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系统

阅读:65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主动防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主动防 水 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阴极 单元、温湿度 传感器 、脉冲方波发生器、 开关 电源、光 电隔离 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 阳极 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 钛 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 混凝土 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 铜 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通过 电渗 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良好,成本比较低,性价比高,能够节省大量 能源 消耗。,下面是主动防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主动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阴极单元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安装坑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并且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依次包括底面、顶面和至少两个侧面,底面、顶面和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阳极单元,各阳极单元并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7寸液晶触控屏幕,7寸液晶触控屏幕输出设置参数信号,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设置参数信号并进行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过载保护单元与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宽度6-10毫米,深度12-20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钛丝采用导电涂料固定在阳极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500-700 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的距离为 200-300 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的直径为24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脉冲方波发生器产生的稳定脉冲信号为方波,方波的高电平时间为900毫秒,负电平时间在 40毫秒,零电平时间 60 毫秒,波形周期为1秒,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输出的电压为24伏。

说明书全文

主动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墙体的防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的主动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地下混凝土墙体的防水是建筑物维护的重要工作,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工程方面的防水主要是指防混泥土结构孔隙渗漏水、可以看见的潮湿、摊渍。少量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水汽,水分的侵蚀而做的防水。这方面的材料主要有卷材,聚酯等等。施工要求高,工艺复杂。没有一种材料是万能的,不管是刚性防水还是柔性防水,在选取材料上都需要很大的人物力,有些材料体积大、安装不方便且防水效果略差;有些材料较为昂贵且带有化学材料,不环保;而通过加热抽湿进行防水防潮的方法在能耗方面欠佳,且产生的水蒸气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考虑水蒸气的压力变化,容易对防水保护层造成冲击,易使其破坏,难以检查、维修。不论是隧道、桥梁、堤坝、道路、建筑还是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防水都不容忽视。
[0003] 现有技术中,不管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封闭室内的湿度大要外排水汽的问题,比如用除湿机来解决,则需要外机来配合,但在深度地下室、隧道、堤坝等场所根本无法在近距离提供外空间安装外机,而且用此方式能耗很大,设备故障率高,无实用价值。社会有些商家用电解方式分解水分子,能耗大,电压高,且污染空气和存再爆炸危险。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防水系统,这种主动防水系统能够有效地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合理,成本比较低,排水效果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阴极单元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安装坑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
[0006] 较优的方案,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并且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均匀分布。
[0007] 更优的方案,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依次包括底面、顶面和至少两个侧面,底面、顶面和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阳极单元,各阳极单元并联。
[0008] 较优的方案,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7寸液晶触控屏幕,7寸液晶触控屏幕输出设置参数信号,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设置参数信号并进行处理。
[0009] 较优的方案,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过载保护单元与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0] 较优的方案,所述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宽度6-10毫米,深度12-20毫米。
[0011] 较优的方案,所述钛丝采用导电涂料固定在阳极槽内。所述导电涂料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将非收缩水泥砂浆石墨分别按容量6:1比例混合。
[0012] 较优的方案,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500-700 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的距离为 200-300 毫米。
[0013] 较优的方案,所述铜棒的直径为24毫米。
[0014] 较优的方案,脉冲方波发生器产生的稳定脉冲信号为方波,方波的高电平时间为900毫秒,负电平时间在 40毫秒,零电平时间 60 毫秒,波形周期为1秒,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输出的电压为24伏。
