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载玻片 / 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阅读:16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载玻片 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载玻片托盘包括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载玻片容纳部,以及在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上的第一状态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脱离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下面是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载玻片托盘,包括:
载玻片容纳部,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以及
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被安装在所述载玻片容纳部上,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载玻片容纳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其中,所述载玻片容纳部包括:
容纳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和
容纳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所述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以及
其中,所述切换部通过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其中,所述切换部通过使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其中,所述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所述第二容纳部从而使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玻片托盘,还包括:
容纳所述载玻片容纳部的框架;以及
相对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其中,所述切换部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作为支点通过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玻片托盘,还包括:
相对且可弯曲地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容纳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并支撑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所述一个端部使得所述一个端部能够沿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彼此相邻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切换部利用所述支撑部作为支点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并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所述一个端部在接近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玻片托盘,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彼此分开并平行排成一行。
9.一种载玻片传送器装置,包括:
切换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载玻片托盘的载玻片容纳部,所述载玻片容纳部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被安装在所述载玻片容纳部上,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载玻片容纳部脱离;
夹持部,夹持容纳在被切换成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载玻片容纳部中的所述载玻片的所述一个端部;以及
传送器部,通过移动所述夹持部来传送由所述夹持部夹持的所述载玻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其中,所述载玻片容纳部包括:
容纳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和
容纳所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所述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以及
其中,所述切换部通过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其中,所述切换部使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通过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来进行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其中,所述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第二容纳部从而使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所述第二容纳部倾斜。

说明书全文

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载玻片的载玻片托盘以及传送容纳在载玻片托盘中的载玻片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医疗护理、病理学等领域中,众所周知,载玻片托盘容纳多个排列有序的光学显微镜载玻片(下文简称“载玻片(slide)”),生物细胞、组织块、器官块等搭载在该等载玻片上(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公报Hei07-291386)。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载玻片托盘上,用作矩形薄板的载玻片的四个边由用于从相邻载玻片上切下载玻片的隔板包围。虽然必须从载玻片托盘中取出载玻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但是由于载玻片被隔板包围,因此很难从载玻片托盘中取出载玻片。另一方面,已知有一种扫描并数字化多个载玻片的扫描器装置。在利用扫描器装置扫描载玻片的过程中,一般手动将载玻片托盘中容纳的多个载玻片移入扫描器装置专用的盒子中。针对难以从载玻片托盘中取出载玻片的问题,一个一个手动移动多个载玻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上所述,载玻片托盘的实用性、方便性、可操作性等仍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需要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实用性、方便性、可操作性等的载玻片托盘。还需要提供一种传送容纳在载玻片托盘中的载玻片的传送器装置。
[000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载玻片托盘,包括: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载玻片容纳部;以及在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上的第一状态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脱离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
[0005] 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度。
[0006] 载玻片容纳部包括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以及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与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切换部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07] 切换部利用第二容纳部的远离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08] 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第二容纳部从而利用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第二容纳部倾斜。
[0009] 载玻片托盘进一步包括容纳载玻片容纳部的框架,以及相对于框架可旋转支撑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切换部利用第一支撑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10] 载玻片托盘进一步包括:相对地且可弯曲地连接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框架可旋转支撑第一容纳部的远离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并支撑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使得一个端部可沿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彼此相邻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支撑部。切换部利用第一支撑部作为支点使第二容纳部倾斜并使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沿接近第二容纳部的方向移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载玻片传送器装置,包括:切换部,在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上的第一状态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脱离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载玻片托盘的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载玻片容纳部;夹持部,夹持容纳在被切换成第二状态的载玻片容纳部中的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以及传送器部,通过移动夹持部来传送由夹持部夹持的载玻片。
