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 / 仿生学 /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阅读:395发布:2021-03-29

专利汇可以提供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在近视等眼病 预防 和 治疗 方面的第一贡献在于:证实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的六种缺憾。结果是:由于理论的缺憾、疏忽、未发现或未干预,导致治疗的无奈,“近视不可治论”诞生了。本发明的第二贡献在于:通过理论创新另辟蹊径地提出七项新理论,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为近视等眼病治疗仪的结构创新指明方向。本发明的第三贡献(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所述对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的眼球 瑜伽 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 视野 刺激、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等),可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仪的疗效。,下面是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可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疗效,同时给出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
其中,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包括:
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及与长时间用眼和专注用眼相关的环境、装置等,
例如:
眼镜;
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
房间、车厢墙壁或横截面;
台灯
书桌、电脑桌;
书本、黑板;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是指将周边视野刺激用于有效地缩短真性近视眼轴长度;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包括:近视、弱视、斜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眼震颤,及由于脉络膜、视网膜血流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眼底疾病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的可视标记点修饰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的双眼合像、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控制、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此五项修饰与控制可单独使用,更优选的是联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仿生学原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总体疗效,引入眼瑜伽的概念,为近视、弱视、老花眼的预防及假性近视、弱视的快速治疗提供物质和量保障;
所述的眼瑜伽是在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中发光视点的带动下全方位地将眼球运动到极限附近并保持三秒钟以上的抻拉运动;
所述全方位是指至少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出了视觉五联动双眼合像的概念,通过集合与视的协同刺激,可快速恢复睫状肌和晶状体以往的弹性与功能;
所述的集合与视角的协同刺激,来源于“……”字形,或 字形,或 字形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
所述的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是指不同部位发光视点大小变化,其特征在于,参与“……”字形,或 字形,或 字形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由外侧向内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大,由内侧向外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小;
所述的不同部位发光视点的大小变化:
可以通过对led灯环形遮盖的方式完成;
更优选的是通过oled视窗,或液晶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
最简单最优选的是通过普通发光视点与发光视点中所增设次级亚结构中的微小发光视点共同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周边视野刺激,可从光学角度有效地增大眼球赤道的直径、缩短眼轴长度;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单点;更优选的是在赤道的圆周上多点同时刺激;最优选的是在赤道的圆周上多点同时刺激的基础上,每一个点都是由上千个微小视角的发光点所组成;
以便形成更大的径向扩张力量;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静态的闪烁,更优选的是动态的闪烁,周边动态闪烁可以充分调动视网膜周边视细胞的视觉欲望。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边视野刺激是指对围绕黄斑30°以外区域的刺激,更优选的是对围绕黄斑40°以外区域的刺激,最优选的刺激是对周边视野刺激所形成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可增加患眼或弱眼参与训练、参与视觉、恢复视力的机会和能力;同时,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还可以增强左右脑沟通,增强融合能力和代偿能力;
在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动感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可以在不同的相位,为了解决双眼视力参差问题及迅速融像问题更优选的是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在相同的相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其特征在于,站在视觉的角度,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可以通过源发光视点实现,也可以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实现;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通过源发光视点实现,其特征在于,通过led灯发光方向贴有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实现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或通过oled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
