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用作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17-乙酰氨基-4-氮杂甾族化合物衍生物

用作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17-乙酰基-4-氮杂甾族化合物衍生物

阅读:352发布:2021-02-06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作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17-乙酰基-4-氮杂甾族化合物衍生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结构式I化合物是组织选择性雄 激素 受体(AR)调节剂。它们用作骨和/或肌肉组织雄激素受体激动剂,同时拮抗男性患者前列腺或女性患者子宫中AR。因此,这些化合物单独或与其他活性剂联合用于增加减弱的肌肉紧张性和 治疗 由雄激素不足引起的或者可通过给与雄激素改善的 疾病 ,包括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牙周病 、骨折、骨再造术后的骨损伤、肌肉减少(sarcopenia)、虚弱、 皮肤 老化、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女性绝经后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肥胖、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它造血系统疾病、炎性关节炎和关节修复、HIV-消瘦、 前列腺癌 、癌恶病质、早老性痴呆、肌肉营养不良、 认知障碍 、性欲降低、卵巢功能早衰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面是用作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17-乙酰基-4-氮杂甾族化合物衍生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式I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羰基C1-3烷基、C1-4烷基、卤素、C1-3烷基、(C0-6 烷基)2基C0-6烷基和羟甲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 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
具有0、1、2、3或4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5-或6-元单环 芳环系统,和
9-14-元多环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环为芳香环,并且其中所 述多环系统具有0、1、2、3或4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1-6烷氧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
全氟C1-4烷氧基,
C0-6烷基羰基,
C1-6烷基羰基氧基,
C1-6烷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磺酰基氨基,
C1-6烷氧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和
(C1-6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或者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
R2和R3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基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亚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选自 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NO2、 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并且
前提条件是:
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
选自苯基、naphthinyl、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 噻吩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二氢呋喃基、1,3-benzodioxilyl、 2,3-二氢-1,4-benzodioxilyl、喹喔啉基、喹嗪基、喹唑啉基、吲唑基、 喹啉基、异喹啉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 噁唑基、氧化吡啶基、异噻唑基、异吲哚基、吡唑基、吡咯基、1,6- 二氢吡啶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吡咯啉基、吡唑啉基、噻二 唑基、噁二唑基、四唑基和三唑基。
3.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
选自苯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喹喔 啉基、氧化吡啶基、喹嗪基、喹唑啉基、喹啉基、咪唑基、噻唑基、 异噁唑基、吡唑基、1,6-二氢吡啶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四 唑基和噻二唑基,例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四唑基 和噻唑基,如吡啶基和嘧啶基。
4.权利要求3的化合物,其中
选自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四唑基和噻唑基。
5.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其中
选自吡啶基和嘧啶基。
6.权利要求5的化合物,其中
选自苯基、吡嗪基、四唑基和噻唑基。
7.式I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卤素、C1-3烷基、(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 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苯基、naphthinyl、苯并咪唑基、苯并 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二氢呋喃基、 喹喔啉基、喹嗪基、喹唑啉基、1,3-benzodioxilyl、2,3-二氢-1,4- benzodioxilyl、吲哚基、吲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呋喃基、噻吩 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异噻唑基、异吲哚基、氧 化吡啶基、吡唑基、吡咯基、1,6-二氢吡啶基、吡啶基、嘧啶基、吡 嗪基、吡咯啉基、吡唑啉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四唑基和三唑基。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0-6烷基)氨基,
(C0-6烷基)羰基氨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1-6烷氧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和
全氟C1-4烷氧基,
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
R2和R3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基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亚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 取代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 选自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 NO2、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并且前 提条件是: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8.权利要求7的化合物,其中X为卤素。
9.权利要求7的化合物,其中X为氢。
10.权利要求9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为甲基。
11.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卤素、C1-3烷基、(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 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苯基、吡啶基和嘧啶基;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C0-6烷基)氨基,
(C0-6烷基)羰基氨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和
全氟C1-4烷氧基,
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
R2和R3是未取代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选自:
氢,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羟基C0-10烷基,和
全氟C1-6烷基,
R4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的;
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 取代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 选自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 NO2、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并且前 提条件是: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1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选自: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喹喔啉-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嗪-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烟酰胺-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1,3-苯并噻唑-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1,2,4-噻二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硝基-1H-咪唑-5-基)-5-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乙基-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氧基-6-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H-苯并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H-吡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氧化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
N-(6-乙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胺;
N-(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6-(乙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5-吡啶-2-基氨基甲酸甲酯)-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吡啶-5-基)2,2-二甲基丙酰胺-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α-乙酰胺;
N-[6-(甲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 酰胺;
N-(1H-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6-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3-甲基异噁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叔丁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a-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5-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6-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三氟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酰氨基)吡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5-二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氨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三氟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氧-1,6-二氢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喹啉-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基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5-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4-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5-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氨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6-二甲基-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4,6-二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氧基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1,3-二氧-2,3-二氢-1H-异吲哚-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甲氧基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5-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四唑-5-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2-异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2-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基-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吲唑-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6-二甲基)-1,3-嘧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吡嗪-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苯并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异噁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羧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吗啉-4-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piperiz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yrollid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二氨-1-基乙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组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1-羟甲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甲氧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piperizinyl)-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morphilino)-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2-(morphilino)-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烯-17β-乙酰胺;
N-[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异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氰基-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N-(2-甲氧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 -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甲基氨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乙氧基羰基)-4-甲基-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乙氧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羧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N,N-二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N-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乙氧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2-(甲酰氨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羧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N-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N,N-二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羟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1H-四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1H-吡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嘧啶-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吡嗪-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呋喃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N-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6-[(N,N-二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 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N-哌啶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吗啉-4-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基-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6-[甲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pyrizin-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苯基磺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磺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氨基亚甲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氟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3-噻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嘧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pyrizin-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6-二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0-乙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咪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酰 胺;
N-(吡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酰 胺;
N-(6-甲酰氨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甲基-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0-乙酰胺;
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 酰胺;
N-(吡啶-4-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 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氧基羰基-苯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pyrizin-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13.权利要求1-16中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在制备 治疗预防哺乳动物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疾病选自:肌肉紧张 性减弱、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牙 周病、骨折、骨再造术后的骨损伤、肌肉减少、虚弱、皮肤老化、男 性性腺机能减退、女性绝经后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血症、肥胖、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系统疾病、关节炎和关节修 复、HIV-消瘦、胰腺癌、癌样恶病质、肌肉萎缩症、早老性痴呆、认 知障碍、性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良性前列腺增生、抑郁、卵巢 功能早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4.权利要求13的应用,其中所述疾病为骨质疏松。
15.包含治疗有效量权利要求1化合物及其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 合物。
16.权利要求15的组合物,它进一步包含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 分选自:
1)单独或与黄体或黄体酮衍生物联合的雌激素或雌激素衍生 物,
2)二膦酸盐,
3)抗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4)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
5)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6)(f)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7)(g)破骨细胞泡的(vacuolar)ATP酶抑制剂,
8)(h)VEGF结合成骨细胞的拮抗剂,
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γ激活剂,
10)降素,
11)钙受体拮抗剂,
12)甲状旁腺素或其类似物,
13)促生长激素分泌素,
14)人生长激素,
1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6)p38蛋白激酶抑制剂,
17)骨形态形成蛋白,
18)BMP拮抗作用抑制剂,
19)前列腺衍生物,
20)维生素D或维生素D衍生物,
21)维生素K或维生素K衍生物,
22)依普黄酮,
23)氟化物盐,
24)食物钙补充剂,和
25)骨头生长因子(osteoprotegerin)。
17.权利要求16的组合物,其中:
1)单独或与黄体酮或黄体酮衍生物组合的雌激素或雌激素衍生物 选自共轭雌激素、雌激素、17β-雌二醇、雌酮、17β-乙炔基雌二醇、 与至少一种选自炔诺酮和醋酸甲羟孕酮的药物组合的17β-乙炔基雌二 醇;
2)二膦酸盐选自阿伦特罗、氯屈膦酸盐、羟乙膦酸盐、 ibandronate、英卡膦酸盐、minodronate、奈立膦酸(neridronate)、 奥帕膦酸酯、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吡膦酸盐、利塞膦酸盐、替 鲁膦酸盐和唑来膦酸盐;
3)抗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自雷洛昔芬、氯米芬、 珠氯米芬、恩氯米芬、福昔定(nafoxidene)、CI-680、CI-628、CN- 55、945-27、Mer-25、U-11、555A、U-100A、他莫昔芬、拉索昔芬、 托瑞米芬、azorxifene、EM-800、EM-652、TSE 424、屈洛昔芬、 多昔芬和奥美昔芬;
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选自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二羟基- open acid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cerivastatin、 罗苏法他汀、pitavastatin和nisvastatin;
5)降钙素是鼻喷雾给药的大马哈鱼的降血钙素;
6)骨形态形成蛋白选自BMP2、BMP3、BMP5、BMP6、BMP 7,TGFβ和GDF5;
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选自单独或与IGF结合蛋白3组合的IGF I和IGF;
8)前列腺素衍生物选自前列腺素受体EP1、EP2、EP4、FP和IP 激动剂;
9)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选自aFGF和bFGF;
10)甲状旁腺素(PTH)或PTH类似物选自PTH皮下注射剂、人 PTH(1-84)、人PTH(1-34)和起其它天然的或取代的部分序列;
11)维生素D或维生素D衍生物选自天然维生素D、25-OH-维 生素D3、lα,25(OH)2维生素D3、lα-OH-维生素D3、lα-OH-维生素 D2、二氢速留醇、26,27-F6-lα,25(OH)2维生素D3、19-去甲-lα,25(OH)2 维生素D3、22-氧杂骨化三醇、卡泊三醇、lα,25(OH)2-16-烯-23-炔-维 生素D3(Ro 23-7553)、EB1089、20-表-lα,25(OH)2维生素D3、KH1060、 ED71、lα,24(S)-(OH)2维生素D3和lα,24(R)-(OH)2维生素D3;
12)食物钙补充剂选自碳酸钙、枸橼酸钙和天然钙盐;和
13)氟化物盐选自氟化钠和氟磷酸一钠(MFP);及其可药用盐或 立体异构体。
18.权利要求17的组合物,其中二膦酸盐为阿伦特罗一钠三合 物或阿伦特罗一钠一水合物。
19.权利要求1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选自:
1)单独或与黄体酮或黄体酮衍生物联合的雌激素或雌激素衍生 物,
2)二膦酸盐,
3)抗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4)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
5)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6)破骨细胞泡的ATP酶抑制剂
7)降钙素,
8)骨头生长因子,和
9)甲状旁腺素或其类似物。
20.通过将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与其可药用载体组合制备的药物 组合物。
21.一种制备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将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和可药用载体组合。

说明书全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17-乙酰基-4-氮杂甾类衍生物、其合成及其作为雄 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化合物是组织选择性雄 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并由此用于治疗雄激素缺乏引起的病症或它 们可以通过施用雄激素加以改善,例如骨质疏松症、牙周疾病、骨折、 虚弱和sarcopenia。此外,本发明的SARMs可以用于治疗与低睾 有关的精神障碍,例如抑郁、性功能障碍和认知衰退。SARMs在特 定组织内是拮抗剂,其在升高的雄激素紧张或活动引起症状的病症中 有效,例如良性前列腺肥大和睡眠呼吸暂停。

发明背景

雄激素受体(AR)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受体的超家族,其中的 其他成员包括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 受体。AR表达在机体的多种组织内且是介导雄激素例如睾酮(T)和二 氢睾酮(DHT)的生理和病生理效应的受体。结构上,AR由三个功能 结构域构成:配体结合结构域(LBD),DNA结合结构域和氨基末端结 构域。结合AR并模拟内源性AR配体的效应的化合物被称作AR激 动剂,而抑制内源性AR配体的效应的化合物被称作AR拮抗剂。
雄激素配体结合AR诱导配体/受体复合物,在此之后易位进入到 细胞核内,结合核内存在的靶向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域中的调节 DNA序列(称作雄激素效应元件)。随后称作辅因子的其他蛋白质被募 集,其结合受体导致基因转录。
雄激素疗法已经用于治疗多种雄性障碍,例如生殖障碍和原发性 或继发性雄性性腺机能减退。此外,已经对许多天然或合成AR激动 剂进行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例如骨骼疾病、造血器官并、神经肌肉 疾病、类湿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以及激素代替疗法(HRT),例如 女性雄激素缺乏,进行了研究。而且,AR拮抗剂,例如氟他胺和 bicalutamide,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所以可以以组织选择性方式激活(″ 激动″)AR的功能的可利用化合物可以有效产生所需的雄激素的骨骼- 和肌肉合成代谢作用,同时没有负面的雄激素性质,例如男性化 (virilization)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抑制。
在最新研究中报导了利用联合睾酮和雌激素的给药,雄激素在绝 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骨骼具有有益作用[Hofbauer等., Eur.J. Edocrinol.140:271-286(1999)]。在长达2年的双盲对比研究中,口服 共轭雌激素(CEE)和甲基睾酮的联合形式被证实有效促进脊柱和髋部 中骨质的自然生长,而共轭雌激素单独疗法预防骨损失[ J.Reprod. Med.,44:1012-1020(1999)]。
此外,证据显示妇女中的热潮红病用CEE和甲基睾酮治疗;然而, 30%的被治疗妇女患有严重的痤疮和面毛增多,这是所有现有雄激素 药疗治疗的一个并发症[Watts等., Obstet.Gynecol.,85:529- 537(1995)]。还发现将甲基睾酮加入到CEE可降低HDL平,在其他 研究中发现如此。所以,现有雄激素疗法的男性化潜在和对脂质性 质的影响提供了开发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激动剂的基本原理。
雄激素在男子的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Anderson等,″还原骨 质疏松症的生长旺盛男性中雄激素补充-6个月的治疗对骨矿物质密度 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 Bone,18:171-177(1996)]。即使在患有骨 质疏松症的生长旺盛(eugonadal)男性中,对于睾酮治疗的治疗性响应 揭示了雄激素具有重要的骨骼合成代谢作用。在5-6个月至对于肌肉内 施用250mg睾酮酯的响应是,平均腰部BMD从0.799gm/cm2增加至0.839 g/cm2。SARMs由此可以用于治疗男性中的骨质疏松症。
雄激素缺乏发生在患有D阶段前列腺癌(转移性)的经历了雄激素抑 制疗法(ADT)的男性中。内分泌睾丸切除术是通过长效GnRH激动剂 来获得,而雄激素受体阻断AR拮抗剂生效。在对激素抑制的响应中, 这些男子患有热潮红,严重的骨损失,衰弱和疲劳。
在患有前列腺癌男性的小规模研究中,osteopenia(50%比38%)和 骨质疏松症(38%比25%)在经历ADT超过1年的男性中比没有接受ADT 的患者更加常见[Wei,等., Urology 54:607-611(1999)]。腰椎BMD 在接受ADT的男性中明显降低。由此在骨骼和肌肉内没有拮抗作用的 组织选择性AR拮抗剂在前列腺中可以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药物, 单独使用或与传统ADT联合[参见A.Stoch,等., J.Clin.Endocrin. Metab.,86:2787-2791(2001)]。
组织选择性AR拮抗剂还可以治疗绝经后妇女中的多囊性卵巢综 合症。参见C.A.Eagleson,等.,″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氟他胺恢复促 性腺素释放激素脉冲发生器对雌二醇和孕酮引起的抑制作用的敏感性 的证据″ J.Clin.Endocrinol.Metab.,85:4047-4052(2000)。
SARMs还可以治疗某些造血障碍,如雄激素刺激肾肥大和红细胞 生成素(EPO)生产。在采用重组人EPO之前,雄激素已被用于治疗慢 性肾衰引起的贫血。此外,雄激素提高患有非严重再生障碍贫血和脊 髓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贫血患者中的血清EPO水平。对于贫血的治疗需 要选择性作用,例如可以通过SARMs提供。
SARMs作为肥胖治疗中的附加物具有临床价值。这种减少机体脂 肪的途径得到公开的观察结果支持的,该结果是雄激素给药减少肥胖 患者的皮下和内脏脂肪[ J.C.Lovejoy,等.,″口服合成代谢类固醇治 疗,而不是非肠道雄激素治疗,减少肥胖老年男子的腹部脂肪″ Int.J. Obesity,19:614-624(1995)],[J.C.Lovejoy等.,″内源性雄激素影 响肥胖绝经后妇女中的机体组成和局部机体脂肪分布-一个临床科研中 心研究″ J.Clin.Endocrinol.Metab.,81:2198-2203(1996)]。所以, 不具有不需要的雄激素作用的SARMs可以在肥胖治疗中具有有益作 用。
雄激素受体激动剂还可以对神经变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病 (AD)具有治疗价值。雄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性 能是由J.Hammond等.,″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介导在人初级神经元中 的神经保护作用″ J.Neurochem.,77:1319-1326(2001)报导的。Gouras 等称睾酮减少阿尔茨海默氏β-淀粉样蛋白肽的分泌并由此可以用于治 疗AD[( Proc.Nat.Acad.Sci.,97:1202-1205(2000)]。还公开了一种通 过抑制参与进行性AD的蛋白质的高磷酸化的机理[S. Papasozomenos,″睾酮预防糖原合酶激酶-3β而不是细胞周期蛋白依 赖性激酶5和c-JunNH2末端激酶的活化引起的热休克和伴发消灭的τ的 高磷酸化: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推断″ Proc.Nat.Acad.Sci.,99:1140- 1145(2002)]。
雄激素受体激动剂还可以对肌肉紧张和强度具有有益作用。最新 研究证实″生理性雄激素替代法在健康、性腺机能减退的男子中与明 显的非脂肪物质、肌肉大小和最大随意强度有关″[S.Bhasin,等., J. Endocrin.,170:27-38(2001)]。
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中的性欲降低。男性 中的雄激素缺乏与性欲减小有关。S.Howell等., Br.J.Cancer,82: 158-161。在需要妇女中生育后数年内低雄激素水平导致性欲减退。S. Davis, J.Clin.Endocrinol.Metab.,84:1886-1891(1999)。在研究中, 循环中的游离睾酮明确地与性欲Id有关。在另一研究中,给患有原发 性和继发性肾上腺机能不全的妇女提供生理性DHEA替代(50mg/天)。 与摄取安慰剂的妇女相比,DHEA给药的妇女显示性思维频率、性欲 和满意度增高。W.Arlt等., N Engl.J.Med.341:1013-1020(1999), 也参见K.Miller, J.Clin.Endocrinol.Metab.,86:2395-2401(2001)。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结构式I化合物:

或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其应用及其药物组合物。
这些化合物是有效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并且是特别有效的 SARMs。因此,它们用于治疗由雄激素不足引起的或者可通过给与雄 激素改善的疾病。
本发明也涉及包含本发明化合物和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我们利用一系列显示配体介导的AR激活作用的体 外细胞分析识别出具有SARMs功能的化合物,所述分析如(i)、N-C相 互作用,(ii)、转录抑制和(iii)、转录激活。用上述方法是别的本发明 SARM化合物显示体内组织选择性AR激动作用,即骨激动作用(刺 激啮齿动物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形成)和前列腺拮抗作用(对阉割啮齿动 物前列腺的生长具有最小的作用和拮抗由AR激动剂介导的前列腺生 长)。
已确定为SARMs的本发明化合物用于治疗由可通过给与雄激素 改善的雄激素不足引起的疾病或病症。所述化合物单独或与骨吸收抑 制剂如二膦酸盐、雌激素、SERMs、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αvβ3整 联蛋白受体拮抗剂、降素和质子抑制剂联合治疗女性和男性骨质 疏松是理想的。它们也与刺激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素或其类似物 一起使用。本发明SARM化合物也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 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而且,本发明化合物显示对皮肤的最小 作用(痤疮和面部绒毛生长)并且可用于治疗多毛症。因此,本发明化 合物可刺激肌肉生长并且可用于治疗肌肉减少和虚弱。在肥胖的治疗 中,它们可用于减少内脏脂肪。而且,本发明化合物可显示中枢神经 系统的雄激素激动作用并可用于治疗血管舒缩症状(热潮),增加能量 和性欲。它们可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
本发明化合物由于其具有骨修复能力,也可单独或辅助GnRH激 动剂/拮抗剂治疗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或者由于它们具有拮抗前列腺中 雄激素和使骨损耗最小化的能力,可替代抗雄激素治疗。此外,本发 明化合物由于其具有骨修复能力,可辅助抗雄激素治疗用于治疗前列 腺癌,或者由于其具有抗雄激素特性,可单独治疗并且该治疗结果优 于减少骨使用的传统抗雄激素治疗。另外,本发明化合物可增加血细 胞如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并且可用于治疗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因此,鉴于它们具有上述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激动作用,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是性腺机能减退(雄激素不足)男性激素替代治疗的 理想的化合物。
发明详述
本发明涉及用作雄激素受体激动剂特别是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激动 剂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其应用或其组合物。本发明 化合物通过结构式I描述: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羰基C1-3烷基、C1-4烷基、卤素、C1-3烷基、(C0-6 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 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
具有0、1、2、3或4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5-或6-元单环 芳环系统,和
9-14-元多环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环为芳香环,并且其中所 述多环系统具有0、1、2、3或4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1-6烷氧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
全氟C1-4烷氧基,
C0-6烷基羰基,
C1-6烷基羰基氧基,
C1-6烷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磺酰基氨基,
C1-6烷氧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6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和
(C1-6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并且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并且
R2和R3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基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亚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选自 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NO2、 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NH2,并且
前提条件是:
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例中, 选自苯基、naphthinyl、苯并 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 二氢呋喃基、1,3-benzodioxilyl、2,3-二氢-1,4-benzodioxilyl、喹喔啉 基、喹嗪基、喹唑啉基、吲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呋喃基、噻吩 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氧化吡啶基、异噻唑基、 异吲哚基、吡唑基、吡咯基、1,6-二氢吡啶基、吡啶基、嘧啶基、吡 嗪基、吡咯啉基、吡唑啉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四唑基和三唑基。
在该具体实例的一个变化形式中, 选自苯基、苯并咪唑基、 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喹喔啉基、氧化吡啶基、喹嗪基、喹唑啉 基、喹啉基、咪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吡唑基、1,6-二氢吡啶基、 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四唑基和噻二唑基,例如,苯基、吡啶 基、嘧啶基、吡嗪基、四唑基和噻唑基,如吡啶基和嘧啶基。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 选自苯基、吡嗪基、吡啶基、四唑 基和噻唑基。
在又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结构式I化合物及其可 药用盐或立体异构体: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卤素、C1-3烷基、(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 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苯基、naphthinyl、苯并咪唑基、苯并 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二氢呋喃基、 喹喔啉基、喹嗪基、喹唑啉基、1,3-benzodioxilyl、2,3-二氢-1,4- benzodioxilyl、吲哚基、吲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呋喃基、噻吩 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异噻唑基、异吲哚基、氧 化吡啶基、吡唑基、吡咯基、1,6-二氢吡啶基、吡啶基、嘧啶基、吡 嗪基、吡咯啉基、吡唑啉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四唑基和三唑基。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0-6烷基)氨基,
(C0-6烷基)羰基氨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羰基C1-6烷氧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和
全氟C1-4烷氧基,
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
R2和R3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基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亚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C2-10链炔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选自 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NO2、 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并且
前提条件是:
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X为卤素。在又一个具体实例中,X为氢。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R1选自氢、CF3、卤素、C1-3烷基、(C0-6烷 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由 1-7个氟原子取代的。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R1选自氢、CF3、卤素、 (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C1-3烷基。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R1选自 氢和甲基。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或立体异构体,

其中:
X为氢或卤素;
R1为氢、CF3、卤素、C1-3烷基、(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和羟甲 基,其中所述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
表示基团,选自:苯基、吡啶基和嘧啶基;
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C1-8烷基,
(C0-6烷基)氨基,
(C0-6烷基)羰基氨基,
氨基C0-6烷基,
C1-6烷基氨基C0-6烷基,
(1-6烷基)2氨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C0-6烷基,
C1-6烷氧基羰基C0-6烷基,
羟基C0-6烷基,
氰基,
全氟C1-4烷基,和
全氟C1-4烷氧基,
其中
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不形成或形成螺-C3-6环烷基, 或桥氧基,
R2和R3是未取代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R4选自:
氢,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羟基C0-10烷基,和
全氟C1-6烷基,
R4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的;
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0-1,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二-(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氨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
羧基C0-10烷基氨基,
羧基C0-10烷基,
羧基芳基,
羧基C3-8环烷基,
羧基C3-8杂环基,
C1-10烷氧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
C1-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芳基C0-10烷基羰基氧基氨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芳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1-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硫基,
C1-10烷基磺酰基,
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磺酰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4、R5、R6和R7是未取代的或彼此独立地由一个或多个R8取代 的;
R8选自:
氢,
卤素,
(羰基)0-1C1-10烷基,
(羰基)0-1C2-10链烯基,
(羰基)0-1芳基C1-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
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
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
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
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
C1-10烷氧基C0-10烷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羰基C0-10烷氧基,
(C1-10烷基)2氨基羰基氧基,
羟基C0-10烷基,
C1-10烷基磺酰基,
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芳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杂环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C3-8环烷基C1-10烷基磺酰基氨基,
氰基,
硝基,
全氟C1-6烷基,和
全氟C1-6烷氧基,
其中,R8是未取代的或由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所述取代基选自 氢、OH、(C1-6)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NO2、 三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并且
前提条件是:
当 为吡啶基并且R2为甲基时,R3为除氢之外的基团。
本发明说明性但非限定性化合物的实例如下: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喹喔啉-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嗪-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烟酰胺-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1,3-苯并噻唑-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1,2,4-噻二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硝基-1H-咪唑-5-基)-5-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乙基-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氧基-6-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H-苯并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H-吡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氧化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
N-(6-乙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胺;
N-(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6-(乙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5-吡啶-2-基氨基甲酸甲酯)-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吡啶-5-基)2,2-二甲基丙酰胺-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α-乙酰胺;
N-[6-(甲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α-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 酰胺;
N-(1H-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6-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α-乙酰 胺;
N-(3-甲基异噁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叔丁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a-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5-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6-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三氟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酰氨基)吡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5-二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氨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三氟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氧-1,6-二氢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喹啉-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基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5-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4-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5-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氨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6-二甲基-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4,6-二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氧基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1,3-二氧-2,3-二氢-1H-异吲哚-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甲氧基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5-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四唑-5-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2-异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2-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基-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吲唑-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6-二甲基)-1,3-嘧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吡嗪-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苯并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异噁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羧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吗啉-4-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piperiz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yrollid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二氨-1-基乙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组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1-羟甲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甲氧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piperizinyl)-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morphilino)-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2-(morphilino)-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烯-17β-乙酰胺;
N-[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异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氰基-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N-(2-甲氧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 -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甲基氨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乙氧基羰基)-4-甲基-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乙氧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羧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N,N-二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N-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乙氧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2-(甲酰氨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羧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N-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N,N-二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羟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1H-四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1H-吡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嘧啶-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吡嗪-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呋喃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N-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6-[(N,N-二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 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N-哌啶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吗啉-4-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基-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6-[甲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pyrizin-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苯基磺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磺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氨基亚甲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氟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3-噻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嘧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pyrizin-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6-二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0-乙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咪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酰 胺;
N-(吡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酰 胺;
N-(6-甲酰氨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甲基-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0-乙酰胺;
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 酰胺;
N-(吡啶-4-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0-乙 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0-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氧基羰基-苯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pyrizin-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5-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6-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a-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基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5-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4-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氯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5-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一个非限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4-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氧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5-二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氟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及 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喹喔林-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嗪-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烟酰胺-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1,3-苯并噻唑-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li(3-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1,2,4-噻二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硝基-1H-咪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乙基-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氧基-6-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H-苯并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H-吡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氧化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乙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吡啶-2-基氨基甲酸甲酯)-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5-基)-2,2-二甲基丙酰胺-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H-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异噁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叔丁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酰氨基)吡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5-二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氨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三氟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氧-1,6-二氢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喹啉-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四唑-5-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2-异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2-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基-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吲唑-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6-二甲基)-1,3-嘧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吡嗪-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苯并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异噁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羧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mopholin-4-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iperiz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yrollid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二氨-1-基乙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组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1-羟甲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甲氧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piperizinyl)-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morphilino)-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2-(morphilino)-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异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氰基-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氟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又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乙基-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氧基-6-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氧化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乙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吡啶-2-基氨基甲酸甲酯)-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5-基)-2,2-二甲基丙酰胺-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酰基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6-二甲氧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a-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甲酰氨基)吡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5-二氯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氨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三氟甲氧基)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乙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氧-1,6-二氢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烟酰胺-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6-二甲基)-1,3-嘧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甲基-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氟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羧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mopholin-4-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c-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iperiz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pyrollidin-1-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二氨-1-基乙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组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1-羟甲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甲氧基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2-(piperizinyl)-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morphilino)-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2-(morphilino)-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 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异丙氧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氰基-4,6-二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溴-6-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氯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氟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氧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氯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本发明又一变化形式中,所述化合物选自:
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烟酰胺-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3-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甲氧基-6-甲基嘧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例中,所述化合物选自:
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喹喔啉-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嗪-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1,3-苯并噻唑-6-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1,2,4-噻二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硝基-1H-咪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H-苯并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H-吡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Soc-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甲基异噁唑-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叔丁基异噁唑-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四唑-5-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1,2-异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2-噻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甲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吲唑-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1,3-吡嗪-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喹啉-4-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苯并咪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异噁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又一非限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3-吡嗪-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唑-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1H-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1H-苯并咪唑-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在又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化合物选自:
N-(6-甲基-4-氨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氨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6-二甲基-5-氯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4,6-二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3-氨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甲基嘧啶-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3-甲氧基羰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1,3-二氧-2,3-二氢-1H-异吲哚-5-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苯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6-二氨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氨基-5-甲氧基羰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2-氨基-5-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N-(2-甲氧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 -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甲基氨基乙基)-N-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乙氧基羰基)-4-甲基-嘧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乙氧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甲基)吡啶-3-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羧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4-(甲酰氨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N,N-二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4-(N-甲基氨基羰基)-1,3-噻唑-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乙氧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2-(甲酰氨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羧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N-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2-(N,N-二甲基氨基羰基)-1-甲基-1H-咪唑-4-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羟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1H-四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2,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1H-四唑-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嘧啶-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吡嗪-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2-呋喃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溴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3,3′-联吡啶-6′-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嘧啶-5-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6-[(N-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6-[(N,N-二甲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6-[({[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 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N-哌啶基)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 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2-吗啉-4-乙基]氨基}羰基)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 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6-[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甲基-5-[二甲基氨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6-[甲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pyrizin-2-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苯基磺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5-[(磺酰氨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N(二氨基亚甲基)-羰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5-三氟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1,3-噻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1,3-嘧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pyrizin-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2,6-二氯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2-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氰基吡啶-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氯-1,3-苯并噁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异噁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咪唑-2-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唑-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甲酰氨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甲基-N-(3-甲基吡啶-4-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吡啶-4-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2-氨基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2-氨基-4-甲氧基羰基-苯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3-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酰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
N-(pyrizin-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N-(5-氟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6-氨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5-环丙基-1,3,4-噻二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4-乙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 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4,5-二甲基-1,3-噻唑-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
N-(5-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3-甲酰氨基苯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
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酰胺;
N-(6-甲基吡啶-2-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及其可药用盐和立体异构体。
本发明化合物可能具有不对称中心、手性轴和手性平面(描述于: E.L.Eliel和S.H.Wilen,Stereo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94,1119-1190页),并且以包含在本发 明内的消旋体、消旋体混合物和单一非对映异构体以及所有可能的异 构体及其混合物,包括光学异构体形式存在。另外,本文所公开的化 合物可能以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并且尽管本文只描述了一种互变异构 体,但两种互变异构体形式都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例如,下文关于 化合物A的任何权利要求都理解为包括互变异构体B及其混合物,反 之亦然。术语Z表示本发明其余4-氮杂甾类衍生物。

