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悬架系统

阅读:62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主动悬架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悬架系统 (760)包括顶部安装架(774)、底部安装架(778)、刚性 外壳 、空气 弹簧 (766)和线性 致动器 (662)。空 气弹簧 在顶部安装架和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 力 。空气弹簧包括加压腔,该加压腔包含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力的加压空气。线性致动器平行于第一负载路径在顶部安装架和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刚性外壳限定加压腔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下面是主动悬架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悬架系统,包括:
顶部安装架;
底部安装架;
刚性外壳
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在所述顶部安装架和所述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容纳传递所述第一负载路径的所述力的加压气体的加压腔;
线性致动器,所述线性致动器平行于所述第一负载路径在所述顶部安装架和所述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其中所述刚性外壳限定所述加压腔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传递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所述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刚性外壳通过隔离器联接到所述顶部安装架,所述隔离器密封所述加压腔并且在所述刚性外壳和所述顶部安装架之间传递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所述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和所述刚性外壳形成所述空气弹簧的相对于所述底部安装架可移动的第一活塞组件,并且所述顶部安装架形成所述空气弹簧的相对于所述底部安装架可移动的第二活塞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和所述第二活塞组件的有效活塞面积近似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刚性外壳通过柔性膜联接到所述底部安装架,所述柔性膜密封所述加压腔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活塞组件相对于所述底部安装架移动,并且所述隔离器允许所述第二活塞组件相对于所述刚性外壳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加压腔由所述顶部安装架、所述隔离器、所述刚性外壳、所述柔性膜和所述底部安装架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底部安装架的第二刚性外壳,其中所述柔性膜连接到所述刚性外壳和所述第二刚性外壳以将所述刚性外壳联接到所述底部安装架,并且所述第二刚性外壳限定所述加压腔的下部腔室。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包括具有容纳在所述加压腔中的转子定子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刚性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刚性外壳为第一刚性外壳,并且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刚性外壳的第二刚性外壳,其中所述第一刚性外壳通过上部隔离器和下部隔离器联接到所述第二刚性外壳,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所述力通过所述上部隔离器和所述下部隔离器在它们之间传递。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刚性外壳为第一刚性外壳,并且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刚性外壳围绕的第二刚性外壳,其中所述第二刚性外壳联接到所述线性致动器和所述第一刚性外壳以在它们之间传递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所述力。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加压腔包括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其中在所述上部腔室和所述下部腔室之间流动的所述加压气体为围绕所述线性致动器或通过所述线性致动器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刚性外壳由所述线性致动器径向间隔开并且围绕所述线性致动器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周向间隙,其中所述加压气体通过所述周向间隙在所述上部腔室和所述下部腔室之间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加压气体通过所述线性致动器的内部外壳在所述上部腔室和所述下部腔室之间流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为具有滚珠螺母和轴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其中扭矩通过马达被选择性地施加到所述滚珠螺母以将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所述力施加到所述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包括防止所述轴相对于所述刚性外壳的旋转的滚珠花键
17.一种车辆,包括:
车身
一个或多个簧下部件;和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中的一者或多者,其中所述悬架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顶部安装架联接到所述车身,并且每个悬架系统的所述底部安装架联接到所述簧下部件中的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加压空气源和控制系统,所述加压空气源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悬架系统流体连通用于向其所述加压腔供应所述加压气体,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所述车身与联接至其的所述簧下部件之间的动态负载而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悬架系统的所述线性致动器。
19.一种悬架系统,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成在车辆的车身和所述车辆的簧下部件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
滚珠丝杠致动器,所述滚珠丝杠致动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簧下部件之间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负载路径的第二负载路径,所述滚珠丝杠致动器包括:
轴;
外壳;
马达,所述马达联接到所述外壳并且具有定子和转子;
滚珠螺母,所述马达向所述滚珠螺母施加扭矩以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轴之间传递所述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滚珠花键,所述滚珠花键向所述轴施加扭矩以防止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旋转;
其中所述外壳、所述定子和所述滚珠花键联接到彼此以形成固定组件,并且所述转子和所述滚珠螺母联接到彼此以形成用推力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轴向地固定到所述固定组件的旋转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推力轴承联接到所述滚珠螺母和所述外壳。
21.根据权利要求19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旋转组件由具有联接到所述外壳和所述转子的另一轴承的所述外壳进一步可旋转地支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另一轴承与所述推力轴承间隔开并轴向定位在所述推力轴承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定子轴向地定位在所述推力轴承和所述另一轴承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中的一者。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外壳为内部外壳,并且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外部外壳,所述内部外壳联接到所述外部外壳并且所述外部外壳围绕所述内部外壳、所述马达和所述滚珠螺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内部外壳通过定位在所述定子上方的第一管式隔离器联接到所述外部外壳。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内部外壳通过定位在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下方的第二管式隔离器联接到所述外部外壳。
28.一种滚珠丝杠致动器,包括:
外壳;
马达,所述马达定位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围绕所述马达并且包括用于接收用于冷却所述马达的流体的冷却通道;
轴,所述轴在所述外壳内轴向地移动;
滚珠螺母,所述马达向所述滚珠螺母施加扭矩用于传递所述外壳和所述轴之间的轴向力;
滚珠花键,所述滚珠花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轴之间传递扭矩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旋转;
其中所述外壳联接到所述滚珠螺母以允许它们之间的旋转并且防止它们之间的轴向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外壳联接到所述滚珠花键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旋转和轴向运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其中所述外壳通过推力轴承联接到所述滚珠螺母。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其中所述马达的转子通过定位在所述推力轴承上方的另一轴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外壳。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其中所述外壳从所述马达上方延伸到所述滚珠螺母下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其中所述滚珠花键定位在所述滚珠螺母下方并且联接到所述外壳的下端。