或通过液晶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实现,其特征在于,
通过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
或通过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
或通过透镜表面贴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或透镜表面贴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完成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发光视点,或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不发光视点,或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发光视点和不发光视点所述的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其特征在于,透光率在60%以上;
所述的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其特征在于,透镜内添加的微粒,可选择任何可以微粉化的可产生漫折射的材料所制成的微粒,
更优选用能产生珠光的微粒,
最优选的是选用即能产生珠光又能产生远近红外线的微粒
微粒粒径大小可选用0.001~100μm
微粒用量可选用透镜重量的0.000001~1%。

说明书全文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可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及其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背景技术:
[0002] 发病率统计: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香港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60%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55%,中学生三年级为
76%,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不良率为
57%,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003] 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国家最新统计: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美國一般人口近視率約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世界有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
[0004] 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近视眼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性,近视眼是药物所难以逆转的,药物、器械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或矫正作用,并且治疗后反弹率高,真性近视是很难通过药物、器械治愈的。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两种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没有长期改变真性近视眼屈光状态的疗法。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达到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疗效的目的,同时给出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
[0006] 其中,
[0007]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包括:
[0008] 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0009] 及与长时间用眼和专注用眼相关的环境、装置等,
[0010] 例如:
[0011] 眼镜;
[0012] 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
[0013] 房间、车厢墙壁或横截面;
[0014] 台灯
[0015] 书桌、电脑桌;
[0016] 书本、黑板。
[0017]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包括:近视、弱视、斜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眼震颤,及由于脉络膜、视网膜血流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眼底疾病
[0018]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是指将周边视野刺激用于有效地缩短真性近视眼轴长度。
[0019]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0020] 所述的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的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控制、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此五项修饰与控制可单独使用,更优选的是联合使用。
[0021] 本发明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一贡献在于:证实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有缺憾,其中:
[0022] 1、学生每天在学校看书看黑板远近调节4~6小时,学生近视仍然高发,可见应用调节理论防治近视有缺憾,只凭调节理论设计治疗仪器注定无效。(薄弱点在于:眼供血不足,易产生视疲劳、睫状肌痉挛,使一切调节均告失效)。
[0023] 2、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人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可见在近视等眼病防治过程中只注重距离(集合)的变化不注重视(大小)的变化是现有理论体系的疏忽。现有技术想用次要矛盾(集合)解决主要矛盾(视角)的事情,以至于“近视不可治”。
[0024] 3、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也出现了错误,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在与经验数据比对时因没有视角变化使大脑产生困惑或“上当”的感觉,因而不支持调节,(应改为:五联动,才能完成联动的全过程)。
