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液压阀 / 滑阀 / 缓冲器

缓冲器

阅读:832发布:2023-02-23

专利汇可以提供缓冲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缓冲器 ,包括:衰减 阀 ,抑制因 活塞 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 力 ;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环状密封部件(146),固定设置于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先导壳体的筒部;将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先导室,利用先导室的压力抑制衰减阀的开阀,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80),密封部件(146)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凸部(385)。,下面是缓冲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封入有工作液;
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
活塞杆,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
衰减,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
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
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
所述衰减阀的内周侧被夹紧且外周侧打开,
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
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
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凸部,
在相比于所述环状的凹部更远离所述衰减阀的一侧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成为最大直径的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衰减阀侧设置相比于所述最大径部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衰减阀侧凸部,
所述环状的凸部形成于所述密封部件的轴向的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所述凹部的最小径部,所述凸部的顶部自所述衰减阀的距离更大。
3.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封入有工作液;
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
活塞杆,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
衰减阀,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
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
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
所述衰减阀的内周侧被夹紧且外周侧打开,
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
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凹部,该凹部的最小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大于最大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的1/3,所述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的相比于所述最小径部的与所述衰减阀相反的一侧成为最大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相比于所述环状的凹部更远离所述衰减阀的一侧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成为最大直径的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衰减阀侧设置相比于所述最大径部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衰减阀侧凸部。

说明书全文

缓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3-248367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在缓冲器中,有在开闭流路的的背面外周侧设置密封部件,由该密封部件和先导壳体形成先导室,使该先导室的压向闭阀方向作用于阀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8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希望提高上述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的缓冲器。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缓冲器包括:缸体,封入有工作液;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活塞杆,第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第二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衰减阀,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所述衰减阀以内周侧被夹紧,外周侧打开的方式构成,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 凸部。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缓冲器包括:缸体,封入有工作液;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活塞杆,第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第二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衰减阀,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所述衰减阀以内周侧被夹紧,外周侧打开的方式构成,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凹部,该凹部的最小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大于最大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的1/3,所述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的相比于所述最小径部的与所述衰减阀相反的一侧成为最大直径。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在相比于所述环状的凹部更远离所述衰减阀的一侧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成为最大直径的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衰减阀侧设置相比于所述最大径部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衰减阀侧凸部。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式中,相比于所述凹部的最小径部,所述凸部的顶部自所述衰减阀的距离更大。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根据上述缓冲器,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面图。
[0018]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一边的通路面积调整机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19]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活塞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0]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杆引导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1]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密封部件的剖面图。
[0022]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密封部件的局部放大剖 面图。
[0023] 图7A是示出了密封部件的自然状态以及变形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示出了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的比较例。
[0024] 图7B是示出了密封部件的自然状态以及变形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示出了自然状态和变形状态的比较例。
[0025] 图7C是示出了密封部件的自然状态以及变形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在下面的说明中帮助理解,定义图的下侧为第一侧及下侧,相反地,定义图的上侧为第二侧及上侧。
[0027]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是位置感应的衰减力调整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是所谓的复筒式液压缓冲器,具有封入有作为工作液体的油液的缸体2。缸体2具有圆筒状的内筒3、比该内筒3直径更大且以覆盖内筒3的方式同心状地设置的有底圆筒状的外筒4、以及覆盖外筒4的上部开口侧的盖5。内筒3和外筒4之间形成有储油室6。
[0028] 外筒4由大致圆筒状的筒体部件7、嵌合固定于筒体部件7的下部侧而封堵筒体部件的底部件8、以及嵌合固定于筒体部件7的上部侧的大致圆筒状的开口部件(口元部材)9构成。
[0029] 开口部件9通过形成于下部的外周部的小径部10被压入而嵌合固定于筒体部件7。开口部件9中小径部10的更上侧是直径比小径部10大的大径部11。在该大径部11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12。另外,在开口部件9中,下部的内周部构成小径内周部13,上部内周部构成直径比小径内周部13大的大径内周部14。
[0030] 盖5具有筒状部15以及从筒状部15的上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凸缘部16,筒状部15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17。盖5覆盖于开口部件9的上端开口部,在形成于其筒状部15的内螺纹17处与开口部件9的外螺纹12螺纹连接而固定。
