264,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当需要从方向260连通到26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6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63和行车轨道264,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曲线连接轨道261、262部分区域落在了行车轨道的外测,曲线连接轨道的曲线为三段相切连接的圆弧构成的曲线,类似于两脚为圆弧的“Ω”字形状。此为掉头转弯盘另一实施例。
[0073] 如图3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378、379和反向方向370、371,正反方向的间距较大,当需要从方向378连通到37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7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74和行车轨道377,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方向379连通到37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7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75和行车轨道376,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此为两个掉头转弯盘的叠合,四车道掉头转弯的一个实施例,此四车道正反向轨道都相距较远。
[0074] 如图4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404、405和反向方向406、407,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掉头时,实现方法如下:从方向404连通到方向407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1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03和行车轨道400,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方向407连通到方向40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0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03和行车轨道400,产生4个接点和
10个交点;从方向405连通到方向406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1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01和行车轨道402,产生4个接点和26个交点;从方向406连通到方向40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0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01和行车轨道402,产生4个接点和26个交点。当车辆在404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403、411、400;当车辆在405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402、410、401;当车辆在406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401、409、402;当车辆在407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400、48、403。此例为两个掉头转弯盘的组合,为四车道掉头转弯盘的另一个实施例。此四车道正反向轨道相距较近。
[0075] 如图5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390、391和反向方向392、393,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掉头时,实现方法如下:从方向390连通到方向39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7和行车轨道384,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方向393连通到方向39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4和行车轨道387,产生4个接点和
10个交点;从方向390连通到方向39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7和行车轨道386,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91连通到方向39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7和行车轨道386,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92连通到方向
39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4和行车轨道385,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93连通到方向39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8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84和行车轨道385,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当车辆在390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87、383、384;当车辆在391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86、388、387、383、384、382、385;当车辆在392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85、381、384、380、387、389、386;当车辆在393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84、380、387。此例为掉头转弯盘和换道转弯盘组合完成各方向的掉头转弯动作。为四车道转弯盘正反向相距较近时的另一实施例。
[0076] 如图6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310、311、312和反向方向313、314、315,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掉头时,实现方法如下:从方向312连通到方向31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0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5和行车轨道304,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1连通到方向31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0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4和行车轨道303,产生
