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铁路轨道 / 轨枕 / 注胶盒和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注胶盒和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阅读:755发布:2022-06-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注胶盒和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注胶盒和一种 纤维 增强发泡 复合材料 的连续生产线,包括有分布架、注胶盒、发泡装置、成型模及牵引装置,分布架用于使纤维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空间分布;注胶盒包括有浸润通道、注胶通道以及出料通道,注胶盒上设置多个浸润通道和注胶通道,发泡装置呈隧道式结构设置,一端与注胶盒连通另一端与成型模连通,注胶盒靠近发泡装置一侧设置的送 风 装置,成型模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纤维材料通过浸润通道的同时被经由注胶通道注入浸润通道的液态基体材料浸润后成为复合材料前体,经过出料通道后进入发泡装置内进行预发泡后进入成型模内进行完全发泡和 固化 或者定形,还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纤维和/或液态基体材料在不同的浸润通道浸润形成不同的复合材料前体,可以使制造的复合材料的不同的部分的材料成分不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下面是注胶盒和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注胶盒,用于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个及2个以上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渍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或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其横截面由所述进料口(211)向所述出料口(212)方向逐渐减小或呈阶梯型减小;或浸润通道靠近出料口一侧的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高度小于等于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通道(21)内壁还设有导流槽(221),所述导流槽(221)沿着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的横断面环向设置,所述导流槽(221)与注胶通道(2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通道(22)为竖向通道(222),所述竖向通道(222)设置在所述进料口(211)与出料口(212)之间且连通浸润通道(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一个,且所有的浸润通道(21)与所有的注胶通道(22)相连通;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两个,每个浸润通道(21)与注胶通道(22)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相连通;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的数量等于浸润通道(21)的数量,每个注胶通道(22)只与一个浸润通道(21)对应连通;或者,所述浸润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与其他的浸润通道不相连通,而只与注胶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相连通。
7.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架(1),用于将通过分布架(1)的纤维材料按分布状态进入注胶盒中;
注胶盒(2),设有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
成型模(4),其一端为进料端,与出料口对应设置或连接,一端为出料端与牵引装置对应设置,用于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
牵引装置(8),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后被牵引装置(8)牵引出成型模(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架(1)包括有分布板(12),所述分布板(12)上开设有贯穿分布板(12)的用于纤维材料通过的分布孔(13),所述分布孔(13)呈孔状或条缝状,纤维材料同时通过全部或部分分布孔(13)完成纤维材料在空间上的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盒(2)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包括发泡装置(3),所述发泡装置(3)设有连续贯通的发泡腔;所述发泡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注胶盒(2)的出料口(212)对应设置或连接,另一端与成型模(4)对应设置或连接,复合材料前体经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并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完成预发泡,所述发泡装置(3)长度L≤s*t,其中s为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前进的速度,t为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开始发泡膨胀到停止膨胀的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4)设有连续贯通的腔体,其分为预发泡段和成型模段,靠近注胶盒一侧的部分为预发泡段,靠近牵引装置一侧的部分为成型模段,复合材料前体由注胶盒进入预发泡段进行预发泡,然后进入成型模段内固化或者定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装置(3)还包括有用于液态基体材料发泡的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包括热循环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装置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注胶盒(2)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5),所述送风装置(5)向由出料口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送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5)包括有风机(52)以及与所述风机(52)连通的送风管(54),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所述出料口(212)一侧与从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前进方向呈10°~90°夹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送风口(542),用于朝向所述复合材料前体进行送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为两个及以上时,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两相邻出料口(212)之间,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靠近出料口(212)的一侧,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出料口(212)一侧开设有第一送风口(541),用于向从相邻的两个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之间送风。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设置于发泡装置与成型模之间的热风回收罩,用于将从发泡装置出口段排出的热风进行回收,还包括与热风回收罩连通的进风管(53)和用于使进风管(53)靠近成型模(4)一端产生负压的风机(52),所述进风管(53)另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5)连通,发泡装置(3)中靠近成型模(4)一端的热空气经进风管(53)回收后进入送风装置(5),最后经送风装置(5)排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装置(3)与所述成型模(4)之间设置有覆膜组件(7),用于将带状薄膜(72)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和/或,将织物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组件(7)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转动设置的辊体(71),所述辊体(71)上卷绕有带状薄膜或织物或者安置有成卷的带状薄膜或织物。
19.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并包括有以下步骤:
S1、纤维材料经过所述分布架(1)按照设计分布、定位后进入所述注胶盒(2)的浸润通道(21)内;
S2、液体基体材料通过所述注胶通道(22)进入注胶盒(2)内,纤维材料通过浸润通道(21)的同时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润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后通过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成型模(4)设有的预发泡段内;
S3、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或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预发泡段内进行预发泡,液态基体材料发泡膨胀,并在发泡停止时或停止前进入成型模(4)或成型模(4)设有的成型模段;
S4、所述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或成型模段内完成充分发泡并固化或者定形;