说明书全文

主动悬架系统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7年5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03,093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涉及车辆,并且具体地讲,涉及其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4] 乘用车辆包括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控制诸如来自道路干扰的车身车轮之间的传递。传统的悬架系统是被动系统,其包括弹簧减震器系统,弹簧减震器系统的弹簧和减震器具有固定的特性。然而,鉴于变化的道路状况和变化的乘客偏好,这种固定特性可能不适合于乘客的舒适度。较新的悬架系统包括主动悬架,其各种特性可以由用户(例如,车辆的驾驶员)控制或响应于各种检测到的条件而自动控制。例如,空气弹簧悬架可以使驾驶员选择所需的车辆高度。磁流变减震器提供的阻尼特性可能会根据检测到的条件(诸如车辆加速度)而变化。发明内容
[0005] 在一个方面,悬架系统包括顶部安装架、底部安装架、刚性外壳、空气弹簧和线性致动器。空气弹簧在顶部安装架和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力。空气弹簧包括加压腔,该加压腔包含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力的加压气体。线性致动器平行于第一负载路径在顶部安装架和底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刚性外壳限定了加压腔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0006] 刚性外壳可以通过密封加压腔的隔离器联接到顶部安装架并且在刚性外壳和顶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0007] 线性致动器和刚性外壳可以形成空气弹簧的相对于底部安装架可移动的第一活塞组件,而顶部安装架可以形成空气弹簧的相对于底部安装架可移动的第二活塞组件。第一活塞组件和第二活塞组件的有效活塞面积可以近似相等。
[0008] 刚性外壳可以通过柔性膜联接至底部安装架,该柔性膜密封加压腔并允许第一活塞组件相对于底部安装架移动,并且隔离器允许第二活塞组件相对于刚性外壳移动。加压腔可以由顶部安装架、隔离器、刚性外壳、柔性膜和底部安装架限定。
[0009] 悬架系统可进一步包括联接至底部安装架的第二刚性外壳,其中所述柔性膜连接到所述刚性外壳和所述第二刚性外壳以将所述刚性外壳联接到所述底部安装架,并且第二刚性外壳限定加压腔的下部腔室。
[0010] 线性致动器可以包括具有转子定子达,所述转子和定子容纳在加压腔中。
[0011] 定子可以与刚性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0012] 刚性外壳可以是第一刚性外壳,而悬架系统还包括围绕第一刚性外壳的第二刚性外壳,并且第一刚性外壳通过上部隔离器和下部隔离器联接至第二刚性外壳,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通过上部隔离器和下部隔离器它们之间传递。
[0013] 另选地,刚性外壳可为第一刚性外壳,而悬架系统还包括被第一刚性外壳围绕的第二刚性外壳,并且第二刚性外壳联接到线性致动器和第一刚性外壳以在它们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0014] 加压腔可以包括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其中,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之间流动的加压气体为围绕线性致动器或通过线性致动器中的至少一者。
[0015] 刚性外壳可以与线性致动器径向地间隔开并且围绕线性致动器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周向间隙,而加压气体通过周向间隙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之间流动。替代地或附加地,加压气体通过线性致动器的内部外壳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之间流动。
[0016] 线性致动器可以是具有滚珠螺母和轴的滚珠丝杠致动器,并且通过马达将扭矩选择性地施加到滚珠螺母,以将第二负载路径的力施加到轴。
[0017] 线性致动器可以包括防止轴相对于刚性外壳旋转的滚珠花键
[0018] 车辆可以包括车身、一个或多个簧下部件以及一个或多个悬架系统,悬架系统中的每一个的顶部安装架联接至车身,并且每个悬架系统中的顶部安装架联接至簧下部件中的一者。
[0019] 车辆可包括与一个或多个悬架系统流体连通的加压空气源,用于将加压气体供应到其加压腔;以及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车身和与其联接的簧下部件之间的动态负载来控制一个或多个悬架系统的线性致动器。
[0020] 车辆可包括四个簧下部件和四个悬架系统。
[0021] 悬架系统包括弹簧和滚珠丝杠致动器。弹簧被构造成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辆的簧下部件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滚珠丝杠致动器被构造成在车身和簧下部件之间形成平行于第一负载路径的第二负载路径。滚珠丝杠致动器包括轴、外壳、马达、滚珠螺母和滚珠花键。马达联接到外壳并且包括定子和转子。马达将扭矩施加到滚珠螺母上以在外壳和轴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滚珠花键将扭矩施加到轴上以防止其相对于外壳旋转。外壳、定子和滚珠花键彼此联接以形成固定组件。转子和滚珠螺母彼此联接以形成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通过推力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撑并轴向固定在固定组件上。
[0022] 推力轴承可以联接到滚珠螺母和外壳。旋转组件可以由外壳进一步可旋转地支撑,而另一轴承联接到外壳和转子。另一轴承可以与推力轴承间隔开并且轴向地定位在推力轴承上方。定子可以轴向地定位在推力轴承和另一轴承之间。弹簧可以是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中的一者。外壳可以是内部外壳,而悬架系统还包括外部外壳,内部外壳联接到该外部外壳并该外部外壳围绕内部外壳、马达和滚珠螺母。内部外壳可以通过定位在定子上方的第一管式隔离器联接到外部外壳。内部外壳可以通过定位在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下方的第二管式隔离器联接到外部外壳。
[0023] 滚珠丝杠致动器包括外壳、马达、轴、滚珠螺母和滚珠花键。马达位于外壳中。外壳围绕马达并且包括用于接收用于冷却马达的流体的冷却通道。轴在外壳内轴向移动。马达将扭矩施加到滚珠螺母上,用于在外壳和轴之间传递轴向力。滚珠花键在外壳和轴之间传递扭矩,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旋转。外壳联接至滚珠螺母以允许它们之间的旋转并防止它们之间的轴向运动。外壳联接到滚珠花键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旋转和轴向运动。
[0024] 外壳可以通过推力轴承联接到滚珠螺母。马达的转子可以通过定位在推力轴承上方的另一轴承可旋转地联接至外壳。外壳可以从马达上方延伸到滚珠螺母下方。滚珠花键可定位在滚珠螺母下方,并联接至外壳的下端。附图说明
[0025] 在阅读本公开时通过结合附图对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得以最佳理解。应当强调的是,根据惯例,附图的各种特征结构不是成比例的。相反,为了清楚起见,各种特征结构的尺寸被任意扩大或缩小。
[0026] 图1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
[0028] 图3为图1的车辆的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9] 图4为图3的悬架系统的变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0] 图5为控制器的示意图。
[0031] 图6A为用于与图1的车辆一起使用的悬架系统的立面示意图。
[0032] 图6B为图6A的悬架系统的剖视图。
[0033] 图6C为图6A的悬架系统的致动器的剖视图。
[0034] 图6D为图6A的悬架系统的旋转结构的剖视图。
[0035] 图6E为图6A的悬架系统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0036] 图6F为包括图6A的四个悬架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0037] 图7A为用于图1的车辆中的另一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8] 图7B为图7A中带有交叉影线所指示的加压腔的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9] 图7C为包括图7A的四个悬架系统和加压空气源的车辆的示意图。
[0040] 图8A为用于图1的车辆中的另一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1] 图8B为图8A的带有交叉影线所指示的加压腔的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2] 图9为图8A的带有交叉影线所指示的加压腔的悬架系统的变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3] 图10为图8A的带有交叉影线所指示的加压腔的悬架系统的另一变型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4] 图11A为用于图1的车辆中的另一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5] 图11B为图11A的带有交叉影线所指示的加压腔的悬架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本文公开了车辆100及其功能子系统(包括悬架系统160)的各种实施方案。更具体地讲,悬架系统160是主动悬架系统,其被构造为利用线性致动器来控制车轮的大致竖直运动,该线性致动器可以施加向上和向下的力以将能量引入车轮并从车轮吸收能量。
[0047] 参见图1,车辆100通常包括车身102和连接至车身102的驱动系统120。车身102可以例如包括或限定用于运送乘客的乘客室。驱动系统120被配置为移动包括乘客室的车辆100。驱动系统120包括各种功能子系统,包括推进系统130(即,用于推进车辆100)、制动系统140(即,用于使车辆100减速)、转向系统150(即,用于将车辆100指向不同方向)、悬架系统160(即用于支撑车辆100)、感测系统170(即用于感测车辆100的各个方面,包括各个子系统和外部环境)以及控制系统180(即,用于单独地或以协调方式控制各种其他子系统)。驱动系统120可以是操作各种功能子系统以将车辆100移动到用户选择的位置而无需来自用户的进一步输入的自主驱动系统。
[0048] 参见图2,车辆100包括车轮104(例如,四个),车轮104联接至并支撑车身102(例如,在公共道路上)。车轮104可例如通过推进系统130、转向系统150和悬架系统160联接至车身102。车轮104可以包括轮胎(未单独示出或标记),使得每个车轮104可以被认为是轮辋和轮胎的子组件。