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0连通到方向31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0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3和行车轨道304,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1连通到方向31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0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4和行车轨道305,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5连通到方向31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1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0和行车轨道301,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4连通到方向31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1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1和行车轨道30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3连通到方向31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1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1和行车轨道30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4连通到方向
31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2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0和行车轨道301,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15连通到方向31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1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0和行车轨道305,产生4个接点和18个交点;从方向312连通到方向31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2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00和行车轨道305,产生4个接点和18个交点。当车辆在312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5、321、300;当车辆在311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4、306、305、321、
300、320、301;当车辆在310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3、307、304、306、305、321、300、
320、301、319、302;当车辆在313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2、318、301、317、300、316、
305、309、304、308、303;当车辆在314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1、317、300、316、305、
309、304;当车辆在315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00、316、305。此例为六车道掉头转弯的实施例。
[0077] 如图7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338、339、340和反向方向341、342、343,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掉头时,实现方法如下:从方向338连通到方向34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0和行车轨道335,产生4个接点和18个交点;从方向343连通到方向338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5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0和行车轨道335,产生
4个接点和18个交点;从方向339连通到方向34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1和行车轨道334,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方向342连通到方向339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1和行车轨道334,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方向342连通到方向34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1和行车轨道33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41连通到方向34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4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
331和行车轨道33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40连通到方向339上,用曲线连接轨道
33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3和行车轨道334,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339连通到方向34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33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33和行车轨道334,产生4个接点和
2个交点。当车辆在338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5、349、330;当车辆在339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4、348、331;当车辆在340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3、336、334、348、
331、347、332;当车辆在341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2、346、331、344、334、337、333;当车辆在342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1、344、334;当车辆在343方向上,掉头需要经过轨道330、345、335。此例为六车道掉头转弯的另一实施例。
[0078] 当两行车轨道方向相同时,类似于公路上需要超车换道的情况。采用一条曲线连接轨道一端斜切相接连接一行车轨道,另一端斜切相接连接另一要换道的行车轨道。此称为换道转弯盘。以下实施例需要由多组换道转弯盘组合实现复杂的转弯工作,都是采用曲线连接轨道去连接行车轨道达到连通两方向互通的目的。
[0079] 如图8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轨道484、485和反向轨道482、483,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轨道需要换道时,实现方法如下:从轨道484连通到轨道48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8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84和行车轨道485,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轨道485连通到轨道48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8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84和行车轨道485,产生4个接点和