[0012] 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角度。
[0013] 载玻片容纳部包括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以及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与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切换部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14] 切换部利用第二容纳部的远离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15] 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第二容纳部从而利用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第二容纳部倾斜。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实用性、方便性、可操作性等的载玻片托盘,以及传送载玻片托盘中容纳的载玻片的传送器装置。
[0017] 根据如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的透视图;
[0019]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的分解透视图;
[0020]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的另一透视图,其示出了与图1中所示的多个载玻片容纳在载玻片托盘中的状态不同的状态;
[0021] 图4是载玻片容纳部的透视图;
[0022] 图5是框架的透视图;
[0023] 图6是载玻片托盘的顶视图;
[0024] 图7是载玻片托盘的底部透视图;
[0025] 图8是上翻部的透视图;
[0026] 图9是容纳多个载玻片的载玻片托盘的截面图以及从不同角度示出上翻部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这两个图示出了上翻部与载玻片容纳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7] 图10是示出了轴、弹簧、臂和凸轮部的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8] 图11是用于解释操作销的动作的示意图;
[0029] 图12是示出了非倾斜载玻片容纳部和倾斜载玻片容纳部的示意图;
[0030]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的示意图;
[0031] 图14是示出了提升部的示意图;
[0032] 图15是示出了提升部的第一臂接近第一臂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3] 图16是示出了提升部的第一臂接近第一臂位于上部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4] 图17是夹持部的侧视图;
[0035] 图18是传送器部的透视图;
[0036] 图19是局部示出了根据修改例1的载玻片托盘的透视图;
[0037] 图20是根据修改例2的载玻片托盘的透视图;
[0038] 图21是根据修改例2的载玻片托盘的分解透视图;
[0039] 图22是示出了第三缺口的形状和第三缺口与接合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0040] 图23是示出了第三缺口的形状和第三缺口与接合件之间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0041] 图24是示出了两个非倾斜容纳部和载玻片操纵杆(slide lever)的示意图;
[0042] 图25是示出了两个倾斜容纳部和载玻片操纵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44] <实施方式>
[0045] (1载玻片托盘的概述)
[0046] 一般情况下,在载玻片托盘上,用作矩形薄板的载玻片的四个边由用于从多个相邻载玻片上切下载玻片的隔板包围。为了从载玻片托盘中取出载玻片,通常将一根手指插入隔板与载玻片之间的间隙,举起载玻片,捏住载玻片并将其取出。希望载玻片托盘的容纳部大于载玻片的尺寸,以确保插入手指的间隙。然而,由于大量(例如,几十个)载玻片容纳在单个载玻片托盘中,因此如果要固定所有载玻片的容纳部,则整个载玻片托盘将变大。另一方面,如果载玻片托盘的容纳部被设置为使得每个载玻片的四个边与隔板接触,尽管解决了载玻片托盘变大的问题,要取出载玻片也变得困难。
[0047]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根据该实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用手将载玻片轻松从载玻片托盘中取出而不会增大整个载玻片托盘的载玻片托盘。(2载玻片托盘的结构)[0048]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1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1的分解透视图。
[0049] 载玻片托盘1包括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框架200及上翻部300(参见图2,切换部)。
[0050] 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各自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多个载玻片。当多个载玻片容纳在载玻片容纳部100中时,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100上(非倾斜状态,第一状态)。
[0051] 框架200为其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矩形框架。
[0052]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托盘1的另一透视图,其示出了与图1中所示的多个载玻片2容纳在载玻片托盘1中的状态不同的状态。
[0053] 上翻部300(参见图2)被设置在框架200中。上翻部300在载玻片容纳部100相对于框架200为平坦(非倾斜的)的非倾斜状态(参见图1)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相对于框架200倾斜的倾斜状态(参见图3)之间切换。载玻片2在倾斜状态(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载玻片2在非倾斜状态(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角度。在倾斜状态(第二状态)下,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从载玻片容纳部100脱离。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框架200及上翻部300的结构。
[0054]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矩形”不仅是指精确的矩形(即,四个角为直角且两条相对边的长度相同的方形),同时也指基本为矩形的形状。例如,即使当由两条正交的边形成的角为圆角或缺口角时,该形状也可被称为“矩形”。此外,即使当任意边不规则时,该形状也被称为“矩形”,只要整体具有矩形效果即可。
[0055] (2.1载玻片容纳部的结构)
[0056] 图4为载玻片容纳部的透视图。
[0057] 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除非需要将载玻片容纳部100区别开来,否则载玻片容纳部100将被称为“载玻片容纳部100”,并对单个载玻片容纳部100进行描述。
[0058] 载玻片容纳部100包括安装板101、多个隔板102以及外框架103。多个载玻片可以相邻地安装在安装板101上。
[0059] 多个隔板102分别沿与安装板101正交的方向从安装板101突出,由此分割多个载玻片(图3中的载玻片2)相邻地安装在其上的安装板101。因此,多个载玻片彼此分开。具体地,多个隔板102分割安装板101以便多个载玻片可以平行排成一行,同时作为矩形薄板的多个载玻片的长边彼此相邻且载玻片的一个表面整体安装在安装板101上。多个隔板
102限制安装在安装板101上的载玻片的纵向移动。
[0060] 应注意的是,在以下描述中,安装板101上的多个载玻片的纵向方向(载玻片的短边方向)被称为Y方向,安装板101上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载玻片的长边方向)被称为X方向,并且与安装板101正交的方向(载玻片的厚度方向)被称为Z方向。
[0061] 外框架103包围安装板101的圆周并沿Z方向从安装板101突出。外框架103与安装板101的Z向高度以及多个隔板102与安装板101的Z向高度相同。更具体地,外框架103和多个隔板102的Z向高度被设置为大于普通载玻片的厚度。外框架103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外框架104以及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外框架105。这对第一外框架104限制定位在两端上的载玻片在纵向方向上的Y向移动。这对第二外框架105限制多个载玻片的X向移动。如上所述,载玻片经排列使得载玻片的四个边与外框架103和作为隔板部的隔板102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外框架103和作为隔板部的隔板102限制了载玻片的移动。