[0049] 推进系统13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马达232、一个或多个齿轮箱234以及将每个车轮104可操作地连接到齿轮箱234中的一者的驱动轴236(例如,半轴)。广义地讲,马达232向齿轮箱234提供扭矩,齿轮箱234改变马达232的输出扭矩(例如,增加)和输出速度(例如,减小),并且驱动轴236将扭矩从齿轮箱234传递到车轮104。马达232可以提供正扭矩以在向前方向上推动车辆100并在向后移动时使车辆100减速,并且马达232可以提供负扭矩以用于在向后方向上推动车辆100并且在向前移动时使车辆100减速。当从车轮104接收扭矩时,马达232还可以用作发电机,并且用于对车辆100的电池(未示出)或其他能量存储系统进行充电。如图所示,推进系统130可包括前推进系统130f和后推进系统130r,前推进系统130f和后推进系统130r各自包括联接至单个齿轮箱234并与一个驱动轴236和联接至其的一个车轮104相关联的两个马达232。设想了推进系统130的变型,其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从动轮104(例如,仅前轮或后轮被驱动),与车轮104相关联的不同数量的马达232(例如,与两个车轮104相关联的一个马达232),以及与车轮104相关联的不同数量的齿轮箱234(例如,每个车轮104专用一个齿轮箱234)。
[0050] 制动系统140通常通过摩擦力提供减速扭矩,用于在向前移动和/或向后移动时使车辆100减速。
[0051] 转向系统15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转向致动器252和将每个车轮104可操作地联接至转向致动器252中的一者的转向连杆机构254。广义地讲,转向系统150控制车轮104绕大致竖直轴线的枢转位置。转向致动器252使转向连杆机构254相对于车身102在内侧和外侧方向上移动,从而使车轮104绕竖直轴线枢转。如图所示,转向系统150可以包括前转向系统150f和后转向系统150r,它们各自包括一个转向致动器252,该转向致动器252与两个转向连杆机构254和与其联接的车轮104相关联。设想了转向系统150的变型,其可以包括与车轮
252相关联的不同数量的转向致动器104(例如,用于每个车轮252的一个转向致动器104)。
[0052] 悬架系统160通常包括致动器262(例如,悬架致动器)和与每个车轮104相关联的轴264(例如,悬架轴)。悬架系统160的机械部件,包括致动器262、轴264和下面讨论的其他部件,可以被认为是组件(例如,悬架组件)。广义地讲,悬挂系统160控制车轮104相对于车身102的垂直运动,例如,以确保车轮104和道路表面之间的接触并且限制道路状况对车身102的不期望运动的影响。悬架系统160是主动悬架系统,其中致动器262通过相对于车身
102的向上和向下运动将能量传递到车轮104中并从车轮104吸收能量。如图所示,悬架系统
160可包括左前悬架系统160fl、右前悬架系统160fr、左后悬架系统160rl和右后悬架系统
160rr,它们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一个致动器262和一个轴264。悬架系统160的其他细节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
[0053] 感测系统170包括用于观察车辆100的外部状况(例如,道路和其他物体的位置)和车辆100的状况(例如,各种子系统及其部件的加速度和状况)的传感器。感测系统17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包括专用传感器和/或各种子系统的功能部件(例如,致动器可以用作传感器)。
[0054] 控制系统180包括通信系统和部件(即,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和处理部件(即,用于处理传感器信号并确定控制操作),诸如控制器。控制系统180可以包括各种控制子系统,例如,与本文描述的各种其他子系统中的一者或多者(例如,推进系统130、制动系统140等)相关联(或作为其一部分)。
[0055] 参见图5,示出了用于控制系统180的控制器581的硬件配置,其可以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装置和系统(例如,以检测其发生的影响和/或预测其预期的影响,以及控制运动机制)。例如,控制器581可以响应于从感测系统170的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向驱动系统120的各个子系统输出命令,诸如电压值。
[0056] 控制器581可以包括处理器581a、存储器581b、存储设备581c、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581d以及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581e。控制器581可包括总线581f或类似装置以使部件互连用于通信。处理器581a可操作以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并且执行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描述的操作。作为示例,处理器581a可以是常规设备诸如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581b可以是易失性、高速、短期信息存储设备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设备581c可以是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诸如硬盘或固态驱动器。输入设备640可包括任意类型的人机接口,诸如按钮、开关键盘鼠标触摸屏输入设备、手势输入设备、音频输入设备、感测系统170的传感器。输出设备581e可以包括可操作以向用户提供关于操作状态的指示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诸如显示屏或音频输出,或任何其他功能输出或控件,诸如推进系统130、制动系统140、转向系统150和/或悬架系统160。
[0057] 参见图3,悬架系统160被配置为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的上端联接至车身102,而其下端联接至支撑车轮104的簧下部件306。簧下部件306相对于车身102上下移动,并且例如可以是转向关节或悬架控制臂。
[0058] 悬架系统160通常包括致动器262和轴264,以及弹簧366,其协同作用以通过两个负载路径(例如,双路径)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轴向地传递力。弹簧366可以是螺旋弹簧(例如,金属螺旋弹簧),或者可以是用于本悬架系统160中的另一种合适类型的弹簧(例如,空气弹簧、由另一种固体材料(诸如复合材料)形成的弹簧)。第一负载路径由弹簧366形成,并且承载车辆100的重力预负载(即,由于重力而与任何动态负载无关的负载)以及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动态负载的一部分。第二负载路径由致动器262和轴264形成,该致动器262和轴264承载车身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动态负载的另一部分,并且与第一负载路径相比,提供了悬架系统160的主要阻尼功能。
[0059] 悬架系统160还包括外壳368、顶部安装架370和底部安装架372,以及振动隔离器(例如,减震器、衬套等)和一个或多个负载传感器380。外壳368联接到致动器262和弹簧366两者,以分别将第二负载路径和第一负载路径传递到顶部安装架370(即,到车身102)和底部安装架372(即,到簧下部件306),或者分别从顶部安装架370和底部安装架372传递第二负载路径和第一负载路径。致动器262通常容纳在外壳368内,并通过上部内部隔离器374(例如,第一振动隔离器或上部致动器隔离器)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例如,第二振动隔离器或下部致动器隔离器)联接至外壳,所述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在它们之间传递轴向力、径向力和扭力。弹簧366联接到外壳368的下端,并且包括在它们之间传递轴向力的外部隔离器378(例如,第三振动隔离器、下部隔离器或螺旋弹簧隔离器)。
[0060] 由于预负载(即车辆重量)经由第一负载路径通过弹簧366施加到悬架系统160并绕过致动器262,在静态或接近静态条件下,第二负载路径是标称的(例如,接近零),从而允许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的刚性明显小于外部隔离器378的刚性。例如,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通过不传递预负载而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弹簧刚度曲线、阻尼系数和与外部隔离器378的对应特性无关的其他特性。此外,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此类特性。
[0061] 顶部安装架370联接至外壳368的上端和车身102,以将力传递至车身102(即,第一负载路径和第二负载路径)。底部安装架372分别独立地联接至弹簧366和轴264的下端,以将力传递至簧下部件306(即,第一负载路径和第二负载路径)。
[0062] 致动器262布置在弹簧366上方,从而由车身102从其上方支撑(例如,悬吊)。与将致动器262安装在弹簧366下方相比(即,相比于用簧下部件306从其下方支撑致动器262),该取向可提供多个优点。例如,通过由车身102支撑,致动器262不是簧下质量,并且致动器262还安装得更靠近车身102,用于在更接近车身102且较不易损坏(例如,受碎屑的影响)的位置处连接电源、数据和/或冷却线。
[0063] 致动器262是滚珠丝杠致动器,其将来自电动马达(未标记)的旋转运动和扭矩分别转换为轴264的线性运动和力。马达的扭矩输出通常与致动器262的线性力输出相关。本文不讨论致动器262的滚珠丝杠方面的具体细节。
[0064] 致动器262用于将能量传递到车轮104,以引起车轮104相对于车身102的向上和向下运动。当车轮104由于外力(即,致动器262的外部)相对于车身102向上和向下移动时,致动器262还起到从车轮104吸收能量的作用(例如,用作减震器)。由于外力的向上运动是由当车辆100沿着道路移动时道路向车轮104施加向上的力引起的。由于外力的向下运动通常是由作用在车轮104上的重力和/或向车轮104施加向下力的弹簧366引起的。
[0065] 致动器262包括主体262a,轴264相对于主体262a轴向移动。主体262a可以例如在其上端形成或包含马达(例如,形成定子并包含马达的转子),并且在其下端形成或包含旋转螺母(例如,滚珠螺母)。当螺母由马达旋转时,螺母与轴264接合(经由循环滚珠),并使轴264相对于主体262a轴向平移。
[0066] 主体262a与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一起安装在外壳368内,以便在它们之间传递轴向力、径向力和旋转力。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被配置为抑制致动器262的噪声和振动并防止其(例如,由于操作马达和在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中移动的滚珠)到达车身102,同时还允许致动器262相对于外壳368轴向和径向移动。
[0067] 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中的每一个分别轴向地直接或间接地联接到外壳368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致动器262的主体262a,以在它们之间传递轴向力(即,第二负载路径)。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也径向(例如,同心地)布置在外壳368和主体262a之间,以在它们之间传递径向力(例如,由于弯矩)。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旋转地联接到外壳368和致动器的主体
262a,以在它们之间传递旋转扭矩。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可以例如由由于其材料特性和/或结构特性而具有合适的特性(例如,阻尼特性和弹性系数)的合适的材料(例如,橡胶聚合物)制成。