术语″烷基″应是指共1-10个碳原子,或该范围内内任何数目(即, 甲基、乙基、1-丙基、2-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的直链 或支链烷。术语″C0烷基″(如在″C0-8烷基芳基″中)是指不存在烷基。
术语″链烯基″是指2-10个碳原子,或者该范围内内任何数目碳原 子的直链或支链烯烃。
术语″链炔基″是指含有2-10个碳原子和至少一个碳-碳叁键的直 链、支链或环状的烃基。至多存在三个碳-碳叁键。所以,″C2-C6链炔 基″是指具有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链炔基包括乙炔基,丙炔基,丁 炔基,3-甲基丁炔基等。链炔基的直链、支链或环状部分可以含有叁 键,并且如果显示为取代链炔基时则表示可被取代。
在此使用的″环烷基″包括具有特定数目的非芳族烃基,它可以时 桥式或结构式受制约的或者可以不是。环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金刚烷基,环辛基,环庚基,四 氢,亚甲基环己基等。在此,″C3-C10环烷基″的实例可以包括,但 不限于:

″烷氧基″代表经氧桥连接的具有指定数目碳原子的环状或非环状 烷基。所以″烷氧基″包括上述烷基和环烷基的定义。
″全氟烷基″代表至多10个碳原子的相应氢全部被辅因子取代的烷 基链。
在此使用的″芳基″是指各环内至多含7个原子的任何稳定单环或 双环,其中至少一个环是芳香性的。此类芳基单元的实例包括,但不 限于,苯基,萘基,四氢萘基,二氢茚基,或联苯基。在其中芳基取 代基是双环且一个环是非芳香性的情况中,理解为经该芳环连接。
在此使用的术语杂芳基代表各环内至多7个原子的稳定单环或双 环,其中至少一个环是芳族和含有1-4选自O、N和S的杂原子。在此定 义内的杂芳基包括但不限于:吖啶基,咔唑基,噌啉基,喹喔啉基, 吡唑基,吲哚基,苯并三唑基,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 呋喃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吲哚基,吡嗪基, 哒嗪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咯基,四氢喹啉。如下面杂环的定义, ″杂芳基″还被理解为包括含氮杂芳基的N-氧化物衍生物。
在其中杂芳基取代基是双环且一个环是非芳族或不含杂原子的情 况中,理解为分别经芳环或经含杂原子环连接。
当术语″烷基″或″芳基″或取代基名称中出现的下标(例如,芳基 C0-8烷基),解释为包括限定上述″烷基″和″芳基″的定义。碳原子的指 定数目(例如,C0-8)是独立地指烷基或环烷基部分中的碳原子数,或者 较大取代基的烷基部分出现在烷基的下标的碳原子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此使用的″卤代″或″卤素″包括氯,氟, 溴和碘。在此使用的术语″杂环″或″杂环基″是指含有1-4个选自O、N和S的杂原子的5-至10-员芳族或非芳族杂环,并且包括双环基团。″杂 环基″包括上述提及的杂芳基,以及其二氢和四氢类似物。″杂环基″ 的其他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吡 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咔唑基,carbolinyl, 噌啉基,呋喃基,咪唑基,吲哚啉基,吲哚基,吲嗪基,吲唑基,异 苯并呋喃基,异吲哚基,异喹啉基,异噻唑基,异噁唑基,萘吡啶基, 噁二唑基,噁唑基,噁唑啉基,异噁唑啉基,氧杂环丁烷基,吡喃基, 吡嗪基,吡唑基,哒嗪基,吡啶并吡啶基,哒嗪基,吡啶基,嘧啶基, 吡咯基,喹唑啉基,喹啉基,喹喔啉基,四氢吡喃基,四唑基,四唑 吡啶基,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吩基,三唑基,氮杂环丁烷基,氮杂 环丙烷基,1,4-二噁烷基,六氢氮杂基,哌嗪基,哌啶基,吡咯烷 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二氢苯并咪唑基,二氢苯并呋喃基,二氢 苯并噻吩基,二氢苯并噁唑基,二氢呋喃基,二氢咪唑基,二氢吲哚 基,二氢异噁唑基,二氢异噻唑基,二氢噁二唑基,二氢噁唑基,二 氢吡嗪基,二氢吡唑基,二氢吡啶基,二氢嘧啶基,二氢吡咯基,二 氢喹啉基,二氢四唑基,二氢噻二唑基,二氢噻唑基,二氢噻吩基, 二氢三唑基,二氢氮杂环丁烷基,亚甲基二氧基苯甲酰基,四氢呋喃 基,和四氢噻吩基,和其N-氧化物。杂环基取代的连接可以经碳原子 或经杂原子实现。
术语″芳基烷基″和″烷基芳基″包括其中烷基定义如上的烷基部分 并包括芳基定义如上的芳基部分。芳基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萘基乙基,和萘基甲基。烷基芳基的实例包 括,但不限于,甲苯,乙基苯,丙基苯,甲基吡啶,乙基吡啶,丙基 吡啶和丁基吡啶。
术语″氧基″是指氧(O)原子。术语″硫代″是指硫(S)原子。术语″ 氧代″是指″=O″。术语″羰基″是指″C=O″。
术语″取代的″包括所述取代基的多种程度的取代。当多个取代基 部分被描述或要求时,取代的化合物可以独立地被一种或多种所公开 或所要求的取代基部分取代一次或多次。所谓独立地取代,是指(两个 或多个)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当任何变量(例如R5,R6等)在任何取代基或式I中出现不止一次 时,其在各种情况中的定义是每种情况都是独立的。另外,取代基和/ 或变量的组合也可行,只要这种组合得到稳定的化合物。
在本文中使用的标准命名法下,首先描述侧链的末端部分,随后 是指向连接点的相邻官能团。例如,C1-5烷基羰基氨基C1-6烷基等于