[0031] 在内筒3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18。该活塞18将内筒3内划分成上室19和下室20两个室。在内筒3内的上室19及下室20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 的油液。在内筒3和外筒4之间的储油室6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的油液和气体。
[0032] 在缸体2内插入有活塞杆21的第一端侧。活塞杆21的第二端侧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活塞18与该活塞杆21的缸体2内侧的第一端侧连结。内筒3及外筒4的第一端开口侧的开口部件9上嵌合有杆引导件22。在开口部件9,在比杆引导件22更靠缸体2的外部侧的位置安装有密封部件23。在杆引导件22,在比密封部件23更靠缸体2的内部侧的位置设置有摩擦部件24。杆引导件22、密封部件23以及摩擦部件24均形成为环状。活塞杆21可滑动地贯穿插入这些杆引导件22、摩擦部件24以及密封部件23各自的内侧并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
[0033] 在此,杆引导件22限制活塞杆21的径向移动,并将活塞杆21以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从而引导该活塞杆21的移动。密封部件在其内周部与在轴向上移动的活塞杆21的外周部滑动接触,防止内筒3内的油液、外筒4内的储液室6中的高压气体及油液向外部泄露。
[0034] 摩擦部件24在其内周部与活塞杆21的外周部滑动接触,从而对活塞杆21产生摩擦阻力。另外,摩擦部件24并非用于密封。
[0035] 杆引导件22的外周部形成上部的直径比下部的直径大的台阶状。杆引导件22在下部与内筒3的上端的内周部嵌合,在上部与外筒4的开口部件9的大径内周部14嵌合。在外筒4的底部件8上设置有划分形成内筒3内的下室20和储油室6的基阀25。该基阀25上嵌合有内筒3的下端的内周部。在盖5的内凸缘部16和密封部件23之间配置有圆环状的按压部件33。
如果盖5在内螺纹17处与外筒4的外螺纹12螺纹连接,将通过嵌合于内筒3的杆引导件22在内凸缘部16夹持按压部件33及密封部件23。
[0036] 活塞杆21由贯穿插入杆引导件22、摩擦部件24以及密封部件23并向外部延伸的杆主体26、与杆主体26的缸体2内侧的端部进行螺纹连接而一体连结的前端杆27、以及与前端杆27螺纹连接的螺母210构成。在杆主体26的径向中央,沿着轴向的插入孔28从前端杆27侧形成至相反侧端部附近的中途位置。另外,在前端杆27的径向中央形成有沿着轴向的贯通孔29。这些插入孔28和贯通孔29构成形成于活塞杆21的径向中央的插入孔30。这样,活塞杆21形成中空结构。在活塞杆21的该插入孔30内插入有计量针31。计量针31的第一端侧固定在设置于缸体2的第一侧的基阀25上,第二端侧插入 活塞杆21的插入孔30内。插入孔30与计量针31之间构成油液能够在活塞杆21内流动的杆内通路32。
[0037] 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的外周侧,在轴向的活塞18侧设置有圆环状的活塞侧弹簧座35。在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的外周侧,轴向上在活塞侧弹簧座35的与活塞18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圆环状的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这些活塞侧弹簧座35及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通过使杆主体26插入内侧,能够沿杆主体26滑动。在这些活塞侧弹簧座35及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之间,安装着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回弹弹簧38,杆主体26插入其内侧。在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的在轴向上与回弹弹簧38相反的一侧地设置有由圆环状的弹性材料形成的缓冲体39。缓冲体
39也通过使杆主体26插入其内侧,能够沿杆主体26滑动。
[0038] 上述的缓冲器1的第一侧例如由车体支承,第二侧与车轮侧连结。具体地,活塞杆21与车体侧连结,缸体2的与活塞杆21的突出侧的相反的一侧与车轮侧连结。另外,也可与上述相反地,使缓冲器1的第二侧由车体支承,缓冲器1的第一侧固定于车轮侧。
[0039] 如果车轮伴随着行驶产生振动,缸体2和活塞杆21的位置伴随着该振动发生相对变化,而上述变化被形成于活塞杆21的杆内通路32的流体阻力抑制。如下详述,使形成于活塞杆21的杆内通路32的流体阻力根据振动的速度或振幅而不同,通过抑制振动,改善乘坐舒适性。除车轮产生的振动之外,在上述缸体2和活塞杆21之间还作用着伴随车辆的行驶而对车体产生的惯性力离心力。例如通过方向盘的操作使行驶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对车体产生离心力,源于该离心力的力作用在上述缸体2和活塞杆21之间。如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对于基于伴随着车辆行驶而对车体产生的力的振动具有良好的特性,在车辆行驶时可以得到高稳定性
[0040] 如图2所示,在杆主体26的前端杆27侧的端部,形成有直径比插入孔28大且与插入孔28连通的螺纹孔43。形成前端杆27的杆内通路32的贯通孔29由构成贯通孔29的大致全部的主孔部47、以及如图3所示仅形成在下端部且直径比主孔部47小的小径孔部48构成。在前端杆27上,从图2所示的杆主体26侧依次形成有通路孔49、图3所示的通路孔50以及通路孔51,它们均在径向上贯通。这些通路孔49~51均形成于前端杆27在轴向上的主孔部47的位置,均与贯通孔29正交
[0041] 如图2所示,前端杆27从轴向的杆主体26侧起依次具有在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纹54的螺纹轴部55、凸缘部56、以及保持轴部57。在将前端杆27与杆主体26进行一体化时,螺纹轴部55与杆主体26的螺纹孔43在外螺纹54处螺纹连接。凸缘部56为了在此时与杆主体26抵接,形成为外径比螺纹轴部55及杆主体26大。保持轴部57形成为直径比凸缘部56小。保持轴部57在轴向的与凸缘部56相反的一侧部分形成有图3所示的外螺纹61。上述的通路孔49~51形成在相比于保持轴部57的外螺纹61更靠图2所示的凸缘部56的一侧。
[0042] 如图2所示,活塞侧弹簧座35具有圆筒状部65、从圆筒状部65的轴向第一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中间筒体部66、以及从中间筒体部66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向圆筒状部65的相反侧突出的圆筒状的按压部67。在将圆筒状部65配置在回弹弹簧38的内侧的状态下,该活塞侧弹簧座35在中间筒体部66的轴向的圆筒状部65侧的端面与回弹弹簧38的轴向端部抵接。活塞侧弹簧座35在中间筒体部66的轴向的按压部67侧的端面能够与前端杆27的凸缘部56抵接。中间筒体部66的轴向的圆筒状部65侧的内周部形成为内径与圆筒状部65的内径相同,中间筒体部66的轴向的按压部67侧的内周部具有内径大于圆筒状部65的内径的台阶部
68。在该台阶部68嵌合固定有滑动部件69,该滑动部件69在杆主体26的外周面滑动。按压部
67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70。
[0043] 在前端杆27的保持轴部57上,从凸缘部56侧起依次设置有多张盘体73、一张盘体74、多张施力盘体75、一张开闭盘体76、一张中间盘体77、一张中间盘体78、一张抵接盘体
79、以及通路形成部件80。
[0044] 多张盘体73均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小于活塞侧弹簧座35的按压部67的内径的外径。盘体74形成为具有比盘体73小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多个施力盘体75均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与活塞侧弹簧座35的按压部67的前端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
[0045] 开闭盘体76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与施力盘体7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在开闭盘体76的外周侧形成有圆环状的开闭部83,开闭部83从轴向的第一面向轴向第二侧凹陷,并且从轴向的第二面向轴向第二侧突出。
[0046] 中间盘体77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比开闭盘体76小的外径。中间盘体78形成为具有与中间盘体77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另外,中间盘体 78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78A。抵接盘体79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与开闭盘体76相同的外径。抵接盘体79的径向中间部形成有“C”字状的贯通孔79A。
[0047] 通路形成部件80形成为有孔圆板状,具有比抵接盘体79小的外径。通路形成部件80的内周侧设置有多个切口80A。形成于中间盘体78的外周部的上述切口78A、形成于抵接盘体79的径向中间位置的上述贯通孔79A、以及形成于通路形成部件80的内周部的上述切口80A形成通路86。该通路86使中间盘体78的径向外侧即上室19与通路孔49连通。
[0048] 在不被活塞侧弹簧座35按压的状态下,多个施力盘体75形成平坦形状,使开闭盘体76的开闭部83从抵接盘体79分离。
[0049] 在此,开闭盘体76的开闭部83与抵接盘体79之间的间隙、和形成于中间盘体78、抵接盘体79及通路形成部件80的通路86构成阻尼孔88。该阻尼孔88和前端杆27的通路孔49构成连通上室19和杆内通路32的通路89。
[0050] 主要通过多个施力盘体75的施力,活塞侧弹簧座35使其中间筒体部66从前端杆27的凸缘部56在轴向上分离。该状态下,如果活塞杆21向从缸体2突出的延伸侧即上侧移动,活塞侧弹簧座35、回弹弹簧38、图1所示的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及缓冲体39也随活塞杆21一起向杆引导件22侧移动,在规定位置缓冲体39与杆引导件22抵接。
[0051] 如果活塞杆21进一步向突出方向移动,在缓冲体39被压扁后,缓冲体39及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成为相对于缸体2停止的状态。其结果是,随活塞杆21一起移动的活塞侧弹簧座35使回弹弹簧38长度缩短,此时的回弹弹簧38的施力阻碍活塞杆21的移动。这样,设置于缸体2内的回弹弹簧38弹性作用于活塞杆21而抑制活塞杆21的完全伸出。另外,通过回弹弹簧38像这样阻碍活塞杆21的完全伸出,抑制搭载车辆的转弯时的内周侧车轮的浮起,从而抑制车体的侧倾量。
[0052] 在此,如果活塞杆21向突出方向移动而使缓冲体39与杆引导件22抵接,在以上述方式在活塞侧弹簧座35和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之间使回弹弹簧38缩短长度之前,活塞侧弹簧座35利用回弹弹簧38的施力,一边使在图2所示的按压部67抵接的多个施力盘体75及开闭盘体76变形,一边稍微向轴向的凸缘部56侧移动,使中间筒体部66与凸缘部56抵接。这样,如果活塞侧弹簧座35借助回弹弹簧38的施力在按压部67使施力盘体75及开闭盘体76 变形,开闭盘体76的开闭部83将与抵接盘体79抵接。由此,使阻尼孔88被封堵,阻断上室19和杆内通路32经由通路89的连通。
[0053] 活塞侧弹簧座35、回弹弹簧38、图1所示的杆引导件侧弹簧座36以及缓冲体39构成弹簧机构90。弹簧机构90设置于缸体2内,第一端能够经由图2所示的施力盘体75按压开闭盘体76,第二端能够与缸体2的端部侧的图1所示的杆引导件22抵接。该弹簧机构90利用其弹簧力抵抗图2所示的施力盘体75及开闭盘体76的施力,使这些施力盘体75及开闭盘体76向闭阀方向变形。并且,该弹簧机构90、开闭阻尼孔88的开闭盘体76以及抵接盘体79构成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对应于根据活塞杆21的位置变化的回弹弹簧38的施力来调整阻尼孔88即通路89的通路面积。换言之,阻尼孔88是感应活塞杆21的位置而改变通路面积的可变阻尼孔。
