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抗肿瘤剂 / 血管阻断剂 / 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阅读:375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血管阻断剂 键接氟 硼 吡咯衍 生物 ,由 近红外 光敏剂 氟硼吡咯和血管阻断剂2,5-己 酮 可可 碱 共价键接而成。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衍生物与富 电子 两亲性 聚合物 甲 氧 基-聚(乙二醇)-聚(2-二异丙胺基)甲基 丙烯酸 甲酯自组装得到的纳米诊疗 试剂 及其在I型光动 力 协同血管阻断疗法在 肿瘤 治疗 中的应用。本发明目标产物结构明确,合成工艺简单,基于目标产物的诊疗试剂兼具I型光动力和pH响应性血管阻断剂释放性能,在被动靶向作用和 荧光 成像介导下,纳米诊疗试剂可以精准到达肿瘤部位,阻断肿瘤血管并杀死肿瘤细胞,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下面是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吡咯衍生物,结构如式Ⅰ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将4-羟基苯甲和2,4-二甲基吡咯溶解在四氢呋喃中,依次加入三氟乙酸、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进行反应,纯化得到化合物1;
步骤(2)、在醋酸、哌啶的催化作用下,化合物1和4-N,N-二甲胺基苯甲醛加热反应得到化合物2;
步骤(3)、DMXAA与二氯亚砜进行酰氯化反应得到酰氯化的DMXAA;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在三乙胺催化作用下,化合物2与酰氯化的DMXAA反应得到式Ⅰ所示的BDPVD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4-羟基苯甲醛与2,4-二甲基吡咯、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三氟化硼乙醚、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2-3:1-2:50-100:50-100,优选为1:2.2:1:50: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四氢呋喃溶液为反应溶剂,加入4-羟基苯甲醛、2,4-二甲基吡咯和三氟乙酸,室温反应10-18小时,加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四氢呋喃溶液,室温反应3-8小时;
浴条件下,往反应液中加入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继续反应12-24小时;旋蒸除去四氢呋喃;经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醋酸、哌啶、4-N,N-二甲胺基苯甲醛、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20:1-20:
2-3:1,优选为8.5-9:5-5.5:2.4:1;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20℃,反应时间为3-8小时,优选为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二氯亚砜与DMXAA的摩尔比为2-3:1,优选为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DMXAA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1.2,优选为1:1;
所述的三乙胺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5:1-2,优选为5:1;
酰氯化的DMXAA与化合物2的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5-8小时。
8.甲基-聚(乙二醇)-聚(2-二异丙胺基)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的BDPVDA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与mPEG-PPDA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超声条件下将四氢呋喃溶液注入中,减压除去四氢呋喃,得到mPEG-PPDA包覆的BDPVDA纳米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PEG-PPDA包覆的BDPVDA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DPVDA和甲氧基-聚(乙二醇)-聚(2-二异丙胺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25;四氢呋喃和水的体积比为1:8-16。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在制备荧光成像介导下I型光动/血管阻断协同作用的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氟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染料及纳米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所述的血管阻断剂键接氟硼吡咯衍生物在制备荧光成像介导的I型光动/血管阻断协同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当肿瘤直径达到2-3毫米时,瘤内的气和养分不足以支撑肿瘤进一步生长,从而诱导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增生因子(VEGF)上调,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提供氧气和养分。