S5、成型后的复合材料经牵引装置(8)牵引离开成型模(4),并在此过程中,注胶盒(2)进料口(211)一侧经分布架(1)过来的纤维材料连续地进入注胶盒(2)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还包括有:将带状薄膜(72)或者纤维织物复合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有至少2个,所述注胶通道(22)分别与对应的浸润通道(21)连通;在所述S2中,不同类型的液态基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注胶通道(22)注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或者不同的纤维通过不同的进料口进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形成不同的复合材料前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S3中,采用送风管(54)上所设置的第一送风口(541)和第二送风口(54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对复合材料送热风加速其发泡过程。
23.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通过权利要求8-18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或通过权利要求19至23任一所述的方法生产制造,包括由纤维材料和液态基体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24.一种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轨枕、地板、栈道板、房屋维护结构、公路防撞护栏、幕墙型材船舶甲板、维护板、浮桥板。

说明书全文

注胶盒和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胶盒和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材料是两种及以上的材料混合形成的具有明显分相特征的材料,其形态和性能不同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的材料,其主要组分为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其中纤维是最常用的增强材料。通常复合材料指的是处于成型后的最终形态的材料,而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混合后处于最终成型前的形态的材料被称为复合材料前体。
[0003] 连续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既能够充分发挥纤维的强度优势,有能够减轻复合材料的密度,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取代木材制作枕木、窗框、建筑地板和维护结构、栈道板等等。专利(申请号:200610103934.3)披露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复合材料枕木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但是,这种工艺采用的方法是将液态基体材料即聚氨酯树脂喷射到玻璃纤维上的方式来浸润玻璃纤维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再使复合材料前体随着模具进入烘道固化为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的类似连续板自由发泡的工艺,有几个难题无法解决:1,由于仅仅依靠复合材料前体在成型模内自由发泡填充模腔实现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无法将纤维按照设计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这就无法根据应分布设计纤维的分布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也无法制造形状复杂的制品;2.由于依靠喷射液态基体材料到纤维上的方法来浸润纤维,很难迅速将纤维浸透,这样就会影响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之间的界面强度,最终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这种方法也很难迅速将大量的纤维一次性浸透,所以很难制造大尺寸的复合材料;3.模具复杂,投资大。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胶盒和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通过分布架将纤维材料预先分布,然后纤维材料依次通过注胶盒、发泡装置以及成型模具,注胶盒使液态基体材料迅速并充分地浸透纤维材料,发泡装置使液态基体材料预先发泡然后再进入成型模具内完成充分发泡,保证最终成型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按照设计的位置进行分布且充分伸展。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如图3-图7所示,一种注胶盒,用于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包括2个及2个以上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渍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注胶盒设置多个浸润通道,每个浸润通道的横截面可以相比现有技术的单通道的横截面大大缩小,提高纤维材料的浸润效果和效率,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又进一步提高了液态基体材料在浸润通道内部的压力,进一步提升纤维材料的浸润效果和效率。另外,两个及以上的浸润通道可以方便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浸润通道内注入不同的液态基体材料,和/或将不同的纤维材料引入不同的浸润通道内,从而可以使生产的复合材料的不同部分具备不同的功能。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或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其横截面由所述进料口211向所述出料口212方向逐渐减小或呈阶梯型减小;或浸润通道靠近出料口一侧的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减小。一般而言,每个浸润通道的横截面由进料口端向出料口端线性或非线性的减小,浸润通道的横截面一般可以设置为矩形(如果需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W型或者接近于最终产品的横截面形状),横截面的变化既可以是矩形高度尺寸的变化,也可以是矩形宽阔尺寸的变化,也可以是高度及宽度方向同时都做变化;其技术效果是,在纤维材料在浸润通道中前进并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润成复合材料前体的过程中,随着横截面积越来越小,复合材料前体中的内压力越来越高,液态基体材料就能迅速渗入到纤维材料之间,挤压出纤维之间的气泡,达到迅速充分的浸润效果;同时,当浸润通道的横截面呈线性减小时,通过分布架可以将纤维材料紧贴着浸润通道的内壁分布,这样就能在纤维通过的同时不断地将附着在浸润通道内壁的液态基体材料带走,使液态基体材料不至于沉积在浸润通道的内壁上,越积越多最后堵塞浸润通道造成生产停机或者质量问题,这对于快速固化的液态基体材料例如聚氨酯树脂尤其必要。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212的高度小于等于20mm。用以控制单个浸润通道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厚度,确保复合材料前体易于加热且受热均匀,确保后续发泡的效率;这对于液态基体材料是聚氨酯、树脂等不良导体的情况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复合材料前体太厚,则需要很长的加热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或者增加了的生产装置的成本。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浸润通道21内壁还设有导流槽221,所述导流槽221沿着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的横断面环向设置,所述导流槽221与注胶通道22相连通;其技术效果是,导流槽可以是注入的液态基体材料迅速在浸润通道的环向上进行分布,使液态基体材料可以对进入浸润通道的纤维尽量同时浸润,同时排出夹在纤维之间的空气,防止出现包气或者夹气现象使复合材料出现空隙等缺陷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通道22为竖向通道222,所述竖向通道222设置在所述进料口211与出料口212之间且连通浸润通道21。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一个,且所有的浸润通道21与所有的注胶通道22相连通;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两个,每个浸润通道21与注胶通道22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相连通;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的数量等于大于浸润通道21的数量,每个注胶通道
22只与一个浸润通道21对应连通;或者,所述浸润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与其他的浸润通道不相连通,而只与注胶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相连通,其技术效果使提供了可灵活设计的纤维浸润方法。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包括:
[0013] 分布架1,用于将通过分布架1的纤维材料按分布状态进入注胶盒中;
[0014] 注胶盒2,设有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渍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
[0015] 成型模4,其一端为进料端,与出料口对应设置或连接,一端为出料端与牵引装置对应设置,用于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
[0016] 牵引装置8,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后被牵引装置8牵引出成型模4。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纤维材料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润之前先将纤维材料通过分布架在空间中分布排列,形成所需的纤维空间排布形状和空间分布位置,纤维材料进入浸润通道内,液态基体材料经过注胶通道注入浸润通道中,纤维材料被穿过浸润通道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润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后进入发泡装置内进行预发泡,然后进入成型模内进行完全发泡和固化或者定形,浸润通道的进料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出料口的面积,使得浸润通道内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增大,使最终成型的复合材料纤维材料与液态基体材料之间充分浸渗,保证最终成型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按照设计进行分布且充分伸展。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架1包括有分布板12,所述分布板12上开设有贯穿分布板12的用于纤维材料通过的分布孔13,所述分布孔13呈孔状或条缝状,纤维材料同时通过全部或部分分布孔13完成纤维材料在空间上的分布。