[0062] 将更详细地描述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结构。载玻片容纳部100包括第一容纳部106和第二容纳部107。第一容纳部105在X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容纳部107在X方向上的长度。具体地,第一容纳部106容纳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图3中的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例如,载玻片的一个端部是载玻片沿一般没有缺口等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端部并且是与贴有标签的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第二容纳部107容纳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第一容纳部106和第二容纳部107在X方向上是连续的,但空间分离。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容纳部106和第二容纳部107的结构。
[0063] 安装板101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部106中的第一安装板108和设置在第二容纳部107中的第二安装板109。第一安装板108上安装有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第二安装板
109上安装有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被分开,并在第一安装板108与第二安装板109之间形成间隙。彼此分开的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至少部分通过一个或多个凸肋110连接。一个或多个凸肋110由在被形成为较薄时具有挠性而在被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或更大厚度时具有刚性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形成。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凸肋110在Z方向上被形成为足够薄以便使第一安装板
108和第二安装板109在凸肋110弯曲时发生相对弯曲。
[0064] 在第二安装板109上设置供用户利用手指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11。操作部111具有从第二安装板109提升的中空凸块。操作部111例如沿Y方向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09的中心。例如,操作部111在X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安装板109在X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其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经设置使得用户可以轻易利用他的/她的手指进行操作。操作部111在Z方向上的高度和多个隔板102在Z方向上的高度相同或几乎相同。操作件(图9中的操作件140)从内部设置在操作部111靠近第一容纳部106的预定位置。操作件140在操作部111的中空部中沿Z方向突出。
[0065] 多个隔板102分别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部106中的第一隔板113和设置在第二容纳部107中的第二隔板114。第一隔板113和第二隔板114被分开。
[0066] 这对第一外框架104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除非需要将这对第一外框架104区别开来,否则第一外框架104将被称为“第一外框架104”,并对单个第一外框架104进行描述。第一外框架104包括位于第一容纳部106中的第一框架部115以及位于第二容纳部107中的第二框架部116。第一框架部115和第二框架部116利用其间的间隙分开。第一缺口118形成在与第二框架部116相对的第一框架部115的端部(称为“第一端部
117”)的一部分上,该部分向下从安装板101突出。第一缺口118以这样的方式呈锥形使得距第二框架部116的距离变得更大,因为在Z方向上更远离安装板101。第二缺口120设置在与第一框架部115相对的第二框架部116的端部(称为“第二端部119”)的一部分上,该部分向下从安装板101突出。第二缺口120以这样的方式呈锥形使得距第一框架部115的距离变得更大,因为在Z方向上更远离安装板101。更具体地,假设凸肋110弯曲并且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也相对弯曲以便在下表面侧上形成一个角,第一缺口118和第二缺口120经形成使得第一端部117和第二端部119不会相互干扰形成预定角。沿Y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第一凸台122设置在第一端部117的另一侧上的第一框架部115的端部(称为“第三端部121”)上。沿Y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第二凸台124设置在第二端部119的另一侧上的第二框架部116的端部(称为“第四端部123”)上。第一凸台122的中心轴与安装板101之间的Z向距离与第二凸台124的中心轴与安装板101之间的Z向距离相同。
[0067] (2.2框架的结构)
[0068] 图5是框架200的透视图。图6是载玻片托盘1的顶视图。
[0069] 框架200包括设置板201和框架外框架202。设置板201为矩形。在设置板201的上表面203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参见图6)。框架外框架202沿Z方向从设置板201的上表面203突出。
[0070] 设置板201的上表面203通过框架隔板204分成两个设置区域205。一个或多个(在该实例中为两个)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这两个设置区域205中。这两个设置区域205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将对单个设置区域205进行描述。在设置区域
205中,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该设置区域205中时,在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
111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206。具体地,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一通孔206,设置在设置板201的下表面(图7中的下表面236)上的上翻部300根据位置/形状向容纳在中空操作部111中的设置区域205突出。
[0071]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在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安装板109相对的设置区域205的任意两个位置形成两个第二通孔207。例如,第二通孔207形成为与沿X方向延伸的设置板201的中心线(对称轴)呈线对称并且还具有线对称形状。例如,在接近框架外框架202的位置沿Y方向形成两个第二通孔207。在多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这两个第二通孔207,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稍后将描述)的两个臂(稍后将描述)可根据位置/形状局部穿过。
[0072] 框架外框架202沿Z方向从设置板201的上表面203突出并分割、包围并限制设置板201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每一个。框架外框架202包围矩形设置板201的圆周且整体呈矩形。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外框架104和第二外框架105与框架外框架202的内壁208接触。框架外框架202的Z向高度等于或大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Z向高度。
[0073]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在与设置在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外框架104上的第二凸台124相对的框架外框架202的内壁208的一部分上,形成沿Y方向下沉的圆孔209。圆孔209的直径略大于第二凸台124的直径。圆孔209分别能够可旋转地保持第二凸台124。另一方面,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在与设置在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外框架104上的第一凸台122相对的框架外框架202的内壁208的一部分上,形成沿Y方向下沉的长孔210。长孔210在X方向上较长。长孔210的Z向宽度略大于第一凸台122的直径。长孔210能够保持第一凸台122,使第一凸台122沿X方向旋转和移动。更具体地,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凸台124由圆孔209保持,第一凸台122由长孔210保持。此时,长孔210靠近圆孔209的一端211与第一凸台122之间有预定距离。
[0074] (2.2.1多个凸部)
[0075] 在框架外框架202的上表面212上形成多个凸部。多个凸部分别沿Z方向从框架外框架202的上表面212突出。当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设置区域205中时,多个凸部的Z向高度大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Z向高度。在该实例中,在框架外框架202的上表面212上形成凸部216、217、220、221和224。
[0076] 图7是载玻片托盘1的底部透视图。
[0077] 在与凸部216、217、220、221和224相对的框架外框架202的下表面230上的位置形成沿Z方向下沉的至少一个凹部。在该实例中,在与凸部216、217、220、221和224相对的位置上,在框架外框架202的下表面230上形成凹部231、232、233、234和235。凹部231、232、233、234和235的Z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凸部216、217、220、221和224的Z向突出长度。更具体地,凹部231、232、233、234和235能够全部容纳形状与相对的凸部216、217、
220、221和224相同的凸部。
[0078] 一个或多个凸台237形成在框架200的设置板201的下表面236上以便将上翻部300定位在框架200上。一个或多个凸台沿Z方向从设置板201的下表面236突出。具体地,在多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一个或多个凸台,所述凸台可根据位置/形状插入设置在第二表面(作为设置板201的后表面)上的上翻部300的基体310的一个或多个通孔(稍后将描述)中。