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周围的免疫系统被攻陷,大量含有致癌基因的游离癌细胞和外泌体通过血道进入正常组织,导致肿瘤转移。为了防止肿瘤转移,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疗法术后会引起病灶区域VEGF的上调,导致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无法从根源上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0003]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血管阻断疗法是一种新型且更为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能够高效地切断肿瘤的转移通道,防止肿瘤转移。其中,处于临床II期试验中的DMXA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血管阻断试剂。但是,DMXAA较差的溶性和细胞膜穿透性限制了其药效发挥。此外,由于血管阻断疗法主要作用于肿瘤血管,只能诱导瘤内靠近血管的细胞凋亡,无法杀死瘤边缘的癌细胞。在自噬作用和周围组织营养的供给下,这些存活的癌细胞会迅速诱导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因此,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且能够杀死边缘癌细胞的血管阻断试剂尤为迫切。
[0004] 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疗法,具有副作用低、选择性高和疗效高等优点。传统的光动力治疗为II型光动力机制,主要依赖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单线态氧杀死肿瘤细胞。然而,单线态氧的产生与氧气浓度密切相关,当肿瘤内部氧气浓度在治疗过程中降低时,光动力效果急剧下降,阻碍其临床应用。不同于传统光动力疗法,I型光动力疗法主要通过电子传输和质子转移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氧物种,产生细胞毒性,它具有较低的氧气依赖性,能够有效杀死乏氧肿瘤细胞。将I型光动力与血管阻断疗法结合不仅能够治疗乏氧型肿瘤,而且能够阻断肿瘤血管,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通过血管阻断剂与氟硼吡咯光敏剂共价键接后与富电子高分子自组装形成亲水性的诊疗试剂。一方面,提高血管阻断剂肿瘤靶向性和血管阻断效率;另一方面,在I型光动力作用下,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实现精准高效的肿瘤治疗。
[0006] 本发明目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血管阻断剂键接的氟硼吡咯衍生物(简称为BDPVDA),结构如式Ⅰ所示:
[0008]
[0009] BDPVDA的化学名称为(4-(3,7-二(E)-4-(二甲胺)-苯乙烯)-5,5-二氟-1,9-二甲基-5H-4λ4、5λ4-二吡咯[1,2-c:2’,1’-f][1,3,2]二氮硼)-苯酚)双(5,6-二甲基-9-氧代-9H-吨-4-基)乙酸乙酯。
[0010] 所述的血管阻断剂键接的氟硼吡咯衍生物是由近红外光敏剂氟硼吡咯和血管阻断剂2,5-己可可DMXAA共价键接而成。
[0011] 本发明血管阻断剂键接的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0012]
[0013] 所述的血管阻断剂键接的氟硼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步骤(1)、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将4-羟基苯甲和2,4-二甲基吡咯溶解在四氢呋喃中,依次加入三氟乙酸、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DDQ)、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进行反应,纯化得到化合物1;
[0015] 步骤(2)、将化合物1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醋酸、哌啶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纯化得到化合物2;
[0016] 步骤(3)、DMXAA与二氯亚砜进行酰氯化反应得到酰氯化的DMXAA;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在三乙胺催化作用下,化合物2与酰氯化的DMXAA反应得到BDPVDA。
[0017] 步骤(1)中,所述的4-羟基苯甲醛与2,4-二甲基吡咯、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三氟化硼乙醚、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2-3:1-2:50-100:50-100,优选为1:2.2:1:50:50。
[0018] 优选的,以四氢呋喃溶液为反应溶剂,加入4-羟基苯甲醛、2,4-二甲基吡咯和三氟乙酸,室温反应10-18小时,加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四氢呋喃溶液,室温反应3-8小时;浴条件下,往反应液中加入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继续反应12-24小时;旋蒸除去四氢呋喃;经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1。