[0068] 在轴向方向上,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被构造成随着轴向力增加到最大设计负载而在整个行程(例如,行程距离)上逐渐地轴向挠曲。最大设计负载可以是在车辆100的操作期间预期的峰值(或接近峰值)负载(例如,在正常驾驶期间的极端条件,此后可以期望悬架系统160继续运行)。最大设计负载可以例如是10kN,而最大设计挠曲(例如,最大行程)可以是10mm。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的恢复弹簧力最好在整个行程上基本呈线性,例如,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共同提供在整个行程上基本恒定(例如,+/-25%、+/-~15%、+/-10%或更小)的轴向弹簧刚度,诸如约1kn/mm。对于悬架系统160的控制策略(例如,简化控制策略),基本恒定的弹簧刚度可能特别有利。
[0069] 另选地,恢复弹簧力在整个行程的大部分内可以是基本线性的。弹簧刚度在行程的第一部分上可以基本恒定(例如,在行程的大约75%至90%之间),并且在行程的第二部分(例如,在剩余行程的10%至25%之间)上可以逐渐增大,以显着提高弹簧刚度。在行程的第二部分中的这种显著较高的弹簧刚度可以防止在经受较高的负载(例如,接近10kN)时,悬架系统160的两个通常刚性的部件之间的剧烈接合。
[0070] 在径向方向上,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被构造成防止致动器262(例如,主体262a)与外壳368径向接合。在径向方向上,上部内部隔离器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的刚度可以显著小于径向方向。否则,当将弯矩施加到悬架系统160上时,可能会在致动器262与外壳368之间发生径向接合。此类弯矩例如可以由簧下部件306相对于车身102的挠曲引起。为此,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在轴向间隔开的位置处分别联接至主体262a,当致动器262围绕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中的另一个枢转时,这减小了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中的每一个经受的弯矩的径向力分量。较大的轴向间隔可以允许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在径向方向上的刚度较小(即,具有较低的恢复弹簧刚度)和/或外壳368更邻近(例如,较小)主体262a。
[0071] 顶部安装架370允许悬架系统160以很小的阻力(例如,自由地或以小的阻力)相对于车身102枢转,以防止簧下部件306的运动向致动器262施加高的弯矩。更具体地讲,顶部安装架370允许悬架系统160绕垂直于轴264的纵向轴线的轴线在两个旋转自由度(例如,自由或不受限制的自由度)中以很小的阻力(例如,自由或低阻力)枢转。通过提供很少的(例如,低的)阻力以在两个不受限制的自由度中枢转,悬架系统160和车身102之间的联接对弯矩的贡献很小,否则将使悬架系统160工作。如图所示,顶部安装架370可以是卡登接头。另选地,顶部安装架370可以是具有干扰特征(例如,在槽中的突起)的球窝接头,或者是隔离器。由于这两个自由自由度,悬架系统160可以在大致圆锥形的区域中相对于车身102枢转,该圆锥形的顶点通常位于顶部安装架370处。
[0072] 顶部安装件370还可限制(例如,防止或具有高阻力)绕纵向轴线(如图所示从上到下)在第三旋转自由度(例如,受限的自由度)中枢转。通过在受限的自由度中提供高阻力(例如,防止运动),当致动器262被操作时(例如,当马达旋转时),悬架系统被防止旋转。
[0073] 如图4示意性所示,悬架系统160可以另外包括扭转隔离器482(例如,布置在外壳368和顶部顶部安装架370之间),该扭转隔离器482抑制例如由致动器262的马达的旋转所引起的旋转负载,该旋转负载不能被其他隔离器以其他方式抑制(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
[0074] 如上所述,外部隔离器378轴向地布置在弹簧366和外壳368之间,以在它们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轴向力。预负载(即由于作用在车辆上的重力)通过外部隔离器传递,因此外部隔离器被构造成比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在轴向上明显更加刚性(例如,具有更高的恢复弹簧刚度)。
[0075] 悬架系统160可以另外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传感器380,其被构造为测量悬架系统160到车身102的轴向负载。一个或多个负载传感器380例如被轴向地布置在顶部安装架370和外壳368之间。负载传感器380也可以被认为是感测系统170的一部分,并且与控制系统
180通信。
[0076] 控制系统180或其悬架控制子系统控制致动器262以实现在车轮104和车身102之间的期望的力传递。如上所述,致动器262被构造成吸收作用在车轮104上的外部能量,从而在车轮104相对于车身102上下移动时用作减震器。吸收是指例如通过将机械能转换并存储为电能(例如,以致动器262的马达作为电动发电机)来从悬架系统160中获取能量。致动器262还被构造为向车轮104输入能量,从而使车轮104相对于车身102上下移动。
[0077] 当操作致动器262以实现在车身102和车轮104之间的期望的轴向力传递时,控制系统180可以调节致动器262的输入以解决由上部内部隔离器374、下部内部隔离器376以及较小程度地由外部隔离器378引入的轴向顺应性。例如,上部内部隔离器374、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和外部隔离器378的压缩状态可使用负载传感器380来说明(例如,基于已知或测试的弹簧刚度)。基于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负载传感器380的不同测量结果,尽管寻求来自致动器262的相同的输出和响应(即,给定时间内的轴向力和/或位移),但是致动器262的输入(例如,马达的转速和/或扭矩)可以不同。例如,假设隔离器的协作弹簧刚度为1kN/mm,预负载为5kN(即第一负载路径),则5kN的轴向力测量值表示0kN的轴向负载(即通过第二负载路径)和0mm的隔离器挠曲。因此,为了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8kN的期望输出力,必须通过例如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初始旋转马达来说明3mm的顺应性。7kN的轴向力测量值表示2kN的轴向负载和隔离器的2mm挠曲。因此,为了在相同的给定时间范围内达到8kN的相同的期望的输出力,必须通过例如以相对低的速度初始旋转马达来说明1毫米的顺应性。
[0078] 悬架系统160可以另外包括位置传感器384(例如,位移传感器),其测量各种隔离器的挠曲(例如,通过测量致动器262的主体262a相对于外壳368的位置变化)。该位移信息可单独地和/或与力信息一起用于确定对致动器262的输入(例如,马达的转速和/或扭矩)。例如,各种隔离器的材料特性可能会随温度和/或老化而变化,这可以通过使用位置传感器
384测量隔离器的位移来说明。例如,与预期力值不相关的测量位移可以用致动器262的输入来说明以实现期望的轴向力或位移输出(例如,使用上面的示例,测得的2mm位移与测得的6kN的力不相关)。
[0079] 参见图6A至图6B,悬架系统660可以用作图1所示的悬架系统160fl、160fr、160rl、160rr中的任一者。悬架系统660在其上端联接至车身102,并且在其下端联接至簧下部件
306。悬架系统660被构造成类似于先前描述的悬架系统160。在悬架系统660和悬架系统160之间使用共同的附图标记来识别悬架系统660的部件、特征结构或其他元件的情况下,对于此类部件、特征结构或其他元件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考对悬架系统160的讨论。悬架系统660和以下描述的变型(例如,悬架系统760、860、960、1060和1160)也可以称为悬架组件或装置,或支柱系统、组件或装置。
[0080] 悬架系统660通常包括致动器662、轴664、弹簧366和外部外壳668,其可以分别用作悬架系统160中的致动器262、轴264、弹簧366和外壳368。悬架系统还包括顶部安装架370和底部安装架372。
[0081] 如以上参考悬架系统160所讨论的,悬架系统660被构造成经由两个平行的负载路径将轴向力从簧下部件306传递至车身102。第一负载路径由弹簧366和外部外壳668形成,其承载预负载(例如,车辆100的重量的一部分)以及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动态负载的一部分。第二负载路径由致动器662、轴664和外部外壳668形成,它们承载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动态负载的另一部分,包括提供针对道路干扰的主要阻尼功能。
[0082] 还参见图6C,致动器662为线性致动器,其被构造为滚珠丝杠致动器或机构。致动器662包括具有转子662b和定子662c的马达662a、滚珠螺母662d(例如,滚珠丝杠螺母)、滚珠花键662e(例如,滚珠花键螺母)以及具有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的内部外壳662f。轴664延伸穿过致动器662,并且可以被认为是致动器662的一部分。
广义地讲,马达662a相对于外部外壳668向滚珠螺母662d施加扭矩,以控制轴664相对于外部外壳668的轴向运动,从而控制簧下部件306相对于车身102的轴向运动。滚珠花键662e防止轴664相对于外部外壳668旋转,以防止扭矩从马达662a经由轴664传递到簧下部件306(例如,悬架臂)或其他部件(例如,转向连杆机构254)。本文描述的致动器662和其他致动器可以被构造为其他类型的线性致动器,诸如齿条齿轮系统、线性马达或其他合适的线性致动器。内部外壳662f和外部外壳668也可以被称为刚性外壳。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也可以分别称为下部外壳结构和上部外壳结构。
[0083] 另外参见图6D,转子662b和滚珠螺母662d一起旋转。转子662b和滚珠螺母662d可以被认为共同形成了致动器662的旋转结构662'。滚珠螺母662d和转子662b可以在其轴向端部彼此联接。例如,滚珠螺母662d和转子662b可以通过螺纹固件(未示出)彼此联接,该紧固件沿轴向延伸穿过滚珠螺母662d的径向延伸的凸缘进入转子662b的轴向端部,使得马达662a产生的扭矩传递到滚珠螺母662d。转子662b和滚珠螺母662d可以彼此联接,以例如在它们之间以公对母过盈配合的方式在它们之间传递扭矩。转子662b可以例如包括磁体662b',磁体662b'安装到构造成空心轴的心轴662b”的径向外表面上。转子662b是中空的,以便独立于轴664围绕并旋转,轴664在其中轴向平移。旋转结构662’也可以称为旋转组件。
[0084] 另外参考图6E,定子662c、滚珠花键662e和内部外壳662f以固定的方式彼此联接,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旋转和轴向运动。定子662c、滚珠花键662e和内部外壳662f可被认为共同形成致动器662的固定结构662”,旋转结构662'相对于固定结构662'旋转。内部外壳662f的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是刚性环形结构,其在其轴向端部处彼此联接以防止其间的相对运动。例如,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可以通过在其中轴向延伸的螺纹紧固件(未示出)或以其他合适的方式(例如,公对母过盈配合的方式)彼此联接。另选地,内部外壳662f可以是形成内部外壳的整体结构,或者可以由形成内部外壳662f的附加结构形成。定子662c联接在内部外壳662f内部,以防止其间的相对运动,例如,联接到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的内表面(例如,与其接触)。如图所示,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可包括冷却通道662f’(例如,冷却通道),流体可流过该冷却通道662f’,以冷却马达662a(例如,定子662c)。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也可以被称为定子外壳或冷却套。固定结构662”也可以称为固定组件。