[0054] 在上述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的调整下的、对应于缓冲器1的行程位置的阻尼孔88的通路面积,在缩短侧的总行程范围及直到伸长侧的规定的第一位置为止是最大的固定值,且上述范围包含中立位置(1G的位置(对停止在平位置的车体进行支承的位置))。如果在上述第一位置处弹簧机构90克服施力盘体75的施力而开始关闭开闭盘体76,则越向伸长侧,越是成比例地减小。在开闭盘体76的开闭部83与抵接盘体79抵接的规定的第二位置成为最小,在比该第二位置更靠伸长侧的位置,变成最小的固定值。
[0055] 如图3所示,活塞18由支承于前端杆27的金属制的活塞主体95、和安装于活塞主体95的外周面且在内筒3内滑动的圆环状的合成树脂制的滑动部件96构成。
[0056] 在活塞主体95设置有连通上室19和下室20的多个(在图3中,由于是表示剖面,仅图示了一个部位)通路101及多个(在图3中,由于是表示剖面,所以仅图示了一个部位)通路102,在活塞18向上室19侧的移动即伸长行程中,通路101使油液从上室19向下室20流出,在活塞18向下室20侧的移动即缩短行程中,通路102使油液从下室20向上室19流出。即,多个通路101和多个通路102连通上室19和下室20之间,以使工作液即油液因活塞18的移动而在上室19和下室20之间流动。
[0057] 在圆周方向上,通路101在各自之间隔着一处通路102等间距地形成,活塞18的轴向第一侧(图3的上侧)向径向外侧开口,轴向第二侧(图3的下侧)向径向内侧开口。并且,对这些半数的通路101设置产生衰减力的衰 减力产生机构104。衰减力产生机构104配置于活塞18的轴向的第一端侧即下室20侧。通路101构成在活塞18向活塞杆21伸出到缸体2外的伸长侧移动时油液通过的伸长侧通路。对这些通路设置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是限制伸长侧通路101的油液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伸长侧衰减力产生机构。
[0058] 另外,在圆周方向上,构成其余半数的通路102在各自之间隔着一处通路101等间距地形成。通路102的活塞18的轴线方向第二侧(图3的下侧)向径向外侧开口,轴线方向第一侧(图3的上侧)向径向内侧开口。并且,向这些其余半数的通路102设置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衰减力产生机构105配置于活塞18的轴向的第二端侧即轴线方向的上室19侧。通路102构成在活塞18向活塞杆21进入缸体2内的缩短侧移动时油液通过的缩短侧通路。对这些通路设置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是限制缩短侧通路102的油液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缩短侧衰减力产生机构。
[0059] 活塞主体95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在其中央,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而用于使上述前端杆27的保持轴部57插入的插入孔106。在活塞主体95的下室20侧的端部,且在伸长侧通路101的第一端开口位置的外侧,圆环状地形成有构成衰减力产生机构104的座部107。在活塞主体95的上室19侧的端部,且在缩短侧通路102的第一端开口位置的外侧,圆环状地形成有构成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座部108。
[0060] 在活塞主体95中,在座部107中的与插通孔106相反的一侧形成轴线方向高度比座部107低的台阶状。缩短侧通路102的第二端就在该台阶状的部分开口。另外,同样地,在活塞主体95中,在座部108中的与插入孔106相反的一侧形成轴线方向高度比座部108低的台阶状。伸长侧通路101的第二端就在该台阶状的部分开口。
[0061] 伸长侧衰减力产生机构104是压力控制式阀机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从轴向的活塞18侧起依次具有多张盘体111、一张抵接盘体112、一张阀部件113、一张盘体114、多张盘体115、一张盘体116、一张盘体117、一张先导壳体118、一张盘体119、一张盘体120、一张盘体121、多张盘体122、一张盘体123、一张盘体124、以及一个限制部件125。
[0062] 先导壳体118是金属制。先导壳体118形成有底筒状,具有沿轴正交方向的有孔圆板状的底部131、形成于底部131的内周侧并沿轴向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32、形成于底部131的外周侧并沿轴向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筒部) 133。底部131相对于内侧筒部132及外侧筒部133偏向轴向的第一侧。在底部131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134。内侧筒部
132的内侧在轴向的底部131侧形成有使前端杆27的保持轴部57嵌合的小径孔部135,在轴向的与底部13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直径比小径孔部135大的大径孔部136。先导壳体118的外侧筒部133在其轴向的底部131侧的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座部137。盘体119落座在该座部137上。
[0063] 由先导壳体118的底部131、内侧筒部132以及外侧筒部133围成的在轴向上与底部131相反侧的空间和先导壳体118的贯通孔134构成对阀部件113向活塞18的方向施加压力的先导室140。前端杆27的上述通路孔51、先导壳体118的大径孔部136、以及后述的形成于盘体116,117的阻尼孔151构成先导室流入通路141,该先导室流入通路141将杆内通路32和先导室140连接,经由杆内通路32从上室19及下室20向该先导室140导入油液流动的一部分。
[0064] 多个盘体111是金属制,形成具有比活塞18的座部107小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抵接盘体112是金属制,形成具有比活塞18的座部107大的外径且可落座于座部107的有孔圆板状。
[0065] 阀部件113由有孔圆板状的金属制的盘体145、及圆环状的密封部件146构成,盘体145具有与抵接盘体112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密封部件146通过烧接等固定设置在盘体
145的作为与座部107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外周部上,由橡胶材料形成。抵接盘体112和阀部件113的盘体145构成伸长侧的衰减阀147,该衰减阀147与活塞18的座部107抵接而成为关闭状态,从活塞18的座部107离开而成为打开状态。该衰减阀147与先导壳体118一同形成先导室140。衰减阀147设置在设于活塞18的通路101和设于先导壳体118的先导室140之间,抑制因活塞18向伸长侧的滑动而产生的通路101中的油液流动,产生衰减力。因此,该衰减阀147是盘阀。衰减阀147被先导室140的压力抑制开阀。此外,除使活塞杆21的保持轴部57插入的中央的孔之外,在抵接盘体112及盘体145未形成在轴向上贯通的部分。
[0066] 阀部件113的密封部件146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先导壳体118的外侧筒部133的内周面,对阀部件113和外侧筒部133的间隙进行密封。由此,阀部件113和先导壳体118之间的上述先导室140对由抵接盘体112和阀部件113的盘体145构成的衰减阀147向活塞18的方向,即,使抵接盘体112 与座部107抵接的闭阀方向施加内压。衰减阀147是具有先导室140的先导式衰减阀。如果抵接阀112从活塞18的座部107离座而打开,来自通路101的油液经由活塞18和先导壳体118之间的径向通路148流向下室20。
[0067] 盘体114是金属制,形成具有比盘体145的外径小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多张盘体115是金属制,形成具有与盘体111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盘体116是金属制,形成具有与盘体115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盘体116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16A。盘体117是金属制,形成具有与盘体115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盘体117的内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
117A。盘体116的切口116A和盘体117的切口117A连通而形成阻尼孔151。如上所述,先导壳体118的大径孔部136内和先导室140通过该阻尼孔151连通。
[0068] 盘体119是金属制。盘体119具有比先导壳体118的座部137大的外径,形成可落座于座部137的有孔圆板状。在盘体119,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19A,径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切口119A相连的贯通孔119B。盘体120是金属制,具有与盘体11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在盘体120,径向的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孔120A。盘体121具有与盘体11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在盘体
121,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21A。多张盘体122均具有与盘体11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
[0069] 盘体119~122和座部137构成抑制设于先导壳体118的先导室140和下室20之间的油液流动的盘阀153。盘体119的切口119A、贯通孔119B、盘体120的贯通孔120A及盘体121的切口121A形成阻尼孔154,即使在盘体119与座部137抵接的状态下,阻尼孔154仍使先导室140与下室20连通。通过使盘体122离开盘体121或使盘体119离开座部137,盘体阀153以比阻尼孔154更大的通路面积使先导室140与下室20连通。盘体124与刚性高的限制部件125抵接,在盘阀153向打开方向变形时与盘体122抵接而限制盘阀153变形规定以上。
[0070] 缩短侧衰减力产生机构105与伸长侧衰减力产生机构同样,是压力控制式阀机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从轴向的活塞18侧起依次具有多张盘体161、一张抵接盘体162、一张阀部件163、一张盘体164、多张盘体165、一张盘体166、一张盘体167、一个先导壳体168、一张盘体169、一张盘体170、一张盘体171、多张盘体172、一张盘体173、以及多张盘体174。
[0071] 先导壳体168与上述的先导壳体118是通用部件。先导壳体168形成有 底筒状,具有沿轴正交方向的有孔圆板状的底部181、形成于底部181的内周侧且沿轴向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82、形成于底部181的外周侧且沿轴向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筒部)183。底部181相对于内侧筒部182及外侧筒部183偏向轴向的第一侧。底部181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184。内侧筒部182的内侧在轴向的底部181侧形成有使前端杆27的保持轴部57嵌合的小径孔部185,轴向的与底部18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直径比小径孔部185大的大径孔部186。先导壳体168的外侧筒部183在其轴向的底部181侧的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座部187。盘体