在选择本发明的化合物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对不同取代 基,即R1、R2、R3等的选择应与化学结构连通性的公知原理相符。
从取代基画到环系内的线段是指所示的键可以连接于任何可取代 的环原子。如果该环系为多环,该键只连接于邻近环上的适当碳原子。
应理解本发明混和物上的取代基和取代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选择,以得到化学上稳定的且通过本领域已知技术和下列方法 很容易合成的化合物。如果取代基本身被一个以上的基团取代,理解 为多个取代基可以位于同一碳上或不同碳上,只要得到稳定的结构。 短语″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任选取代″应等同于短语″被至少一个取代 基任选取代″并且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实施方式应具有0-3个取代基。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例中,R1选自氢、(C0-6烷基)2氨基C0-6烷基 和C1-3烷基,其中所述烷基是未取代的或由1-7个氟原子取代的。在 本发明一个变化形式中,R1选自氢、CF3和C1-3烷基。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R2和R3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 和C1-8烷基。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R2和R3各自为氢。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例如,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 起形成螺-C3-6环烷基,如环丙基,或桥氧基。
在又本发明一个具体实例中,R5、R6和R7彼此独立地选自:氢、 卤素、(羰基)0-1C1-10烷基、C3-8环烷基C0-10烷基(羰基)0-1、C0-10烷基氨 基C0-10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 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 C0-10烷基、C1-10烷氧基(羰基)0-1C0-10烷基、C0-10烷氧基羰基氨基(C0-10 烷基)、C1-10烷氧基、C1-10烷氧基C0-10烷基、C1-10烷硫基、氰基、全 氟C1-6烷基和全氟C1-6烷氧基。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R5、R6和R7 中的烷基、链烯基、链炔基、环烷基、芳基和杂环基为未取代的或彼 此独立地由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氢、OH、(C1-6) 烷氧基、卤素、CO2H、CN、O(C=O)C1-C6烷基、NO2、三氟甲氧基、 三氟乙氧基、-Ob(C1-10)全氟烷基和NH2。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R4选自:氢、(羰基)0-1C1-10烷基、(羰基)0-1C2-10 链烯基、(羰基)0-1C2-10链炔基、(羰基)0-1芳基C1-10烷基、C3-8环烷基 C0- 10烷基(羰基)0-1、C1-4酰基氨基C0-10烷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C0-10 烷基氨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二-(C1-10烷基)氨基C0-10烷基、芳基C0-10 烷基氨基C0-10烷基、(芳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C3-8环烷基C0-10 烷基氨基C0-10烷基、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C3-8环烷基 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C3-8杂环基C0-10烷基)2氨基C0-10烷基、(C1-10 烷基)2氨基羰基C0-10烷基、(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0-10烷基、 C0- 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C3-8环烷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 C3-8杂环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烷基、芳基C0-10烷基氨基羰基C0-10 烷基、(C1-10烷基)2氨基羰基,(芳基C1-10烷基)1-2氨基羰基、C1-10烷氧 基(羰基)0-1C0-10烷基、C0-10烷基羰基氨基(C0-10烷基)、C0-10烷氧基羰基 氨基(C0-10烷基)、羧基C0-10烷基、羧基C3-8环烷基、C1-10烷氧基C0-10 烷基、羟基C0-10烷基、C1-10烷硫基、C1-10烷基亚磺酰基、芳基C0-10 烷基亚磺酰基、C3-8杂环基C0-10烷基亚磺酰基、C3-8环烷基C0-10烷基 亚磺酰基、C1-10烷基磺酰基、芳基C0-10烷基磺酰基、C3-8杂环基C0-10 烷基磺酰基、C3-8环烷基C0-10烷基磺酰基和全氟C1-6烷基。
在本发明又一具体实例中,R4选自:氢、卤素、(羰基)0-1C1-10烷 基、C0-10烷基氨基C0-10烷基、全氟C1-6烷基和全氟C1-6烷氧基。在该 具体实例的一个变化形式中,R4选自:氢、卤素、C1-10烷基和全氟C1-6 烷基。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例中,R4为氢。
已发现,本发明化合物是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SARMs)调节 剂。一方面,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激活哺乳动物雄激素受体功能,特 别是激活骨头和/或肌肉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功能和阻断或抑制(“拮抗”) 男性前列腺或女性子宫中雄性激素受体的功能。
本发明另一方面是利用式I化合物来削弱或阻断由AR激动剂诱 导的男性前列腺或女性子宫中雄性激素受体的功能,但对生长毛发的 皮肤或声带无效,并且激活骨头和/或肌肉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功能,但 对控制血脂水平的器官(例如肝脏)无效。
本发明化合物可单独或与其他活性剂联合用于治疗由雄性激素缺 陷(可通过雄性激素替代改善或通过雄性激素替代增加)引起的疾病, 包括但不限制于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 症、牙周病、骨折如脊椎骨折和非脊椎骨折、骨再造术后的骨损伤、 肌肉减少、虚弱、皮肤老化、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女性绝经后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肥胖、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其它造血系统疾病、关节炎和关节修复、HIV-消瘦、早老性痴呆、认 知障碍、性欲降低、卵巢功能早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可通过 给与需要所述治疗的哺乳动物治疗有效量结构式I化合物完成。另外, 这些化合物单独或与其他活性剂联合用作药物组合物中的组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单用或与其他活性剂联 合用于治疗雄性个体中雄激素缺乏引起的或雄激素替代法可以缓解的 病症,包括,但不限于,骨质疏松症,osteopenia,糖皮质激素诱发 的骨质疏松症,牙周疾病,HIV-消耗,前列腺癌,癌恶病质,肥胖, 关节炎病症,贫血,例如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肌肉营养不良,和 阿尔茨海默氏病,认知衰退,性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抑郁,良 性前列腺肥大(BPH),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是通过施用治疗有效量 的结构式I的化合物给需要这种治疗的雄性个体来实现的。
″关节炎病症″或″关节炎病症″是指炎性病灶局限在关节的疾病或 任何关节的炎性病症,最著名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Academic Press Dictionary of Science Technology;Academic Press; 1st edition,January 15,1992)。式I的化合物单用或联合还适用于治 疗或预防关节炎病症,例如贝切特氏病;粘液囊病和炎;CPPD沉 积病;腕管综合征;埃-当而氏综合征;fibromyalgia;痛风;感染性 关节炎;炎性肠病;幼年性关节炎;红斑狼疮;lyme氏病;方综合 征;肌炎;骨关节炎;骨生成不完全;骨坏死;多动脉炎;多肌痛风 湿病;皮癣关节炎;雷诺氏现象;反射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莱特尔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和Sjogren氏综合征。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关节炎性病症的治疗或预防,其包括施用治疗有 效量的式I的化合物。一个子实施方式是骨关节炎的治疗或预防,他 包括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式I的化合物。参见:Cutolo M,Seriolo B, Villaggio B,Pizzorni C,Craviotto C,Sulli A. Ann.N.Y.Acad.Sci. 2002 Jun;966:131-42;Cutolo, M.Rheum Dis Clin North Am 2000 Nov;26(4):881-95;Bijlsma JW,Van den BrinkHR.Am J Reprod Immunol 1992 Oct-Dec;28(3-4):231-4;Jansson L,Holmdahl R.; Arthritis Rheum 2001 Sep;44(9):2168-75;和PurdieDW. Br Med Bull 2000;56(3):809-23。另外参见Merck手册,第17版,pp.449-451。
当联合用于治疗关节炎病症时,式I的化合物可以与任何本文中公 开的联合疗法所用的药物一起使用,或者可以与治疗或预防关节炎病 症的已知药物一起使用,例如皮质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或其他的疾 病调节或缓解诱发性药物),金治疗,甲氨蝶呤,NSAIDs,和COX-2 抑制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雌性个体中雄 激素缺乏引起的或雄激素替代法可以缓解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骨质疏松症,osteopenia,老化皮肤,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综合征,牙周疾病,HIV-消耗,癌恶病质,肥胖,贫血,例如 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肌肉营养不良,阿尔茨海默氏病,早熟性卵 巢衰竭,认知衰退,性功能障碍,抑郁,炎性关节炎和关节修复,动 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单用或与其他活性剂联合。治疗是通 过施用治疗有效量的结构式I的化合物给需要这种治疗的雌性个体。
式I的化合物还适用于增强哺乳动物例如人体中的肌肉紧张。结构 式I的化合物可以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用作传统雄激素消耗疗法的附 加药物以修复骨损失,并且维持骨矿物质密度。以这种方式,它们可 以与传统雄激素缺失疗法一起采用,包括GnRH激动剂/拮抗剂,例如 公开在P.Limonta,等., Exp.Opin.Invest.Drugs,10:709-720(2001); H.J.Stricker, Urology,58(Suppl.2A):24-27(2001);R.P.Millar, 等.,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56:761-772(2000);和A.V.Schally等.,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8:157-169(1997)中的那些。结构 式I的化合物可以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与抗雄激素联合,例如氟他胺, 2-羟基氟他胺(氟他胺的活性代谢物),尼鲁米特,和bicalutamide (CasodexTM)。
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用于治疗胰腺癌,或者出于其雄激 素拮抗性质或作为抗雄激素的附加物,例如氟他胺,2-羟基氟他胺(氟 他胺的活性代谢物),尼鲁米特,和bicalutamide(CasodexTM)。
术语″治疗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是指给患有癌性病症的哺乳动物 给药并且通过杀死癌细胞产生减轻癌性病症的作用,以及得到抑制癌 症的生长和/或转移。
结构式I的化合物可以减小对脂质代谢的副作用。所以,考虑到其 组织选择性雄激素激动性,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性腺机能减退(雄激素缺 乏)雄性个体中具有优于激素替代疗法的现有途径。
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增加血细胞数量,例如红细胞和血小 板,
并且可以用于治疗造血障碍,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发明代表性化合物典型地显示与雄性激素受体亚微摩尔结合亲 和力。本发明化合物因此用于治疗哺乳动物与雄性激素受体功能相关 的疾病。给与哺乳动物治疗有效量所述化合物包括其可药用盐来治疗 或者可通过补充雄性激素来改善与雄性激素受体功能相关的疾病如, 骨质疏松症、牙周病、骨折、骨再造术后的骨损伤、肌肉减少、虚弱、 皮肤老化、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女性绝经后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肥胖、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胰腺癌、早老性痴呆、炎性关节炎和关节修复。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以其对映体纯的形式给药。外消旋混和物可 以通过多种常规方法分离为其独立对映异构体。这些包括手性色谱、 用手性辅剂衍生随后通过色谱和结晶法分离,和非对映异构体盐的分 级结晶。
在此,本发明发挥雄激素受体“激动剂”作用的化合物可以结合 雄激素受体并引发该受体的生理或药理反应特性。术语″组织选择性 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是指模拟天然配体在某些组织存在而在其他组织 中不存在的作用的雄激素受体配体。″部分激动剂″是指无论该化合物 使用的量都无法诱发受体群的最大活性的激动剂。″完全激动剂″在指 定浓度下诱导雄激素受体群的完全活化。本发明发挥雄激素受体“拮 抗剂”作用的化合物可以结合雄激素受体并阻滞或抑制由天然雄激素 受体配体正常诱导的雄激素相关反应。
术语″药学可接受盐″是指由药学可接受无毒或酸制备而成的 盐,所述的碱或盐包括无机或有机碱和无机或有机酸。衍生自无机碱 的非限定代表盐包括、铵、钙、、亚铁、锂、镁、锰盐、亚 锰、、钠、锌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盐选自铵、钙、 锂、镁、钾和钠盐。衍生自药学可接受有机无毒碱的盐的非限定实例 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胺、取代胺的盐,包括天然取代胺、环胺类和 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例如精氨酸,甜菜碱,咖啡因,胆碱,N,N′-而苄 基亚乙基二胺,二乙基胺,2-二乙基氨基乙醇,2-二甲基氨基乙醇, 乙醇胺,乙二胺,N-乙基-吗啉,N-乙基哌啶,葡糖胺,葡萄糖胺, 组氨酸,hydrabamine,异丙胺,赖氨酸,甲基葡糖胺,吗啉,哌嗪, 哌啶,聚胺树脂,普鲁卡因,嘌呤类,可可碱,三乙胺,三甲胺,三 丙胺,氨丁三醇等。
当本发明的化合物是碱性时,可以由药学可接受无毒酸制备盐, 包括无机和有机酸。可以使用的代表酸包括乙酸、苯磺酸、苯甲酸、 樟脑磺酸、柠檬酸、乙磺酸、甲酸、富马酸、葡糖酸、谷氨酸、氢溴 酸、盐酸、羟乙基磺酸、乳酸、马来酸、苹果酸、扁桃酸、甲磺酸、 丙二酸、粘酸、扑酸、硝酸、泛酸、磷酸、丙酸、琥珀酸硫酸、酒 石酸、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酸等。在一种方案中,该酸选自柠檬酸、 富马酸、氢溴酸、盐酸、马来酸、磷酸、硫酸和酒石酸
上述药学可接受盐和其他典型药学可接受盐的制备更全面地由 Berg等公开在″Pharmaceutical Salts,″J.Parm.Sci.,1977:66:1-19。
还应注意,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内盐或两性离子,因为在生理条 件下化合物中的脱质子酸性部分例如羧基,可以是阴离子,并且该电 荷可能被质子化或烷基化碱性部分例如季氮原子的阳离子电荷在内部 平衡掉。
术语″治疗有效量″是指由研究人员、兽医、医生或其他临床工作 者寻找到的结构式I的化合物引发组织、系统、动物或人体的生物或 医学反应的量。
术语″组合物″在此是指含有特定量的特定组分的产品,以及直接 或间接由特定量的特定组分的联合获得的产品。
所谓″药学可接受″是指必须与制剂的其他成分相容切不损害接受 者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
术语″化合物的施用″和″施用化合物″应当理解为给需要治疗的个 体提供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的前药。
术语″以组织选择性方式调节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功能″是指调节雄 激素受体选择性地(或区别地)在合成代谢(骨骼和/或肌肉)组织(骨骼和 肌肉)中介导的功能,该调节作用在雄性(生殖性)组织中不存在,例如 前列腺,睾丸,精囊,卵巢,子宫和其他性感觉组织。在一个实施方 式中,雄激素受体在合成代谢组织中的功能被激活而雄激素受体在雄 激素性组织内的功能被阻滞或抑制。
为实施本发明治疗方法的结构式I化合物的给药是通过施用有效量 的结构式I的化合物给需要这种治疗或预防的患者来进行的。按照本 发明的方法对预防性给药的需要是利用公知的风险因子来测定的。在 最终的分析中,主治医生决定各化合物的有效量,但这取决于多种因 素例如被治疗的精确疾病,疾病的严重性和患者患有的其他疾病或病 症,所选的给药途径,患者可能伴随需要的其他药物和治疗,和医生 判断的其他因素。
如果配制为固定剂量,该联合产品采用下式剂量范围内的本发明 化合物和在其已批准剂量范围内的其他药学活性剂。当联合制剂不适 当时,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与已知的药学可接受药物顺序使用。
通常,结构式I的化合物的日剂量可以在宽范围0.01-1000mg/成人 /天内变化。例如,剂量为0.1-200mg/天。对于口服给药,组合物可以 以含有0.01-1000mg,特别是0.01、0.05、0.1、0.5、1.0、2.5、3.0、5.0、 6.0、10.0、15.0、25.0、50.0、75、100、125、150、175、180、200、 225和500毫克的活性成分的片剂形式提供,用于被治疗哺乳动物的剂 量的症状调整。
该剂量可以以单一日剂量或每天分2、3或4次给药的总日剂量给 药。此外,基于选择给药的各化合物的性质,该剂量可以少次给药, 例如每周1次,每周2次,每月等。显然,少次给药的单位剂量相对较 大。
当经鼻内途径、透皮途径、直肠或阴道栓剂,或经静脉内溶液给 药时,在整个剂量方案中给药显然应连续而不是断续。
本发明举例的是含有上述任何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载体的药物组 合物。本发明还例举了将上述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载体联合制备的药 物组合物。本发明说明了一种制备含有上述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载体 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医学方法中使用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制剂含 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和其可接受载体和任选的其他治疗活性成分。载 体必须是药学可接受的,也就是与制剂的其他组分相容且对制剂的接 受对象无害。
所以,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和其药学可接 受载体的药物组合物。
该制剂包括适合口服、直肠、鼻内、阴道内、局部或非肠道(包括 皮下、肌肉内和静脉内给药)的那些制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制剂 是适合口服给药的制剂。
适当的式I化合物的局部制剂包括透皮装置、气雾剂、霜剂、溶液 剂、软膏剂、凝胶剂、洗剂、扑粉剂等。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局部药 物组合物通常包括约0.005%-约5%重量的活性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载 体。用于本发明化合物给药的透皮贴剂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 的那些。为了以透皮输送系统的形式给药,在整个给药方案中给药显 然应连续而不是间断的。
所述的制剂可以以单位剂型提供并且可以通过药学领域的已知方 法制备。所有方法包括使活性化合物与载体结合的步骤,该载体含有 一种或多种组分。通常,制剂的制备是通过均匀和紧密地将活性化合 物与液体载体、蜡质固体载体和细分的固体载体活化,随后如果需要, 将产品成形为所需剂型。
本发明适合口服给药的制剂可以以离散单元存在,例如胶囊、囊 片剂、片剂或锭剂,各自含有预定量的活性化合物;作为散剂或颗粒 剂;或在含水液体或非水液体中的混悬剂或溶液剂,例如糖浆剂、酏 剂或乳剂。
片剂可以通过压缩或模制制成,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辅助成 分。压缩片剂可以通过在适当设备中压缩自由流动形式的活性化合物 如粉末或颗粒来制成,任选地与辅助成分如粘合剂润滑剂、惰性稀 释剂、崩解剂或着色剂混合。模制片剂可以通过在适当设备中模制活 性化合物、优选粉末形式的活性化合物与适当载体的混和物来制成。 适当的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明胶、天然糖例如葡萄糖或β- 乳糖、玉米甜味剂、天然和合成树胶例如阿拉比较、黄芪胶或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蜡等。这些剂型中使用的非限定代表性润 滑剂包括油酸钠、硬脂酸钠、硬脂酸镁、苯甲酸钠、乙酸钠、氯化钠 等。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甲基纤维素,琼脂,皂土,黄原 胶等。
口服液体剂型,例如在适当矫味助悬剂或分散剂,例如合成和天 然树胶,如黄芪胶、阿拉比较、甲基纤维素等中的糖浆剂或混悬液, 可以通过将活性化合物加入到溶液或混悬液中来制备。可以使用的附 加分散剂包括甘油等。
阴道或直肠给药的制剂可以以栓剂采用常规载体提供,例如对粘 膜无毒和无刺激、与结构式I的化合物相容,并且在储存时稳定和不 结合或干扰结构式I的化合物的释放的基质。适当的基质包括:可可 脂(可可油),聚乙二醇类(例如carbowax和polyglycols),二醇表面活性 剂组合,聚乙二醇40硬脂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例如 Tween,Myrj,和Arlacel),甘油化明胶和氢化植物油。当使用甘油 化明胶栓剂时,可以使用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 酸丙酯。
含有活性药物组分的局部制剂可以与本领域熟知的多种载体物质 混合,例如,醇类,芦荟凝胶,尿囊素,甘油,维生素A和E油,矿物 油,PPG2肉豆蔻基丙酸酯等,形成例如醇溶液、局部清洁剂、皮肤 用凝胶、皮肤用洗剂和霜型或凝胶制剂的香波。
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以脂质体输送系统的形式给药,例如小单 层囊、大的单层囊和多层囊。脂质体可以由多种磷脂形成,例如胆固 醇、硬脂基胺或磷脂酰胆碱类。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与化合物分离偶联的 各别载体来给药。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与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可溶 性聚合物偶联。此类聚合物可以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吡喃共聚物、 聚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酚、聚羟乙基天冬酰胺酚,或被棕榈酰残基取 代的聚环氧乙烷聚赖氨酸。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偶联一类生物 可降解聚合物以达到药物的控释,例如,聚乳酸、聚ε己内酯、聚羟 基丁酸、聚原酸酯、聚二氢吡喃类、聚氰基丙烯酸酯和水凝胶的交联 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适合非肠道给药的制剂包括含有活性化合物的灭菌水制剂的制 剂,它可以与接受者的血液等渗。此类制剂适当包括与接受对象的血 液等渗的化合物溶液或混悬液。此类制剂可以含有蒸馏水、含5%右 旋糖的蒸馏水或盐水和活性化合物。通常采用活性化合物的对于所用 溶剂具有适宜溶解度的药学和药理学可接受酸加成盐。有用制剂还包 括含有活性化合物的浓缩溶液或固体,它用适当溶剂稀释得到适合非 肠道给药的溶液。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与一类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偶联以有效达到药 物的控释,例如,聚乳酸、聚ε己内酯、聚羟基丁酸、聚原酸酯、聚 二氢吡喃类、聚氰基丙烯酸酯和水凝胶的交联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包含常用于治疗上述病症 的其他治疗活性化合物,包括骨质疏松症,牙周疾病,骨折,骨再建 手术后骨损伤,sarcopenia,虚弱,老化皮肤,男性性腺机能减退, 妇女的绝经后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造 血障碍,例如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胰腺癌,阿尔茨海默氏病,炎 性关节炎,和关节修复。
为了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联合骨强化药 物一起给药,所述的骨强化药物选自抗吸收药物、骨合成代谢药物和 其他有利于骨骼的作用机理未清楚确定的药物,例如补钙剂,黄酮类 和维生素D类似物。牙周疾病、骨折和骨再建手术后骨损伤的病症也 可以得益于这些联合治疗。例如,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有效地与有效 量的其他药物例如雌激素、双膦酸类、SERMs、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空泡ATPase抑制剂、多肽osteoprotegerin、 VEGF的拮抗剂、噻唑烷二酮类、降钙素、蛋白激酶抑制剂、甲状旁 腺激素(PTH)和类似物、钙受体拮抗剂、生长激素促分泌剂、生长激 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BMP拮抗 的抑制剂、前列腺素衍生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D和其衍 生物,维生素K和其衍生物,大豆异黄酮、钙盐和氟化盐。牙周疾病、 骨折和骨再建手术后骨损伤的病症也可以得益于这些联合疗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有效的与有效 量的至少一种骨骼强化剂联合给药,所述的骨骼强化剂选自雌激素和 雌激素衍生物,单用或联合孕酮或孕酮衍生物;双膦酸类;抗雄激素 类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组织蛋白 酶K抑制剂;破骨细胞空泡ATPase抑制剂;降钙素;和osteoprotegerin。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不同于抗吸收药 物:雌激素,双膦酸类,SERMs,降钙素,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空 泡ATPase抑制剂,RANK/RANKL/Osteoprotegerin途径的感染剂,p38 抑制剂或任何破骨细胞生成或破骨细胞活化的其他抑制剂。与抑制骨 吸收不同,结构式I的化合物协助促进骨形式,作用于例如骨皮质, 它负责大部分的骨强度。骨皮质的增厚主要致使骨折、尤其是髋部骨 折危险的减小。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与抗吸收剂 例如雌激素、双膦酸类、抗雄激素类、SERMs、降钙素、αvβ3整联 蛋白受体拮抗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空泡ATPase抑制剂和组 织蛋白酶K抑制剂的联合形式由于骨合成代谢和抗吸收作用的互补效 果而特别有效。
骨抗吸收剂是那些本领域已知的抑制骨吸收作用的药物并且包 括,例如,雌激素和雌激素衍生物,其中包括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甾族 化合物例如17β-雌二醇,雌酮,共轭雌激素(PREMARIN(D),马雌激 素,17β-乙炔雌二醇等。雌激素或雌激素衍生物可以单用或与孕酮或 孕酮衍生物联合。孕酮衍生物的非限定实例为炔诺酮和醋酸甲羟孕 酮。
双膦酸类也是骨抗吸收剂。可以与本发明结构式I的化合物联合给 药的双膦酸化合物包括:
(a)阿仑特罗(也称作alendronic酸4-氨基-1-羟基亚丁基-1,1-双膦酸,阿 仑特罗钠,阿仑特罗一钠三水合物或4-氨基-1-羟基亚丁基-1,1-双 膦酸一钠三水合物。阿仑特罗公开在下列美国专利中: Kieczykowski等的4,922,007,1990年5月1日授权;Kieczykowski 的5,019,651,授权于1991年5月28日;Dauer等的5,510,517,授权 于1996年4月23日;Dauer等的5,648,491,授权于1997年7月15日; 所有这些专利在此全文引入;
(b)[(环庚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因卡特罗(incadronate)),它公开 在Isomura等的美国专利4,970,335中,.授权于1990年11月3日, 其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二氯亚甲基)-双膦酸(克劳特酸(clodronic acid))和二钠盐(克劳特罗 (clodronate)),其公开在比利时专利672,205(1966)和J.Org.Chem 32,4111(1967),两者其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d)[1-羟基-3-(1-吡咯烷基)-亚丙基]-双-膦酸盐(EB-1053);
(e)(1-羟基亚乙基)-双-膦酸盐(依替特罗(etidronate));
(f)[1-羟基-3-(甲基戊基氨基)亚丙基]-双-膦酸盐(依班特罗 (ibandronate)),其公开在美国专利4,927,814中,授权于1990年5 月22日,其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g)(6-氨基羟基亚己基)-双-膦酸盐(尼利特罗(neridronate));
(h)[3-(二甲基氨基)-1-羟基亚丙基]-双-膦酸盐(奥帕特罗 (olpadronate));
(i)(3-氨基-1-羟基亚丙基)-双-膦酸盐(帕尼特罗(parnidronate));
(j)[2-(2-吡啶基)亚乙基]-双-膦酸盐(吡利特罗(piridronate)),其公开在 美国专利4,761,406中,其全文作为引入作为参考;
(k)[1-羟基-2-(3-吡啶基)-亚乙基]-双-膦酸盐(利西特罗(risedronate));
(l){[(4-氯苯基)硫代]亚甲基}-双-膦酸盐(替鲁特罗(tiludronate)),它公 开在Breliere等的美国专利4,876,248,授权于1989年10月24日, 其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m)[1-羟基-2-(1H-咪唑-1-基)亚乙基]-双-膦酸盐(佐乐特罗 (zoledronate));和
(n)[1-羟基-2-咪唑并吡啶-(1,2-α)-3-基亚乙基1-双-膦酸盐(米诺特罗 (minodronate))。
在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膦酸选自阿 仑特罗,克劳特罗,依替特罗,依班特罗,因卡特罗,米诺特罗,尼 利特罗,奥帕特罗,帕米特罗,吡利特罗,利西特罗,替鲁特罗,佐 乐特罗,这些双膦酸类的药学可接受盐,和其混和物。在一种方案中, 该双膦酸选自阿仑特罗,利西特罗,佐乐特罗,依班特罗,替鲁特罗, 和克劳特罗。在此类的亚类中,该双膦酸为阿仑特罗、其药学可接受 盐和其水合物,及其混和物。阿仑特罗的特定药学可接受盐是阿仑特 罗一钠。阿仑特罗一钠的药学可接受水合物包括一水合物和三水合 物。利西特罗的特定药学可接受盐是利西特罗一钠。利西特罗一钠的 药学可接受水合物包括半-五水合物。