[0085] 滚珠花键662e联接至内部外壳662f以防止其间的相对旋转和轴向运动,例如,联接至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如图所示,滚珠花键662e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分别包括径向延伸的凸缘,这些凸缘在径向上彼此重叠。滚珠花键662e的凸缘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的凸缘例如通过螺纹紧固件(未示出)彼此联接,所述螺纹紧固件(未示出)在其中轴向延伸,并防止它们之间的轴向和旋转运动。滚珠花键662e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可以以其他方式彼此联接以防止相对于彼此的轴向和/或旋转运动,诸如通过公对母过盈配合以防止相对旋转,以及通过止动环或螺母以防止轴向移动。
[0086] 旋转结构662'(即,由转子662b和滚珠螺母662d形成)构造成相对于固定结构662”(即由定子662c、滚珠花键662e、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形成)旋转,从而在固定结构和轴664之间施加轴向力(即第二负载路径的力)。由旋转结构662'施加到轴664的轴向力将导致、限制、防止或以其他方式控制轴664相对于致动器662的轴向运动,以控制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的第二负载路径中的力传递。
[0087] 更具体地讲,马达662a接收电流,所述电流在转子662b和定子662c之间产生扭矩。当扭矩施加到转子662b时,扭矩施加到滚珠螺母662d,并且轴向力从滚珠螺母662d施加到轴664。更具体地讲,轴向力通过第一组循环滚珠(未示出;诸如滚珠轴承)施加在滚珠螺母
662d和轴664之间,如滚珠丝杠螺母领域中已知的那样。循环滚珠与轴664的外表面中的外螺旋槽664a和滚珠螺母662d的内表面中的与其对应的内螺旋槽662d'接合,从而在扭矩施加到滚珠螺母662d时在滚珠螺母662d和轴664之间施加轴向力。通过控制马达662a施加到滚珠螺母662d的扭矩(例如,通过控制施加给马达662a的电力),可以控制由致动器662施加到轴664的轴向力,以便引起、限制、防止或以其他方式控制轴664相对于致动器662的轴向运动。致动器662由此可以控制簧下部件306与车身102之间的力的传递,例如消散来自道路干扰的能量和/或保持连接至簧下部件306的车轮与其下方的路面接触。例如,致动器662可以用作减震器。滚珠螺母662d也可以称为滚珠丝杠螺母。
[0088] 固定结构662”还被构造成防止轴664相对于其旋转。除了将轴向力施加到轴664之外,由马达662a施加到滚珠螺母662d的扭矩由于轴664的螺旋槽664a和滚珠螺母662d的螺旋槽662d’的倾斜将扭矩施加到轴664。固定结构662”,特别是滚珠花键662e抵抗由马达662a施加到轴664上的该扭矩。因此,扭矩不会从致动器662传递到簧下部件306,否则可能会导致簧下部件306的不期望的侧向运动(例如,如果控制臂倾向于相对于车身102竖直地枢转)。这种侧向运动可例如在枢轴接头和/或衬套上引起磨损,簧下部件306通过枢轴接头和/或衬套被安装到车身102和/或可在转向系统150中引起不期望的力。
[0089] 滚珠花键662e与轴664接合,以防止这种扭矩引起轴664相对于致动器662旋转。更具体地讲,第二组循环滚珠(未示出;诸如滚珠轴承)接合轴664的外表面中的外轴向槽664b和滚珠花键662e的内轴向槽662e’。例如,轴664可以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180度的外轴向槽664b,而滚珠花键662e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180度并与其对应的内轴向槽662e’。由滚珠螺母662d施加到轴664的扭矩产生的切向力经由第二组循环滚珠通过滚珠花键662e传递,从而防止轴664相对于致动器662的固定结构662”旋转。作为滚珠花键662e的替代形式,轴664可以替代地包括键槽,滑动键或滚动键在其中切向地骑行并承载,以在轴664和固定结构
662”之间传递扭矩以防止其间的旋转。
[0090] 旋转结构662'(即,转子662b和滚珠螺母662d的组件)由固定结构662”可旋转地且轴向地支撑(即,通过定子662c、滚珠花键662e、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的组件)。例如,如图所示,旋转结构662'通过下部轴承组件676和上部轴承组件678可旋转地联接到固定结构662”。下部轴承组件676和上部轴承组件678中的每一个防止旋转结构662'和固定结构662”之间的径向运动。下部轴承组件676和上部轴承组件678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滚珠、滚轴或滚针轴承组件或具有相对于彼此旋转的其间具有滚轴元件的内座圈和外座圈的类似物(例如,滚珠、滚轴、滚针等;未示出)。下部轴承组件676和上部轴承组件678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附加地构造为防止旋转结构662'和固定结构662”之间的轴向运动,例如,构造为推力轴承。例如,如图所示,下部轴承组件676可为推力轴承。
[0091] 下部轴承组件676可以径向地定位在滚珠螺母662d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之间。下部轴承组件676的内座圈与滚珠螺母662d可旋转地且轴向地固定,从而与之一起旋转,并且可以认为是旋转结构662'的一部分。例如,内座圈与滚珠螺母662d的径向外表面接合,从而旋转地且径向地联接到其上。内座圈附加地被轴向保持在从其径向外表面径向地向外延伸的滚珠螺母662d的上部凸缘与在滚珠螺母662d的中间高度处与径向外表面接合的螺母680或其他紧固件(例如,卡环或环)之间。
[0092] 下部轴承组件676的外座圈与内部外壳662f可旋转地且轴向地固定,并且可以认为是固定结构662”的一部分。例如,外座圈接合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的径向内表面,从而旋转地且径向地联接至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的径向内表面。外座圈附加地被轴向保持在从径向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的下部内部外壳662f的凸缘和与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的径向内表面接合的卡环682或其他紧固件(例如,外螺纹螺母)之间。
[0093] 上部轴承组件678可以径向地定位在转子662b和内部外壳662f之间。上部轴承组件678的内座圈与转子的心轴662b’的径向外表面接合(例如,压配合到其上),以防止它们之间的径向和旋转运动。内座圈可以被认为是旋转结构662'的一部分。上部轴承组件678的外座圈与上部内外壳部分662h的径向内表面接合,以防止它们之间的径向和旋转运动(例如,压配合到其上),同时允许内座圈相对于其旋转地但不是径向地移动。外座圈可以被认为是固定结构662”的一部分。
[0094] 下部轴承组件676和上部轴承组件678轴向间隔开,以便抵抗致动器662的旋转结构662'和固定结构662”之间的任何弯矩。例如,下部轴承组件676可以定位在马达下方(例如,在转子662b和定子662c的磁体662b'下方),并且抵抗旋转结构662'和固定结构662”之间的径向负载,诸如在滚珠螺母662d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之间,这可能是由于弯矩引起的。上部轴承组件678可以定位在马达上方(例如,在转子662b和定子662c的磁体662b'上方),并且抵抗转子662b(例如其心轴662b')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之间的径向负载,这可能是由于弯矩引起的。
[0095] 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轴向间隔开,以抵抗轴664和致动器662之间的任何弯矩。更具体地讲,由于旋转结构662'轴向固定在固定结构662”上(例如,经由将下部轴承组件676构造为推力轴承),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相对于彼此轴向固定,滚珠螺母662d布置在滚珠花键662e上方。当在轴664和致动器662之间施加弯矩时,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在轴664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处向轴664施加径向力以抵抗施加到其上的弯矩。
[0096] 如上所述,外部外壳668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的第一负载路径(即,通过弹簧366)和第二负载路径(即,通过致动器662和轴664)之间传递力。如图所示,外部外壳668可以被配置为多件式组件。外部外壳668包括上部外部外壳668a、中间外部外壳668b和下部外部外壳668c,它们通常是围绕致动器662和/或轴664的部分的环形结构。
[0097] 上部外部外壳668a联接至顶部安装架370,以将负载传递至顶部安装架。各种电子电路和部件(例如,转子编码器、位置传感器、测力传感器;未示出)可以包含在外部外壳668的内部腔体的一部分中,该部分由上部外部外壳668a限定。上部内部隔离器374也可以联接至上部外部外壳668a和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例如,径向地位于其间)。
[0098] 中间外部外壳668b联接至上部外部外壳668a(例如,通过螺纹紧固件)并从上部外部外壳668a向下延伸。中间外部外壳668b限定外部外壳668的内部腔体的主要部分,该主要部分通常包含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和马达662a(即,转子662b和定子662c)。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可以联接到中间外部外壳668b和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例如,径向定位于其间)。
[0099] 下部外部外壳668c联接到中间外部外壳668b(例如,通过公对母螺纹接合)并从其向下延伸。下部外部外壳668c限定了外部外壳668的腔的一部分,该腔包含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的一部分和滚珠螺母662d,它们中的任一者都可以轴向地突出在下部外部外壳668c的底端下方。下部外部外壳668c还可以用作弹簧座,该弹簧座在其中和/或与其相对接收弹簧366(例如,通过它们之间的隔离器),用于将第一负载路径的负载传递到其上。下部外部外壳668c可以相对于中间外部外壳668b轴向地调节,例如通过其间的螺纹接合,从而形成可调节的弹簧座。
[0100] 如上所述并且如图所示,致动器662通过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联接到外部外壳668,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可以被构造为如前所述地起作用,以联接在致动器262和外壳368之间并传递负载。隔离器中的每个可以是管式隔离器,该管式隔离器具有内部刚性环构件和外部刚性环构件以及在其间的中间顺应性环构件。内部环构件和外部环构件分别联接至内部外壳(例如,至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或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和外部外壳668,而中间顺应性环构件在它们之间提供顺应性。上部内部隔离器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的功能是在致动器662和外部外壳668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轴向负载,同时抑制由致动器662生成的振动或其他干扰(例如,由于马达的运行、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内的循环滚珠的运动以及其他摩擦)和/或致动器外部生成的振动或其他干扰(例如,来自作用在簧下部件306上的道路干扰)。另外,上部内部隔离器