169落座在该座部187上。
[0072] 由先导壳体168的底部181、内侧筒部182以及外侧筒部183围成的轴向上与底部181相反的一侧的空间和先导壳体168的贯通孔184构成对阀部件163向活塞18的方向施加压力的先导室190。前端杆27的上述的通路孔50、先导壳体168的大径孔部186、以及后述的形成于盘体166,167的阻尼孔201构成先导室流入通路191,该先导室流入通路191与杆内通路32和先导室190连接,经由杆内通路32向该先导室190导入来自上室19及下室20的油液流动的一部分。
[0073] 多张盘体161是金属制,形成具有比活塞18的座部108小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抵接盘体162与上述抵接盘体112是通用部件。抵接盘体162形成为具有直径比活塞18的座部108的直径大的外径且可落座于座部108的有孔圆板状。
[0074] 阀部件163是与上述的阀部件163的通用部件。阀部件163由有孔圆板状的盘体195、和圆环状的密封部件196构成,盘体195具有与抵接盘体162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密封部件196固定设置在盘体195的作为与座部108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外周部,由橡胶材料形成。抵接盘体162和阀部件163的盘体195构成缩短侧的衰减阀197,该衰减阀197与活塞18的座部108抵接而成为关闭状态,从活塞18的座部108分离而成为打开状态。该衰减阀197与先导壳体168一同形成先导室190。衰减阀197设置在设于活塞18的通路102和设于先导壳体
168的先导室190之间,抑制因活塞18向缩短侧滑动而产生的通路102中的油液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因此,该衰减阀197是盘阀。衰减阀197被先导室190的压力抑制开阀。此外,除使活塞杆21的保持轴部57插入的中央的孔之外,在抵接盘体162及盘体195未形成在轴向上贯通的部分。
[0075] 阀部件163的密封部件196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先导壳体168的外侧筒部183的内周面,对阀部件163和外侧筒部183的间隙进行密封。因此,阀部件163和先导壳体168之间的上述先导室190对由抵接盘体162和阀部件163的盘体195构成的衰减阀197向活塞18的方向,即,使抵接盘体162向座部108抵接的闭阀方向施加内压。衰减阀197是具有先导室190的先导式的衰减阀。如果抵接盘体162从活塞18的座部108离座而打开,衰减阀197就使来自通路102的油液经由活塞18和先导壳体168之间的径向通路198流向上室19。
[0076] 盘体164是金属制,形成具有比盘体195的外径小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多个盘体165是金属制,形成具有与盘体161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盘体166是金属制,形成具有与盘体165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盘体166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66A。盘体167形成具有与盘体165相同的外径的有孔圆板状,内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67A。盘体166的切口
166A和盘体167的切口167A连通而形成阻尼孔201。如上所述,先导壳体168的大径孔部186内和先导室190通过该阻尼孔201连通。
[0077] 盘体169是金属制。盘体119具有比先导壳体168的座部187大的外径,形成为可落座于座部187的有孔圆板状。在盘体169,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69A,径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切口169A相连的贯通孔169B。盘体170是金属制,具有与盘体16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在盘体170,径向的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孔170A。盘体171是金属制,具有与盘体16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在盘体171,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切口171A。多张盘体172是金属制,均具有与盘体169的外径相同的外径。
[0078] 盘体169~172和座部187构成抑制设于先导壳体168的先导室190和上室19之间的油液流动的盘阀203。盘体169的切口169A、贯通孔169B、盘体170的贯通孔170A及盘体171的切口171A形成阻尼孔204,即使在盘体169与座部187抵接的状态下,阻尼孔204仍使先导室190与上室19连通。通过盘体172离开盘体171或盘体169离开座部187,盘阀203以比阻尼孔
204更大的通路面积使先导室190与上室19连通。多个盘体174在盘体169~172向打开方向变形时与盘体172抵接而限制盘体169~172变形规定以上。
[0079] 在前端杆27的前端的外螺纹61上螺纹连接有螺母210。螺母210通过被 紧固在外螺纹61,在与图2所示的前端杆27的凸缘部56之间夹持图2所示的多张盘体73、盘体74、多张施力盘体75、开闭盘体76、中间盘体77、中间盘体78、抵接盘体79、通路形成部件80、多张盘体174、盘体173、多张盘体172、盘体171、盘体170、盘体169、图3所示的先导壳体198、盘体167、盘体166、多张盘体165、盘体164、阀部件163、抵接盘体162、多张盘体161、活塞18、多张盘体111、抵接盘体112、阀部件113、盘体114、多张盘体115、盘体116、盘体117、先导壳体
118、盘体119、盘体120、盘体121、多张盘体122、盘体123、盘体124以及限制部件125。
[0080] 在该状态下,由盘体145及抵接盘体112构成的衰减阀147的内周侧被盘体114和盘体111夹持。由此,如果衰减阀147的外周侧落座于座部107,通路101关闭,如果外周侧离开座部107,通路101打开。同样地,由盘体195及抵接盘体162构成的衰减阀197的内周侧被盘体164和盘体161夹持。由此,如果衰减阀197的外周侧落座于座部108,通路102关闭,如果外周侧离开座部108,通路102打开。
[0081] 如图1所示,计量针31具有被支承在基阀25的支承凸缘部220、直径比支承凸缘部220小且在轴向上从支承凸缘部220延伸的大径轴部222、从大径轴部222的与支承凸缘部
220相反的一侧在轴向上延伸的锥形轴部223、以及从锥形轴部223的与大径轴部222相反的一侧在轴向上延伸的小径轴部224。大径轴部222是固定直径,小径轴部224是直径比大径轴部222小的固定直径。
[0082] 计量针31插入在活塞杆21的插入孔30。计量针31在与活塞杆21的插入孔30之间形成杆内通路32。如图3所示,位于活塞杆21中配置在缸体2内的第一端侧的小径孔部48和计量针31之间的间隙构成杆内通路32中的与下室20连通的阻尼孔225。
[0083] 包含图2所示的阻尼孔88的通路89和包含图3所示的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连通,以使工作流体因活塞18的移动而在上室19及下室20之间流动。
[0084] 当计量针31的大径轴部222与小径孔部48轴向位置相对时,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变得最小。另外,当计量针31的小径轴部224与小径孔部48轴向位置相对时,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变得最大。进一步地,当计量针31的锥形轴部223与小径孔部48轴向位置相对时,随着朝向锥形轴部223的小径 轴部224侧,阻尼孔225构成为通路面积逐渐变大。换言之,阻尼孔225是根据活塞杆21的位置而使通路面积可变的可变阻尼孔。
[0085] 活塞杆21中配置在缸体2内的第一端侧的小径孔部48、和计量针31构成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包含阻尼孔225并根据活塞杆21相对于缸体2的位置来调整该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换言之,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通过计量针31调整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
[0086] 在上述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的调整下,对应于缓冲器1的行程位置的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在比缩短侧的规定的第三位置更靠缩短侧的位置,因为小径孔部48与大径孔部222轴向位置相对,所以成为最小的固定值。从上述第三位置到隔着1G位置的伸长侧的第四位置,由于小径孔部48与锥形轴部223轴向位置相对,越向伸长侧,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越大。从该第四位置起在伸长侧,由于小径孔部48与小径轴部224轴向位置相对,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成为最大的固定值。
[0087] 如图1所示,在外筒4的底部件8和内筒3之间设置有上述的基阀25。该基阀25具有将下室20和储油室6隔开的基阀部件231、设置于该基阀部件231的下侧即储油室6侧的盘体232、设置于该基阀部件231的上侧即下室20侧的盘体233、将盘体232及盘体233安装到基阀部件231上的安装销234、安装于基阀部件231的外周侧的卡止部件235、以及支承计量针31的支承凸缘部220的支承板236。安装销234将盘体232及盘体233的径向中央侧夹持在该安装销234与基阀部件231之间。
[0088] 基阀部件231形成为在径向的中央插入安装销234的圆环状。基阀部件231上形成有多个通路孔239和多个通路孔240,通路孔239使油液在下室20和储油室6之间流通,通路孔240形成在这些通路孔239的径向外侧,使油液在下室20和储油室6之间流通。储油室6侧的盘体232允许油液从下室20经由内侧的通路孔239向储油室6流动,另一方面,限制油液从储油室6经由内侧的通路孔239向下室20流动。盘体233允许油液从储油室6经由外侧的通路孔240向下室20流动,另一方面,限制油液从下室20经由外侧的通路孔240向储油室6流动。
[0089] 由盘体232和基阀部件231构成缩短侧的衰减阀242,该衰减阀242在缓冲器1的缩短行程中开阀,使油液从下室20向储油室6流动的同时产生衰减力。由盘体233和基阀部件231构成吸入阀243,该吸入阀243在缓冲器1 的伸长行程中开阀,使油液从储油室6向下室
20流动。吸入阀243实际上不产生衰减力,主要发挥的是使液体从储油室6向下室20流动的功能,以补充因活塞杆21从缸体2伸出而产生的液体的不足量。
[0090] 卡止部件235形成为筒状,其内侧嵌合有基阀部件231。基阀部件231经由该卡止部件235嵌合于内筒3的下端内周部。在卡止部件235的活塞18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卡止凸缘部245。支承板236的外周部卡止于卡止凸缘部245的与活塞18相反的一侧,内周部卡止于计量针31的支承凸缘部220中的活塞18一侧。由此,卡止部件235及支承板236保持使计量针31的支承凸缘部220与安装销234抵接的状态。
[0091] 如图4所示,杆引导件22的外形形状为,其轴向第一侧形成有大径外径部252,其轴向第二侧形成有直径比大径外径部252小的小径外径部253。杆引导件22是烧结部件,在大径外径部252处嵌合于外筒4的开口部件9的大径内周部14,在小径外径部253处嵌合于内筒3的内周部。
