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镇痛 /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

阅读:195发布:2023-01-3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烧烫伤喷雾剂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烧烫伤喷雾剂,主要由大黄、黄柏、白芨、黄芪、血竭血余炭, 冰 片、麝香、樟脑中草药配制而成,通过各中草药之间的药效搭配,以及剂量的控制,加强药物对淤滞带和充血带的调理与改善,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恢复, 疗程 短,见效快。,下面是一种烧烫伤喷雾剂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大黄8-15.5份,黄柏3.2-9.6份,血竭0.2-1.2份,白芨1.4-3.2份,黄芪1.8-6.4份,血余炭0.1-1.0份,片1.5-4.5份,麝香0.001-0.009份,樟脑2.5-8.5份。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烧烫伤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大黄10.8份,黄柏6.6份,血竭0.8份,白芨2.8份,黄芪4.0份,血余炭0.4份,冰片
3.0份,麝香0.003份,樟脑4.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烧烫伤喷雾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镇痛液,所述镇痛液按照0.2mg/ml添加。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烧烫伤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镇痛液为氢溴酸高乌甲素。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复方制剂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烧烫伤喷雾剂。

背景技术

[0002] 烧伤无论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是常见创伤,一般以热烧伤(包括热液,如、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或塑料液体和固体,如水、钢锭或高温塑料等)为主。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化学和电子烧伤亦呈增多的趋势。在森林火灾、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公共场所失火及现代战争均可造成成批的伤员。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报告,该所1986~1990年烧伤诊数和住院病人数推算,每年百万人中约有5000~10000人烧伤。战争时期烧伤发生率则更高。烧伤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按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1.中心为凝固坏死带;2.周围为毛细血管淤滞带;3.外围为充血带。其中淤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充血带和淤滞带组织的主要改变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扩张;血流缓慢和容易发生微血管拴塞;使局部组织缺并造成对全身的影响,因此,如何阻止和改善淤滞带和充血带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全身的影响,使其尽快的恢复并达到生理的修复状态,而不是向更深或更坏的病理变化发展,对淤滞带而言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从这种认识出发,烧伤的局部处理除了要重视防治感染外,重视对淤滞带病理变化的防治,并使之达到尽快的恢复和生理愈合,才能有利于对烧伤损害的防治。
[0003] 在中国民间,采用中药治疗烧烫伤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采用现代技术开发这些中药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是人口众多,二是经济欠发达,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甚至比较恶劣,每年都有大量的烧烫伤患者,其中严重的烧烫伤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采用中药治疗,可以减少感染,提高严重烧伤的成活率。因此发展适合我国普通烧烫伤患者的现代中药制剂,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4] 祖国医学对烧伤的治疗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公元341年)和晋末〈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中,已有治疗水火烫伤的记载,所用药物及治则,特别是内外兼治、辩证施治的观念,迄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哲学思想和医学体系。由于创面的存在是烧伤的主要问题,正确的创面处理十分重要。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创面外用药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用于创面治疗的处方不下数千种。现代医学自60年代提出“创面脓毒症”的概念以来,西医也重视和发展了局部外用药的应用,主要是抗菌的外用药诸如碘胺类,金属盐类,抗生素类,喹诺类及有机磺制剂等,其中使用最广的当属磺胺嘧啶,它的抗菌作用对控制创面感染虽有显著效果,但对细胞的活性亦有一定的损害作用,特别是使用高浓度的磺胺嘧啶银糊剂或混悬剂,有使创面损害加深之嫌。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出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具有杀菌消肿,见效快,疗程短等优点。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0007] 大黄8-15.5份,黄柏3.2-9.6份,血竭0.2-1.2份,白芨1.4-3.2份,黄芪1.8-6.4份,血余炭0.1-1.0份,片1.5-4.5份,麝香0.001-0.009份,樟脑2.5-8.5份。