[0015]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良好,成本比较低,性价比高,能够节省大量能源消耗。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18]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地下混凝土墙体的一个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1阳极槽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1方波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防水系统,包括阴极单元2、温湿度传感器7、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六个阳极单元4,阳极单元4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401、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401,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401、纵向延伸的钛丝401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内;阴极单元2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1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4、阴极单元2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7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的安装坑6内,温湿度传感器7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本实施例中为方波,如图5所示),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
[0023] 所述开关电源为350W开关电源。
[0024]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选用乐享电子生产的AQ3485Y温湿度传感器。
[0025] 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401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
[0026] 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包括底面101、顶面(图2中看不见)和4个侧面102,本实施例中,底面101、顶面(图2中看不见)和4个侧面102上分别设有一个阳极槽3,阳极槽3内设有阳极单元4,各阳极单元4并联后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
[0027] 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7寸液晶触控屏幕,7寸液晶触控屏幕输出设置参数信号,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设置参数信号并进行处理。
[0028] 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过载保护单元与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29] 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宽度8 毫米,深度16 毫米。
[0030] 所述钛丝401采用导电涂料5固定在阳极槽3内。所述导电涂料5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石墨粉50%、灌浆料50%。
[0031] 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500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的距离为200毫米。
[0032] 所述铜棒的直径为24毫米。
[0033] 脉冲方波发生器产生的稳定脉冲信号为方波,方波的高电平时间为900毫秒,负电平时间在 40毫秒,零电平时间 60 毫秒,波形周期为1秒,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输出的电压为24伏。
[0034] 安装时,先在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阳极槽3,然后采用导电涂料5将钛丝401固定在阳极槽3内,接着在地下混凝土墙体1外侧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距离为200毫米处挖阴极坑,再将铜棒埋设在阴极坑内。此外,在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安装孔,预埋温湿度传感器7。最后完成电路连接并测试。
[0035] 下面结合图1-3介绍一下工作过程:
[0036] 首先,在开始工作前,结构湿度的预设值、结构湿度的理想状态值、初始电流等参数均通过7寸液晶触控屏幕进行设置。
[0037] 1、阴极铜棒埋入土体深度为 0.6米以上,阳极单元4、阴极单元2之间的初始电流1.0 安培和目标电压值24伏特,采用稳压输出方式,即输出电压恒定为24v的初始电压,此时输出电流随着电渗脱水的进行而不断减小;
[0038] 2、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7将该处的湿度数值反馈至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结构湿度未达到理想状态值(本实施例设为75%,根据英标BS6150)时,本主动防水系统24小时不间断输出工作。
[0039] 3、步骤2不间断工作,直至结构湿度达到理想状态值后,主动防水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此时主动防水系统暂停输出,待温湿度传感器7检测到结构湿度突破预设值(本实施例设为多少85%)后系统重复步骤2。
[0040] 本主动防水系统安装在地下室。
[0041] 实施例2
[0042]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防水系统与实施例1的主动防水系统区别在于:
[0043] 本主动防水系统安装在隧道。
[0044] 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包括底面101、顶面和2个侧面102,本实施例中,底面101、顶面(图2中看不见)和2个侧面102上分别设有一个阳极槽3,阳极槽3内设有阳极单元4,各阳极单元4并联后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
[0045] 所述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宽度6 毫米,深度12毫米。
[0046] 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700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的距离为300毫米。
[0047] 由于在阳极单元4、阴极单元2之间施加超低电压脉冲产生的电场跨越了地下混凝土墙体1,将水分由干燥一方(室内)往潮湿一方(结构外)移动,以防止水分侵入到混泥土结构的内表面,经过实验,2019年1月31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浦上大道381号国家电网隧道金山分段,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表1所示:
[0048] 表1
[0049]时间 传感器湿度 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2019.1.31 95%RH 24V 0.85A
2019.2.5 92%RH 24V 0.80A
2019.2.8 90%RG 24V 0.73A
2019.2.13 86%RH 24V 0.25A
2019.2.18 80%RH 24V 0.20A
2019.2.25 75%RH 24V 0.20A
[0050] 此次试验为期25天、使用电费50.65元。该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防水方案,每次施工需要五万元,但效果只能维持三至五年,因此传统防水方案耗费巨大,每次均需要重新施工,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而本实施例的主动防水系统安装成本大约20万元,可终身防水,无需二次投入,仅需消耗电费,长期使用能够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0051] 实施例3
[0052]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防水系统与实施例1的主动防水系统区别在于:
[0053] 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宽度10毫米,深度20毫米。
[0054] 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600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的距离为250毫米。
[0055]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主动消磁系统 2020-05-11 941
V2V主动安全系统 2020-05-11 594
智能主动-主动式高可用性DAS系统 2020-05-12 838
MR主动跟踪系统 2020-05-11 127
主动防御系统 2020-05-12 323
车体主动平衡系统 2020-05-13 896
主动稳定系统 2020-05-11 121
主动悬架系统 2020-05-11 628
主动通信系统 2020-05-11 217
主动采集系统 2020-05-12 58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