2个交点;从轨道482连通到轨道48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8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82和行车轨道483,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轨道483连通到轨道48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8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82和行车轨道483,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当车辆在485轨道上,换道需要经过轨道485、487、484;当车辆在484方向上,换道需要经过轨道484、486、485;当车辆在482轨道上,换道需要经过轨道482、480、483;当车辆在483轨道上,换道需要经过轨道
483、481、482。其中曲线连接轨道480、481、486、487的曲线为两段相切连接的圆弧构成的曲线,类似于斜躺着弯角较小的“S”字形。此例为四车道换道转弯的一实施例。
[0080] 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另有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支道,相接于主道,类似于公路上的分岔路口情况。此称为分岔转弯盘。分岔转弯盘的每个转弯动作都采用曲线连接轨道去连接行车轨道达到连通各方向互通的目的。连接过程中应避免曲线连接轨道之间相交。类似于公路分岔路口有多种情况,其实施例如下:
[0081] 如图9所示,为一个分岔转弯盘,最简单的分岔路口情况。当一排主线路行车轨道有一个正向行驶的轨道2,方向9指定的为正向,同时还有一个方向13的反向轨道1,需要与另一排分岔路方向5(正向)和方向6(反向)上的轨道4和轨道7进行互通时,实现此功能的称为分岔转弯盘。此转弯盘是这样实现的:方向5和方向9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和行车轨道4,形成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5和方向13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1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端点和行车轨道1,曲线连接轨道段与行车轨道4连接后形成一个平滑的整体,接点处相切,因此产生2个接点,以及5个交点。方向6与方向9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7和行车轨道2,与行车轨道7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8和轨道7合并为一个整体,因此只产生2个接点,和1个交点。方向6与方向13连通时,需要将方向9与方向13连通起来,因方向6与方向9是被曲线连接轨道8连通过,方向13可以通过方向9连通到方向6。而方向9与方向13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1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和行车轨道2,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通过以上的连接,轨道车辆就可以像公路上的汽车既可以在主线道1,2上行驶,并拐弯驶向分岔路4,7。也可以从分岔路4,7上转弯到主线道1,2上。在此方案中,曲线连接轨道11还可以不与行车轨道2相连,而是与行车轨道7相连,如此方向13和方向9就不连通,轨道1就少了一个掉头行驶至轨道2上的功能。因此本次转弯盘实施例分岔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82] 如图10所示,当一排主线路行车轨道有两个正向行驶的轨道和两个反向行驶的轨道,分别为方向20的行车轨道18,方向21的行车轨道19,方向32的行车轨道16和方向33的行车轨道17。需要与另一排分岔路方向24(正向)和方向25(反向)上的轨道23和轨道26进行互通时,此转弯盘是这样实现的:方向24和方向21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2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3和行车轨道19,形成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4和方向32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3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3和行车轨道16,曲线连接轨道段与行车轨道23连接后形成一个平滑的整体,接点处相切,因此产生2个接点,以及13个交点。方向21与方向25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2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6和行车轨道19,与行车轨道26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27和轨道26合并为一个整体,因此只产生2个接点和1个交点。方向32与方向25连通时,需要将方向32与方向21连通起来,因方向21与方向25是被曲线连接轨道27连通过,方向32可以通过方向21连通到方向25上。而方向32与方向21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2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6和行车轨道19,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方向33与方向25连通时,需要将方向33与方向32连通起来,因为方向32与方向25已被连通过,方向33可以通过方向32连通到方向25上。而方向33与方向32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3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6和行车轨道17,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0连通到方向25时,需要将方向20连通到方向21,因为方向21与方向25已被连通过,方向20可以通过方向21连通到方向25上。而方向20连通到方向21,采用曲线连接轨道2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8和行车轨道19,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通过以上的连接,轨道车辆就可以像公路上的汽车既可以从主线道16、17、18和19上拐弯驶向分岔路23,26。也可以从分岔路23,26驶入到主线道16、17、18和19上。在此方案中,缺少方向24连通到方向20和方向33的方法,因为方向24已被连通到方向21、32上。方向21和方向20,方向33和方向32为同一排同向轨道,只要添加一个换道转弯盘的曲线连接轨道即可,类似于曲线连接轨道28和31。同时缺少方向24与方向20、33的连通,但不影响主线路与分岔线路的互通。因此本次转弯盘实施例四二车道分岔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83] 如图11所示,当一排主线路行车轨道有两个正向行驶的轨道线和两个反向行驶的轨道线,分别为方向38的行车轨道36,方向39的行车轨道37,方向56的行车轨道34和方向57的行车轨道35。需要与另一排分岔路方向42、44(正向)和方向46、45(反向)上的轨道49、41和轨道47、48进行互通时,实现此功能的称为四车道分岔转弯盘。此转弯盘是这样实现的:方向44连通到方向39时,用曲线连接轨道4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1和行车轨道37,形成4个接点,2个交点。方向44和方向56连通时,用曲线连接轨道5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1和行车轨道34,曲线连接轨道段与行车轨道41连接后形成一个平滑的整体,接点处相切,产生
