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 一种传热无缝铜管

一种传热无缝

阅读:206发布:2021-06-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传热无缝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传热 无缝 铜 管,包括铜管本体,铜管本体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齿形肋,齿形肋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 基座 和设在齿肋基座上方且与齿肋基座一体的传热顶部;齿肋基座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连接在铜管本体的内壁,其中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的径向截面为矩形且一侧面与齿肋基座的侧面共面,矩形的传热顶部的另一侧面设有凹槽,从而形成齿肋A和齿肋C;其余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为直 角 梯形,从而形成齿肋B和齿肋D;齿肋A、齿肋B、齿肋C和齿肋D的最大齿宽在最小齿宽的1.3到1.5倍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小冷凝介质的 流动阻 力 同时能够在胀管后提供更大的传热面积,提高铜管的传热效率。,下面是一种传热无缝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传热无缝管,包括铜管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铜管本体(1)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齿形肋(2),齿形肋(2)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21)和设在齿肋基座(21)上方且与齿肋基座(21)一体的传热顶部(22);齿肋基座(21)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12)连接在铜管本体的内壁,其中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22)的径向截面为矩形且一侧面与齿肋基座(21)的侧面共面,矩形的传热顶部(22)的另一侧面设有凹槽,从而形成齿肋A(201)和齿肋C(203);其余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为直梯形,与齿肋基座形成齿肋B(202)和齿肋D(204);齿肋A(201)、齿肋B(202)、齿肋C(203)和齿肋D(204)的最大齿宽在最小齿宽的1.3到1.5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肋A(201)的传热顶部(22)侧面上的凹槽设在齿肋A(201)的传热底部与齿肋基座(21)贴合形成的夹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肋C(203)的传热顶部(22)侧面上的凹槽的径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凹槽的宽度与传热顶部(22)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肋B和齿肋D的传热顶部(22)设在齿肋基座(21)的中间位置,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的斜边与长底边的夹角γ在45度到75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过渡面(12)中间位置的切线与齿肋基座(21)中线的夹角α在30度到55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形肋(2)与铜管本体(1)的轴线夹角β为15度到3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肋A(201)和齿肋C(203)上独立间隔地设有与铜管本体(1)轴线平行的轴向凹槽(3),轴向凹槽(3)的深度在所在齿形肋(2)的齿顶高的1/2到3/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形肋(2)上的边角设有过渡圆角。

说明书全文

一种传热无缝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传热无缝铜管。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空调几乎家家必备,可以改变环境内的气温使人体舒适。冷凝器是空调内的一个重要组件。因为铜的导热性能好,活跃度低,且不会与管内的气液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现有的空调内常采用铜管制成的光管或者内螺纹管用于热交换的。又因为铜管的韧性高,硬度低容易变形,所以常在铜管外套设有强度高不易变形的制的散热片,散热片与铜管的径向截面平行,在起到支撑的同时帮助散热。为了方便安装,铜管的外径略小于散热片的内孔孔径,通过挤件让铜管胀管,从而使铜管外壁与散热片的内孔紧密贴合,保证冷凝器等散热功率较高。铜管制成的光管内部光滑,传热面积较小从而导致传热效率较低;内螺纹管的管内设有螺旋状的直齿或内齿,有些螺纹齿形的加工制造存在困难,虽然传热面积较大,但是在胀管过程中螺纹齿容易发生变形,而使传热效率降低,甚至有可能会增大传热热阻。