[0025] 4、弱视治疗仪的发光视点,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犯了大视角的错误,以至于不得不用“扎针孔”、“串珠子”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光栅疗法”“后像疗法”进行补救(缺少: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此外,在被激活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薄弱点在于: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态)。以至于疗程长达2~3年,甚至7~8年,且疗效不佳。
[0026] 5、现代科学虽已发现:“视网膜功能失平衡: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广大青少年的视野多限于书本、电视机、电脑、电视游戏等正前方的狭窄视野。Wallman指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因近距离阅读时只有视网膜中心凹部能获得充足的视觉刺激,而视网膜的其它大部分位则缺乏足够的刺激,大部分视网膜细胞活性下降。‘用进废退’及血液供应和代谢平呈正相关,是人体内在规律。通过研究已发现,近视眼的早期眼底改变中,周边视网膜呈贫血状态,色黄白,即‘非压迫白’现象”(李美红,钱金岳,邵大宝,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1),59)。但现代医学对“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并没有做出相应干预,再加之眼镜光学中心对视野的限制。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进入只进不退的单行道。同时也使一些眼底疾病在赤道附近应运而生。
[0027] 6、现有眼镜对眼轴长度的限定,是所有近视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眼轴缩短的人们尚未发现的近视不可治的罪魁祸首。(及时降低眼镜度数)
[0028] 结果是:由于理论的缺憾、疏忽、未发现或未干预,导致治疗的无奈,“近视不可治论”诞生了。
[0029] 本发明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二贡献在于:通过理论创新另辟蹊径地提出七项新理论,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为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的结构创新指明方向。其中:
[0030] 1、视力不好源于血流不畅所导致的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理论:
[0031] 现代人缺乏运动,更缺乏眼球运动,由此导致眼球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急用时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
[0032] ①、眼外肌的力量不足,迅速搜寻、捕捉视标的能力不足,目光呆滞,不能迅速及时的将物像折射的光线指向视网膜中心凹。如:斜视、弱视、及部分近视。
[0033] ②、眼内肌的力量不足,调节能力不足,不能迅速及时的将物像送到视网膜层面上。如:近视、远视、老花眼。
[0034] ③、眼球底部巩膜的抗拉能力不足,使眼球在物像落到视网膜后面时,不是及时调动调节能力,而是轴向拉长眼轴,而形成高度近视。
[0035] ④、视细胞的活力不足,部分,或大部分视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如:弱视,轻度、中度、高度近视。
[0036] ⑤、视神经细胞及视中枢神经的活力不足,不能将视网膜所感受的信息及戏处理。如:两眼融合不足、立体视觉差。
[0037] 在近视等眼病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以某一种力量不足为主,其他伴随发生。若能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视觉系统的力量,则近视可回转。
[0038] 2、提出视角影响大于距离效应理论:
[0039] a、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人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
[0040] b、空虚近视
[0041]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网站(http://www.ncyy.org/showill.asp?id=85)称:“空虚近视是在空虚视野中,眼睛失去注视目标后形成的轻度近视。视野中无任何物体存在的环境,称为空虚视野。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在茫茫地和漫天大雾中又可形成雪地近视和雾近视,夜间发生者称夜近视。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目标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此观点代表现有理论对空虚近视的认识。
[0042] 需要修正的是:
[0043] ①原“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云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
[0044] 问题在于:远处有云朵目标吸引,并不是没有目标。
[0045] 应该为“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在云层之上,只能看到大视角的目标(尽管“无限远”但相当于看近),看小视角(相当于看远)目标的功能逐步退化,故可形成高空近视”。
[0046] ②原“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目标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
[0047] 问题在于:看远目标时并没有形成双眼视轴集合,如何再次“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如何“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
[0048] 应该为“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小视角)目标(挡玻璃上的校圆点)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看远处大视角目标(相当于看远)与看近处小视角的目标(相当于看远)的相互切换,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
[0049] c、更值得深思的是测试视力时,在距离不变的条件下一般都是两眼分别进行(此时不涉及集合问题),却也是大视标能看见小视标看不见,可见视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距离而是视角。
[0050] d、用于检测视力的视力表也完全按照视角大小变化设计的。视力的提升,在于看小视标能力的提升,在于看小视角能力的提升,在于视锐度的提升。
[0051] 可见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过程中视角影响大于距离效应,视角是重要矛盾,距离(集合)是次要矛盾。
[0052] 3、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可缩短近视眼眼轴的理论:
[0053] 众所周知,任何弦都小于直径。周边视野刺激通过瞳孔在视网膜的赤道部位所形成的像是虚像,焦平面落到了视网膜外侧。为了看清图像眼球将自动形成一种使赤道的直径变大的力量。由于眼球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此力量在使眼球赤道直径变大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使眼轴的前后长度缩短的力量。同时,由于周边视野的刺激,周边视网膜的启用,可改善相应部位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血液循环,增强巩膜抗拉张力。此两种力量,可有效地解决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近视眼轴缩短难题。
[0054] 4、提出近视等眼病是生活习惯病理论:
[0055] 近视等眼病是生活习惯病理论认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患者::a缺乏仿生眼球运动习惯,b缺乏用余光观察周边变化的习惯,c缺乏看大千世界精细亚结构的习惯;而不是现在医学上所公认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其原因在于:
[0056] 最新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遗传占5%,环境占95%,已经大大的弱化了遗传因素,将焦点汇集在环境因素上,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人们看到的是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不断攀升。此时,是否应该思考为什么相同的环境有人得近视,有人躺着看书也不得近视,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遗传和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决定因素,不是病根。
[0057] a、b、仿生眼球运动习惯和通过用余光观察周边变化的习惯
[0058] ①眼科泰斗徐广第在《眼科屈光学》第57页中称“陆地上的飞禽走兽均生活在能见度很好的空气中,为了适应生存,需要很好的远视力。所以它们的眼几乎都是轻度远视或正视。原始人类为了猎取食物和防御敌袭,也主要使用远视力,也多是正视或轻度的远视”。
[0059] 那么动物、原始人类是如何做到不得近视的呢?陆地上的飞禽走兽为了适应生存,为了防御天敌及扑食猎物,随时都在非常机警的四处环视,随时都在做把眼球运动到极限的眼球运动,此生活中的习惯运动大大改善了动物眼部的气血循环,由于眼供血充足从而动物没有产生视疲劳、假性近视乃至真性近视的机会。
[0060] 此外,动物为了防御天敌及扑食猎物,具有随时都在非常机警通过余光观察周边变化的习惯,此习惯打破了上述“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有缺憾”中已阐明的:弱化周边视野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形觉剥夺,易形成周边视网膜缺血,“但现代医学对‘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并没有做出相应干预,再加之眼镜光学中心对视野的限制。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进入只进不退的单行道。同时也使一些眼底疾病在赤道附近应运而生”的格局。
[0061] 因此,造就了它们的眼睛几乎都是轻度远视或正视。
[0062] ②有文献报道练速读可防治近视及老花眼。本项目的研究者认为:练速读的人之所以有这样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在于这些人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与上述雷同将眼球运动起来了。
[0063] 若养成仿生眼球运动习惯,由于眼供血充足,可快速地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快速解决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快速消除日常视疲劳,为近视、弱视、老花眼的预防及假性近视、弱视的快速治疗提供物质和力量保障。
[0064] 养成通过用余光观察周边变化的习惯可减少真性近视的发病率和赤道附近眼底病的发病率。
[0065] c、看大千世界精细亚结构的习惯
[0066] 大凡视力不好的人看任何物象时,大多只看其轮廓,而不看其精细亚结构。例如,只看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不看汽车里面坐车的人,更不看其相貌、首饰、服饰及着装细节。
[0067] 只看汽车,即常以大视角看出;不看车内人相貌、服饰,即小视角观察精细结构的功能处于废用状态。生物进化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用进废退”。只用大视角,则越来越习惯用大视角;废用小视角,则视力表上的小视标越来越看不清楚,即视力一天不如一天。
[0068] 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养成看大千世界精细亚结构的习惯,有利于视力的稳步提升。
[0069] 本理论的提出,为近视等眼病的有效预防、治疗、及防止反弹,给出了大道至简的解决方案。
[0070] 5、提出近视、正视也需精细目力训练理论:
[0071] 弱视的精细目力训练:弱视儿童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时就是有意识地强迫弱视眼专注某一细小目标,使其弱视眼中被抑制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解除抑制,从而提高视力。在现有医学文献中查不到近视正视也需精细目力训练的字样。
[0072] 《眼科屈光学》第73页中给出下述表格:
[0073] 近视度与矫正后的远视力
[0074] 近视度(D) 平均矫正视力
[0075] 2.0 1.0
[0076] 2.0-4.0 0.9
[0077] 4.0-6.0 0.8
[0078] 6.0-10.0 0.6
[0079] 10.0-12.0 0.5
[0080] 12.0-18.0 0.3
[0081] 18.0以上 0.2
[0082]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通过眼镜已经将所看物体的焦平面调到了视网膜上,视力已经恢复不到正视眼的水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近视患者的眼底和弱视一样已经有大量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由于营养不足而受到抑制,处于被废弃状态或休眠状态。
[0083] 因此,近视也需精细目力训练。
[0084] 徐广第在《眼科屈光学》第149页中称“根据polyak的测定结果,人眼中心凹的中央部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为1.0~1.5μm。如果将群体细胞密集排列,则锥体细胞间距约为1.0μm。这样大小的范围在结点处所夹之角约为12″以此计算其最佳势力应在3.0左右。1980年我国22个省市的学生视力调查,很对省市学生视力达到小数计法的2.0(占24%),3.0以上者亦非少见。国外报道甚至可高达6.0,只相当于9.45″视角”。即按理论计算及视力普查得知人眼的最佳视力不是1.0也不是1.5,应该是3.0,人眼1.0是环境驯化的结果。
[0085] 因此,对于有高视力要求的人群,完全可以通过精细目力训练,将视力提升到3.0或接近3.0。