另外,抗雄激素化合物例如雷洛昔芬(参见例如美国专利 5,393,763),氯米芬,zu氯米芬,enclomiphene,奈福昔芬(nafoxidene), CI-680,CI-628,CN-55,945-27,Mer-25,U-11,555A,U-100A,和 其盐等(参见,例如,美国专利4,729,999和4,894,373)可以与本发明方 法和组合物中的结构式I化合物联合给药。这些药物也称作SERMs, 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本领域中已知的经类似于雌激素的途径 通过抑制骨吸收预防骨损失的药物。
SERMs可以与式I的化合物联合使用以有益地治疗骨疾病,包括 骨质疏松症。此类药物包括,例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拉索昔芬, 特罗米芬(toremifene),阿佐昔芬(azorxifene),EM-800,EM-652,TSE 424,氯米芬,droloxifene,依多昔芬(idoxifene)和 levormeloxifene[Goldstein,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药理学 综述″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6:212-224(2000),和Lufkin,等.,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 Rheumatic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7:163-185(2001)]。 SERMs也在″SERMs以雌激素受体为靶向,″ Ann.Rep.Med.Chem. 36:149-158(2001)中描述。
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抑制骨吸收并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 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联合用于治疗骨障碍,包括骨质疏松症。αvβ3 整联蛋白受体的肽基和肽模拟拮抗剂均公开在特性和专利文献中。例 如,参考W.J.Hoekstra和B.L.Poulter, Curr.Med.Chem.5:195- 204(1998)和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WO 95/32710;WO 95/37655; WO 97/01540;WO 97/37655;WO 98/08840;WO 98/18460;WO 98/18461;WO 98/25892;WO 98/31359;WO 98/30542;WO 99/15506; WO 99/15507;WO 00/03973;EP 853084;EP 854140;EP 854145; 美国专利s.5,204,350;5,217,994;5,639,754;5,741,796;5,780,426; 5,929,120;5,952,341;6,017,925;和6,048,861。
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防止骨吸收的性能的体外和体内证据已 经出现(参见V.W.Engleman等.,″αvβ3整联蛋白的肽模拟拮抗剂 体外抑制骨吸收且预防体内骨质疏松症″ J.Clin.Invest.99:2284- 2292(1997);S.B.Rodan等.,″高亲和力非肽αvβ3配体抑制体外和体 内破骨细胞的活性″ J.Bone分钟er.Res.11:S289(1996);J.F.Gourvest 等.,″用αvβ3玻连蛋白受体的非肽配体预防OVX诱发的骨损伤″ Bone 23:S612(1998);M.W.Lark等.,″口服活性玻连蛋白受体αvβ3拮 抗剂防止卵巢切除术大鼠的体外和体内骨吸收″ Bone 23: S219(1998))。其他αvβ3拮抗剂由R.M.Keenan等公开在″有效非肽玻 连蛋白受体(αvβ3)拮抗剂的发现″ J.Med.Chem.40:2289-2292 (1997);R.M.Keenan等,″苯并咪唑衍生物在1,4-苯并二氮杂非肽 玻连蛋白受体(αvβ3)拮抗剂中作为精氨酸模拟物″ Bioorg.Med.Chem. Lett.8:3165-3170(1998);和R.M.Keenan等.″在再狭窄模型中具有 功效的含咪唑吡啶的1,4-苯并二氮杂非肽玻连蛋白受体(αvβ3)拮抗剂 的发现″ Bioorg.Med.Chem Lett.8:3171-3176(1998)。
其他苯并氮杂、苯并二氮杂和苯并环庚烷αvβ3整联蛋白受体 拮抗剂公开再希腊专利文献中:WO 96/00574,WO 96/00730,WO 96/06087,WO 96/26190,WO 97/24119,WO 97/24122,WO 97/24124, WO 98/14192,WO98/15278,WO 99/05107,WO 99/06049,WO 99/15170,WO 99/15178,WO 99/15506,和美国专利6,159,964,和WO 97/34865。具有二苯并环庚烯、二苯并环庚烯和二苯并氮杂脚本的 αvβ3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已经公开再WO 97/01540,WO 98/30542, WO 99/11626,WO 99/15508,WO 00/33838,美国专利6,008,213,和 6,069,158中。
其他具有主链构象环约束的破骨细胞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已经公 开再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具有苯基约束的拮抗剂的专利申请公报或授 权的专利包括WO 98/00395,WO 99/32457,WO 99/37621,WO 99/44994,WO 99/45927,WO99/52872,WO 99/52879,WO 99/52896, WO 00/06169,EP 0 820,988,EP 0 820,991,美国专利5,741,796; 5,773,644;5,773,646;5,843,906;5,852,210;5,929,120;5,952,381; 6,028,223;和6,040,311。公开了具有单环约束的拮抗剂的专利申请公 报或授权的专利包括WO 99/26945,WO 99/30709,WO 99/30713,WO 99/31099,WO 99/59992,WO 00/00486,WO 00/09503,EP 0 796,855, EP 0 928,790,EP 0 928,793,美国专利5,710,159;5,723,480;5,981,546; 6,017,926;和6,066,648。公开了具有双环约束的拮抗剂的专利申请公 报或授权的专利包括WO 98/23608,WO 98/35949,WO 99/33798,EP 0 853,084,美国专利5,760,028;5,919,792;和5,925,655。
有关αv整连蛋白拮抗剂的其他科学和专利文献还可参考下列:M. E.Duggan,等.,″整联蛋白受体αvβ3的配体″, Exp.Opin.Ther. Patents,10:1367-1383(2000);M.Gowen等.″骨质疏松症的紧急疗 法″ Emerging Drugs,5:1-43(2000);J.S.Kerr,等.,″小分子αv整 联蛋白拮抗剂:新的抗癌药物″ Exp.Opin.Invest.Drugs,9:1271-1291 (2000);和W.H.Miller,等.,″整连蛋白αvβ3(玻连蛋白受体)的小分 子拮抗剂的鉴定和体内功效″ Drug Discovery Today,5:397- 408(2000)。
组织蛋白酶K,以往称作组织蛋白酶O2,是胱氨酸蛋白酶并且公 开在PCT国际申请WO 96/13523中,1996年5月9日公开;美国专利 5,501,969,授权于1996年3月3日;和美国专利5,736,357,授权于1998 年4月7日,所有这些还专利的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胱氨酸蛋白酶, 特别是组织蛋白酶,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肿瘤迁移、炎症、关节炎 和骨改形。在酸性pH下,组织蛋白酶可以降解I型胶原。组织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胶原纤维的降解来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并 由此有效治疗骨吸收疾病,例如骨质疏松症。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的 非限定实例参见Merck Frost Canada和Axix Pharmaceuticals的PCT国 际专利申请公报:WO 01/49288,公开于2001年7月7日,和 WO 01/77073,公开于2001年10月18日。
已经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的称作″他汀类″的成员引发 新骨骼的生长,代替了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质损失(参见 The Wall Street Journal,Friday,December 3,1999,pageB 1)。所以,他汀 类有前途治疗骨吸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实例包括其内酯化 和二羟基打开酸形式的他汀类和其药学可接受盐和其酯,包括但不限 于洛伐他汀(参见美国专利4,342,767);司伐他汀(simvastatin)(参见美 国专利4,444,784);二羟基打开的酸司伐他汀,特别是其铵或钙盐;普 伐他汀(pravastatin),特别是其钠盐(参见美国专利4,346,227);伏伐他 汀(fluvastatin),特别是其钠盐(参见美国专利5,354,772);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特别是其钙盐(参见美国专利5,273,995);塞伐他汀 (cerivastatin),特别是其钠盐(参见美国专利5,177,080),罗伐他汀 (rosuvastatin),也称作ZD-4522(参见美国专利5,260,440)和吡伐他汀 (pitavastatin),也称作NK-104,依伐他汀(itavastatin),或尼伐他汀 (nisvastatin)(参见PCT国际专利申请公报号WO 97/23200)。
破骨细胞空泡ATPase抑制剂(称作质子泵抑制剂)也可以与结构 式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联合使用。据报道位于破骨细胞的 顶膜上的质子ATPase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该质子泵 为设计可能有效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和有关代谢疾病的骨吸收抑制 剂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靶标[参见C.Farina等.,″破骨细胞空泡质子 ATPase的选择性抑制剂作为新的骨骼抗吸收药物″ DDT,4:163-172 (1999)]。
已经证实血管生成因子VEGF经结合破骨细胞上的受体促进离体 成熟兔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参见M.Nakagawa等.,″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直接提高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和成熟破骨细胞的存活 ″ FEBS Letters,473:161-164(2000)]。所以,开发结合破骨细胞受体 的VEGF的拮抗剂,例如KDR/Flk-1和Flt-1,还可以提供另一条治疗 或预防骨吸收的途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proliferator)活化受体-γ(PPARγ),例如噻唑 烷二酮(TZD′s),抑制体外破骨细胞样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由R.Okazaki 等在 Endocrinology,140:5060-5065(1999)报告的结果指出骨髓细胞 上的局部和葡萄糖代谢的系统机理。PPARγ的非限定实例,激活剂包 括格列酮类,例如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和BRL 49653。
降钙素还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一起使 用。降钙素优选作为鲑鱼鼻喷雾剂(Azra等.,降钙素.1996.In:J.P. Bilezikian,等.,Ed., 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和Silverman,″降钙素,″ Rheumatic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7:187-196,2001)。
蛋白激酶抑制剂也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一起使用。激酶抑制剂包括WO 01/17562中公开的那些并且在一个实 施方式中选自p38的抑制剂。本发明中所用的p38抑制剂的非限定实例 包括SB 203580[Badger等,“SB 203580,一种细胞因子抑制结合蛋白 /p38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在关节炎、骨吸收、内毒素性休克和免疫 功能的动物模型中的药理学性质”, J.Pharmacol.Exp.Ther.,279: 1453-1461(1996)]。
骨合成代谢药物是那些已知通过增加骨蛋白基质的生成来构建骨 骼的药味。此类骨合成代谢药物包括,例如,多种形式的甲状旁腺激 素(PTH)例如天然PTH(1-84),PTH(1-34),其类似物,天然或被取代 的,特别是甲状旁腺激素皮下注射。发现PTH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 该细胞形成骨骼,由此促进新骨骼的合成( Modern Drug Discovery, Vol.3,No.8,2000)。可注射重组形式的人PTH,Forteo(teriparatide), 在美国已经被管理机关批准接受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所以,PTH和 其片段,例如hPTH(1-34),被证实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可以有效治 疗骨质疏松症,例如本发明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适合与本发明的SARMs联合使用的还有诱发PTH分泌的钙受体拮 抗剂,如Gowen等在″拮抗甲状旁腺钙受体在osteopenic大鼠中促进 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和骨形成″ J.Clin.Invest.105:1595-604(2000)中 所述的。
其他骨合成代谢药物包括生长激素促分泌剂、生长激素、是指激 素释放激素等可以与结构式I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代表性生长激 素促分泌剂公开在美国专利3,239,345;美国专利4,036,979;美国专利 4,411,890;美国专利5,206,235;美国专利5,283,241;美国专利 5,284,841;美国专利5,310,737;美国专利5,317,017;美国专利 5,374,721;美国专利5,430,144;美国专利5,434,261;美国专利 5,438,136;美国专利5,494,919;美国专利5,494,920;美国专利 5,492,916;美国专利5,536,716;EPO专利0,144,230;EPO专利 0,513,974;PCT专利公开号WO 94/07486;PCT专利公开号WO 94/08583;PCT专利公开号WO 94/11012;PCT专利公开号WO 94/13696;PCT专利公开号WO 94/19367;PCT专利公开号WO 95/03289;PCT专利公开号WO 95/03290;PCT专利公开号WO 95/09633;PCT专利公开号WO 95/11029;PCT专利公开号WO 95/12598;PCT专利公开号WO 95/13069;PCT专利公开号WO 95/14666;PCT专利公开号WO 95/16675;PCT专利公开号WO 95/16692;PCT专利公开号WO 95/17422;PCT专利公开号 WO 95/17423;PCT专利公开号WO 95/34311;PCT专利公开号WO 96/02530; Science.260.1640-1643(June 11,1993); Ann.Rep. Med.Chem.,28:177-186(1993); Bioorg.Med.Chem.Lett.,4: 2709-2714(1994);和 Proc.Natl.Acad.Sci.USA.92:7001-7005(199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还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 体调节剂一起使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以选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单用或与IGF结合蛋白3和IGF II联合使用[参见Johannson和Rosen, ″IGFs作为代谢性骨级别的潜在治疗剂″1996,In:Bilezikian,等 Ed., 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和Ghiron 等″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生长激素对老年妇女的骨更新的影响″ J. Bone分钟er.Res.10:1844-1852(1995)]。
骨形态形成蛋白(BMP)也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 调节剂一起使用。骨形态形成蛋白质包括BMP 2,3,5,6,7,以及 有关分子TGFβ和GDF 5[Rosen等.,″骨形态形成蛋白质″1996.In: J.P.Bilezikian,等.,Ed., 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 Academic Press;和Wang EA,″骨形态形成蛋白质(BMPs):在愈合 骨缺损中的治疗性潜力″ Trends Biotechnol.,11:379-383(1993)]。
BMP拮抗作用的抑制剂还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 体调节剂一起使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BMP拮抗剂抑制剂选自BMP 拮抗剂的抑制剂SOST、noggin、chordin,gremlin和dan[Massague和 Chen,″控制TGF-β发信号″ GenesDev.,14:627-644,2000;Aspenberg 等.,″骨形态形成蛋白质拮抗剂Noggin抑制膜骨化″ J.Bone分钟er.Res. 16:497-500,2001;Brunkow等.,″SOST基因产物的损失导致骨发 育异常硬化狭窄,新的含胱氨酸knot蛋白质″ Am.J.Hum.Genet.68: 577-89(2001)]。
本发明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也可以与多肽 osteoprotegerin联合使用来治疗与骨损失有关的病症,例如骨质疏松 症。Osteoprotegerin可以选自哺乳动物osteoprotegerin和人 osteoprotegerin。多肽osteoprotegerin,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 一员,它有效治疗特征在于骨损失增加的骨病,例如骨质疏松症。参 考美国专利6,288,032,其全文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前列腺素衍生物还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联合使用。前列腺素衍生物的非限定代表选自前列腺素受体EP1、 EP2、EP4、FP、IP的激动剂和其衍生物[Pilbeam等.,″前列腺素和 骨代谢″1996.In:Bilezikian,等.Ed. 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Weinreb等.,″成骨细胞系和成年大鼠骨 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受体亚型EP(4)的表达及其在PGE(2)作用 下的调控″ Bone,28:275-281(200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也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 节剂一起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括aFGF,bPGF和具有FGF活 性的有关肽[Hurley Florkiewicz,″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家族″1996.In:J.P.Bilezikian,etal.,Ed.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
此外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合成代谢药物,还存在其他通过未清楚确 定的机理对骨骼有益的已知药物。这些药物还可以适宜地与结构式I 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联合。
维生素D和维生素D衍生物还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 受体调节剂一起使用。维生素D和维生素D衍生物包括,例如,天然 维生素D,25-OH-维生素D3,1α,25(OH)2维生素D3,1α-OH-维生素 D3,1α-OH-维生素D2,二氢速甾醇,26,27-F6-1α,25(OH)2维生素D3, 19-去甲-1α,25(OH)2维生素D3,22-氧杂骨化三醇,钙泊三醇, 1α,25(OH)2-16-烯-23-炔-维生素D3(Ro 23-7553),EB1089,20-表- 1α,25(OH)2维生素D3,KH1060,ED71,1α,24(S)-(OH)维生素D3, 1α,24(R)-(OH)2-维生素D3[参见,Jones G.,“治疗剂的药理学机理: 维生素D和类似物”1996.In:J.P.Bilezikian等Ed.Principles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
维生素K和维生素K衍生物也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 受体调节剂一起使用。维生素K和维生素K衍生物包括四烯甲萘醌(维 生素K2)[参见Shiraki等,“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在骨质疏松症中有 效预防骨折和维持腰部骨矿物质密度” J.Bone分钟er.Res.15:515- 521(2000)]。
大豆异黄酮,包括ipriflavone,可以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 素受体调节剂一起使用。
氟化物盐,包括氟化钠(NaF)和氟代磷酸一钠(MFP),也可以与结 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一起使用。饮食钙补剂也可以 与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一起使用。饮食钙补剂包 括碳酸钙、柠檬酸钙和天然钙盐(Heaney,钙.1996.In:J.P.Bilezikian 等Ed.Principle of Bone Biology,San Diego:Academic Press)。
骨吸收抑制剂、骨合成代谢药物和其他当与结构式I的化合物联合 时可以有利于骨骼的药物的日剂量范围是那些本领域已知的。在这样 的联合形式中,通常结构式I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日剂 量范围是0.01-1000mg/成年人/天,例如,0.1-200/天。然而,由于联合 药物的功效增高可调整减少各药物的剂量。
特别是,当使用双膦酸类时,2.5-100mg/天(按照游离双膦酸测定) 的剂量适合于治疗,例如范围是5-20mg/天,或约10mg/天。预防性 的话,应当采用约2.5-约10mg/天的剂量,尤其是约5mg/天。为了降低 副作用,可以希望结构式I的化合物和双膦酸类的联合形式每周给药1 次。对于每周给药1次,可以采用双膦酸类的剂量为约15-700mg/周并 且结构式I的化合物为0.07-7000mg,或者分开,或者是联合的。结构 式I的化合物可以适宜地用控释输送装置给药,特别是每周给药1次。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结构式I的 化合物可以有效地与一种或多种附加活性剂联合给药。一种或多种附 加活性剂可以选自改变脂质化合物例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 有其他药学活性的药物和具有脂质改变作用和其他药学活性的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非限定实例包括内酯化或二羟基打开的酸 形式的他汀类和药学可接受盐和其酯,包括但不限于洛伐他汀(参见 美国专利4,342,767);司伐他汀(参见美国专利4,444,784);二羟基打开 酸司伐他汀,特别是其铵或钙其盐;普伐他汀,特别是其钠盐(参见美 国专利4,346,227);伏伐他汀,特别是其钠盐(参见美国专利5,354,772); 阿伐他汀,特别是其钙盐(参见美国专利5,273,995);塞伐他汀,特别 是其钠盐(参见美国专利5,177,080),和尼伐他汀,也称作NK-104(参见 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 97/23200)。
可以与结构式I的化合物联合使用的附加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 HMG-CoA合酶抑制剂;鲨烯过氧化物酶抑制剂;角鲨烯合酶抑制 剂(也称作角鲨烯合酶抑制剂),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抑制剂包括ACAT-1或ACAT-2的选择性抑制剂以及ACAT-1和d-2的双 重抑制剂;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抑制剂;普罗布考;烟酸;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例如SCH-58235,也称作ezetimibe和1-(4-氟苯 基)-3(R)-[3(S)-(4-氟苯基)-3-羟基丙基)]-4(S)-(4-羟基苯基)-2-氮杂环丁 酮,其公开在美国专利5,767,115和5,846,966;胆酸螯合剂;LDL(低 密度脂蛋白)受体诱导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例如糖蛋白IIb/IIIa纤 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 γ(PPARγ),激动剂,包括称作格列酮的化合物,例如曲格列酮,吡格 列酮和罗格列酮和,包括结构种类称为噻唑烷二酮类的化合物以及 PPARγ,噻唑烷二酮结构类之外的激动剂;PPARα激动剂,例如氯贝 特,非诺贝特包括微粉化非诺贝特和吉非贝齐;PPAR双重α/γ激动剂; 维生素B6(也称作吡哆醇)和其药学可接受盐例如HCl盐;维生素B12(也 称作氰基钴胺);叶酸或药学可接受盐或酯,例如钠盐和甲基葡糖胺盐; 抗氧剂维生素类例如维生素C和E和β胡萝卜素;β-阻滞剂;血管紧张 素II拮抗剂例如losartan;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例如依那普利 和卡托普利;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内皮素拮抗 剂;例如提高ABC1基因表达的LXR配体的药物;双膦酸化合物,例 如阿仑特罗钠;和环加氧酶-2抑制剂,例如rofecoxib和celecoxib,以 及其他有效治疗这些病症的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与结构式I的化合物联合时的日剂量范 围相当于本领域已知的那些范围。同样地,对于HMG-CoA合酶抑制 剂;角鲨烯过氧化物酶抑制剂;角鲨烯合酶抑制剂(也称作角鲨烯合酶 抑制剂),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剂包括ACAT- 1或ACAT-2的选择性抑制剂以及ACAT-1和-2的双重抑制剂;微粒体 甘油三种转移蛋白(MTP)抑制剂;普罗布考;烟酸;胆固醇吸收抑制 剂包括ezetimibe;胆酸螯合剂;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诱导剂;血 小板聚集抑制剂,包括糖蛋白IIb/III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 林;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PPARα激动 剂;PPAR双重α/γ激动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氧剂维 生素;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拮抗剂;药物例如提供ABC1基因表达的LXR 配体;双膦酸化合物;和环加氧酶-2抑制剂的日剂量范围也相当于它 们在本领域中熟知的那些,虽然由于与结构式I的化合物联合给药, 当联合给药时剂量可以略微降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抑制影响哺乳动物中骨更新标志的方 法,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骨更新标志的非限定实例可以 选自I型胶原的尿C-端肽降解产物(CTX),尿N-端肽交联的I型胶原 (NTX),osteocalcin(骨Gla蛋白质),双重能量x-射线吸收 (absorptionmetry)(DXA),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定量超声 (QUS),和脱氧吡啶啉(DPD)交联。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联合形式的各组分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 时间分开给药或者以分开和单一联合形式并行给药。本发明因此被理 解为包括所有同时或不同治疗的方案,并且术语″给药″如此解释。应 理解,本发明化合物与其他有效治疗雄激素缺乏引起的疾病或者可以 提供加入雄激素缓解的联合形式的范围。
在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描述中使用的缩写:
AcOH             乙酸
DHT               二氢睾酮
DMAP              4-二甲基氨基吡啶
DMEM              Dulbecceo改进的eagle培养基
DMSO              二甲基亚砜
DMF               N,N-二甲基甲酰胺
EA                乙酸乙酯
EDC               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HCl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tOH             乙醇
Et3N            三乙胺
FCS               胎牛血清
HEPES             (2-羟基乙基)-1-哌嗪乙磺酸
HOAt              1-羟基-7-氮杂苯并三唑
HPLC              高效液体色谱
KHMDS             三甲基甲烷基酰胺钠
LCMS              液体色谱/质谱
LDA               二异丙基酰胺锂
LG                  离去基团
MeOH               甲醇
n-Bu4NI             四正丁基碘化铵
PMBCL               对甲氧基苄基氯
p-TosCl             对甲苯磺酰氯
Rt                  室温
TFA                 三氟乙酸
TLC                 薄层层析
除文献中公开的和试验方法中例举的其他标准操作之外,本发明 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下列反应方案所示的反应来制备。所以,下列示例 反应方案不受所列的化合物显著或者不被任何举例的取代基限制。反 应方案中所示的取代基编号不一定与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对应,并且通 常,为了清楚的目的,显示单一取代基与化合物相连而不是多个取代 基,这些取代基是上述式I的定义下允许的。
反应方案为制备式I的化合物提供了通用指南。反应方案A说明了 R1取代基增加到具有未取代2-位碳的4-氮杂甾族骨架上。反应方案B说 明R1和X取代基分别增加到4位和2位的4-氮杂甾族主链上。反应方案C 表示式C-7的化合物的一般性合成。反应方案D提供合成在与4-氮杂甾 族主链的17位上相连的亚甲基连接体上带有取代基R2和R3的化合物。 在合成式C-7和D-2的化合物中,可以使用多种市售胺类。应该注意在 反应方案B和D中,特定离去基团LG的选择显然应取决于引入到核心 结构上的特定取代基的种类。离去基团的选择和应用是有机合成化学 领域中的常规实践并且这种新鲜很容易了解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使 用。参见例如, Organic Synthesis,Smith,M,McGraw-Hill INC, 1994,New York(ISBN 0-07-048716-2)。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方案C续