[0019] 通过采用分布架的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调整纤维材料穿设的分布孔位置即可调整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内的分布,保证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内部分布不发生变化。当分布孔为孔状时,适宜于穿设纤维丝线材料,当分布孔为条缝状时,适宜于纤维织物通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条缝的形状,例如圆弧状、折线状,可以使纤维织物由平面状改变为圆弧面状或折线面状,进一步调整纤维织物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构,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同时,通过分布孔排布的分布,改变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横截面中的分布,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按不同形状分布,也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密度不同,进一步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盒2如上述任一注胶盒所述的结构。
[0021]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包括发泡装置3,所述发泡装置3设有连续贯通的发泡腔;所述发泡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注胶盒2的出料口212对应设置或连接,另一端与成型模4对应设置或连接,复合材料前体经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并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完成预发泡,所述发泡装置3长度L≤s*t,其中s为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前进的速度,t为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开始发泡膨胀到停止膨胀的时间。复合材料前体进入发泡装置进行不完全的发泡反应,反应时间为t,这个t大于零,但等于小于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刚好完成发泡,停止膨胀的时间T。一般来说,需要设置L的数值,使得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的时间小于T值,以便使得复合材料前体以未完全发泡的状态进入成型模中,继续完成最后的发泡膨胀,完成定型及固化。其中一个特例,当时间t等于T时,复合材料前体已完成膨胀后的状态进入成型模中,由于其不再继续发泡膨胀,因此对最终的成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效果不及t<T好。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模4设有连续贯通的腔体,其分为预发泡段和成型模段,靠近注胶盒一侧的部分为预发泡段,靠近牵引装置一侧的部分为成型模段,复合材料前体由注胶盒进入预发泡段进行预发泡,然后进入成型模段内固化或者定形。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装置3还包括有用于液态基体材料发泡的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包括热循环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装置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24]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注胶盒2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5,所述送风装置5向由出料口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送风。
[0025]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装置5包括有风机52以及与所述风机52连通的送风管54,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所述出料口212一侧与从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前进方向呈10°~90°夹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送风口542,用于朝向所述复合材料前体进行送风。
[0026] 进一步的,当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为两个及以上时,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两相邻出料口212之间,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靠近出料口212的一侧,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出料口212一侧开设有第一送风口541,用于向从相邻的两个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之间送风。
[0027]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设置于发泡装置与成型模之间的热风回收罩,用于将从发泡装置出口段排出的热风进行回收,还包括与热风回收罩连通的进风管53和用于使进风管53靠近成型模4一端产生负压的风机52,所述进风管53另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5连通,成型模4中的空气经进风管53回收后进入送风装置5,最后经送风装置5排出。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装置3与所述成型模4之间设置有覆膜组件7,用于将带状薄膜72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和/或,将织物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这样做的效果,是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装饰功能、耐候功能、耐磨功能、阻燃功能、脱模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的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满足其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使用多个覆膜组件将多个或者多种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进一步地,还可以用覆膜组件将织物单独或者置于复合材料前体和薄膜之间复合在复合材料表面,补充复合材料的功能或者补强复合材料的垂直于现为方向的强度即横向强度。
[0029] 进一步的,所述覆膜组件7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转动设置的辊体71,所述辊体71上卷绕有带状薄膜或织物或者安置有成卷的带状薄膜或织物。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用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并包括有以下步骤:
[0031] S1、纤维材料经过所述分布架1按照设计分布、定位后进入所述注胶盒2的浸润通道21内;
[0032] S2、液体基体材料通过所述注胶通道22进入注胶盒2内,纤维材料通过浸润通道21的同时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渍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后通过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成型模4设有的预发泡段内;
[0033] S3、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预发泡段内进行预发泡,液态基体材料膨胀,并在发泡停止时或停止前进入成型模4或成型模4设有的成型模段;
[0034] S4、所述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或成型模段内完成充分发泡并固化或者定形;
[0035] S5、成型后的复合材料经牵引装置8牵引离开成型模4,并在此过程中,注胶盒2进料口211一侧经分布架1过来的纤维材料连续地进入注胶盒2内。
[0036] 进一步的,所述S5还包括有:将带状薄膜72或者纤维织物复合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
[0037]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有至少2个,所述注胶通道22分别与对应的浸润通道21连通;在所述S2中,不同类型的液态基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注胶通道22注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或者不同的纤维通过不同的进料口进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形成不同的复合材料前体。
[0038]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S3中,采用送风管54上所设置的第一送风口541和第二送风口54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对复合材料送热风加速其发泡过程。
[003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通过上述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或通过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生产制造,包括由纤维材料和液态基体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00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应用,应用于轨枕、地板、栈道板、房屋维护结构、公路防撞护栏、门窗幕墙型材船舶甲板、维护板、浮桥板。