2个接点以及13个交点。方向42连通到方向57时,用曲线连接轨道5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
49和行车轨道35,与行车轨道49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54和轨道49合并为一个整体,因此只产生2个接点,和9个交点。方向42连通到方向39时,需要将方向42连通到方向44上,因为方向44与方向39已被连通过,方向42可以通过方向44连通到方向39上。而方向42与方向44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4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1和行车轨道49,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38连通到方向45时,用曲线连接轨道5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6和行车轨道48,与行车轨道48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51和轨道48合并为一个整体,因此只产生2个接点,和5个交点。方向39连通到方向46时,用曲线连接轨道5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7和行车轨道47,与行车轨道47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50和轨道47合并为一个整体,因此只产生2个接点,和1个交点。方向56连通到方向46时,需要将方向56连通到方向39上,因为方向39与方向46已被连通过,方向56可以通过方向39连通到方向46上,而方向56与方向39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5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4和行车轨道37,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方向57连通到方向46时,需要将方向57连通到方向56上,因为方向56与方向46已被连通过,方向57可以通过方向56连通到方向46上,而方向57到方向56的连通采用曲线连接轨道55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34和行车轨道35,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通过以上的连接,轨道车辆就可以像公路上的汽车既可以从主线道34、35、36和37上拐弯驶向分岔路41,47,48,和49。也可以从分岔路
41,47,48,和49驶入到主线道34、35、36和37上。因此本次转弯盘实施例四车道分岔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84] 当两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主道,与另一个方向相反的行车轨道组成的主道相交时,类似于公路的交叉路口:两主道的行车轨道相交叉后,形成一个类似于“#”字状的轨道线,中心为一个“口”字形,采用四个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连接“口”字形四角点外测相邻行车轨道端。再用四个曲线连接轨道连接“口”字形四角点内测相邻行车轨道端或者将“口”字形两端的两主道用四个掉头转弯盘连接起来。从而能实现两主道各方向上的互通。此方法通过分析出车辆所有要连通的方向,并在每个方向上设置曲线连接轨道连接相关的两行车轨道。达到互通功能。有如下几种实施例。
[0085] 如图12所示,当一排轨道正向方向144和153,反向方向147和152与另一排轨道正向方向149和142,反向方向150和155相交叉时,要实现轨道间的互通,实现方法为:因正反方向的轨道相隔距离较远,因此可以直接用曲线连接轨道连通各行车轨道段的方法实现。方向144连通到方向14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4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5a和行车轨道
141a,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44连通到方向153上,因轨道段145a和145b为一根轨道,直行即可;方向144连通到方向15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5a和行车轨道140b,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55连通到方向15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0a和行车轨道145b,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55连通到方向
150上,因轨道段140a和140b为一根轨道,直行即可;方向155连通到方向147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0a和行车轨道146a,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52连通到方向15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6b和行车轨道140b,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52连通到方向147上,因轨道段146a和146b为一根轨道,直行即可;方向152连通到方向14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1a和行车轨道146b,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49连通到方向147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4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1b和行车轨道146a,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149连通到方向142上,因轨道段
141a和141b为一根轨道,直行即可;方向149连通到方向15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5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41b和行车轨道145b,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本次转弯盘实施例二车道交叉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86] 如图13所示,当一排轨道正向方向215和229,反向方向218和226与另一排轨道正向方向221和212,反向方向224和232相交叉时,要实现轨道间的互通,实现方法为:因正反方向的轨道相隔距离较远,因此可直接用曲线连接轨道连通各行车轨道段完成各方向的互通。