374和下部内部隔离器376轴向间隔开,以抵抗致动器662和外部外壳668之间的弯矩。
[0101] 如图6B所示,悬架系统660还可包括示意性地示出的各种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监视悬架系统660的状况(例如,力和位移),其可用于控制悬架系统660和车辆100的其他系统。例如,顶部安装架37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力传感器671,例如测力传感器,其测量在外壳668和顶部安装架之间传递的力(即,第一负载路径和第二负载路径两者的力)。致动器662可以包括马达电子设备663,马达电子设备663可以包括用于向马达662提供电力或从马达662汲取电力并控制其运行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转子编码器)。致动器662还可包括位置传感器665,用于测量轴664相对于致动器662的位置(例如,用于确定悬架系统660的长度或车辆100的高度(例如,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之间))。参见图6F,电子设备(即,力传感器671、马达电子设备663和位置传感器665)可以与控制系统180通信,控制系统180可以向悬架系统660(例如,四个悬架系统660)中的每个提供控制信号以对其进行控制。
[0102] 参见图7A至图7B,悬架系统760或支柱组件或系统可用作图1中所示的悬架系统160fl、160fr、160rl、160rr中的任一者。悬架系统760在其上端联接至车身102,并且在其下端联接至簧下部件306。悬架系统760在一些方面被构造成类似于先前描述的悬架系统160和660。在悬架系统760与悬架系统160和660之间使用共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悬架系统760的部件、特征结构或其他元件的情况下,对悬架系统160和660的讨论可以参考此类部件、特征结构或其他元件的更多细节。
[0103] 悬架系统760通常包括致动器662和轴664,并形成空气弹簧766。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空气弹簧766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该第一负载路径与由致动器662、轴664和上部外壳768形成的第二负载路径平行。空气弹簧766与前面所述的第一负载路径一样,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传递预负载(即车辆100的重量)。致动器662和轴664可基本上如先前描述的那样构造,以在簧下部件306和车身102之间形成第二负载路径。
[0104] 悬架系统760包括致动器662、轴664、上部外壳768、下部外壳770和膜772的部件,以及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
[0105] 上部外壳768是大体上刚性且环形的结构,其从顶部安装架774向下延伸以围绕致动器662的全部或一部分。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上部外壳768可以限定空气弹簧766的加压腔766a的上部腔室766b。上部外壳768联接至顶部安装架774,并从其向下延伸以终止于其位于滚珠螺母662d下方的底端,例如,至少部分地与滚珠花键662e重叠。上部外壳768还可以减小从顶部安装架774向下移动的直径,例如,在马达662a的定子662c下方以阶梯状或渐进的方式减小直径。如图所示,上部外壳768可以是整体部件,但是可以形成为多个部件的组件(例如,类似于上部外部外壳668a和中间外部外壳668b)。
[0106] 上部外壳768另外包括端口768a,空气弹簧766通过端口768a从空气源(未示出)接收加压气体(例如,加压空气),以增加加压腔766a中的空气量以升高车辆100。空气也可以通过端口768a从空气弹簧766释放,以减少加压腔766a中的空气量,从而降低车辆100。
[0107] 上部外壳768通过隔离器776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该隔离器776在它们之间形成顺应性联接,同时限制了它们之间的旋转运动、径向运动和轴向运动。隔离器776可以是例如管式隔离器,该管式隔离器具有刚性内部环构件和刚性外部环构件,该刚性内部环构件和刚性外部环构件联接至顺应性中间环构件并由其隔开。隔离器776可以径向地定位在上部外壳768的内部径向部分(例如,其内表面)和顶部安装架774的外部径向部分(例如,其向下延伸的环形凸缘)之间并与其刚性联接。隔离器776在上部外壳768和顶部安装架774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隔离器776还起到将上部外壳768密封到顶部安装架774的作用,以便用顶部安装架774密封加压腔766a。
[0108] 顶部支架774是既密封加压腔766a又将悬架系统760机械地连接到车身102的结构。顶部安装架774可以包括彼此联接以作为组件形成顶部安装架774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和/或部件。例如,除其他部件外,顶部安装架774可包括下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该下部结构部分地起到密封加压腔766a的作用,该上部结构起到将悬架系统760联接至车身102的作用。顶部安装架774可以包括另外的部件和/或功能,诸如包括测力传感器,其测量悬架系统760与车身102之间的力传递。
[0109] 下部外壳770通常是刚性的且环形的结构,其联接至底部安装架778并从底部安装架778向上延伸,以在其上端终止。随着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以及由此顶部安装架774和底座安装架778彼此相向和背离地运动,下部外壳770的上端相对于上部外壳768的下端改变轴向位置。在一些位置中,下部外壳770在轴向上与上部外壳768重叠。下部外壳770的上端具有比上部外壳768的下端更大的直径,使得上部外壳768可以被接收在下部外壳770内。在下部外壳770的上端与上部外壳768的下端之间限定有周向间隙766d。如图所示,下部外壳770可以形成为与底部安装架778的一部分一体形成的整体部件,或者可以形成为多个部件的组件(例如,与底部安装架778分开形成并联接到底部安装架778)。
[0110] 底部安装架778是一种既用于密封加压腔766a,又用于将悬架系统760与簧下部件306机械地连接的结构。底部安装架778可包括彼此联接以作为组件形成底部安装架778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和/部件。例如,除其他部件之外,底部安装架778可包括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部分地用于密封加压腔766a并连接到轴664,并且包括用于将悬架系统760联接到簧下部件306的下部结构。轴664联接至底部安装架778,以在其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
[0111] 膜772在下部外壳770的上端和上部外壳768的下端之间径向延伸,以密封在它们之间的周向间隙766d。膜772由此密封加压腔766a。膜772可以由聚合物(例如,橡胶)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柔性材料形成。
[0112] 膜772被构造成将空气弹簧766形成为滚叶式空气弹簧,如本领域中所理解的。膜772包括联接到上部外壳768的下端的内膜部分772a和联接到下部外壳770的上端的外膜部分772b。随着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以及由此上部外壳768和下部外壳770彼此相向和远离地运动,内膜部分772a和外膜部分772b相对于彼此轴向平移。
[0113] 致动器662联接至上部外壳768以防止其间的旋转和轴向运动。例如,致动器可以通过在致动器662和上部外壳768之间径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780联接到上部外壳768。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780可以例如将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联接至上部外壳768。支撑结构780可以定位在马达662a上方(例如,在定子662c和/或上部轴承组件678上方)。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780还允许空气在加压腔766a的上部腔室766b和下部腔室766c之间流动,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的(例如,构造为辐条)。因此,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通过支撑结构780在致动器662和上部外壳768之间传递。因此,第二负载路径将簧下部件306到车身102之间的力从底部安装架778传递到轴664到致动器662到上部外壳768到隔离器776以及到顶部安装架774。
[0114] 如上所述,空气弹簧766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而致动器662、轴664和上部外壳768形成与第一负载路径平行的第二负载路径。首先参见第一负载路径,空气弹簧766包括加压腔766a,该加压腔766a是包含加压气体或空气的密封腔室。腔766a通常由上部外壳768、下部外壳770以及密封在其间的膜772限定。腔766a也可以从顶部安装架774延伸到底部安装架778,并且可以限定在它们之间。第一负载路径的力通过作用在加压腔766a的上端和下端上的加压气体来传递,该加压气体例如分别由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形成。参见图7B,加压腔766a由交叉影线所示的区域表示。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致动器662和轴664包含在加压腔766a中,从而在其中经受空气压力。
[0115] 随着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相对于彼此移动,加压腔766a的体积改变以进一步压缩或减压其中的给定量的空气,使得悬架系统760分别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施加更多或更少的力。此外,对于给定的压力,可以将空气选择性地添加到加压腔766a中或从加压腔766a中去除,以便增加加压腔766a的体积,从而改变悬架系统760的长度以及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距离。随着悬架系统的长度变化(例如,由于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之间施加的力不同,由于致动器662在底部安装架778和顶部安装架774之间施加的力,和/或随着空气被添加到腔666a或从其去除),上部外壳768和下部外壳770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例如,上部外壳768被接收在下部外壳770内和/或在其内滑动。
[0116] 如上所述,加压腔766a包括彼此流体连通的上部腔室766b和下部腔室766c。上部腔室766b通常由上部外壳768限定。下部腔室766c通常由下部外壳770和膜772限定。致动器662和上部外壳768通常形成相对于底部安装架778可移动的组件(例如,空气弹簧766的第一活塞组件),由于膜772是柔性的,该组件被准许或允许移动。顶部安装架774通常形成相对于外壳768可移动的另一组件(例如,空气弹簧766的第二活塞组件),由于隔离器776具有顺应性,该组件被准许或被允许移动。第一活塞组件和第二活塞组件可具有近似相等的有效活塞面积,例如,通常被定义为分别在内部外壳662g和下部外壳770之间的中点内(例如,柔性膜的中点)以及隔离器的中间顺应性环的中点内的区域。通过具有近似相等的有效活塞面积,可以允许致动器662上的轴向静负载近似为零(例如,由于上部腔室776b和下部腔室766c中的共同压力施加近似相等的向上和向下的力到包括致动器662的第一活塞组件)。