[0008] 进一步,发明人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当采用以下配比时效果更佳:
[0009] 大黄10.8份,黄柏6.6份,血竭0.8份,白芨2.8份,黄芪4.0份,血余炭0.4份,冰片3.0份,麝香0.003份,樟脑4份
[0010] 进一步,为加强镇痛效果,所述烧烫伤喷雾剂中还包括镇痛液,所述镇痛液按照0.2mg/ml添加。
[0011] 进一步,所述镇痛液为氢溴酸高乌甲素。
[001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发明公开的所述烧烫伤喷雾剂,主要由大黄、黄柏、白芨、黄芪、血竭血余炭,冰片、麝香、樟脑中草药配制而成,通过各中草药之间的药效搭配,以及剂量的控制,加强药物对淤滞带和充血带的调理与改善,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恢复,疗程短,见效快。
[0014] 所述烧烫伤喷雾剂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因此无需复杂的消毒措施,利用药物本身杀菌抑菌,操作简单。
[0015] 所述烧烫伤喷雾剂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尤其是添加了镇痛液后,镇痛效果更加突出。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实验二中采用本发明的所述烧烫伤喷雾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照片,其中1高浓度,2中浓度,3低浓度;
[0018] 图2为实验二中采用本发明的所述烧烫伤喷雾剂的大肠埃希氏菌抑菌照片,其中1高浓度,2中浓度,3低浓度;
[0019] 图3为实验二中采用本发明的所述烧烫伤喷雾剂的枯草杆菌抑菌照片,其中1高浓度,2中浓度,3低浓度;
[0020] 图4为实验二中采用本发明的所述烧烫伤喷雾剂的绿脓假单孢菌抑菌照片,其中1高浓度,2中浓度,3低浓度;
[0021] 图5为实验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药的抑菌照片;
[0022] 图6为实验二中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药的抑菌照片;
[0023] 图7为实验二中枯草杆菌阳性药的抑菌照片;
[0024] 图8为实验二中绿脓假单孢菌阳性药的抑菌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大黄10.8g,黄柏6.6g,血竭0.8g,白芨2.8g,黄芪4.0g,血余炭0.4g,冰片3.0g,麝香0.003g,樟脑4.0g,氢溴酸高乌甲素0.2mg/ml,制成1000ml。
[0028] 实施例2
[0029]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大黄8g,黄柏3.2g,血竭0.2g,白芨1.4g,黄芪1.8g,血余炭0.1g,冰片1.5g,麝香0.001g,樟脑2.5g,氢溴酸高乌甲素0.2mg/ml,制成1000ml。
[0030] 实施例3
[0031]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大黄15.5g,黄柏9.6g,血竭1.2g,白芨3.2g,黄芪6.4g,血余炭1.0g,冰片4.5g,麝香0.009g,樟脑8.5g,氢溴酸高乌甲素0.2mg/ml,制成1000ml。
[0032] 实施例4
[0033] 一种烧烫伤喷雾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大黄14份,黄柏6份,血竭0.8份,白芨2份,黄芪3份,血余炭0.3份,冰片2份,麝香0.003份,樟脑3份,氢溴酸高乌甲素0.2mg/ml,制成1000ml。
[0034] 为说明本发明的烧烫伤喷雾剂的各项功效,发明人进行如下测试实验:
[0035] 实验一:药效学实验
[0036] 本实验是在大鼠深二度烫伤的创面应用该烧烫伤喷雾剂,通过对创面皮肤的羟脯酸含量、创面的含水量的检测和创面愈合率和愈合天数,研究该烧烫伤喷雾剂对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实验过程具体如下:
[0037] 1.动物模型及分组
[0038] SD大鼠(由广州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20-250g,10%水合氯腹腔麻醉(3ml/kg),脱毛,次日,同样方法麻醉,背部置于80℃水温中烫15s,面积、约10%TBSA,制成深二度烫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4ml乳酸林格氏液。大鼠致伤后分笼饲养,自由饮食。烫伤后大鼠随机分成①模型组(80只):创面使用0.9%生理盐水。②阳性对照组(80只):烧伤喷雾剂(由华北药业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3020275,规格为40ml/瓶,批号:120101),6ml/Kg/d③低剂量组(80只):采用实施例1中的配方,6ml/Kg/d(相当于98.1mg/Kg/d生药)。④中剂量组(80只):采用实施例1中的配方,6ml/Kg/d(相当于196.2mg/Kg/d生药)。⑤高剂量组(80只):采用实施例1中的配方,6ml/Kg/d(相当于392.4mg/Kg/d生药)。各组一天给药四次,每次喷三次。
[0039] 2.取材