[0041]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材料包括无机纤维、有机聚合物纤维、金属纤维、天然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聚合物纤维包括聚酯纤维、Kevlar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氰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纤维包括纤维、纤维、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天然纤维包括亚麻纤维、苎麻纤维、剑麻纤维、黄麻纤维、竹纤维、纤维的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42]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基体包括有机聚合物树脂、无机胶凝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或无机胶凝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其中所述无机胶凝材料包括泥、菱苦土、石膏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铝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聚合物树脂包括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聚氨酯树脂、环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氰酸酯树脂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43]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基体在所述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为15%~65%。
[0044]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基体还含有润滑剂或者内脱模剂
[0045]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还包含有纤维织物,所述纤维织物包括纤维布、短切毡、连续毡、针织毡、缝编毡、针刺毡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46]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的表面还包含有具有装饰功能或者保护功能的薄膜层或者纤维织物层。
[0047]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材料的外层由纤维材料和耐候性树脂制成,所述耐候树脂包括脂肪族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碳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通过主管供给多根送风管,简化了送风管的供风结构,便于实施,同时能够对多层复合材料前体分别送风,提高了加热效率,加快了发泡,也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9]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第一送风口的技术方案,送风管设置在两相邻的出料通道之间并通过第一送风口实施送风,第一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在两相邻的层状复合材料前体之间形成热气流,使层状的复合材料前体快速发泡,避免由于单层复合材料前体过厚,传热过慢导致发泡过慢,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
[0050]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第二送风口的技术方案,两相对设置的第二送风口沿竖直方向或者朝向复合材料前体送风,一方面通过热气流支撑并分开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避免它们出了出料口后过早地粘合,影响受热效率,另一方面热气流与复合材料前体直接接触,提高加热效率,当复合材料前体中含有的纤维全部是纱束装的时候,热气流甚至可以穿透复合材料前体使其受热更充分,这样就可以促促进液态基体材料的发泡反应,减少预发泡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后,第二送风口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防止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中的液态基体材料流挂在出料口并堆积,最终堵塞出料口。
[0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由安置在成型模入口的热风收集风罩上的进风管通过轴流风机将发泡装置中送风管吹出的的热风抽出并输送给送风管,提高发泡装置产生热量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生产能耗。
[00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装饰功能、耐候功能、耐磨功能、阻燃功能、脱模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的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满足其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使用多个覆膜组件将多个或者多种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进一步地,还可以用覆膜组件将织物单独或者置于复合材料前体和薄膜之间复合在复合材料表面,补充复合材料的功能或者补强复合材料的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强度即横向强度。
[005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55] 图1为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连续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为分布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3为注胶盒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4为注胶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9] 图5为注胶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注胶通道的结构;
[0060] 图6为注胶盒A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注胶孔的截面结构;
[0061] 图7为注胶盒B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送风管的截面结构;
[0062] 图8为复合材料的生产流程图
[0063] 图9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主视图;
[0064] 图10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0065] 图11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左视图;
[0066] 图12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右视图;
[0067] 图13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B-B剖视图;
[0068] 图14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A-A剖视图;
[0069] 图15为注胶盒一个示例的A-A剖视图中的局部放大图。
[0070] 图中:1、分布架;11、架体;12、分布板;13、分布孔;2、注胶盒;21、浸润通道;211、进料口;212、出料口;22、注胶通道;221、竖向通道;222、导流槽;3、发泡装置;4、成型模;5、送风装置;51、主管;52、风机;53、进风管;54、送风管;541、第一送风口;542、第二送风口;6、加热装置;7、覆膜组件;71、辊体;72、带状薄膜;8、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72]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73] 如图3-7所示,一种注胶盒,用于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包括2个及2个以上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渍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注胶盒设置多个浸润通道,每个浸润通道的横截面可以相比现有技术的单通道的横截面大大缩小,提高纤维材料的浸润效果和效率,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又进一步提高了液态基体材料在浸润通道内部的压力,进一步提升纤维材料的浸润效果和效率。另外,两个及以上的浸润通道可以方便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浸润通道内注入不同的液态基体材料,和或将不同的纤维材料引入不同的浸润通道内,从而可以生产更加复杂、同时具备不同功能的复合材料。
[0074]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或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其横截面由所述进料口211向所述出料口212方向逐渐减小或呈阶梯型减小;或浸润通道靠近出料口一侧的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一般而言,每个浸润通道的横截面由进料口211端向出料口212端线性或非线性的减小,优选地,呈线性减小,更优选地,呈0.2°~5°的锥度减小,最优选地,呈0.2°~2°的锥度减小;
浸润通道21的横截面一般可以设置为矩形(如果需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横截面的的变化既可以是矩形高度尺寸的变化,也可以是矩形宽阔尺寸的变化,也可以是高度及宽度方向同时都做变化。
[00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润通道21逐渐缩减的横截面积增加浸润通道21中液态基体的内部压力,提升了浸润效率,保证浸渗充分。
[0076] 在某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料口212的高度小于等于20mm,优选地,小于等于10mm,更有选地,小于等于5mm。用以控制单个浸润通道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厚度,确保复合材料易于加热且受热均匀,确保后续发泡的效率。