[0086] 将精细亚结构引入发光视点,在以发光视点带动眼球运动,打通眼部气血循环、消除视疲劳、恢复眼球以往的弹性和调节能力、使眼肌乃至眼球结构得以重新组合的同时,发光视点中的精细亚结构,替代古人的练射箭时的“观香头”、替代现代医学治疗弱视时的精细目力训练中的“串珠子”。其中,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精细亚结构中众多的数以千计的微细发光视点将同时刺激或激活众多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其工作效率之高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从而,解决传统精细目力训练无法达到的:迅速大量激活精细视细胞难题、弱视近视视力迅速恢复难题、正视眼视力进一步提升难题。
[0087] 6、提出视觉五联运动理论;
[0088] 现有技术在治疗近视时,忽略掉了其他因素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系统的第2个力量不足——眼内肌的调节力量不足上,这已经使近视治疗的希望变得渺茫。更不幸的是在设计双眼合像治疗仪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运动”又出了问题:
[0089] 视觉不应该是“三联运动”,而应该是视觉“五联运动”:即同一物体远近变化移动时将引起:集合变化、视角变化、大脑与经验数据比对判断、睫状肌晶状体调节、瞳孔变化等五联运动。
[0090] “三联运动”忽略掉了人眼看近和看远时的“五联运动”的第二条视角变化、第三条大脑的比对判断。因此,现有技术在设计双眼合像治疗仪时,将所有的发光视点设计在同一电路板上并且大小相同(人眼在看所有视点时没有视角变化),以至于在治疗过程中人眼看近和看远的集合变化照常进行,不合常理的是看近看远时的视角没有变化,此时与经验数据相比对大脑将会产生困惑和“上当”的感觉,因此,拒绝调节或由于困惑调节力度不足,疗效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依“五联运动”的自然规律设计产品,顺应视觉自然过程,可使睫状肌晶状体的调解与放松有效进行,可使疗效大幅度提高。
[0091] 7、提出真性近视可回转的理论:
[0092] 现代医学在描述真性近视时的关键词是:a调节能力已经丧失;b眼轴已经拉长;c器质性病变已经形成;重点在于:d不可逆。
[0093] ①年龄、眼轴长度: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王瑞卿等在《人眼和动物眼视觉系统发育的正视化过程研究进展》中为“没有年龄限制,眼轴长度随时可变”提供了依据,文中称:“在脊椎动物的眼球生长发育期,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其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当睁开眼后,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开始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正视化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将伴随动物一生。”(该综述的参考文献共30篇,其中外文27篇,中文3篇).即哪怕是八十岁的老翁眼轴长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度变化的速度逐步变缓。
[0094] ②调节能力、视力、可逆:眼球壁和人的肚子一样,都是人体中由膜和肌肉组成的器官,肥胖者的肚子通过锻炼可以变小,产妇分娩后通过运动可以恢复,眼球轴向变长为何医学界就认为不能恢复?!只是以往的医生从来没有尝试过用使肚子恢复正常的锻炼方法参与使睫状肌恢复以往的弹性与功能、参与使眼球壁变强,参与眼球结构重新组合,参与使眼球轴向长度恢复正常的训练。
[0095] 眼瑜伽增视仪全方位的仿生眼球运动,可从根本上解决眼球的气血循环问题、有代谢问题、结构重组问题、五种力量不足问题;进而从运动学角度解决:①、眼外肌的力量不足,②、眼内肌的力量不足,③、眼球底部巩膜的抗拉能力不足问题;从血液循环学、周边视野及敏感光补给的角度解决④、视细胞的活力不足,⑤、视神经细胞及视中枢神经的活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可使真性近视眼调节功能快速恢复、真性近视视力逐步回转。所述真性近视调节能力可迅速恢复,视力可逐步回转。治疗1~2周既可使患者眼调节能力迅速恢复。并经常出现中度、高度近视,首次使用10分钟,即可使患者视力提升2~4行的奇迹。此时再配合眼镜度数递减2项专利,即可使视力单向的逐步的平稳的向着正视眼的方向回转,直至完全摘掉眼镜,恢复正视眼。
[0096] 可见,以往到一定年龄眼轴长度就固定了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描述的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只是尚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方法条件下的临时性假说。眼瑜伽增视仪的诞生,使真性近视治疗与回转的难易程度,近同于以往假性近视治疗与回转的难易程度,甚至更容易出现逆转。
[0097] 本发明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三贡献(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即通过与众不同的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等措施,在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上,使上述理论与实践、疗效完美融合),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的疗效:
[0098] 第一,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在仿生学原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总体疗效,引入眼瑜伽的概念,通过瑜伽运动,可快速地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快速解决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快速消除日常视疲劳,为近视、弱视、老花眼的预防及假性近视、弱视的快速治疗提供物质和力量保障。
[0099] 所述的眼瑜伽是在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中发光视点的带动下全方位地将眼球运动到极限附近并保持三秒钟以上的抻拉运动。
[0100] 所述全方位是指至少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0101] 第二,提出了视觉五联动双眼合像的概念,通过集合与视角的协同刺激,可快速恢复睫状肌和晶状体以往的弹性与功能。从而减轻巩膜压力为真性近视的回转奠定基础。
[0102] 所述的集合与视角的协同刺激,来源于“……”字形,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
[0103] 所述的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是指不同部位发光视点大小变化,其特征在于,参与“……”字形,或 字形,或 字形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由外侧向内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大,由内侧向外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小;
[0104] 所述的不同部位发光视点的大小变化:
[0105] 可以通过对led灯环形遮盖的方式完成;
[0106] 更优选的是通过oled视窗,或液晶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
[0107] 最简单最优选的是通过普通发光视点与发光视点中所增设次级亚结构中的微小发光视点共同完成。