[0092] 在杆引导件22的径向中央形成有大径孔部254、中间孔部255、以及小径孔部256。大径孔部254形成于杆引导件22在轴向上的大径外径部252侧。中间孔部255的直径比大径孔部254小,形成于杆引导件22的在轴向上比大径孔部254更靠小径外径部253的一侧。小径孔部256的直径比大径孔部254小且比中间孔部255稍大,在杆引导件22的轴向上形成于中间孔部255的与大径孔部254相反的一侧。
[0093] 在大径孔部254,与其内周面及底面连续地形成有连通槽257。在大径孔部254的内周面,通路槽257在整个轴向长度上形成,并且,在大径孔部254的底面,通路槽257在整个径向长度上形成。
[0094] 在杆引导件22的轴向的大径外径部252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环状凸部258。环状凸部258从杆引导件22的轴向的大径外径部252侧的端部向轴向外方突出形成。在杆引导件22,在环状凸部258的内侧形成有连通孔261。连通孔261在轴向上贯通杆引导件22的大径外径部252,与外筒4和内筒3之间的储油室6连通。
[0095] 密封部件23配置于缸体2的轴向第一端部,在其内周面与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的外周部压接。密封部件23在其内周部与在轴向上移动的活塞杆21的外周部滑动接触,防止内筒3内的油液和内筒4内的储油室6的高压气体及油液从杆引导件22和活塞杆21间的间隙、以及杆引导件22和外筒4间 的间隙向外部泄露。在图4中,以虚线(双点划线)表示活塞杆21,以插入活塞杆21之前的自然状态表示密封部件23(没有咬住活塞杆21)。
[0096] 密封部件23由密封部件主体267、环状的弹簧268、以及环状的弹簧269构成,其中,该密封部件主体267是由密封部265以及圆环状的环状部件266构成的一体成形件。密封部265由丁腈橡胶或氟橡胶等滑动性良好的弹性橡胶材料形成。环状部件266通过埋设于密封部265内而维持密封部件23的形状,是用于获得固定用强度的部件,是金属制。
[0097] 密封部件265在其径向内侧具有圆环筒状的防尘唇部272以及圆环筒状的防油唇部273。防尘唇部272从环状部件266的内周侧的缸体内外方向外侧沿轴向向远离环状部件266的方向延伸。防油唇部273从圆环部件266的内周侧的缸体内外方向内侧沿轴向向远离环状部件266的方向延伸。弹簧268嵌合于防尘唇部272的外周部,弹簧269嵌合于防油唇部
273的外周部。
[0098] 另外,密封部件265在其径向外侧具有外周密封件274以及圆环状的密封唇部275。外周密封件274覆盖环状部件266的外周面。
[0099] 密封唇部275从外周密封件274向缸体内外方向内侧延伸。进一步地,密封部265具有圆环状的止回唇部276。该止回唇部276从密封部265的径向中间部分的缸体内外方向内侧向缸体内外方向内侧扩径并且延伸。
[0100] 处于自然状态时,防尘唇部272整体形成为越从环状部件266向缸体内外方向外侧远离,内径变得越小的锥筒状。防尘唇部272的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在该部分嵌合有上述弹簧268。
[0101] 处于自然状态时,防油唇部273整体形成为越从环状部件266向缸体内外方向内侧远离,越成为小径的锥筒状。防油唇部273的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在该部分嵌合有上述弹簧269。另外,防油唇部273的内周部形成台阶状。
[0102] 在防尘唇部272配置于缸体内外方向的外侧且防油唇部273配置于缸体内外方向的内侧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3在外周密封件274处与外筒4的开口部件9的大径内周部14密封接触。在该状态下,在密封部件23,密封部265的环状部件266的位置被杆引导件22的环状凸部258和盖5的内凸缘部16夹持。此时,在密封部件23,密封唇部275配置在杆引导件22的环状凸部258和外筒4的开口部件9的大径内周部14之间,与这些部分密封接触。另外,防油唇部273配置于杆引导件22的大径孔部254内。
[0103] 而且,在被安装于缸体2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23,防尘唇部272及防油唇部273的内侧插入有活塞杆21的杆本体26。在该状态下,活塞杆21的第一端从缸体2的第一端突出。另外,在该状态下,防尘唇部272设置于缸体2的活塞杆21突出的第一端侧,防油唇部273设置于防尘唇部272的缸体内外方向内侧。
[0104] 被嵌合于防尘唇部272的弹簧268是用于将把防尘唇部272向活塞杆21紧密贴合的方向的紧固力保持为不变状态的部件。另外,该弹簧268还用于进行旨在满足设计规格的紧固力调整。被嵌合于防油唇部273的弹簧269调整把防油唇部273向活塞杆21紧密贴合的方向的紧固力。
[0105] 密封部265的杆引导件22侧的止回唇部276构成为能够与比杆引导件22的环状凸部258更靠内侧的部分保持规定的过盈量而在整周进行密封接触。在此,从杆引导件22和活塞杆21间的间隙漏出的油液积存在比密封部件23的止回唇部276更靠该间隙侧的主要由大径孔部254形成的室280。止回唇部276在该室280的压力比储油室6的压力高规定量时打开,使积存于室280的油液经由连通孔261流向储油室6。即,止回唇部276发挥逆止阀的作用,仅允许油液及气体从室280向储油室6的方向流通,限制反方向的流通。
[0106] 在上述的密封部件23,防尘唇部272利用其过盈量及弹簧268产生的拉紧力与活塞杆21紧密贴合而保持密封性。在密封部件23,主要是由该防尘唇部272限制外部露出时附着于活塞杆21的异物向内部的进入。在密封部件23,防油唇部273利用其过盈量及弹簧269产生的拉紧力与活塞杆21紧密贴合而保持密封性。在密封部件23,主要是由该防油唇部272限制活塞杆21向内筒3内进入时附着于活塞杆21的油液随着活塞杆21向外部的露出而向外部漏出。
[0107] 摩擦部件24嵌合于杆引导件22的大径孔部254内的底部侧。由此,摩擦部件24配置于比密封部件23更靠缸体2的内部侧。摩擦部件24在其内周部处与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的外周部压接,产生对活塞杆21的摩擦阻力。图4中,以虚线(双点划线)表示活塞杆21,以插入活塞杆21之前的自然状态表示摩擦部件24(未咬住活塞杆21)。
[0108] 摩擦部件24是由圆环状的弹性橡胶部291和圆环状的基部292构成的一体成形件。弹性橡胶件291由丁腈橡胶或氟橡胶等的弹性橡胶材料形成,固定于基部292。基部292是金属制,是用于维持弹性橡胶部291的形状,获得 向杆引导件22固定所需强度的部件。
[0109] 摩擦部件24的基部292由底部301和筒部302构成。底部301形成为有孔圆板状。筒部302形成为从底部301的外周侧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这些底部301及筒部302的中心轴一致。换言之,筒部302相对于底部301垂直延伸。
[0110] 弹性橡胶部291形成为使中心轴与基部292一致的圆环状。弹性橡胶部291覆盖基部292的底部301的内周面,并且覆盖底部301中轴向的筒部302侧,从底部301向轴向的筒部302侧延伸设置。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橡胶部291在径向上从筒部302分离,与筒部302相对的外周侧具有越向轴向的底部301侧直径变得越大的锥面305。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橡胶部291的内周面具有最小内径部307、扩径部308、以及扩径部309。最小内径部307形成为在摩擦部件24中直径最小。扩径部308形成为在最小内径部307的轴向上与底部301相反的一侧且越远离最小内径部307直径变得越大的锥状。扩径部309形成为在最小内径部307的轴向上的底部301侧且越远离最小内径部307直径变得越大的锥状。换言之,在弹性橡胶部
291,在内周侧设置有最小内径部307和最小内径部307的轴向两侧的扩径部308,309。扩径部308,309的边界部分就是最小内径部307。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橡胶部291的扩径部309在最小内径部307和底部301之间的轴向长度比扩径部308的轴向长度长。
[0111] 以基部292中轴向的筒部302侧配置于缸体内外方向的外侧且基部292中轴向的底部301配置于缸体内外方向的内侧的状态,将上述结构的摩擦部件24压入杆引导件22的大径孔部264。此时,在摩擦部件24,基部292的底部301与大径孔部254的底面抵接。
[0112] 并且,在被安装于缸体2的状态下的摩擦部件24,以规定的过盈量将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插入弹性橡胶部291的内侧。由此,摩擦部件24使弹性橡胶部291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着紧密贴合于活塞杆21的杆主体26。并且,如果活塞杆21在缸体内外方向上移动,弹性橡胶部291与杆主体26滑动接触。此时,摩擦部件24进行摩擦特性的调整。
[0113] 在使摩擦部件24以上述方式嵌合的状态下,在杆引导件22的大径孔部254和摩擦部件24之间,由形成于大径孔部254的连通槽257形成有连通路311。该连通路311使杆引导件22的小径孔部256侧与大径孔部254侧连通, 即,使小径孔部256侧与室280侧连通。杆引导件22的小径孔部256侧经由与活塞杆21的间隙与上室19连通。由此,连通路311使室280和上室19连通,从而减小它们之间的压力差。换言之,连通路311使摩擦部件24的轴向两侧连通,从而减小摩擦部件24的轴向两侧的压力差。因此,摩擦部件24没有起到明显的密封作用。摩擦部件24及连通路311构成衰减力产生机构312,其利用摩擦部件24产生活塞杆21的滑动阻力,在缓冲器1产生衰减力。
[0114] 也可以代替连通路311,或者,在连通路311的基础上,在摩擦部件24的内周设置减小轴向两侧的压力差的连通路。另外,连通路311也可以不始终连通,例如,也可以设置从缸体2内向外侧的逆止阀。总之,只要摩擦部件24不是起到完全的密封作用的部件即可。
[0115] 对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由于设有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227,所以具有衰减力根据行程位置变化的位置感应功能。
[0116] 在活塞杆21比最大长度侧规定位置更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的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图1所示的缓冲体39与杆引导件22抵接,包含回弹弹簧38的弹簧机构90长度缩短。由此,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通过图2所示的弹簧机构90的活塞侧弹簧座35使施力盘体75及开闭盘体76弹性变形,使开闭盘体76与抵接盘体79抵接,从而封堵通路89。另外,在该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内,图3所示的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使计量针31的小径轴部224的轴向位置与小径孔部48相对,使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最大。在该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内,杆内通路32以上述阻尼孔225的通路面积与下室20连通,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的先导室140和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先导室190经由包含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先导室流入通路141,191一同与下室20连通。
[0117] 在该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内,在活塞杆21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的伸长行程中,活塞18向上室19侧移动,因而上室19的压力上升,下室20的压力下降。于是,上室19的压力经由形成于活塞18的伸长侧的通路101作用于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的衰减阀147的盘体