[0079] (2.2.2载玻片托盘堆叠体)
[0080] 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框架200的载玻片托盘1可以沿Z方向以复数形式堆叠。具体地,载玻片托盘1(下部载玻片托盘1)的凸部216、217、220、221和224安装在另一个载玻片托盘1(上部载玻片托盘1)的凹部231、232、233、234和235中。在这种情况下,上部载玻片托盘1的框架外框架202的下表面230与下部载玻片托盘1的框架外框架202的上表面212接触。因此,上部载玻片托盘1由下部载玻片托盘1平保持。这里,由于框架外框架202的Z向高度等于或大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Z向高度,因此即使当多个载玻片托盘1堆叠且载玻片容纳在载玻片容纳部100中时,上部载玻片托盘1不会干扰容纳在下部载玻片托盘1中的载玻片。
[0081] 如上所述,彼此分开设置的多个凸部216、217、220、221和224和多个凹部231、232、233、234和235相匹配。因此,多个凸部216、217、220、221和224和多个凹部231、232、
233、234和235变成堆叠导向件,使多个载玻片托盘1可以轻易堆叠,同时沿XYZ三个方向对准。此外,由于多个凸部216、217、220、221和224和多个凹部231、232、233、234和235相匹配,因此装配是牢固的。因此,载玻片托盘1可以堆叠,稳定性高,由此降低了倒塌的可能性。
[0082] (2.3上翻部的结构)
[0083] 图8是上翻部300的透视图。图9是容纳多个载玻片2的载玻片托盘1的截面图以及从不同角度示出上翻部300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这两个图示出了上翻部300与载玻片容纳部100之间的位置关系。
[0084] 上翻部300包括基体310和两套轴330、弹簧350、臂370和凸轮部390。这两套轴330、弹簧350、臂370和凸轮部390各自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文将对一套轴330、弹簧
350、臂370和凸轮部390进行描述。
[0085] (2.3.1基体的结构)
[0086] 基体310包括底板311和侧板312。底板311具有宽度较小的细长的矩形形状。矩形底板311的长边的长度在X方向上等于或小于框架200的宽度。底板311设置在框架
200中,使得长边沿X方向延伸,短边沿Y轴方向延伸,并且底板311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两个操作部111相对。在底板311上,形成用于相对于框架200定位上翻部300的一个或多个通孔313。将设置在框架200的设置板201的下表面236上的一个或多个凸台237(参见图7)插入一个或多个通孔313中。因此,上翻部300相对于框架200定位。在这样的定位状态下,利用胶粘带等将基体310固定在框架200上。
[0087] 侧板312沿Z方向倾斜以便从底板311的长边317正交弯曲。沿Z方向在侧板312的上端部314形成两套第一缺口315和第二缺口316。这两套第一缺口315和第二缺口316各自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下面将对一套第一缺口315和第二缺口316进行描述。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一缺口315,当上翻部300和载玻片容纳部100设置在框架200中时,位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容纳部106中的第二外框架
105根据位置/形状不与侧板312接触。另外,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二缺口316,位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容纳部107中的第二外框架105根据位置/形状此时不与侧板312接触。更具体地,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凸台122(参见图4)在框架200的长孔
210(参见图5)中旋转并沿X方向移动。此时,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一缺口315,位于第一容纳部106中的第二外框架105与侧板312呈连续不接触的状态。此外,当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凸台124(参见图4)在框架200的圆孔209(参见图5)中旋转时,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二缺口316,位于第二容纳部107中的第二外框架105与侧板
312呈连续不接触的状态。(2.3.2轴的结构)
[0088] 轴330是圆柱形的,设置在基体310的侧板312的第一缺口315与第二缺口316之间,沿Y方向从侧板312突出,并在非接触状态下与基体310的底板311相对。
[0089] (2.3.3弹簧的结构)
[0090] 弹簧350包括圆柱形螺旋缠绕的线圈部351和从线圈部351的一端线性延伸的操作销352(参见图9的局部放大图)。圆柱形线圈部351的内径大于圆柱形轴330的直径。
[0091] (2.3.4臂的结构)
[0092] 图10是示出了轴330、弹簧350、臂370和凸轮部390的一个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下文中将参照图8、图9和图10进行描述。
[0093] 臂370包括第一侧板371、第二侧板372、结合板373以及末端板374。结合板373连结第一侧板371和第二侧板372,使得第一侧板371和第二侧板372大致彼此面对。在第一侧板371的一个端部375上形成圆形的第一通孔376。在第二侧板372的一个端部377上形成圆形的第二通孔378。圆形的第一通孔376和第二通孔378的内径相同且大于圆柱形轴330的直径但小于圆柱形线圈部351的内径。第一侧板371与第二侧板372之间的距离在轴向方向(Y方向)上小于圆柱形轴330的长度且在轴向方向(Y方向)上大于圆柱形线圈部351的宽度。
[0094] 参照图10,在Y方向上从基体310的侧板312突出的轴330从基体310的侧板312侧开始依次插入臂370的第一侧板371的第一通孔376、弹簧350的线圈部351以及臂370的第二侧板372的第二通孔378中。因此,轴330可旋转保持臂370和弹簧350。在轴330的末端331设置其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78的内径的盖332。盖332限制臂370和弹簧350在Y方向(更远离侧板312移动的方向)上的移动。同时,盖332抑制弹簧350在Y方向(更远离侧板312移动的方向)上的偏置
[0095] 参照图9的局部放大图,臂370的末端板374设置在臂370的末端(在X方向上远离轴330的端部)。在末端板374上形成长孔379。长孔379沿与轴330的轴向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穿透末端板374并沿轴330的轴向方向(Y方向)拉长。弹簧350的操作销352从长孔379突出以便从臂370中暴露出来。
[0096] 参照图10,定位突出部380设置在臂370的第一侧板371的内表面上。定位突出部380沿Y方向向第二侧板372突出。定位突出部380的Y向末端表面381在Y方向上比在第一侧板371侧上的长孔379的端部382更靠近第二侧板372。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定位突出部380的Y向末端表面381,弹簧350的操作销352根据位置/形状一直与其接触。弹簧350的操作销352在Y方向(具体地,接近第一侧板371的方向)上产生偏置力,但此偏置力由沿Y方向突出的定位突出部380抑制。利用定位突出部380,穿透长孔379的操作销352在Y方向上比在第一侧板371侧上的长孔379的端部382更靠近第二侧板372定位在长孔379中。
[0097] 参照图9的局部放大图,半圆柱形滑动突出部383设置在臂370的结合板373的末端板374侧上。滑动突出部383沿与结合板373的上表面384正交的方向从结合板373的上表面384突出。半圆柱形滑动突出部383的轴向中心沿Y方向延伸。
[0098] 参照图9的截面图,臂370被设计为使得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在接触或非接触状态下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的前表面141(下表面)相对,并且臂370的其他部分不与载玻片容纳部100接触。弹簧350的操作销352在Z方向(具体地,接近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的方向)上产生偏置力,但此偏置力由沿Z方向突出的操作件140抑制。
[0099] 此外,臂370被形成为能够绕轴330的中心轴旋转预定角度并限制其旋转超过预定角度。具体地,臂370的形成使得,当载玻片容纳部100的凸肋110弯曲并且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也相对弯曲以便在下表面侧上形成一个角时,第一侧板371和第二侧板372不会干扰基体310的底板311。臂370的形成还使得,当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的弯曲收到限制时,臂370的旋转不会超过该预定角度。在该实例中,在与基体
310的底板311相对的位置,第一缺口385(参见图8)相对于第一通孔376的轴向中心,在末端板374的另一侧上,形成在第一侧板371的一个端部375上。另外,在与基体310的底板311相对的位置,第二缺口386相对于第二通孔378,在末端板374的另一侧上,形成在第二侧板372的一个端部377上。
[0100] (2.3.5凸轮部的结构)
[0101] 凸轮部390包括凸轮基体391、心形凸轮392以及限制件393。
[0102] 凸轮基体391固定在基体310的底板311上。具体地,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凸轮基体391,凸轮基体391与臂370的末端板374相对并且不会干扰载玻片容纳部100。
[0103] 心形凸轮392被设置在与臂370的末端板374相对的凸轮基体391的凸轮表面394上。具体地,在从臂370的末端板374突出的操作销352可以跟踪心形凸轮392的圆周的位置可以设置心形凸轮392。心形凸轮392以如下形状形成,使得心形凸轮392能够将操作销352保持在定位置,能够限定操作销352跟踪以到达解锁位置的解锁路径,并且能够限定操作销352再次跟踪以到达锁定位置的锁定路径。
[0104] 限制件393被设置在凸轮基体391的凸轮表面394上。具体地,限制件393有助于操作销352跟踪心形凸轮392的圆周。换句话说,限制件393限制操作销352偏离锁定路径和解锁路径或限制操作销352沿与锁定路径和解锁路径相反的方向寻迹。