                        方案D

                        实施例
本发明化合物可按照下列反应方案和实施例或其改变形式中显示 的方法和合成有机化学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方法或其变化形 式,利用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和试剂制备。所述方案中各变量的具体 定义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定所描述的方法。
下列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它 们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范围,并且它们不应该这样解释。而且, 下列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所述化合物不解释为仅构成看作本发明的一类 化合物,所述化合物或其一部分的任何组合本身可构成一类化合物。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下列制备方法中条件和过程的已知的改 变可用于制备这些化合物。除非另外说明,所有温度为摄氏度。
式I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1所述制备。选择 性如方案1、2、3、4和5所述制备。
结构式1-6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1所述制备。 起始材料为17β-羧酸1-1,描述于G.H.Rasmusson等人,J. Med.Chem.,29:2298-2315(1986)和R.L.Tolman等人,J.甾族化 合物Biochem.Mol.Biol.,60:303-309(1997),各引入本文供参考。
                        方案1


                   实施例1
步骤A: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醇(1-2)
在0℃下,向1-1(36.5g,110.12mmol)的CH2Cl2∶THF溶液(1∶ 1-500mL)中加入Et3N(20.0mL,143.2mmol)。滴加异丁基氯甲酸酯 (17.1mL,132.1mmol)并且在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2 小时。然后将反应物冷却至0℃并滴加2M LiBH4的THF溶液(165.2 mL,330.4mmol)。将反应物在0℃下搅拌2小时。反应通过滴加饱 和NH4Cl溶液(125mL)结束,用CH2Cl2(900mL)稀释,用1N NaOH、 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与甲苯共沸并在用作下一 步反应(1-2)粗品前在高真空下干燥18小时。MS计算值M+H:318, 实测值318。
步骤B: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基甲苯磺酸酯(1-3)
在0℃下,向1-2(27.0g粗品,ca.85.0mmol)的CH2Cl2溶液(250 mL)中加入吡啶(50mL)和p-TosCl(26.0g,136.1mmol)。30分钟后, 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15小时。反应通过加入饱和NaHCO3溶 液(125mL)结束,用CH2Cl2(800mL)稀释,用盐水洗涤,干燥 (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 烷)纯化得到1-3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72,实测值472。
步骤C: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腈(1-4)
在室温下,向1-3(43.0g,91mmol)的DMSO溶液(120mL)中 缓慢地加入NaCN(17.9g,365mmol),反应物放在120℃油浴中并搅 拌2小时。冷却后,反应物用CH2Cl2(1000mL)稀释,用饱和NaHCO3溶液(125mL)、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1-4的白色固体。MS 计算值M+H:327,实测值327。
步骤D: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1-5)
在室温下,向1-4(28.7g,87.9mmol)的AcOH溶液(50mL)中加 入浓HCl(50mL)并将反应物加热至125℃并搅拌14小时。冷却后, 反应物用CH2Cl2(800mL)稀释,用冷水、饱和NaHCO3溶液、盐水洗 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与甲苯共沸得到1-5的黄色泡沫 物。MS计算值M+H:346,实测值346。
步骤E:N-[6-(三氟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1-7)
向1-5(1.00g,2.89mmol)和HOAt(0.473g,3.47mmol)的DMF 溶液(7.0mL)中加入EDC(0.67g,3.47mmol)并将反应物在室温下搅 拌。1小时后,加入3-氨基-6-三氟甲基吡啶(0.56g,3.47mmol)并将 反应物加热至60℃并搅拌20小时。冷却后,反应物用EtOAc(500mL) 稀释,用冷水、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30-100%EtOAc/己烷,40∶1-10∶1 CH2Cl2∶MeOH) 纯化两次,得到1-7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90,实测值490。
                     实施例2

步骤A-D如上实施例1所述通过步骤E完成:
步骤E:N-(6-甲基吡啶-3-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2)
向1-5(2.50g,7.24mmol)和HOAt(1.18g,8.68mmol)的DMF 溶液(17.0mL)中加入EDC(1.66g,8.68mmol)并将反应物在室温下搅 拌。15分钟后,加入3-氨基-6-甲基吡啶(0.82g,7.60mmol)并将反应 物加热至60℃并搅拌1小时。反应物用EtOAc(500mL)稀释,用冷 水、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 析(20∶1-10∶1 CH2Cl2∶MeOH)纯化,得到2的白色固体。MS计 算值M+H:436,实测值436。
表1中实施例3-103按照实施例1和2类似的方法制备,但用适 宜的胺来产生甲酰胺。
表1











结构式2-8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2所述制 备。起始材料为17β-羧甲酯2-1,描述于G.H.Rasmusson等人,J. Med.Chem.,29:2298-2315(1986)。
方案2

方案2续

                       方案2(续)

