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工程 / 生物材料 / 棘突间间隔件

棘突间间隔件

阅读:5发布:2022-07-21

专利汇可以提供棘突间间隔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棘突间间隔件 ,其能够设置和 定位 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对上下椎体的棘突进行 支撑 ,从而防止棘突之间发生摩擦和 挤压 。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具有间隔件本体,用于设置和定位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在间隔件本体的上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上椎体的棘突的上棘突凹部,在间隔件本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椎体的棘突的下棘突凹部。,下面是棘突间间隔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棘突间间隔件,所述棘突间间隔件具有间隔件本体,用于设置和定 位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在间隔件本体的上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上椎体 的棘突的上棘突凹部,在间隔件本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椎体的棘 突的下棘突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突间间隔件 的间隔件本体具有球囊,在球囊上设有注入口,所述球囊在膨胀状态下具有所 述的上棘突凹部和下棘突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中填充有 生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为骨 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突间间隔件 的间隔件本体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形状记忆 高分子材料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在人体温度范围中,所述间隔件本体在恢复 形状记忆的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突凹部和下棘突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高分 子材料为聚酯、聚降片烯、反式1,4-聚异戊二烯或苯己烯-丁二烯共聚 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突间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高 分子材料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在35度至42度之间。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骨科医疗产品,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的棘突间间 隔件。