[0003]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内螺纹传热管”,其公告号为CN100365370C,授权公告日2008年1月30日,公开了一种内螺纹传热管,其内表面上有螺旋齿,螺旋齿的横截面为Y字形,相邻的两齿之间有一开口空腔。齿的两侧壁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相邻两齿间空腔的最大宽度大于空腔口的宽度。其不足之处在于:Y字形的齿叶会不利于同增加冷媒气液混合物在铜管内的流通阻,铜管内部的气液流动均匀,扰动小,热交换能力弱,不利于铜管内外热传递;Y字形的齿叶在胀管过程中,易向下弯曲,不利于铜管膨胀与散热片的内孔贴合,影响传热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热铜管内的螺纹对于冷媒流体的阻力大,胀管后传热效率会降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胀管后提供更大的传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传热无缝铜管。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包括铜管本体,铜管本体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齿形肋,齿形肋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和设在齿肋基座上方且与齿肋基座一体的传热顶部;齿肋基座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连接在铜管本体的内壁,其中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的径向截面为矩形且一侧面与齿肋基座的侧面共面,矩形的传热顶部的另一侧面设有凹槽,从而形成齿肋A和齿肋C;其余部分的齿形肋上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为直梯形,与齿肋基座形成齿肋B和齿肋D;齿肋A、齿肋B、齿肋C和齿肋D的最大齿宽在最小齿宽的1.3到1.5倍之间。
[0007] 由于受到螺旋状的齿形肋的导流作用,冷凝介质边旋转边进入铜管本体,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往铜管表面靠近,可以使冷凝介质混合均匀,与铜管本体的接触密度大,方便与铜管完成热交换。相邻齿肋组彼此的形状和齿宽不同,可以为铜管本体内的冷凝介质提供不同的扰流速度,不同速度的冷凝介质相互追尾,从而使冷凝介质相互干扰融合从而加强冷凝介质周向的扰动,进而增强铜管本体内壁与中间部位介质的紊流作用,促使不同部位的介质之间快速实现热量均衡,提高铜管本体内不同部位的热交换速率。当铜管通过胀管工艺使铜管的外表面贴合散热片的内孔时,挤件在进入时对齿形肋产生沿齿形肋的侧面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完成胀管,同时由于齿形肋受到了挤件的压力会产生变形。胀管时,齿肋A和齿肋C的传热顶部由于具有凹槽的存在,凹槽对应的位置上由于厚度小于传热顶部其他位置的厚度,会优先变形,传热顶部变形后产生一定的倾斜角,避免齿形肋被压扁,增加了传热面积从而可以在胀管后提高传热效率。齿肋B和齿肋D的传热顶部为直角梯形,由于齿肋基座和传热顶部是一体结构,传热顶部的顶角受到挤件的压力,胀管时,压力与齿形肋的竖直轴线存在夹角会优先变形,传热顶部变形后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在胀管后增加了铜管的传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传热效率。
[0008] 作为优选,齿肋A的传热顶部侧面上的凹槽设在齿肋A的传热底部与齿肋基座贴合形成的夹角内。胀管时,由于凹槽底部厚度较薄会先于传热顶部的其他位置发生弯曲变形,传热顶部向凹槽所在的一侧弯曲,胀管后铜管内部的传热面积改变不大,从而保持铜管的传热效率。
[0009] 作为优选,齿肋C的传热顶部侧面上的凹槽的径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凹槽的宽度与传热顶部的高度相等。胀管时,凹槽所在的传热顶部的中间厚度最薄,最易变形,且由于是圆弧状的凹槽,弯曲变形较圆滑,齿形肋整体的变形不明显,与齿肋A的截面形状不同,扰流能力也不同,从而在铜管内部周向形成不同流速的冷凝介质流,是冷凝介质间不断混合追尾从而增强铜管传热能力。
[0010] 作为优选,齿肋B和齿肋D的传热顶部设在齿肋基座的中间位置,传热顶部径向截面的斜边与长底边的夹角γ在45度到75度之间。可以确保齿肋B和齿肋D传热顶部的顶角在铜管径向上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切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沿齿形肋侧面向下的力足够让铜管完成胀管,同时防止只在传热顶部的顶角发生形变使齿形肋的形变过度,防止产生弯角而影响冷凝介质在铜管内的流动,降低传热效率。
[0011] 作为优选,过渡面中间位置的切线与齿肋基座中线的夹角α在30度到55度之间。传热顶部受到挤件的作用力,部分作用力转化为横向的作用力使传热顶端发生变形,其余的作用力沿传热顶部的侧面向下使铜管发生膨胀,夹角α在30度到55度之间可以确保在过渡面的作用下铜管本体在径向和切向上受到的作用力接近,从而使胀管过程中铜管的膨胀可靠均匀,提高传热效率。
[0012] 作为优选,齿形肋与铜管本体的轴线夹角β为15度到30度之间。β角度过小时扰流效果不佳,冷凝介质在铜管内的流速过快,散热不完全;β角度过大时冷凝介质流动的阻力过大,产生额外的做功进而会使传热管的传热效率降低,影响传热,15度到30度可以在阻力不大的同时保证铜管的扰流作用。