[0105] 图11是用于解释操作销352的动作的示意图。
[0106] 将描述心形凸轮392和限制件393的形状以及弹簧350的操作销352的动作的具体实例。图中的点A-L示意性地表示操作销352的位置,连接点A-L的线示意性地表示操作销352的末端353的中心点的路径。实线表示锁定路径,虚线表示解锁路径。应注意的是,为了方便起见,图上的纵向和横向方向被适当地称为“向上的方向”、“向下的方向”、“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纵向方向与Z方向相对应,而横向方向与Y方向相对应。
[0107] 首先,当操作销352位于解锁位置(A)时,操作销352沿向上的方向和左侧方向偏置。向上的方向上的偏置力由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未示出)抑制。左侧方向上的偏置力由臂370的定位突出部380抑制。利用定位突出部380,操作销352定位在沿定位突出部380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心形凸轮392的第一顶点部偏置的位置上。
[0108] 将描述锁定路径。当操作销352位于解锁位置(A)时,操作销352随着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111向下压而向下移动,由此与心形凸轮392的第一侧396接触(B)。当与心形凸轮392的第一侧396接触时,操作销352利用压力向下移动,同时沿右侧方向在长孔379中移动(C、D)。到达心形凸轮392的第二顶点部397之后(E),操作销352脱离心形凸轮392。操作销352从沿左侧方向通过心形凸轮392抑制偏置力的力中释放出来,利用左侧方向的偏置力沿左侧方向在长孔379中移动,由此到达限制件393的第一侧398(F)。到达限制件393的第一侧398的操作销352从通过心形凸轮392抑制偏置力的力中释放出来并利用向上的偏置力沿限制件393的第一侧398移动。从限制件393的第一侧398脱离后,操作销352通过向上的偏置力与心形凸轮392的第二侧399接触(G)并通过向上的偏置力到达心形凸轮392的底谷部400,同时与第二侧399接触(H)。到达底谷部400的操作销352由于心形凸轮392的底谷部400抑制的向上的方向和左侧方向上的偏置力而定位。
位置(H)是操作销352的锁定位置。
[0109] 接下来,将描述解锁路径。当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111在操作销352位于锁定位置(H)时向下压时,操作销352通过压力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向左的偏置力与心形凸轮392的第三侧401接触并沿左侧方向由限制件393的第二侧402导向(I)。到达心形凸轮392的第三顶点部403后(J),操作销352从通过心形凸轮392的第三侧401抑制向上和向左的偏置力的力中释放出来。在与心形凸轮392的第四侧404接触的同时,操作销352通过向上的偏置力移动(K,L),以便定位在解锁位置(A)。
[0110] (3载玻片托盘的动作)
[0111]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载玻片托盘1的移动。首先,将描述载玻片托盘1从非倾斜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时的动作。然后,将描述载玻片托盘1从倾斜状态变为非倾斜状态时的动作。
[0112] (3.1载玻片托盘从非倾斜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时的动作)
[0113] 图12是示出了非倾斜载玻片容纳部100和倾斜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示意图。
[0114]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非倾斜状态下时(图中的左侧),上翻部300的操作销352位于锁定位置。当操作销352位于锁定位置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在接触或非接触状态下与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相对。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将Z方向上的压力传给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111时,锁定位置的操作销352移至解锁位置。当操作销352移至解锁位置时,臂370绕轴330旋转。此时,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至少沿Z方向举起操作件140,同时在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的前表面141上滑动。因为操作件140被举起,凸肋110弯曲以便使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相对弯曲,使得在下表面侧上形成一个角。此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凸台124在框架200的圆孔209中旋转。同时,第一凸台122在长孔210中旋转并沿接近第二凸台124的方向移动。因为臂370旋转预定角度,所以臂370的第一和第二缺口315和316与基体310的底板311接触,从而限制臂370进一步旋转。因此,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倾斜状态下(图中的右侧)。
[0115] 应注意的是,上翻部300只需要进行以下设计,使得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倾斜状态下时,框架200的设置板201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安装板109之间的角例如变成大约10度。大约10度是用于可以轻松将手指插入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9上的载玻片2与第一安装板108之间的一个值。
[0116] (3.2载玻片托盘从倾斜状态变为非倾斜状态时的动作)
[0117]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位于倾斜位置时,上翻部300的操作销352位于解锁位置。当操作销352位于解锁位置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与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接触。因为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向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111施加Z方向上的压力,所以载玻片容纳部100的弯曲凸肋110将变平坦,由此已经相对弯曲的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将再次变平坦。此时,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凸台124在框架200的圆孔209中旋转。同时,第一凸台122在长孔210中旋转并沿远离第二凸台124的方向移动。利用沿Z方向施加给操作部111的压力,按下与操作部111接触的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
臂370的滑动突出部383至少向下沿Z方向移动,同时在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件140的前表面141上滑动。因为臂370向下沿Z方向移动并且操作销352与凸轮部390接触,所以操作销352通过Z方向上的压力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以便限制在锁定位置中。
因此,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非倾斜状态下。
[0118] (4载玻片托盘在载玻片传送器装置上的应用)
[0119] 在上文的描述中,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按压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操作部111时,载玻片容纳部100在倾斜状态与非倾斜状态之间切换。然而,载玻片传送器装置可以在倾斜状态与非倾斜状态之间切换载玻片容纳部100。
[0120] (4.1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的概述)
[0121] 已知有一种扫描并数字化大量载玻片的扫描器装置。在利用扫描器装置扫描载玻片的过程中,一般手动将载玻片托盘中容纳的大量载玻片移入扫描器装置专用的盒子中。一个一个移动大量载玻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0122] 具有扫描器装置专用的至少两种盒子。其中一种容纳并行排列的多个载玻片同时载玻片的平坦表面彼此相对,另一种容纳多个纵向和横向排列的多个载玻片同时多个载玻片安装在载玻片托盘中的安装板上。在后一类型中,如在载玻片托盘中,载玻片的四个边由用于分割彼此相邻的载玻片的隔板包围。在前一类型的盒子中,由于载玻片的平坦表面彼此相对,因此存在无法目测载玻片上安装的段的缺点。另一方面,当后一类型的盒子中能见度良好时,扫描器装置的夹持机构难以夹持载玻片并将其取出。
[0123]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根据该实施方式,需要消除手动将载玻片托盘中容纳的载玻片移至专用盒子的任务。另外,还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取出容纳在可见度良好的载玻片托盘中的载玻片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0124] (4.2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的结构)
[0125]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的示意图。
[0126] 在本说明书中,短语“载玻片传送器装置”指的是能够夹持容纳在载玻片托盘中的载玻片,将载玻片取出并传送载玻片的装置。载玻片传送器装置的具体实例是扫描并数字化载玻片的扫描器装置。
[0127] 该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5包括载玻片托盘加载部510、载玻片托盘设置部520、提升部(图14的提升部560)、夹持部530、传送器部540以及扫描器部550。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托盘1装载(堆叠)在载玻片托盘加载部510上。载玻片托盘传送器部(未示出)取出容纳装载在载玻片托盘加载部510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托盘1中要扫描的载玻片的载玻片托盘1并将载玻片托盘1设置在载玻片托盘设置部520上。提升部560(参见图14)在非倾斜状态与倾斜状态之间切换设置在载玻片托盘设置部520上的载玻片托盘1的载玻片容纳部100。夹持部530夹持容纳在倾斜载玻片容纳部100中的载玻片。传送器部540在载玻片托盘设置部520与扫描器部550之间传送夹持部530。