背景技术

脊柱是支撑人体身躯的重要关节,人体的脊柱由多椎体上下连接构成, 在相邻的上下两个椎体之间有椎间盘,从而支撑上下椎体。参见图1-4所示, 表示处于正常生理状况的人体脊椎的结构。在上椎体A和下椎体B的终板之间 挤压着椎间盘C,通过椎间盘C来活动地支撑着上下椎体,使上下椎体之间能 够相对运动。在椎体主体的靠近人体背部一侧还具有椎板D,椎板D通过椎弓 根F连接到椎体主体上,在椎板上还具有棘突H。在正常生理状况下的人体脊 椎中,上下椎体的棘突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对齐,并且相互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从上述附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脊柱进行活动时,随着椎间盘关节的运动, 上下椎体的棘突间的间隔也发生变化,但是该间隔仍然存在,即上下椎体的棘 突不会相互挤压。
但是,在脊柱发生病变的情况下,上下椎体之间的度因病变发生很大变 化,有时会造成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发生挤压接触的情况。目前的治疗方法中, 大多致于矫正上下椎体之间的角度,例如在上下椎体上植入椎弓根螺钉,利 用连接装置等骨科器械使植入上下椎体的椎弓根螺钉进行连接和固定,对上下 椎体施加矫形力,从而对上下椎体进行复位和固定。在目前的治疗中,这些治 疗方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较好的矫形作用,但是相应的手术难度较 大,并且花费也非常大。
另外,事实上,对上下椎体的矫形力可以施加在椎体上的多个部位。但是 由于椎体在脊柱中是比较大的骨骼,便于植入骨钉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因 此目前的治疗思路大多集中在对椎体主体(柱状部分)进行施力矫形的研究, 很少有将椎体主体之外的其它部位(例如棘突)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的课题,或 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某些病变脊柱中,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会发生剧 烈的摩擦和严重的挤压,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并且剧烈摩擦和严重挤压会使 原本没有病变的棘突进一步发生病变。另外,对于脊柱矫形来说,虽然椎体主 体便于植入骨钉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椎体主体进行施 力并不是最好的施力方式,或者仅对椎体主体进行施力并不是最好的施力方式, 至少在其它部位也施力来配合对椎体主体的施力能够起到进一步的效果。还有, 对于缓解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的摩擦和挤压来说,对椎体主体直接施力不如直 接针对上下椎体的棘突进行施力。
但是,目前还没有人提出针对上下椎体的棘突进行施力的治疗手段和相应 的治疗器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棘突间间隔件,其能够设置和定位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 对上下椎体的棘突进行支撑,从而防止棘突之间发生摩擦和挤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棘突间间隔件,所述棘突间间隔件具有间隔件本体,用于 设置和定位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在间隔件本体的上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 位上椎体的棘突的上棘突凹部,在间隔件本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 椎体的棘突的下棘突凹部。
在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突间间隔件的间隔件本 体具有球囊,在球囊上设有注入口,所述球囊在膨胀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突 凹部和下棘突凹部。
在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中填充有生物材料。 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为骨泥。
在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突间间隔件的间隔件本 体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在人体温度范围中,所述间隔件本体在恢复形状记忆的 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突凹部和下棘突凹部。
在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为聚 酯、聚降片烯、反式1,4-聚异戊二烯或苯己烯-丁二烯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恢 复形状记忆的温度在35度至42度之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并不代表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 开的范围的意图。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 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 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表示脊柱功能运动单位伸屈运动椎间关节耦合运动中中立位状态的 侧视示意图;
图2为表示脊柱功能运动单位伸屈运动椎间关节耦合运动中中立位状态的 后侧正视示意图;
图3为表示脊柱功能运动单位伸屈运动椎间关节耦合运动中拉伸位状态的 侧视示意图;
图4为表示脊柱功能运动单位伸屈运动椎间关节耦合运动中拉伸位状态的 后侧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设置在人体脊柱的上下椎体 的棘突之间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在形状变化的状态下的示意 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设置在人体脊柱的上下椎体 的棘突之间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表示正常生理状况的人体脊椎的结构,具体示出了人体脊柱中 的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的位置运动关系。
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用于设置和定位于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以防止或 缓解病变的脊柱中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的摩擦和挤压。
第一实施方式