[0040] 于伤后6h、1d、2d、3d取材创面组织标本测定创面皮肤的含水量,每个组每个时间相取10只大鼠,于伤后7d、14d、21d观察并描绘记录创面皮肤的愈合率,于伤后1d、3d、5d、7d、14d、21d取创面组织标本测量皮肤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皮肤标本放在-80℃下保存。每组每个时间相取10只大鼠。
[0041] 3.检测指标及方法
[0042] 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1)每组10只大鼠,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完全上皮覆盖作为创面愈合时间的依据。(2)每组于伤后7d、14d、21d采用透明胶片描记加称重法测定局部创面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0043] 创面含水量测定采用干湿比法。取创面组织,去除痂皮及皮下组织,精确称重后,剪碎,80℃烤箱烘烤72h后称量组织干重。烧伤创面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0044] 烧伤创面OHP含量检测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OHP含量,具体操作按测试盒说明书进行。
[0045] 统计学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均以 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0046] 4.结果
[0047] 4.1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提示,该烧烫伤喷剂有明显抑制创面水肿的作用,在伤后的早期(水肿高峰阶段),起减轻水肿的作用尤为明显(P<0.05,见表1)[0048] 表1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百分比变化( n=10)
[0049]
[0050] 注:*与模型组比P<0.01,#与模型组比P>0.05
[0051] 4.2烧伤创面愈合率的表化实验结果提示,该烧烫伤喷剂能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0052] 表2伤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的比较( n=10)
[0053]
[0054] 注:*与模型组比P<0.01,#与模型组比P>0.05
[0055] 4.3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变化实验结果提示,该烧烫伤喷剂能够缩短愈合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0056] 表3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变化( n=10)
[0057]
[0058]
[0059] 注:*与模型组比P<0.01#与模型组比P<0.05
[0060] 4.4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伤后创面的变化显示,实验组羟脯氨酸含量在伤后7、14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见表4)。提示实验组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合成增加,创面愈合加强。
[0061] 表4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变化(μg/mg)( n=10)
[0062]
[0063] 注:#与模型组比P>0.05*与模型组比P<0.01
[0064] 5分析与结论
[0065] 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所形成的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构成烧伤创面基质,为创面上皮化提供一个支架。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的状况可反映创面愈合的情况,羟脯氨酸在胶原中所占比例相对恒定(大约12.15%)。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可间接反映胶原的含量。本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及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伤后第3d开始升高,至第14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在伤后第7d和第14d实验组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提示该烧烫伤喷雾剂可以促进烧伤创面的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创面愈合,与形态学的变化相一致。
[0066] 烧伤后微循环通透性增加可导致体液渗出和组织水肿。淤滞带微循环障碍的转归,决定着烧伤局部损伤程度。如果微循环淤滞加重,血栓形成增多,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影响细胞代谢,加重组织损害,使创面加深;如果微循环改善,阻止血栓形成,则可局部损伤减轻,范围缩小。故减轻烫伤后局部组织水肿,对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中我们发现在烧伤后1d和2d,实验组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烧伤模型组,提示该烧烫伤喷雾剂在烧伤早期可以减轻烧伤创面的组织水肿程度。