[0077] 在一些优选方案中,所述浸润通道21内壁还设有导流槽221,所述导流槽221沿着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的横断面环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导流槽221呈闭合的环在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的横断面上设置;所述导流槽221与注胶通道22相连通。液态基体材料由注胶通道22进入浸润通道21时,可以沿导流槽221很快布满导流槽221所对应的横截面,使得液态基体材料可以环状包裹浸润通道21中的纤维材料,几乎同时对纤维材料进行浸渍,提升浸润效率和质量。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胶通道22为竖向通道222,所述竖向通道222设置在所述进料口211与出料口212之间且连通浸润通道21,优选地,所述竖向通道222与所有浸润通道21的导流槽221连通,使注入的液态基体材料能够迅速分布在各个浸润通道之中。
[0079]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一个,且所有的浸润通道21与所有的注胶通道22相连通,多个注胶通道的使用可以使液态基体材料更迅速地分布于各个浸润通道;此时,注胶盒一般用于向所有浸润通道21中同时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
[0080]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注胶通道22为至少两个,每个浸润通道21与注胶通道22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相连通;注胶通道为两个及以上,当所有的注胶通道可以和所有的浸润通道都连通,通过在注胶盒同一横截面所在的环线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注胶盒的其他位置设置两个及以上的注胶通道,可以增加液态基体材料的注入流量,并加速其进入不同浸润通道的速度。也可以某个或某几个注胶通道分别对应不同的某个或更多浸润通道,相当于将浸润通道分组,既可以向所有浸润通道中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注胶通道向不同的浸润通道中注入不同的液体基体材料,满足对产品更多的要求。
[0081] 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的数量等于大于浸润通道21的数量,每个注胶通道22只与一个浸润通道21对应连通;或者,所述浸润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与其他的浸润通道不相连通,而只与注胶通道的一个或者多个相连通。相当于将浸润通道分组,既可以向所有浸润通道中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注胶通道向不同的浸润通道中注入不同的液体基体材料,满足对产品更多的要求。
[0082] 图9-图15是注胶盒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注胶盒的主视图(后视图与其一致,不再示出);图10为注胶盒的俯视图(仰视图与其一致,不再示出);图11为注胶盒的左视图;图12为注胶盒的右视图;图13为注胶盒的B-B剖视图;图14为注胶盒的A-A剖视图;图15为注胶盒的A-A剖视图中的局部放大图。该示例中,将浸润通道的数量减少为5个,分别是上层浸润通道一个21A,中层浸润通道3个21B,下层浸润通道1个21C,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注胶盒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前述的其它实施方案同样适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将由上到下层叠排布的浸润通道21初步分组为上层浸润通道21A(图9-15中上层浸润通道只有一个浸润通道,但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将图3-7中的注胶盒中的最上面的1-2或更多个浸润通道作为上层浸润通道,它们和一个或多个注胶通道连通,相当于上层浸润通道相互都连通,可以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中层浸润通道21B(图9-15中中层浸润通道由3个浸润通道组成,但也可以是更多个,例如,将图3-7中的注胶盒中的中间的多个浸润通道作为中层浸润通道,它们和一个或多个注胶通道连通,相当于中层浸润通道相互都连通,可以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下层浸润通道21C(图9-15中下层浸润通道只有一个浸润通道,但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将图3-7中的注胶盒中的最下面的
1-2或更多个浸润通道作为下层浸润通道,它们和一个或多个注胶通道连通,相当于下层浸润通道相互都连通,可以注入同一种液态基体材料),上层浸润通道21A、中层浸润通道21B、下层浸润通道21C可以是相互不连通的,可以给不同层组的浸润通道注入不同材质的液体基体材料,以及不同层组的浸润通道(甚至是每个浸润通道)引入不同的纤维材料,这样可以生产更加复杂的产品,获得需要的不同特性的产品。图9-15中,中层浸润通道的3个浸润通道共用前后(以主视图和后视图来定义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各一个共两个水平设置注胶通道221B,如图13-15所示注胶通道221B进入注胶盒中后,再通过一个竖向的分流管路2210将中层浸润通道21B的3个浸润通道、以及3个浸润通道的导流槽222B全部连通,因此通过前后两个注胶通道221B可以同时向中层浸润通道21B的3个浸润通道、以及3个浸润通道的导流槽222B中注入液态基体材料。图13和图14中,上部设有的注胶通道221A与上层浸润通道21A和其导流槽222A连通,向其注入液体基体材料;下部设有的注胶通道221C与下层浸润通道21C和其导流槽222C连通,向其注入液态基体材料。该示例中,上层浸润通道21A、中层浸润通道21B、下层浸润通道21C中既可以全部注入相同的液态基体材料,也可以注入不同的液态基体材料。当分流管路2210沿注胶盒环绕一圈后,可以将上层浸润通道21A、中层浸润通道21B、下层浸润通道21C及其对应导流槽全部连通,则可以在同一时间全部注入一种液态基体材料。或在不同的时间注入不同的液体基体材料,使其在复合材料的纵向上分段具有不同的材质和特性。利用本发明的注胶盒,可以方便的生产具有相同或不同层结构、以及多种材质的纤维材料及不同排布的复合材料。
[008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包括:
[0084] 分布架1,用于将通过分布架1的纤维材料按分布状态进入注胶盒(如前所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中;
[0085] 注胶盒2(如前所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设有用于纤维材料浸渗的浸润通道21和用于液态基体材料进入到浸润通道21中的注胶通道22,所述浸润通道21包括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进料口211和用于供液态基体材料浸渍纤维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前体通过的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
[0086] 成型模4,其一端为进料端,与出料口对应设置或连接,一端为出料端与牵引装置对应设置,用于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
[0087] 牵引装置8,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内固化或者定形后被牵引装置8牵引出成型模4。
[008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材料通过分布架在空间中分布排列,形成所需的纤维密度,纤维材料进入浸润通道内,液态基体材料经过注胶通道注入浸润通道中,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纤维材料混合液态基体材料穿过浸润通道后进入注胶盒与成型模之间的间隙中,或者另外设置的发泡装置内进行预发泡后,再进入成型模内进行完全发泡和固化或者定形,浸润通道的进料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出料口的面积,使得浸润通道内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增大,使最终成型的复合材料纤维材料与液态基体材料之间充分浸渗,保证最终成型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均匀分布且充分伸展。
[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布架1包括有分布板12,所述分布板12上开设有贯穿分布板12的用于纤维材料通过的分布孔13,所述分布孔13呈孔状或条缝状,纤维材料同时通过全部或部分分布孔13完成纤维材料在空间上的分布,优选地,织物形态的纤维材料通过条缝状的分布孔13进行分布,纱束装的纤维材料通过孔状的分布孔13进行分布;更优选地,纤维材料的一部分贴合着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进行分布。分布孔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对分布孔的设计,来方便的控制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0090] 通过采用分布架的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调整纤维材料穿设的分布孔位置即可调整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内的分布,实现对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分布的设计。当分布孔为孔状时,适宜于穿设纤维丝线材料,当分布孔为条缝状时,适宜于纤维织物通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条缝的形状,例如圆弧状、折线状,可以使纤维织物由平面状改变为圆弧面状或折线面状,进一步调整纤维织物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构,可以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同时,通过分布孔排布的分布,改变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横截面中的分布,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按不同形状分布,也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密度不同,进一步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包括发泡装置3,所述发泡装置3设有连续贯通的发泡腔;所述发泡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注胶盒2的出料口212对应设置或连接,另一端与成型模4对应设置或连接,复合材料前体经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并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完成预发泡,所述发泡装置3长度L≤s*t,其中s为所述复合材料前进的速度,t为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开始发泡膨胀到停止膨胀的时间。