145及抵接盘体112。此时,因为对衰减阀147施加朝向座部107方向的先导压力的先导室140经由包含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41与下室20连通,所以成为与下室20接近的压力状态,先导压力下降。因此,衰减阀147受到的压力差 增大,比较容易离开座部
107而打开,使油液经由活塞18和先导壳体118之间的径向通路向下室20侧流动。由此,衰减力下降。即,伸长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小(ソフト)的状态。
[0118] 另外,在该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内,在活塞杆21向缸体2的内部进入的缩短行程中,活塞18向下室20侧移动,因而下室20的压力上升,上室19的压力下降。于是,下室20的液压经由形成于活塞18的缩短侧的通路102作用于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衰减阀197的盘体195及抵接盘体162。此时,因为对衰减阀197施加朝向座部108方向的先导压力的先导室190经由包含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91与下室20连通,所以成为与下室20接近的压力状态,先导压力与下室20的压力上升一同上升。
[0119] 该状态下,在活塞速度慢时,因为先导室190的压力上升能够追随下室20的压力上升,所以衰减阀197受到的压力差小,变成不易从座部108离开的状态。因此,来自下室20的油液从包含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91经过先导室190,经由盘阀203的阻尼孔204流向上室19,产生带有阻尼孔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的平方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因此,相对于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的特性是,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较高。
[0120] 另外,在活塞速度比上述情况快时,衰减阀197还是不易离开座部108的状态。来自下室20的油液从包含阻尼孔225的杆内通路32及先导室流入通路191经过先导室190,打开盘阀203并经过座部187和盘体169~172之间,流向上室19。由此,产生带有阀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因此,相对于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的特性是,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稍降。
[0121] 由上所述,缩短行程的衰减力比伸长行程的衰减力高,缩短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大(ハード)的状态。
[0122] 另外,即使是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的缩短行程,在诸如因路面的高低等而引起的冲击振动发生时,若活塞速度进一步成为高速区域,先导室190的压力下降将无法追随下室20的压力上升。因此,由作用于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衰减阀197的盘体196及抵接盘体162的压力差引起的力的关系为,从形成于活塞18的通路102施加的打开方向的力大于从先导室190施 加的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在该区域,伴随着活塞速度的增加,衰减阀197打开而从座部108离开。由此,除了通过盘体169~172和座部187之间的朝向上室19的流动之外,油液还经由活塞18和先导壳体168之间的径向的通路198流向上室19,所以能够抑制衰减力的上升。此时相对于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的特性为,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几乎为零。因此,在活塞速度快且频率较高的、诸如因路面高低等而引起的冲击振动发生时,如上所述,通过抑制相对于活塞速度增加的衰减力上升,充分吸收冲击。
[0123] 以上,在活塞杆21比最大长度侧规定位置更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的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变成伸长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小的状态而缩短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大的状态的最大长度侧特性。
[0124] 另一方面,在活塞杆21比最小长度侧规定位置更向缸体2的内部进入的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回弹弹簧38将不会缩短长度。因此,图2所示的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使开闭盘体76不被包含回弹弹簧38的弹簧机构90按压,使开闭盘体76从抵接盘体79离开,从而使通路89的阻尼孔88的通路面积最大。另外,在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图3所示的通路面积调整机构227使小径孔部48与计量针31的大径轴部222的轴向位置相对,从而封堵阻尼孔225。在该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杆内通路32经由图2所示的上述通路89与上室19连通。由此,图3所示的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的先导室140和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先导室190经由杆内通路32一同与上室19连通。
[0125] 在该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在活塞杆21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的伸长行程中,活塞18向上室19侧移动,因而上室19的压力上升,下室20的压力下降。于是,上室19的压力经由形成于活塞18的伸长侧的通路101作用于伸长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的衰减阀147的盘体145及抵接盘体112。此时,因为对阀部件113及抵接盘体112施加朝向座部107方向的先导压力的先导室140经由图2所示的通路89、杆内通路32及图3所示的先导室流入通路141与上室
19连通,所以成为与上室19接近的压力状态,先导压力与上室19的压力上升一同上升。
[0126] 该状态下,在活塞速度慢时,先导室140的压力上升能够追随上室19的压力上升。因此,阀部件113及抵接盘体112受到的压力差减小,成为不易离开座部107的状态。于是,来自上室19的油液从图2所示的通路89、杆内 通路32及图3所示的先导室流入通路141经过先导室140,经由盘阀153的阻尼孔154流向下室20,产生带有阻尼孔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的平方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因此,相对于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的特性为,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较高。
[0127] 另外,在活塞速度比上述情况快时,阀部件113及抵接盘体112也不会从座部107离开。因此,来自上室19的油液从图2所示的通路89、杆内通路32及图3所示的先导室流入通路141经过先导室140,打开盘阀153并经过座部137和盘体119~122之间,流向下室20。由此,产生带有阀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因此,相对于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的特性为,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衰减力的上升率稍降。
[0128] 如上所述,伸长行程的衰减力变高,伸长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大的状态。
[0129] 另外,在该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在活塞杆21向缸体2的内部进入的缩短行程中,活塞18向下室20侧移动,因而下室20的压力上升,上室19的压力下降。于是,下室20的液压经由形成于活塞18的缩短侧的通路102,作用于缩短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5的衰减阀197的盘体195及抵接盘体162。此时,对衰减阀197施加朝向座部108方向的先导压力的先导室190经由如图2所示的通路89、杆内通路32及图3所示的先导室流入通路191与上室19连通。
因此,先导室190成为与上室19接近的压力状态,先导压力下降。于是,阀部件163及抵接盘体162受到的压力差增大,较容易离开座部108而打开,使油液经由活塞18和先导壳体168之间的径向的通路198流向上室19侧。
[0130] 如上所述,缩短行程的衰减力与伸长行程的衰减力相比衰减力变低,缩短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小的状态。
[0131] 以上,在活塞杆21比最小长度侧规定位置更向缸体2的内部进入的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变成伸长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大的状态而缩短侧衰减力成为刚性小的状态的最小长度侧特性。
[0132]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由于具备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227,如上所述,能够得到刚性的大小关系在最大长度侧规定范围和最小长度侧规定范围变得相反的反转式位置感应衰减力变化特性。
[0133] 除了旨在得到上述位置感应衰减力特性的结构之外,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还设有与该结构独立工作而发挥作用的图4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312。 利用衰减力产生机构312的摩擦部件24,使活塞速度为微低速且输入振幅微小时作用于活塞杆21作用力变得适当。即,如果使用摩擦部件24,在活塞速度为微低速且振幅输入微小时,在活塞速度从零开始动作的摩擦区域中,摩擦部件24不与活塞杆21产生滑动,而是产生弹性橡胶部291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弹力,作用力为该弹力(动弹力区域)。之后,如果活塞杆21移动一定程度(0.1mm)以上,就在摩擦部件24与活塞杆21之间产生滑动,从而产生动摩擦力(动摩擦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摩擦部件24,在活塞速度为微低速且输入振幅微小时,能够使动弹簧常数增大且动摩擦系数变高,因而与不具备摩擦部件24而具备通路面积调整机构91,
227的缓冲器1的衰减力产生机构104,105所产生的衰减力相比,能够使衰减力进一步提高。
[0134] 接着,对作为通用部件的阀部件113,163,主要参照图5~图7C,以阀部件113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135] 如上所述,阀部件113具有有孔圆板状的盘体145以及固定设置于盘体145的外周部的密封部件146。盘体145是板制,密封部件146由丁腈橡胶或氟橡胶等的弹性橡胶材料形成。