[0128] (4.2.1提升部)
[0129] 图14是示出了提升部560的示意图。
[0130] 提升部560(切换部)包括电机部561、驱动齿轮(未示出)、传动齿轮563、第一轴564、第一滑轮565、第二滑轮566、皮带567、第二轴568、第一臂569、第二臂570、保持部
571、第三轴572、止动器573以及连结轴574。
[0131] 电机部561具有内置电机(未示出)。电机沿两个方向旋转。驱动齿轮(未示出)设置在电机部561中。驱动齿轮与电机轴(未示出)同轴并输出电机的功率。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563卡合。在传动齿轮563的轴(第一轴564)上,第一滑轮565设置为与传动齿轮563同轴。传动齿轮563将驱动齿轮传输的功率传输至与传动齿轮563同步旋转的第一滑轮565。皮带567以适当的张力缠绕在第一滑轮565以及至少沿Z方向与第一滑轮565隔开的第二滑轮566周围。利用这种结构,第二滑轮566与第一滑轮565同步旋转。通过皮带567将传输至第一滑轮565的功率传输至第二滑轮566。第一臂569固定在第二滑轮566的轴(第二轴568)上。具体地,保持部571固定在第一臂569的第一端部575上。保持部
571是用于保持第一臂569而不允许其相对于第二轴568旋转的构件。通过将保持部571固定在第二轴568上,将第一臂569固定在第二轴568中,因此,第一臂569与第二滑轮566绕第二轴568同步旋转。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一臂569,使得其可以随着旋转穿透框架200的第二通孔207的一个。
[0132] 第三轴572与第二轴568同轴。为第三轴572设置第二臂570。具体地,轴孔设置在第二臂570上。将第三轴572插入第二臂570的轴孔中。第三轴572旋转支撑第二臂570。在第三轴572的末端设置止动器573。止动器573限制第二臂570脱离第三轴572。
利用这种结构,第二臂570绕第三轴572旋转。在一个位置按一定形状形成第二臂570,使得其可以随着旋转穿透框架200的其他第二通孔207。
[0133] 连结轴574连结第一臂569的第一端部575和第二臂570的第一端部576。连结轴574与第二轴568和第三轴572不同轴(偏离第二轴568和第三轴572)。具体地,连结轴574连结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使得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和第二臂570的第二端部578沿旋转轴方向(Y方向)彼此相对。
[0134] 当第一臂569绕第二轴568旋转时,设置在第一臂569中且同时与第二轴568不同轴的连结轴574绕第二轴568旋转。同时,与连结轴574连结的第二臂570还绕与第二轴568同轴的第三轴572旋转。利用这种结构,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在原始位置与上部位置之间同步旋转。
[0135] (4.2.1.第一臂和第二臂)
[0136] 图15是示出了提升部560的第一臂569在第一臂569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的邻近范围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了提升部560的第一臂569在第一臂569位于上部位置的状态下的邻近范围的示意图。
[0137] 当第一臂569位于原始位置时(参见图15),载玻片托盘1的载玻片容纳部100不倾斜。当第一臂569位于上部位置(参见图16)时,载玻片托盘1的载玻片容纳部100倾斜。
[0138] 将描述载玻片容纳部100从原始位置(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非倾斜状态下)变为上部位置(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提升部560的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与载玻片托盘1之间的移动。
[0139] 当处于原始位置的第一臂569由电机部561驱动时,第一臂569沿一个方向(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上升的方向)绕第二轴568旋转。同时,第二臂570也与第一臂569绕第三轴572同步旋转。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和第二臂570的第二端部578与第二安装板109的下表面接触并至少沿Z方向举起第二安装板109,同时在第二安装板109的下表面上滑动。当举起第二安装板109时,凸肋110弯曲使得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相对弯曲以便在下表面侧上形成角。提升部560经设计使得当第一臂569旋转预定角时第一臂569的旋转停止。当第一臂569的旋转停止时,第二臂570的旋转与第一臂569同步也停止,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位于上部位置,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倾斜状态下。
[0140] 应注意的是,提升部560只需要被设计为使得,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倾斜状态下时,框架200的设置板201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安装板109之间的角变成例如大约18度。大约18度被认为是夹持部530可以轻松粘贴位于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9和第一安装板108的载玻片之间的下爪以便利用上爪和下爪532夹持并取出载玻片的一个值。
[0141] 将描述载玻片容纳部100从上部位置(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变为原始位置(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非倾斜状态下)时提升部560的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与载玻片托盘1之间的移动。
[0142] 当处于上部位置的第一臂569由电机驱动时,第一臂569沿相反方向(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下降的方向)绕第二轴568旋转。同时,第二臂570也与第一臂569绕第三轴572同步旋转。当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和第二臂570的第二端部578下降时,由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577和第二臂570的第二端部578举起的第二安装板109也下降。利用这种结构,载玻片容纳部100的弯曲凸肋110再次变得平坦,因此相对弯曲的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也再次变得平坦。提升部560经设计使得当第一臂569的第二端部
577和第二臂570的第二端部578到达与在接触或非接触状态下与平坦的第二安装板109的下表面相对的位置时,第一臂569的旋转停止,并且第二臂570的旋转与第一臂569同步也停止,使得第一臂569和第二臂570位于原始位置。因此,载玻片容纳部100定位在非倾斜状态下。
[0143] (4.2.2夹持部)
[0144] 图17是夹持部300的侧视图。
[0145] 夹持部300包括上爪531、下爪532以及驱动部533。驱动部533驱动上爪531和下爪532,如下所述。
[0146]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载玻片2从第一容纳部106脱离并且只容纳在第二容纳部107中。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8上的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不与第一安装板108接触且从第一安装板108飘起来。下爪532进入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与第一安装板108之间并且沿Z方向与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的后表面相对。下爪532倾斜的角度几乎与第二安装板109的倾斜角度相同。上爪531沿Z方向与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的前表面相对并沿Z方向经由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与下爪532相对。下爪532与载玻片
2的一个端部21的后表面接触,上爪531与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的前表面接触。因此,上爪531和下爪532沿Z方向夹持载玻片托盘1中容纳的载玻片2。
[0147] (4.2.3传送器部)
[0148] 图18是传送器部540的透视图。
[0149] 传送器部540包括Y向传送器部541、Z向传送器部542以及X向传送器部543。
[0150] 在夹持部530夹持载玻片2之前,Y向传送器部541沿Y方向传送夹持部530以便沿Y方向相对于要夹持的载玻片2定位夹持部530。Z向传送器部542沿Z方向传送夹持部530以便沿Z方向相对于要夹持的载玻片2定位夹持部530。X向传送器部543沿X方向传送夹持部530,以便夹持部530的上爪531和下爪532沿Z方向与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相对,同时将其夹在中间。
[0151] 在夹持部530夹持载玻片2之后,X向传送器部543沿X方向传送夹持部530并将夹持部530移交给Z向传送器部542。Z向传送器部542沿Z方向传送夹持部530并将夹持部530移交给Y向传送器部541。Y向传送器部541沿Y方向传送夹持部530并将夹持部530移交给设置在Y向传送器部541的Y向端部附近的扫描器部550(参见图13)。
[0152] (5效果)