[0092] 或者,所述成型模4设有连续贯通的腔体,其分为预发泡段和成型模段,靠近注胶盒一侧的部分为预发泡段,靠近牵引装置一侧的部分为成型模段,复合材料前体由注胶盒进入预发泡段进行预发泡,然后进入成型模段内固化或者定形。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装置3还包括有用于液态基体材料发泡的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装置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优选地,加热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成型模4入口的热风收集装置。以便对发泡装置中的复合材料前体进行加热和回收预热。
[0094]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注胶盒2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5,所述送风装置5向由出料口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送风。
[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5包括有风机52以及与所述风机52连通的送风管54,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所述出料口212一侧与从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前进方向呈
10°~90°夹角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送风口542,优选地,呈60°~90°夹角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送风口542,更优选地,开设有上、下两个第二送风口542,用于朝向所述复合材料前体进行送风;一方面通过热气流支撑并分开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避免它们出了出料口后过早地粘合,影响受热效率,另一方面热气流与复合材料前体直接接触,提高加热效率,当复合材料前体中含有的纤维全部是纱束装的时候,热气流甚至可以穿透复合材料前体使其受热更充分,这样就可以促促进液态基体材料的发泡反应,减少预发泡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后,第二送风口542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防止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中的液态基体材料流挂在出料口并堆积,最终堵塞出料口。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为两个及以上时,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两相邻出料口212之间,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靠近出料口212的一侧,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出料口212一侧开设有第一送风口541,用于向从相邻的两个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之间送风;第一送风口541吹出的气流在两相邻的层状复合材料前体之间形成热气流,使层状的复合材料前体快速发泡,避免由于单层复合材料前体过厚,传热过慢导致发泡过慢,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
[009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可以通过主管供给多根送风管,简化了送风管的供风结构,便于实施。
[009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由安置在成型模入口的热风收集风罩上的进风管通过轴流风机将发泡装置中送风管吹出的的热风抽出并输送给送风管,提高发泡装置产生的热量效率。
[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设置于发泡装置与成型模之间的热风回收罩,用于将从发泡装置出口段排出的热风进行回收,还包括与热风回收罩连通的进风管53和用于使进风管53靠近成型模4一端产生负压的风机52,所述进风管53另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5连通,发泡段3中的空气经进风管53回收后进入送风装置5,最后经送风装置5排出。这样可以节约能耗。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装置3与所述成型模4之间设置有覆膜组件7,用于将带状薄膜72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和/或,将织物附着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这样可以在最终的复合材料产品的表面复合上需要的表层结构,这样做的效果,是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装饰功能、耐候功能、耐磨功能、阻燃功能、脱模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的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满足其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使用多个覆膜组件将多个或者多种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进一步地,还可以用覆膜组件将织物单独或者置于复合材料前体和薄膜之间复合在复合材料表面,补充复合材料的功能或者补强复合材料的垂直于现为方向的强度即横向强度。
[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膜组件7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转动设置的辊体71,所述辊体71上卷绕有带状薄膜或织物或者安置有成卷的带状薄膜或织物。
[01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
[01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材料通过分布架1按照分布孔的排布在空间中实现分布排列,形成所需的纤维密度和分布样式,然后纤维材料进入浸润通道21内,液态基体材料经过注胶通道22注入浸润通道中,液态基体材料浸润纤维材料,纤维材料混合液态基体材料穿过浸润通道21后进入发泡装置3内进行预发泡后,进入成型模4内进行完全发泡和固化或者定形,浸润通道21的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出料口212的面积,使得浸润通道21内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增大,使迅速、充分地浸润纤维材料,保证最终成型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分布且充分伸展,从而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纤维材料的增强作用,通过牵引装置8的连续牵引定型或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实现了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本发明创造性的使纤维材料在被浸润前按需分布后,进入注胶盒和液态基体材料充分浸润混合为复合材料前体,然后再进入发泡装置进行不完全的发泡反应,反应时间为t,这个t大于零,但等于小于复合材料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刚好完成发泡,停止膨胀的时间T。一般来说,需要设置L的数值,使得复合材料在所述发泡装置3内的时间小于T值,以便使得复合材料以未完全发泡的状态进入成型模中,继续完成最后的发泡膨胀,完成定型及固化。其中一个特例,当时间t等于T时,复合材料已完成膨胀后的状态进入成型模中,由于其不再继续发泡膨胀,因此对最终的成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效果不及t<T好,所以,优选地,设定t<T。在具体实施中,分布架1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设置,结合图2所示,分布架1包括有架体11以及设置在架体11上的分布板12,分布板1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纤维材料穿设的分布孔
13,也可以非均匀设置分布孔13,分布孔13的布设形式决定了各纤维材料分别穿过所有或部分分布孔13后在空间上分布状态,也就决定了最终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同时纤维材料经过牵引装置8的牵引速度可控、连续的进入注胶盒2内,使得整个生产线实现连续生产。
[0104] 如图3所示,注胶盒2包括有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用于纤维材料进入的浸润通道21、液态基体材料进入的注胶通道22以及控制复合材料厚度的出料通道23,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浸润通道21为多个,且呈层状结构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出料通道23与浸润通道21一一对应设置,注胶通道22设置在进料口211与出料口212之间并且贯穿所有的浸润通道21,液态基体材料经过注胶通道22进入注胶盒2中的所有浸润通道21内,纤维材料经分布板12的分布后呈层状分别进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图5所示的一种示例中,注胶通道22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呈缩口设置,本方案中注胶通道2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结构,也可为圆形结构,纤维材料在浸润通道21内与按照浸润纤维材料所需的量进行连续注入的液态基体材料发生浸渗并带动液态基体材料运动,保证连续地浸润纤维材料。