[0136] 在图5及图6中,示出了处于被组装到缓冲器1之前的自然状态的阀部件113。对该自然状态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使盘体145及密封部件146的中心轴线一致。该中心轴线为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盘体145形成为轴向位置不变的平板状。盘体145在外周部形成有圆筒面341,在内周部形成有圆筒面342,这些圆筒面341,342被配置成同心状。在盘体145的轴向第一侧的面为固定密封部件146的固定面343,该固定面343是配置于图3所示的座部107的相反侧的背面。
[0137] 如图6所示,在密封部件146,其径向的外周面由基端圆筒面部351、平坦面部352、曲面部353、锥面部354、曲面部355、锥面部356、曲面部357、锥面部358、曲面部359、锥面部360、以及前端圆筒面部361构成。
[0138] 基端圆筒面部351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面中最靠盘体145侧,具有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形状并从盘体145的固定面343延伸。平坦面部352从该基端圆筒面部351中的与盘体14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以一定宽度向径向内侧延伸。平坦面部352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配置在与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同一平面内。
[0139] 曲面部353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252 从平坦面部352的内周缘部以越向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的方式稍微倾斜而延伸。曲面部353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外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
354从曲面部353的内周缘部以越向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的方式倾斜而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
[0140] 曲面部355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355从锥面部354的内周缘部以越向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的方式延伸。曲面部355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外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356从曲面部
355的内周缘部以越向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的方式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在此,就将大径侧规定位置的直径和小径侧规定位置的直径之差除以它们位置之间的轴向长度而算出的锥度而言,锥面部356的锥度比锥面部354的锥度小。
[0141] 曲面部357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357从锥面部356的内周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小的方式延伸而成为最小径部357A,从该最小径部357A,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曲面部357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外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358从曲面部357的与锥面部356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就上述的锥度而言,锥面部358的锥度比锥面部
356的锥度小。
[0142] 曲面部359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359从锥面部358的与曲面部357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而成为最大径部359A。曲面部359从该最大径部359A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小的方式延伸。曲面部359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内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360从曲面部359的与锥面部358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小的方式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就上述的锥度而言,锥面部360的锥度比锥面部354的锥度小,且比锥面部356的锥度大。前端圆筒面部361从锥面部360的与曲面部359的相反侧的端缘部向与盘体145的相反方向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 圆筒状。前端圆筒面部361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面中最靠盘体
145的相反侧。前端圆筒面部361的直径与曲面部357的最小径部357A相等。
[0143] 在前端圆筒面部361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形成有密封部件146中位于最靠盘体145的相反侧的前端面部365。该前端面部365从前端圆筒面部361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一定宽度向径向内侧延伸。前端面部365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配置于与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同一平面内。
[0144] 在密封部件146的内周面由曲面部371、锥面部372、曲面部373、锥面部374、以及曲面部375构成。
[0145] 曲面部371在密封部件146的内周面中最靠盘体145侧,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371从盘体145的固定面343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曲面部371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外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372从曲面部371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
[0146] 曲面部373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曲面部373从锥面部372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曲面部373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内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锥面部374从曲面部373的与锥面部372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锥状。就上述的锥度而言,锥面部374的锥度比锥面部372的锥度大。曲面部375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
曲面部375从锥面部374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的端缘部,以在轴向上离盘体145越远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而与前端面部365的内周缘部相连。曲面部375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内部具有中心的圆弧状。
[0147] 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由上述的平坦面部352、曲面部353、锥面部354、曲面部355、锥面部356、曲面部357、锥面部358、曲面部359中比最大径部359A更靠锥面部358侧的部分形成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380。在该凹部380的深度最深的位置形成有曲面部357的最小径部357A。该凹部380的包含其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弯曲面状。
[0148] 另外,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由与固定面343连接的连接面377、基端圆筒面部351、平坦面部352、曲面部353、锥面部354、曲面部355、锥面部356、曲面部357中比最小径部
357A更靠锥面部356侧的部分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81。
[0149] 另外,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由曲面部357中比最小径部357A更靠锥面部358侧的部分、锥面部358、曲面部359、锥面部360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82。在该凸部382的突出高度最高的位置形成曲面部359的最大径部359A。
[0150] 另外,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由曲面部359中比最大径部359A更靠锥面部360侧的部分、锥面部360、前端圆筒面部361形成切口部383,该切口部383形成在外周侧且轴向上的与盘体145的相反侧缺口的形状。上述的凹部380、凸部381、凸部382、以及切口部383均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
[0151] 在密封部件146的内周侧,由锥面部372、曲面部373、锥面部374在轴向的中间位置形成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385。该凸部385也形成为以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该凸部385的突出方向为,越向突出前端侧离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越近,且是在轴向上远离盘体145的倾斜方向。从锥面部372的延长面和锥面部374的延长面的相交线划出这些延长面的平分线,其在曲面373上交叉的位置就是该凸部385的顶部385A。
[0152] 在密封部件146,在密封部件146的轴向上凹部380的范围内形成有凸部385的顶部385A。相比于凹部380的最小径部357A,凸部385的顶部385A自盘体145的距离更大。另外,在密封部件146,在其轴向长度的50%以上,优选地,在70%以上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凹部380。