有效活塞面积可以近似相等,例如彼此在25%、15%、10%、5%或2%之内。近似相等的活塞面积可以应用于以下描述的其他悬架系统860、960、1060和1160。
[0117] 上部腔室766b和下部腔室766c彼此流体连通,以便在其中维持大体均匀的压力。如图7A和7B所示,周向间隙766d(例如,环形增压室)在上部腔室776b和下部腔室766c之间延伸,以保持它们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周向间隙766d径向地限定在致动器662的上部外壳768和内部外壳662f之间,并且绕轴664的轴线周向地限定。此外,如上所述,将致动器662联接到上部外壳768的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780允许空气通过周向间隙766d在上部腔室
776b和下部腔室766c之间流动。例如,支撑结构780可以是辐条,其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在其间提供流动路径。
[0118] 随着悬架系统760的长度变化,加压腔766a的体积变化,并且特别地,下部腔室766c的体积变化,而上部腔室766b的体积基本保持恒定。因此,当针对给定的空气量加压腔
766a的体积增加或减少时,空气分别从下部腔室766c流到上部腔室766b,或从上部腔室
766b流到下部腔室766c,以在其间保持大体均匀的气压。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当空气在上部腔室766b和下部腔室766c之间流动并限制在圆周间隙766d内时,在上部腔室766b和下部腔室766c之间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变化。
[0119] 参见第二负载路径,第二负载路径由致动器662、轴664和上部外壳768形成,并且与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以及由此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第一负载路径平行。更具体地讲,力通过隔离器776在顶部安装架774和上部外壳768之间传递,通过支撑结构780在上部外壳768和致动器662之间传递,并且通过轴664在致动器662(即,其滚珠螺母662d)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传递。
[0120] 如上所述,第一负载路径在簧下部件306上支撑车身102的重量,以及到车身102的动态负载(例如,当车辆100绕弯道或加速行驶时,或者当质量块在车辆100内移动时,重量转移)或者到簧下部件的动态负载(例如,当车轮越过凸块或穿过坑洼时)的一部分。第一负载路径中的力通常是空气弹簧766的弹簧常数和悬架系统760的长度(例如,位移)(例如,车身102与簧下部件306之间的距离)的函数。空气弹簧766的弹簧常数可以通过向加压腔766a添加空气或从加压腔766a去除空气来控制,但是,可以将其控制在相对小的范围(例如,+/-20%)和相对低的速度(例如,带宽)中,该相对低的速度受到向加压腔766a供应或从加压腔
766a释放的空气的速率限制。
[0121] 第二负载路径被构造成由于动态负载而控制在车身102和簧下部件306之间的力传递(例如,用作减震器)。第二负载路径中的力直接由致动器662控制(即,由马达662a向滚珠螺母662d施加扭矩,继而向轴664施加轴向力),与通过空气弹簧766的第一负载路径相比,可以将该力控制在较大的范围(例如,0kN+/-力的容量)中,并且可以控制在相对高的速度(例如,带宽)。因此,致动器662可以被操作以选择性地向轴664施加轴向力(即,通过选择性地从马达662a向滚珠螺母662d施加扭矩),以响应于动态负载或动态负载的预期(例如,响应于道路干扰或者道路干扰的预期)而控制从簧下部件306到车身102的力传递,同时空气弹簧766可以响应于动态负载或动态负载的预期而可以被控制或不被控制。
[0122] 如上所述,空气弹簧766的加压腔766a从悬架系统76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例如,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并且还可以包含致动器66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马达662a中的一者或多者或者全部,包括转子662b和定子662c、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和轴664。与空气弹簧相反,代替整体地布置在致动器662下方的空气弹簧,这种构造可以提供各种优点。例如,与安装在致动器662下方的空气弹簧相比,加压腔766a的可用体积可以更大和/或允许空气弹簧766的封装更窄。另外,否则安装在致动器662下方的空气弹簧可能需要密封到轴664并沿着轴664移动,这在给定其外表面上的槽664a、664b的情况下可能很难执行。另外,致动器662通过位于加压腔766a中而无需外部保护罩(例如波纹管),从而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0123] 如图7A所示,悬架系统760还可以包括示意性示出的各种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先前描述的并结合到顶部安装架771中的力传感器671、马达电子设备663和位置传感器665,并且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766f。此类电子设备也可以包括在以下描述的悬架系统860、960、1060和1160中。参考图7C,电子设备(即,力传感器671、马达电子设备663、位置传感器665和压力传感器766f)可以与控制系统180通信,控制系统180可以向悬架系统660(例如,四个悬架系统660)中的每一个提供控制信号以对其进行控制。车辆可以另外包括加压气体源790,其与车辆100的悬架系统760(例如,四个悬架系统)中的每一个流体连通,并且它可以由控制系统180控制,以从悬架系统760中的每一个的空气弹簧766供应或释放加压空气。
[0124] 参见图8A至图8B,悬架系统860是悬架系统760的变型。悬架系统860通常包括致动器862、轴664、具有加压腔866a的空气弹簧866、上部外壳868、下部外壳770和膜772。空气弹簧866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致动器862和轴664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二负载路径,并且该负载路径还可以包括上部外壳868。
[0125] 致动器862被构造成类似于致动器662(例如,通过包括马达662a、滚珠螺母662d、滚珠花键662e和内部外壳662f),具有用于安装到上部外壳868以及用于在加压腔866a的上部腔室866b和下部腔室866c之间连通空气的变型。轴664如前文所述进行构造。空气弹簧866被构造成类似于致动器662(例如,通过由上部外壳868、下部外壳770和膜772限定),具有对加压腔866a的上部腔室866b的构造的变型并且在上部腔室866b和下部腔室866c之间连通空气。上部外壳868被构造成类似于上部外壳768,其具有用于将致动器862安装到其上,限定上部腔室866b以及连接到顶部安装架774的变型。下部外壳770和膜772如前所述构造。这些变型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0126] 致动器862通过上部隔离器876a和下部隔离器876b安装到上部外壳868和/或顶部安装架774。上部隔离器876a和下部隔离器876b中的每一个通过包括内部刚性环和外部刚性环而构造成类似于先前描述的隔离器776,在内部刚性环和外部刚性环之间是中间顺应性环。上部隔离器876a径向定位在上部外壳868和/或顶部安装架774和致动器862之间,并与之刚性联接。例如,上部隔离器776a的外部刚性环可刚性地联接至上部外壳868的内表面和/或顶部安装架774a,而上部隔离器776a的内部刚性环可刚性地联接至内部外壳662f的径向外表面,诸如到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上部隔离器876a在轴向上位于马达662a上方,诸如在定子662c和/或转子662b上方。
[0127] 下部隔离器876b径向位于上部外壳868和致动器862之间,并与之刚性联接。例如,下部隔离器876b的外部刚性环可以刚性地联接到上部外壳868的径向内表面,而下部隔离器876b的内部刚性环可以刚性地联接到内外壳662f的径向外表面,诸如到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下部隔离器876b与上部隔离器876a轴向间隔开。例如,下部隔离器876b定位在马达662a的轴向长度的大部分下方(例如,在定子662c的大部分下方),例如联接至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通过轴向间隔开,上部隔离器876a和下部隔离器876b协同抵抗施加到悬架系统860的弯矩,例如在致动器862a和上部外壳868之间。
[0128] 致动器862还被构造成允许空气在空气弹簧866的加压腔866a的上部腔室866b和下部腔室866c之间流过。参见图8B,由交叉影线表示的加压腔866a轴向延伸穿过致动器862a。空气通过致动器在上部腔室866b和下部腔室866c之间连通,诸如通过内部外壳662f中的轴向通道、内部外壳662f和定子662c之间和/或在转子662b和定子662c之间的通道和/或间隙,此类通道和/或间隙在图8B中示意性地示出。
[0129] 腔866a通常由致动器862(例如,其内部外壳662f)、上部外壳868、下部外壳770、膜772限定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腔的上部腔室866b通常位于上部外壳868内,但不由此限定或形成,而是由致动器862的内部外壳662f限定或形成,使得上部外壳868与上部腔室866b隔离(例如,不与其流体连通或在压力下不流体连通)。如图所示,上部隔离器876a和下部隔离器876b在致动器862(例如,其内部外壳662f)和上部外壳868之间形成密封,从而使得在致动器862与上部外壳868之间径向地限定并且在上部隔离器876a与下部隔离器876b之间轴向地限定的环形腔868e不与空气弹簧866的加压腔866a(例如,上部腔室
866b或以其他方式)流体连通。因此,上部外壳868的上部部分不经受加压腔866a内的气压。
[0130] 上部外壳868可以刚性地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例如,上部外壳868可以直接联接到上部外壳868和/或联接到隔离器776的继而刚性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的外部刚性环。
[0131] 端口868a可以是端口768a的变型,并且被构造成将空气传送到上部腔室866b和从上部腔室866b传送空气,而不将空气传送到致动器662的上部外壳868和内部外壳662f之间的密封和非加压区域之间的区域。
[0132] 悬架系统860实现了悬架系统760的各种优点。例如,空气弹簧866的加压腔866a从悬架系统86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例如,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从而与安装在致动器662下方的空气弹簧相比提供相对较大的体积和/或较窄的封装。通过将致动器862包含在上部外壳868中,致动器862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马达662a(例如,转子662b和定子662c)受到加压腔866a的气压的作用。此外,通过将轴664容纳在加压腔866a中,不需要在其内形成运动密封,这在其上具有槽664a、664b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可靠地执行。