[0105] 经过浸润通道21与注胶通道22交叉位置后的纤维材料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润形成复合材料前体,然后在牵引装置8的牵引作用下经出料口212被拉出,并受出料口212的高度限制厚度。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浸润通道21与注胶通道22交叉位置之后靠近出料口212一侧的部分通道可定义为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向出出料口212一侧呈缩口设置(其横截面逐渐缩小),逐渐缩小的出料通道使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增大,加快液态基体材料对纤维材料的浸渗,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厚度达到规定的厚度。当然,出料口212的高度尺寸比进料口211小这一结构设计,也能使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增大,加快液态基体材料对纤维材料的浸渗,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厚度达到规定的厚度
[0107] 结合图1、图4所示的示例,发泡装置3具有隧道式结构,一端与注胶盒2连通另一端与成型模4连通,发泡装置3与上述所有的出料口212连通,层状的复合材料前体脱离出出料口212后进入发泡装置3内,多层复合材料前体在发泡装置3内呈一端相互分离的片状;为了加速复合材料前体的发泡,注胶盒2上还设有有送风装置5,送风装置5包括有风机52以及与风机52相连的主管51,主管51上设置有多根送风管54,送风管54设置在两相邻出料口212之间,并靠近上述注胶盒2一侧设置,结合图6所示,送风管54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朝向发泡装置3一侧开设的第一送风口541,第一送风口541吹出的气流在相邻两层状复合材料之间形成热气流,用于分开复合材料前体,防止它们过早地粘合影响均匀受热,,送风管54还开设有两沿竖直方向的第二送风口542,两相对设置的第二送风口542沿竖直方向送风,一方面通过热气流支撑并分开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避免它们出了出料口后过早地粘合,影响受热效率,另一方面热气流与复合材料前体直接接触,提高加热效率,当复合材料前体中含有的纤维全部是纱束装的时候,热气流甚至可以穿透复合材料前体使其受热更充分,这样就可以促促进液态基体材料的发泡反应,减少预发泡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有,第二送风口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防止从出料口拉出的复合材料前体中的液态基体材料流挂在出料口并堆积,最终堵塞出料口,最后,第一送风口541和第二送风口542设置在注胶盒一侧是为了对温度相对较高的热风吹向刚从注胶盒2中出来的复合材料前体,加快它们的发泡;减少预发泡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108] 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成型模4上设置有加热装置6,加热装置6包括有设置在成型模4上的加热板,加热板使成型模4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完成复合材料前体的充分发泡和固化或者定形。最后充分发泡和固化或定形的复合材料由牵引装置8连续的拉出,可以再经后续切割装置按照需要的长度切割成需要的产品。
[0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布架包括有分布板,所述分布板上开设有贯穿分布板的用于纤维材料通过的分布孔,所述分布孔呈孔状或条缝状,纤维材料同时通过全部或部分分布孔完成纤维材料在空间上的分布。
[01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调整纤维材料穿设的分布孔位置即可调整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内的分布,保证复合材料内的纤维材料内部分布不发生变化。当分布孔为孔状时,适宜于穿设纤维丝线材料,当分布孔为条缝状时,适宜于纤维织物通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条缝的形状,例如圆弧状、折线状,可以使纤维织物由平面状改变为圆弧面状或折线面状,进一步调整纤维织物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构,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同时,通过分布孔排布的分布,改变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横截面中的分布,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按不同形状分布,也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密度不同,进一步调整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指标。
[0111] 优选的方案,所述浸润通道为连续通道且所述进料口211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12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液态基体材料的内部压力,保证浸渗充分。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选择以下方案,所述浸润通道21为连续通道且其横截面由所述进料口211向所述出料口212方向呈线性逐渐减小或呈阶梯型减小;或浸润通道靠近出料口一侧的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只要达到在浸润通道21中,移动的复合材料前体受到浸润通道21提供的内在压力,逐渐减小的内部空间可以使这个内部压力逐渐增加,使得液态基体材料对纤维材料的浸润效果及效率更高,确保充分浸润,提升产品品质。
[0112] 所述出料口的高度小于等于20mm。用以控制单个浸润通道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厚度,确保复合材料易于加热且受热均匀,确保后续发泡的效率。
[0113]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浸润通道21内壁还设有导流槽221,所述导流槽221沿着所述浸润通道21的内壁的横断面环向设置。所述注胶通道22为竖直通道竖向通道222,所述竖直通道竖向通道222设置在所述进料口211与出料口212之间且贯穿浸润通道21,所述导流槽221与竖直通道竖向通道222相连通。浸润通道21在导流槽221处,容积变大,可以成为压力缓冲区,用于稳定注胶压力,均衡分布液态基体材料。
[0114]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有至少2个,且所有的浸润通道21与所述注胶通道22相连通;或者,所述注胶通道22的数量与浸润通道的数量一致,并分别与对应的浸润通道21连通。这样在加工大厚度的复合材料时,如果是单一的浸润通道21,复合材料太厚时会导致浸润效率变低、由于传热慢而导致发泡的效率及质量都更难控制,本发明创造性的将纤维材料及液态基体材料分别在多个层状叠加的浸润通道21内完成浸润复合的工作,单个浸润通道21的高度可以控制在适当的数值,使得浸润合受热的效率及效果达到需要的结果,然后再经过后续工序使多层复合材料一起进入同一发泡装置及成型模内发泡、定型及固化形成一个整体的复合材料。由于采用2个、3个及以上的浸润通道分层浸润纤维材料,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可以将不同材质或不同配方的液体基体材料通过所述注胶通道22进入注胶盒2内的不同浸润通道中,这样可以构建材质更加复杂的复合材料,获得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产品,现有技术中的单浸润通道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
[0115]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泡装置3还包括有用于液态基体材料发泡的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装置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116]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注胶盒2靠近所述发泡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5,所述送风装置5包括有风机52以及与所述风机52连通的送风管54,所述送风管54向所述发泡装置3内送风。
[0117]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为两个及以上时,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两相邻出料口212之间,所述送风管54设置在靠近出料口212的一侧,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出料口212一侧开设有第一送风口541,用于向从相邻的两个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之间送风。
[0118]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送风管54朝远离所述出料口212一侧与从出料口212出来的复合材料的前进方向呈10°~90°夹角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送风口542,用于朝向所述复合材料进行送风。
[01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还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成型模4连通的进风管53和用于使进风管53靠近成型模4一端产生负压的风机52,所述进风管53另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5连通,发泡段3中的空气经进风管53回收后进入送风装置5,最后经送风管54排出。实际应用中,可以如下设置:为了提高对发泡段3内热量的充分利用,成型模4上连接有进风管53,上述风机52为设置在进风管53上的轴流风机52,轴流风机52将成型模4内的热气流送至发泡装置3内,使送风管54排出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能够加快发泡装置3内复合材料的发泡反应,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通过主管供给多根送风管,简化了送风管的供风结构,便于实施。