方向215连通到方向21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1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16和行车轨道211,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12连通到方向23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3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11和行车轨道210,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32连通到方向229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3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10和行车轨道228,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29连通到方向226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3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28和行车轨道227,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26连通到方向22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25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27和行车轨道223,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24连通到方向22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2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23和行车轨道222,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21连通到方向218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19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22和行车轨道217,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方向218连通到方向21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21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217和行车轨道216,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当车辆在216轨道上,右转,方向215到方向212,需经过轨道216,213,
211;直行,方向215到方向229,需经过轨道216,228,轨道216,228为同一个轨道;左转,方向
215到方向224,需经过轨道216,213,211,233,210,223;掉头,方向215到方向218,需经过轨道216,228,230,227,217。从而实现方向215的右转,左转,直行和掉头运行动作。其他的三个轨道段方向232,226,221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实现互通。此实施例方案和附图12所述方案相似,也是适用于正反方向轨道间距较大的案例,优点为直行的时候可以不拐弯,运行平稳。本次转弯盘实施例二车道交叉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87] 当有更多方向需要连通时,要使用的曲线连接轨道数量就过多,且之间还不能相互相交,实施困难加大,因此需要采用第二种形式连接的转弯盘来轻松解决。可以在交叉或相接的轨道中心增加一个首位相连的封闭的环形轨道或者多个并排同心的封闭环状轨道作为过渡曲线轨道。将中心外侧的多个行车轨道段,分别用曲线连接轨道的一端斜切相接连接每个行车轨道段的端头,而每个曲线连接轨道的另一端都与过渡曲线轨道相连接。使车辆可沿曲线连接轨道、过渡曲线轨道、另一曲线连接轨道从一个方向的行车轨道变换到不同方向的行车轨道上。完成更多方向的转弯问题,特别是交叉路口和多线路交叉路口等复杂情况。此类型转弯盘列举如下几种实施例:
[0088] 如图14所示,当一排轨道正向方向65和78,反向方向66和77与另一排轨道正向方向70和60,反向方向73和83相交叉时,要实现轨道间的互通,实现方法为:在相交叉中心建立一个首位相接的环形过渡曲线轨道84,将交叉的两排轨道分成四段,竖排行车轨道段64、67、 76、79和横排行车轨道段71、72、61、82。然后用曲线连接轨道连接每个行车轨道到过渡曲线轨道84上。曲线连接轨道62连接行车轨道61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63连接行车轨道64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68连接行车轨道67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69连接行车轨道71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74连接行车轨道72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75连接行车轨道76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80连接行车轨道79和过渡曲线轨道84;曲线连接轨道81连接行车轨道82和过渡曲线轨道84。当方向65连通到方向60,车辆经过轨道段为64,63,84,62,61号轨道;当方向65连通到方向78,车辆经过轨道段为64,63,84,80,79号轨道;当方向65连通到方向73,车辆经过轨道段为64,63,84,
74,72号轨道;当方向65连通到方向66,车辆经过轨道段为64,63,84,68,67号轨道。从而实现方向65的右转,左转,直行和掉头等动作。其他的三个轨道段方向83,77,70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实现互通。本次二车道交叉转弯盘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为交叉路口最简转弯盘,默认所称的交叉转弯盘即是指此实施例。
[0089] 如图15所示,当一排四车道轨道正向方向102,103和133,134,反向方向108,109和127,128与另一排四车道轨道正向方向115,116和96,97,反向方向121,122和90,91相交叉时,要实现轨道间的互通,实现方法为:每排的四车道提取具有正反方向的两个二车道轨道,将其中一组二车道轨道,第一排正向方向102,和134,反向方向109和127与第二排正向方向115和97,反向方向122和90完全按照交叉转弯盘附图14的方法连通各个方向,连接中轨道的对应关系如为:行车轨道105对应64, 94对应61, 93对应82,131对应79,130对应76,
119对应72,118对应71,106对应67;曲线连接轨道100对应63,99对应62,137对应81,136对应80,125对应75,124对应74,113对应69,110对应68;过渡曲线轨道112对应84。然后另外一组二车道轨道连接为:方向113连通到112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0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
104和行车轨道105,与行车轨道104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01和轨道104合并为一个整体;
方向97连通到96上,用曲线连接轨道9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95和行车轨道94,与行车轨道95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98和轨道95合并为一个整体;方向91连通到9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38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92和行车轨道93,与行车轨道92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38和轨道92合并为一个整体;方向134连通到13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35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
132和行车轨道131,与行车轨道132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35和轨道132合并为一个整体;