参见图5-6,示出了本发明的。本发明的棘突间间隔件1具有间隔件本体 10,在间隔件本体10的上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上椎体A的棘突H的上棘突 凹部11,在间隔件本体10的下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椎体B的棘突H的 下棘突凹部12。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棘突间间隔件1的间隔件本体11由球囊 构成,在球囊上设有注入口13。所述球囊在膨胀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突凹部 11和下棘突凹部12。作为一个具体例子,所述球囊中填充有生物材料,例如骨 水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1,在实施手术时,先在人体的与上下椎 体A、B的棘突H之间相对应的部位进行切口,然后通过导引件例如导管将作为 间隔件本体11的球囊导入到上下椎体A、B的棘突H之间。在导入后,通过球 囊的注入口13向球囊内注入生物材料,例如骨水泥。随着生物材料的注入,球 囊开始膨胀。由于所述球囊在膨胀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突凹部11和下棘突凹 部12,在膨胀过程中,所述的上棘突凹部11和上椎体A的棘突H接触并将上 椎体A的棘突H定位在其中,所述的下棘突凹部12和上椎体B的棘突H接触并 将下椎体A的棘突H定位在其中。在生物材料固化后,将形成与膨胀状态下的 球囊相同的形状的弹性体,即在球囊的上侧面具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上椎体A的 棘突H的上棘突凹部11,在球囊的下侧面具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椎体B的棘突 H的下棘突凹部12,从而使上椎体A的棘突H定位在上棘突凹部11中,使下椎 体B的棘突H定位在下棘突凹部12中,从而以防止或缓解病变的脊柱中上下椎 体A、B的棘突H之间的摩擦和挤压。对于棘突间间隔件的尺寸大小和上棘突 凹部和下棘突凹部的尺寸和位置等,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例如可以通过在实施手术之前的检查(如X光片)来确定。当然,也可以根据 普通人体的情况,预先制作出多种型号、尺寸、比例的棘突间间隔件,然后针 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预制棘突间间隔件。对于构成棘突间间隔件的 间隔件本体的球囊来说,在治疗人体脊椎疾病中使用球囊的治疗技术早已公知, 在本发明中,可以选用现有材料来制造球囊。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图7-9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1具有 间隔件本体20,在间隔件本体20的上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上椎体A的棘 突H的上棘突凹部21,在间隔件本体20的下侧面设有用于容置和定位下椎体B 的棘突H的下棘突凹部22。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棘突间间隔件1的间隔件本体20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 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 在人体温度范围中,所述间隔件本体在恢复形状记忆的状态下具有所述的上棘 突凹部21和下棘突凹部22。
作为具体的实施例子,所述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可为聚氨酯、聚降冰片烯、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或苯己烯-丁二烯共聚物。优选地,所述形状记忆高分 子材料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在35度至42度之间。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就是 运用现代高分子物理学和高分子合成及改性技术,对通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分子 组合和改性。如对聚乙烯、聚酯、聚异戊二烯、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进行分子 组合及分子结构调整,使它们同时具备塑料和橡胶的共性,在常温范围内具有 塑料的性质,即硬性、形状稳定恢复性,同时在一定温度(所谓记忆温度或恢 复形状记忆的温度)下具有橡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可变形性和形状恢 复性,也就是材料的记忆功能,即“记忆初始态——固定变形——恢复起始态” 的循环。
目前,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有聚氨酯、聚降冰片烯、反式1,4 一聚异戊二烯、苯己烯-丁二烯共聚物等;另外,聚内酯、聚酰胺也能在特定 条件下表现出形状记忆功能。
形状记忆聚氨酯具有生产原料广、配方可调性大、形状记忆选择范围宽、 恢复温度在可控室温范围内(20~55℃)等优点,适应于挤压、注射成型、涂 层、铸造等成型工艺。
形状记忆聚氨酯是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它是由具有两种不同玻璃化温度的 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是指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力、 电磁和溶剂等)而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如形状、位置和应变等)进行调整,回复到 其预先设定的状态。由于一个分子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分不能完全互容,导 致了相的分离,低玻璃化温度的部分称为软段,高玻璃化温变的称为硬段。大 部分非吸性低熔点软段与极性高的硬段相互排斥和热力学的不相容导致了两相 之间的分离,同时形成了共价键键合的微相区,又因为它们是以化学键相连接 的,分离必然受到限制,因此得到三级结构的形态,即软段区、硬段区和软硬 段混容区。柔性的软段区(也称可逆相)能产生很大的形变,而在硬段区(也 称固定相)内,分子被其相互间的物理交联作用所固定。由于软硬段的共价偶 联而抑制了链的塑性移动,从而产生了回弹性。软段在室温范国内是结晶的, 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必须高于室温。即具有塑料的特性,当温度升到软段的结晶 态熔点或高弹态时,软段的微观布朗运动加剧而易产生形变,但硬段仍处于玻 璃态或结晶态,阻止分子链产生滑移,抵抗形变,从而产生回弹性,即记忆性, 而当温度下降到其玻璃态时,形变被“冻结”固定下来。
对于棘突间间隔件的尺寸大小和上棘突凹部和下棘突凹部的尺寸和位置 等,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例如可以通过在实施手术之前 的检查(如X光片)来确定。当然,也可以根据普通人体的情况,预先制作出 多种型号、尺寸、比例的棘突间间隔件,然后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 的预制棘突间间隔件。
下面描述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棘突间间隔件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首先,根 据病人椎体之间病变的具体形状,利用例如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形状记忆高分子 材料形成预定形状的棘突间间隔件。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在低温状态下, 将已经成形为最终形状的棘突间间隔件1形成为细条状,参见图8所示。由于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在该状态下,所述棘突间间隔件1会保持被形成 的细条状。为了便于形成细条状的棘突间间隔件在恢复形状时能够容易地恢复 成原来形状,优选的是,将棘突间间隔件1直接压缩成细条状,避免产生任何 折叠或卷曲。
在手术中,先在人体的与上下椎体A、B的棘突H之间相对应的部位进行切 口,然后将处于低温状态下的已经被压缩成细条状的棘突间间隔件1导入到上 下椎体A、B的棘突H之间。当然,在导入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进行导 入,例如导管和顶推部件等。虽然形成为细条状的棘突间间隔件1比较长,但 是由于其总体体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够将形成为细条状的棘突间间隔 件1完全植入人体。所述棘突间间隔件1在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随着人体体温 而升温到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范围,从而恢复其原来形状,即预定的棘突间间 隔件的形状。植入后的状态图可参见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 棘突间间隔件设置在人体脊柱的上下椎体的棘突之间的状态的示意图。
利用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能够使棘突间间隔件1形成为预定的理想形 状,并且能够容易地植入人体中,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小产生在人体上的创口。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