[0153]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不用增大整个载玻片托盘1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轻松从载玻片托盘1上取出载玻片2成为可能。具体地,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也倾斜。第二安装板109的X向长度大于第一安装板108的X向长度。因此,载玻片2从第一安装板108脱离并且只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9上。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8上的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从第一安装板108脱离并从第一安装板108飘起来。利用这种结构,用户可以将手指插入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与第一安装板108之间,捏住载玻片2的上下表面并轻松将其取出来。
[0154]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还可以将堆叠载玻片托盘1容纳在载玻片传送器装置5中,以便载玻片传送器装置5可以轻松取出容纳在载玻片托盘1中的载玻片2。因此,可以消除手动移动容纳在对专用盒子具有良好可见度的载玻片托盘1中的载玻片2。具体地,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载玻片传送器装置5的夹持部530可以将下爪532插入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与第一安装板108之间并利用上爪531和下爪532轻松夹持并取出载玻片。
[0155] 此外,由于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第二安装板109倾斜,因此载玻片2的另一端部与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二外框架105接触。利用这种结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另一端部沿Y方向对齐并同时与第二外框架105接触。因此,一个或多个载玻片2的一个端部21也沿Y方向对齐。换句话说,一个或多个载玻片2在X方向上的突出长度变得相同。因此,每当夹持部530夹持一个或多个载玻片2时沿X方向调整载玻片传送器装置5的夹持部530的位置变得不必要。所以,夹持部530可以轻松并牢固地夹持一个或多个载玻片2。
[0156] <修改例1>
[0157] 下文中,与上文所述的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此外,省略或简化与上文所述的相同的结构、动作、功能等描述,主要描述差异。
[0158] 图19是局部示出了根据修改例1的载玻片托盘的透视图。
[01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载玻片容纳部100的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至少部分通过一个或多个凸肋110分开并连接。通过使凸肋110弯曲,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相对弯曲。相反,在根据修改例1的载玻片托盘1A中,没有设置部分连接第一安装板108和第二安装板109的凸肋110,第一安装板108A和第二安装板109A完全分开。当载玻片容纳部100A处于倾斜状态下时,第二安装板109A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样也倾斜。另一方面,第一安装板108A的位置不在非倾斜状态与倾斜状态之间变化。因此,修改例1的框架200A中不需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第一安装板108的倾斜的第一凸台122和长孔210。
[0160] 同样在该实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100A上的非倾斜状态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100A脱离的倾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修改例1产生的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0161] <修改例2>
[016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上翻部300作为在倾斜状态与非倾斜状态之间手动切换载玻片容纳部100的机构。相反,在修改例2中,设置另一个机构(载玻片操纵杆机构)作为在倾斜状态与非倾斜状态之间手动进行切换的机构。
[0163] (1载玻片托盘的结构)
[0164] 图20是根据修改例2的载玻片托盘1B的透视图。图21是根据修改例2的载玻片托盘1B的分解透视图。
[0165] 载玻片托盘1B包括一对载玻片操纵杆600、下框架700、上框架200B以及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B。应注意的是,在本文中,两个载玻片容纳部100B设置在载玻片托盘1B中。
[0166] (1.1载玻片操纵杆的结构)
[0167] 这对载玻片操纵杆600具有相同形状。因此,下面将对其中一个载玻片操纵杆600进行描述。载玻片操纵杆600包括基体610、两个卡合部620以及操纵杆部630。
[0168] 基体610沿X方向伸长并沿上框架200B的第三载玻片215B容纳在上框架200B的框架外框架202B中。两个卡合部620和操纵杆部630固定在基体610上。固定在基体610上的两个卡合部620和操纵杆部63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
[0169] 两个卡合部620具有相同形状。因此,下面将对其中一个卡合部620进行描述。卡合部620包括载玻片部621和接合件622。其中一个卡合部620的载玻片部621与其中一个载玻片容纳部100B的第二框架部116B接触,同时其表面彼此相对。另一个卡合部620的载玻片部621与另一个载玻片容纳部100B的第二框架部116B接触,同时其表面彼此相对。接合件622至少沿Y方向从载玻片部621突出。两个卡合部622中心之间的距离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容纳部100B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0170] 操纵杆部630包括操纵杆基部631和调整片(tab)632。操纵杆基部631沿Z方向从基体610突出并沿X方向伸长。调整片632设置在操纵杆基部631的上表面633上并沿Z方向突出。在操纵杆基部63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止动器突出部634。一个或多个止动器突出部634穿透设置在基体610上的通孔(未示出)并沿Z方向从基体610的下表面突出。在该实例中,设置两个止动器突出部634。
[0171] (1.2下框架700的结构)
[0172] 下框架700固定在上框架200B的下表面上。载玻片操纵杆设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下框架700的一对框架部710上。这对框架部710具有相同形状。因此,下面将对其中一个框架部710进行描述。在框架部710的底表面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沿Z方向穿透的长孔711。长孔711的数量与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止动器突出部634的数量相同。在该实例中,形成两个长孔711。两个长孔711的X向长度相同。两个长孔7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止动器突出部634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分别将两个止动器突出部634插入两个长孔711中。两个止动器突出部634沿X方向可以在两个长孔711中滑动。X方向上两个长孔711的两个端部限制两个止动器突出部634沿X方向移动。利用这种结构,载玻片操纵杆600可以沿X方向往复移动预定距离。
[0173] (1.3上框架200B的结构)
[0174] 将描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200的不同之处。一对第三通孔250设置在框架外框架202B的上表面212B上。这对第三通孔250具有相同结构。因此,下面将对其中一个第三通孔250进行描述。第三通孔250沿Z方向穿透框架外框架202B。第三通孔250沿第三侧215设置并沿X方向伸长。第三通孔250的X向长度等于或大于下框架700的长孔711的X向长度。设置在下框架700上的载玻片操纵杆600的调整片632沿Z方向从第三通孔250突出。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操纵杆基部631的X向长度大于第三通孔250的X向长度。因此,操纵杆基部631的上表面633的一部分与框架外框架202B接触,由此限制整个操纵杆基部631沿Z方向脱离第三通孔250。利用这种结构,用户可以使从第三通孔250突出的调整片632沿X方向往复移动。
[0175] (1.4载玻片容纳部100B的结构)
[0176] 在靠近第二框架部116B的第四端部123B的位置,将第三缺口150形成在载玻片容纳部100B的第一外框架104B上。更具体地,在不干扰设置在第四端部123B上的第二凸台124B的位置形成第三缺口150。第三缺口150具有这样的锥形形状使得离安装板101B的上表面的距离随离第一容纳部106B的距离沿X方向增加而逐渐增加(缺口变深)。更具体地,第三缺口150的形成如下。
[0177] 图22是示出了第三缺口150的形状和第三缺口150与接合件62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0178] 假设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止动器突出部634与下框架700的长孔711的第一端部712(沿X方向远离第一容纳部106的端部,参见图21)接触。此时,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接合件622与第三缺口150的深缺口(具体地,缺口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接合件622的Z向高度)部151相对。因此,接合件622完全容纳在第三缺口150中。
[0179] 图23是示出了第三缺口150的形状和第三缺口150与接合件622之间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0180] 另一方面,假设止动器突出部634与长孔711的第二端部713(沿X方向更靠近第一容纳部106的端部)接触。此时,接合件622与小于接合件622的第三缺口150的浅缺口(具体地,缺口的深度小于接合件622的Z向高度)部152相对。因此,接合件622的至少一部分无法进入第三缺口150,由此举起第三缺口150。
[0181] (2载玻片托盘1B的动作)