[0108] 第三,周边视野刺激,可从光学角度有效地增大眼球赤道的直径、缩短眼轴长度,解决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近视眼轴缩短难题。同时,周边视野刺激,可有效地改善周边视野部位视网膜、脉络膜乃至巩膜的血液循环,增加巩膜抗拉张力,从力学角度支持真性近视的逐步回转。
[0109] 所述的周边视野刺激是指对围绕黄斑30°以外区域的刺激,更优选的是对围绕黄斑40°以外区域的刺激,最优选的刺激是对周边视野刺激所形成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部位如图1所示。
[0110]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单点;更优选的是在赤道的圆周上多点同时刺激;最优选的是在赤道的圆周上多点同时刺激的基础上,每一个点都是由上千个微小视角的发光点所组成。以便形成更大的径向扩张力量。
[0111]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静态的闪烁,更优选的是动态的闪烁,周边动态闪烁可以充分调动视网膜周边视细胞的视觉欲望。
[0112] 第四,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可增加患眼或弱眼参与训练、参与视觉、恢复视力的机会和能力。同时,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还可以增强左右脑沟通,增强融合能力和代偿能力。
[0113] 在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动感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可以在不同的相位,为了解决双眼视力参差问题及迅速融像问题更优选的是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在相同的相位。
[0114] 第五,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由于发光视点独有的精细亚结构发光视点的特殊设置,每闪烁一次即可同时激活上千个视细胞、视神经细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数以百倍千倍的提高视细胞视神经细胞被激活的工作效率,加之血液循环的改善,使得被激活的细胞不必由于供血不足再次进入抑制状态,借此打通了迅速治疗近视、弱视的通路。
[0115]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其特征在于,站在视觉的角度,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可以通过源发光视点实现,也可以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实现。
[0116]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通过源发光视点实现,其特征在于,通过led灯发光方向贴有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实现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
[0117] 或通过oled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
[0118] 或通过液晶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由无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发光视点组成发光视点。
[0119]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实现,其特征在于,
[0120] 通过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
[0121] 或通过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
[0122] 或通过透镜表面贴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或透镜表面贴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
[0123] 完成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发光视点,或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不发光视点,或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发光视点和不发光视点
[0124] 所述的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其特征在于,透光率在60%以上。
[0125] 所述的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其特征在于,透镜内添加的微粒,[0126] 可选择任何可以微粉化的可产生漫折射的材料所制成的微粒,
[0127] 更优选用能产生珠光的微粒,
[0128] 最优选的是选用即能产生珠光又能产生远近红外线的微粒
[0129] 微粒粒径大小可选用0.001~100μm
[0130] 微粒用量可选用透镜重量的0.000001~1%。附图说明:
[0131] 图1为通过瞳孔周边视野刺激所形成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部位示意图。
[0132] 名词解释:
[0133] 所述的发光视点为由led、或oled视窗、或液晶视窗发出的,或透过透镜观察到的,无论远近,肉眼都得看见的,直径在0.125~5mm大小的,微电脑程序可控制其亮灭运行轨迹的发光视点。
[0134] 所述的发光视点内增设的次级亚结构为通过led、或oled视窗、或液晶视窗,或透过透镜给出的,近处可见远处看不见,注视时可见冷眼看不见,好视力可见视力不好看不见的,大小在0.5~0.0001mm的发光视点、文字、或图案;
[0135] 更优选的是在一个视点中包含着不同大小的次级亚结构。
[0136] 可比优势:
[0137] 本发明的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一贡献在于:证实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的六种缺憾(传统理论的六种缺憾包括:调节理论防治近视在现实生活中无效;只注重距离(集合)的变化不注重视角(大小)的变化是现有理论体系的最大疏忽;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也出现了漏洞,应该是视觉系统五联动;弱视治疗仪的发光视点,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犯了大视角的错误需要“串珠子”进行补救;现代医学对“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并没有做出相应干预;现有眼镜对眼轴长度的限定使所有近视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眼轴缩短)。结果是:由于理论的缺憾、疏忽、未发现或未干预,导致治疗的无奈,“近视不可治论”诞生了。本发明的第二贡献在于:通过理论创新另辟蹊径地提出七项新理论(提出七项新理论包括:提出视力不好源于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理论;提出视角影响大于距离效应理论;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可缩短近视眼眼轴的理论;提出近视等眼病是生活习惯病理论;提出近视、正视也需精细目力训练理论;提出视觉五联运动理论;提出真性近视可回转的理论),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为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的结构创新指明方向。本发明的第三贡献(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所述对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等),可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