[0067] 烧伤创面修复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作为创面愈合的终点,因此表皮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是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0068] 烧伤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是评价创面愈合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烧伤创面愈合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创面收缩和创面重新塑造;且这些过程相互交叉,不可分割,共同参与创面愈合,其中细胞增殖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本实验中该烧烫伤喷雾剂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愈合。
[0069] 本实验所采用的OHP测定、病理形态学观察等客观可靠的检测指标均提示该烧烫伤喷雾剂具有良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因此复方中药制剂该烧烫伤喷雾剂是个具有广阔应用价值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0070] 实验二:体外抑菌实验
[0071] 1.目的:
[0072] 为说明该烧烫伤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证明本品体外的抑菌作用,本实验采用贴片法,观察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的抑菌圈的直径,具体过程如下:
[0073] 2.药敏纸片的制备
[0074] 将普通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若干圆形纸片,直径为6.0mm,置于干燥洁净的试管内,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经121.3℃、15-20min高压灭菌后,取处放入恒温高燥箱干燥。取经干燥后的纸片一定数量,放入低(相当16.5g/1L生药量)、中(相当32.7g/L生药量)、高(相当65.4g/L生药量)、浓度的该烧烫伤喷剂溶液中,浸润后备用。
[0075] 3.培养基的制备
[0076] 在容量为1000ml的三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00ml,放在电炉上加热。用天平准确称取35.0g营养琼脂,放入三角烧瓶中不断搅拌使琼脂完全溶解,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经121.3℃、15-20min高压灭菌后,取出趁热倒入经过高压灭菌的培养皿中,厚度约3-5mm,冷却凝固备用。
[0077] 4.参照菌株的培养
[0078]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一环,用划线法接种在制备好的培养基上,然后用不同的接种环分别以同样的方法对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杆菌进行接种。把各菌置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4h,24h后取出放入4℃冰箱中保存备用。
[0079] 5.体外抑菌实验
[0080] 分别取上述菌株的新鲜培养物,在无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涂布棒均匀涂抹在琼脂培养基上,将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润的纸片均匀间隔贴于各琼脂培养基表面,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直径90mm平皿贴6张,贴上纸片后须在15min内放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4h后取出,观察抑菌圈,测量并记录结果,见表5、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
[0081] 表5烧烫伤喷剂体外抑菌比较
[0082]
[0083] 注:*与阳性药比较P<0.01
[0084] 6.判定标准
[0085] 抑菌圈直径小于9mm为低度敏感;9.1-11mm为中度敏感;11.1-15mm为高度敏感。
[0086] 7.结果
[0087] 该烧烫伤喷剂高浓度对金黄色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抑制为中度敏感,对绿脓假单孢菌不敏感,与阳性药比有显著性差异。
[0088]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该烧烫伤喷雾剂具有收敛止血、消炎生肌、抗菌消肿、抗痉挛、不留疤痕,且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复杂的消毒措施,而是利用药物本身去杀菌、抑菌。并具极强的清热解毒、消炎镇痛、杀菌保湿、去腐生肌的作用本品作为烧伤外用中药,直接抑菌的实验室效应,同时具有保护创面,恢复淤滞带的变化,改善局部血循环,通畅引流等作用,从而不但具备了控制局部感染的能力,而且具有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烧伤创面生理愈合的综合作用,在疗程方面,经实验证明:1度烧伤七天可痊愈;2度烧伤两周可痊愈;3度烧伤三十天可完全康复。
[0089] 该烧烫伤喷雾剂的应用范围广,适用于烧伤,烫伤、电击伤、化学灼伤、创伤创面、感染创面;临床用途广、疗效好、使用方便。
[00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止血镇痛膏 2020-05-12 149
镇痛剂 2020-05-11 728
镇痛剂 2020-05-11 297
三草镇痛灵 2020-05-12 549
川乌镇痛膏 2020-05-12 32
一种镇痛药 2020-05-12 273
一种镇痛泵 2020-05-13 500
筋骨镇痛膏 2020-05-11 502
消炎镇痛贴 2020-05-12 604
一种镇痛棒 2020-05-12 7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