[0182] (2.1载玻片托盘1B从非倾斜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时的动作)
[0183] 图24是示出了两个非倾斜容纳部100B和载玻片操纵杆600的示意图。图25是示出了两个倾斜容纳部100B和载玻片操纵杆600的示意图。
[0184]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非倾斜状态下时,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止动器突出部634与下框架700的长孔711的第一端部712(参见图21)接触。载玻片操纵杆600的调整片632靠近上框架200B的第三通孔250的第一端部251(沿X方向远离第一容纳部106的端部)或与其接触。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接合件622完全容纳在第三缺口150中。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将X方向(接近第一容纳部106的方向)的压力施加给调整片632时,止动器突出部634沿X方向在长孔711中移动。接合件622沿缺口的深度在第三缺口150中变小的方向移动。此时,接合件622的末端部沿Z方向举起第二安装板109B,并同时在第三缺口
150中滑动。因为第二安装板109B被举起,所以凸肋110B经弯曲使得第一安装板108B和第二安装板109B相对弯曲以便在下表面侧上形成角。因为止动器突出部634与长孔711的第二端部713(参见图21)接触,所以限制载玻片操纵杆600沿X方向进一步移动。因此,载玻片容纳部100B定位在倾斜状态下。
[0185] (2.2载玻片托盘1B从倾斜状态变为非倾斜状态时的动作)
[0186] 当载玻片容纳部100处于倾斜状态下时,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止动器突出部634与下框架700的长孔711的第二端部713(参见图21)接触。载玻片操纵杆600的调整片632靠近上框架200B的第三通孔250的第二端部252(沿X方向更靠近第一容纳部106的端部)或与其接触。载玻片操纵杆600的接合件622举起第三缺口150。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将X方向(更远离第一容纳部106移动的方向)的压力施加给调整片632时,止动器突出部634沿X方向在长孔711中移动。接合件622沿缺口的深度在第三缺口150中变大的方向移动。此时,接合件622逐渐深入第三缺口150。由此降低由接合件622举起的第二安装板109B。因此,载玻片容纳部100B的弯曲凸肋110B变平坦,并且相对弯曲的第一安装板108B和第二安装板109B也变平坦。因为止动器突出部634与长孔711的第一端部712(参见图21)接触,所以限制载玻片操纵杆600沿X方向进一步移动。因此,载玻片容纳部
100B定位在非倾斜状态下。
[0187] 同样在该实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100B上的非倾斜状态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100B脱离的倾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实例产生的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0188] <其他>
[0189]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190] (1)一种载玻片托盘,包括:
[0191] 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载玻片容纳部;以及
[0192] 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上,在第二状态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上脱离。
[0193]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0194] 其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角度。
[0195]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0196] 其中,载玻片容纳部包括:
[0197] 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以及
[0198] 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与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并且
[0199] 其中切换部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00]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0201] 其中,切换部利用远离第一容纳部的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02]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托盘,
[0203] 其中,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第二容纳部利用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第二容纳部倾斜。
[0204]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托盘,进一步包括:
[0205] 容纳载玻片容纳部的框架;以及
[0206] 相对于框架可旋转支撑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
[0207] 其中,切换部利用第一支撑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08]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托盘,进一步包括:
[0209] 相对地且可弯曲地连接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连接部;以及
[0210] 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框架可旋转支撑第一容纳部的远离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并支撑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使得一个端部可沿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彼此相邻的方向移动,
[0211] 其中,切换部利用第一支撑部作为支点使第二容纳部倾斜并使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沿接近第二容纳部的方向移动而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12] (8)一种载玻片传送器装置,包括:
[0213] 切换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载玻片托盘的载玻片容纳部,载玻片容纳部能够容纳安装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一状态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整个表面被安装在载玻片容纳部上,在第二状态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从载玻片容纳部脱离;
[0214] 夹持部,夹持容纳在被切换成第二状态的载玻片容纳部中的载玻片的一个端部;以及
[0215] 传送器部,通过移动夹持部来传送由夹持部夹持的载玻片。
[0216] (9)根据上述(8)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0217] 其中,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二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载玻片在第一状态下的安装位置倾斜预定角度。
[0218] (10)根据上述(8)或(9)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0219] 其中,载玻片容纳部包括:
[0220] 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容纳部,以及
[0221] 容纳一个或多个载玻片的不包括一个端部的部分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与第一容纳部空间隔开,并且
[0222] 其中,切换部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23] (11)根据上述(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0224] 其中,切换部利用第二容纳部的远离第一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通过使第二容纳部倾斜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225] (12)根据上述(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传送器装置,[0226] 其中切换部通过从下面提升第二容纳部从而利用第二容纳部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使第二容纳部倾斜。
[0227] 本发明包含与2012年8月1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2012-179581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022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防滑载玻片 2020-05-11 200
载玻片阅片系统 2020-05-11 513
载玻片检测装置 2020-05-11 655
一种载玻片插片机 2020-05-13 814
检验载玻片 2020-05-11 605
新型载玻片 2020-05-13 933
载玻片 2020-05-12 667
载玻片 2020-05-12 97
载玻片 2020-05-12 751
载玻片架 2020-05-12 20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