[0019] 优选的,所述的柱层析采用胶色谱柱,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石油醚=1:1(V/V)。
[0020] 化合物1的化学名称:4-(5,5-二氟-1,3,7,9-四甲基-5H-4λ4、5λ4-二吡咯[1,2-c:2’,1’-f][1,3,2]二氮硼)-苯酚。
[0021] 步骤(2)中,所述的醋酸、哌啶、4-N,N-二甲胺基苯甲醛、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20:1-20:2-3:1,优选为8.5-9:5-5.5:2.4:1。
[0022]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20℃,反应时间为3-8小时,优选为4小时。
[0023] 优选的,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加水,二氯乙烷萃取,有机相经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2。
[0024] 所述的柱层析采用硅胶色谱柱,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3(V/V)。
[0025] 化合物2的化学名称:4-(3,7-二(E)-4-(二甲胺)-苯乙烯)-5,5-二氟-1,9-二甲基-5H-4λ4、5λ4-二吡咯[1,2-c:2’,1’-f][1,3,2]二氮硼)-苯酚。
[0026] 步骤(3)中,所述的二氯亚砜与DMXAA的摩尔比为2-3:1,优选为2:1。
[0027] 所述的酰氯化反应:在冰浴中加入二氯亚砜,搅拌10-30分钟,优选为10分钟,之后室温(25℃)反应1-4小时,优选为1小时。
[0028] 所述的DMXAA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1.2,优选为1:1。
[0029] 所述的三乙胺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5:1-2,优选为5:1。
[0030] 酰氯化的DMXAA与化合物2的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5-8小时。
[003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mPEG-PPDA包覆的BDPVDA纳米粒子PBVNPs,以得到具有I型光动力特性的BDPVDA纳米粒子。
[0032] 所述的mPEG-PPDA包覆的BDPVDA纳米粒子PBVNPs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BDPVDA与富电子两亲性聚合物甲氧基-聚(乙二醇)-聚(2-二异丙胺基)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PPDA)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超声条件下将四氢呋喃溶液快速注入水中,减压除去四氢呋喃,得到PBVNPs。
[0033] mPEG-PPDA中,mPEG的分子量为2000,PPDA聚合度为80,根据参考文献[1]的方法制备,分子结构如式Ⅱ所示:
[0034]
[0035] 所述的BDPVDA和mPEG-PPDA的质量比为1:20-50,优选为1:25。四氢呋喃和水的体积比为1:8-16。
[0036]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7] (1)、本发明血管阻断剂键接的氟硼吡咯衍生物BDPVDA结构明确、合成方法简易、产率高;
[0038] (2)、本发明BDPVDA纳米诊疗试剂PBVNPs水分散性好,可通过静脉注射在被动靶向作用下到达小鼠肿瘤部位,实现精准肿瘤治疗;
[0039] (3)、本发明肿瘤诊疗试剂PBVNPs能够靶向输送血管阻断剂到肿瘤部位,切断肿瘤血管;
[0040] (4)、本发明肿瘤诊疗试剂PBVNPs能够在近红外光照刺激下产生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实现乏氧肿瘤的高效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BDPVDA的1H-NMR谱图,横坐标为化学位移,纵坐标为强度。
[0042] 图2为BDPVDA的13C-NMR谱图,横坐标为化学位移,纵坐标为强度。
[0043] 图3为BDPVDA的MALDI-TOF-Mass谱图,横坐标为分子量,纵坐标为强度。
[0044] 图4为PBV NPs的紫外吸收谱图,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强度。
[0045] 图5为PBV NPs的粒径分布图谱,横坐标为粒径大小,纵坐标为强度。
[0046] 图6为PBV NPs在不同pH下的血管阻断剂释放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累积释放量。
[0047] 图7为二氢乙锭表征的PBV NPs的超氧自由基产生情况,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探针的荧光强度。
[0048] 图8为激光共聚焦表征的4T1细胞摄取PBV NPs的情况,坐标尺:10μm。
[0049] 图9为流式细胞术表征的不同情况下PBV NPs在乏氧状态(2%O2)引起4T1细胞凋亡机理图,i)0μg/mL PBV NPs+光照.ii)3.90μg/mL PBV NPs+暗光.iii)3.90μg/mL PBV NPs+光照.iv)20μg/mL PBV NPs+光照.
[0050] 图10为通过血管静脉内皮细胞检测的PBV NPs血管阻断性能实验,坐标尺:100μm。
[0051] 图11为PBV NPs在接种4T1肿瘤BALB/c小鼠体内的荧光成像图。
[0052] 图12为接种4T1肿瘤的BALB/c小鼠在接受PBV NPs光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54] 实施例1
[0055] 血管阻断剂键接的BDPVDA合成