[0133] 如上所述,第一负载路径由空气弹簧866形成,由此腔866a中的加压气体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力。第二负载路径与第一负载路径平行,并且由致动器862形成,由此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通过轴664、滚珠螺母662d、致动器662的内部外壳662f、隔离器876a、876b(例如,通过其顺应性中间环)和外壳868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传递。外壳868可以起到限定压力腔866a的作用,同时还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隔离器876a可以起到密封空气弹簧866的加压腔866a的作用,同时还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加压腔866a可以由顶部安装架774、隔离器776、外壳868、柔性膜772和底部安装架778共同限定,并且可以进一步由下部外壳770限定。
[0134] 参考悬架系统160、660、760的以上讨论,以获得悬架系统860的其他部分和特征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包括在图8A至图8B中标识的那些。
[0135] 参见图9,悬架系统960是悬架系统860的变型。悬架系统860通常包括致动器862、轴664、具有加压腔966a的空气弹簧966、上部外壳968、下部外壳770和膜772。空气弹簧966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致动器862和轴664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二负载路径,并且该负载路径还包括上部外壳968。
[0136] 悬架系统960与悬架系统860的不同之处在于,径向地限定在上部外壳968和致动器862之间的环形腔968e(类似于环形腔868e)与腔的上部腔室966b连通。因此,空气弹簧966的加压腔966a由上部外壳968限定或以其他方式形成,该上部外壳968将气压保持在加压腔966a内。致动器862,尤其是其内部外壳662f不密封加压腔866a,而是仍被容纳在加压腔866a内并受到其中的压力。
[0137] 请参考上面对悬架系统160、660、760、860的描述,以获得对悬架系统960的其他部分和特征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包括在图9中标识的那些。
[0138] 参见图10,悬架系统1060是悬架系统960的变型。悬架系统1060通常包括致动器862(或可替代地包括致动器662)、轴664、具有加压腔966a的空气弹簧966、上部外壳1068、下部外壳770和膜772。空气弹簧966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致动器862和轴664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二负载路径,并且该负载路径还可以包括上部外壳868。
[0139] 悬架系统1060与悬架系统760、860、960的不同之处在于,上部外壳1068不形成从致动器862到顶部安装架774的第二负载路径的一部分。省略了上部隔离器876a和下部隔离器876b。相反,致动器862的上端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其中中间顶部安装架1076布置在其间。中间顶部安装架1076在致动器862(例如,其内部外壳862g)之间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中间顶部安装架1076还可以通过限制致动器862和顶部安装架774之间的运动(例如,沿旋转、径向和轴向方向),以抑制它们之间的振动(例如,由于致动器862的操作和/或道路干扰)来提供上部隔离器876a和/或下部隔离器876b的类似减震功能。
[0140] 请参考以上对悬架系统160、660、760、860、960的描述,以获得对悬架系统1060的其他部分和特征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包括图10中标识的那些。
[0141] 参见图11A至图11B,悬架系统1160是悬架系统860的变型。悬架系统1160通常包括致动器1162、轴664、具有加压腔1166a的空气弹簧1166、下部外壳770和膜772。空气弹簧1166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一负载路径。致动器1162和轴664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形成第二负载路径。
[0142] 悬架系统1160和悬架系统860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省略了上部外壳868。在没有上部外壳868的情况下,加压腔1166a由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f、下部外壳770和将下部外壳770密封至致动器1162f的外壳的膜772形成。上部外壳868的省略可以相对地简化并减轻悬架系统1160的重量。腔1166a在图11中通过交叉影线标识。
[0143] 致动器1162为致动器862的变型。致动器1162包括马达662a(即,包括转子662b和定子662c)、滚珠螺母662d和滚珠花键662e,以及外壳1162f。外壳1162f是内部外壳662f的变型,其相对于致动器1162相比于内部外壳662f相对于致动器662进一步向下延伸。
[0144] 外壳1162f是刚性环形结构,其通常包括上部外壳部分1162g和下部外壳部分1162h,它们如前所述彼此联接或彼此一体地形成。外壳1162f可以包括比上部外壳部分
1162g和下部外壳部分1162h更多或更少的部件。
[0145] 外壳1162f可例如通过围绕马达662a(例如,固定地联接到定子662c和/或用上部轴承组件678可旋转地支撑转子662b)并包括冷却通道(示出;未标号)被构造成类似于上部内部外壳部分662h。
[0146] 致动器1162的上端(例如,上部外壳部分1162g的上端)通过隔离器1176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隔离器1176可以例如通过使内部刚性环和外部刚性环联接到中间顺应性环并由中间顺应性环分开而被构造成类似于隔离器776的管式隔离器或衬套。例如,隔离器1176刚性地联接到致动器1162和顶部安装架774中的每一个,其中外部刚性环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并且内部刚性环联接到致动器1162(例如,联接到外壳1162f,诸如其径向外表面上的上部外壳部分1162g)。
[0147] 在另选布置中,隔离器1176的外部刚性环可以联接至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f(例如,联接至其内表面),而隔离器1176的内部刚性环联接到顶部安装架774(例如,到轴向延伸部分,诸如上面相对于悬架系统760或顶部安装架774的测力传感器所描述的环形凸缘)。通过在外壳1162f的径向内侧提供隔离器1176,例如,通过允许顶部安装架774的测力传感器更小和/或定位在隔离器1176内,可以提供各种封装优点。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f可以被认为是悬架系统1160的外壳。
[0148] 上部外壳部分1162g限定了加压腔1166a的上部腔室1166b。隔离器1176用于将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f密封至顶部安装架774,以限定空气弹簧1166的加压腔1166a的一部分。与先前描述的上部腔室766b、866b相似,上部腔室1166b可在其中容纳马达662a(例如,转子662b和定子662c),该马达经受加压空气。
[0149] 上部外壳部分1162g还包括端口1168a,空气通过该端口1168交流进出加压腔1166a。例如,如上所述,可以将空气添加到加压腔1166a中或从加压腔1166a中除去,以提高或降低车辆的行驶高度(例如,通过相对于簧下部件306移动车身102)。
[0150] 在各个方面,下部外壳部分1162h可以构造成类似于下部内部外壳部分662g,例如,通过包括包围滚珠螺母662d和/或滚珠花键662e的内部环形部分1162j(例如,固定到滚珠花键662e和/或用轴承组件676(诸如推力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滚珠螺母662d)。
[0151] 下部外壳部分1162h通过膜772密封地联接至下部外壳770,使得下部外壳部分1162h、外壳770和膜772共同限定了空气弹簧的加压腔1166a的下部腔室1166c。例如,下部外壳部分1162h包括外部环形部分1162k,膜772联接到该外部环形部分1162k。当悬架系统
1160改变长度时,下部外壳部分1162h的外部环形部分1162k和下部外壳770相对于彼此平移(例如,下部外壳770在其中接收外壳1162f),膜772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彼此平移(如前所述)。
[0152] 外部环形部分1162k可位于内部环形部分1162j的径向外侧,以便在其间限定环形通道1162l。当悬架系统1160的长度改变或空气被添加到加压腔1166a或从加压腔1166a中移除时,空气穿过加压腔1166a的上部腔室1166b和下部腔室1166c之间的环形通道1162l。
[0153] 致动器1162被构造成类似于致动器862以允许空气在上部腔室1166b和下部腔室1166c之间通过,诸如通过外壳1162f中的轴向通道、外壳1162f与定子662c之间和/或转子
662b与定子662c之间的通道和/或间隙,此类通道和/或间隙在图11B中示意性地示出。
[0154] 如上所述,第一负载路径由空气弹簧1166形成,由此腔1166a中的加压气体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传递第一负载路径的力。第二负载路径与第一负载路径平行,并且由致动器1162形成,由此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通过轴664、滚珠螺母662d、外壳1162f和隔离器1176(例如,通过其柔顺的中间环)在顶部安装架774和底部安装架778之间传递(例如,通过其中间环)。外壳1162f可以起到限定加压腔1166a的作用,同时还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隔离器1176可以起到密封空气弹簧1166的加压腔1166a的作用,同时还传递第二负载路径的力。加压腔1166a可以由顶部安装架1174、隔离器1176、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f、柔性膜772和底部安装架774共同限定,并且可以进一步由联接至底部安装架的另一个外壳限定。致动器1162的外壳1162g可以形成悬架系统1160的外部外壳。
[0155] 参见以上对悬架系统160、660、760、860、960、1060的描述,以获得对悬架系统1160的其他部分和特征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包括在图11A至图11B中标识的那些。
[0156] 虽然已结合某些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其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形式和等同布置,所述范围将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法律允许的所有此类修改形式和等同结构。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主动防护系统 2020-05-11 313
MR主动跟踪系统 2020-05-11 721
主动笔、主动笔触控系统及方法 2020-05-12 552
主动定位方法及主动定位系统 2020-05-12 622
主动悬挂系统 2020-05-12 464
主动降噪系统 2020-05-12 918
主动悬架系统 2020-05-11 628
主动式导航系统 2020-05-11 135
主动防水系统 2020-05-12 65
主动抑爆系统 2020-05-13 4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