[0013] 作为优选,齿肋A和齿肋C上独立间隔地设有与铜管本体轴线平行的轴向凹槽,轴向凹槽的深度在所在齿形肋的齿顶高的1/2到3/4之间。可以在保证齿形肋导流作用的同时帮助冷凝介质完成跨齿肋的流动,方便内部热量交换的进行;同时轴向凹槽可以在胀管时为铜管内齿形肋的弯曲变形提供空间,防止齿形肋在长度方向发生扭曲而影响齿形肋的导流性能。
[0014] 作为优选,齿形肋上的边角设有过渡圆角。变温电器如空调运行时,制冷剂中溶有冷冻油,将齿形肋上的角都制成圆角可以避免棱角形的齿形肋刺破液膜及油膜,致使冷冻油积存在棱角形的凹槽里而不易被顶部的冷冻油或制冷剂带出,防止增加传热热阻。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6] 由于受到齿形肋的导流作用,冷凝介质边旋转边进入铜管,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往铜管表面靠近,可以使冷凝介质混合均匀,与铜管本体的接触密度大,方便与铜管完成热交换。
[0017] 相邻齿肋组间的宽度和形状不同,可以为铜管内的冷凝介质提供不同的扰流速度,从而使冷凝介质相互干扰融合从而加强冷凝介质周向的扰动,进而增强铜管本体内壁与中间部位介质的紊流作用,促使不同部位的介质之间快速实现热量均衡,提高铜管本体内不同部位的热交换速率。
[0018] 齿形肋包括齿肋基座和传热顶部,齿肋基座和传热顶部是一体结构,由于传热顶部上设有斜面或凹槽,将胀管时齿形肋受到的正压力部分转化为齿形肋的侧向变形力,使铜管在胀管时内部的齿肋不会被压扁,增加胀管后铜管内齿形肋的传热面积从而增强铜管的传热效率。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3是图1的铜管本体内B-B部位的展开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铜管本体1  过渡面12  齿形肋2  齿肋A201  齿肋B202  齿肋C203  齿肋D204  齿肋基座21  传热顶部22  轴向凹槽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传热无缝铜管,包括铜管本体1,铜管本体1为无缝铜管通过拉伸工艺成型,铜管本体1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齿形肋2。齿形肋2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21和设在齿肋基座21上方且与齿肋基座21一体的传热顶部22。齿形肋2与铜管本体1的轴线夹角β为20度。齿肋基座21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12连接在铜管内壁,过渡面12中间位置的切线与齿肋基座21中线的夹角α在45度。其中部分齿形肋的传热顶部22的径向截面为矩形且一侧面与齿肋基座21的侧面共面,矩形的传热顶部22的另一侧面设有凹槽,从而形成齿肋A201和齿肋C203;其余部分的齿形肋2的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为直角梯形,与齿肋基座形成齿肋B202和齿肋D204,齿肋A201、齿肋B202、齿肋C203和齿肋D204各占铜管本体圆周的1/4,齿肋A201、齿肋B202、齿肋C203和齿肋D204的齿宽之比为1:1.1:1.3:1.2。齿肋A201的传热顶部22侧面上的凹槽设在齿肋A201的传热底部与齿肋基座21贴合形成的夹角内。齿肋C203的传热顶部22侧面上的凹槽的横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凹槽的宽度与传热顶部22的高度相等。齿肋B202和齿肋D204的传热顶部22设在齿肋基座21的中间位置,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的斜边与长底边的夹角γ为70度。齿肋A201、齿肋B202、齿肋C203和齿肋D204的齿顶高相等。齿肋A201和齿肋C203上独立间隔地设有与铜管本体1轴线平行的轴向凹槽3,轴向凹槽3的深度为齿顶高的1/2。齿形肋2上的角都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角相邻的两边中较短边的1/2。在空调运行时,制冷剂中溶有冷冻油,将齿形肋2上的角都制成圆角可以避免棱角形的齿形肋2刺破液膜及油膜,致使冷冻油积存在棱角形的凹槽里而不易被顶部的冷冻油或制冷剂带出,防止增加传热热阻。
[0026] 铜管通过挤件胀管后,如图4所示,齿肋A201和齿肋C203在凹槽处的厚度较小,且凹槽位于齿形肋2所受作用力的正下方,容易在挤件的压力下发生弯曲变形,变形后的齿形肋2表面积增大;齿肋B202和齿肋D204的顶面为斜面,且斜面的顶端在传热顶部22的一侧作为受力点,斜面与齿肋所受作用力的夹角大于90度,斜面顶端所在的一侧弯曲,在胀管后增加了齿形肋2的表面积,增强了铜管内与冷凝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铜管的传热效率。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铜合金 2020-05-11 709
轧制铜箔 2020-05-11 232
轧制铜箔 2020-05-12 818
轧制铜箔 2020-05-12 307
一种铜管 2020-05-12 398
轧制铜箔 2020-05-12 603
一种铜管 2020-05-11 679
轧制铜箔 2020-05-12 946
铜冶金炉的粗铜排放口 2020-05-13 446
铜冶金炉的粗铜排放口 2020-05-13 68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