方向128连通到127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2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29和行车轨道130,与行车轨道129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26和轨道129合并为一个整体;方向122连通到121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23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20和行车轨道119,与行车轨道120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23和轨道120合并为一个整体;方向116连通到115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1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17和行车轨道118,与行车轨道117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14和轨道117合并为一个整体;方向109连通到108上,用曲线连接轨道11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107和行车轨道106,与行车轨道107相接时,曲线连接轨道110和轨道107合并为一个整体。本次实施例四车道交叉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过渡曲线轨道使转弯盘的结构更加紧凑。
[0090] 如图16所示,当一排四车道轨道正向方向170,171和200,201,反向方向176,177和194,195与另一排四车道轨道正向方向182,183和164,165,反向方向188,189和206,207相交叉时,要实现轨道间的互通,实现方法为:每排的四车道提取具有正反方向的两个二车道轨道,将第一组二车道轨道,第一排正向方向170,和201,反向方向194和177与第二排正向方向182和165,反向方向189和206完全按照交叉转弯盘附图14实施例的方法连通各个方向,如图14和图16所示,连接中轨道的对应关系为:行车轨道172对应64,163对应61, 160对应82,199对应79,196对应76,187对应72,184对应71,175对应67;曲线连接轨道168对应63,
167对应62,204对应81,203对应80,192对应75,191对应74,180对应69,179对应68;过渡曲线轨道208对应84。将第二组二车道轨道(在第一组二车道轨道内侧),第一排正向方向171,和200,反向方向195和176与第二排正向方向183和164,反向方向188和207完全按照交叉转弯盘附图14所述的实施例方法连通各个方向,如图14和图16所示,连接中轨道的对应关系为:行车轨道173对应64,162对应61, 161对应82,198对应79,197对应76,186对应72,185对应71,174对应67;曲线连接轨道169对应63,166对应62,205对应81,202对应80,193对应75,
190对应74,181对应69,178对应68;过渡曲线轨道208对应84。本次实施例四车道交叉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因只采用一个环形轨道作为过渡曲线轨道,车辆较多时,会导致流通不足而堵车。改进的方案为下面附图17所述实施例方案。
[0091] 如图17所示,在附图16中过渡曲线轨道208内部再建立一个封闭环形过渡曲线轨道209,替代轨道208给第二组二车道做辅助转弯的轨道,参考附图17所示。这种方案增加一个过渡曲线轨道209,从而加大了交叉口处的通车量。
[0092] 以上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路况转弯盘实现方法。掉头转弯盘,四车道换道转弯盘,分岔转弯盘,交叉转弯盘以及各种复杂的组合四车道掉头转弯盘、六车道掉头转弯盘、四车道分岔转弯盘、四车道交叉转弯盘等等。同时下面将继续介绍几种更为复杂而常用的转弯盘连接实施例:
[0093] 如图18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512、513和反向方向500、514,当车辆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需要临时停车时,实现方法如下:在正、反方向外侧各建立一个应急车道轨道,然后用曲线连接轨道把应急轨道与行车轨道斜接相接连接起来。参考附图18,在四车道轨道反向500的外侧建造一个应急车道轨道503;从方向500连通到方向514上,用曲线连接轨道50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508和行车轨道509,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514连通到方向50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507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508和行车轨道509,产生4个接点和2个交点;从方向500连通到应急车道轨道503上,用曲线连接轨道506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500和应急车道轨道503,产生2个接点和1个交点;从应急车道轨道503连通到方向500上,用曲线连接轨道50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500和应急车道轨道503,产生2个接点和
1个交点;当车辆在反向方向514上,临时停车时,需要经过轨道509、507、508、506再驶入应急车道轨道503休息,休息完后,经过轨道503、502、508、501、509又回到休息前的道路上。当车辆在反向方向500上,临时停车时,需经过轨道508、506再驶入应急车道轨道503休息,休息完后,经过轨道503、502、508又回到休息前的道路上。正方向的结构和反方向的一致,参考反方向的连接方法,轨道间的走法。本次转弯盘实施例为四车道应急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其中采用到多种换道转弯盘的叠合。
[0094] 如图19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422、423和反向方向420、421,当公交车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需要停靠车站时,实现方法如下:在一排轨道车道的一外侧,建造并排的停车轨道439、440、441、442、443,以及过道轨道434,448。然后用曲线连接轨道将过道轨道和停车轨道连接起来,用曲线连接轨道438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39和过道轨道434;用曲线连接轨道437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0和过道轨道434;用曲线连接轨道436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1和过道轨道434;用曲线连接轨道435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2和过道轨道434;用曲线连接轨道433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3和过道轨道434;用曲线连接轨道444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39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45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0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46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1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47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2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49斜切相接连接停车轨道443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