[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生产具有表面覆膜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所述发泡装置3与所述成型模4之间设置有覆膜组件7,用于将带状薄膜72附着在复合材料的表面随复合材料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和/或,将织物附着在复合材料的表面随复合材料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实际应用中,所述覆膜组件7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转动设置的辊体71,所述辊体71上缠绕有带状薄膜或织物。例如,覆膜组件包括有转动设置的辊体71,辊体71上缠绕有带状薄膜72,带状薄膜72附着在复合材料的表面随复合材料进入成型模4内随复合材料的固化附着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这里带状薄膜72可以是装饰织物或带UV防护功能的耐候织物,或者是纤维毡或者布用以增加复合材料的横向强度,也可以是脱模布以便利于成型模4内复合材料的脱模。这样做的效果,是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装饰功能、耐候功能、耐磨功能、阻燃功能、脱模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的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满足其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使用多个覆膜组件将多个或者多种薄膜复合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进一步地,还可以用覆膜组件将织物单独或者置于复合材料前体和薄膜之间复合在复合材料表面,补充复合材料的功能或者补强复合材料的垂直于现为方向的强度即横向强度。
[0121] 本方案纤维材料为有机纤维、无机非金属纤维、植物纤维和金属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为聚合物纤维、植物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更优选地,为聚合物纤维和玻璃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液态基体材料为聚合物、金属和非金属,优选地,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或铝合金或镁合金或玻璃或水泥或石膏,更优选地,为聚氨酯、酚醛树脂、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树脂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122] 本方案中还设置有用于牵引复合材料的牵引装置8,牵引装置8包括有夹持复合材料的传动辊,通过传动辊的转动实现复合材料的运动,由于复合材料中纤维是连续的,通过牵引复合材料即可牵引纤维材料在连续生产线上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
[0123]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方法,用前述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并包括有以下步骤:
[0124] S1、纤维材料经过所述分布架1按照设计分布、定位后进入所述注胶盒2的浸润通道21内;
[0125] S2、液体基体材料通过所述注胶通道22进入注胶盒2内,纤维材料通过浸润通道21的同时被液态基体材料浸渍形成复合材料前体后通过出料口212进入发泡装置3、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成型模4设有的预发泡段内;
[0126] S3、所述复合材料前体在所述发泡装置3、成型模4与注胶盒2之间的间隙或预发泡段内进行预发泡,液态基体材料膨胀,并在发泡停止时或停止前进入成型模4或成型模4设有的成型模段;
[0127] S4、所述复合材料在所述成型模4或成型模段内完成充分发泡并固化或者定形;
[0128] S5、成型后的复合材料经牵引装置8牵引离开成型模4,并在此过程中,注胶盒2进料口211一侧经分布架1过来的纤维材料连续地进入注胶盒2内。
[0129]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所述S5还包括有:将带状薄膜72或者纤维织物复合在复合材料前体的表面,随复合材料前体进入所述成型模4内。
[0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胶盒2内的浸润通道21有至少2个,所述注胶通道22分别与对应的浸润通道21连通;在所述S2中,不同类型的液态基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注胶通道22注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或者不同的纤维通过不同的进料口进入不同的浸润通道21内,形成不同的复合材料前体,优选地,将耐候性的脂肪族聚氨酯或者氟碳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注入外层浸润通道,将增强型的芳香族聚氨酯或者环氧舒适或者乙烯基树脂或者不饱和树脂注入内层浸润通道。
[0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S3中,采用送风管54上所设置的第一送风口541和第二送风口54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对复合材料送热风加速其发泡过程。
[013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通过上述任一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线制造,或通过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生产制造,包括由纤维材料和液态基体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013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应用,应用于铁路轨枕、地板、栈道板、房屋维护结构、公路防撞护栏、门窗幕墙框型材、船舶甲板、维护板、浮桥板。
[013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材料包括无机纤维、有机聚合物纤维、金属纤维、天然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聚合物纤维包括聚酯纤维、Kevlar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氰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纤维包括钢纤维、铝纤维、铜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天然纤维包括亚麻纤维、苎麻纤维、剑麻纤维、黄麻纤维、竹纤维、棉纤维的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基体包括有机聚合物树脂、无机胶凝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或无机胶凝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其中所述无机胶凝材料包括水泥、菱苦土、石膏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铝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聚合物树脂包括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氰酸酯树脂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3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基体在所述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为15%~65%。
[01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基体还含有润滑剂或者内脱模剂。
[013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还包含有纤维织物,所述纤维织物包括纤维布、短切毡、连续毡、针织毡、缝编毡、针刺毡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1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的表面还包含有具有装饰功能或者保护功能的薄膜层或者纤维织物层。
[0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的外层由纤维材料和耐候性树脂制成,所述耐候树脂包括脂肪族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碳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41] 上述材质的选择及配比的选择,现有技术中多有论述,就不再赘述。
[0142]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复合材料的表面还包含有具有装饰功能或者保护功能的薄膜层或者纤维织物层。
[0143]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复合材料的外层由纤维材料和耐候性树脂制成,所述耐候树脂包括脂肪族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碳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4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发泡复合材料的应用,应用于铁路轨枕、地板、栈道板、房屋维护结构、公路防撞护栏、门窗幕墙框型材、船舶甲板、维护板、浮桥板。
[0145]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0146] 1、分布架可以使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材料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分布、浸润充分、充分展直,提高纤维材料的增强效果;
[0147] 2、注胶盒可以一次性迅速浸透大量的纤维材料,从而可以用于生产极厚的复合材料;
[0148] 3、发泡装置可以使复合材料前体均匀受热,迅速发泡,可以提高发泡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
[0149] 4、成型模可通过特殊的型腔一次性制得外形复杂的制品,并且只要成型模的条件许可,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厚度和形状没有限制;
[0150] 5、多通道的设计可以使制得的复合材料的不同部位具备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要求。
[0151]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纵向轨枕 2020-05-14 208
混凝土轨枕 2020-05-11 974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混凝土轨枕材料 2020-05-12 171
轨枕结构 2020-05-14 385
梯形轨枕 2020-05-13 428
一种复合型铁路轨枕 2020-05-11 302
一种轨枕用铝锂合金 2020-05-12 751
轨枕 2020-05-12 9
铁路轨枕 2020-05-13 554
道口专用轨枕板 2020-05-14 12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