[0056] (1)、在500mL烧瓶中,将4-甲氧基苯甲醛(0.37g,3.0mmol)和2,4-二甲基吡咯(0.63g,6.6mmol)溶于90mL四氢呋喃中,加入0.1mL三氟乙酸,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加入12毫升2,3-二氯-二氰基对苯醌(0.68g,3.0mmol)四氢呋喃溶液至反应液中,继续室温反应4小时;在冰浴条件下,逐滴加入18mL三乙胺和18mL三氟化硼乙醚至反应液中,继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四氢呋喃,硅胶色谱柱提纯(二氯甲烷:石油醚=1:1,V/V),得到橘黄色固体状产物(化合物1,0.459g,产率约为45%),结构式如下:
[0057]
[0058] 化合物1化学名称为:4-(5,5-二氟-1,3,7,9-四甲基-5H-4λ4、5λ4-二吡咯[1,2-c:2’,1’-f][1,3,2]二氮硼)-苯酚。
[0059] (2)、在50mL圆底烧瓶中,将化合物1(0.34g,1.0mmol)与4-二甲基苯甲醛(0.33g,2.4mmol)溶解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加入0.5mL乙酸和0.5mL哌啶,在120℃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100mL水,并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硅胶色谱柱提纯(乙酸乙酯:石油醚=1:3,V/V),得到深绿色固体状产物(化合物2,0.252g,产率42%),结构式如下:
[0060]
[0061] 化合物2的化学名称为:4-(3,7-二(E)-4-(二甲胺)-苯乙烯)-5,5-二氟-1,9-二甲基-5H-4λ4、5λ4-二吡咯[1,2-c:2’,1’-f][1,3,2]二氮硼)-苯酚。
[0062] (3)、在20mL圆底烧瓶中,将DMXAA(56.4mg,0.2mmol)溶于1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加入1mL二氯亚砜,之后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二氯甲烷和二氯亚砜;加入化合物2(120mg,0.2mmol)的乙腈溶液10mL,并加入5倍当量(101mg,1mmol)三乙胺,50℃搅拌反应5小时,硅胶色谱柱提纯(乙酸乙酯:石油醚=1:1,V/V),得到黑色固体,即为式Ⅰ所示的BDPVDA(60.6mg,产率35%)。BDPVDA的1H-NMR谱图见图1,13C-NMR谱图见图2,MALDI-TOF-Mass谱图见图3。
[0063] 1H NMR(400MHz,CDCl3):δppm 8.241(dd,J=1.6Hz,8.0Hz,1H,Ar-H),8.020(d,J=8.0Hz,1H,Ar-H),7.656(dd,J=1.6Hz,7.2Hz,1H,Ar-H),7.468(d,J=7.2Hz,2H,-C=CH-),
7.422(d,J=8.8Hz,4H,Ar-H),7.314(t,J 7.6Hz,15.2Hz,1H,Ar-H),7.225(d,J=8.8Hz,
2H,Ar-H),7.135(d,J=8.4Hz,1H,Ar-H),7.117(t,J=4.0Hz,8.4Hz,2H,Ar-H);7.067(d,J=11.6Hz,2H,-C=CH-),6.626(d,J=8.8Hz,4H,Ar-H),6.492(s,2H,pyrrole-H),4.169(s,
2H,-CH2-),2.935(s,12H,-N-CH3),2.427(s,3H,Ar-CH3),2.383(s,3H,Ar-CH3),1.338(s,
6H,pyrrole-CH3).
[0064] 13C NMR(100MHz,d-THF):δppm 176.331,171.301,160.101,158.908,154.818,154.475,151.475,144.392,136.206,130.406,129.008,125.948,125.754,125.712,
125.518,123.489,121.988,120.245,116.096,115.482,112.422,59.993,46.363,40.301,
39.765,35.592,30.171,27.176,25.694,23.094,20.049,14.576,14.080,11.172.[0065] MALDI-TOF-MS(m/z):calcd for[C54H49BF2N4O4-H]+:865.82;found,865.21.[0066] 实施例2
[0067] mPEG-PPDA包覆BDPVDA纳米颗粒(PBV NPs)制备
[0068] 将100mg mPEG-PPDA(mPEG的分子量为2000,PPDA聚合度为80)和4mg BDPVDA溶于5mL四氢呋喃中,搅拌5分钟,在超声条件下(200W)将其滴入80mL去离子水中,继续超声30分钟。真空旋蒸除去四氢呋喃,220nm滤头过滤得到PBV NPs。
[0069] 如图4所示,在PBV NPs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图中,在570nm-8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峰,且最高吸收峰在733nm处,说明PBV NPs具备优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同时,如图5所示,粒径分布测试表明PBV NPs的粒径分布为60.7±5.1nm。
[0070] 实施例3
[0071] 血管阻断剂DMXAA酸刺激响应释放性能
[0072] 将20mL含PBV NPs(50μg/mL)的磷酸缓冲液溶液置于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000)中,并置于不同pH值(5.0,6.5,7.4)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缓慢释放,通过记录不同时间点DMXAA的吸收值检测释放量。如图6所示,DMXAA累计释放率随着pH值降低而增加,说明PBV NPs具有很好的酸刺激响应性,将有利于实现肿瘤微酸刺激的药物释放。
[0073] 实施例4
[0074] PBV NPs超氧自由基产生性能
[0075] 利用超氧自由基荧光探针二氢乙锭(DHE)对PBV NPs的超氧自由基产生性能进行检测,在730nm激光照射下,每间隔一分钟检测DHE的荧光变化。如图7所示,DHE的荧光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强,说明PBV NPs具有优异的超氧自由基产生性能。