                       实施例104
步骤A:4对-甲氧基苄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羧基甲酯 (2-2)
在室温下,向2-1(10.0g,30.2mmol)的THF溶液(300mL)中加 入NaH(2.2g,45.3mmol,60%矿物油分散体l)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 搅拌30分钟。加入对-甲氧基苄基氯(6.4mL,45.3mmol)和n- Bu4NI(ca.0.5g)并将反应物加热至回流并搅拌4小时。然后将反应物 冷却至室温,并且反应通过滴加1N HCl结束。浓缩反应混合物,收 集沉淀并用H2O和己烷洗涤。黄色固体2-2在高真空下干燥18小 时。MS计算值M+H:452,实测值452。
步骤B:4-对-甲氧基苄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羧酸(2-3)
室温下,向2-2(13.6g,30.1mmol)的二噁烷溶液(200mL)中加 入LiOH-H2O(2.5g,60.2mmol),将反应物加热至回流并搅拌4小时。 反应物冷却至室温然后浓缩。残渣用1N HCl溶液稀释,收集沉淀并 用H2O和己烷洗涤,得到2-3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38, 实测值438。
步骤C:4-对-甲氧基苄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醇(2-4)
在0℃下,向2-3(13.1g,29.4mmol)的CH2Cl2∶THF溶液(1∶ 1-300mL)中加入Et3N(5.4mL,39.0mmol)。滴加异丁基氯甲酸酯(4.7 mL,36.0mmol),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然 后将反应物冷却至0℃并滴加2M LiBH4的THF溶液(43.5mL,87.0 mmol)。将反应物在0℃下搅拌2小时。反应通过滴加饱和NH4Cl溶液(125mL)结束,用CH2Cl2(900mL)稀释,用1N NaOH、盐水洗 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溶解在小量CH2Cl2中并用Et2O研磨。过滤固体并用己烷洗涤,得到2-3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 M+H:424,实测值424。
步骤D:4-对-甲氧基苄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基甲苯磺 酸酯(2-5)
在0℃下,向2-4(45.0g,106.2mmol)的CH2Cl2溶液(500mL)中 加入吡啶(100mL)和p-TosCl(32.6g,170mmol)。30分钟后,除去冷 却槽,将反应物搅拌15小时。LCMS显示反应完成。反应通过加 入饱和NaHCO3溶液(125mL)结束,用CH2Cl2(800mL)稀释,用盐水 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 EtOAc/己烷)纯化,得到2-5的白色蜡状固体。MS计算值M+H:578, 实测值578。
步骤E:4-对-甲氧基苄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腈(2-6)
在室温下,向1-3(20.0g,34.6mmol)的DMSO溶液(120mL)中加 入NaCN(4.2g,86.5mmol),反应物放在95℃油浴中并搅拌2小时。 冷却后,反应物用CH2Cl2(800mL)稀释,用饱和NaHCO3溶液 (125mL)、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 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2-6的白色固体。MS计算 值M+H:327,实测值327。
步骤F: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2-7)
在室温下,向2-6(7.8g,18.0mmol)的AcOH溶液(50mL)中加入 浓HCl(50mL),将反应物加热至125℃并搅拌14小时。冷却后,反 应物用CH2Cl2(800mL)稀释,用冷水、饱和NaHCO3溶液、盐水洗 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与甲苯共沸,得到2-7的黄色泡 沫物。MS计算值M+H:332,实测值332。
步骤G:N-[5-(甲基)-吡啶-2-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酰胺 (2-9)
向2-7(0.125g,0.38mmol)和HOAt(1.0mL,0.50mmol,0.5M DMF溶液)的DMF溶液(1.0mL)中加入EDC(0.94g,0.50mmol)并 在室温下搅拌反应物。1小时后,加入2-氨基-5-甲基吡啶(0.53g,0.50 mmol),将反应物加热至60℃并搅拌16小时。冷却后,浓缩反应物。 残渣通过在硅胶上闪式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2- 9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22,实测值422。
表2中实施例106-195按照实施例104类似的方法制备,但用适 宜的胺产生甲酰胺。
               表2

  Ex.   NR2R3   名称   质谱计算值   [M+H]











结构式3-5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3所述制备。 起始材料2-氟-17β-羧酸3A-4的合成显示于方案3A。在方案3A中, 起始材料为17β-羧酸酯3A-1描述于G.H.Rasmusson等人,J.Med. Chem.,27:1690-1701(1984),引入本文供参考。
                       方案3A

起始材料3A-4的合成
步骤A:2α-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烷-17β-羧酸甲酯(3A-2)
在-78℃下,用20分钟的时间,向3A-1(7.5g,21.6mmol)的THF 溶液(100mL)中滴加1.5M LDA的THF溶液(17.3mL,25.9mmol), 然后搅拌1小时。然后用20分钟的时间加入FN(SO2Ph)2(10.2g,32.4 mmol)的THF溶液(40mL)。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14 小时。加入Et2O,混合物用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盐水洗涤, 干燥(MgSO4),然后浓缩。在硅胶上色谱层析(己烷-EtOAc作为洗脱 剂)得到3A-2的无色固体。MS计算值M+H:366,实测值366.1。
步骤B: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羧酸甲酯(3A-3)
在-78℃下,用30分钟的时间,向3A-2(30g,82.1mmol)的THF 溶液(400mL)中滴加1.5M LDA的THF溶液(71.1mL,107mmol), 然后搅拌1小时。然后用15min的时间加入苯亚磺酸甲酯(19.23g, 123mmol)。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1小时。加入Et2O, 混合物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 浓缩。残渣溶解在甲苯(200mL)中并加热回流2小时。蒸发溶剂,残 渣在硅胶上色谱层析(己烷-50%EtOAc/己烷作为洗脱剂),得到3A-3 的淡黄色固体。MS计算值M+H:364,实测值364.1。
步骤C: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羧酸(3A-4)
向3A-3(2.4g,6.6mmol)的1,4-二噁烷溶液(50mL)中加入氢氧 化锂(0.41g,9.9mmol)的水溶液(20mL),并将混合物在100℃下搅 拌3小时。冷却后,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然后用1N HCl、盐水 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得到3A-4(2.2g)的淡黄色固体。MS 计算值M+H:350,实测值350。
方案3

                       方案3续

                      实施例196
步骤A: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醇(3-1)
在0℃下,向3A-4(2.0g,5.7mmol)的CH2Cl2∶THF溶液(1∶ 1-100mL)中加入Et3N(1.0mL,7.4mmol)。滴加异丁基氯甲酸酯(0.89 mL,6.8mmol),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然 后将反应物冷却至0℃并滴加2M LiBH4的THF溶液(8.6mL,17.2 mmol)。将反应物在0℃下搅拌2小时。反应通过滴加饱和NH4Cl溶 液(25mL)结束,用CH2Cl2(200mL)稀释,用1N NaOH、盐水洗涤, 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 己烷)纯化,得到3-1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336,实测值336。
步骤B: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甲基甲苯磺酸酯 (3-2)
在0℃下,向3-1(1.0g,2.9mmol)的CH2Cl2溶液(10mL)中加 入吡啶(2mL)和p-TosCl(0.74g,3.9mmol)30分钟后,,除去冷却槽, 将反应物搅拌15小时。LCMS显示反应完成。反应通过加入饱和 NaHCO3溶液(5mL)结束,用CH2Cl2(200mL)稀释,用盐水洗涤,干 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 己烷)纯化,得到3-2的白色蜡状固体。MS计算值M+H:490,实测 值490。
步骤C: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腈(3-3)
在室温下,向3-2(1.37g,2.8mmol)的DMSO溶液(20mL)中缓 慢地加入NaCN(0.69g,14.0mmol),反应物放在105℃油浴中并搅 拌2小时。冷却后,反应用CH2Cl2(100mL)稀释,用饱和NaHCO3(15 mL)溶液、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 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3-3的白色固体。MS计 算值M+H:345,实测值345。
步骤D: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3-4)
在室温下,向3-3(0.75g,2.2mmol)的AcOH溶液(15mL)中加 入浓HCl(15mL),将反应物加热至125℃并搅拌14小时。冷却后, 反应用CH2Cl2(200mL)稀释,用冷水、饱和溶液NaHCO3、盐水洗涤, 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 己烷)纯化,得到3-4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364,实测值364。
步骤E: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 -1-烯-17β-乙酰胺(3-6)
向34(0.105g,0.29mmol)和HOAt(0.047g,0.35mmol)的DMF 溶液(1.0mL)中加入EDC(0.067g,0.35mmol),将反应物在室温下 搅拌。1小时后,加入3-氨基-6-三氟甲基吡啶(0.056g,0.35mmol), 将反应物加热至60℃并搅拌20小时。冷却后,反应用EtOAc(100mL) 稀释,用冷水、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3-6的白色固体。MS 计算值M+H:508,实测值508。
表3中实施例197按照实施例196类似的方法制备,但用适宜 的胺产生甲酰胺。
                        表3


结构式4-4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4所述制 备。起始材料为方案1中制备的17β-乙酸1-5。
                         方案4

                      方案4(续)

                      实施例198
步骤A:21-甲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酯(4-1)
将1-5(3.0g,9.1mmol)的MeOH∶AcOH溶液(2∶1-22.5mL)加 热至55℃并搅拌18小时。然后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用CH2Cl2(900mL) 稀释并用H2O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4-1的白色固体。MS 计算值M+H:360,实测值360。
步骤B:20-氟-21-甲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酯 (4-2)
在-78℃下,向4-1(0.75g,2.8mmol)的无水THF溶液(11mL)中 加入六甲基磷三酰胺(0.25mL,1.39mmol)。滴加二异丙基酰胺锂 ono(四氢呋喃)复合物(2.8mL,4.17mmol,1.5M THF溶液),将反应 物在-78℃下搅拌15分钟。然后滴加N-氟-苯磺酰胺(1.32g,4.27 mmol,溶解在1.5mL THF中),让反应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4小时。 反应通过加入饱和NH4Cl溶液(25mL)结束,用CH2Cl2(200mL)稀释, 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 (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4-2的黄色油状物。MS计算值 M+H:378,实测值378。
步骤C: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4-3)
在室温下,向4-2(0.79g,2.09mmol)的二噁烷溶液(7mL)中加 入溶解在H2O(2mL)中的LiOH-水合物(0.26g,6.28mmol),将反 应物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反应物用1N HCl酸化至pH5,然后用 CH2Cl2(200mL)提取,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得到4-3 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364,实测值364。
步骤D:N-[6-(三氟甲基)吡啶-3-基]-20-氟-4-甲基-3-氧-4-氮杂-5α-雄 甾-1-烯-17β-乙酰胺(4-5)
向4-3(0.05g,0.14mmol)和HOAt(0.024g,0.18mmol)的二氯乙 烷溶液(2.0mL)中加入EDC(0.034g,0.18mmol)并加入3-氨基-6-三 氟甲基吡啶(0.029g,0.18mmol),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浓缩反应 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4- 5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508,实测值508。
表4中的实施例199-227按照实施例198类似的方法制备,但用 适宜的胺产生甲酰胺。
              表4

  Ex.  NR2R3   名称   质谱计算值   [M+H]



结构式5-5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5所述制备。 起始材料为方案4中制备的甲基-17β-乙酸酯4-1。
                       方案5



                     实施例228
步骤A:20-羟基-21-甲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 酯(5-1)
在-78℃下,向4-1(0.75g,2.1mmol)的无水THF溶液(30mL)中 滴加二(三甲硅烷基)酰胺钾(10.43mL,5.21mmol,0.5M甲苯溶液)并 将反应物在-78℃下搅拌30分钟。滴加(1S)-(+)-(10-Camphorfulfonyl) -oxaziridine(1.19g,5.21mmol,溶解在10mL THF中),将反应物在-78℃ 下搅拌4小时。反应通过加入饱和NH4Cl(25mL)结束,用 CH2Cl2(200mL)稀释,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残渣 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5-1的白色 固体。MS计算值M+H:376,实测值376。
步骤B: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5-2)
在室温下,向5-1(0.19g,0.51mmol)的二噁烷溶液(2mL)中加 入溶解在H2O(20.5mL)中的LiOH-水合物(0.038g,1.0mmol),并 将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反应物用1N HCl酸化至pH5,然 后用CH2Cl2(200mL)提取,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 得到5-2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362,实测值362。
步骤C:20-乙酰氧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5-3)
在室温下,向5-2(0.17g,0.468mmol)的CH2Cl2溶液(2mL)中加 Ac2O(0.05mL,0.561mmol)、Et3N(0.10mL,0.102mmol)和DMAP(0.06 g,0.46mmol),将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通过加入H2O(5mL) 结束,用CH2Cl2(50mL)稀释,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 缩。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5- 3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04,实测值404。
步骤D:N-(吡啶-3-基)-20-乙酰氧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 烯-17β-乙酰胺(5-6)
向5-3(0.05g,0.14mmol)和HOAt(0.024g,0.18mmol)的二氯乙 烷溶液中(2.0mL)加入EDC(0.034g,0.18mmol)和3-氨基吡啶(0.029 g,0.18mmol),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浓缩反应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5-6的白色固体。MS 计算值M+H:480,实测值480。
步骤C:N-(吡啶-3-基)-20-羟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5-7)
在室温下,向5-6(0.04g,0.03mmol)的MeOH溶液(1mL)中加 入K2CO3(0.02g,0.03mmol),将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反 应物用1N HCl酸化至pH5,然后用CH2Cl2(200mL)提取,用盐水 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得到5-7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 M+H:438,实测值438。
表5中的实施例229-230按照实施例228类似的方法制备,但用 适宜的胺产生甲酰胺。
               表5

  Ex.  NR2R3   名称   质谱计算值   [M+H]

结构式6-2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6所述制 备。起始材料为如方案2所述2-6类似的方法制备的17β-乙酸6-1, 除了用ethyliodide代替对-甲氧基苄基氯。
                     方案6

表6中的实施例231-242按照实施例1和2类似的方法制备,但 用酸6-1和适宜的胺产生乙酰胺。
                      表6


结构式7-4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如方案7所述制备. 起始材料为方案4中制备的甲基-17β-乙酸酯4-1。
                          方案7


                      实施例243
步骤A:20-叠氮基-21-甲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 酸酯(7-1)
在-78℃下,向酯4-1(1.75g,4.87mmol)的1%HMPA/THF溶液 (10mL)中滴加potassium hexamethyldisilazide(19.5mL,9.74mmol, 0.5M甲苯溶液)。20分钟后,加入2,4,6-三异丙基苯磺酰基叠氮化物(2.26 g,7.30mmols)并将反应物再搅拌20分钟。然后加入乙酸(0.6mL)并 除去冷却槽。在25℃下搅拌18小时后,反应通过加入H2O(50mL)结 束,用CH2Cl2(200mL)稀释,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然后浓缩。 残渣通过在硅胶上色谱层析(30∶1-10∶1二氯甲烷∶MeOH梯度洗脱) 纯化,得到7-1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01,实测值401。
步骤B:20-叠氮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乙酸(7-2)
向叠氮基酯7-1(1.67g,4.17mmols)的甲醇溶液(15mL)中加入氢 氧化钠水溶液(5N,7.5m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减压浓缩反应 物除去大多数甲醇。反应物用1N HCl酸化至pH5,通过过滤收集所 得到的沉淀。固体用水洗涤,晾干,得到20-叠氮基酸7-2的白色固 体。MS计算值M+H:387,实测值387。
步骤C:N-(吡啶-4-基)-20-叠氮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 17β-乙酰胺(7-5)
向7-2(0.05g,0.14mmol)和HOAt(0.024g,0.18mmol)的二氯乙 烷溶液(2.0mL)中加入EDC(0.034g,0.18mmol)和3-氨基吡啶(0.029 g,0.18mmol),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浓缩反应物,残渣通过在硅 胶上色谱层析(0-100%EtOAc/己烷)纯化,得到7-5的白色固体。MS 计算值M+H:463,实测值463。
步骤D:N-(吡啶-4-基)-20-氨基-4-甲基-3-氧-4-氮杂-5α-雄甾-1-烯-17β- 乙酰胺(7-6)
向20-叠氮基化合物7-5(57mg,0.097mmoles)的9∶1 THF∶水 溶液(1.5mL)中加入聚苯乙烯-结合的三苯基膦(2.19mmole/g,219 mg)。将该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通过过滤除去小颗粒并用 二氯甲烷、甲醇和二氯甲烷洗涤。浓缩滤液并通过反相HPLC春花, 得到7-6及其非对应异构体258的白色固体。MS计算值M+H:437, 实测值437。
表7a和表7b中的实施例254-257和259按照实施例253和258 类似的法制备,但用适宜的胺产生甲酰胺并分离非对应异构体。
              表7a

  Ex.  NR2R3   名称   质谱计算值   [M+H]