5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过道轨道448;用曲线连接轨道43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过道轨道434;从方向420连通到方向421,用曲线连接轨道45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行车轨道428;从方向421连通到方向420,用曲线连接轨道431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行车轨道428;从方向422连通到方向423,用曲线连接轨道425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7和行车轨道426;从方向423连通到方向422,用曲线连接轨道42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7和行车轨道426;从方向420连通到方向423,用曲线连接轨道452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行车轨道426;从方向423连通到方向420,用曲线连接轨道43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29和行车轨道426。当车辆在方向423上,进站停车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26、430、429、432、434、433、443在停车轨道443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43、449、448、450、429、452、426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当车辆在方向422上,进站停车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27、425、426、430、429、432、434、435、442在停车轨道442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42、447、448、450、429、452、426、424、427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当车辆在方向421上,进站停车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28、431、429、432、434、437、440在停车轨道440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40、445、448、450、429、451、428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当车辆在方向420上,进站停车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29、432、434、438、439在停车轨道439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39、444、448、450、429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本次转弯盘实施例四车道公交站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也是几组换道转弯盘和掉头转弯盘进行组合来实现的。
[0095] 如图20所示,当一排行车轨道有正向方向465和反向方向468,当私家车处于任何一个方向需要停靠停车场时,实现方法如下:在行车轨道的一外侧,建造数排停车位轨道,每排数个停车位472。每排停车位的两端都有过道轨道471,用曲线连接轨道470,将停车位轨道472和过道轨道471都斜切相接连接起来。再将行车轨道467与过道轨道471用曲线连接轨道469、463、462、461斜切相接连接起来。从轨道466连通到轨道467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60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66和行车轨道467,产生4个接点和10个交点;从轨道467连通到轨道466上,用曲线连接轨道464斜切相接连接行车轨道466和行车轨道467,产生4个接点和
10个交点。当车辆在方向465上,进停车场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66、464、467、463、471、
470、472在停车位轨道472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72、470、471、469、466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当车辆在方向468上,进停车场后又开出过程经过轨道467、463、471、470、472在停车位轨道472上停车,然后开出,经过轨道472、470、471、469、466、464、467又回到进站前的道路上。本次转弯盘实施例二车道停车场转弯盘采用上述结构。
[0096] 转弯盘采用曲线连接轨道斜切相接某两个方向上的轨道,必然会与其他轨道相交和相接。在相交相接点处安装换向器,换向器能使其中一条轨线的内侧面连接起来而另一条轨线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其外测。换向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触发单元,一个移动段单元,触发单元能在轨道车辆车轮经过时被触发,同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移动段,使移动段单元的旋转,平移来使相交叉的轨道轨其中一条轨的内侧面被连接,另一条路轨则断开、出现缺口,或者封堵在其外测。
[0097] 总结上述转弯盘,交接点总共有两类,一类为相切相接的接点,另一类为相互交叉的交点。所有上述转弯盘的交接点都可以提取出如附图9方框中所示的三类交接点,方框15为接点,方框10和方框14为交点。因此移动段单元也有两种结构。接点处的移动段单元和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
[0098] 换向器移动段单元的结构实施例:
[0099] 接点处移动段单元:见附图21。附图9中方框15所框选的接点位置处:第一轨道528和第二轨道529相接,相接后汇入一轨道526。产生两个接点,在接点处安装换向器移动段单元,第一移动段单元521和第二移动段单元522。移动段单元521或522为轨道轨的一段,顶面可以行车,两侧面与轨道528、529的内侧面相同,前端被斜切,切口可与被接轨轨道529外侧轨或轨道528的外侧轨的内侧面贴合;后端面与轨道528的内侧轨或轨道529的内侧轨端面贴合;底面固定于旋转中心530上,移动段单元521或522可绕各自的旋转中心旋转,要么贴近被接轨,称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一位置;要么远离被接轨,称为移动段单元的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被接轨被移动段单元封堵在外侧,在接点处,被接轨被阻断,而另一个轨则被移动段单元所连通。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接轨与移动段单元有间隙,方便车辆车轮轮缘或导向轮通过,被接轨被连通,而接点处另一轨被隔断。附图21中,移动段单元521处于第一位置处,移动段单元522处于第二位置处,效果为:接点处,移动段单元接通了轨道528到轨道526之间的路线。
[0100] 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一:附图9中方框14和附图21中方框14显示的交点处,为两轨道528和529的内侧轨相交而成,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形状设计见附图21。此移动段单元顶面可以通车,两侧面分别与轨道528和轨道529的内侧面相同,前端后端和轨道528内侧轨、轨道529内侧轨的左右两断面均可贴合,底面固定于旋转中心上,旋转中心位置,能使移动段单元在两个位置处转动变换,该两位置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段单元将轨道529的内侧轨内侧面连接起来,而轨道528内侧轨在交点处断开;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段单元将轨道528的内侧轨内侧面连接起来,而轨道529内侧轨在交点处断开。附图21中显示的交点移动段单元所在位置为第一位置处。