[0138]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受此限制的给出如下实施例
[0139] 实施例1、近视等眼病治疗仪的代表-眼瑜伽增视仪:
[0140] 眼瑜伽增视仪是一款以仿生为主线、“以形理气”“以通为补”“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从根源上解决视界难题的仪器,通过视窗内全方位发光视点的分别闪烁,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时,利用人眼对光源的趋向性,引领使用者将眼球运动到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做眼球运动、颈椎运动、脊椎运动(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同时配合按摩电极对相关穴位的按摩,从视光学、运动医学、中医穴位按摩三个角度出发,集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活性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睫状肌潜能训练、晶状体弹性训练(五联动的双眼合像)、两眼融合功能训练(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控制)、立体视觉训练、眼外肌训练(全方位的眼球运动)、周边视野开发训练、颈椎运动(脑供血改善训练)、脊椎运动(五脏六腑按摩训练)、穴位按摩(经络疏通训练)等十项训练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眼球精细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光能激活性补给问题,眼球组织气血循环问题,有氧代谢问题,病态眼球组织生理机能恢复问题,调节与放松迅速切换问题,近视眼轴长度缩短问题及相应经络激活问题。适用于近视眼的预防,调节性近视、儿童弱视的迅速治疗;有助于真性近视眼调节功能的迅速恢复及视力的逐步回转。
[0141] 其中,所述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发光视点的修饰与控制的不同部位发光视点大小变化,参与“……”字形,或 字形,或 字形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由内侧向外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小,即内侧接近鼻梁发光视点最大,外侧与瞳孔相对或略大于瞳孔发光视点最小。缩小比例可设定为:双视点为1∶0.25;三视点为1∶0.5∶0.25;五视点为1∶0.75∶0.5∶0.375∶0.25以此类推,使处于“暗室”中的平面上的或斜面上的视点产生立体纵深感。
[0142] 其中,所述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的设置,可通过透镜内添加0.1%量的粒径在10~60μm的可产生漫折射的珠光微粒完成。
[0143] 此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的设置,不但从光学上可通过注视,引发、刺激使用者的微观视欲,为休眠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提供充足的激活性光能补给,调动视网膜中心凹的巨大潜能,唤醒休眠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达到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疗效的目的。而且,可产生漫折射的珠光微粒可将部分光能转换成远、近红外线,可起到促进眼底血液循环,疏通眼底血管的作用。
[0144] 实施例2、眼镜:
[0145] 眼镜,在不排斥(200610171381.5眼镜在视力康复过程中的新用途、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和200710128970.X可用于治疗、辅助治疗近视等眼病的眼镜及其制备方法)两项专利产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眼镜周边增加可视标记点,即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的途径,应用周边视野刺激缓解视疲劳;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改善相应周边视野部位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血液循环手段,增强巩膜抗拉张力,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间接的力学基础;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光学手段增大眼球赤道直径,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直接的力学基础。
[0146] 其中,眼镜周边增加可视标记点,可在镜片上、镜框上增加可视标记点,也可以在靠近镜片的镜腿上悬挂小型饰物。
[0147] 实施例3、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
[0148] 在不排斥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周边或背面增加发光视点的途径,在注视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的同时,应用周边或背面发光视点所形成的周边视野刺激缓解视疲劳;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改善相应周边视野部位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血液循环手段,增强巩膜抗拉张力,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间接的力学基础;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光学手段增大眼球赤道直径,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直接的力学基础。
[0149] 其中,周边可选用led光源,背面可选用射向墙面的小型彩色射灯。
[0150] 周边led光源可依时间顺序在不同方位随机的分别闪烁,
[0151] 背面的小型彩色射灯可依据音响效果在不同方位随机的分别闪烁或依据音响效果变幻灯光的强弱和颜色以形成动态的效果。
[0152] 形成动态效果的目的在于,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娱乐所注视目标的前提下,刺激周边视野达到上述目的,周边视野对静态的可视标记点视而不见,对动态的可视标记点非常敏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