表7a


                       实施例250
药物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将100mg的N-(1,1-二氧代四氢噻 吩-3-基-4-甲基-3-氧代-4-氮杂-5α-雄-1-烯-17β-乙酰胺,与足够的微粉 化乳糖一起配制得到总量为580-590mg,填充到0号硬明胶胶囊内。
尽管上述内容教导了本发明的原理,并且出于举例目的提供了实 施例,氮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包括所有改变、适应和改进,术语所附权 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及其等效方案。
                           试验
化合物的SARM活性鉴定的体外和体内试验
本申请中例举的化合物在一个或多个下列试验中具有活性。
对于内源性表达AR的化合物亲和力的羟基磷灰石基础放射性配体 置换试验
材料
结合缓冲液:TEGM(10mM Tris-HCl,1mM EDTA,10%甘油,1mM β-巯基乙醇,10mM钼酸钠,pH7.2)
50%HAP浆液:Calbiochem羟基磷灰石,快速流(Fast Flow),在10mM Tris,pH8.0和1mM EDTA中。
洗涤缓冲液:40mM Tris,pH7.5,100mM KCl,1mM EDTA和1mM EGTA.95%EtOH
甲雌三烯醇酮,[17α-甲基-3H],(R1881*);NEN NET590
甲雌三烯醇酮(R1881),NEN NLP005(溶于95%EtOH中)
二氢睾酮(DHT)[1,2,4,5,6,7-3H(N)]NEN NET453
羟基磷灰石Fast Flow;Calbiochem Cat#391947
钼酸盐=钼酸(Sigma,M1651)
MDA-MB-453细胞培养基
RPMI 1640(Gibco 11835-055)w/23.8mM NaHCO3,2mM 1-谷氨酸
在500mL的完全培养基中                     终浓度
10mL(1M Hepes)                            20mM
5mL(200mM L-glu)                          4mM
0.5mL(10mg/mL人胰岛素)                    10pg/mL
在0.01NHCl Calbiochem#407694-S中)
50mL FBS(Sigma F2442)                     10%
1mL(10mg/mL庆大霉素                       20μg/mL
Gibco#;15710-072)
细胞传代
细胞(Hall R.E.等., Euronean Journal of Cancer,30A:484- 490(1994))在PBS中漂洗2次,无酚红胰蛋白酶-EDTA在相同的PBS中 1∶10稀释。细胞层用1X胰蛋白酶漂洗,倾出额外的胰蛋白酶,并且细 胞层在37℃下温育~2分钟。轻叩烧瓶并检查细胞脱离的现象。一旦 细胞开始从烧瓶滑落,加入完全培养基以杀死胰蛋白酶。在此点将细 胞计数,随后稀释至适当浓度且分离到烧瓶或平皿中进一步培养(通常 1∶3-1∶6稀释度)。
MDA-MB-453细胞溶解产物的制备
当MDA细胞达到70-85%融合时,它们按照上述方法脱离,并且 通过在1000g和4℃下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沉淀团用TEGM(10mM Tris-HCl,1mM EDTA,10%甘油,mMβ-巯基乙醇,10mM钼酸钠, pH 7.2)洗涤2次。最后洗涤之后,该细胞重新悬浮在TEGM中达到107 细胞/mL的浓度。该细胞混悬液快速冷冻在液氮或乙醇/浴中且转 移到-80℃冰箱中干冰上。建立结合试验之前,将冷冻样本置于冰水上 至融化(~1hr)。此后样本在12,500g-20,000g4℃下离心30分钟。上清 液立刻用于建立试验。如果使用50μL上清液,该试验化合物可以在50 μL的TEGM缓冲液中制备。
多种化合物筛选的方法
制备1xTEGM缓冲液,并且按照下列顺序制备含同位素的试验混 和物:EtOH(反应中的终浓度2%),3H-R1881或3H-DHT(0.5nM反应 中的终浓度)和1xTEGM.[例如对于100样本,200μL(100×2)的EtOH+ 4.25μL的1∶103H-R1881储备液+2300μL(100×23)1xTEGM]。将化 合物连续稀释,例如,如果起始的终浓度为1μLM,和该化合物是25μL 的溶液,例如一式两份,制备75μL的4×1μM溶液并且将3μL的100μM 加入到72μL的缓冲液,和1∶5连续稀释。
首先将25μL 3H-R1881追踪剂和25μL化合物溶液混和,随后加入 50uL受体溶液。轻轻混和该溶液,在约200rpm下旋转并且在4℃下温 育过夜。制备100μL的50%HAP浆液且加入到该温育的反应中,随后 将其涡旋且在冰上保温5-10分钟。将该反应混合物涡旋2次以上达到重 新悬浮HAP同时温育该反应。96空格式中的样本随后在洗涤缓冲液中 用TheFilterMate Universal Harvester平板洗涤器(Packard)洗涤。洗 涤处理将含有配体结合的表达受体的HAP沉淀团转移到Unifilter-96 GF/B过滤平板e(Packard)。过滤平板上的HAP沉淀团用50μL的 MICROSCINT(Packard)闪烁30分钟,之后在TopCount微量闪烁计数 器(Packard)上计数。IC50用R1881脊髓作为参考。
表1-5所示的实施例1-150的化合物在上述试验中测试并且发现具 有1微摩尔或更小的IC50值。
MMP1启动子抑制作用、顺式转染试验(TRAMPS)
HepG2细胞在含有10%碳处理的FCS的无酚红MEM中37℃和5% CO2下培养。为了转染,将细胞以10,000个细胞/孔铺板在96孔白色、 澄清底平板上。24小时后,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案将细胞与MMP1启 动子-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构件和恒河猴表达构件(50∶1比例)用FuGENE6 转染试剂培养。通过将人MMP1启动子片段(-179/+63)插入到pGL2荧 光素酶报告基因构件(Promega)来产生MM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道基 因构件并且恒河猴AR表达构件产生在CMV-Tag2B表达运载体 (Stratagene)。将细胞进一步培养24小时且随后用试验化合物在100nM phorbo1-12-肉豆蔻酸-13-乙酸酯(PMA)的存在下处理,该化合物用于 提高MMP1启动子的基础活性。在此点加入化合物,达到1000nM- 0.03nM的范围,10倍稀释,体积为10X,1/10th(实施例:10微升的配 体以10X加入到100微升已经存在于孔内的培养基中)。将细胞进一步 培养48小时。随后细胞用PBS洗涤2次且通过加入70μL的溶胞缓冲液 (1x,Promega)到孔内来溶解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在96孔格式中用 1450 Microbeta Jet(Perkin Elmer)发光计测定。试验化合物的活性表 示为荧光素酶信号从PMA促进的对照水平受到的抑制。报告EC50和 Emax值。本发明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活性抑制作用通 常具有亚微摩尔EC50值且Emax值大于约50%。
参见Newberry EP,Willis D,Latifi T,BoudreauxJM, Towler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过程通过两部分Ets-AP1 因子激活人体间隙胶原酶启动子″ Mol.Endocrinol.11:1129-44(1997) 和Schneikert J,Peterziel H,Defossez PA,Klocker H,Launoit Y, Cato AC,″雄激素受体-Ets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下调 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新机理″ J.Biol.Chem.271:23907- 23913(1996)。
雄激素受体的N-末端和C-末端结构域的配体诱导性相互作用的哺乳动 物双杂交试验(激动剂模式)
该试验评估AR激动剂诱导rhA的N末端结构域(NTD)和C末端结构 域(CTD)的相互作用的性能,其反映出体内活化雄激素受体介导的男 性化潜在性。rhAR的NTD和CTD的相互作用被定量为CV-1猴肾细胞 中Gal4DBD-rhARCTD融合蛋白和VP16-rhARNTD融合蛋白之间的配 体诱导的缔合作用,作为哺乳动物双杂交试验。
转染前日,将CV-1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并计数,随后以20,000细 胞/孔铺板在96孔平板或较大平板(按照规模)上的DMEM+10%FCS 中。次日清晨,将CV-1细胞与pCBB1(在SV40早期启动子下表达的 Gal4DBD-rhARLBD融合构件)、pCBB2(在SV40早期启动子下表达的 VP16-rhAR NTD)和pFR(Gal4响应荧光素酶报道基因,Promega)用 LIPOFECTAMINE PLUS试剂(GIBCO-BRL)按照供应商推荐的方法 共转染。简单而言,将0.05μg pCBB 1,0.05μg pCBB2和0.1μg pFR的 DNA混和物与3.4μL OPTI-MEM(GIBCO-BRL)与″PLUS Reagent″(1.6I1L,GIBCO-BRL)混和且室温下(RT)培养15分钟形成预 复合DNA。
对于各孔,将0.4μL LIPOFECTAMINE试剂(GIBCO-BRL)在4.6μl OPTI-MEM中在第二试管内稀释并混和形成稀释的 LIPOFECTAMINE试剂。合并将预复合的DNA(上述的)和稀释的 LIPOFECTAMINE试剂(上述的),混和并在RT下保温15分钟。细胞 上的培养基用40μL/孔OPTI-MEM更换,并且向各孔内加入10μL DNA-脂质复合物。将复合物轻轻混和到培养基中且在37℃和5%CO2下培养5小时。培养后,加入200μL/孔D-MEM和13%碳处理的FCS, 随后在37℃和5%CO2下培养。24小时后,加入试验化合物达到所需 浓度(s)(1nM-10μM)。48小时后,荧光素酶的活性用LUC-Screen系统 (TROPIX)按照制造商的方案测定。该试验通过顺序加入50μL各试验 溶液1、随后加入试验溶液2直接在孔中进行。室温下培养40分钟后, 荧光素直接用2-5秒积分来测定。
试验化合物的活性相对于3nM R1881得到的活性计算出Emax。 通常本发明的组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在该试验中在10微摩尔下 显示出弱的或没有激动活性,同时激动活性小于50%。
参见He B,Kemppainen JA,Voegel JJ,Gronemeyer H,Wilson EM,″人雄激素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中的活化功能介导与NH(2)-末端 结构域的结构域间通讯″ J.Biol.Chem.274:37219-37225(1999)。
对雄激素受体的N-末端和C-末端结构域之间相互作用的抑制的哺乳动 物双杂交试验(拮抗剂模式)
该试验破骨试验化合物在上述CV-1细胞中拮抗哺乳动物R1881促 进rhAR的NTD和CTD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能。
转染后48小时,CV-1细胞用试验化合物,通常为10μM,3.3μM, 1μM,0.33μM,100μM,33μM,10μM,3.3μM和1μM终浓度。在3 ℃和5%CO2下培养10-30分钟后,加入AR激动剂甲雌三烯醇酮(R1881) 至终浓度为0.3μM且在37℃下培养。48小时后,荧光素酶活性用LUC- Screen系统(TROPIX)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案测定。试验化合物拮抗 R1881的作用的性能和0.3nM R1881单用对比的相对发光度。
雄激素受体(TAMAR)的反式-活化调控
该试验评估试验化合物在MDA-MB-453细胞中控制从MMTV- LUC报道基因的转录的性能,它是天然表达人AR的人乳腺癌细胞系。 该试验测定连接于LUC报道基因的改性MMTV LTR/启动子的诱导作 用。
将20,000-30,000细胞/孔铺板在白色、澄清底96孔平板的″指数生 长培养基″中,该培养基由含有10%FBS的无酚红RPMI 1640、4mM L- 谷氨酸、20mM HEPES、10ug/mL人胰岛素和20ug/mL庆大霉素组成。 保温箱调节为37℃和5%CO2。以批次模式进行转染。该细胞用胰蛋白 酶处理且在适量的新鲜培养基中计数正确的细胞数目,随后与 Fugene/DNA“鸡尾酒”混和且铺板在96孔平板上。所有孔接受200Tl 的培养基+脂质/DNA复合物,并且随后在37℃下培养过夜。转染鸡尾 酒由无血清Optimem,Fugene6试剂和DNA组成。按照该“鸡尾酒” 产品制造商的(Roche Biochemical)方案进行。脂质(Tl)-DNA(Tg)比例 约为3∶2且培养时间为室温下20分钟。转染16-24小时后,该细胞用试 验化合物处理使最终的DMSO(载体)浓度<3%。细胞与试验化合物接 触48小时。48后,该细胞用Promega细胞培养溶胞缓冲液溶解30-60分 钟且随后萃取物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是在96孔格式发光计中测定。
试验化合物的活性相对于100nMR1881得到的活性计算出Emax。
参见R.E.Hall等,″MDA-MB-453,具有高雄激素受体表达的 雄激素响应性人乳腺癌细胞系″ Eur.J.Cancer,30A:484-490(1994) 和R.E.Hall,等.,″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通过类固醇和视黄酸在人体 乳腺癌细胞中调节,″ Int.J.Cancer.,52:778-784(1992)。
体内前列腺试验
9-10周龄(性别成熟的早期年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于 预防性模式。目的在于测定雄激素样化合物延迟除去睾丸(睾丸切除术 [ORX])后7天内出现的腹侧前列腺和精囊的快速衰退(-85%)的程度。
大鼠接受睾丸切除术(ORX)。称重各大鼠,速滑用异氟烷麻醉并 保持作用。在阴囊前后切出1.5cm的切口。取出右睾丸。精液管和附 输精管用4.0丝线在距睾丸0.5cm处结扎。在远离结扎位处用小手术剪 取出睾丸。将组织残体放回阴囊。同样对左睾丸进行手术。当两侧残 体放回到阴囊时,用4.0丝线缝合阴囊和上面的皮肤。对于假性-ORX, 除了结扎和剪切之外进行所有处理。大鼠在10-15分钟内完全恢复意识 和行动。
将一定剂量的试验化合物在手术刀口缝合之后立刻皮下或口服施 用给大鼠。处理继续连续6天。
尸体解剖和终点
首先将大鼠称重,随后在CO2室内麻醉直至接近死亡。
通过心脏穿刺得到约5ml全血。随后检查大鼠的某些死亡迹象和 ORX的完整性。其次,定位前列腺的腹侧部分且高度个性化方式切取 出来。腹侧的前列腺印迹至干3-5秒且随后称重(VPW)。最后,定位精 囊且取出。腹侧精囊印迹干3-5秒且随后称重(SVWT)。
该试验的一级数据是腹侧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二级数据包括血 清LH(黄体激素)和FSH(促囊泡素)和骨形成和男性化的可能血清标 志。通过ANOVA加Fisher PLSD post-hoc试验分析数据以鉴定组间差 异。评估试验化合物抑制VPW和SVWT的ORX诱导性损失的程度。
体内骨骼形成试验
7-10月龄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以治疗模式使用以模拟成人 女性。大鼠在75-180天之前被切除卵巢(OVX),从而引发骨损失和模 拟雌激素缺损,osteopenic成人女性。预处理是用低剂量的强效抗吸 收药物,阿仑特罗(0.0028mpk SC,2X/wk)在第0天开始给药。在第15 天,开始用试验化合物处理。试验化合物处理出现在第15-31天并且在 第32尸检。目的在于测定雄激素样化合物提高骨膜表面上骨形成的量 的程度,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的增高来证实。
在典型试验中,研究9组7只/组大鼠。
在第19和29天(处理的第5和15天),给各大鼠皮下单剂量注射钙黄 绿素(calcein)(8mg/kg)。
尸体解剖和终点
首先将大鼠称重,随后在CO2室内麻醉直至接近死亡。通过心脏 穿刺得到约5ml全血。随后检查大鼠的某些死亡迹象和OVX的完整性。 其次,定位子宫,以高度个性化方式切取出来,印迹至干3-5秒且随后 称重(UW)。将子宫置于10%中性合成甲中。随后,将右腿关节连接 在髋部。在膝部将股骨和胫骨分开,基本上去肉,随后置于70%乙 醇中。
将A1-cm节段的中央右股骨,和股骨远端中点中心,置于闪烁瓶 内且在分级醇和丙酮中脱水和脱脂肪,随后加入到溶液中并且降解丙 烯酸甲酯的浓度递增。嵌在90%甲基丙烯酸甲酯、10%邻苯二甲酸二 丁酯的混和物中,允许在48-72小时内聚合。打碎瓶子且将塑料段调整 为常规吻合Leica 1600 Saw Microtome的钳型样品支架的形状,并且 制备的骨长轴用于切片。制备85μm厚度的切片且嵌在玻片上。从大 鼠选择出接近骨骼中点的一部分并且盲式标记。对各部分的骨膜表面 进行总骨膜表面、单一荧光染料标记、双重荧光染料标记和内标距离 的评估。
该试验的一级数据是带有双重标记的骨膜表面的百分比和矿物质 外积率(内标距离(μm)/10d)、骨形成的半依赖性标志。二级数据包括 子宫重量和组织学特征。第三,终点可以包括骨形成和男性化的血清 标志。通过ANOVA加Fisher PLSD hoc后试验分析数据以鉴定组间 差异。评估试验化合物提高骨骼形成终点的程度。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