[0076] 实施例5
[0077] PBV NPs的肿瘤细胞摄取及凋亡测试
[0078] 选用4T1乳腺癌细胞进行摄取实验,实施方式如下:在37℃含5%二氧化环境下,4T1细胞在含有2mL1640培养基共聚焦小皿中孵育24小时,加入PBV NPs(培养基中PBV NPs终浓度为2.3μg/mL)继续孵化24小时。除去培养基,生理盐水洗涤3次,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对PBV NPs的摄取情况。如图8所示,4T1细胞内具有明显的PBV NPs荧光信号,说明PBV NPs可以被肿瘤细胞摄取,这对活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079] 为探究PBV NPs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机理,对4T1乳腺癌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测试,实施方式如下:在37℃含5%二氧化碳环境下,4T1细胞在含有2mL1640培养基的六孔板中孵育24小时,之后在乏氧条件下(2%O2)对4T1细胞进行不同处理:i)0μg/mL PBV NPs+光照;ii)3.90μg/mL PBV NPs+暗光;iii)3.90μg/mL PBV NPs+光照;iv)20μg/mL PBV NPs+光照,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其中,光照组光照剂量为0.05W/cm2,光照时间5分钟。如图9所示,PBV NPs具有低的暗毒性和较高的光毒性,IC50值约为3.9μg/mL,且主要通过晚期凋亡方式导致细胞死亡。
[0080] 实施例6
[0081] PBVNPs血管阻断性能测试
[0082] 在37℃含5%二氧化碳环境下,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含有Matrix基质胶上进行培养,12小时后形成血管,之后加入2mL含有PBV NPs(10μg/mL)的1640培养基,在不同时间点电子显微镜记录血管的形态变化。如图10所示,给药4小时后,PBV NPs能够有效阻断生成的血管,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阻断效果更加明显,说明PBV NPs具有优异的血管阻断性能。
[0083] 实施例7
[0084] PBV NPs的体内荧光成像性能
[0085] 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20μg/mL的PBV NPs溶液。
[0086] 在荷瘤小鼠体内注入100μL PBV NPs溶液,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活体荧光成像仪观察PBV NPs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36小时之后取出肿瘤组织和正常器官,观察PBVNPs的组织分布情况。如图11a所示,PBV NPs在肿瘤部位的荧光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强,在18小时达到最强,并且在之后开始逐渐减弱,说明PBV NPs可以有效在肿瘤内富集,并且在18小时达到最大浓度。同时,如图11b所示,相较于其他正常器官,肿瘤处的荧光最强,说明PBV NPs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性。
[0087] 实施例8
[0088] PBVNPs肿瘤治疗性能
[0089] 参照实施例2的方法,将BDPVDA替换为等质量的化合物2,制得mPEG-PPDA包覆的化合物2的纳米粒子BDP NPs。
[0090] PBV NPs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浓度20μg/mL的PBV NPs溶液。BDP NPs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浓度20μg/mL的BDP NPs溶液。
[0091] 选取20只皮下接种4T1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作为肿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在肿瘤体积为100-150mm3时,每两天一次,尾静脉药物注射接受不同治疗:第一组为生理盐水+光照对照组,第二组为BDP NPs+光照对照组,第三组为PBV NPs+暗光对照组,第四组为PBV NPs+光照治疗组。其中,第二、第三、第四组药物注射剂量为100μL,第一组为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药物后,4组均先暗光处理,第18个小时,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接受光照,光照剂量为
0.1W/cm2,8分钟;第三组不接受任何光照。
[0092] 如图12所示,第四组小鼠肿瘤模型在接受5次治疗后肿瘤基本消失,相较于第二组的化合物2以及第三组,显示出I型光动力与血管阻断疗法协同作用的优异治疗效果,同时也体现出BDPVDA抗肿瘤活性优于化合物2,可以彻底消除肿瘤。
[0093] 参考文献
[0094] [1]Z.Xu,P.Xue,Y.E.Gao,S.Liu,X.Shi,M.Hou,Y.Kang,pH-responsive polymeric micelles based on poly(ethyleneglycol)b-poly(2-(diisoprop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block copolymer for enhanced intracellular release of anticancer drugs.J.Colloid.Interface Sci.2017,490,511-51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