[0101] 交点处的移动段单元二:附图9方框10中显示的4个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结构见附图27所示。附图27中轨道550与轨道553相交于四点,在四点处分别安装四个移动段单元551、552、554、555。以移动段单元551来说,顶面可以通车,两侧面分别与轨道550上侧轨和轨道553左侧轨的内侧面相同,前端后端和轨道550上侧轨和轨道553左侧轨的左右两断面均可贴合,底面固定于旋转中心上,旋转中心位置,能使移动段单元在两个位置处转动变换,该两位置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段单元将轨道550的上侧轨内侧面连接起来,而轨道553左侧轨在交点处断开;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段单元将轨道553左侧轨内侧面连接起来,而轨道550的上侧轨在交点处断开。附图27中显示的移动段单元551所在位置为接近第一位置处。
[0102] 以上为三种换向器移动段单元的实施例,换向器还需要触发器,来触动移动段做出正确的移动,到达正确的位置,连通路线。触发器分为电子式的和机械式的,电子式结构简单但需要外部的电源作为能源,机械式的则是利用车辆前进部分动能触发移动段单元移动,各有利弊。以下为换向器触发单元实施例。
[0103] 机械式触发单元一,连杆滑块式结构。因移动段单元旋转中心通常在移动段的后端附近,移动段单元前后端在旋转时其端面线位移不同。所以前后端位置处的触发单元结构会有所不同。安装在移动段的前端前方的叫前触发单元、安装在移动段后端后方的叫后触发单元。不同位置安装不同的结构。
[0104] 前触发单元:见附图21所示,触发单元为首尾顺次铰接连接的受力接触杆527、第一传力杆525、第二传力杆524;所述第二传力杆524的前端,也就是自由端还铰接连接所述移动段单元521前端底面的一个固定位。交接点处轨道529外侧轨的下方设置两个铰链转轴,一个转轴固定于路轨底面,叫固定转轴;另一个转轴可在靠近移动轨位置和固定转轴之间沿着轨线方向滑动,为移动转轴也可称为转轴滑块;所述受力接触杆527的前端铰接在固定转轴上,第一传力杆525和第二传力杆524的铰接点安装在移动转轴上。受力接触杆527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推动绕固定转轴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力杆525推动移动转轴向移动段521方向移动,第二传力杆524在移动转轴的推动下,带动与之相连的移动段单元521远离所贴合相接的轨道529外侧轨内侧面,留下缺口方便车辆通过。
[0105] 后触发单元:见附图26所示,移动段单元521后端内侧面向其内部设有端口开放的长条形滑槽534,摇杆533前端为一滑块机构,能在移动段单元内的长条形滑槽534内滑动;与移动段单元521后端相接触的轨道528内侧轨的内侧面同样设有可容纳摇杆533的长条形开口槽,摇杆533的后端为一个铰链的旋转轴532并能固定在长条形开口槽内,使摇杆能在开口槽内转动。摇杆533可为直线形,弧形或者两段连杆铰接而成,附图26中的摇杆为直线型,附图26中左边的交点移动段单元连接的后触发单元摇杆为两段连杆铰接而成,在附图
21中方框14内也能显示出来。当车辆经过与移动段单元521相接触的轨道528内侧轨时,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摇杆533旋转,推动摇杆533前端固定的滑块,因摇杆533前端滑块在移动段单元滑槽534内,可对移动段单元521施加推力,迫使移动段单元521移动,同时滑块也在滑槽534内发生了相对移动。
[0106] 机械式触发单元二,滑块拉绳式触发单元:见附图23所示,触发单元包括:滑块542、固定在滑块上的拉绳541,交接点处轨道的内侧面附近设有一长条形滑槽543,滑块542可在该长条形滑槽543内来回滑动,滑槽出口位置设有一滑轮轴540,见附图24所示,为滑块滑槽结构示意图;同时轨道轨的底面相应的地方也设置有多个的滑轮轴540,拉绳绕过这些滑轮轴540并固定在移动段单元的前端固定点上;滑轮轴540的作用为改变拉绳的作用力方向,使拉绳更省力的拉动移动段单元做移动动作;滑块542可被车辆上的导向轮或车轮轮缘带动,并通过拉绳541传递给移动段单元,使移动段单元移动到相应位置。此实施例结构的触发单元不分前后位置。
[0107] 电子式触发单元:见附图2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开关546、以及由电动机544、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545所构成的驱动机构组成,电动机544能通过减速箱545驱动移动段单元动作,当触发开关546被触发时,电动机收到信号驱动移动段单元做相应的动作。其中触发开关546可选用接近开关或触碰开关。此种结构的触发器需要额外电能给电动机544驱动力提供能源。
[0108] 为了减少触发单元的使用数量,移动段单元可连接有联动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任何一个移动段单元上的运动,都能带动所有与联动组件相连的其他移动单元运动。接点处的移动段单元和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结构有区别,所以联动组件结构也有所不同。以下为联动组件结构的实施例方案。
[0109] 接点处的联动组件:见附图21和22所示,轨道528和轨道529相接产生两个接点,在接点处安装两个移动段单元521、522。可以设置一个连杆523分别铰接连接移动段单元521和移动段单元522的前端底面上的一固定轴。这样当移动段单元521被触发单元驱动移动,因连杆523的拉动,使移动段单元522也发生移动;反之移动段单元522也可以带动移动段单元521移动。从而实现了移动段单元521、522的联动。
[0110] 交点处的联动组件:见附图28所示,设置在四个交点处的四对两两互相啮合的齿轮563、564,565、566,567、568和569,570。除首位位置处齿轮563、570外,每个齿轮上都有同轴固定的链轮,分别是561,571、572,573、574和575,所有相邻位于不同交点处的两链轮561-571,572-574,573-575之间通过链条沿某一方向顺次连接起来,首尾齿轮563、570上没链轮不连,并将齿轮、链轮以及链条等零部件安装于外壳562内。移动段单元554、555、551、
552的旋转中心与轨道线交点处的其中一个齿轮同轴固定。554与563同轴固定,555与565同轴固定,551与567同轴固定,552与569同轴固定。这样当其中一处的移动段单元555旋转后,带动与之同轴固定相连的齿轮565转动,与之啮合的齿轮566也会反向转动;在齿轮的带动下,和齿轮同轴连接的链轮571、572会转动,通过链条会继续带动相邻交点处的相邻位置的链轮561、574转动,然后相邻交点处的齿轮564、563和567、568也会被一起带动转动起来,依次类推,最后所有的齿轮都转动了起来。而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移动段单元就会被带动转动。因而实现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的联动动作。当交点数量多于四个,同样可以按照此相啮合的齿轮和链条链轮将转动无限传递下去,以实现很多个交点处移动段单元的联动运动。
运用联动组件可以大大减少触发器数量。
[0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脱轨检测器 2020-05-11 498
防火车脱轨的装置 2020-05-12 697
电梯的脱轨检测装置 2020-05-12 235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 2020-05-12 1024
防脱轨的火车连接装置 2020-05-13 561
一种防脱轨紧急阀 2020-05-13 451
转动块式脱轨器装置 2020-05-13 328
一种防脱轨安装架及机车防脱轨结构 2020-05-11 1032
一种脱轨检测装置 2020-05-12 354
一种电动脱轨器系统 2020-05-12 2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