[0153] 另外,在密封部件146,凹部380的最小径部357A自盘体145起的高度H2,大于最大径部359A的从盘体145起的高度H1的1/3,最大径部359A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部中相比于最小径部357A的与盘体145相反的一侧成为最大直径。
[0154] 以上所述的阀部件113在其密封部件146处与图3所示的先导壳体118的外侧筒部133带着过盈量而嵌合。该过盈量被设定成密封部件146能够相对于外侧筒部133滑动且始终液密地嵌合。
[0155]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缓冲器,密封盘体通过使密封部件嵌合 于先导壳体而在与先导壳体之间形成先导室。而且,利用该先导室的压力抑制阀的开阀。
[0156] 在这样的结构中,尤其当先导室的压力变高时,存在密封部件的耐久性降低的可能性。另外,若先导室的压力变高,密封部件被先导壳体拽住而使滑动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存在衰减力特性不稳定的可能性。
[0157] 相比之下,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因为在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上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80,所以在凹部380的盘体145侧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81。于是,能够利用该凸部381增大朝向盘体145的固定侧的体积。由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46的向盘体145固定的一侧的刚性。另外,因为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80,所以能够抑制在密封部件146向外侧筒部133紧密贴合时密封部件146的外周侧的变形变得不恰当。另外,因为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凸部385,能够由凸部385补充凹部380造成的体积减小,从而确保刚性,所以能够抑制密封部件146的内周侧异常变形。由上所述,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46的耐久性。作为与密封部件146通用的部件的密封部件196,同样地能够提高耐久性。
[01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中,密封部件146的外周部的环状的凹部380的最小径部357A从盘体145起的高度H2,比密封部件146的外周部中在相比于最小径部357A的与盘体145相反的一侧成为最大直径的最大径部359A从盘体145起的高度H1的1/3大。因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46的耐久性。即,如图7A的上段所述,若高度H2比高度H1的1/3小很多,则如图7A的下段中以虚线Xa围住的区域所示,在与外侧筒部133嵌合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凹部的变形成为弯曲成锐的异常形状。另外,如图7B的上段所示,即使高度H2接近高度H1的1/3,但若还是比H1的1/3小,则如图7B的下段中以虚线Xb围住的区域所示,在与外侧筒部133嵌合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凹部的变形还是会成为弯曲成锐角的异常形状。与此相反,如图
7C的上段所示,若高度H2比高度H1的1/3大,则如图7C的下段中以虚线Xc围住的区域所示,在与外侧筒部133嵌合时,密封部件146的凹部380成为钝角,不会变得异常。因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46的耐久性。与密封部件146是通用的部件的密封部件196,也同样地能够提高耐久性。
[0159] 另外,在密封部件146,在密封部件146的轴向上的凹部380的范围内形成凸部385的顶部385A,进一步地,相比于凹部380的最小径部357A,凸 部385的顶部385A自盘体145的距离更大。通过成为这样的形状,如图7C的下段所示,在使用时能够使密封部件146的内周侧成为平滑的形状。由此,在先导室140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以内周侧整体容易地承受压力。
[0160] 另外,根据上述形状,即使先导室140,190的压力变高,也能够抑制密封部件146,196异常变形,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46,196的耐久性。因此,使向先导室140,190导入更高的压力成为可能。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衰减阀147,197的开阀,能够以刚性更大的方式设定衰减力。另外,因为能够抑制密封部件146,196异常变形,所以即使提高先导室140,190的压力,设定成刚性大,也能够使密封部件146,196相对于先导壳体118,168顺滑地滑动。因此,能够抑制衰减力特性的偏差,使衰减力特性稳定。
[0161] 另外,提高了密封部件146,196向盘体145固定的一侧的刚性,成为防止变形的形状,由此,能够延长密封部件146,196的轴向长度,提高弹性。另外,因为与以往相比增大了凸部385的体积,使相对于先导壳体118的外侧筒部133的过盈量增大,所以能够增大对于先导壳体118的摩擦力。由此,在阀部件113开阀之后,能够提高进行开阀动作时的响应性。
[0162] 进一步地,将在凹部380的盘体145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81延伸成直径比最大径部359A的直径大,即,延伸到比最大径部359A更远离阀部件113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凸部381增大向盘体145固定的一侧的体积。
[0163]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包括:缸体,封入有工作液;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活塞杆,第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第二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衰减阀,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所述衰减阀以内周侧被夹紧,外周侧打开的方式构成,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凸部。由此,密封部件上在凹部的衰减阀侧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于是,密封部件能够利用该凸部增大向衰减阀固定的一侧的体积。由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向衰减阀固定的一侧的刚性。另外,因为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 凹部,所以在向密封部件的筒部紧密贴合时,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异常变形。另外,因为密封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凸部,所以能够由凸部补充由凹部造成的体积减小,从而确保刚性,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内周侧异常变形。因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16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包括:缸体,封入有工作液;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缸体内;活塞杆,第一端侧与所述活塞连结,第二端侧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衰减阀,抑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有底筒状的先导壳体,与所述衰减阀一同形成对该衰减阀施加闭阀方向的压力的先导室;环状的密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衰减阀的背面的外周侧,可滑动且液密地嵌合于所述先导壳体的筒部。所述衰减阀以内周侧被夹紧,外周侧打开的方式构成,将所述工作液的流动的一部分导入所述先导室,利用所述先导室的压力抑制所述衰减阀的开阀。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凹部,该凹部的最小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大于最大径部从所述衰减阀起的高度的1/3,所述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的相比于所述最小径部的与所述衰减阀相反的一侧成为最大直径。由此,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165] 另外,在相比于所述环状的凹部更远离所述衰减阀的一侧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成为最大直径的最大径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衰减阀侧设置相比于所述最大径部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衰减阀侧凸部。
[0166] 另外,相比于所述凹部的最小径部,所述凸部的顶部自所述衰减阀的距离更大。
[0167] 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将本发明用于复筒式的液压缓冲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单筒式的液压缓冲器,单筒式的液压缓冲器没有外筒,且在缸体2内的下室20的与上室19相反的一侧由可滑动的划分体形成气室,还能够用于所有缓冲器。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上述的基阀25。另外,也能够适用于在缸体2的外部设置与缸体2内部连通的油通路,在该油通路设置衰减力产生机构的情况。
[01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油压缓冲器,但也可以使用水或空气作为流体。
[0169]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备摩擦部件24的结构,可是,虽然微低速区域的衰减力会降低,但也可以没有摩擦部件24。
[017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1] 根据上述缓冲器,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172] 附图标记说明
[0173] 1:缓冲器
[0174] 2:缸体
[0175] 18:活塞
[0176] 21:活塞杆
[0177] 118,168:先导壳体
[0178] 140,190:先导室
[0179] 146,196:密封部件
[0180] 147,197:衰减阀
[0181] 357A:最小径部
[0182] 359A:最大径部
[0183] 380:凹部
[0184] 385:凸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滑阀 2020-05-12 154
滑阀 2020-05-12 673
滑阀 2020-05-11 540
滑阀 2020-05-13 701
滑阀 2020-05-13 940
滑阀 2020-05-12 242
滑阀 2020-05-11 474
滑阀 2020-05-13 902
滑阀 2020-05-12 339
滑阀 2020-05-11 84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